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

合集下载

南邮光电综合设计报告

南邮光电综合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B01060704 严丹A3.1.课题要求:一个1.55m μ,的半导体激光器,在温度300K 时其阈值电流密度是350A/㎝2,n th =2.2×1018㎝3-,τr =2.3ns,有源区的宽度是10nm 。

⑴ 若激光器的起始电流密度是0,请用Matlab 编程画出延迟时间t d 随最终电流密度J 的变化曲线,J 的范围是从1.2倍J th 到3.5倍J th 。

⑵若激光器的起始电流密度是0.5倍J th ,同样画出延迟时间t d 随最终电流密度J 的变化曲线,J 的范围是从1.2倍J th 到3.5倍J th 。

设计要求:⑴ 具有输入输出界面;⑵ 调整输入数据,得出相应结果,并进行分析。

参考:《光电子器件》第十一章。

2.课题分析及设计思路:本题涉及到光电子知识,半导体激光器的延迟时间和材料的结构,性质以及驱动电流都有关系,忽略非辐射复合,得到时延公式为:t dlogJ J 0JJ th其中:11r1nrnr1F n th n thFJ th re n th de drn th 3J th350A cm 2,n th2.21018cm 3,r2.3nm本题的任务就是画出在不同J 0值下 随J 变化的函数曲线.3.模型创建与编程:00=J 时的代码:r=2.3; Jth=350; J0=0;J=1.2*Jth:2.5*Jth; td=r.*log((J-J0)./(J-Jth)); axes(handles.axes1); cla;plot(J,td,'b'),grid,xlabel('J/A/cm2'),ylabel('td/ns'),title('J0=0'),axis([400 900 0 4.5]);th J J 5.00 时:r=2.3; Jth=350; J0=0.5*Jth; J=1.2*Jth:2.5*Jth; td=r.*log((J-J0)./(J-Jth)); axes(handles.axes1); cla;plot(J,td,'r'),grid,xlabel('J/A/cm2'),ylabel('td/ns'),title('J0=0.5Jth'),axis([400 900 0 4.5]);4.仿真调试与结果分析:显然,随着初始电流的增大,时延减小。

dsp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dsp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

dsp综合设计课程设计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DSP(数字信号处理器)综合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知识目标:理解DSP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熟悉DSP芯片的内部结构和编程方法;掌握DSP算法的设计和实现。

2.技能目标:能够使用DSP芯片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设计和实现;具备DSP程序的编写和调试能力;能够进行DSP系统的故障诊断和优化。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DSP技术的兴趣和热情,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DSP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DSP的基本理论、DSP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DSP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方法、DSP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等。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DSP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字信号处理的基本概念、算法和特点;DSP芯片的分类和特点。

2.DSP芯片的内部结构:了解DSP芯片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CPU、内存、接口、外设等部分。

3.DSP程序的设计和调试:学习DSP程序的设计方法,包括算法描述、程序编写和调试技巧。

4.DSP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掌握DSP应用系统的设计方法,包括系统架构、硬件选型、软件开发和系统测试等。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掌握DSP的基本理论和原理,引导学生理解DSP技术的核心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DSP应用案例,使学生了解DSP技术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使学生熟悉DSP芯片的使用方法和编程技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基础资料,提供系统的DSP知识。

光电综合实验报告

光电综合实验报告

光电综合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通过光电综合实验,了解光电效应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掌握光电检测技术和光电器件的使用方法。

实验仪器:光电综合实验箱、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开关等光电器件。

实验原理:光电效应是指当光照射在半导体材料上时,电子受到能量激发而跃迁至导带,从而产生电流或电压的现象。

光电器件是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电子器件,如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和光电开关等。

实验步骤:
1.将光电二极管插入实验箱中,并连接好电路。

2.调节实验箱上的光强度调节钮,观察光电二极管的输出信号。

3.更换光电三极管,并重复步骤2。

4.使用光电开关进行实验,观察其在光照和无光照状态下的输出信号变化。

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我们观察到光电二极管在光照射下产生了电流信号,光照强度越大,输出信号越强。

光电三极管的输出信号也随着光照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其灵敏度比光电二极管更高。

而光电开关在有光照时输出高电平,在无光照时输出低电平,可以用于光控开关等应用。

实验结论:
光电器件是利用光电效应制成的电子器件,能够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等优点,并且在光控开关、光电传感器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掌握了光电器件的使用方法及其在光电检测技术中的应用。

总结:
光电综合实验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光电效应在光电器件中的应用,通过实验操作,我们掌握了光电器件的使用方法,为今后在光电检测技术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希望能够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实验技能和理论水平。

最新光电实验报告.

最新光电实验报告.

最新光电实验报告.
在本次光电实验中,我们探究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

实验的主要目的是验证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理论,并测量光电子的动能与入射光频率之间的关系。

实验开始前,我们首先搭建了光电实验装置,包括光电管、光源、电压源和电流计。

光电管内部涂有高灵敏度的光电材料,能够将入射光子的能量转换为电子的动能。

光源选用了一系列不同波长的单色光,以便我们能够观察不同频率光对光电效应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调整了光源的强度和电压源的偏压,记录了不同条件下的电流计读数。

通过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我们得到了一系列的电流-电压(I-V)特性曲线。

数据分析阶段,我们将实验数据与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公式进行了对比。

根据公式,光电子的最大动能应与入射光的频率成正比,与光强度无关。

我们的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测相符,证明了光电效应的量子性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一定的偏压下,电流随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加,这表明了光电效应的饱和现象。

在实验的最后部分,我们探讨了光电效应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例如在太阳能电池和光电探测器中的作用。

我们还讨论了如何通过改进光电材料和设计来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总结来说,本次实验不仅加深了我们对光电效应理论的理解,而且通过实践操作提高了我们的实验技能。

通过分析和讨论,我们也对光电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光电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

《光电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

《光电材料与器件》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光电材料与器件英文名称:Optoelectronics Materials and Devices二、课程代码及性质专业选修课程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32学分:2四、先修课程无五、授课对象材料及材料加工类专业本科生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注:教学目的要突出各项“能力”,且与表1中的某项指标点相对应】本课程是功能材料专业的选修课之一,其教学目的包括:1、掌握激光的产生机制,光纤的传导机制以及熟悉光调制的基本原理。

2、理解光电技术在信息传输,光探测以及光伏等领域的应用原理。

3、能够关注和了解光电材料与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现代网络搜索工具的使用方法。

能够应用现代工具撰写报告、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课程重点:(1)光电材料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本课程重点介绍针对半导体材料的电学性能和其在激光领域的应用。

(2)在了解半导体材料相关物理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基于半导体的光电器件的种类、应用和影响性能的因素等。

(3)重点学习的章节内容包括:第2章“激光”(6学时)、第3章“波导”(6学时)、第5章“光探测器”(4学时)。

课程难点:(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充分理解基于半导体材料的激光基本原理,激光器的基本构造以及应用范围。

(2)通过对光电材料及其光电器件的学习,了解影响光电材料与器件性能的因素和改进策略,从而具备设计和改进光电器件响应性能的能力。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课程邀请相关科研工作者做前沿报告,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课堂讲授和相关多媒体小视频相结合,提高学生听课积极性,视频与课程内容相关,加深记忆和理解概念;(3)通过期末专题报告的形式,让学生讲解生活中与课程相关的知识或技术,台下的学生听众提问,而台上的学生为自己的观点进行辩护,从而产生互动,加深记忆和理解,更主要是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新光电实验报告

最新光电实验报告

最新光电实验报告在本次光电实验中,我们旨在探究光电池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输出特性,并分析其光电转换效率。

实验采用了标准的光电管和一系列可调节光源强度的设备。

以下是实验的主要步骤、观察结果和分析结论。

实验步骤:1. 搭建实验装置:将光电管与电源、电流表和可调节光源连接,确保电路通畅。

2. 调整光源强度:从最低强度开始,逐步增加光源对光电管的照射强度。

3. 记录数据:在每个光照强度下,记录电流表的读数,持续时间为5分钟以确保数据稳定。

4. 重复测量:为确保数据的准确性,每个光照强度重复三次测量,并取平均值。

5. 数据分析: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光照强度与电流输出的关系图,并计算光电转换效率。

观察结果:实验数据显示,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光电池的电流输出也呈现线性增长。

在低光照条件下,电流输出较低,而在高光照条件下,电流输出显著增加。

此外,实验中未观察到任何异常波动或不稳定性,表明光电管的性能稳定。

分析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光电管的输出电流与光照强度成正比,验证了光电效应的基本原理。

- 在实验的光照强度范围内,光电管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响应特性,适合用于光强测量和控制应用。

- 光电转换效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提高,但在高光照强度下,效率提升的幅度有所减缓,这可能与光电管的材料特性和饱和效应有关。

综上所述,本次光电实验成功地展示了光电池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性能表现,为进一步研究和优化光电转换设备提供了实验依据。

未来的工作可以集中在提高光电管在低光照条件下的灵敏度,以及探索不同材料对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光电专业实验课程标准

光电专业实验课程标准

光电专业实验课程标准《光电专业实验》课程标准(Photoelectric professional experiment )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性质与任务光电专业实验是物理专业的学生在完成了大学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之后,为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的、重要的实验课程,其内容覆盖面广,题目多数是在近代物理发展史上起过重要作用的著名实验,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技术上具有代表性。

本课程除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科学实验的能力。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活跃的创新意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实验素质。

(二)具体目标1、专业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电子技术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熟练掌握光电子技术的基本测试原理、实验方法、实验思想、操作技能,实验结果分析,掌握实际光学系统的设计方法;(2)熟悉并掌握常用光学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

2、专业能力目标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运用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光电子技术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职业素质目标“光电专业实验”是物理学(光电器件及其应用方向)专业的本科生专业实验课。

实验项目为“光电技术”、“激光原理”、“激光器件”、“激光技术”、“红外技术”理论课所学内容。

实验课的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加深、验证理论课所学内容,增加学生对学科前沿内容的认识及实践。

学会现代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培养学生在所学课程名称光电专业实验课程编码 050742023 课程类型及性质专业必修考试/考查考查适用专业物理学(光电器件及其应用方向)开课单位物理系总学时32总学分1专业领域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一)课程设计的依据光电专业实验是“光电专业”课程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验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树立工程实践观点,培养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加深和巩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能力上打下基础。

光电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光电实训报告心得体会

时光荏苒,转眼间光电实训已经结束,回首这段时间的实训生活,我感慨万分。

通过这次实训,我不仅掌握了光电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在此,我愿将这段难忘的经历和感悟与大家分享。

一、实训背景光电技术作为当今科技领域的重要分支,在电子信息、能源、医疗、安防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使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光电技术,我们学校特开设了光电实训课程。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们掌握光电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操作和实验方法。

二、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实训伊始,我们首先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理论学习。

通过学习,我对光电技术的基本原理、光学元件、光电探测器和光电系统等方面有了较为全面的认识。

同时,我还学习了光路设计、光学成像、光电转换等基本知识。

2. 实验操作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实验操作环节。

实验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每个小组负责完成一项实验任务。

以下是部分实验内容:(1)光纤通信实验:通过搭建光纤通信实验平台,我们掌握了光纤传输原理、调制解调技术以及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2)光电探测器实验:我们学习了光电探测器的工作原理、性能指标以及应用领域,并进行了光电探测器接收信号的性能测试。

(3)光学成像实验:通过搭建光学成像实验平台,我们掌握了光学成像原理、成像系统设计以及图像处理方法。

(4)光电传感器实验:我们学习了光电传感器的原理、类型和应用,并进行了光电传感器信号检测与处理实验。

3. 团队协作与创新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相互帮助、共同进步。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问题时,积极讨论、分析原因,寻求解决方案。

此外,我们还充分发挥创新思维,尝试改进实验方案,提高实验效果。

三、实训收获1. 知识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对光电技术的基本原理、设备操作和实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同时,我还掌握了光纤通信、光电探测器、光学成像和光电传感器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2. 能力提升实训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还培养了团队协作、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电综合课程设计报告姓名: 李方圆学号: 1150730006专业: 应用物理学目录1引言 (1)1.1含义 (1)1.2结构 (1)1.3优点 (1)1.4发展趋势 (2)2理论分析 (3)3 MATLAB数值模拟 (3)3.1 程序主要源代码 (3)3.2 数值模拟结果 (5)3.3 结果分析 (5)4心得体会 (6)1引言1.1含义单包层光纤激光器的输出一般只有几十毫瓦的量级, 因此光纤激光器通常被认为是小功率光电子器件。

然而, 对于大多数的激光应用领域, 我们需要更高功率的激光输出。

双包层泵浦技术的出现是光纤领域的一大突破, 它使得光纤激光器和光纤放大器真正成为高功率器件。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是新型光纤激光器发展的代表,它的优点在于不需要将泵浦能量直接藕合到模场直径相对较小的光纤中去,它可以采用低成本的,大模场(多模)高功率的半导体激光器作为泵浦源。

因为这个优势,近几年来,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1.2结构图1 是双包层光纤示意图。

光纤由纤芯、内包层、外包层和保护层组成, 折射率从纤心到外包层依次减小。

为保证光纤输出单模激光, 纤芯直径为一般为几个微米, 内包层起着使激光约束在单模纤芯内和成为泵浦光的多模导管作用, 外包层起将泵浦光限制在内包层中的作用。

内包层的直径一般为几百微米, 这种设计大大减小了对泵浦源模式的质量要求, 可用价格相对便宜的高功率多模二极管阵列做泵浦源, 通过特定的光学装置或直接人射到光纤,一部分泵浦光藕合到纤芯中, 而大部分泵浦光祸合到内包层中, 内包层中的光受外包层限制, 在内包层之间来回反射, 而不被吸收, 在不断的穿过纤芯的过程中, 被其中的激光介质一稀土元素离子吸收, 所以泵浦光在光纤的一端藕合进人光纤, 在光纤的整个长度上都发生激光泵浦过程, 几乎所有的泵浦光都能被激光介质吸收, 因而大大提高了泵浦功率1.3优点作为新型的光纤激光器,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有许多的优点。

1> 高功率激光输出, 多个多模半导体激光二极管并行泵浦, 可设计出极高功率输出的光纤激光器2> 由于光纤的表面积与体积之比很大, 高功率光纤激光器工作时一般无需复杂的冷却装置3> 由于光纤掺稀土元素离子, 有一个宽而平坦的吸收光谱区, 因此有很宽的泵浦波长范围。

4> 多模二极管泵浦源的稳定性=其可靠运转寿命超过100万小时> 决定了这种激光器具有高可靠性5> 具有极高的光束质量, 这是其他高功率激光器无法相比的1.4发展趋势激光器是激光技术的核心,未来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发展方向将会是:进一步提高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性能,如继续提高输出功率,提高光束质量;扩展新的激光波段,拓展激光器的可调谐范围;压窄激光谱宽;开发极高峰值的超短脉冲高激光器,进行整体小型化、实用化、智能化的研的阶研究。

近几年的发展主要集中在3个方面:(1)光纤布拉格的性能的提高,让其很好的应用在双包层光纤激光器中;(2)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在脉冲和谱线宽度更窄,输出功率更高,调谐范围更广等;(3)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发展的更实用化。

2理论分析光纤激光器均采用LD 作为抽运源,因此只考虑抽运光和激光输出线宽均很窄的情况,速率方程可如下简化:(z)P p αp (z)P p (z)]N )σep σap (N σap [F p dz (z)P p d +-++--=+2(1)(z)P p αp (z)P p (z)]N )σep σap (N σap [F p dz(z)P p d ---+-=-2 (2)(z)P s αs (z)N σes F s (z)P s N σas z σes σas F s dz (z)P s d P N )+-++-+=+022])()[( (3) (z)P s αs (z)N σes F s (z)P s N σas z σes σas F s dz(z)P s d P N )+----+-=022])()[(- (4) A A A A Ncs cp cs c p h σF sσes as z P s (z P s h σF pσep ap z P p (z P p h σFs as z P s (z P s h σFpap z P p (z P s N υυυυτ))](()[1)))](()[(/)]()[)]()[2+-+++++-++-+++-++=(5)而线性谐振腔激光的边界条件是:);)(;)()0);0()(;)0(1)021(L P s R L P s L P p R (P s P s p L P p P p (P s +=--=+=-=+3 MATLAB 数值模拟3.1 程序主要源代码%多点抽运的光纤激光器速率方程组function dy = f(x,y)global ap ep as es s p...N lp ls Pt Pp k Ni Newhile i <Ni-1N2(i+1)=N*(ap/(ap+ep)*(y(1+i*Ne)+...y(2+i*Ne))/Pp+as/(as+es)*...(y(3+i*Ne)+y(4+i*Ne))/Pt)/((y(1+i*Ne)+...y(2+i*Ne))/Pp+1+(y(3+i*Ne)+y(4+i*Ne))/Pt);dy(1+i*Ne)=k(i+1)*(-p*(ap*N-(ap+...ep)*N2(i+1))-lp)*y(1+i*Ne);dy(2+i*Ne)=-k(i+1)*(-p*(ap*N-(ap+...ep)*N2(i+1))-lp)*y(2+i*Ne);dy(3+i*Ne)=k(i+1)*(s*((as+es)*...N2(i+1)-as*N)-ls)*y(3+i*Ne);dy(4+i*Ne)=-k(i+1)*(s*((as+es)*...N2(i+1)-as*N)-ls)*y(4+i*Ne);end%多点抽运的光纤激光器边界条件function res = fsbc(y0,yL)global R1 R2 Pp eta mu Neres = [y0(1)yL(2)-y0(2+1*Ne)*(1-mu)y0(3)-R1*y0(4)yL(4)-y0(4+1*Ne)*(1-eta)y0(1+1*Ne)-yL(1)*(1-mu)-Pp(1)yL(2+1*Ne)-y0(2+2*Ne)*(1-mu)y0(3+1*Ne)-yL(3)*(1-eta)yL(4+1*Ne)-y0(4+2*Ne)*(1-eta)y0(1+2*Ne)-yL(1+1*Ne)*(1-mu)-Pp(2)yL(2+2*Ne)-y0(2+3*Ne)*(1-mu)-Pp(3)y0(3+2*Ne)-yL(3+1*Ne)*(1-eta)yL(4+2*Ne)-y0(4+3*Ne)*(1-eta)y0(1+3*Ne)-yL(1+2*Ne)*(1-mu)yL(2+3*Ne)-y0(2+4*Ne)*(1-mu)-Pp(4)y0(3+3*Ne)-yL(3+2*Ne)*(1-eta)yL(4+3*Ne)-y0(4+4*Ne)*(1-eta)y0(1+4*Ne)-yL(1+3*Ne)*(1-mu)yL(2+4*Ne)y0(3+4*Ne)-yL(3+3*Ne)*(1-eta)yL(4+4*Ne)-R2*yL(3+4*Ne)*(1-eta)];3.2 数值模拟结果双包层光纤激光器长度与输出功率的关系双包层光纤激光器长度 (m)功率 (W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长度与粒子反转数密度的关系双包层光纤激光器长度 (m)粒子反转数密度N 2/N3.3 结果分析上图数值仿真了多点抽运的光纤激光器长度与功率、粒子数反转密度的关系。

分析图中的数据与曲线的走势,图中可以看到出现四个明显的拐点位置,分别对应着四个抽运点的位置。

同时可以看到前向传输光纤激光功率Ps+(z)随着光纤激光器长度的增加输出功率相应地增加,后向传输光纤激光功率Ps-(z) 随着光纤激光器长度的增加输出功率会缓慢地减小。

前向抽运光功率Pp+(z)在每一个抽运点从一开始会快速下降,衰减到零,直到下一个抽运点依次循环。

后向抽运光功率Pp-(z)初始保持为零,在第二个抽运点处开始增加直到第三个抽运点最大,然后突变到零。

4心得体会刚开始拿到这个题目时候有点看不懂,“四点抽运的双包层光纤激光器”之前根本没接触这个知识。

光纤激光器倒是学过,但是双包层对我来说非常陌生,因为之前在光纤光学中只知道光纤由纤芯,包层,保护层组成,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后才发现所谓双包层是指内包层起着使激光约束在单模纤芯内和成为泵浦光的多模导管作用, 外包层起将泵浦光限制在内包层中的作用。

了解了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基本结构,接下来就要开始该双包层光纤激光输出功率进行数值求解,并用matlab作出前、后向抽运光功率和前、后向激光功率沿双包层光纤的分布曲线。

在平时的训练中我知道要求数值解必须找到相关的方程并找到相对应的边界条件。

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我找到了多点抽运的光纤激光器速率方程组和多点抽运的光纤激光器边界条件。

有了这两个关键的知识,接下来的工作就轻松多了,在MATLAB中进行数值分析,程序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参数设置2.物理常数及中间过程参数计算3.端面愁云的光纤激光器边值问题数值求解4.端面抽送的光纤激光器边值问题数值求解5.多点抽运的光纤激光器速率方程组6.多点抽运的光纤激光器边界条件7.数值计算结果分析和显示程序经过不断的调试与修改最终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与理论分析符合的很好。

最终的得出了前向传输光纤激光功率远大于后向传输光纤激光功率这一结论。

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具体的实验数据作为参考,只有仿真模拟,缺乏很强的说服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