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组织技术与组织结构

合集下载

第七讲政体、国家结构ppt

第七讲政体、国家结构ppt


作为政府组织者角色的党组织只是政治体制 中的一种政治组织,在政治体制内,各种政 治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功能,不仅不能相互错 位和颠倒,而且各自的功能也不能相互替代, (一)正确处理党组织和人大机关的关系 任何组织都不能代替共产党的领导功能,因 此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是一条不可动摇的原 (二)继续加强全国人大对“一府两院” 由于“一府两院”之间不存在西方 则,但这种领导只能是思想、政治、组织方 的法律监督 国家那种三权均衡制约的问题,所 面的领导,不是代替或包办其他组织包括人 以不加强监督,中国的体制就将与 (三)完善选举制度 大在内的职权。党对国家和人民生活中重大 “三权分立”无异,甚至更差,整 问题的决策应通过人大中的党员代表在人大 (四)提高人大代表的素质 个体制就不再是全国人大下的“一 活动中实现。党组织的方针和政策必须依照 府两院”,而是立法、行政、司法 (五)建立一个有效的违宪审查制度以加 法定程序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由人大决定是 平行而无制衡的体制,宪法和法律 否采纳,否则将破坏整个政治统治体系的有 强人大的权威 的权威和尊严就树立不起来,依法 序性和整体功能。 治国就只能是幻想。
三者关系
政权组织形式 横向 国家结构形式 纵向 国家标志
国家形式
一、政体概述
(一)政体的概念 政体,又称政权组织形式,是指特定社会的统 治阶级采取何种原则和方式,具体组成并代表 国家系统地行使权力,以实现阶级统治任务的 政权机关体系。 (二)政体和国体的关系 国体和政体的关系是:国体是内容,政体是表 现形式,政体从属于国体;国体决定政体的组 织形式,并通过一定的政体来反映和实现国体 的内容。
五十万以下十万以上:拉祜族、仫佬族等13个民族
十万以下:布朗族、普米族等20 个民族 人口最少的珞巴族仅有2900人

达夫特组织设计与发展第七章

达夫特组织设计与发展第七章

第七讲、组织规模、生命周期及组织衰退1.组织规模的含义对组织规模的衡量,可以用多种指标,常用的有:职工人数、企业生产能力(年产量)、年销售额、企业投资额等。

在组织设计中,80%以上的组织理论研究者认为,组织规模主要是指一个组织内拥有的员工人数。

2.组织规模:越大越好吗?•成长的压力–利用资源和规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获得竞争力–停止成长就要走向衰退–成长的组织成为有活力的、激发人的工作场所–吸引、保持优质员工–进步与成长3.大规模与小规模大规模小规模•实现全球性经济规模实现地区性反应与灵活性•纵向层次,机械性扁平化组织,有机性•复杂的结构简单的结构•稳定的市场寻找利基市场•“组织者”企业家4.大公司与小公司•大公司–规模经济•全球性的范围•垂直的、机械的阶层组织•复杂•稳定的市场•管理者(organization man)小公司易反应、有弹性的地域性的范围扁平式、有机的结构简单寻找利基创业家(entrepreneu r大公司与小公司的混合体•矛盾:小公司的优点使他们能够成功,但成功却使他们成了大公司。

•解决途径:•“大企业与小企业的混合体”——杰克·韦尔奇•“前端部门——后端部门”法5.彼得·布劳对组织规模与结构关系的分析美国组织学家彼得·布劳(Peter Blau)在分析总结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时,明确指出:“规模是影响组织结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组织初期组织规模对组织结构的影响要大于当组织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再扩大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程度。

”例如,当一个组织的总人数从原来的600人增加到700人时,其对组织结构的影响程度就大于从原来2600人增加到2700人的影响。

•布劳关于组织规模影响组织结构程度分析图•各特征因素间的关系7.组织生命周期•概念:在企业成长过程,如同人的成长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一样,也要经历不同的阶段,在每一阶段上,都具有独特组织特征和不同的组织危机。

第七讲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第七讲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三、关于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课程内容的基本构成:以学科结构为中心。 学科结构:构成某学科框架的那些基本概念、 学科结构:构成某学科框架的那些基本概念、 原则和方法。包括: 原则和方法。包括: • 组织结构:表明某一学科探究的界限。 组织结构:表明某一学科探究的界限。 • 实质结构:某门学科的概念、原则和原理。 实质结构:某门学科的概念、原则和原理。 • 句法结构:某门学科探究所使用的方法。 句法结构:某门学科探究所使用的方法。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 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发展:走向建构主义 •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 维果茨基: • 达维多夫:发展性教学 达维多夫: • ……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 结构主义标榜科学精神,提倡系统分析、 结构主义标榜科学精神,提倡系统分析、 科学方法和深层阐释。指望用一种 指望用一种“ 科学方法和深层阐释 指望用一种“全新 科学模式” 来推翻并取代以往那种“ 科学模式”,来推翻并取代以往那种“以 人为本、注重主观思辨、 人为本、注重主观思辨、意识形态色彩浓 厚的人文主义” 厚的人文主义”,及其习以为常的历史阐 释方式。 释方式。
一、提出背景和代表人物
皮亚杰: 皮亚杰: • 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同化、顺应、 智力结构的基本单位是图式、同化、顺应、 平衡。 平衡。 • 学习是儿童创造与发展的过程。 学习是儿童创造与发展的过程。 • 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 认知发展是呈阶段性的。 • 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重视社会交往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五、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评价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特征: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基本特征: •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精英。 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精英。 • 强调课程要反映各学科的基本结构,教学应着重 强调课程要反映各学科的基本结构, 传授各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传授各学科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 着重培养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本领,发展自学能力, 着重培养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本领,发展自学能力,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 重视设计有效的课程组织形式恰当地体现有价值 的课程内容,使其符合特定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 的课程内容,使其符合特定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

管理学-第7讲_组织结构

管理学-第7讲_组织结构

管理学
3
7.1组织工作的性质和过程
1.任务分析
2.职务设计
3.分层/分组
6.配备人员
5.协调配合
组织工作的过程
4.授予职权
版本:2005
管理学
4
7.2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组织 正式组织
非正式组织
定义
指在组织中有意形成的角色职务结构。在正式组织 中的成员都有法定的职位与权责,依据法定规章行 事,每个人都要经过合法程序进入或退出组织。
分部结构
1.适应不稳定环境下的高度变化; 2.实现顾客满意; 3.跨职能的高度协调; 4.使各分部适应不同的产品; 5.在产品较多的大公司中效果好; 6.决策分权。
1.失去了职能部门内部的规模经济; 2.导致产品线之间缺乏协调; 3.失去了深度竞争和技术专门化; 4.产品线间的整合与标准化变得困难。
职能结构、分部结构和矩阵结构的特征比较
特征
职能结构
分部结构
矩阵结构
结构
职能式
分部式
混合式
环境
较低的不确定性,稳定 中等到高度不确定性, 变化性
技术
例行,较低的相互依存 非例行,部门间较高的 相互依存
战略,目标 内部效率,技术质量 外部效益,适应,顾客
满意
经营目标 强调职能目标
强调产品线
中等到高度不确定性, 变化性
矩阵结构
1.在分部内获得适应性和协调,在核心 职能部门内实现效率;
2.公司和分部目标更好的一致性效果; 3.获得产品线内和产品线间的协调。
1.存在过多管理费用的可能性; 2.导致分部和公司部门间的冲突。
版本:2005
管理学
17

第七讲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与方法

第七讲教育评价方案的编制与方法
加权平均法的优点在于其分数的合成来自 多方面, 从而避免了单方面评价的片面性。
22
(2)模糊综合评判法
模糊综合评判法是目前我国教育评价中 广泛使用的一种评价方法。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有明确的目标和标准; 综合评分时,计入了各项目的权重;将定性 判断与定量分析结合起来,比较科学;评价 结果有一个精确值,便于比较。
37
③ 确定评价等级
评价等级的划分应充分考虑指标的 性质特点,如上面提到的课堂教学质量 的评价等级的划分,不宜过细,一般以 四等或五等为适中。但在教育评价实践 中,若分为五等级,则容易出现选项集 中到中间等的现象,因此,定四等级为 宜。这四等级是:很好、较好、一般、 较差。
38
④ 建立因素集的模糊矩阵
所谓行为目标评价法就是采用可观测的 行为目标作为评价的依据的一种评价方法。
行为目标评价法的实质在于评价内容的 具体化以及标准的客观化。
17
(2)临床督导评价法
临床督导评价法,就是对被评价者的实际 行为进行直接的现场观察和记录,然后把观察 结果和评价意见反馈给被评价者,并和被评者 一起讨论改进措施的一种评价方法。
19
⒋ 指标评分法和等级换分法
(1)指标评分法
这种方法是以百分为满分,把学生的行为 表现划分为若干个指标,赋予每个指标一定的 分值,评价时对每个指标分别打分,最后累计 出总分。
此法增大了可比性和精确性,并且量化指 标明确,容易操作。但各项指标分值的确定往 往缺少科学依据,评价者评出的具体分数也有 随意性,受评价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
的方法。对学生的作文、技能,对教师 的教态、教学语言等方面的评价,常使 用评语法。
28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它简便易行,结论 使人一目了然,而且能对教育中的许多模糊 现象进行描述和鉴定,解决了一些定量评价 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第七讲 创新管理的框架

第七讲 创新管理的框架

3、创新资源



就是创造性地实现资源的重新组合,这些资源包 括信息、资金、人才、品牌、知识产权等一系列 有形与无形的资源。 在开放式创新体系下,企业不能仅仅依靠内部有 限的资源实现创新,获取外部知识的能力变得越 来越重要。 企业创新资源多元化整合的过程,也是企业创新 网络建立的过程,创新资源和创新网络相辅相成, 共同推进企业创新。
4、创新文化



创新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有效展开具有重要作用, 与信息、资金和组织结构相比,创新文化被称为 “技术创新硬币的另一面”。 价值观、制度体系、行为规范、实物载体是创新 文化的四个维度,我国企业推动创新必须高度重 视这四个方面。 创新文化应该是一种独特的二元文化,在保持统 一性、协调性的基础上,略微增加个性化、容忍 失败的内涵。
第七讲 创新管理的框架
(一)技术创新管理整合框架

为了完成从创意到市场价值的转化,创新 管理需要从战略、组织、资源、制度(文 化)四个方面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得以解 构为主的“创造性破坏”和以建构为主的 “组织重建、规程复构”管理活动合理地 互动,持续地推动企业的进化。
1、创新战略


创新需要企业的战略领导。从学科的逻辑结构与 思想方式看,创新与战略几乎相同。 企业自主创新,首先要突破传统的发展模式,实 现从基于引进与简单制造的经营模式,到整合国 外新兴、突破性科学技术和商业资源,创造更高 附加值、更环保的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模式的转变。 增强战略管理能力和战略创新能力,加强企业战 略与技术创新的良性互动,是实施自主创新的重 要条件。
(三)技术创新过程


1、审视和调查企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找到潜在的 创新信息。 2、对潜在的创新刺激进行战略选择,并将企业的资源投 入到有战略意义的创新项目中。 3、提供企业战略选择所需的资源,也就是为企业的创新 提供知识资源。 4、实施创新活动 5、第五阶段为任选阶段。它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前几个 阶段工作进行总结、反思。该阶段可以帮助企业找到改进 创新管理的方式,并获取相关知识。 Nhomakorabea

《政治社会学》 第七讲:政党 PPT

《政治社会学》 第七讲:政党 PPT
洲社会党,日本
组织严密,不以选举 为目的,组织深入到 社会内部,如中国共
产党
俱乐部
支党部
细胞
• 现代政党的成员结构:

干部党
群众党

谍战
PK 群众工作
• 政党内部权力结构: • 寡头统治铁律——米歇尔斯
• 精神因素、技术因素、领导地位的性质……
• 思考:如果让党内民众以及各派别之间竞争并允 许不同见解,这样的组织往往是极为软弱的;如 果内部达成和谐一致,则有可能意味着寡头政治 集团。那么,在政党政治的条件下,究竟是应该 在机构内部寻求民主,还是在机构外部寻求胜利?
• 右翼平民主义党的崛起——此类政党在排外和对传统政党 官僚腐败的抗议中得票飙升,并先后在奥、挪、丹、意、 葡、荷和瑞士等国首次参政。
• 4、功能性危机:
• 连接政府与公众、聚合不同利益、整合各种力量进入政治 体系、政治社会化、选民动员和组织政府等功能不断弱化。
• 美国联邦党、反联邦党(民主共和党—民主党、辉格党— 民主党、共和党)
• 3、核心:
• 国家危机
合法化危机 多种见解存在
整合危机
势不两立的地区和团体 冲突
参政危机
民众参与的诉求
政党是国家性质转变的表现
• 小贴士:民国那些事儿
• 民国初年政党遍地开花 中国第一次见证民主
• /history/shishijianzheng/201203/4cdbb3 46-89cf-4bb3-aa28-05eac8825fef.shtml
• 政党的核心集团:19世纪末20世纪初
领袖:控制行动计划和内部结构
助手:提供信息和执行命令
工作人员:润滑剂,肩负政党候选人 的选举命运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
5
二、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 (一)运动系统 • 由骨,骨骼肌,骨联结构成。 • 骨联结分为:无腔隙骨联结和有腔隙骨联
结。关节主要结构为关节面,关节软骨, 关节囊,关节腔。 • 正常成人有206块骨
6Leabharlann (二)神经系统• 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 • 1.中枢神经系统: • 大脑是人体的最高中枢,大脑皮层某一部位受损,
• 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细胞由细胞间质连 结起来构成一个细胞群,称为组织。
• 人体内有四种组织:上皮,结缔,肌肉, 神经组织。
4
(三)器官与系统
• 几种不同的组织按照一定的方式接合在一 起,构成具有特殊功能和结构缔单位称为 器官。几种器官配合在一起,完成生命活 动的一定功能,即构成系统。
• 人体内有9大系统:运动,循环,呼吸,消 化,泌尿,生殖,神经,感官和内分泌系 统。
12
第七讲 运动人体科学知识
1
本课任务
• 一、人体的组成 • 二、人体主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2
一、人体的组成
• (一)细胞与细胞间质 • 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叫做原生质,人体的化
合物有两类,无机物和有机物。 • 蛋白质是组成细胞的最主要成分。 • 细胞是人体构成,发育,生命活动的基本
结构和功能单位。
3
(二)组织
(六)感官系统
• 眼睛近视或老花是晶状体的曲光度发生了 变化。
• 内耳中的耳蜗是产生听觉的,而前庭和3个 半规管是感受头部位置平衡的器官。
• 皮肤表皮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感觉神经 末梢和毛细血管在真皮层。
11
(七)内分泌系统
• 脑垂体:分泌生长激素,幼年期分泌少或 多,将造成侏儒症或巨人症。
• 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增进机体的物 质代谢,促进机体的生长和发育,尤其是 维持骨骼系统和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有着 重要的作用。分泌过多出现甲亢,分泌过 少出现呆小症。身材矮小,智力低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换过程 •加工、存储、装配、检验、运送…
•产出
•产品 •&服务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生产型企业运营系统
•购买
•供 应 商
•购买
•生产工厂
•原材料存货
•制造 •初始
•部件存货 •装配
•消耗品存货 •最终
•在制品存货 •装配
•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
•零售商
•仓库
•成品 •存货
•销售中心
•性 •生 •产
•制 •造
•丰 •制 •质 •制 •系
•田 •生 •量
•统
•式 •产 •管
•生
•理
•产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生产流程的发展与选择
•高
•专项生

•站点式 生产
•批量生 产
•顾客化程度
•低 •低
•产量
•装配线
•连续流 水线
•高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产品-生产流程矩阵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计算机一体化制造
计算机一体化制造一般由三个子成分构成: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被用以辅助新部件的绘图, 设计和工艺加工。
计算机辅助制造(CAM)。在原材料加工、构造、生产及装配 等方面,计算机控制的机器能够使生产大幅度的加速。CAM 也可以通过改变计算机软件和键盘指令使生产线由一种产 品的生产很快转换为另一种产品的生产。CAM还可以通过改 变产品设计和组合使生产线很快满足顾客的需要。
•制糖、警察
•低
•弹性 •单位成本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组织结构与组织技术
任何组织都需要采用某些技术,也就是组织在 将投入转为产出时所使用的过程和方法。 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可以从两个层次分析:
一、整个企业的技术特点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二、企业内部不同部门的技术特点对组织结构的
•产量大小、标准化高低
•专项生 产
•站点式 •生产
•批量 •生产
•装配线
•连续 •流水线
•独一无二
•低产量-低标 准化,常每种一
•多品种-高标 准化,低产量
•高产量-高标 准化,间歇
•高产量-高标 准化,不间歇

•桥梁 •特护
•不可行
•高
•不可行
•商业印刷厂 •法国餐馆
•重型设备 •咖啡厅
•汽车装配 •汉堡王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组织结构的权变因素
影响组织结构的五个权变因素: 组织环境 组织战略 组织规模 组织技术 组织文化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组织技术
组织技术:在将投入转换为产出的过程中所使 用的技术、工具、装备、方法、工艺和设施。
•投入
•原材料 •&顾客
单件小批生产
3 4 23 9:1 低 高 少 低 多 少 有机式
技术类型 大批量生产
4 7 48 4:1 中等 低 多 高 少 多 机械式
连续生产
6 10 15 1:1 高 高 少 低 多 少 有机式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计算机一体化制造
自伍德沃德的研究之后,制造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新的 制造技术包括机器人,数控机床工具以及产品设计、工程分 析和远距离控制等计算机软件,其最终技术称为计算机一体 化制造(CIM),也叫做高级制造技术、灵捷性制造、未来工 厂、智能工厂或柔性制造系统。 CIM将过去独立的生产组成要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机器 人、机器、产品设计、工程分析都由一台计算机来协调,结 果使工厂得到彻底改变,使大工厂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大量生 产各种定制的产品。
影响。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组织结构与技术的关系
琼·伍德沃德的发现:
组织技术类型与相应的组织结构之间存在明显的 相关性;
组织绩效与技术、结构之间的适应度密切相关; 结论:每一类型企业有其相关的特定结构形式,
成功的企业是能根据技术的要求而采取合适的结 构安排的企业。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管理自动化。会计电算化、存货控制帐单以及跟踪系统允 许管理者使用计算机去监督和控制制造过程。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CIM与传统技术的关系
•定制 化
小批量
柔性制造
•大规模定制 化
大量生产
•生产灵活性
•标准 化
•小
•批量规模
连续生产 •大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CIM与大规模生产的组织特点比较
第七讲组织技术与组织结构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课程热身
技术如何影响组织结构? 不同生产技术水平的企业,其组织管理模
式有什么样的差异? IT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有多大? 信息经济时代可能产生什么样的新型组织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本讲要点
组织结构设计的权变因素 技术复杂性与组织结构特征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对组织结构的影响 组织服务技术与制造技术 部门级技术与部门设计 部门间工作流程的相依性与协调机制 技术对岗位设计的影响 信息技术(IT)与新型组织结构
的流水线连续生产 9.化工产品的批量连续生产 10. 液态、气态和固体产品的
流动性连续生产
技术 复杂性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技术类型与组织结构特征
组织结构特征
管理层次数目 高层领导的管理幅度 基层领导的管理幅度 基本工人与辅助工人的比例 管理人员占全体员工的比例 工人的技术的熟练程度 工作流程的规范化程序 集权程度 口头沟通的数量 书面沟通的数量 整体结构类型
组织特点
管理幅度 管理层次 工作特点 专业化程度 决策 组织结构特征
大规模生产
宽 多 例行性,重复性 高 集中化 官僚式、机械式
计算机一体化生产
窄 少 适应性、技艺性 低 分权化 自我规制、有机式
•批发商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20院/10/许24惠龙
生产管理技术和模式的发展历史
管•理20学20院/10/许24惠龙
生产系统的演进与生产效率提高
•时间
•成本
•手工生产
•大批量生产
•柔性
•世
•质量
•界
•大 •柔 •级
•准 •时
•规 •全 •模 •面 •定
制造技术复杂性分类
第I组 单件小批量生产
第II组 大批量生产
第III组 连续生产
1.按照顾客订单进行的单件生产 2.每件产品使用不同复杂技术的
单件生产 3.每阶段进行的大型设备生产 4.小批量生产 5.大批量生产的零部件按不同
方式进行装配 6.采用装配线进行的大批生产 7.大量生产 8.与待售产品大批量生产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