美国公司并购五次浪潮

合集下载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发布时间:2007-12-12从19世纪末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其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共经历了五次比较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第一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的最后10年到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间,也就是1893年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

其主要主要并购模式是横向并购,目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防御经济危机。

第一次浪潮期间,通过并购最直接的结果:一是企业数量的急剧减少,二是单个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同时产生了一大批垄断性的企业集团(托拉斯)。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高峰在1898年到1903年之间,在这五年中,以横向并购为主的浪潮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并为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垄断利润。

根据Nelson(1959)的估计,被并购的企业达3000多家,3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了400%,并控制了全美产业资本的40%。

1863年设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其后设立的波士顿证券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方便,应当说股票市场的建立推动了第一次浪潮的发展。

据统计,在此次并购重组的高峰时段,有60%的并购是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的。

后期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及反托拉斯运动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终结。

第二次浪潮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与第一次浪潮相比,尽管横向并购模式仍占重头戏,但纵向并购也暂露头角。

本次并购浪潮导致产权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产权多元化的结构,确立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次浪潮随之衰退。

第三次浪潮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此次并购浪潮的明显特点有二:一是混合并购超过横向并购居于主体地位,二是跨国并购异军突起。

至7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总数比50年代初增长了80%以上。

本次浪潮因石油危机而走向衰落。

第四次浪潮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在美国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频频出现企业收购行为。

在以私人业主企业、家族企业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前期,美国的企业并购活动还不激烈。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企业形式逐渐从私人业主和家族企业形式演变为更先进,更合理,也更具有生命力的股份制。

此后,包括资产转让、股票交易、协议组建新公司及兼并等系统的企业收购愈演愈烈,在美国近代的产业发展史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浪潮。

1、第一次公司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世纪之交,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迅速扩展的时期。

在1893-1903年间达到高潮。

在1898-1902 年间,被并购的企业总家数达2653家,并购的资本总额达63亿多美元。

其中1899年一年内因收购而消失的企业家数就达1028家。

1901年一些兼并未能实现其预期效果,并购活动就已经开始衰退了,只是在1903年衰退的更厉害。

至1904年联邦最高法院对北方证券案的判决则促进了这次兼并浪潮的终结。

该项判决中,法院决定兼并必须能经受住《谢尔曼法》第一节的检验。

(该法禁止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进行的能够阻止贸易的合并)此次并购运动主要是横向兼并,其结果导致了许多行业的高度集中。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美国企业在这次并购浪潮中,虽然先发端于石油工业中,但其高潮却出现在铁路公司中。

随着铁路网的扩张,铁路经营受到不断压力必须设法与其他铁路抢生意。

最初是相互削价,并积极开展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但结果导致成本的大增,利润的下降。

于是铁路经营者们又转而进行各种合作,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盟。

在这一过程中,铁路系统吞并较小的铁路线。

为争夺主要铁路的控制权,许多金融家们操纵起了股票市场,利用铁路破产和出现危机的有利时机,对铁路建立起牢固的控制权。

细说美国百年五次并购潮(历史)

细说美国百年五次并购潮(历史)

细说美国百年五次并购潮(历史)周掌柜评论从美国并购活动的发展历程看,不同阶段的并购主要使用的融资和支付工具不断变化,监管制度放松和金融创新的发展对并购活动起到了关键助推作用。

美国市场的进化和中国市场是高度接近的,所以我们看美国并购的历史对于我们去思考中国市场未来的发展非常有帮助。

来源:老虎财经1. 美国并购发展史美国历史上共掀起过5 次并购高峰,前四次并购浪潮分别发生在1897~1904 年,1916~1929年,1965~1969 年,以及1984~1989 年。

并购活动在20 世纪80 年代末有所减少,但在90 年代早期又重新崛起,从而拉开了第五次并购浪潮的序幕。

不同时期的并购浪潮都有其独有的特征,更促成美国经济结构的重大改变。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五次并购潮究竟如何演化的。

1.1 第一次并购浪潮(1897~1904 年):横向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1883 年经济大萧条之后,在1898~1902 年达到顶峰,最后结束于1904 年,这次并购几乎影响了所有的矿业和制造行业,其中某些行业特别显著。

据全国经济研究局Ralph Nelson 教授研究,金属、食品、石化产品、化工、交通设备、金属制产品、机械、煤碳这8 个行业并购最活跃,这8 个行业的合计并购数量约占该时期所有并购量的2/3。

这次并购浪潮的兴起主要有3 方面的原因:1)联邦反托拉斯法执行不力。

由于司法部人手不够,因此在20 世纪早期并购集中发生的这段时间里,反托拉斯法由工会代理来执行,导致反托拉斯法在这个时期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横向并购和行业并购非常活跃。

2)公司法逐渐放宽。

某些州的公司法逐渐放宽要求,公司在获得资本,持有其他公司股票、扩大商业运作范围等方面可操作性更强,这为第一次并购潮的兴起及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3)美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大力发展,全国市场初成。

这是促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个主要因素,南北战争后,主要铁路系统的建成使公司能为全国市场而不是地区市场服务。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在美国工业发展的早期阶段就已频频出现企业收购行为。

在以私人业主企业、家族企业占统治地位的19世纪前期,美国的企业并购活动还不激烈。

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美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发展,企业形式逐渐从私人业主和家族企业形式演变为更先进,更合理,也更具有生命力的股份制。

此后,包括资产转让、股票交易、协议组建新公司及兼并等系统的企业收购愈演愈烈,在美国近代的产业发展史上,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浪潮。

1、第一次公司并购浪潮第一次并购浪潮发生在世纪之交,这一时期是一个经济迅速扩展的时期。

在1893-1903年间达到高潮。

在1898-1902年间,被并购的企业总家数达2653家,并购的资本总额达63亿多美元。

其中1899年一年内因收购而消失的企业家数就达1028家。

1901年一些兼并未能实现其预期效果,并购活动就已经开始衰退了,只是在1903年衰退的更厉害。

至1904年联邦最高法院对北方证券案的判决则促进了这次兼并浪潮的终结。

该项判决中,法院决定兼并必须能经受住《谢尔曼法》第一节的检验。

(该法禁止以托拉斯或其他形式进行的能够阻止贸易的合并)此次并购运动主要是横向兼并,其结果导致了许多行业的高度集中。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美国企业在这次并购浪潮中,虽然先发端于石油工业中,但其高潮却出现在铁路公司中。

随着铁路网的扩张,铁路经营受到不断压力必须设法与其他铁路抢生意。

最初是相互削价,并积极开展强有力的促销活动,但结果导致成本的大增,利润的下降。

于是铁路经营者们又转而进行各种合作,建立各种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联盟。

在这一过程中,铁路系统吞并较小的铁路线。

为争夺主要铁路的控制权,许多金融家们操纵起了股票市场,利用铁路破产和出现危机的有利时机,对铁路建立起牢固的控制权。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

西方国家的五次企业并购浪潮发布时间:2007-12-12从19世纪末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在其证券市场发展的历程中,共经历了五次比较大规模的并购浪潮。

第一次浪潮第一次浪潮发生在19世纪末的最后10年到20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之间,也就是1893年美国第一次经济危机之后。

其主要主要并购模式是横向并购,目的是扩大企业经营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防御经济危机。

第一次浪潮期间,通过并购最直接的结果:一是企业数量的急剧减少,二是单个企业规模的迅速膨胀,同时产生了一大批垄断性的企业集团(托拉斯)。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高峰在1898年到1903年之间,在这五年中,以横向并购为主的浪潮推动了美国工业化的发展,并为企业产生了巨大的垄断利润。

根据Nelson(1959)的估计,被并购的企业达3000多家,300家最大的公司规模增长了400%,并控制了全美产业资本的40%。

1863年设立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及其后设立的波士顿证券交易所和费城股票交易所为企业并购重组提供了方便,应当说股票市场的建立推动了第一次浪潮的发展。

据统计,在此次并购重组的高峰时段,有60%的并购是在证券交易所中进行的。

后期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及反托拉斯运动等因素影响,最终导致第一次并购浪潮的终结。

第二次浪潮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20年代。

与第一次浪潮相比,尽管横向并购模式仍占重头戏,但纵向并购也暂露头角。

本次并购浪潮导致产权结构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出现了产权多元化的结构,确立了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模式,即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随着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这次浪潮随之衰退。

第三次浪潮第三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50至60年代,由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萌芽,此次并购浪潮的明显特点有二:一是混合并购超过横向并购居于主体地位,二是跨国并购异军突起。

至70年代初,美国企业的总数比50年代初增长了80%以上。

本次浪潮因石油危机而走向衰落。

第四次浪潮第四次并购浪潮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

五次并购浪潮

五次并购浪潮
, M&A)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 在一个所有者或控制者之下的结合。 • 包括兼并和收购两层含义、两种方式。
一、企业并购的内涵
1.企业兼并
• 指的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 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 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
• 吸收兼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 他企业的产权,使这些企业的法人资格丧失, 并获得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 横向并购的结果是垄断的形成。美国许多垄断巨 头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大规模并购获得垄断地位的 。如:美国钢铁集团、美国烟草公司、洛克菲勒 的标准石油公司、杜邦公司等。
二、第二次并购浪潮
• 时间:1916—1929年。 • 并购高峰:在1926—1930年间。 • 最活跃的并购领域:是钢铁、铝与铝制品、石
– 如一家纺织公司与使用其产品的印染 公司的结合(前向并购).
2.纵向并购(纵向一体化)
• 其目的主要是减少交易费用和协调成本, 降低生产和经营风险及成本,提高效率。
• 如中粮入股蒙牛,实现了产业链的延伸。
3.混合并购
• 混合并购是指处于不同行业的企业之间 的并购。
• 目的在于通过分散投资、多元化经营降 低企业经营风险,达到企业资源互补, 优化组合,拓展市场活动空间。
油产品、食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行业。 • 最主要特征:纵向并购。 • 其结果是产生了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寡头公司
,如:通用汽车、IBM公司和联合碳化合物公 司。
三、第三次并购浪潮
• 时间: 1965—1969年间 • 最主要特征:混合兼并 • 在第三次并购浪潮中,还首次出现了敌
意收购的案例,即目标公司不同意被收 购,但是,收购方却直接向股东提出有 诱惑力的要约收购。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

美国五次并购浪潮二、我国并购历史回顾并购在我国是改革开放之后才出现的事物,从1984年至今短短20多年的时间,并购逐渐为人们所熟悉和接受。

我国的并购历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探索阶段(1984—1987)1984年7月,保定纺织机械厂和保定市锅炉厂以承担全部债务的形式分别兼并了保定市针织器材厂和保定市鼓风机厂,拉开了中国企业并购重组的序幕。

随后,并购开始在中国的各大城市展开。

这一时期的并购有以下特点:(1)并购数量少,规模小,都在同一地区、同一行业进行;(2)政府以所有者身份主导并购,其目的是为了消灭亏损,减少财政包袱;(3)并购方式主要是承担债务和出资购买。

2.第一次并购浪潮(1987—1989)1987年以后,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并购重组的政策,促成了第一次并购高潮。

据有关部门统计,80年代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和13个计划单列市共有6226个企业兼并了6966个企业,共转移资产82.25亿元,减少亏损企业4095户,减少亏损金额5.22亿元。

这段美国五次并购浪潮一、第一次并购浪潮美国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从1897年开始,到1904年结束,共经历了8年。

这8年间,共发生了2943起并购,平均每年368起。

这一时期的美国并购浪潮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过程,期间在1898—1902年间并购的数量达到了高峰。

第一次并购浪潮的最主要特征是同行业之间的并购,即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的结果是垄断的形成。

美国许多垄断巨头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大规模并购获得垄断地位的。

它伴随着经济基础设施和生产技术的重大变革发生的。

而且它是紧随着横亘大陆的铁路系统的建成、电力的出现、煤炭用途的广泛扩展而出现的。

铁路系统的修建促进了全国市场的发育,因此,兼并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地区性企业向全国性企业的转变。

第一次并购浪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于当时的经济衰退,众多企业业绩不佳。

许多大公司认为,行业内有很多小又无效率的公司是行业整体业绩不良的重要原因。

美国的五次兼并浪潮

美国的五次兼并浪潮
4

完 成 了 工业

进 人相对 稳 定 的 发展 时期
,
这一 次 的 显著特 征是
,
反垄
0 1
0
家最 大公 司 控
出 现 了 新 的 工业 高 涨

许多新 兴

断法的 出 台迫使 大公司 并存竞 争
以 扩 大 公司 规 模 为 主要 目 的
,
字头 的 公 司 纷纷 兴起


蓬 勃发展 在 股 票 市 场 的带 动 下 中 小 企 业 间 的并购 活 动 异常 活 跃
、 f

就 出 了 像 美 国 钢铁 公司 草公司

全 美烟 第 二 次兼 并 浪 潮 发 生 于 本 世纪

2
杜邦 公司

美 国糖 业公
银行
19 2 8

制 造业 和 采 矿业
0 1
864
起兼 并
,
其 中 仅
2
18

3
月 3 日
,
摩根 发表
,
下 了 大湖 钢 铁 公 司

50

,
并 先后吞并
19 0 3
年 高 峰期 就有
6
5 3
家 企业 亿美
了 一个震 惊华 尔 街 的 声 明 以广告 的形式告
声明
多 个独 立 的 黑 色 冶 金 公 司
被兼 并
)石

涉 及 资产 总额 6 3
,
发展 钢
重要 方式 应运 而生
因 而 开 始 把 目光
新 公 司 将 以证 券 偿还 被 合
,
第 一 次兼 并 浪 潮 发 生 的 另 一 重要 的 历史 背景是 生了美 国 1 9 济危机 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解有100多年历史的美国公司并购的各方面情况,显然对中国公司并购各方面的改进与完善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从历史上看,公司并购具有周期性,即每隔一些年会出现一次大规模的并购高峰。

美国历史上共出现过五次并购高峰,人们常称之为五次并购浪潮。

前四次并购浪潮的区间为1897—1904年,1916—1929年,1965—1969年和1984—1989年,第五次浪潮的区间大体上为上个世纪90年代的1991—2000年。

各个并购高峰都有不同的特征,通过对美国五次并购浪潮的回顾,我们希望从中能得到一些对中国经济发展和中国公司并购有益的借鉴。

(一)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基本情况美国的第一次并购浪潮从1897年开始,到1904年结束,共经历了8年。

这8年间,共发生了2943起并购,平均每年368起。

这一时期的美国并购浪潮经历了一个由低到高,又由高到低的过程,期间在1898—1902年间并购的数量达到了高峰。

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公司合并或收购的数量,通过并购大公司形成的情况,以及在一些主要行业中并购后大公司的产品在市场中的占用率情况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首先来观察在第一次并购浪潮中各个年度发生的公司并购数量,见表1:第一次并购浪潮几乎涉及了美国的所有行业,但是,经历了最多并购的是金属、食品、石化产品、化工、交通设备、金属制造产品、机械、煤碳等八个行业,这些行业的并购约占该时期所有并购的三分之二。

制造业部门在此期间的并购数量的情况见表2:第一次并购浪潮的最主要特征是同行业之间的并购,即横向并购。

在此间的全部并购中有78.3%的并购为横向并购,12%的并购为纵向并购,其余9.7%的并购为混合并购。

横向并购的结果是垄断的形成。

美国许多垄断巨头是在这一时期通过大规模并购获得垄断地位的。

譬如,J.P.摩根创建的美国钢铁公司收购了安德鲁·卡内基创办的卡内基钢铁公司以及其它784家独立公司,最后形成钢铁巨人——美国钢铁集团,它的产量曾一度占美国钢铁行业生产总量的75%。

另外,今日仍然作为巨型跨国公司活跃在世界市场的杜邦公司、标准石油、通用电器、柯达公司、全美烟草公司以及国际收割机公司等等都是在第一次并购浪潮结束时就已在业界领先。

第一次并购浪潮彻底改变了美国的经济结构,3000家公司的消失,使一些大公司控制了美国许多产品的生产。

美国烟草公司当时已占有90%的市场份额,洛克菲勒的标准石油公司当时占有美国市场份额的85%,它仅通过三个炼油厂就控制了世界石油产量的40%。

美国经济史学家拉穆鲁统计,在当时有72家大公司分别控制了各自市场份额的40%,42家大公司至少控制了市场的70%,尽管许多大公司很快失去了支配地位,但包括美国钢铁公司、杜邦公司、国际收割机公司等大公司在50年后仍位于美国100家最大公司之列。

企业规模扩大也对管理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促进管理进一步向专业化发展。

第一次并购浪潮结束时,美国工业的集中程度显著提高。

一些行业的公司数量急剧下降,有些行业甚至只有一家公司幸存。

从公司资本的规模看,在第一次并购浪潮过后,美国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有了迅速的提高。

譬如,美国烟草公司占据了88.9%的市场份额,美国制罐公司占据了85%的市场份额,美国钢铁公司占据了61.1%的市场份额,可以说,这几个行业达到了很高的垄断程度。

(二)第一次并购浪潮的产生原因第一次并购浪潮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由于当时的经济衰退,众多企业业绩不佳。

许多大公司认为,行业内有很多小又无效率的公司是行业整体业绩不良的重要原因。

它们发起成立信托公司,接受公司股东的委托,运用手中掌握的投票权作出了许许多多的并购的决策。

它们希望通过并购扩大企业规模,减少同行的竞争,获得规模效应,改善公司业绩。

摩根集团、标准石油公司和花旗集团起了主要的推手作用。

摩根集团的摩根银行就曾先后控制了第一国民银行、国民商业银行、第一芝加哥国民银行、自由国民银行、大通国民银行、汉奥佛国民银行和阿斯特国民银行。

另外,美国棉籽石油信托和美国领先信托也在相关行业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造成第一次并购浪潮的另一个原因是美国一些州的公司法逐渐放宽。

公司在获得资本、持有其它公司股票、扩大商业运作范围等方面变得更方便、更简易。

资本的易于获使得公司在进行并购时更容易筹集到必要的资金,公司控股行为规定的放宽,允许企业为并购目的而收购其它公司的股票。

这些都为公司实施并购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新泽西州的情况最突出,1888年通过的新泽西州控股公司法大大放宽了该州的公司法,在以后的一些年中,确有很多企业选择并入新泽西州。

到1915年,各州公司法之间的区别逐渐消失,新泽西州和其他一些州具有很大并购份额的情况才开始变化。

第三个原因是美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

南北战争后,主要铁路系统的建成使公司能为全国市场而不是地区市场服务。

横贯大陆的铁路,全国交通运输系统的发展使企业可以方便地以较低的成本向远方市场提供产品和服务。

1882年至1900年,铁路运输成本平均每年下降3.7%。

20世纪初叶,尽管运输服务需求不断增长,但运输成本几乎没有上升。

许多公司认识到全国是一个完整的大市场,它们希望通过大幅扩张以充分利用现在更为广阔的市场。

而面对来自远方竞争对手的挑战,当地公司选择与同地区的竞争对手合并以维持市场份额。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原因对形成并购浪潮很重要,譬如现代工业的发展,现代化工厂大量替代传统的作坊式的工场,技术的革新和大机器的运用等。

但是以上三个原因是比较主要的。

(二)美国的第二次并购浪潮关于第二次并购浪潮发生的时段有不同的解说,美国学者帕特里克·高根认为第二次并购浪潮的时间段应为1916—1929年,中国学者邵万钦则认为其时间段为上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据美国学者厄尔·金特的报告,最活跃的并购领域是钢铁、铝与铝制品、石油产品、食品、化工产品和运输设备行业。

第二次并购浪潮最终被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1929年大危机打断。

由于美国反托拉斯法的立法不断完善,特别是1914年国会通过了克莱顿法案,对行业垄断的约束和监管更加严格,反垄断的措施更加具体,执行更加有效,虽然在此次并购浪潮中仍然有很多横向并购的案件,但是发生得更多的是上下游企业之间的整合和并购。

因此,如果我们说美国第一次并购浪潮是导致垄断巨头的并购,那么第二次并购浪潮更多产生的是占据很大市场份额的寡头公司,它们不是一家,类似的几家占据某一产品的巨大市场份额。

美国有许多至今活跃的著名大公司就是在此期间通过并购形成的,譬如通用汽车、IBM公司和联合碳化合物公司。

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波动很厉害,先是继续繁荣,从1918年冬大战结束一直到1920年经济持续增长,但很快又进入很深的衰退,1920—1921年的有些经济指标比1929—1933年大危机期间都更严重(说句题外的话,这部分地导致了1929年大危机来临时许多人的乐观心态,因为他们发现一些指标并不比1920年的衰退来得厉害),但在1921年衰退又让位于持续的经济增长了。

经济增长促进的并购的活跃,这可以说是美国第二次并购浪潮兴起的第一个原因。

对并购有影响的第二个原因是,一方面,美国铁路和公路的发展,火车、汽车的日益增多,使产品市场的范围大大扩张,许多原来的地区市场逐渐地扩张为全国市场;另一方面,广播的发明,广播公司的大量出现,收音机的生产和普及,使产品广告进入千家万户。

无论运输还是广告的普及都使大规模的生产和销售成为可能,这必然会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市场的需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多的利润,这当然会促进公司间的并购。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是一家通过不断并购逐渐壮大的公司,最终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它成为美国首屈一指的大公司,形成纵向一体化的完整体系,成为代表该次并购浪潮特征的典型案例。

通用汽车的创始人是威廉·杜兰,最初靠推销手推车和马车起家。

1904年当别克汽车公司陷于危机时,杜兰乘机将其买下。

从此,开始了制造汽车的生涯。

1908年当别克公司汽车产量达到8000辆时,他以别克公司为基础组建了通用汽车公司。

杜兰运用获得的875万公司红利开始了大规模的收购活动,他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扩大汽车的生产线,一个是收购零件供应商,以组建一个特许零件供应商网络。

为此,他收购了别克汽车车身供应商斯图尔特·巴迪公司,拥有了别克汽车车轴供应商韦斯顿—莫特公司49%的股权,并与人合资创办了生产火花塞的公司,他以300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奥兹汽车公司,有了第二条生产线,他还通过长期努力以475万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凯迪拉克汽车公司。

由于过度的收购,公司的财务出现危机,1910年时他失去了公司董事长的职位。

以后他创建了切夫罗利公司,几经努力,到1916年他终于获得了通用汽车54.5%的股份,重新控制了公司。

为了稳住在通用汽车公司的地位,他引入了杜邦财团的资本,到1918年公司已成为美国最大的汽车公司。

此后,他又进行了一系列的并购,买进与汽车相关和不相关的许多公司,到1920年公司的财务再次由于过度收购而危机,杜兰再次失去了公司的控制权。

接替他的是著名的管理专家阿尔弗雷德·斯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管理学院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1923年成为公司的董事长,他在上任后直至1929年也采取了许多并购的行动,继续收购为通用提供零部件的公司。

他与杜兰不同的是,杜兰只是一个疯狂的收购者,但斯隆不仅会收购,更会整合,是他将一个庞大的通用汽车公司改造成一个巨大的有机整体,成为一家实力超群的巨人企业。

他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整套财务与管理体系,成立了不同的委员会,分别负责控制生产、管理存货、关注公司的现金流。

他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以后成为公认的基本管理模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美国出现了金字塔式的控股公司,即一家控股公司控制第一层子公司,第一层子公司又控制第二层子公司,第二层控制第三层,第三层控制第四层,有的母公司控制达六层之多。

控股公司的特点是每一层子公司都是上市公司,至少是股份公司,所有子公司都由上一层母公司控股。

控股公司的出现既是并购的结果,也大大促进了并购,因为用较少的资金可以控制较多或较大的公司。

在第一与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少数大投资银行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在第二次并购浪潮中,很多并购是通过融资实现的,而融资往往需要通过投资银行作中介,因此,投资银行主导了并购。

对符合它们意愿的并购,它们就鼎力相助,否则就通过拒绝帮助融资来阻碍。

此时,投资银行之间各有各的客户,相互很少竞争,这与以后的情形很不相同。

第二次并购浪潮的主要特征是纵向并购,即很多并购案例是通过并购将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各个零部件厂商都整合到一个公司里,各个工序相互结合、连续生产、形成一个统一运行的联合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