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可法文言文
史可法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

史可法文言文阅读及其答案1. 求文言文阅读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的答案史可法,字宪之,大兴籍,祥符人。
世锦衣百户。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八年,迁右参议,分守池州、太平。
其秋,*** 侍郎卢象升大举讨贼。
改可法副使,分巡安庆、池州,监江北诸军。
黄梅贼掠宿松、潜山、太湖,将犯安庆,可法追击之潜山天堂寨。
明年,祖宽破贼滁州,贼走河南。
十二月,贼马守应合罗汝才、李万庆自郧阳东下。
可法驰驻太湖,扼其冲。
十年正月,贼从间道突安庆石牌,寻移桐城。
参将潘可大击走贼,贼复为庐、风军所扼,回桐城,掠四境。
知县陈尔铭婴城守,可法与可大剿捕。
贼走庐江,犯潜山,可法与左良玉败之枫香驿,贼乃窜潜山、太湖山中。
三月,可大及副将程龙败殁于宿松。
贼分其党摇天动别为一营,而合八营二十余万众,分屯桐城之练潭、石井、陶冲。
总兵官牟文绶、刘良佐击败之挂车河。
当是时,陕寇聚漳、宁,分犯岷、洮、秦、楚、应、皖,群盗遍野。
*** 卢象升既改督宣、大,代以王家祯,祖宽关外兵亦北归。
未几,上复以熊文灿代家祯,专抚贼。
贼益狂逞,盘牙江北,南都震惊。
七月擢可法右佥都御史,巡抚安庆、庐州、太平、池州四府,及河南之光州、光山、固始、罗田,湖广之蕲州、广济、黄梅,江西之德化、湖口诸县,提督军务,设额兵万人。
贼已东陷和州、含山、定远、六合,犯天长、盱眙,趋河南。
可法奏免被灾田租。
冬,部将汪云凤败贼潜山,京军复连破老*** 舒城、庐江,贼遁入山。
时监军佥事汤开远善击贼,可法东西驰御,贼稍稍避其锋。
十一年夏,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2. 文言文翻译史可法《戴南山集》部分节选及光斗逮系,可法已举于乡矣。
可法知事不可为,乃衣青衣,携饭一盂,佯为左氏家奴纳橐饣者,贿狱卒而入,见光斗已裂,抱之而泣乃饭光斗。
光斗呼可法而字之曰:“道邻宜厚自爱,异日天下有事,吾望子为国柱石。
文言文《史可法传·明史》

史可法,字宪之,样符人。世代享有锦衣百户封赏。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忠政。 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在黄平做知州,有德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曾对他的儿子史从质说:“我们的家庭一定会昌盛的。”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史从质的妻子因梦见文天样来到他的屋里而怀胎,生下了史可法。 以孝闻。举崇祯元年进士,投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
可法为督师行不张盖食不重味夏不篷冬不衮寝不解衣。
史可法做督师时,外出不让人为他打顶盖,吃饭不用两样菜,夏天不 用扇子,冬天不穿皮衣,睡觉不脱衣服。
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
四十多岁时没有儿子,他的妻子想为他娶妾,可法叹息说:“国事正 让人忧虑,怎能为生儿育女的事操心?” 岁除這文牒,至夜半,倦索酒。庖人报殺肉已分给将士,无可佐者,乃 取盐豉下之。
任南京兵部尚尚书,参费机密政务。 弘光元年四月二十日,清兵围扬州。 弘光元年四月二十日,清军围困扬州 明日,总兵李栖风拔营出降,城中势益单。 第二天,总兵李栖风, 监军副使高岐风拔除营寨投降了清军,城中力量更加单薄。
诸文式分拒守。旧城西门险要,可法自守之。 众文臣武将分别登 上城墙拒敌守城。扬州旧城的西门形势险要,史可法亲自把守。
作书寄母妻,且曰:“死,葬我高皇帝陵侧。” 史可法写信给母亲和妻子说:我死后把我安葬在高皇帝的坟墓边侧。
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逐破。 过了两天,清兵逼近城下,用火炮轰炸西北角,扬州城陷落。 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竟被执,可法大呼曰:“我史 督师也!"遂杀之。史可法拔刀自杀而未死成,一参将护他从小东门 出去,终被清军抓住,史可法大声呼叫说:"我是史督师!"就此被杀。
《中考文言文《左忠毅公逸事》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左忠毅公逸事》全文详细翻译》左忠毅公逸事作者:方苞先父曾经说过,同乡的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一带担任主考。
一天,风雪交加气候寒冷,(他)带着几个骑马的卫士,打扮成平民出去访察,进入一座古庙,廊下小屋里一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他的文章刚写成草稿。
左公看完了,就脱下貂皮袍子盖在书生身上,又给他掩上门。
(他)问庙里的和尚,才知书生叫史可法。
到考试时,官吏喊到史公的姓名,左公睁大眼睛注视着,等交上考卷,就当面批他为第一名。
又召到内宅,让他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平庸无能,日后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只有这个年轻人了。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
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到左公被关进东厂的监狱,史可法从早到晚守在狱门外,逆贼太监(魏忠贤)防守监视得很严,即使是家里的仆人都不得接近。
过了一段时间,听说左公受了烙铁烧烤的酷刑,早晚间即将死去,(史公就)拿了五十两银子,哭着找管牢的狱卒商量,狱卒被感动了。
一天,让史可法换上破衣服,穿上草鞋,背着筐子,手拿长铲,装成清扫垃圾的人,把史公带进去,悄悄地指点左公所在的地方。
(左公)正靠着墙坐在地上,面部、额头都烧得焦烂辨不清模样,左膝以下的筋骨都脱落了。
史公上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呜呜咽咽地哭着。
左公辨出他的声音,但是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眼光如火炬一般,发怒地说:“无能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跑来!国家的事情糟糕到如此地步,我老头子已经完了,你再轻生不明大义,国家的事谁能支撑?还不赶快离开,不要等坏人来了构成罪名陷害,我现在就打死你!”于是摸索着地上的刑具,做出要投击的姿势。
史公闭口不敢作声,快步走了出去。
后来他常常流着眼泪把这件事告诉别人,说:“我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铸成的啊。
语文文言文翻译-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
廉信,与下均劳苦。
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二年夏,丁外艰去。
服阙,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
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
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
”既朝,议战守。
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王唯唯。
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王嘉答之。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
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杰大感悟,奉约束。
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
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
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
”遂如徐州。
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
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
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
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
”遂杀之。
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
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节选自《明史•史可法传》)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
祖父史应元乡试中举,授官黄平知州,有仁惠之政。
对他的儿子史从质说:“我家一定昌盛。
”史从质的妻子尹氏有身孕,梦见文天祥进入他的屋舍,生史可法。
(史可法)以孝顺闻名。
考中崇祯元年进士,授予西安府推官,逐渐升迁为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郎中。
史可法身材短小精悍,脸黑,双目烁烁有光。
清廉守信用,与部下同甘共苦。
军队出行,将士不吃饱自己不先吃,没有发放衣服自己不先穿,因此得到将士的拼死作战。
崇祯十二年夏天,服父亲之丧离职。
《史可法,字宪之》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
祖应元举于乡,官黄平知州,有惠政。
语其子从质曰:“我家必昌。
”从质妻尹氏有身,梦文天祥入其舍,生可法。
以孝闻。
举崇祯元年进士,授西安府推官,稍迁户部主事,历员外郎、郎中..。
可法短小精悍,面黑,目烁烁有光。
廉信,与下均劳苦。
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二年夏,丁外艰去。
服阕..,起户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
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缟衣发丧。
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
群臣入朝,王色赧欲避。
可法曰:“王毋避,宜正受。
”既朝,议战守。
可法曰:“王宜素服郊次,发师北征,示天下以必报仇之义。
”王唯唯。
可法祭二陵毕,上疏曰:“陛下践阼初祗谒孝陵哭泣尽哀道路感动若躬谒二陵亲见泗凤蒿莱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愿慎终如始。
”王嘉答之。
总兵官高杰居扬州,桀骜甚。
可法开诚布公,导以君臣大义。
杰大感悟,奉约束。
杰帅师北征,至睢州,为许定国所杀。
部下兵大乱,屠睢旁近二百里殆尽。
变闻,可法流涕顿足叹曰:“中原不可为矣。
”遂如徐州。
俄报盱眙已降大清,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
大清兵大至,薄城下,城遂破。
可法自刎不殊,一参将拥可法出小东门,遂被执。
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
”遂杀之。
可法年四十余,无子,其妻欲置妾。
太息曰:“王事方殷,敢为儿女计乎!”可法死,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B.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 /满目鸡犬/无声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C.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 /道路感动 /若躬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D. 陛下践阼初 /祗谒孝陵 /哭泣尽哀道路 /感动若躬 /谒二陵 /亲见泗凤蒿莱满目 /鸡犬无声 /当益悲愤 /愿慎终如始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后才起的,字和名有关联,字对名有表述、阐明作用。
千古绝文--史可法《复多尔衮书》

史可法:复多尔衮书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
今倥偬之际,忽奉琬琰之章,真不啻从天而降也,循读再三,殷殷致意。
若以“逆贼”尚稽天讨,烦贵国忧,法且感且愧。
惧左右不察,谓南中臣民偷安江左,竟忘君父之仇,敬为贵国一详陈之。
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
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
法待罪南枢,救援莫及,师次淮上,凶问遂来,地坼天崩,山枯海泣。
嗟乎!人孰无君,虽肆法于市朝,以为泄泄者之戒,亦奚足谢先皇帝于地下哉!尔时南中臣民,哀恸如丧考*,无不拊膺切齿,欲悉东南之甲,立翦凶仇。
而二三老臣,谓国破家亡,宗社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
今上非他,神宗之孙,光宗犹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
名正言顺,天与人归。
五月朔日,驾临南都,万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
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
迨臣民伏阙屡请,始以十五日正位南都。
从前凤集河清,瑞应非一,即告庙之日,紫气如盖,祝文升霄,万目共瞻,欣传盛事。
大江涌出楠梓数十万章,助修宫殿,岂非天意也哉!越数日,遂命法视师江北,刻日西征。
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贼,为我先皇帝发丧成礼,扫清官阙,抚辑群黎,且罢剃发之令,示不忘本朝。
此等举动,振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向,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乎!谨于八月,缮治筐篚,遣使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
是以王师既发,复次江淮,乃辱明诲,引《春秋》大义来相诘责,善者言乎!推而言之,然此文为列国君薨,世子应立,有贼未讨,不忍死其君者立说耳!若乎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宫皇子,惨变非常,而犹拘牵不即位之文,坐昧大一统之义,中原鼎沸,仓卒出师,将何以维系人心,号召忠义?紫阳《纲目》,踵事《春秋》,其间特书,如莽移汉鼎,光武中兴;丕废山阳,昭烈践祚;怀愍亡国,晋元嗣基;徽钦蒙尘,宋高缵统。
《明史·史可法传》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 题。
史可法,字宪之,祥符人。
举崇祯元年进士。
八年,迁右参议,监江北诸军。
黄梅贼掠宿松、潜山,将犯安庆,可法追击之潜山天堂寨。
可法廉信,与下均劳苦。
军行,士不饱不先食,未授衣不先御,以故得士死力。
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风阳总督马土英潜与既大绒计议主立福王。
士英与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高杰发兵送福王至仪真,于是可法等迎王。
可法仍掌兵部事,士英仍督师凤阳。
当是时,士英旦夕冀入相。
及命下,大怒,以可法七不可书奏之王。
可法遂请督师,出镇淮、扬。
十五日,王即位。
可法去,士英辈益无所惮。
得功、泽清、杰争欲驻扬州。
杰先至,大杀掠,尸横野。
泽清亦大掠淮上。
临淮不纳良佐军,亦被攻。
朝命可法往解,得功、良佐、泽清皆听命。
六月,大清兵击败贼李自成,自成弃京师西走。
可法请颁监国、登极二诏,慰山东、河北军民心。
开礼贤馆,招四方才智。
八月出巡淮安,阅泽清士马。
比大清兵已下邳、宿,可法飞章报。
士英谓人曰"渠欲叙防河将土功耳。
"慢弗省。
而诸镇逡巡无进师意,且数相攻。
明年,正月,饷缺,诸军皆饥。
时大兵已取山东、河南北,逼淮南。
四月朔,可法移军驻泗州。
可法檄诸将救盱眙。
俄报盱眙已降大清,泗州援将侯方岩全军没。
可法一日夜奔还扬州。
可法撒各镇兵,无一至者。
二十日,大清兵大至。
诸文武分牌拒守。
旧城西门险要,可法自守之。
越二日,大清兵薄城下,炮击城西北隅,城遂破。
可法自刎不殊,遂被执。
可法大呼曰"我史督师也。
"遂杀之。
可法死,觅其遗骸。
逾年,家人举袍笏招魂,葬于扬州郭外之梅花岭。
(选自《明史·史可法传》,有删减)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B.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C.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D.十七年四月朔/闻贼犯阙/誓师/勤王渡江抵浦口/闻北都既陷/会南都议立君/凤阳总督马士英潜/与阮大铖计议/主立福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九州"之一,有"淮左名都,竹西佳处"之称。
复多尔衮书文言文原文翻译

复多尔衮书文言文原文翻译复多尔衮书文言文原文翻译《复多尔衮书》是明代末年抗清将领史可法回复敌军劝降书的一封书信。
1644年,清军进攻南明政权。
1645年四月,史可法镇守扬州。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大明国督师兵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史可法顿首谨启大清国摄政王殿下:南中向接好音,法随遣使问讯吴大将军,未敢遽通左右,非委隆谊于草莽也,诚以大夫无私交,《春秋》之义。
今倥偬之际,忽奉琬琰之章,真不啻从天而降也,循读再三,殷殷致意。
若以“逆贼”尚稽天讨,烦贵国忧,法且感且愧。
惧左右不察,谓南中臣民偷安江左,竟忘君父之仇,敬为贵国一详陈之。
我大行皇帝敬天法祖,勤政爱民,真尧舜之主也。
以庸臣误国,致有三月十九日之事。
法待罪南枢,救援莫及,师次淮上,凶问遂来,地坼天崩,山枯海泣。
嗟乎!人孰无君,虽肆法于市朝,以为泄泄者之戒,亦奚足谢先皇帝于地下哉!尔时南中臣民,哀恸如丧考妣,无不拊膺切齿,欲悉东南之甲,立翦凶仇。
而二三老臣,谓国破家亡,宗社为重,相与,迎立今上,以系中外之心。
今上非他,神宗之孙,光宗犹子,而大行皇帝之兄也。
名正言顺,天与人归。
五月朔日,驾临南都,万姓夹道欢呼,声闻数里。
群臣劝进,今上悲不自胜,让再让三,仅允监国。
迨臣民伏阙屡请,始以十五日正位南都。
从前凤集河清,瑞应非一,即告庙之日,紫气如盖,祝文升霄,万目共瞻,欣传盛事。
大江涌出楠梓数十万章,助修宫殿,岂非天意也哉!越数日,遂命法视师江北,刻日西征。
忽传我大将军吴三桂借兵贵国,破走逆贼,为我先皇帝发丧成礼,扫清官阙,抚辑群黎,且罢剃发之令,示不忘本朝。
此等举动,振古铄今,凡为大明臣子,无不长跪北向,顶礼加额,岂但如明谕所云“感恩图报”已乎!谨于八月,缮治筐篚,遣使犒师,兼欲请命鸿裁,连兵西讨。
是以王师既发,复次江淮,乃辱明诲,引《春秋》大义来相诘责,善者言乎!推而言之,然此文为列国君薨,世子应立,有贼未讨,不忍死其君者立说耳!若乎天下共主,身殉社稷,青宫皇子,惨变非常,而犹拘牵不即位之文,坐昧大一统之义,中原鼎沸,仓卒出师,将何以维系人心,号召忠义?紫阳《纲目》,踵事《春秋》,其间特书,如莽移汉鼎,光武中兴;丕废山阳,昭烈践祚;怀愍亡国,晋元嗣基;徽钦蒙尘,宋高缵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梅花岭记
(清)全祖望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江都①围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势不可为,集诸将而语之曰:“吾誓与城为殉,然仓皇中不可落于敌人之手以死,谁为我临期成此大节者?”副将军史德威慨然任之。
忠烈喜曰:“吾尚未有子,汝当以同姓为吾后。
吾上书太夫人,谱汝诸孙中。
”二十五日,城陷,忠烈拔刀自裁,诸将果争前抱持之。
忠烈大呼德威,德威流涕,不能执刃,遂为诸将所拥而行。
至小东门,大兵如林而至,马副使鸣騄、任太守民育及诸将刘都督肇基等皆死。
忠烈乃瞠目曰:“我史阁部也。
”被执至南门。
和硕豫亲王以先生呼之,劝之降。
忠烈大骂而死。
初,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
”至是,德威求公之骨不可得,乃以衣冠葬之。
或曰:“城之破也,有亲见忠烈青衣乌帽,乘白马,出天宁门投江死者,未尝殒于城中也。
”自有是言,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
已而英、霍山师大起,皆托忠烈之名,仿佛陈涉之称项燕。
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②。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孙公答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耶,抑未死耶?”承畴大恚,急呼麾下驱出斩之。
呜呼!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③以兵解,文少保④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不知忠义者圣贤家法,其气浩然,常留天地之间,何必出世入世之面目!神仙之说,所谓“为蛇画足”。
即如忠烈遗骸,不可问矣,百年而后,予登岭上,与客述忠烈遗言,无不泪下如雨,想见当日围城光景,此即忠烈之面目宛然可遇,是不必问其果解脱否也,而况冒其未死之名者哉?
墓旁有丹徒钱烈女之冢,亦以乙酉在扬,凡五死而得绝,特告其父母火之,无留骨秽地,扬人葬之于此。
江右王猷定、关中黄遵严、粤东屈大均为作传、铭、哀词。
予闻忠烈兄弟,自翰林可程⑤以下,尚有数人,其后皆来江都省墓。
适英、霍山师败,捕得冒称忠烈者,大将发至江都,令史氏男女来认之。
忠烈之第八弟⑥已亡,其夫人年少有色,守节,亦出视之。
大将艳其色,欲强娶之,夫人自裁而死。
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章者。
呜呼!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
岂知身后乃有弟妇,以女子而踵兄公之余烈乎?梅花如雪,芳香不染。
异日有作忠烈祠者,副使诸公,谅在从祀之烈,当另为别室以祀夫人,附以烈女一辈也。
(选自全祖望《梅花岭记》)
【注】①江都,指扬州。
②白下,指南京。
③颜太师,唐德宗时太子太师颜真卿,被叛军所杀。
④文少保,南宋宰相文天祥。
⑤可程,史可法的二弟史可程变节投敌。
⑥史可法的八弟史可刚为国捐躯。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督相史忠烈公督相:以内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身份督师
B. 经略洪承畴与之有旧有旧:有老交情
C. 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审知:确实知道
D. 出疏纠之纠:捉拿
2、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史可法“忠义和刚烈”的一组是()
①吾誓与城为殉;②城陷,忠烈拔刀自裁;③忠烈大骂而死;④忠烈遗言:“我死,当葬梅花岭上;⑤梅花如雪,芳香不染;⑥忠烈尝恨可程在此,当易姓之间,不能仗节,出疏纠之A. ①②④⑤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①②③⑥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顺治二年,扬州城被清兵围攻,史可法知道情势不可挽回,为不辱督相之使命,他决心与扬州城共存亡。
B. 史可法殉难后,人们纷纷传说他没有死,抗敌义军都假托忠烈的名义起事,有人甚至以他来讽刺投敌的洪承畴。
C. 作者认为忠义是圣贤立身的准则,不必拘泥于出世入世之说,那些神仙怪诞的说法,像画蛇添足一样,是多余的。
D. 史可法的家人都表现得守志保节。
八弟阵亡,他的夫人为夫守节自杀而死。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吴中孙公兆奎以起兵不克,执至白下。
(3分)
(2)时以其出于大将之所逼也,莫敢为之表彰者。
(3分)
参考答案
1、(3分)D (“纠”是揭发弹劾的意思,这里指史可法大义灭亲揭发二弟可程变节。
)
2、(3分)D (①②③⑥全是表现史可法的忠义和刚烈;④是史可法的遗言;⑤赞叹史家一门忠烈的节操像梅花一样。
)
3、(3分)D (文中说到史可法的二弟可程叛变,没有坚守节操)
4、(1)(3分)苏州孙兆奎因为起兵失败,被押送到南京。
(关键词为“以”“克”和“执”。
“以”,因、因为;“不克”,不成功,失败;“执”有隐含的被动语气,被抓;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
(2)(3分)当时因为她的死出于大将所逼,没有人敢表扬她。
(关键词为“以”“其”和“莫”。
“以”表示因为;“其”做代词,指代夫人的死;“莫”没有人。
句意不通顺酌情扣分。
)【附翻译】
顺治二年乙酉(年)四月,江都被(清兵)围困的(形势)很危急。
督相史忠烈公知道局势(已)不可挽救,(就)召集众将领告诉他们说:“我发誓与扬州城同作殉国(之物),但(在)匆忙慌乱中不能落在敌人的手里死去,谁(能)替我在城破时完成这个(为国而死)的大节呢?”副将军史德威悲痛激昂地(表示愿意)担负这一任务。
忠烈高兴地说:“我还没有儿子,你应当凭同姓的关系作我的后嗣。
我(要)写信(禀告)太夫人,把你(的名字)记入(我的)家谱,排在(太夫人的)孙儿辈中。
”
二十五日,(江都)城沦陷,忠烈抽出刀来自刎。
众将领果然争着上前抱住他(不让他自杀)。
忠烈大声呼唤德威,德威(悲痛)流泪,不能举刀,于是被众将领簇拥着走。
到小东门,清兵像密林般地到来,副使马鸣碌等众将领都战死了。
忠烈就瞪着眼看敌人说:“我就是(大明朝的)史阁部”。
被(俘)押到南门,和硕豫亲王用“先生”(的名称)称呼他,劝他投降。
忠烈大骂而死。
当初,忠烈(留下)遗言:“我死后应葬(在)梅花岭上。
”到这时,德威寻找史公的尸骨不能找到,就拿(他的)衣冠(代替尸骨)埋葬他(在梅花岭上)。
有人说:“扬州城被攻破时,有人亲眼看见忠烈穿青衣戴黑帽,骑着白马,跑出天宁门跳入长江而死,不曾死在城内。
”自从有了这种话,长江南北就传说忠烈没有死。
不久英山、霍山(抗清)义军大规模起义,都假托忠烈的名义(来号召群众),(就)好像陈涉(起义时)假托项燕(的名义)一样。
吴中的孙兆奎因起兵失败,被俘押到南京。
经略洪承畴同他有老交情,问(他)说:“先生在军中,(是否)确凿知道原扬州阁部史公真的死了呢,还没有死?”孙公回答说:“经略从北方来,(是否)确凿知道原(在)松山殉难的督师洪公真的死了呢,还是没有死?”洪承畴(听后)非常恼怒,急忙叫部下(把他)推出去杀了。
唉!(那些)成神成仙的荒唐无稽的说法,说颜太师因被杀而成仙,文少保也因彻悟“大光明”佛法像蝉脱壳一样遗下了躯壳而成佛,实际上(他们都)不曾死去,殊不知忠义是圣贤人传统的道德准则,那种凛然正气浩大磅礴,永远存留(在)天地之间,为什么一定要(问他的)面目形象是出世成仙成佛还是入世为人了呢?(那种关于他们成为)神仙的说法,正是(人们)所说的“画蛇添足”。
就像忠烈的遗骨,(现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百年之后,我登上(梅花)岭,同朋友们谈起忠烈的忠言,没有(一个人)不泪如雨下,忠烈的音容笑貌仿佛就在人们眼前,(这也说明)不必去问他果真成仙成佛了没有,更何况假托他没有死而冒他的名义呢?
我听说史可法的兄弟从翰林学士史可程以下,还有好几人,后来都到江都祭扫史可法墓。
正逢英山霍山义军失败,捉到了托名而假冒史可法的人,清兵的大将把他押送到江都,下令让史氏门中的男子和妇女都来辨认,这时史可法的第八个弟弟已死,他的夫人年轻漂亮,为他守节,也出来看这个托名者,大将军看上了她的美色,想强迫娶她,夫人自杀而死。
当时因为她出于大将所逼,人们慑于势而不敢表彰她。
可叹啊,史可法曾痛恨史可程降清,在国家沦亡之际,不能保持节操,而写奏章谴责他,怎会知道在自己死后,竟然有弟媳妇凭女子之身继承夫兄所留下的光辉业绩呢?梅花像雪,芬香而不染尘埃,将来如果有人修建忠烈祠,马鸣禄副使等想必要列入从祀的位置,还应当另外建一室来祭祀夫人,再附上烈女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