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 逻辑推理

合集下载

逻辑推理(基础篇)

逻辑推理(基础篇)

我是推理小能手一名青年死在了一座26层高的大楼旁边,警方断定死者是从这座楼的楼顶上落下坠地而死。

警方发现在这名死者的手心上用笔写着一个“森”字,像是在暗示着杀人凶手的名字,却因时光有限而只写了一个字。

笔就落在他手边的地上,而且惟独他的指纹。

看来确是坠楼的同时掏出笔写在手心上的。

警方按照顾电梯的人员举报找到了案发当初也在楼顶上的5名疑犯,他们都与死者认识,找到了他们,但是他们谁都不承认自己是推死者坠楼的人。

他们分离叫:张宇、刘森、赵方、张森、杨一舟。

这时警方想起了死者手心上的那个字,认定了杀人凶手。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那个杀人凶手是谁吗?为什么是他呢?第 1 页/共7 页五个人的名字分离是:“张宇、刘森、赵方、张森、杨一舟”。

倘若凶手是赵方和杨一舟,那么被害人只写他们名字中的一个字就可以代表凶手了,比如赵方的“方”或杨一舟的“舟”字,剩下“张宇、刘森、张森”这三个人的名字中有相同的字,倘若凶手是张宇,被害人只写“宇”就可以了;倘若是刘森的话只写个“刘”就可以代表他了,所以凶手就只剩下张森了。

例1(★★)体育馆里正在举行一场出色的乒乓球双打比赛。

两位播音员正在议论这四个运动员的年龄问题:⑴小A比小B衰老。

”⑵“小C比他的两个对手年龄都大。

”⑶“小A比小D年龄大。

”⑷“小B比小C年龄大。

”例2(★★★)小明、小强、小亮、小文和小红一起去爬山。

小文在小亮和小红之前爬到尽头,小强是紧跟着小文之后爬到尽头的。

有两个人在小明之后小亮之前爬到尽头。

这5个人登山到尽头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第 3 页/共7 页例3(★★★)赵、钱、孙三人中,一位是射击运动员,一位是体操运动员,一位是跳水运动员。

已知:例4(★★★)甲、乙、丙三个小学生都是少先队的干部,一个是大队长,一个是中队长,一个是小队长。

一次数学测验,这三个人的成绩是:请你按照这三个人的成绩,判断一下,谁是大队长呢?拓展小王、小张、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已知:例5(★★★)刘玉、马明、王建三个男孩都有一个妹妹分离是小雅、小花、丽丽,六个人在一起打球,举行男女混合双打。

简单逻辑练习题

简单逻辑练习题

简单逻辑练习题逻辑推理是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练习逻辑推理题可以提升我们的思维敏捷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简单逻辑练习题,帮助您锻炼逻辑思维。

一、命题题1. 命题:“如果明天下雨,我就不去郊游。

”今天是郊游的日子,请问今天会不会下雨?答案:不一定。

明天下雨与郊游日子是否下雨无关。

2. 命题:“只有运动员吃肉。

”请问以下属于运动员的是?a) 小明b) 李华c) 张三d) 王五答案:d) 王五。

因为只有运动员才吃肉。

二、推理题3. 一个篮子里有三个苹果和四个梨。

如果从篮子里随机拿出一个水果,那么它是苹果的概率是多少?答案:3/7。

因为篮子里总共有7个水果。

4. 假设有两个箱子,一个箱子里装有两个金币,另一个箱子里装有一个金币。

现在你从两个箱子中随机选择一个箱子,并从里面随机取出一个金币。

请问你取到的金币是一个金币的概率是多少?答案:1/2。

因为你从两个箱子中随机选择一个箱子的概率是1/2,而在选定的箱子中取到一个金币的概率也是1/2,所以取到的金币是一个金币的概率为(1/2) * (1/2) = 1/4。

三、关系题5. A、B、C、D四个人恰好分别穿红、黄、蓝、绿四色的衣服。

已知以下条件:i) A不穿红色。

ii) B穿黄色。

iii) C穿蓝色。

请问D穿绿色的衣服吗?答案:是的。

根据i) A不穿红色和ii) B穿黄色可推断出D穿绿色。

6. 有五个人:A、B、C、D、E。

已知以下条件:i) A和C至少有一个人说谎。

ii) B和D至少有一个人说谎。

iii) E说的是真话。

请问谁是说真话的人?答案:A。

根据i) A和C至少有一个人说谎和iii) E说的是真话可推断出A说的是真话。

四、推理题7. 一个城市有三个电视台:A、B、C。

根据观众调查结果,以下是每个电视台播放的节目百分比:i) 在B台看电视的人中,有80%的人在A台也看电视。

ii) 在C台看电视的人中,有60%的人在B台也看电视。

第五讲逻辑推理

第五讲逻辑推理

第五讲:简单的逻辑推理课前头脑风暴1、有一种水藻,每天成倍增长,如果在池塘中投入一棵水藻,第二天将有两棵,第三天将有4棵,第四天将有8棵,依次类推,则第25天可长满整个池塘。

如果在池塘中投入4棵水藻,那么多少天可以长满整个池塘?答:2、有一种水藻,每天成倍增长,如果在池塘中投入一棵水藻,第二天将有两棵,第三天将有4棵,第四天将有8棵,依次类推,则第20天长满整个池塘,那么长满整个池塘一半的水藻的时间是第几天?答:3、脑筋急转弯:开车的是坐车的儿子,坐车的却否认是开车的爸爸,这是怎么回事?答:探索乐园逻辑推理题不涉及数据,也没有几何图形,只涉及一些相互关联的条件。

它依据逻辑汇率,从一定的前提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来获取某种结论。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假设法、排除法、图解法和列表法等。

逻辑推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条件和结论,分析关键所在,找到突破口,进行合情合理的推理,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推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交替运用“排除法”和“反正法”。

要善于借助表格,把已知条件和推出的中间结论及时填入表格内。

填表时,对正确的(或不正确的)结果要及时注上“√”(或“×”),也可以分别用“1”或“0”代替,以免引起遗忘或混乱,从而影响推理的速度。

推理的过程,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或重复内的根据,并常常伴随着论证、推理,论证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逐渐锻炼、培养出来的。

例1:四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都有正、副班长各一人。

平时召开年级班长会议时,各班都只有一人参加。

参加第一次回师的是小马、小张、小刘、小林;参加第二次会议的是小刘、小朱、小马、小宋;参加第三次会议的是小宋、小陈、小马、小张,小徐因有病,三次都没有参加。

你知道他们哪两个是同班的吗?由上表可知,小马三次参加会议,而小徐三次都没参加,他们是同一班级的。

小张和小朱是同班的,小刘和小陈是同班的,小林和小宋是同班的。

例2小王、小张和小李一位是工人,一位是农民,一位是教师,现在只知道:小李比教师年龄大;小王与农民不同岁;农民比小张年龄小。

简单逻辑推理的含义及主要推理形式

简单逻辑推理的含义及主要推理形式

简单逻辑推理的含义及主要推理形式简单逻辑推理是指基于一些已知的前提,通过合理的推导过程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它是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之一,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决策、科学研究和社会交往等方面。

简单逻辑推理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并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他人的观点和论证。

简单逻辑推理的主要推理形式包括假言推理、陈述推理、例证推理、拒斥推理、扩大推理和引申推理等:1.假言推理:假言推理是基于条件语句“如果A,那么B”的推理形式。

当前提中给出一个假设条件和一个结论时,我们可以通过推理来确定该结论是否成立。

例如:“如果阳光照耀着草地,那么草地会变绿色。

阳光照耀着草地,所以草地变绿色。

”该推理形式常用于科学研究和问题解决中。

2.陈述推理:陈述推理是基于陈述语句的推理形式。

当前提中给出多个陈述,并通过推理来得出一个结论时,我们可以根据陈述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结论的真伪。

例如:“所有篮球运动员都喜欢运动。

小明是篮球运动员,所以小明喜欢运动。

”3.例证推理:例证推理是基于具体例子和普遍规律之间的关系进行推理的形式。

通过观察和分析多个具体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例如:“A、B、C等都是小动物,它们都喜欢吃虫子,所以小动物喜欢吃虫子。

”4.拒斥推理:拒斥推理是通过拒绝某种可能性来得出结论的推理形式。

当我们通过排除其他可能性,找不到其他解释时,就可以认为所剩下的那种解释是最有可能的。

例如:“这个箱子里只有红色和蓝色的球,经过摸索,发现每个球的质量都不同,但却找不到其他颜色的球,所以箱子里只有红色和蓝色的球。

”5.扩大推理:扩大推理是通过将已有的信息应用到新的情境中,从而得出新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通过观察和推理,我们可以将已有的知识应用到未知的领域,从而扩大我们的理解和认识。

例如:“人类是哺乳动物,狗是哺乳动物,所以狗是人类。

”6.引申推理:引申推理是通过对已有的结论进行进一步思考和扩展,得出新的结论的推理形式。

形式逻辑推理规则

形式逻辑推理规则

形式逻辑推理规则
以下是 7 条形式逻辑推理规则:
1. 同一律呀,简单来说就是在同一个推理过程中,每个概念和判断都要保持自身的同一性。

比如说“小猫咪就是小猫咪,不能一会儿说小猫咪是小狗呀!”
2. 矛盾律呢,就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不能同时为真。

就好像说“今天不能既是晴天又是雨天呀,这多矛盾!”
3. 排中律哦,两个互相矛盾的判断必定有一个是真的。

好比“这个人要么是好人,要么不是好人,没有中间情况呀!”
4. 充足理由律呀,任何判断都要有充足的理由来支持。

像“他说他病了,那得有真的不舒服的表现或者医生的诊断才可信呀!”
5. 三段论,“所有的猫都爱睡觉,这只动物是猫,所以这只动物也爱睡觉。

是不是很清楚呀!”
6. 演绎推理,从一般到特殊呀,比如“大家都知道人要吃饭,那具体的张三当然也要吃饭啦!”
7. 归纳推理,可以从个别事例中归纳出一般结论呢。

就像“这只鸟会飞,那只鸟会飞,好多鸟都会飞,那可以归纳出鸟一般都会飞呀!”
总之呢,形式逻辑推理规则就像是我们思考的指南针,帮助我们更准确、更有条理地理解和判断事物哟!。

简单的逻辑推理练习题

简单的逻辑推理练习题

简单的逻辑推理练习题1. S中的任何元素都是P。

T的任何元素都不是P。

所以,T的任何元素都不是S的元素。

解析:根据前提,S中的元素都是P,而T中的元素都不是P。

根据排中律,任何元素要么是P,要么不是P。

由于S中的元素都是P,T中的元素必定不在S中,也就是说T的元素都不是S的元素。

2. 所有狗会叫,但不是所有猫都会叫。

Emma是一只会叫的动物。

那么,Emma是狗还是猫?解析:根据前提,所有狗会叫,但并不是所有猫都会叫。

Emma是一只会叫的动物,所以Emma既有可能是狗也有可能是猫。

需要更多信息才能确定Emma是狗还是猫。

3. 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

所以,所有A都是C。

解析:根据前提,所有A都是B,所有B都是C。

根据传递律,如果A是B且B是C,则A一定是C。

4. 所有甲都是乙,所有乙都是丙,所有丙都是丁。

所以,所有甲都是丁。

解析:根据前提,所有甲都是乙,所有乙都是丙,所有丙都是丁。

根据传递律,如果甲是乙,乙是丙,丙是丁,则甲一定是丁。

5. 所有A都是B或C。

所有C都是D。

所以,所有A都是D。

解析:根据前提,所有A都是B或C,所有C都是D。

根据并集律,如果A是B或C,且C是D,则A一定是D。

6. 如果今天下雨,那么我就去看电影。

我没有去看电影。

那么,今天有下雨吗?解析:根据前提,如果今天下雨,我就去看电影。

然而,我没有去看电影。

根据逆否律,如果我没有去看电影,说明今天没有下雨。

7. 如果李明喜欢足球,那么他就会去训练。

李明没有去训练。

那么,李明喜欢足球吗?解析:根据前提,如果李明喜欢足球,他就会去训练。

然而,李明没有去训练。

根据逆否律,如果李明没有去训练,说明他不喜欢足球。

8. 所有猫都喜欢鱼。

Tom是一只猫。

那么,Tom喜欢鱼吗?解析:根据前提,所有猫都喜欢鱼。

因为Tom是一只猫,根据前提,Tom喜欢鱼。

9. 所有的牛都有角。

崔斯特是一头牛。

那么,崔斯特有角吗?解析:根据前提,所有的牛都有角。

简单的逻辑推理认识逻辑思维和简单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简单的逻辑推理认识逻辑思维和简单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

简单的逻辑推理认识逻辑思维和简单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简单的逻辑推理:认识逻辑思维和简单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逻辑推理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经常要用到的一种思维方式。

它帮助我们理清思路、解决问题,并且在各个领域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以及一些解决简单推理问题的方法。

一、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逻辑推理是一种从给定条件出发,根据逻辑规则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

它基于严谨的推理规则,通过分析判断、辨析关系、抽象概括等方式,寻找问题的答案。

逻辑推理的基本要素包括前提、结论、中间推理步骤以及推理规则等。

前提是逻辑推理的起点,它是我们得到信息或假设的基础。

通过分析前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即逻辑推理的终点。

中间推理步骤是连接前提和结论的桥梁,通过推理规则的运用,我们可以从前提中得出相应的结论。

逻辑推理有两种基本形式,即演绎推理和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通过运用普遍性的规则得出特殊的结论。

归纳推理则是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通过具体事例得出一般性的结论。

二、简单推理问题的解决方法1. 分析问题关键词:解决推理问题的第一步是分析问题中的关键词,包括表示条件关系的词语和表示逻辑关系的词语。

例如,“如果……则……”、“除非……否则……”、“所有……都……”等。

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对于推理过程非常重要。

2. 构建逻辑关系:根据问题中给出的前提条件,我们需要根据逻辑关系推导出结论。

可以通过构建逻辑关系图、列出前提和结论的对应关系等方式来帮助理清思路。

在构建逻辑关系过程中,可以使用“如果……则……”、“除非……否则……”等逻辑连接词。

3. 运用推理规则: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推理规则进行推理。

常见的推理规则包括假设法、反证法、分类法等。

假设法是指通过设立假设,进而推断出结论的方法;反证法是通过否定结论的逆否命题,证明原结论成立;分类法是将问题进行分类归类,通过对不同情况的分析得出结论。

4. 反复验证和思考:在解决推理问题的过程中,需要反复验证推理过程的合理性,并不断思考是否有其他可能性或更准确的推理方法。

小学一年级综合题简单的逻辑推理

小学一年级综合题简单的逻辑推理

小学一年级综合题简单的逻辑推理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通过逻辑推理,学生可以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小学一年级综合题为例,介绍一些简单的逻辑推理方法。

第一题: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用时30分钟。

如果他骑车的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那么他骑车去学校用时多长时间?解答:原题中提到小明骑自行车去学校用时30分钟,而问题是如果他骑车的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骑车用时应该减少一半,即15分钟。

第二题:如果 1 果子 = 3美元,1 苹果 = 2 果子,那么 2 苹果 + 3 果子等于几颗果子?解答:根据题目中的条件,1 苹果等于2 果子,那么 2 苹果就等于2 * 2 = 4 果子。

另外,根据题目中的条件,1 果子等于 3 美元,所以 3 果子等于 3 * 3 = 9 美元。

因此,2 苹果 + 3 果子等于 4 果子 + 9 美元,最后得出答案为 13。

第三题:有三个香蕉和两个苹果,小明拿走了一个香蕉和一个苹果,那么还剩下几个水果?解答:题目中给出了三个香蕉和两个苹果,小明拿走了一个香蕉和一个苹果,所以还剩下两个水果,即一个香蕉和一个苹果。

通过以上三个简单的逻辑推理题,我们可以看出,逻辑推理是根据已知条件来推断出未知条件的过程。

在解答问题时,我们需要认真阅读题目,理清题意,从已知条件出发,运用逻辑思维进行推理,并最终得出答案。

逻辑推理在小学一年级的数学学习中非常重要,它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不断练习逻辑推理题,学生们可以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总结起来,小学一年级综合题简单的逻辑推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逐步解答问题,学生们可以在思考和推理的过程中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

因此,逻辑推理是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我们应该重视和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逻辑推理(一)专题简析:逻辑推理题不涉及数据,也没有几何图形,只涉及一些相互关联的条件。

它依据逻辑汇率,从一定的前提出发,通过一系列的推理来获取某种结论。

解决这类问题常用的方法有:直接法、假设法、排除法、图解法和列表法等。

逻辑推理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深入地理解条件和结论,分析关键所在,找到突破口,进行合情合理的推理,最后作出正确的判断。

推理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交替运用“排除法”和“反正法”。

要善于借助表格,把已知条件和推出的中间结论及时填入表格内。

填表时,对正确的(或不正确的)结果要及时注上“√”(或“×”),也可以分别用“1”或“0”代替,以免引起遗忘或混乱,从而影响推理的速度。

推理的过程,必须要有充足的理由或重复内的根据,并常常伴随着论证、推理,论证的才能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断的实践活动中逐渐锻炼、培养出来的。

例题1:星期一早晨,王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的坏桌凳都修好了。

传达室人员告诉他:这是班里四个住校学生中的一个做的好事。

于是,王老师把许兵、李平、刘成、张明这四个住校学生找来了解。

(1)许兵说:桌凳不是我修的。

(2)李平说:桌凳是张明修的。

(3)刘成说:桌凳是李平修的。

(4)张明说:我没有修过桌凳。

后经了解,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

请问:桌凳是谁修的?根据“两个互相否定的思想不能同真”可知:(2)、(4)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假设(2)说真话,则(4)为假话,即张明修过桌凳。

又根据题目条件了:只有1人说的是真话:可退知:(1)和(3)都是假话。

由(1)说的可退出:桌凳是许兵修的。

这样,许兵和张明都修过桌凳,这与题中“四个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相矛盾。

因此,开头假设不成立,所以,(2)李平说的为假话。

由此可退知(4)张明说了真话,则许兵、刘成说了假话。

所以桌凳是许兵修的。

练习1:1、小华、小红、小明三人中,有一人在数学竞赛中得了奖。

老师问他们谁是获奖者,小华说是小红,小红说不是我,小明也说不是我。

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

那么,谁是获奖者?2、一位警察,抓获4个盗窃嫌疑犯A、B、C、D,他们的供词如下:A说:“不是我偷的”。

B说:“是A偷的”。

C说:“不是我”。

D说:“是B偷的”。

他们4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

你知道谁是小偷吗?3、有500人聚会,其中至少有一人说假话,这500人里任意两个人总有一个说真话。

说真话的有多少人?说假话的有多少人?例题2:虹桥小学举行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学生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

(3)甲得第二,丁得死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四名学生获得前4名。

但以上三种估计,每一种只对了一半错了一半。

请问他们各得第几名?同学们的预测里有真有假。

但是最后公布的结果中,他们都只预测对了一半。

我们可以用假设法假设某人前半句对后半句错,如果不成立,再从相反方向思考推理。

假设(1)中“丙得第一”说错了,则(1)中“乙得第二”说对了;(1)中“乙得第二”说对了,则(2)中“丙得第二”说错了;(2)中“丙得第二”说错了,“丁得第三”说对了;(2)中“丁得第三”说对了,(3)中“丁得第四”说错了;(3)中“丁得第四”说错了,则(3)中“甲得第二”说对了,这与最初的假设相矛盾。

所以,正确答案是:丙得死一,丁得第三,甲得第二,乙得第四。

练习2:1、甲、乙、丙、丁同时参加一次数学竞赛。

赛后,他们四人预测名词的谈话如下:甲:“丙得第一,我第三”。

乙:“我第一,丁第四”。

丙:“丁第二,我第三”。

丁:没有说话。

最后公布结果时,发现甲、乙丙三人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

请你说出这次竞赛中甲、乙、丙、丁四人的名次。

2、某小学最近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人们对一贯刻苦锻炼的5名学生的短跑成绩作了如下的估计:A说:“第二名是D,第三名是B”。

B说:“第二名是C,第四名是E”。

C说:“第一名是E,第五名是A”。

D说:“第三名是C,第四名是A”。

E说:“第二名是B,第五名是D”。

这5位同学每人说对了一半,请你猜一猜5位同学的名次。

3、某次考试考完后,A,B,C,D四个同学猜测他们的考试成绩。

A说:“我肯定考得最好”。

B说:“我不会是最差的”。

C说:“我没有A考得好,但也不是最差的”。

D说:“可能我考得最差”。

成绩一公布,只有一个人说错了,请你按照考试分数由高到低排出他们的顺序。

例题3:张、王、李三个工人,在甲、乙丙三个工厂里分别当车工、钳工和电工。

①张不在甲厂,②王不在乙厂,③在甲厂的不是钳工,④在乙厂的是车工,⑤王不是电工。

这三个人分别在哪个工厂?干什么工作?这题可用直接法解答。

即直接从特殊条件出发,再结合其他条件往下推,直到推出结论为止。

通过⑤可知王不是电工,那么王必是车工或钳工;又通过②可知王不在乙厂,那么,王必在甲厂或丙厂;又由④知道在乙厂的是车工,所以王只能是钳工;又因为甲厂的不是钳工,则晚必是丙厂的钳工;张不在甲厂,必在乙厂或丙厂;王在丙厂,则张必在乙厂,是乙厂的车工,所以张是乙厂的车工。

剩下的李是甲厂的电工。

练习3:1、某大学宿舍里A,B,C,D,E,F,G七位同学,其中两位来自哈尔滨,两位来自天津,两位来自广州,还知道:(1)D,E来自同一地方;(2)B,G,F不是北方人;(3)C没去过哈尔滨。

那么,A来自什么地方?2、每个星期的七天中,甲在星期一、、二、三讲假话,其余四天都讲真话:乙在星期四、五、六讲假话,其余各天都讲真话。

今天甲说:“昨天是我说谎的日子。

”乙说:“昨天也是我说谎的日子。

”今天是星期几?3、王涛、李明、江民三人在一起谈话。

他们当中一位是校长,一位是老师,一位是学生家长。

现在只知道:(1)江民比家长年龄大。

(2)王涛和老师不同岁。

(3)老师比李明年龄小。

你能确定谁是校长、谁是老师,谁是家长吗?例题4:六年级有四个班,每个班都有正、副班长各一人。

平时召开年级班长会议时,各班都只有一人参加。

参加第一次回师的是小马、小张、小刘、小林;参加第二次会议的是小刘、小朱、小马、小宋;参加第三次会议的是小宋、小陈、小马、小张,小徐因有病,三次都没有参加。

你知道他们哪两个是同班的吗?将条件列在一张表格内,借助于表格进行分析、推理、根据题意,可列表如下:朱是同班的,小刘和小陈是同班的,小林和小宋是同班的。

练习4:1、某市举行家庭普法学习竞赛,有5个家庭进入决赛(每家2名成员)。

决赛时进行四项比赛,每项比赛各家出一名成员参赛,第一项参赛的是吴、孙、赵、李、王;第二项参赛的是郑、孙、吴、李、周;第三项参赛的是赵、张、吴、钱、郑;第四项参赛的是周、吴、孙、张、王。

另外,刘某因故四次均未参赛。

谁和谁是同一家庭呢?2、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

事先规定:兄、妹不许搭伴。

第一局: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第二局: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

那么,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谁?3、有三只小袋,一只小袋有两粒红珠,另一只小袋有两粒蓝珠,第三只小袋装有一粒蓝珠和一粒红珠。

小兰不慎把小袋外面的三只标签都贴错了。

请问从哪只小袋中摸出一粒珠,就可以知道三只小袋中各装有什么颜色的珠?例题5:已知张新、李敏、王强三位同学分别在北京、苏州、南京的大学学习化学、地理、物理。

①张新不在北京学习;②李敏不在苏州学习;③在北京学习的同学不学物理;④在苏州学习的同学是学化学的;⑤李敏不学地理。

三位同学各在什么城市学什么?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三个人必在三地之一学习三种科目的某一种这个条件。

这种逻辑推理题,须在两方面加以判定。

尽管相对的问题要求增多了,但列表法仍然适用。

综合两方面的交错因素,两表对立,一举两得。

由④可知:李敏不在苏州,不学化学、学物理;张新、王强不学物理。

由③“在北京学习的不学物理”的条件可知:王强在北京,张新在苏州,李敏在南京。

由④“在苏州学习的学的是化学”的条件可知,王强学习地理。

从上表可以看出,张新在苏州学化学,李敏在南京学物理,王强在北京学地理。

练习5:1、甲、乙、丙分别在南京、苏州、西安工作,他们的职业分别是工人、农民和教师。

已知:①甲不在南京工作;②乙不在苏州工作;③在苏州工作的是工人;④在南京工作的不是教师;⑤乙不是农民。

三人各在什么地方工作?各是什么职业?2、小明、小青、小菊读书的学校分别是一小、二小、三小,他们各自爱好游泳、篮球、排球中的一项体育运动。

但究竟谁爱好哪一项运动,在哪个学校读书还不清楚,只知道:(1)小明不在一小。

(2)小青不在二小。

(3)爱好排球的在二小。

(4)爱好游泳的在一小。

(5)爱好游泳的不是小青。

请你说出他们各自就读的学校和爱好的运动项目。

3、甲、乙、丙分别是工程师、会计师和教师。

他们的业余爱好分别是文学、绘画和音乐。

现在知道:(1)爱好音乐、文学者和甲一起看电影。

(2)爱好绘画者常请会计师讲经济学。

(3)乙不爱好文学。

(4)工程师常埋怨自己对绘画和音乐一窍不通。

请问每个人的职业和爱好各是什么?答案:练11 、小明2、C 3、499 1练21、乙、丁、甲、丙2、E、C、B、A、D3、B、A、C、D练31、天津2、星期四3、李明是校长江兵是老师王涛是家长练41、吴和刘一家,孙和钱一家,赵和周一家,李和张一家2、李强的妹妹是小丽,马辉的妹妹是小瑛,刘刚的妹妹是小红练51、甲在苏州是工人,乙在无锡是教师,丙在南京是农民。

2、小明在二小,爱好排球;小青在三小,爱好篮球;小菊在一小,爱好游泳。

3、甲是教师,爱好绘画;乙是会计师,爱好音乐;丙是工程师,爱好文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