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颜,南阳宛人也。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明年

合集下载

吴汉列传

吴汉列传

《后汉书吴汉列传》赏析【原文】吴汉字子颜,南阳宛①人也。

家贫,给事县为亭长②。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③。

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更始立,使使者韩鸿徇河北④。

或谓鸿曰:“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⑤。

”鸿召见汉,甚悦之,遂承制拜为安乐⑥令。

【注释】①宛:宛县,在今河南南阳。

②给事:供事,言当差,使唤。

亭长:秦、汉时,十里设一亭,设亭长,主管地方治安警卫,缉捕盗贼,调处民间争讼,止宿来往官吏等。

③亡命:命,名也;谓脱其名籍而逃亡。

渔阳:郡名,辖境在北京东部,天津宝坻,河北廊坊地区与承德地区西部,治所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

注:本篇凡与《光武帝纪》有关地名重复的地方,大抵从略。

④韩鸿徇河北:《续汉书》曰:“(贿县)[南阳]人韩鸿为谒者,使持节降河北,拜除二千石。

”⑤计事:商议大事。

⑥承制:奉旨。

安乐:县名,属渔阳郡,在今北京顺义西北郊。

【译文】吴汉字子颜,南阳郡宛县人。

家庭贫困,在县里供事,被任命为亭长。

王莽末年,因为门客触犯法律,便脱离户籍逃亡到渔阳郡。

钱财费用等都用光,便以贩马作为自己谋生之业,往来于燕地和蓟城之间,所到之处便交结当地的豪杰。

更始帝即位后,派遣使者韩鸿巡视河北地界。

有人对韩鸿说:“吴子颜,是位奇异之人,可和他商议大事。

”韩鸿便召见了吴汉,对他非常满意,于是就奉旨任命他为安乐县县令。

【原文】会王郎起,北州扰惑①。

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

乃说太守彭宠曰:“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

君何不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此一时②之功也。

”宠以为然,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乃辞出,止外亭,念所以谲众,未知所出③。

望见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汉使人召之,为具食④,问以所闻。

生因言刘公所过,为郡县所归;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⑤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

宠甚然之。

于是遣汉将兵与上谷诸将并军而南,所至击斩王郎将帅⑥。

【最新推荐】“后汉书·吴汉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word范文 (4页)

【最新推荐】“后汉书·吴汉传”阅读试题及答案 (附翻译)-word范文 (4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后汉书·吴汉传”阅读试题及答案(附翻译)08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迫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答案 D解析 D项度:气度。

古诗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翻译赏析

古诗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翻译赏析

古诗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翻译赏析文言文《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侯。

【翻译】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

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到(后来)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和信任。

建武二年,皇帝封吴汉为广平侯。

第二年春天,(吴汉率军)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致聚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救援。

吴汉率领轻便的骑兵和他交战,(吴汉)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盖,回到军营中。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家贫,给事县为亭长..。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邓禹及诸将多知之,数相荐举,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

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鹫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

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

.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收曾斩之,而夺其军。

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弭从。

及河北平,汉与诸将奉图书,上尊号。

光武即位,拜为大司马。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

刘永将周建别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

建军大溃。

明年,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汉性强力,每从征伐,帝未安,恒侧足而立。

帝时遣人观大司马何为,还言方修战攻之具,乃叹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每当出师,朝受诏,夕即引道,初无办严之日。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二十年,汉病笃。

及薨.,赐谥曰忠侯。

送葬如大将军霍光故事。

《后汉书•吴汉传》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B.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C.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D.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所至皆交结豪杰/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3分)A. 亭长是基层官吏,掌治安警卫,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秦、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

江苏省高考语文文言翻译

江苏省高考语文文言翻译

江苏省2008年高考语文文言翻译:本文由江苏省黄桥中学尹继东翻译,有错误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如引用请指明出处QQ:158768286 邮箱:yinjidongman@吴汉传吴汉,字子颜,南阳宛阳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收集得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日:“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俱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日:“贼众虽多,皆劫掠群盗,‘胜不相让,败不相救’,非有仗节死义者也。

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

”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

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日:“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

”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须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余万出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召诸将厉之曰:“吾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乃多立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尚合军。

丰等不觉,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败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日:“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

吴汉传吴汉、字文质,是南阳宛阳人。

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有文采,吴汉(后来)被召见,并成为刘秀亲近的人。

《后汉书—吴汉传》“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后汉书—吴汉传》“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后汉书—吴汉传》“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家贫,给事县为亭长..。

王莽末,以宾客犯法,乃亡命至渔阳,资用乏,以贩马自业,往来燕、蓟间,所至皆交结豪杰。

更始立,使使者韩鸿徇河北。

或谓鸿曰:“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

”鸿召见汉,其悦之,遂承制..拜为安乐令。

会王郎①起,北州扰惑。

汉素闻光武长者,独欲归心。

乃说太守彭宠曰:“渔阳、上谷突骑,天下所闻也。

君何不合二郡精锐,附刘公击邯郸,此一时之功也。

”宠以为然,而官属皆欲附王郎,宠不能夺。

汉乃辞出,止外亭,念所以谲众,未知所出。

望见道中有一人似儒生者,汉使人召之,为具食,问以所闻。

生因言刘公所过,为郡县所归;邯郸举尊号..者,实非刘氏。

汉大喜,即诈为光武书,移檄..渔阳,使生赍以诣宠,令具以所闻说之,汉复随后入。

宠甚然之。

于是遣汉将兵与上谷诸将并军而南,所至击斩王郎将帅。

及光武于广阿,拜汉为偏将军。

既拔邯郸,赐号建策侯。

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自达。

邓禹及诸将数相荐举,遂见亲信。

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即拜汉大将军,持节北发十郡突骑。

更始幽州牧苗曾闻之,阴勒兵,敕诸郡不肯应调。

汉乃将二十骑先驰至无终。

曾以汉无备,出迎于路,汉即总兵骑,收曾斩之,而夺其军。

北州震骇,城邑莫不望风弭从。

遂悉发其兵,引而南,与光武会清阳。

诸将望见汉还,士马甚盛,皆曰:“是宁肯分兵与人邪?”及汉至幕府,上兵簿,诸将人人多请之。

光武曰:“属者恐不与人,今所请又何多也?”诸将皆惭。

光武即位,拜为大司马,更封舞阳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注】①王莽代汉称帝后,起兵反莽者多以汉后刘氏为号。

赵国邯郸人王郎,自称是汉成帝子刘子舆,建都邯郸。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B.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C.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D.光武将发幽州兵/夜召邓禹/问可使行者/禹曰/间数与吴汉言/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亭长,乡官名。

【高中古诗词阅读】“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

性宽仁恭爱。

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初辟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

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

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

”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

”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后以儒术举为侍郎,迁密令。

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

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

”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

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

”茂曰:“汝为敝人矣。

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

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顾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

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

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

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

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

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

是时王莽秉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课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时光武初即位,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今以茂为太傅,封?德侯。

”论曰:卓茂断断小宰,无它庸能,而首加聘命优辞重礼其与周燕之君表闾立馆何异哉夫厚性宽中近于仁犯而不校邻于恕率斯道也怨悔曷其至乎!(摘自《后汉书·卓茂传》)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幸:希望B.今我畏吏,是以遗之遗:赠送C.汝为敝人矣敝:穷困D.束身自修,执节淳固淳:敦厚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②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B.①苟如此,律何故禁之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C.①今我以礼教汝②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D.①诚能为人所不能为②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卓茂心地善良,有人把他的马认成了自己的马,卓茂明知对方认错了却不辩解,而是让那人把马牵走了。

《后汉书—王常传》“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后汉书—王常传》“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后汉书—王常传》“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常字颜卿,颍川舞阳人也。

王莽末,为弟报仇,亡命江夏。

久之,与王凤、王匡等起兵云杜绿林中,聚众数万人,以常为偏裨,攻傍县。

后与成丹、张卬别入南郡蓝口,号下江兵。

引军与荆州牧战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是时,汉兵与新市、平林众俱败于小长安,各欲解去。

伯升闻下江军在宜秋,即与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见下江一贤将,议大事。

”成丹、张卬共推遣常。

伯升见常,说以合从之利。

常大悟,曰:“王莽篡弑,残虐天下,百姓思汉,故豪杰并起。

今刘氏复兴,即真主也。

诚思出身为用,辅成大功。

”常还,具为丹、卬言之。

丹、卬负其众,皆曰:“大丈夫既起,当各自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独归汉,乃稍晓说其将帅曰:“往者成、哀衰微无嗣,故王莽得承间篡位。

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积失百姓之心。

举大事,必当下顺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

若负强恃勇,触情恣欲,虽得天下,必复失之。

以秦、项之势,尚至夷覆,况今布衣相聚草泽?以此行之,灭亡之道也。

”下江诸将虽屈强少识,然素敬常,乃皆谢曰:“无王将军,吾属几陷于不义。

愿敬受教。

”即引兵与汉军及新市、平林合。

及诸将议立宗室,唯常与南阳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鲔、张卬等不听。

及更始..立,以常为廷尉、大将军,封知命侯。

更始败,建武二年夏,常将妻子诣洛阳,肉袒自归。

光武见常甚欢,劳之曰:“王廷尉良苦。

每念往时共更艰厄,何日忘之。

莫往莫来,岂违平生之言乎?”常顿首..谢曰:“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难,丧心失望,以为天下复失纲纪,闻陛即位河北,心开目明,今得见阙庭死无遗恨。

”帝笑曰:“吾与廷尉戏耳。

吾见廷尉,不忧南方矣。

”特加赏赐,拜为左曹,封山桑侯。

十二年,薨于屯所,谥曰节侯。

(选自《后汉书·王常传》,有删改)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迁怒、不贰.过:“二”的大写,两次B.王莽篡弑.:封建时代称臣杀君、子杀父母C.吾与廷尉戏.耳:开玩笑D.贼.仁者谓之贼:贼害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更始,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纪年的名号,如建武;也可用于称呼皇帝,如更始皇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

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

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

”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
B.须其力废,乃可击也须:等待
C.兵败,走入壁壁:军营
D.汉悉兵迎战悉:率领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围苏茂于广乐辞楼下殿。

辇来于秦
B.大敌在前而公伤卧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C.须其力废,乃可击也平明,汉军乃觉之
D.阳江北为营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斯句,正确的一项是()
A.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
B.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
C.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
D.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明年/贼率五万余人夜攻汉营/军中惊乱/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不顾伤痛,以大局为重。

他在战斗中负伤,撤回营帐,将领们提出,大敌当前,主帅因伤而卧,会使众人恐惧,吴汉便包扎伤口,挺身面起,款待将士,鼓舞士气。

B.吴汉处变不惊,稳定军心。

面对五万多敌人的进攻,军中惊恐混乱,作为主帅的吴汉则镇定自若,很快稳定了队伍,并夜发精兵突击,打败了敌人。

C.吴汉吸取教训,转败为胜。

他没有听从皇帝的告诫,擅自行事,导致兵败;但他能吸取教训,很快与刘尚队伍会合,然后制造声势迷惑敌人,终于大破敌兵。

D.吴汉不重财产,严格要求家人。

他外出征战时,妻儿在家购买田业,他回到家后,严厉地责备了他们;他关心的是在外征战的军队,而不是财产。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

(2)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1, 【答案】1.D 2.C 3.D 4.C
5.(1)吴汉自从开始征战,众将领看到战斗形势不利,有人很是惊慌害怕,失去常态。

(2)我郭橐驼不是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茂盛,只是能顺应树木的自
然生长规律来使它的本性发展罢了。

【解析】1.D项,悉:尽。

故选D。

2.A项,介词,在/介词,引出地点;B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C项,副词,才;D项,动词,作为/介词,替。

故选C。

3.句中“移檄”的目的是“告郡”,不要断开;“城中”是“谢”的后置状语,不要断开;“汉营”是前句的宾语,后面断开。

故选D。

4.C项,“很快与刘尚队伍会合,然后制造声势迷惑敌人”错误,“多树幡旗”“烟火不绝”,制造声势迷惑敌人是在与刘尚会合前。

故选C。

5.重点词语,(1)战陈:战斗形势;或:有人;度:常态;(2)寿:活得长久;孳:茂盛;之:的;天:自然生长规律:致:发展。

【参考译文】
吴汉,字子颜,是南阳宛县人。

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少有文采,到(后来)获得皇帝召见,便受到皇帝亲近和信任。

建武二年,皇帝封吴汉为广平侯。

第二年春天,(吴汉率军)在广乐包围了苏茂,周建招致聚集了十多万人到广乐救援。

吴汉率领轻装骑兵和他交战,(吴汉)失利,从马上掉下来摔伤了膝盖,回到军营中。

诸位将领对吴汉说:“大敌当前,您又受伤卧床,众将士感到担忧。

”吴汉于是精神振作,包裹好伤口起来,杀牛犒赏将士,下令军中说:“现在正是封侯的时候,诸位好好努力吧!”于是军士们激发斗志,士气倍增。

第二天,一同击鼓前进,周建的军队大败。

当时鬲县五姓(五个大户人家)一同驱逐地方长官,占据城池造反。

诸位将领争着要攻打它,吴汉不准许,说:“使鬲县百姓造反,都是地方长官的罪过。

有敢轻言进兵的人,杀!”于是吴汉传递檄文告诉州郡,让他们逮捕(鬲县的)地方长官,并派人到城中谢罪。

五姓人家非常高兴,立刻相继出来归降(吴汉)。

第二年,贼人率领五万人夜里攻打吴汉的营地,军中惊慌混乱,吴汉坚持躺着不动,一会儿(军中)就安定下来。

(吴汉)立即连夜派精兵出营突然攻敌,大败敌军。

十二年春天,(吴汉)进军攻打广都,攻取了广都,派遣轻装的骑兵火烧成都市桥。

皇帝告诫吴汉说:“只坚决地占守广都,等待他们来攻打,不要与他们争夺胜负。

如果(他们)不敢前来,你转移阵营逼近他们,等到他们筋疲力尽,才可以攻打。

”吴汉乘着便利条件进军逼近成都,依靠险要的江北构筑营地,派刘尚率领一万多人驻扎在江南。

皇帝听说后非常吃惊,责备吴汉说:“近来告诫你千条万项,为什么临事却又背离、错乱!(你)与刘尚分营驻扎,有紧迫事情发生时,不能再互相救援。

”诏书还没有到达。

谢丰、袁吉率领士兵十几万人攻打吴汉,派别的将领率领一万余人威逼刘尚,使他们不能互
相援救。

吴汉与(敌军)大战一天,大败,逃跑回到营垒。

吴汉于是召集众将激励他们说:“想要将队伍秘密转移到江的南岸向刘尚靠拢,合并兵力抗击敌人。

成功失败,就在这一举动。

”于是树起许多幡旗,让烟火不断绝,晚上横衔枚于口中,以禁喧哗,带领军队与刘尚的军队会合,谢丰等人都没有察觉。

第二天,吴汉率领全部士兵迎战,于是大败敌军。

吴汉自从出征讨伐,众将看到战事不利,有些人很是惊惶恐惧,失掉了常态;吴汉神态泰然自若,整理兵器,振奋士气。

吴汉曾经出征在外,他的妻子、儿女在后方购置田地产业。

吴汉回来,责备他们说:“军队在外,士兵供给不充足,为什么买那么多田地住宅呢?”等到吴汉去世,皇帝赐谥号为“忠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