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节性硬化症-颅脑影像表现
结节性硬化症39例CT及MRI影像学特点分析

21 T . S的临床 表现
3 患 者 中 ,2例 有典 型 的 9例 1 癫痫、 智力低下和面部皮脂腺瘤 ( 1 三联症临床 图 ) 特征表现 , 例有以上 2 2 7 项或 1 临床表现。顽 固 项 性癫痫 出现 惊厥 最早 在 出生 后 第 3天 , 面部 皮脂 腺 瘤最早 出现 在 4岁 ,0岁 以后 为 1例 , 之不褪 色 , 2 压
见 , T MR 检 查 对 该 病 确 诊 有 十 分 重 要 的意 义 。 C、 I
2 结果
笔者对 多年 积 累的 3 经 临床 和手 术确诊 为 T 9例 s的 临床表 现 和影 像 学 表现 进 行 回顾 性 分 析 , 旨在 提 高 对 本病 的认识 。 1 资料 与方 法 11 一 般 资料 . 收 集 我 院 自 2 0 -4~ 0 1 2经 0 70 2 1- 0 临床和手术确诊为 r 9例患者 的临床资料 , 中 I3 ' S 其 儿童 3 例 , 3 成人 6例 , 男性 2 3例 , 女性 1 , 6例 年龄
成, 呈等、 TWI 低信号 , 呈混杂信号明显强化 , TWI 严 重者 出现 梗 阻 性 脑 积 水 。, I 1 S肾血 管平 滑 肌脂 肪
瘤, 双侧发病瘤体可见异常血管 , 易破裂 出血 , 随病 程延长而增大 , 可见脂肪 信号及血管 流空信 TWI 号, 部分瘤体强化 。 34 影 像 学 分 型 的 临床 意 义 有 关 文 献 M 报 道 , .
) w r ir u du dr n y aT p eeds b t n e d m . yeⅡ( 1 a et)o e T i r u du dr n y aadudr h ot t e i e 2 tns :fhm,Sdsi t ne d m n ne ecr pi t tb e e t x
儿童结节性硬化症的临床与影像特点(附13例病例分析)

13 patients visit doc. high—den-
mostly for their epilepsy and mental retardation.On CT
Cat把8
had multiple
subependymal
sit,/cMcmed nodules and 2 plicated with
Diseases Hospital
of Zhengzhou,Henan
450005,China sclero-
【Abstract】Objective
underwent CT plain
To explor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and CT features of children tuberous
头孢曲松钠致过敏性休克1例
江再茂高樱 【关键词】头孢曲松钠;过敏性休克;不良反应
头孢曲松钠为半合成的第三代头孢菌素类药物,作用机 制与青霉素类似。因其抗菌谱广、杀菌力强、耐酸耐酶、毒性 及不良反应小而应用于临床。随着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 不良反应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我院有l例慢性支气管炎患 者应用本品后出现严重过敏性休克,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患者,男,59岁,因胸闷、气喘、呼吸困难伴双下肢凹陷性 浮肿于2010年3月12日来我院就诊。患者自诉晨起咳白色 粘稠痰液,偶有头晕、心慌、心悸,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支气 管哮喘病史。人院前查体:T
[12] [5] [2]
Neurol,1998,13(12):624-628. 赵东菊,张文林,张铭秋.结节性硬化症儿童临床与CT特点.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6):1219—1233. [3]史玉泉.实用神经病学.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852-854. [4]吴耀贤,孔祥泉,刘晓斌,等.结节性硬化症的CT和MRI诊断.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5,24(6):478-480. 崔文胜.结节性硬化症的CT、MRI诊断.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6,22(4):494-495. [6]粱承玮.小儿癫痫与癫痫综合征.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结节性硬化症颅脑影像表现

结节性硬化症-颅脑影像表现(Tuberous Sclerosis)概述•结节性硬化症(t u b e r o u s s c l e r o s i s)又称B o u r n e v i l l 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以发生在人体的多个器官的错构瘤或结节为特征。
•以皮肤、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也可有肾脏、视网膜、心脏、脾脏、肺、胃肠及骨骼等。
•多见于儿童,发病率约为1/6000,男女之比为2:1。
•临床特征是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力低下,不一定同时出现。
其症状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随发病年龄不同。
病因及发病机制常染色体显性遗传TSC1突变TSC2TSC3TSC4TSC1TSC2中枢神经系统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神经胶质增生性硬化结节,可出现4种类型的病理改变。
皮层或皮层下结节:是癫痫的病理基础,以额顶叶多见,主要成分是巨细胞(类似于星形细胞或神经元),结节内髓鞘被溶解或紊乱,常伴有纤维胶质增生,可有钙质沉着。
•脑白质内异位细胞簇:主要为成簇分布的异位巨细胞团,排列方向呈放射状分布、浸润,从脑室的室管膜到正常的皮层或皮层结节,是神经原移行障碍的结果。
•室管膜下结节:常发生于尾状核表面,位于室管膜下,向脑室内生长,使室管膜层上抬,但和邻近的室管膜相连。
以巨细胞多见,且发生钙化的概率很高,结节可以演变成肿瘤(即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发生率约10%-15%,大多数是发生在室间孔附近)。
临床表现•皮肤损害:特征是口鼻三角区皮脂腺瘤(面部血管纤维瘤)。
•神经症状:癫痫发作及智力低下是本病的特征(1)癫痫发作:为本病的主要神经症状,可在疾病早期,表现为任何发作形式,起初可能为婴儿痉挛症,以后转变为全身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
(2)智力减退:60-70%有不同程度的,常在2-3岁即出现,甚至更早,有智能障碍者几乎均有癫痫发作,智力正常者则70%有癫痫发作。
•其他系统损害:眼部症状(视网膜胶质瘤);肾脏病变(心脏横纹肌瘤);肺部病变(肺淋巴管肌瘤病);骨骼病变(骨质硬化);脏器受累:包括消化道、甲状腺、甲状旁腺、子宫、膀胱、肾上腺、乳腺、胸腺等均可能有受累,目前认为T S除骨骼肌、松果体外可累及所有组织器官。
胼胝体发育不良、蛛网膜囊肿、脑裂畸形、 结节性硬化等颅脑先天畸形临床表现、CT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

胼胝体发育不良、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脑灰质异位症、脑穿通畸形、蛛网膜囊肿、脑裂畸形、颅底凹陷症、结节性硬化等颅脑先天畸形临床表现、CT诊断特征及鉴别诊断胼胝体发育不良1、临床概述胼胝体发育不良是胚胎第10~12周时发生的畸形,为较常见的脑发育畸形,包括胼胝体发育缺如或部分缺如;胼胝体发育不良可作为单独畸形存在,但通常伴有脑内中线部位的脂肪瘤、交通性脑积水、脑膨出、Chiari畸形、Dandy-Walker囊肿等;临床症状与伴随的畸形有关。
2、CT表现两侧侧脑室显著分离,枕角相对不对称扩大;胼胝体发育不全时,可见侧脑室前角狭窄、向外侧分离,呈倒八字形,侧脑室体部与前角顶端呈锐角向侧方突起;由于脑组织异位,侧脑室边缘不规则。
由于胼胝体缺如,纵裂池接近第三脑室,有时可见纵裂的蛛网膜囊肿;第四脑室抬高扩大,上移至两侧侧脑室前角之间,前角狭小呈八字形分离。
3、鉴别诊断大脑半球纵裂囊肿:位于中线,边界锐利,呈脑脊液密度,横断位难与扩大上升的第三脑室鉴别;冠状位显示囊肿位于侧脑室上方,而扩大上升的第三脑室介于侧脑室之间。
4、MRI显示本畸形更清楚,正常人胼胝体与脑组织前后径之比≥0.45,胼胝体发育不全者<0.3。
先天性第四脑室中侧孔闭锁(Dandy-Walker综合征)1、临床概述①第四脑室中间孔或侧孔被先天性纤维网、纤维带或囊肿所闭塞;枕大池被先天性脑脊膜膨出、小脑异位或脑膜感染粘连所阻塞;小脑蚓部发育不全或不发育和脑积水。
②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体征有颅内压增高表现、脑积水征、共济失调等小脑症状,临床表现严重者出现痉挛状态甚至压迫延髓呼吸中枢,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2、CT表现第四脑室向后囊状扩大,并与颅后窝巨大的枕大池相连,形成脑脊液密度样巨大囊肿;CT显示小脑蚓部变小或缺如,小脑半球发育不良,小脑后部中间隔缺如或变形,小脑上蚓部受压而向上前移位。
脑干受压向前推移,桥池、延髓池、桥小脑角池和第四脑室侧隐窝消失,颅后窝扩大、枕骨变薄、小脑幕上移;横窦及窦汇位于人字缝尖之上。
结节性硬化的脑内的影像表现

结节性硬化-脑内表现概述•结节性硬化(tuberous sclerosis,TS)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症•1880年法国的内科医生Bourneville首次使用结节性硬化这个术语•可为家族性发病,也可散发,多见于儿童、青少年•可累及脑、皮肤、肾脏、心脏等全身多器官组织,表现为不同器官的错构瘤或错构瘤样结节•遗传学改变:TSC1基因或TSC2基因突变产生Hamartin和Tuberin蛋白发病机制AKT=蛋白激酶B.AMPK= AMP-活化蛋白激酶 ER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mTORC=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 PI3K = phosphatidilinositol-3激酶REDD1=调节发育和DNA损伤反应 Rheb=Ras,同系物在大脑中含量丰富蓝色箭头表示激活的磷酸化位点红色表示抑制磷酸化的位点。
高度激活依维莫司蛋白质合成细胞定位和移行细胞生长葡萄糖摄取与代谢临床表现•临床典型三联征为:癫痫、智力低下和面部皮脂腺瘤,即“Vogt三联征”•超过90%结节性硬化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异常的细胞生长、分化和移行导致了多系统受累,TS的中枢神经系统临床表现是大多数个体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72-85%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有癫痫发作史,并且超过80%的癫痫发生在3岁之前,约2/3为难治性癫痫•“TSC相关的神经精神病学异常”缩写为TAND(Tuberous-sclerosis-associated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临床表现TSC相关的神经精神病学异常行为精神学术水平社会心理神经心理智力11个主要特征1.皮肤色素脱失斑(≥3处,直径≥5 mm)2.面部血管纤维瘤(≥3处)或头部纤维斑块3.指(趾)甲纤维瘤(≥2处)4.鲨鱼皮样斑5.多发性视网膜错构瘤6.脑皮层发育不良(包括皮质结节和白质放射状移行线)7.室管膜下结节(SEN)8.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GCA)9.心脏横纹肌瘤10.肺淋巴管肌瘤病(LAM与AML同时存在时,则合并为1项主要特征)11. 肾血管平滑肌脂瘤(AML,≥2处)6个次要特征1.“斑斓”样皮损2.牙釉质点状凹陷(>3处)3.口腔内纤维瘤(≥2处)4.视网膜色素脱失斑5.多发性肾囊肿6.非肾性错构瘤基因诊断基因诊断可作为独立的诊断标准:基因检测发现TSC1或TSC2基因致病性突变,即使无临床表现,也可确诊为TS2012年国际结节性硬化共识的最新诊断标准确诊疑诊至少满足2项主要特征或1项主要特征+2项次要特征1项主要特征或2项次要特征直径≥5 mm)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合并为1项主要特征)11.肾血管平滑肌脂瘤(AML ,≥2处)1.2.皮肤色素脱失斑(≥3处,面部血管纤维瘤(≥3处)3.或头部纤维斑块指(趾)甲纤维瘤(≥2处)12224.鲨鱼皮样斑5.多发性视网膜错构瘤6.脑皮层发育不良(包括皮质结节和白质放射状移行线)7.8.室管膜下结节(SEN)3456胞瘤(SGCA)9.心脏横纹肌瘤10.肺淋巴管肌瘤病(LAM与AML同时存在时,则7、8910110111个主要特征T u b e r o u s s c l e r o s i s c o m p l e x d i a g n o s t i c c r i t e r i a u p d a t e :r e c o m m e n d a t i o n s o f t h e 2012I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T u b e r o u s S c l e r o s i s C o m p l e x C o n s e n s u s C o n f e r e n c e. d o i : 10.1016/j.p e d i a t r n e u r o l.2013.08.001.—— 严谨 创新 仁爱 奉献 ——TS的脑内表现四种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异常:1.皮层结节2.室管膜下结节3.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GCA)4.脑白质异常除了SGCA,这些异常几乎可以出现在所有TS患者中病理及影像表现皮层结节◆其特征是皮层失去正常的六层结构伴畸形神经元和大星形胶质细胞的存在,结节内髓鞘被溶解或紊乱,常伴有纤维胶质增生,可有钙质沉着◆MRI显示优于CT,可见结节样增厚的脑回,结节边缘呈等信号,中央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FLAIR序列显示较好,增强检查一般不强化,10%可轻度强化,部分可出现钙化或囊变室管膜下结节◆位于室管膜下,向脑室内生长,和邻近的室管膜相连;以巨细胞多见,钙化的发生率很高,结节可以演变成肿瘤(即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CT:室管膜下多发的结节,通常伴有钙化◆MRI:T1稍高信号,T2等-稍高信号,钙化则呈低信号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SGCA)◆由室管膜下结节演变而来,以增生的星形胶质细胞和巨细胞为特征;典型位置在室间孔区,导致梗阻性脑积水◆CT:等-稍高密度,伴有钙化◆MRI: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轻度-明显高信号,钙化区呈低信号,增强扫描瘤体呈明显均匀强化脑白质的异常◆主要为成簇分布的异位巨细胞团,排列方向呈放射状分布、浸润,从脑室的室管膜到正常的皮层或皮层结节,是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移行障碍的结果◆MRI 表现T1等或低信号,T2高信号◆1)表浅的白质异常与皮层结节有关;2)放射线状改变:从脑室或脑室旁白质延伸至正常皮层或皮层下结节;3)深部脑白质囊样改变。
颅脑正常影像学表现及基本病变

颅脑正常影像学表现1.颅骨平片正常颅骨平片表现,因个体、性别和年龄而异。
颅板分内板、外板和板障。
内、外板呈高密度线形影,板障居中,密度较低。
颅板厚度因年龄和部位而不同。
颅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和人字缝,呈锯齿形透亮影。
颅缝内可有缝间骨。
侧位上可显示蝶鞍的形态、大小及结构。
其正常前后径平均11.5mm,深径平均9.5mm,形状分为椭圆形、扁平形和圆形。
后前位上,内耳道显示在眼眶内,两侧对称,宽径不超过10mm,两侧相差不超过0.5mm。
生理性钙化主要有松果体、大脑镰、床突间韧带和脉络膜丛等部位钙化。
生理性钙化的移位仅对颅内占位病变起提示作用。
2.脑DSA颈内动脉经颅底人颅后,先后发出眼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终支为大脑前、中动脉。
大脑前动脉主要分支依次是额极动脉、胼缘动脉、胼周动脉等;大脑中动脉主要分支依次是额顶升支、顶后支、角回支和颞后支等。
这些分支血管多相互重叠,结合正侧位造影片容易辨认。
正常脑动脉走行迂曲、自然,由近及远逐渐分支、变细,管壁光滑,分布均匀,各分支走行较为恒定。
3.脑CT(1)颅骨及空腔:颅骨为高密度,颅底层面可见低密度的颈静脉孔、卵圆孔、破裂孔等。
鼻窦及乳突内气体呈低密度。
(2)脑实质:分大脑额、颞、顶、枕叶及小脑、脑干。
皮质密度略高于髓质,分界清楚。
大脑深部的灰质核团密度与皮质相近,在髓质的对比下显示清楚。
尾状核头部位于侧脑室前角外侧,体部沿丘脑和侧脑室体部之间向后下走行。
丘脑位于第三脑室的两侧。
豆状核位于尾状核与丘脑的外侧,呈楔形,自内而外分为苍白球和壳核。
苍白球可钙化,呈高密度。
豆状核外侧近岛叶皮层下的带状灰质为屏状核。
尾状核、丘脑和豆状核之间的带状白质结构为内囊,分为前肢、膝部和后肢。
豆状核与屏状核之间的带状白质结构为外囊。
(3)脑室系统:包括双侧侧脑室、第三脑室和第四脑室,内含脑脊液,为均匀水样低密度。
双侧侧脑室对称,分为体部、三角部和前角、后角、下角。
(4)蛛网膜下腔:包括脑沟、脑裂和脑池,充以脑脊液,呈均匀水样低密度。
2例多系统受累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CT影像分析

2例多系统受累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CT影像分析1 病例简介病例1,女,55岁,主诉:发热3天伴乏力纳差。
体格检查:头面部局部皮肤扁丘状增厚,红褐色,质韧,表面光滑;面部三角区间红色皮疹,按之稍褪色,无贫血貌;左眼睑下垂;左侧腰部数枚直径约0.5-2cm淡红色斑块。
实验室检查尿蛋白阳性,尿红细胞26/uL,尿白细胞36/uL。
头颅、胸腹部CT检查示骨骼及多脏器改变,如图1。
根据国际结节性硬化症诊断标准最终确诊结节性硬化症(TSC)。
病例2,女,32岁,主诉:体检发现蛋白尿2年余,加重2月。
体格检查:面部三角区间红色皮疹,按之稍褪色,无贫血貌;左上腹压痛,无反跳痛,双肾区叩击痛。
实验室检查尿隐血、尿蛋白及尿酮体阳性,尿红细胞65/uL,尿白细胞100/uL。
头颅、胸腹部及脊柱CT检查示骨骼及多脏器改变,如图2。
根据国际结节性硬化症诊断标准最终确诊结节性硬化症(TSC)。
图1 女,55岁,TSC。
(A)CT平扫双肾AML双肾轮廓显著增大,右侧为著,肾实质显示不清,见多发不规则形混杂密度肿块影,脂肪成分多。
(B)CT平扫肺LAM病双肺多发小囊状透亮影。
(C,箭)骨窗显示骶椎体及棘突多发斑片状致密影。
(D,箭)CT平扫示左眼球萎缩并钙化。
(E,箭)CT平扫示双侧脑室室管膜下对称分布多发小结节状高密度影。
(F,箭)CT平扫示头部皮肤广泛增厚并密度增高。
(G、H,箭)骨窗示颅骨广泛增厚并多发斑片状致密影。
图2 女,32岁,TSC。
(A)CT平扫示双肺透亮度增加,多发小囊状透亮影。
(B、D)CT平扫示双肾体积增大,左肾为著,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轮廓不清。
(C)骨窗脊柱矢状位示椎体及棘突多发斑片状骨质密度增高影。
(E)骨窗示双侧髋骨多发斑片状骨质密度增高影。
(F)肝左内叶小圆形脂肪密度影。
(G)室管膜下小结节状高密度影。
2 讨论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C)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多由外胚叶组织的器官发育异常所致,可出现脑、皮肤、周围神经、肾等多器官受累,其特征是在多个器官中形成错构瘤,典型的三联征是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能减退。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影像表现
• CT主要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对称性钙化,呈 均质很高密度
• 轻者钙化局限于苍白球、尾状核、壳核和 丘脑
• MRI多表现为T1及T2均呈低信号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科克因综合征
• CT检查双侧基底节及其他部位钙化,颅骨 和脑膜增厚,脑室和脑沟扩大
• 临床特点: • 1、面部及躯干部皮肤痣,有癌变倾向 • 2、额部隆起,面容特殊 • 3、齿源性下颌骨囊肿 • 4、手掌足底角化不良 • 5、脊柱侧弯后突、肋骨分叉或发育不良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谢谢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T2呈高信号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பைடு நூலகம்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CT平扫双侧室管膜下多发结节状钙化,MRT1可见部分未 钙化的结节呈稍高信结号节,性硬T2化钙影化像表结现节课呈件低信号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患者男16岁,临床表现为癫痫
CT平扫发现钙化灶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进一步MRI检测
结节性硬化影像表现课件
病灶呈结节状等T1 长T2信号影, T2Flair呈高信号, DWI未见明显高信 号
鉴别诊断
• 主要应与先天宫内感染区别 • 两者临床均可变现有智力障碍 • CT均表现为脑实质内多发散在结节样钙化,
且钙化均可位于侧脑室周围室管膜下 • 结节性硬化患者多同时有皮肤皮脂腺瘤存
在,或者其他部位同时有肿瘤存在
临床及病理
• 结节性硬化是一种先天性、家族性、遗传 性疾病。临床表现以皮脂腺瘤、癫痫和智 力低下三联症为特征
• 病理特点为错构瘤,可以累及全身各个器 官,脑部最易受累,所有病例均有脑部受 累,而其他器官受累可有可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10岁,反复头眼向左侧歪斜1周
•请描述有哪些病变。
•您的诊断?
结节性硬化症-颅脑影像表现(Tuberous Sclerosis)
2015级规培周杰灵
概述
•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又称Bourneville病,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皮肤综合征,以发生在人体的多个器官的错构瘤或结节为特征。
•以皮肤、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也可有肾脏、视网膜、心脏、脾脏、肺、胃肠及骨骼等。
•多见于儿童,发病率约为1/6000,男女之比为2:1。
•临床特征是面部皮脂腺瘤、癫痫发作和智力低下,不一定同时出现。
其症状出现频率和严重程度随发病年龄不同。
病因及发病机制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TSC1
TSC2
TSC3
TSC4突变
分别引起错
构瘤蛋白和
结节蛋白功
能异常,影
响其细胞分
化调节功能,
从而导致外
胚层、中胚
层和内胚层
细胞生长和
分化的异常。
家族性(1/3)散发病例(2/3)
由父母一方遗传而来突变的TSC1或TSC2基因出生时患者携带新突变的TSC1或TSC2基因,并无家族成员患病。
中枢神经系统特征性病理改变为神经胶质增生性硬化结节,可出现4种类型的病理改变。
皮层或皮层下结节:是癫痫的病理基础,以额顶叶多见,主要成分是巨细胞(类似于星形细胞或神经元),结节内髓鞘被溶解或紊乱,常伴有纤维胶质增生,可有钙质沉着。
脑白质内异位细胞簇:主要为成簇分布的异位巨细胞团,排列方向呈放射状分布、浸润,从脑室的室管膜到正常的皮层或皮层结节,是神经原移行障碍的结果。
室管膜下结节:常发生于尾状核表面,位于室管膜下,向脑室内生长,使室管膜层上抬,但和邻近的室管膜相连。
以巨细胞多见,且发生钙化的概率很高,结节可以演变成肿瘤(即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发生率约10%-15%,大多数是发生在室间孔附
近)。
临床表现
•皮肤损害:特征是口鼻三角区皮脂腺瘤(面部血管纤维瘤)。
•神经症状:癫痫发作及智力低下是本病的特征
(1)癫痫发作:为本病的主要神经症状,可在疾病早期,表现为任何发作形式,起初可能为婴儿痉挛症,以后转变为全身性发作或部分性发作。
(2)智力减退:60-70%有不同程度的,常在2-3岁即出现,甚至更早,有智能障碍者几乎均有癫痫发作,智力正常者则70%有癫痫发作。
•其他系统损害:眼部症状(视网膜胶质瘤);肾脏病变(心脏横纹肌瘤);肺部病变(肺淋巴管肌瘤病);骨骼病变(骨质硬化);脏器受累:包括消化道、甲状腺、甲状旁腺、子宫、膀胱、肾上腺
、胸腺等均可能有受累,目前认为TS除骨骼肌、松果体外可累及所有组织器官。
诊断标准-国际TSC共识大会+结节性硬化症诊断标准(2012更新版)临床标准见下表,具有表中2个主要特征,或1个主要特征加2个次要特征者可确诊;具有表中1个主要特征,或1个主要特征加1个次
要特征,或 2个(或以上)次要特征者为疑似患者。
影像表现-CT
•皮层结节:呈低密度,钙化少见,增强后无强化。
脑皮层扩大,脑回扩大、增宽。
•脑白质内异位细胞簇:皮髓质交界区或弥漫的脑白质内更低密度区,但一般平扫难以发现。
•室管膜下结节:位于脑室边缘,圆形或类圆形高密度结节,直径数毫米,常多发且两侧分布。
•少数合并脑室内肿瘤:即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是一种良性且较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发
生于5%~10%的 TS患者中,为星形细胞肿
瘤的特殊类型。
•发病部位:孟氏孔附近(室管膜下结节转化)•发病年龄:20岁以下青少年
•容易导致梗阻性脑积水。
影像表现-MRI
•皮层结节:T1WI信号与脑实质相仿,T2WI及FLAIR则呈高信号。
增强扫描结节无明显强化或呈轻度强化,FLARI对脑实质病灶显示清晰,表现为脑回肿胀,形态与结节位置相关(面包圈征及H形)。
•脑白质内异位细胞簇:T2WI及FLAIR呈放射状排列的高信号。
•室管膜下结节: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区-均为低信号,增强后结节强化形式因钙化呈度不同而异,如圆形、环形、斑片状等。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T1WI-等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区-均为低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可出现脑积水。
•深部脑组织囊肿样改变
M,2岁2个月,反复抽搐1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