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 第1课时 导学案(答案不全)

合集下载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

2024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2单元课题1我们周围的空气导学案

第二单元空气和氧气课题1 我们周围的空气【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了解空气的组成;2.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与混合物;3.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性质和主要用途;4.通过探讨空气污染的来源及危害,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学习重难点】1.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纯净物与混合物,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与混合物;2.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性质和主要用途;【学习过程】【情景导入】:炎炎夏日,又是一年吃烧烤的季节,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其实也带来环境问题。

任务一:空气的成分活动1 空气的发展史思考: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呢?活动2:拉瓦锡对空气成分的研究反应文字表达式:实验现象:思考:1. 拉瓦锡实验的测定原理是什么?2.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能否直接用拉瓦锡的这套实验装置?为什么?活动3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合作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提炼升华】:贯通古今提炼出检测混合物中某成分的一般思路与方法。

活动4 空气的组成【学生任务】阅读教材P32,将下图中的数据或物质补充完整。

【总结】空气的成分评价任务一:1.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的是( )2、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点燃白磷后缓慢将燃烧匙插入瓶中,塞紧瓶塞B.若装置漏气,会使测定结果偏大C.不打开瓶塞,聚焦太阳光引燃足量白磷,实验效果更好D.若实验过程中,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不会影响实验结果3、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

下列现象能证明空气中氧气(O2)的含量的是()A.红磷燃烧,产生白烟B.瓶中液面先下降,后上升C.水槽中液面下降D.瓶中液面最终上升至1处活动5 建立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合作交流】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32页内容,从组成物质的种类上看,谈谈空气和氧气有什么不同?评价任务一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A.氮气蒸馏水B.铁矿石食盐水C.氢气CaCO3 D.二氧化碳空气任务二:空气是宝贵的资源评价任务二活动一:归纳氧气的用途活动二:归纳氮气的性质和的用途活动三:归纳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评价任务二1..根据下列事实说明空气中存在的物质,请将物质名称填在横线内:(1)天然气能在空气中燃烧,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2)空气可作为制造氮肥的原料,是因为空气中有_______;(3)空气中可用作霓虹灯的是_______;(4)长期敞口存放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有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有_______。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课题1空气第1课时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课题1空气第1课时
【课后巩固】
1.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若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其中的氧气,以得到较纯净的氮气,应选用下列物质中的()
A.木炭B.蜡烛C.红磷D.硫磺
2.下列操作中,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小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导致导致倒吸进集气瓶内的水大于集气瓶容积1/5的是
A.红磷的量不足
B.燃烧匙伸入集气瓶内的速度太慢了
备注
【实验结论】
由该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拓展思考】
1.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2.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3.如果实验中,红磷在集气瓶里已经消耗完,对实验结果有无影响?为什么?
4.如果将该实验中的红磷改成木炭,对实验结果有何影响?
(1)将图2-1所示集气瓶内加少量水,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加以标记。
(2)在带橡皮塞和导管的燃烧匙内装满红磷,将胶管上的止水夹夹紧,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并迅速伸入集气瓶内,塞紧橡皮塞,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3)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把导管插入盛水的烧杯中,打开止水夹,观察现象。
C.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D.集气瓶漏气
E.预先在导管内也充满了水
备注
【思考与讨论】
1.为什么容器中空气的体积会减少?想一想:是利用什么原理来证明空气的存在的?
2.拉瓦锡是怎么知道气体体积减少1/5的?
3.写出拉瓦锡实验过程中的两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4.拉瓦锡的实验得出了怎样的结论?
【实验探究】汞有毒,你能改进上述实验,通过水面上升的体积反应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
探究步骤: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精编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空气》第1课时导学案(解析版)

课题1 空气课时1 空气的组成一、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含量。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3.明确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

二、学习重难点重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

难点: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过程中的误差分析,能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

三、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2.如何组装玻璃仪器?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主要针对课本教材图2-3的装置) 3.将带火星的木条分别插入充满空气、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三个集气瓶,有什么现象发生?【课堂探究】一、空气组成的发现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1775年,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用_________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2.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实验药品是什么?产生了什么现象?3.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4.拉瓦锡实验的原理是什么呢?【答案】1.定量;2.实验药品为汞;部分银白色的液态汞变成红色粉末,同时容器中空气体积减少1/5;3. 空气由氮气和氧气组成,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4.①汞在加热条件下只和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而不与其他气体反应;②生成的氧化汞是固体,使密闭装置内的压强减小;③能通过进入装置的液体的体积,测得减小的气体的体积。

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教师演示实验)1.实验药品:_________、水。

2.实验原理:过量的红磷燃烧时耗尽集气瓶内氧气,使瓶内气体减少,压强降低。

打开弹簧夹后,烧杯里的水倒流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

3.实验仪器:集气瓶、橡胶塞、燃烧匙、导气管、乳胶管、弹簧夹、烧杯、酒精灯及火柴。

4.实验装置:5.实验步骤及现象6.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初三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和氧气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第一学期初三化学上册第二章我们周围的空气:空气和氧气导学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学习目标】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和组成。

2.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和分析,初步学习简单的实验设计、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描述,对相关实验现象能给出合理的解释。

3.初步学会鉴别纯净物、混合物。

4.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有关氧气、氮气和稀有气体的一些物理性质和主要用途。

5. 通过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的学习,认识到空气对人类的重要性【课前预习】1.水为什么进不到倒扣的杯子中去?2.你对空气有哪些了解和认识?(如有什么样的外观?性质?含有哪些成分等)3.生活中你见过或知道哪些污染空气的现象存在?【课堂探究】【自主学习1】阅读课本第26页的内容,思考完成以下问题:1.在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主要有什么操作,出现了哪些现象?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实验探究】实验目的①认识红磷在氧气中燃烧②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原理选择能消耗氧气,并且不产生新的气体的燃烧反应-------红磷的燃烧实验装置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交流讨论】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内容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下列内容: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2.总结实验结论3.总结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并讨论若操作不当可能引起怎样的后果?4.水为什么会进入集气瓶中?5.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6.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结果可能是什么?7.为什么要在集气瓶里放少量的水?8.燃烧匙内放过量红磷的目的是什么?9.为什么实验开始前要关闭弹簧夹?如未关闭,可能的后果是什么?10.为什么点燃的红磷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11.为什么要等集气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12.?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13.红磷燃烧后生成的“大量白烟”可以说“大量白雾”吗?14.若剩余气体主要是氮气,上述实验可以知道氮气的什么性质?【有效训练】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空气(第一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 空气(第一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导学案(新版)新人教版学习目标1.通过对“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的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初步学习科学实验的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并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

3.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1)空气成分测定的实验及实验误差分析; (2)空气中主要成分的体积分数; (3)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分。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大致是______占21%、_____占78%、_____0.94%, ______0.03%以及_______0.03%。

空气的成分以______和______为主,其中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1/5,_______约占空气体积的4/5。

2、试一试:将一水杯的杯口向下,扣向盛有半盆水的盆底,你的感觉是什么?试和你的同学讨论其中的原因。

合作探究活动一、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1.阅读教材有关材料,请你说一说拉瓦锡的定量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并思考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2.观察课本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3.分析实验并讨论⑴为什么水面会上升?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⑵拉瓦锡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 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⑶在这个实验中,对于剩余气体你还可以得出那些结论?教学思路 学生纠错4.科学家经过实验表明,空气的成分按体积计算,大约是:氮气、氧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其他气体和杂质。

活动二、初步学会区分混合物和纯净物阅读课本,完成下列内容1.混合物的概念:纯净物的概念:2.判断下列物质哪些属于纯净物,哪些属于混合物。

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铁、五氧化二磷、矿泉水、稀有气体3.请你写出五种熟悉的物质并判断哪些是混合物和纯净物达标检测:1.按体积分数计算,空气中含量约为21%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稀有气体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河水B.空气 C.氧气 D.石灰水5.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导学案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空气导学案

-------------------------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劳------------------------------第二单元我们四周的空气课题1空气1.经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操作,察看、剖析、认识空气的构成。

2.经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物质的比较,认识混淆物和纯净物的观点。

空气的构成阅读课本第26— 27 页的相关内容,达成以下问题:1. 拉瓦锡实验的原理:(1) 汞+氧气加热氧化汞(2) 氧化汞加热汞 +氧气实验现象剖析:实验(1) 中的现象是银白色的液态汞变为了红色的粉末。

容器里空气体积减少约1/5 ,耗费掉的是氧气;容器里节余的约4/5 体积气体是氮气。

实验 (2) 中的现象是红色的粉末变为了银白色的液态汞。

实验结论:空气由氧气和氮气构成。

2.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a. 可燃物要求:足量且产物是固体,只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响。

b. 装置要求:装置的气密性优秀;装置内加水是为了汲取五氧化二磷,防备燃着的白磷掉落瓶底,使集气瓶破碎。

c. 现象:有大批白烟产生,冷却后,广口瓶内液面上涨约集气瓶容积的 1/5 。

d. 红磷焚烧的化学反响文字表达式:红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e. 结论:空气是混淆物; O2约占空气体积的 1/5 ,可支持焚烧; N2约占空气体积的 4/5 ,不支持焚烧,也不可以焚烧,难溶于水。

1.焚烧匙伸入的速度为何要快?为何要待红磷冷却后再翻开止水夹?焚烧匙伸入的速度要快,是为了防备瓶内外气体互换影响实验结果;而待红磷冷却后再翻开止水夹是为了防备焚烧后集气瓶内温度高升,气体膨胀,压强增大,使进入瓶内的水的体积变小,致使实验结果偏小。

2. 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何进入的水的体积少于集气瓶容积的1/5 ?红磷的量不足;装置的气密性不好;未待冷却就翻开了止水夹。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中,所选物质只好与空气成分中的氧气发生反响,生成物应为固体,不可以是气体。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二章 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第1课时)课时导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课题1 空气(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知道空气的组成2.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区分这两类物质3.了解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原理,能初步使用该原理测空气中氧气含量课堂导学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阅读教材P27的实验2-1,并完成实验。

根据实验情况填写以下内容。

[实验分析]集气瓶内水平面上升了约1/5,说明瓶内少了约1/5的气体体积,这是因为红磷(P)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了反应,生成一种叫做五氧化二磷(P 2O 5)的白色固体,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注意事项](1)该实验对装置的气密性要求较高,实验前应先检查⑨______________。

(2)在瓶内预留了些水,其作用是吸收五氧化二磷,减少⑩____________。

(3)为充分消耗瓶内氧气,红磷的用量要⑪__________。

(4)燃烧匙伸进瓶内后应迅速塞紧瓶塞,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往外逸散,导致瓶内气体减少偏多,测定结果会偏大。

(5)为防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带来的影响,需待装置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

(6)实验药品的选择:必须符合两个条件:在空气中易燃烧、燃烧后生成物是⑫________。

[拓展推理]通过该实验还可推知剩余气体的性质有: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典例解析例1右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的成败关键有两点:①燃烧匙内的红磷必须______;②酒精灯点燃红磷后,必须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燃烧时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过程中钟罩内水面逐渐_______________,该实验验证了__________________。

(4)若实验中红磷的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若钟罩的气密性不好,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2.1:空气-导学案设计(含答案)

空气【学习目标】1.知道空气的成分2.知道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原理和方法3.能判断混合物、纯净物4.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学习重难点】通过实验测定空气的组成,学会区别混合物与纯净物【学习指导】1.记住空气中各种气体的体积分数,各成分的作用。

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知道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方法和原理。

形式:选择题、实验题。

3.清楚空气污染物,并能判断常见的污染。

知道空气污染的防治。

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4.识别纯净物与混合物时,要理解物质的本质,不能被“纯净”、“洁净”、“混合”等词语所迷惑。

通常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学习过程】知识点1: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用途(一)空气的主要成分:(二)测定空气中氧气成分的实验1.实验原理:在一个密闭的容器中,用一种足量的易燃的物质(如:红磷或白磷)与容器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一种固体,燃烧停止,温度降到室温时,瓶内气压减小,如果将其打开与外界相连且一端伸入盛水烧杯中导管上的止水夹,烧杯中的水在大气压强的作用下,流入密闭容器内,进入的水的体积,填补消耗掉的氧气的体积。

原理:表达式:磷(P ) + 氧气(O 2)−−→−点燃五氧化二磷(P 2O 5) 2.实验现象:红磷剧烈燃烧,黄色火焰,放热,有大量白烟产生;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集气瓶内液面上升约1/5体积。

3.实验时的注意事项:①点燃红磷前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红磷要过量(或足量)③点燃红磷前要夹紧止水夹④当燃烧停止,温度接近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⑤不能用碳、硫、蜡烛来代替红磷,因为它们燃烧后都有气体生成。

使瓶内气体的体积几乎没有变化,瓶内外气压差很小,水不能进入或进入的水很少,但如果在瓶内先放入能与生成气体反应的物质除去该气体,也能用碳、硫、蜡烛等代替红磷。

⑥不能用镁代替红磷,因镁也能与氮气反应,使测得的氧气体积比实际偏大。

4.做测定氧气的实验时选用的固体一般应具备的条件:①能在空气中燃烧②不与其它气体反应,只与氧气反应③与氧气反应后生成物是固体5.对做完实验后水量的分析(1)吸入瓶内的水不足1/5的原因分析①红磷量太少,消耗O2太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空气(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练习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推理能力;
2.记住空气中的各种组成成分及其含量;
3.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常见物质的比较,理解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并能对物质进行简单的分类。

学习重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
学习难点:误差分析
二、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
1.法国化学家首先用实验的的方法证明了空气主要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它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含量居第二位的气体是__________,它大约占空气体积的百分比是_________。

2.澄清石灰水长期露置于空气中会逐渐变浑浊(与生物课上向石灰水中吹气的实验原理是一样的),可证明空气中含有少量的;盛有冰水的杯子,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镁条在空气中能燃烧,说明空气中含有。

3.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A.1:4 B. 5:4 C. 4:1 D.5:1
情境导入
【演示实验】在烧杯底部放一张团好的纸,倒置时不下滑,将烧杯口朝下,垂直放入盛水的水槽中,浸没,过一会将烧杯垂直拿出来,烧杯中的纸没湿。

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呢?如果烧杯在水中倾斜,就会发现有许多水泡从烧杯中跑出来,杯子中的纸浸湿了。

烧杯中跑出来的气体是什么?纸为什么湿了?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空气”。

自学探究:
1.空气是一种单一的物质吗?
2.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中,当密闭容器中将汞连续加热12天后,发生了什么现象?
3.实验中提到:容器内空气的体积大约减少了1/5,又是通过什么现象得知的呢?
4.已知拉瓦锡加热至12天时,发生的反应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如下:
汞+氧气氧化汞(红色固体粉末)
将上述实验得到的红色粉末再放入密闭容器中加强热,即可得到汞(Hg)和氧气(O2)。

请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探究】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完成下面表格
1.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2.总结实验结论:
3.为什么红磷要足量或过量?
4.点燃的红磷(用燃烧匙)为什么要迅速伸入集气瓶并塞紧瓶塞?如果将点燃的红磷慢慢伸入集气瓶,结果又如何?
5.为什么要等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后,再打开止水夹?
6.在拉瓦锡试验中得出的结论是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而在我们的实验中,为什么空气的体积减少小于1/5 ?红磷熄灭后瓶内还有没有残余的氧气?
教师指导
常用来研究空气成份的药品和装置通常还有:
空气的成分
按体积分数计算,大约是:氮气____,氧气____,稀有气体____,二氧化碳_____,其它气体和杂质_____。

空气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混合物和纯净物:
2.找出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试着判断以下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并说明你分类的依据。

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海水、冰、冰水混合物
纯净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混合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查】各组自选检查方式,对空气组成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判断进行检查。

讨论交流:举出一些在生活中常用的混合物,试说说它们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
【例题1】生活离不开水,下列各种“水”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矿泉水B蒸馏水C红墨水 D 自来水
【例题2】小军根据燃烧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认为可用木炭替代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按左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依据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军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将盛有足量红热木炭的燃烧匙迅速伸入广口瓶中,并把塞子塞紧,待红热的木炭熄灭并冷却至室温后,就打开弹簧夹,并未发现倒吸现象。

经过认真分析,小军发现实验失败的原因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

(2)小军反思上述实验的探究过程后认为: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在药品的选择和生成物的要求上应考虑是(答一条)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氮气的用途中,错误的是( )
A.制氮肥B.直接作燃料
C.作灯泡填充气D.作瓜果保护气
2.“森林重庆”的实施,有助于减少空气中的哪种成分( )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3.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
A.铁片B.硫粉C.木炭D.红磷
4.下列物质中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
A.可吸入颗粒物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D.二氧化氮
5.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够燃烧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稀有气体都不能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纯净物,后者属于混合物的是( )
A.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B.冰水混合物,五氧化二磷
C.矿泉水,河水D.净化后的空气,受污染的空气
7.某市2019年5月20日空气质量报告:老城区空气污染指数为64,空气质量级别为Ⅱ级,空气质量状况为良,空气首要污染物为可吸入颗粒物。

下列有关空气各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属于可燃物
B.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属于空气污染物
8.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这一重要结论的科学家是()
A.拉瓦锡B.道尔顿C.门捷列夫D.阿伏伽德罗
9.节日期间的商场里顾客很多,有人会感觉到闷热缺氧,测定出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能是()
A.1% B.19% C.25% D.78%
10.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若红磷的量不足,所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_______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1.氧气的用途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2.根据下列现象说明空气中存在着某种气体物质,请将该物质写在题后。

(1)小白鼠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可存活一段时间,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2)石灰水长期露置在空气中,瓶壁和石灰水底部均出现白色固体物质,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3)夏天,盛放冰棒的杯子外壁上附有一层水珠,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4)空气是制造氮肥的重要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_。

13.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书本“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后,知道了五氧化二磷不能随便排放在空气中,否则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所以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
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共有50mL空气,如图。

然后给装有红磷的玻璃管加热。

同时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红磷变成白烟,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

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的气体体积理论上应该减少约________mL。

(2)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________。

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述方法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可能原因是(写出一种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练习答案
1.B 2.、B 3.、D 4.、B 5.、B 6.、A 7.、B 8.、A 9.、B 10.、偏小11.、供给呼吸支持燃烧12.、(1)氧气(2)二氧化碳(3)水蒸气(4)氮气13.、(1)10 (2)使注射器内的氧气充分与红磷反应磷+氧气五氧化二磷(3)装置漏气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