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藤萝瀑布教案一课时
(语文教案)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

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紫藤萝瀑布是一篇让人在绚丽的色彩、奔腾的激流中感悟生命意义的作品。
宗璞(1927~),原名冯宗璞,其小说弦上的梦1978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生石获1977~1978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另创作了大量游记、散文,西湖漫笔、紫藤萝瀑布、丁香结、水仙辞、三松堂断忆等。
一起看看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欢送查阅!初中初一上册语文紫藤萝瀑布教案1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方法写景状物,表达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和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准备:紫藤萝瀑布原文和作文格子纸打印、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今天周老师和大家一起研讨的写作内容,是站在你们语文老师的肩膀之上进行的,关于景物描写,我们从七年级就进行过专项训练(展示投影1)【投影展示】写作训练一:观察和描写景物的特点(七上第四单元)写作训练二:观察和描写事物的特点(七下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三:运用联想,丰富写作内容(八下第一单元)【那么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来写景状物,让一枝一叶自然地融入自己的真情呢(展示投影2)我们先来(展示投影3)【请常棋媛同学朗读自己写的这一段文字。
】(展示投影4)【投影展示】那天,我骑着自行车,扛着相机,想拍几张美景作为素材留下来。
于是,我来到了公园。
风吹柳絮,枝叶摇曳,这儿真是一个令人心情舒畅的地方。
看那片枝头,小鸟们成群结队的,热闹极了,似乎在开一场别开生面的森林演唱会呢!东台实验初中常棋媛(师)【听完后,同学们看看她笔下的公园之景有什么特点(有生机) 选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突出公园是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呢(柳絮、枝叶和小鸟)(投影红色字体柳和小鸟)【是的,在她的笔下,风吹柳絮,柳枝摇曳,小鸟欢闹,有活泼泼的生命扑入视野,充满活力。
这就是我喜欢这段文字的原因。
你也像我一样喜欢这段文字的请举手。
可是,我再用研究的眼光看,发现有点不够味了。
风吹柳絮的季节,应该不是“绿柳才黄半未匀〞的早春,而是“烟花三月〞,柳絮的色彩,被风吹起的状态,柳枝的形态,柳叶的质地甚至小鸟的如何欢闹的,都令人遐想。
《紫藤萝瀑布》教案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精心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校紫藤架上的紫藤萝花正开得旺,请你说说你对它的印
象。
(大屏幕出示紫藤萝花的画面,放一首轻音乐。)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紫藤萝瀑布宗璞
目标:
1.有感情的诵读课文,理解内容,感悟中心。
2.揣摩词语和重点语句的表现力,学会欣赏课文中精彩的语句。
琼西有善意的谎言,想拉下窗帘,一直陪伴琼西等,都让我们体会到浓浓的
友情。
贝尔门是小说中打动人心的人物。而作者对他的描写是先抑后扬。贝尔门
一出场,就是一个不讨人喜欢的角色,身材瘦小,事业无成还总要说大话,
生活窘迫,酗酒,火气十足,似乎对温情很反感。但后来他自己用生命的代
价完成了杰作,恰恰是最大的温情,看似前后矛盾,实则是他善良而敏感的
注音练习:
迸溅()忍俊不禁( )仙露琼浆()盘虬卧龙( )
词语解释
⑴迸溅;⑵繁密;⑶稀落;⑷伶仃;⑸酒酿;⑹挑逗;⑺忍俊不禁;⑻仙露琼浆;⑼盘
虬卧龙。
学生查字典,教师正音,学生认读两遍。
D、诵读欣赏(学生听多媒体课文朗读)。
三、朗读比赛;选择喜爱的一节,看谁读得好!
朗读指导;
1)长句的停顿要得当;
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
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
4)注意句子的重读;
5)读准字音,注意感情。
四、整体感知
小组讨论:
①本文主要写了一件什幺事情?
②表达了作者什幺感情?
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然后讨论,再回答。可以请学生听回答后相互评
论、补充(答案即使不太统一,可以由教师鼓励并说明在下面的研读中继续赏
析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一>语文>初一语文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三篇

紫藤萝瀑布教案三篇紫藤萝瀑布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学习__作者抓住景物特征,以优美词句描写景物的手法。
2.掌握__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方法。
3.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
4.加强学生对事物观察欣赏的能力。
5.通过__使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光、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对景物描写的分析是__的重点。
2.__的难点是对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的理解。
3.解决方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讨论为辅。
三、课时安排:拟用2课时四、学生活动设计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进行讨论。
五、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都接触过许多花草树木。
大千世界,一草一木,只要你去细心体会,都会从中得到许多启示,面对不同的景物,在不同的心情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的作者就是在自己弟弟身患绝症死后,自己面对紫藤萝花产生的感想。
在这样的心情下,面对着盛开的紫藤萝,他所见所想到什么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进入作者的文中去领略一下。
(二)纠正读音齐读课文,注意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迸溅(bèngjiàn)伶仃(língdīng)盘虬卧龙(qiú)仙露琼浆(qióng)酒酿(niàng)(三)分析第一段看第1自然段,思考独句成段的作用是什么?分析讨论后归纳:“我不由停住了脚步”说明作者是因为心有所动而止步。
“不由”在这里点了作者从沉思到惊醒到被吸引的过程。
那么他为何而沉思,又被什么所吸引了?这里的独句成段,既是作者内心的反应,又为全文埋了悬念伏笔。
(四)学习第二段齐读第2自然段,然后思考本段主要是从哪方面来描绘紫藤萝的?其特点是什么?本段主要是从花形来描写紫藤萝的。
其特点是“像一条瀑布”。
其中有总写:“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也有细写:“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进溅的水花。
”在语言上,本段使用了比喻和拟人,尤其是最后“每一条紫色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的拟人手法,将贬词褒用,更是写出了紫藤萝花的可爱,顽皮,和阳光相映成趣。
《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学设计【教案背景】1.面向学生:中学生2.学科:语文3.课时:一课时【教学课题】《紫藤萝瀑布》是八年级语文(苏教版)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散文,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感知全文,提炼主旨。
本文是一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应体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同时让学生正确认识这样的道理:人生中苦难难免,但生命永恒、生命美好,要战胜苦难、珍爱生命;并进一步认识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
【教材分析】作者宗璞是一位女作家,一家人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焦虑和悲痛”一直萦绕在作者的心头。
在拨乱反正后的1982年5月,小弟身患绝症,作者异常悲痛,徘徊于庭院中,见一株盛开的紫藤萝,睹物释怀,由花儿的由衰及盛感悟到生命的永恒。
于是在其弟病逝前写成此文。
本文体现宗璞写景散文的风格:积极含蓄的主题,婉转有致的情感,精美细致的描写,简洁洗炼的文字。
由于文章写在动乱初定、热情复苏的年代,这篇散文就有着更为普遍的意义和很强的感染力。
【设计思路】我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的要求制定教学目标。
在具体的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衔接:1.知识与能力的衔接:巧妙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对语文的学习。
教学时突出课文描写上“细”、“美”的特点,课文中的工笔画可作为解决初中生阅读和写作粗疏问题的范例,启发学生领会课文中通过精细的描写、含蓄的抒情、新颖的想象而感悟的人生哲理。
教师联系课文背景讲读一、二段,帮助学生理解描写的对象、描写的顺序、描写的方法、描写的语言,进而指导学生独立分析其他段落,始扶渐放,锻炼分析能力。
2.情感与态度的衔接:通过朗读给学生的理解搭建一个桥梁,从而使他们的思维向纵深发展,从对紫藤萝美好形象的感受和对文章优美语言的品味,提升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领会,进而感悟生命的真谛,思考人生的问题。
实现本课“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生活的态度”的目标。
《紫藤萝瀑布》课文教案

《紫藤萝瀑布》课文教案一:教学目的1.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2.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3. 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4. 感悟生命的永恒。
教学重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教学难点:(l)学会揣摩文中写景的妙处。
(2)理解本文写景抒情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课前三分钟(时事体会)二、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写道:"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每个人只有一次。
这仅有的一次生命应当怎样度过呢?每当回忆往事的时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争。
'人,应当赶快生活。
"同学们,你们知道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学的这两篇短文就是谈生命问题,读后必将加深对生命意识的领悟的。
三、指导学生阅读预习提示,了解课文的背景,释题。
"紫藤萝"亦称"紫藤"、"朱藤"、"藤萝",豆科,羽状复叶,春季开花,蝶形花冠,青紫色,总状花序,产于我国中部,供观赏,花、种、子供食用。
四、指导自学课文,梳理全文结构。
(目标3)作者如何在花瀑前,将心中的悲痛焦虑化为精神宁静.感悟生命的永恒的,同学们把课文仔细读一遍。
要求:1.读不准的字查字典,弄清字音、字形、字义。
2.把你认为写得最美最精彩的句子画出来。
3.文中从欣赏紫藤萝写到回忆紫藤萝,再思索到人生。
读后分段。
4.提出自己阅读中不能解决的问题。
讨论、交流、明确:迸溅虬酿分段:第1--6节:看花(第一段)。
第7一9节:忆花(第二段)。
第10-11节:悟花(第三段)。
五、讲读示范,引导学生领会抓住描写对象特征细致描绘的特点。
(目标2)1.文章的第一句"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从侧面烘托出紫藤花引人止步,眩人眼目的美丽,也引出下文,照应结尾。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7课《紫藤萝瀑布》教案,本节课我们将深入探讨以下内容:
1.理解课文《紫藤萝瀑布》的主题和背景;
2.分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3.品味课文中的优美句子,学习作者如何通过文字描绘自然景色;
4.课文中关键词语的学习,如“瀑布”、“藤萝”、“紫色”等;
5.掌握课文的结构,分析文章的开头、发展、高潮和结尾;
6.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创意写作练习,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想象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紫藤萝瀑布》一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文学鉴赏能力,使学生能够感知、理解和欣赏课文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修辞手法,学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自然景观;
另外,小组讨论环节,同学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这让我很欣慰。但在引导和启发学生思考方面,我觉得自己还有待提高。有时候问题的设置可能过于宽泛,导致学生思考方向不够聚焦。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精准地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在课程总结环节,我对今天的教学内容进行了简要回顾,发现同学们对重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高。但同时,我也注意到,有些同学对难点知识仍存在疑问。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消化吸收这些难点,我计划在课后安排一次辅导,针对这部分同学进行个别指导。
1.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加强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精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课堂讨论效果;
4.课后针对难点知识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消化吸收。
3.增强学生思维品质,训练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和想象,提升创新思维能力;
紫藤萝瀑布教案

紫藤萝瀑布教案课时教案课题散文专题(借景抒情类)阅读指导——以《紫藤萝瀑布》为例第1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日学情分析教学目标1、识别借景抒情类散文,了解借景抒情类散文的主要特征。
3、树立热爱生命、积极面对不幸的人生态度。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阅读借景抒情类散文一般方法。
教学方式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导入新课、授课内容、课堂反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一、导入新课,引出“托物言志”的概念一、导语:先来看看宋代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通过对边塞肃杀、荒凉战地风光的描绘,婉转地传达出戍边将士的爱国激情与浓重思乡的矛盾情绪,抒发了词人沉郁的爱国之情及忧患意识。
再来看看唐代王维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首山水田园诗画山绣水,清新宁静,于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厌恶宦海喜归自然的高洁情怀。
2、请同学们总结这两首诗词共同的写作特点。
3、“借景抒情”这个概念中,最核心的两个要素是什么?4、简要介绍“借景抒情”的概念。
朗读并理解诗词总结两首诗词共同的写作特点找出两个核心要素“景”和“情”由浅入深,由已知到未知,引出“借景抒情”的概念为下面教学环节的展开做铺垫5分钟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时间分配二、新授,理解“景”的特点1、要求学生自由初读课文,找准所托之景(紫藤萝),勾画出描写紫藤萝的语句。
(3)你是从哪些内容中得到这种感受的,请朗读相关语句并进行简要品析。
3、引导学生品读“记忆中的紫藤萝”部分(1)齐读第8段(2)勾画出描写记忆中紫藤萝生存状态的词语(3)简要交代文革背景3、把十多年前的紫藤萝与眼前的紫藤萝相对比,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4、小结:当社会的天空阴云密布,连花儿都能感知,它消失了迷人的芬芳,隐藏了娇艳的花朵,在阴暗的角落独自舔舐忧伤的泪水。
紫藤萝瀑布教案(精选5篇

紫藤萝瀑布教案(精选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材《紫藤萝瀑布》章节,详细内容包括:文章的阅读与理解,分析紫藤萝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以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对文章中关键句子的解读,如“紫藤萝瀑布”的比喻意义;以及作者通过描绘紫藤萝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紫藤萝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及其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分析、解读关键句子的能力,理解“紫藤萝瀑布”的比喻意义。
3.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文章内容的理解,关键句子的解读,作者思想感情的分析。
难点:紫藤萝瀑布的比喻意义,作者情感态度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展示紫藤萝的图片和视频。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紫藤萝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对紫藤萝产生直观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紫藤萝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
3. 分析讨论:针对文章中的关键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解读“紫藤萝瀑布”的比喻意义。
4. 例题讲解:挑选一道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几道与文章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小组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分享学习心得,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六、板书设计1. 紫藤萝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2. 关键句子解读:“紫藤萝瀑布”的比喻意义3. 作者的思想感情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紫藤萝瀑布”的比喻意义的理解。
答案:学生需从文章中找到关键句子,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阐述自己的观点。
2. 作业题目:分析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学生需从文章的语言、描写等方面入手,分析作者对紫藤萝的情感态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如何?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分析关键句子、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方面是否有所提高?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自然景观,学会欣赏、感悟生活中的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藤萝瀑布教案一课时【篇一:《紫藤萝瀑布》课时教学设计2】《紫藤萝瀑布》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词。
2通过朗读,把握文章的脉络,理解文章的主旨。
3理解作者含蓄而又深沉的思想感情。
4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加强生活中的观察意识和想象意识。
5体会紫藤萝花的独特意蕴。
教学重点:1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2理解文中紫藤萝花的深刻含义。
3学习在对生活的观察和想象中感受生活。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把握文章的整体脉络。
2学习借景抒情的描写方法。
二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在描写花的过程中贯穿其深刻感受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在山的那一边,我们懂得了人不能没有理想;于是,我们走一步,再走一步,战胜了生活中的艰难险阻,懂得了人不能没有信心;后来,我们在挣扎的小飞蛾身上,感悟到了生命在于奋斗;今天,我们将驻足于紫藤萝花面前,体会一份宁静和喜悦。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来自宗璞的《紫藤萝瀑布》。
先来认识作者宗璞,她是一位女作家,出生在二十年代,原名冯钟璞,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冯友兰的女儿。
(只要简要介绍,其他可通过课件展示:笔名有任小哲、丰非等。
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自幼生长于清华园,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之精粹,学养深厚,气韵独特。
1951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文系。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红豆》《桃园女儿嫁窝谷》《不沉的湖》《后门》《知音》《弦上的梦》,中篇小说《三生石》,获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
《野葫芦引》是反映中华民族知识分子命运的长篇小说,她的这些小说,刻意求新,语言明丽而含蓄,流畅而有余韵,颇具特色。
她的散文情深意长。
宗璞在一系列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那种特有的意境之美,正如同一缕轻烟,又好似一丝馨香,着意体会时捉摸不出,只有亲身体会过这种生活的人,才能从那似乎非常平淡的描写中领略到作家实际极其浓厚的感情,那种对童年精神生活的无限追忆与留恋。
)(二)朗读9’紫藤萝花是什么样的呢?——请看大屏幕。
那么它何以能让作者得到一份宁静和喜悦呢?——请同学们跟着屏幕一起朗读课文。
(将课件分为一页图片,另一页以紫藤萝花为背景,打上课文,让学生朗读)朗读完之后,先正音:再请同学起来谈谈,你想到了什么?——花很美丽,花和人一样都会遇到困难,等等。
(三)景物描写方法20’为什么我们能从这篇描写紫藤萝花的课文中想到那么多呢?这是因为作者有出色的景物描写技巧,她通过自己仔细的观察和体会,写下了这一篇涵义隽永的散文。
那么作者是如何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呢?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家宗璞描写了紫藤萝花哪几方面的特点?(可以提示:有三方面,或者比如花的颜色等)——花形,花色和花香。
1?15’在文中,哪些语句是用来描写花形的,她用了哪一种修辞手法:(只要找出一部分就可以了,可事先用课件打出来。
)比喻: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
通常的说就是把什么比作什么。
比拟:就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
区分比喻和比拟:(1)“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来,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比喻:把整片垂下来的紫藤萝花比作瀑布。
】(2)“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比拟】〖把花的颜色写成人的动作行为,生动形象地写出花的神态,赋于了紫藤萝花的动态美。
一派生机勃勃的样子。
〗(3)“像迸溅的水花。
”【比喻】〖既写出了花的形状,也让人感受到了它的质感,是像水一样晶莹剔透的。
同时,“迸溅”两字,也赋予了花的动感,让人感觉到它是在跳动的,而不是静止的。
〗(4)“花朵儿一串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比拟】〖这里同样是以动态写静态,把一朵一朵,一串一串的花拟化为人,甚至是一群小孩子在相互推挤,玩闹,生动地写出花的多,也就是他开得很茂盛。
同时她也写出了花的可爱,像一群天真活泼的小孩子一样可爱,我认为这是一种童话般的美。
〗(5)“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
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
”【比喻】。
〖形象、生动并且具体地写出了盛开的紫藤萝花的形状。
〗这里面作者不仅有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的应用,也有整体描写和局部描写的分别,还有先写和后写的分别。
在这些语句中,哪些是描写整体的?——(1)(2)局部描写——(3)(4)(5)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一种什么样的顺序来描写紫藤萝花的形状的?——先写整体,后写局部。
课堂活动:根据作者对紫藤萝花的描写,和课本上以及屏幕上的插图,我请同学们动手来画藤萝花,可以是一朵,可以是一串,也可以是一片。
想一想,假如是你来描写这种花,你会怎么样?(可请2、3个同学上台画,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简单评价:主要要根据文章中的描写来评价其形象程度。
但允许有个人的创造发挥。
过渡:我们所画出的这些图都只是它的形状,它没有颜色也没有味道,你们满意吗?(不满意)是的,作者也不满意,她还描写了花的哪方面呢?(颜色)2哪些是描写花的颜色的:“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等。
3?4’哪些是描写花的香味:“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
” 提问:作者为什么把花香说成“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引导:感到花的香用的是人的哪一种感觉——嗅觉,浅紫色是一种颜色,需要人的哪一种感觉——视觉,这里作者要写的是花香,是嗅觉,却用视觉的浅紫色来形容,这就使作者所描写的紫藤萝花更加具体可感,使读者对紫藤萝花有一个更深刻的印象。
同时也使其语言更加的清晰灵动。
这种手法称之为通感。
通感:是把人们的各种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通过比喻或形容沟通起来的一种修辞方式。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各种感觉相通。
4回顾:1’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作者分别从紫藤萝花的形状、颜色和香味三个方面来进行描写,在描写过程中,她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和通感。
同时,在描写顺序上,她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全方位的进行刻画,使紫藤萝花的形象栩栩如生的展现在我们眼前。
可见,作者在描写紫藤萝花时是多角度,多方面的,以上我们分析的只是她观察到的部分,那么她在观察之余还有没有感触和体会呢?(四)借景抒情15’(时间不够可拖入下一节课。
)作者在文章中还加入了自己的感情,她是饱含着自己的人生体验来看待这些花的。
其中有她自己的联想、想象和感受。
这种写法称之为借景抒情。
也就是借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
那么这篇文章在哪些地方是作者在抒情,是融入了作家深刻的人生体验的呢?请你们找出文中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理解。
可以与周围的同学相互交换意见。
预计将找到如下几个: 1流着流着,它带走了这些时一直压在我心上的焦虑和悲痛,那是关于生死谜、手足情的。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别的一切暂时都不存在,有的只是精神的宁静和生的喜悦。
介绍生死谜、手足情的背景:作者有一个小她三岁的弟弟,是一个总工程师,他的一生全部贡献给了祖国最需要他的地方,他在黄土高原上艰苦的工作着。
后来由于长期工作的劳累,积劳成疾,在中年的时候就得了癌症,这篇文章就写在她弟弟生命垂危之时。
“手足”是比喻兄弟,指的是作者的弟弟。
由于当时作者的弟弟身患绝症,生命垂危,生死都是一个谜,所以作者才会说是“生死谜、手足情”。
表现出了作者对死去的弟弟的怀念,她的情感还沉浸在思念中。
正是遇到了这样的不幸,作者宗璞才会感到焦虑和悲痛。
但是展现在她面前的是紫藤萝花,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富有生命的活力。
在这些跳动的生命的感染下,作者深深地感悟,她获得了面对不幸的勇气,她内心深处的焦虑和悲痛慢慢地被紫藤萝瀑布的力量带走了,她已经能够平静的看待这些不幸,将焦虑和悲痛转化为了精神的宁静。
“我沉浸在这繁密的花朵的光辉中”,说明了这些花长得很茂盛,很有活力,体现出了生命的可爱,正是在这些富有生命气息的花面前,她深深的思考了生和死的关系,最终她领悟到了一种生的喜悦。
2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先来看上下文,这句话是如何引出来的。
作者写到十多年前家门外也曾有过一大株紫藤萝,后来拆掉了,改种了果树。
是因为喜欢种果树吗?不是的,是因为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
“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关系”这句话如何理解?是因为时隔久远,作者已经记不起来是什么关系,也是因为这种言论太荒唐了,她已经不太想重提此事。
因此,这句话换种说法就是那时的人认为花和生活腐化有关系。
为什么有关系呢,而且是必然关系?我们来看写作的年代,课文最后标明了作者写这篇文章时是1982年,这正是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十年动乱,粉碎四人帮,开创现代化建设的的新时期,这就说明了紫藤萝花所遭遇到的不幸是十年动乱人们将花与生活腐化挂上钩的原因。
(其实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但是极左思潮泛滥的年代就是这样,他们非常狭隘地理解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认为赏花不是劳动者的爱好,赏花就是小资产阶级情调、资产阶级情调,甚至认为爱花就会腐化堕落。
)而写这些紫藤萝花十多年前的稀落,也正是为了反衬它现在的繁茂,使之形成对比。
同时作者将花的命运与人的命运紧密的联系起来,感悟到了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这些不幸最终都将过去,因为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就是第10段中作者的一番感触。
3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谁能根据课文更加具体地来解释呢?十多年前紫藤萝花稀落,遭遇不幸,过了这么多年,又开花,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这样生机勃勃,想到自然界生命的顽强和美好。
而人类也是如此,小弟虽然身患绝症,但人类的生命长河并不因某个人的不幸而停止流动。
“病树前头万木春。
”人类社会照样向前发展,因此说,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但是作者下面却说了:“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一句后面说,“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这里似乎也有象征意义,似乎也有哲理,如果确是这样,那么象征什么?包含什么哲理呢?确有象征意义。
新的历史时期开始,中国人民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那时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叫做“甩开膀子大干”,大干社会主义的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又像千舟竞发,投身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洪流中去。
这两句话又表达这样一个哲理,每个人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一分子,只有每个人都奋发有为,四化大业才能灿烂辉煌。
理解了这个哲理,就不难理解作者为什么“加快了脚步”。
4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五)作业:1掌握课后生字词,下节课测验。
2模仿课文中对紫藤萝花的描写,描写一种花,或者一种草,要学会运用各种方法对它进行描绘,如比喻、拟人等,要形象、生动,并附上图画。
下节课要请一个同学把她所写的念出来,另一个同学到黑板上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