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作者投稿格式要求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投稿须知

《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投稿须知信息来源: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编辑部发布时间:2016年4月17日《中国学校卫生》杂志是卫生部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主办的系列学术期刊之一,以反映我国学校卫生、儿少卫生和有关学术研究为主要内容的学术期刊。
本刊的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对学校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坚持学术性为主的原则,努力为儿少卫生学科和学校卫生专业的科研人员、教学人员、工作人员及管理人员服务。
主要栏目本刊刊载学校卫生与儿少卫生有关专业的论著、国内外科研动态、健康促进学校计划实施状况等稿件。
本刊所设栏目有:学生营养、健康教育、生长发育与健康状况、视力保护、口腔卫生、疾病控制、心理健康、卫生监督与管理、高校保健、校医园地、讲座、综述、译文等。
欢迎广大儿少卫生工作者、医学院校教师、校医和保健人员踊跃投稿。
稿件沟通来稿一经接受刊登,有关稿件沟通事宜,编辑部均与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电子邮件方式进行联系,作者接收本刊《来稿录用通知书》后,由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通过回复电子邮件方式,进行同意稿件在本刊发表的授权意愿。
未经《中国学校卫生》杂志编辑部同意,该论文的任何部分不得转载他处。
刊发票据、赠阅杂志、光盘和获奖荣誉证书及奖金亦寄给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本刊录用的所有稿件,均以纸载体、光盘和网络版形式同时出版,作者所付刊发相关费用中已包含上述各项。
来稿要求1来稿应具有创造性、实用性、先进性、科学性和逻辑性,要求资料真实、论点明确、结构严谨、层次清楚、文字精炼、数据准确,重点说明一个或几个问题,有理论或实际意义,必要时应做统计学处理。
论著、综述类一般不超过5000字,经验交流不超过3000字,简报、病例报告不超过2000字。
邮寄稿件请作者以A4纸张打印并核对清楚,尤其标点符号,标点符号占一格,英文应隔行打印。
为提高审稿效率,条件允许的作者请优先选择电子邮件的方式投稿。
不准一稿多投,文责自负,自留底稿,一律不退。
2 文题:应简洁明了,恰当地反映论文的主题内容。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社郑重说明

主 管单位 为中华
人 民共 和 国 卫 生部
。
有 的读者认为
自办发 行 即不 是 正 规 刊 物 的
认识是 不对 的 中 国公 共 卫 生杂 志社
to h
he pa 七 跳1 B
e
a n
t i罗
n
.
让
e o
e
七 i
o n
,
-
H
e o
Be
n
;t lv
o u
gr
o u
Ps
e a
e r e
lo w
e r
毛
t 五a 七 gr
。: o u
in: t
p a七 it ) A
:
、
i
B
. .
i n f e e ti o
n、
n
t
1 9 8 4;
tr
3 p
n
l
gr
号 国家 级 学 报
国 内统 一 刊 号 为
(I S DS
-
1 一 2
12 3 3
国 际 连续 出版 物数 据 系统 中 国国 家 中 心
I S S N 10
一
c H I瓦A )
分 配 给本 刊 的 国 际连续 出版 物 号 为
5
。
1一
5 0
72
,
6 国 外代 号B M 8
,
主 办单位为 中华 预 防 医学会
a s
o
b
、。
ti t
is
B V ir u、eo
u n e
L a几
t e
10 5 4,
5 57 5
h f in
欢迎赐稿、订阅《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

[J ].2015235:356-358.[15]王德征,张辉,徐忠良,等.天津市1999至2014年糖尿病相关疾病死亡变化趋势分析[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17,9(11):702-708.[16]郗志华,王辉,李学荣.天津市和平区1989年—2003年糖尿病死亡流行病学分析[C ].杭州:中华预防医学会慢性病预防与控制分会2004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4-6.[17]杜淑杰.2007—2014年赤峰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变化趋势及减寿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6,24(7):557-558.[18]罗俊,孙慧玲,段纪俊,等.武汉市1980~2002年糖尿病死亡率分析及预测[J ].中国公共卫生,2004,20(5):98-99.[19]罗俊,孙慧玲,段纪俊,等.1975—2006年武汉市居民糖尿病死亡率分析及预测[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8,16(4):343-346.[20]王曼.河南省居民1986—2011年糖尿病死亡率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0):183-185.[21]李飞跃,黄民主,李光春.2004—2005年湖南省城乡居民糖尿病人口学死因分析[J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20):2970-2972.[22]林丽萍.1984—2004年佛山市禅城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意外死亡分析[D ].广东:中山大学,2005.[23]孟军,毛玮,黄金梅.2008—2017年广西死因监测点四种主要慢性病死亡及早死概率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2018,24(5):343-348.[24]周璐,黄天壬,邓伟,等.广西居民糖尿病死亡情况分析[J ].应用预防医学,2013,19(4):220-222.[25]李凡卡,杨海东.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居民糖尿病死亡分析[J ].兵团医学,2003,(4):1-4.[26]朱一丹,张凯,李凡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居民糖尿病死亡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2,20(4):423-425.[27]20102013死亡分析[J ].现代预防医学,2015,42(20):3714-3715,3726.[28]陈云春.云南省麒麟区老年人糖尿病调查[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3,(3):15-17.[29]刘玲玲,季奎,高亚礼,等.2002—2007年四川省死因监测点居民糖尿病死亡分析[J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0,26(8):601-603.[30]赵否曦,刘涛,张益霞,等.贵州省成人居民糖尿病患病及其疾病负担研究[J ].现代预防医学,2016,43(5):842-844,851.[31]丁贤彬,焦艳,毛德强,等.2010-2018年重庆市糖尿病早死概率变化趋势[J ].实用预防医学,2019,26(11):1284-1288.[32]丁贤彬,唐文革,毛德强,等.重庆市主要慢性病早死率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25(5):329-333.[33]张聿新,刘宏杰,刘庆敏.1981—1995年哈尔滨市居民糖尿病死因分析[J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1997,5(4):165-167.[34]林红,孙巍,张莉梅,等.大连市1981—2013年居民糖尿病死亡趋势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5,31(9):1151-1154.[35]王恩玲,马兰英.2007~2011年沈阳市和平区居民慢性非传染病死因分析[J ].预防医学论坛,2013,19(7):544-546.[36]Z H O U M ,T H O M A SA B ,Y I N P ,e t a l .S p a t i o t e m p o r a l v a r i a t i o ni nd i a b e t e s m o r t a l i t y i nC h i n a :m u l t i l e v e l e v i d e n c e f r o m2006a n d 2012[J ].B m c p ub l ic h e a l t h ,2015,15(1):1-10.[37]T I L L M A N NT ,V A U C H E RJ ,O K B A YA ,e t a l .E d u c a t i o na n dc o r o n a r yh e a r td i se a s e :M e n d e l i a nr a n d o m i s a t i o ns t u d y [J ].B M J ,2017,358:j 3542.[38]L I YY ,K O UCG ,B A I W ,e t a l .T r e n d s i nd i a b e t e s m o r t a l i t yb yg e n d e r i nu r b a na n dr u r a l a r e a s i nC h i n af r o m 2003t o2012:a na g e -p e r i o d -c o h o r t a n a l y s i s [J ].S a g ep ub l ic a t i o n s ,2019,31(3):1-8.[收稿日期:2020-09-16](编辑:于精国,李昶)2020123412420投稿网站:h t t p ://g g w s .c b p t .c n k i.n e t 邮发代号:14-319《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创刊于1985年,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主管,中华预防医学会、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医药卫生事业管理类学术期刊。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投稿要求及稿件处理

区健康管理是活动时间与日常生活冲突造成的,还有一部分是不知道从何处获得健康管理信息。
为流动老年人制定适宜的社区健康管理服务策略,了解他们对健康管理实施路径的需求情况是必须的。
本研究发现,流动老年人对实施路径的需求情况与普通老年人有所不同。
对于健康管理提供时间需求,超过70%的流动老年人希望社区进行的健康管理活动如义诊、讲座等可以安排在周末。
访谈中也有很多流动老年人表示,平时子女上班自己就要照顾孙辈,只有在子女下班或放假时才能有时间外出,但这就与社区医护工作者正常工作时间不匹配。
另外,移动通讯设备的普及,使得短信、电话等方式成为最简单、快速的健康信息获取途径,逐渐被部分流动老年人接受和推荐。
本次调查中大部分流动老年人表示,希望能通过这种方式获得健康信息等,且收到短信电话后有在新社区中被重视的感觉,还希望可以在开展健康服务/活动前一天可再次通知提醒。
就诊时健康管理者的口头宣教/咨询和通过亲朋好友告知的方式获得健康方式的高接受程度也反映出社会支持对提高流动老年人卫生服务利用度的重要性[13-14]。
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平台已被广泛运用到健康宣教健康管理中[15],本次调查中有35.02%的流动老年人表示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社区健康管理信息。
社区医护人员可根据这种趋势,在原有的数字化服务基础上,更上一层次去探究如何将网络最大化利用,从而改变流动老年人目前健康管理方面不佳现状。
本研究仅在杭州市选择有代表性的社区进行调查,样本较局限,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扩大样本量,并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调查以获取更多相关信息。
参考文献[1]周光清,夏瑶,崔华欠,等.我国城市社区健康管理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7):852-855.[2]李金涛,王建勋.杭州市健康治理实践[J].中国卫生资源,2020,23(3):289-294.[3]廖爱娣.中国流动老人研究现状及展望[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3-20.[4]胡建江,倪延延,黎秋菊,等.杭州市流动老年人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9):1144-1148.[5]H A R A L A M B O U S B,D O W B,L I NX,e t a l.D e p r e s s i o n i s n o t a n i l l n e s s.I t’s u pt o y o ut o m a k e y o u r s e l f h a p p y:P e r c e p t i o n s o f C h i n e s eh e a l t h p r o f e s s i o n a l s a n d c o m m u n i t y w o r k e r s a b o u t o l d e r C h i n e s e i mm i g r a n t s'e x p e r i e n c e s o f d e p r e s s i o na n da n x i e t y[J].A u s t r a l a s j a g ei n g,2016,35(4):249-254.[6]王翠连,王丽丹,胡婉侠,等.迁移行为对老人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P S M方法[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0,34(3):5-10.[7]董芬,江志琴,王俊,等.城市社区老年居民健康管理需求及实施路径研究[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4):535-537.[8]李莉.重庆主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老年人健康管理的现状、需求及对策研究[D].重庆:第三军医大学,2016.[9]王颖,黄迪.“老漂族”社会适应研究—以北京市某社区为例[J].老龄科学研究,2016,4(7):22-31.[10]王泳仪,王伟,严非.上海市流动老年人社会适应定性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8,35(2):171-173.[11]易丹,薛中华.重庆市随迁老人社区融入调查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7,37(17):4382-4384.[12]唐丹,王菲.流动老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8,11(2):17-22.[13]B O L Z M A N C,V A G N I G.F o r m so f c a r ea m o n gn a t i v eS w i s sa n do l d e r m i g r a n t s f r o m S o u t h e r nE u r o p e:ac o m p a r i s o n[J].J o u r n a l o fe t h n i c&m i g r a t i o n s t u d i e s,2017,43(2):1-20.[14]王泳仪,王伟,严非.上海市流动老年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混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9,22(1):32-37.[15]刘新颖,吴浩.“互联网+社区卫生健康管理服务”标准化建设指南(二期)[J].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6):1891-1909.[收稿日期:2021-02-05](编辑:贾奇)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21年4月第35卷第4期(总第424期)1投稿要求作者投稿请登录本刊网站h t t p://w w w.c p h c.c n,在线投稿。
中国公共卫生投稿须知

投稿须知1. 征稿范围本刊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始性研究学术论文以及反映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文献综述和信息性文章。
来稿应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
2. 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 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 8 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关键词均需中英文对照。
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 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亦需中英文对照)、并提供第一作者的姓名、性别、民族(汉族不写)、出生年、职称、学位以及联系人姓名、职称、电话、传真及E-mail 地址。
(2) 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不宜使用缩略词;摘要(中文)字数一般在200~300 字间,内容应包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及研究结果等;英文摘要字数在300~400个单词左右(对中文摘要内容进行扩展),简要地介绍研究背景、研究内容、研究成果。
关键词的个数为3~8 个。
(3) 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国际标准和国家标准。
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
文中外国人名、术语统一为英文,不宜采用中文译法。
(4) 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图题、表题应有中英文对照。
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形式,内容以英文表述。
(5) 稿件具体格式、体例请参考近期出版的本刊杂志。
请以Word形式上传文件,不要进行压缩,以免文件打不开。
3. 投稿约定(1) 原稿必须是在中外文正式刊物上未发表的论文。
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不同文种重复投稿。
一旦发现上述情况,稿件将按退稿处理,并将通知作者单位及材料冶金领域有关期刊。
作者本人的稿件今后将不被录用。
(2) 稿件审查结果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 在此其间, 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
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
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请通知编辑部后,再进行处理。
编辑部决定录用稿件后, 将及时通知作者。
(3) 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30日,编辑部将以作者返回修改稿日期作为投稿日期;超过30日,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出退稿处理。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简介投稿须知

主要栏目
• 专题论著、改革论坛、卫生防疫站评审、 管理论坛、管理实践、站长 副站长园地、 工作研究、人员管理、科研培训、卫生 监督管理、疾病控制管理、慢病控制管 理、社区卫生服务、灾害卫生防疫、医 院感染控制、卫生防疫经济、法制管理、 案例分析、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调 查管理、实验室管理、基层卫生组织管 理、卫生防疫产业等
基本信息
• •
• • • • • • • • • •
刊名: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Chinese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Management 创刊时间:1985 主管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 部 主办单位: 中华预防医学会 黑龙 江疾病控制中心 编辑单位: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编 辑委员会 主编:李立明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1-9561 国内统一刊号:CN 23-1318/R 邮发代号:14-319 刊期:双月刊 Q咨询:952812008
主要栏目
• 专题论著、改革论坛、卫生防疫站评审、 管理论坛、管理实践、站长 副站长园地、 工作研究、人员管理、科研培训、卫生 监督管理、疾病控制管理、慢病控制管 理、社区卫生服务、灾害卫生防疫、医 院感染控制、卫生防疫经济、法制管理、 案例分析、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调 查管理、实验室管理、基层卫生组共卫生管理》获得中华预防医学系列 杂志最佳期刊奖(99)的称号,设置的固定栏 目:专题论著、改革论坛、卫生防疫站评审、 管理论坛、管理实践、站长?副站长园地、工作 研究、人员管理、科研培训、卫生监督管理、 疾病控制管理、慢病控制管理、社区卫生服务、 灾害卫生防疫、医院感染控制、卫生防疫经济、 法制管理、案例分析、计算机应用、信息管理、 调查管理、实验室管理、基层卫生组织管理、 卫生防疫产业等。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投稿经验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投稿经验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投稿经验中国公共卫生杂志是一本知名的学术期刊,对于研究公共卫生领域的学者来说,投稿到该杂志是一种重要的学术交流方式。
然而,要成功发表文章并获得认可并不容易。
以下是一些投稿经验,希望能对广大学者有所帮助。
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关注的是与公共卫生相关的研究,因此,选择一个与该领域相关的研究主题是至关重要的。
同时,要确保该主题在当前学术界尚未被充分研究或探讨,以增加发表的机会。
对于投稿的内容和结构要有清晰的规划。
文章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和研究问题,并通过清晰的逻辑结构和合理的论证方法来回答这些问题。
文章应该具有实证研究的特点,包括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的描述,以及结果的客观解释。
要注意文章的语言和写作风格。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注重学术性和科学性,因此,文章应该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或难以理解的术语。
要注意文章的逻辑连贯性和条理性,以便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跟随你的论证过程。
投稿前要进行仔细的审稿和修改。
在投稿之前,应该仔细审查文章,确保没有语法和拼写错误,并对文章的结构和内容进行适当的修改和调整。
可以请同行或导师进行审稿,并根据他们的建议进行修改,以提高文章的质量和可读性。
投稿到中国公共卫生杂志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但遵循上述经验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发表的机会。
希望这些经验对于广大学者在投稿过程中有所帮助。
通告

出版物刊名: 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页码: 720-720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6期
主题词: 采编平台 稿件编号 http 审理情况 工作区 自动回复 时用
摘要:�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网络采编平台开始使用,网
址:1.作者请登录《中国公共卫生管理》杂志网络采编平台,网址,点击"作者工作区",进入《中国公共卫生管理》作者中心;2.点击"注册"按钮进行注册,成为我刊正式用户。
投稿时用注册名和密码进行登录,可选择导航式投稿或一步式投稿,按提示进行在线投稿;3.在线投稿完成后,系统自动回复信息,并给出稿件编号,系统可反映稿件审理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公共卫生》杂志作者投稿格式要求
一、文题
1.文题用2号黑体字居中通栏排版。
2.如是基金项目文章,文题末右上角加“﹡”号。
二、作者姓名
1.作者姓名用5号楷体居中排列在文题下方。
2.作者中单姓单名者姓与名之间不留空格,各姓名之间用“,”隔开。
作者单位不同时,在作者姓名后的右上角以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
3. 作者姓名与中文文题的行间距空5号字1行
三、摘要与关键词
1.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通栏排,两边各缩进2字格。
英文摘要排在中文摘要下方,中英文关键词分别排在中英文摘要下方。
2.“摘要(Abstract)”和“关键词(Key Words)”字样后加冒号(:)左顶格排(小5号黑体),转行文字顶格排。
四要素名称“目的(Objective)”“方法(Methods)”“结果(Results)”“结论(Conclusion)”文字均为小5号黑体,后空1字格排;其余文字为小5号宋体。
多个关键词之间隔以“;”。
3.中文摘要与作者姓名行间距空5号字1行。
四、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排在中文关键词下方、英文文题上方,无须标注英文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后加冒号“:”,用小5号黑体排,其余文字均为小5号宋体。
五、英文文题、作者姓名及单位
1.英文文题用4号黑正体左顶格排,文题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均小写。
2.英文摘要中作者姓名在英文文题下另起一行左顶格排,用小5号白正体居中排。
作者姓名后在圆括号内用小5号白斜体接排作者单位。
英文摘要内容与作者名间无行空。
3.英文文题与中图分类号、文献标志码、文章编号的行间距空5号字1行
六、基金项目
1. 文章首页地脚半栏排“基金项目:”用6号字黑体顶左排,其余文字为6号宋体。
用横细线与正文分开。
“基金项目:”左上角加“﹡”号。
2.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多项基金应依次列出,其间以“;”隔开,连排,
句末不加标点。
例:*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399);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03CB515509);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3AA205005);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2AA2Z3343);科技部基础重大专项(2001DEA30035)
七、作者单位
1. 文章首页地脚半栏排“作者单位:”用6号字黑体顶左排,其余文字为6号宋体。
2. 次列出作者单位名称(到科室)、省市名称、单位邮政编码;单位名称与城市名之间隔以“,”,省份与城市名之间、城市名与邮政编码之间空半字空。
作者单位不同时,用阿拉伯数字加点号依次列出所有作者的单位,不同单位之间隔以“;”,句末不加标点。
示例:作者单位:1.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控科,江苏 210003;2.中山大学昆虫学研究所;3.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临床检验医学中心
八、作者简介
1. 文章首页地脚半栏排“作者简介:”用6号字黑体顶左排,其余文字为6号宋体。
2.各项间隔以“,”,句末加句号。
3.研究方向后在圆括号内注明某作者为本文并列第一作者
示例:作者简介:王莉(1978—),女,辽宁沈阳人,主管医师,硕士,研究方向: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九、通讯作者
1. 文章首页地脚半栏排“通讯作者:”用6号字黑体顶左排,其余文字为6号宋体。
2.姓名与E-mail地址间用“,”隔开,多位通讯作者时以“;”间隔,句末不加标点。
示例:通讯作者: 王民,E-mail:wangmin@
十、正文内容
(一).标题
1.各级标题均左顶格排,序号后不加圆点,空1格排文字。
标题序号按“1”、“1.1”、“1.1.1”形式。
2.一级标题(“1”形式)单独一行排,用5号黑体,上下行间距各空5号字一行,
若文字为2个字,中间空1格。
二级标题(“1.1”形式)用5号楷体,后空1字格排正文内容。
三级及以上标题均用5号宋体,后空1字格排正文内容。
(二)表格设计
1.版式:表格排在首次出现相关内容的自然段落后,尽量排在同一页码上,
2.表题:表序号排小5号黑体,表文题排小5号宋体,表序号与表文题之间留1字空,不加标点。
表序号与表文题居中置于表上方。
3.表式:采用三线表,顶线(粗线)、底线(粗线)和栏目线(细线),如有合计行或表达统计学处理结果的行,则在该行上再加1条分界贯通性横线。
在纵栏头中,可根据分层需求加用非贯通性短横线。
4.表身内容排版:表内文字排6号宋体,栏头项目名称如项目、组别、因素等间不留空格。
表内横栏头文字左顶格排,以同层次第1个字为准,上下对齐,非每行居中排。
横栏头中第2层次文字应缩1格排。
表中纵栏同类项目数字应以个位数(或小数点)或以范围号“~”、区间号“±”等符号为准,上下对齐,各行有效位数应相等。
“—”(一字线)代表未发现。
表内数据小数点后的有效数字应一致;小数点前“0”省略;表内不带括号,人数、%应分为两列。
统计学符号一律斜体排印
4.表注:表格注释排于表格底线下缘,排6号宋体,表“注:”前空2字格,注释结束时加句号。
注释用的角码符号一律采用单个右上角码的形式,按英文字母小写顺序选用:a,b,c,d……在表中依先纵后横的顺序依次标出。
(三)图片设计
1.版式:图片排于首次提及的相应正文所在自然段落后,即先见文后见图,或根据版面需要移排在相应部位。
图片不排在版首或版末。
图旁不串文。
2.图题:一律排在图下方居中排列。
图序号排小5号黑体,图题排小5号宋体,图序号与图题之间空1字,不加标点。
3.图注:排在图与图题之间,居中排6号宋体。
不同组别间隔以“;”,
图“注:”前空2字格,注释结束时加句号。
4.图例:图例一般排印在图内空白处,也可排在图形与图题之间
(四)符号
1.文内统计符号均斜体,如
十一、志谢
1.志谢单独成段,放在文章的最后,不与正文的层次标题连续编码。
2.“志谢”2字用小5号黑体字左顶格排,空1个字,用小5号宋体字排具体文字,回行左顶格排,句末不加标点。
十二、参考文献
1.“参考文献”字样左顶格排,用小5号黑体左顶格排,句末不用“:”,单独成一行;与正文间距空空5号字1行
2.文献序号外加方头括号“[]”,左顶格排,与文献文字空1字格,不加标点。
参考文献文字为6号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