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派电影介入动画

合集下载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欧洲先锋派电影的贡献
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 赵红玲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要流派 。 二、先锋派电影兴起的背景。 三、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
一、先锋派电影的主Leabharlann 流派
1、印象主义。 2、德国表现主义。 3、抽象主义。 4、达达主义。 5 、超现实主义。 6、电影眼睛派。
1、印象主义

印象主义:1920年代法国的电影创作者路易· 狄吕克团 结一批有才气的导演,如亚伯· 冈斯、哲敏· 杜拉克等一 些在商业电影上已取得成就的电影导演,想在影片公 司老板出于商业考量而拍摄的影片中进行改革,以提 升在一次世界大战后日渐衰微的法国电影。但其努力 没有得到制片商们的支持,1924年狄吕克死后运动即 告失败。一些人走向商业片,另一部份则走向前卫派 道路。由于狄吕克的一些理论与创作概念与后来法国 前卫电影运动有紧密联系,所以印象派电影大都被认 为是前卫电影的前奏或直接归入前卫电影。重要作品 有冈斯的《车轮》(1922)、狄吕克的《狂热》(1921) 杜拉克的《西班牙节日》(1919)等。
四、先锋派电影兴起的意义
第五:先锋派电影后期的社会讽刺短片,是先 锋派电影影响中最积极的一面。这类影片最早 是通过一些荒诞可笑镜头去嘲讽一些社会现象, 以后,一些纪录片电影工作者便根据这一特点, 把纪录片以"直接纪事"发展到"社会讽刺"或"社 会批判",从而大大提高了纪录片的思想性。伊 文思的影片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桥》和《对 运动的研究》,最初都是从运动的观点去发掘 电影的表现力的,但是到三十年代,他的《波 里那杰》、《新的土地》已是鲜明的通过直接 纪事的镜头和有意识的镜头联接相结合,而产 生了巨大的社会性和政治性,有力的提高了影 片思想性。

第3讲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第3讲  欧洲先锋电影运动
Theory of Prose by Viktor Shklovsky
形式主义理论的美学命题
构成艺术作品的材料是什么?
材料如何转化成艺术的有机因素?
什么使普通材料变成具有感染力的 审美对象?
作品的艺术性是怎样建构的?
他们认为诗学的目的是寻找使语言 材料成为艺术作品的原因。就文学 研究而言,使语言成为艺术品的东 西,就是词与词的序列,词的意义 及其内外形式。
第3讲章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1917-1928近10年时间,欧洲电影探索 中的众多流派和学派汇集成一场电影美学 运动。这一运动不以讲述故事和商业谋利 为目的,而主要是对默片纯视觉形式的美 学形态和表现功能进行实验和探索。
先锋派电影崛起的原因:
A 来自美国的垄断(叙事电影占领市场) 激发欧洲电影人的竞争意识(民族电影的 觉醒)。
爱森斯坦认为剪辑是有机和辨证的。剪辑应该在一 个镜头达到“爆裂”点(紧张程度达到极点)时才 进行,应该象内燃机的迸发一样具有强有力的节奏 感。
爱森斯坦认为一组镜头中的每个镜头应当是不完全 的,只应起部分作用而不是起全部作用,两个镜头 (正题和反题)的冲突产生全新的思想(合题)。
爱森斯坦要求观众接受电影时要象接受文学一样灵 活,尤其不能做时间和地点的引申对比。电影应当 包含与主题和隐喻有关的影像,不管是否能在现场 找到。
苏联学派的使命与共产主义集

团的建立、与社会主义的诞生

密切相关。
苏联电影艺术家将先锋主义与 文艺的革命精神结合起来,创 造性地将革命的思想内容,将 宣传和规劝的形式美学化。
蒙太奇学派与形式主义理论。
MONTAGE 释义
蒙太奇,montage,法语建筑学术语, “装配、构成”之意。苏联电影艺术家引 申为 “镜头、场景、段落组接与安排”。 蒙太奇的内容与完整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方 面:

外国电影史:3.欧洲先锋派电影

外国电影史:3.欧洲先锋派电影

路易斯·布努埃尔(Luis Buñuel)
1900-1983.
1928年,执导首部短片《一条安达鲁狗》。 1930年,执导个人首部电影《黄金时代》。 1950年,执导犯罪片《被遗忘的人们》获得第4届戛纳国际电影
节最佳导演奖 。
1959年,执导剧情片《纳萨林》,该片获得第12届戛纳国际电 影节国际奖 。
1952年《夜来香》Les Belles de nuit不成功。但是获得威尼斯电影 节金狮奖提名,后赢得影评人奖。
1958年《百合门》Porte des Lilas 洋溢着热烈的人道主义气息。
1960年代上半期,克莱尔又断断续续地拍过几部影片,如《全世 界的黄金》Tout l'or du monde (1962)等,反响不大。
代表人物: 雷内•克莱尔《幕间休
息》(1924)
雷内·克莱尔(René Clair)
1898年11月11日,雷内-卢西安·休梅特René-Lucien Chomette 出生在巴黎闹 市区的一个商人家庭。他与让·雷诺阿、马塞尔·卡尔内并称法国影坛三杰。 而且,克莱尔还是第一个被接纳为法兰西学院院士的电影艺术家。 1924年, 克莱尔执导第一部影片《沉睡的巴黎》Paris qui dort (1924)显露不俗的艺 术才华,同年导演《幕间休息》(Entr'acte)。
1981年,获得第29届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荣誉“金贝壳”奖 。 1982年,获得第39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终身成就金狮奖 。
四、法国印象派
1918-1928年间,法国印象派电影兴起。 1、代表人物: 阿贝尔•冈斯、路易•德吕克、谢尔曼•杜拉克、马塞尔•莱比耶、让•
爱泼斯坦 2、理论追求: (1)艺术是一种传达艺术家个人观点的表达方式,创造转瞬即逝的 情感或印象。 (2)电影是其他艺术的综合体,也是一种纯粹的媒介(纯电影), 电影与戏剧对立。应呈现自然主义的表演和实景拍摄。 (3)上镜头性。路易德吕克1918年提出的一个概念,指电影改变现 实的能力,通过一系列电影技术手段和镜头处理,给观看者一种新鲜 的观看物体的方式,赋予物体新的表现力。 (4)电影形式应该以视觉节奏为基础,节奏产生于镜头内的运动以 及镜头长度本身准确的拼接。是情绪而非故事构成电影的基础。

第二章 先锋派电影运动

第二章 先锋派电影运动

二、超现实主义代表作品

谢尔曼· 杜拉克(Germain Dulac1882—1942)《贝壳与僧侣》 布努艾尔(Luis Bunuel 1900-1983) 的《一条安达鲁狗》(1928) 表现一个精神困顿的男子所经历 的一连串梦幻。影片没有统一的逻 辑,没有明确的意图,而是力图以 刺激性的强烈效果体现纷乱的内心 活动。本片表达了知识分子对宗教、 阶级、社会给人类造成束缚的一种 抗争和呐喊,明显带有上世纪初时 欧洲无政府主义的自由思潮 。
第二章 印象派-先锋派电影 运动
第一节 法国印象派电影 一、印象派绘画 (Impressionism)
《日出· 印象》
《草地上的午餐》

19世纪后半期~20 世纪初期流行于法国、欧美乃至 世界的一种艺术流派和文艺思潮。

在艺术观点上,印象主义画家反对当时占正统地位 的古典学院派,反对日益落入俗套、矫揉造作的浪 漫主义绘画

1920年开始到1925年结束,1924年德吕克死后, 这一运动便告失败。
五、印象派的美学风格

对形式印象的偏爱。重视电影镜头创造出来的画 面给人造成的印象和感染力。

自然主义与主观性的互照
第二节 先锋派电影 一、达达主义影响下的抽象电影 (纯电影)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的现代文 艺流派。倡导者是法国诗人特里斯唐· 查拉。 1916年,查拉在苏黎世与一些青年诗人组成 一个文艺小组,他们翻开一部法语辞典,用手随 便一指,恰好指到“dada”这个词,就用它命名 他们的小组。dada本是儿语,意思是“马”,用 它作文艺活动的旗号,并无任何意义。但达达主 义的宗旨正是在于反对一切有意义的事物。它反 对一切传统,反对一切常规,反对被认为有意义 的一切文学艺术,包括达达主义本身。

世界电影史 先锋派电影运动

世界电影史 先锋派电影运动

(2)超现实主义电影作品
• 《贝壳与僧侣》(1926) 导演:谢尔曼· 杜拉克(德) • 《一条安达鲁狗》(1928) 导演:布努埃尔(西班牙)
>>
0
>>
1
>>
2
>>
3
>>
4
>>
二、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主要流派
1928年,布努艾尔的《一条安达 鲁狗》,第一次将人的潜意识心 理活动搬上银幕。这部影片对后 世影响颇大,被电影史家称为先 锋电影的代表作之一。
>>
0
>>
1
>>
2
>>
3
>>
4
>>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世界电影格局逐渐分为三大块: • 以好莱坞为中心的美国电影
• 正在兴起的苏联蒙太奇学派
• 欧洲的先锋派电影运动
>>
0
>>
1
>>
2
>>
3
>>
4
>>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狂热者的艺术梦
一、先锋派电影运动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二、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主要流派
>>
0
>>
1
>>
2
>>
3
>>
4
>>
三、先锋派电影的基本艺术主张
1.盲目反对叙事,在反对舞台化、反对文学性的口号下, 把情节纠葛和性格刻画列为电影艺术的“敌对元素”,要求 以抽象的图形、唯美的形式、孤立的形象和空洞的抒情作为 影片的全部内容,主张“非情节化”、“非戏剧化”。 2.鼓吹通过联想的绝对自由来达到“电影诗”的境界,在 这种绝对高出于“电影散文”的“电影诗”里,不需要任何 真实,不需要任何理性的含义,需要的只是“纯粹的运动”、 “纯粹的节奏”、“纯粹的节奏”。 3.要求把现实变成梦幻,把一个迷离恍惚的梦幻世界—— “生活的梦和梦的生活”、一个充满潜意识活动的超现实的世 界,规定为电影的最理想的、甚至是;>

影视艺术概论---欧洲先锋派电影

影视艺术概论---欧洲先锋派电影

3、电影受众普查
在这些背景下,出于对电影业的自保,也同样为了维护公众的利益和社会道德 与行为规范,美国制片人和发行人协会出面聘请海斯出面组织行业自律机构, 即后来的“海斯办公室”。 1930年天主教教士劳德起草了一部影片检查法典,禁止电影宣扬犯罪、抢劫、 通奸等,这部法典很快被电影业接受,作为一种自律规范,由海斯负责执行, 这就是所谓“海斯法典”的由来。 “海斯法典”涉及正负两方面内容,负面的否定性内容包括性、暴力、种族; 如禁止在银幕上出现裸体、放纵性的接吻、挑逗、表现毒品、藐视白人等。
欧洲先锋派电影从精神实质上是要打破一种”趣味共同体原则”(让· 利 奥塔)
第一节
先锋派电影的美学特征
先锋派电影虽然林派众多,但在美学原则上,它们有共同的审 美理想,具有一致性,那就是打破”趣味共同体”,反对既存 的美学原则和叙事原则,这样就形成一些共同性的美学特征: 一 反叙事
二 非理性
三 抽象性
正面的内容则要求表现巩固家庭制和婚姻传统、维护政府形象、尊重 宗教机构等。
1966年成立“分级委员会” 所谓分级制是根据影片内容设定若干等级,按等级规定适宜观看的观众年龄。分 级制在1970年和1990年两次修改,现为5级: G,一般观众,各种年龄均可观看 PG,10岁以下儿童需有家长陪同方可观看 PG13,13岁以下儿童需有家长陪同 R,17岁以下儿童需有家长陪同 NC17,禁止17以下儿童观看 第一部NC17的影片是1990年拍摄的《亨利与琼斯》
好莱坞经典电影风格和原则的形成与确立
好莱坞位于美国落杉矶郊外,以盛产一种俗称“鸟不憩”的灌木而得名。 此地土地干燥,终年阳光充裕,在人工光源技术尚不成熟的电影初创时期, 自然光源的充足使好莱坞成为电影的理想拍摄之地。也成了诸多电影制片 人躲避“专利”官司的藏身之地。1910年,格里菲斯将摄影组迁移至好莱 坞,从此,好莱坞逐渐成为美国电影的同名词。 第一节 好莱坞大工厂制片制度的建立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始末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始末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是指20世纪初发生在欧洲的一次实验电影运动,通常认为发端于1910年代,1920年代进入高峰时期,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波及意大利、英国、匈牙利等国家,这个时期的苏联电影学派也被认为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一个重要学派。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先锋派(1920—1925)以法国印象主义电影为代表,贯穿先锋派电影运动始终;第二先锋派(1921—1926)以法国超现实主义电影和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为代表;第三先锋派(1927—1930)是一个纪录电影学派,影响波及欧洲许多国家。

1920年代末,随着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再次来袭,以及德国纳粹上台后大肆驱逐德国先锋电影运动代表人物,加上有声电影出现,欧洲先锋派电影逐渐走向终结。

先锋派电影运动,是指1920年代出现在欧洲的第一次实验电影运动,通常认为发端于1910年代末,1920年代进入高峰时期,以法国和德国为中心,波及意大利、英国、匈牙利等其他欧洲国家。

另外,以库里肖夫、爱森斯坦、普多夫金等为代表的苏联蒙太奇学派,也被认为是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中的一个重要学派。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先锋派以法国印象主义电影为代表,从1917年到1929年贯穿先锋派电影运动始终;第二先锋派以法国超现实主义和德国表现主义为代表;第三先锋派是指阿贝尔托·卡瓦尔康蒂创立的纪录电影流派,他于1926年制作完成的影片《只有几小时》标志着这个流派的正式诞生,后被法国电影史学家乔治·萨杜尔称为“第三先锋派”(01)。

虽然三个先锋派的影片特点不尽相同,但是作为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都有一个明显的相似点,即不以商业盈利为目的,不以讲述故事为宗旨,并且由于当时有声电影还没有发明,因而主要探索无声影片的纯视觉表现力和美学特征。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出现了一批具有较高艺术水准的作品,同时孕育了一些电影理论家和创作者。

这场实验电影运动,是继美国格里菲斯打破以往一个镜头表现一个场景、开始在电影时空和节奏以及叙事形式方面有所革新之后,西方电影艺术家对电影视觉表现手段的又一次实验和探索,从而使1920年代电影艺术创作的中心从美国回到了欧洲。

五、先锋派电影

五、先锋派电影

1920年代的先锋派电影(20-30年代)一、先锋电影兴起的背景1.一战。

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带来人的心理的失衡。

2.190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

1907年3月美国爆发了金融危机。

10月美国信贷机构破产了300多个,30多家铁路公司倒闭,2.74万家企业登记破产。

在1907年最后几个月里,美国商人被迫大量抛售棉花、小麦以及其他商品并大量低价抛售有价证券来获得当时的硬通货黄金。

在美国,这次危机引起的生产下降比以往任何一次都严重。

失业人数超过以往各次。

在危机里仅次于美国损失的是英国,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减少20%,生铁产量下降11%,钢产量下降19%,新建船舶吨位减少48%,棉花消费量下降14%。

从1906年到1909年,生铁价格下跌25%。

危机在德国也十分严重。

1907年,黑色金属消费量缩减20%以上,钢产量下降13.1%,已竣工商船吨位减少三分之一,建设业损失最惨重,业务量缩减36%,与此相应,水泥等建材工业产量下降近一半。

轻工业损失也不小。

棉纱和棉布的出口减少18%,棉布价格下跌23%。

1907年,法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6.5%。

其中丝纺工业危机最严重,丝织品出口减少了24%。

危机不但使工人生活恶化,甚至教师与国家公务人员的生活都受影响,工会活动活跃起来。

1909年,巴黎邮电职工大罢工,一时电讯中断。

3.社会文化、艺术的影响。

(1)哲学思想。

A.尼采(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 1844-1900)及其哲学。

a.“上帝已死”。

b.反对传统道德与理性,“重估一切价值”。

c.权力意志(der Wille zur Macht)与超人哲学。

B.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 Sigmund,1856-1939)奥地利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疗法的创始人和精神分析学说的奠基者。

a.《梦的解析》b.意识与潜意识;本我(Ego)、自我(Ich)和超我(Superego)。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先锋派电影介入动画
在传统的电影中植入动画的演绎形式,虽然不能说是空前绝后,但至少是凤毛麟角。

《迷墙》即是其中之一,这部对后现代主义充满自觉的电影,一上映就迅速风靡了整个世界。

其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影片主人公平克•弗洛伊德于1966年所组建的一支摇滚乐队的音乐魅力,将观众带入一个全新的MTV的影像时代。

另一方面,在《迷墙》中将动画艺术植入真人电影之中与实拍交替并行,这种后现代电影的创新表现风格立刻在观众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下面我们尝试着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解读动画艺术在这部电影中的植入功能。

一、加强渲染恐惧心理及心灵创伤
电影《迷墙》是依据影片主人公精神病态发展程度而先后在影片中植入了五个动画段落以及摇滚歌手平克•弗洛伊德演唱的多首歌曲,我们将依据这五个动画段落及某些歌曲所产生的时代背景作为参照,对其进行分析、解读。

影片的故事是由摇滚歌手弗洛伊德在旅馆中想象、思考、追问内心的苦闷、忧伤从何而来开始的。

影片开始不久,观众便会看到:一群不满现实的青年,冲破铁链紧锁的大门,蜂拥走向街头,向当局造
反与警察激烈搏斗的场景。

镜头切换,二战期间,安奇奥桥头堡44号阵地上空,战机轰鸣,被烈焰吞噬的战壕火光汹涌,战场上尸横遍野、担架上伤痕累累的士兵、还有满身鲜血的弗洛伊德的父亲画面切换:在公园里徘徊、孤独的小弗洛伊德看到其他的孩子拥有父亲的陪伴十分羡慕,当他试图伸手去拉别的孩子父亲的衣角时,却被冷漠无情地推开。

在小教堂中母亲双手合十虔诚地为已故的亡夫祈祷,旁边手持飞机模型的小弗洛伊德试着在空中盘旋飞行。

伴随如上场景及低沉、哀怨的吉他旋律,弗洛伊德开始了人生的第一次追问:“父亲远渡重洋/只留下了记忆和家庭/相册中的照片/父亲,你还留了什么给我/这只是迷墙中的一块砖”。

伴着忧怨的歌声,在他的思绪中又恍然出现了如下情景:自家的庭院中,一辆白色的童车,车里睡着襁褓中的小弗洛伊德,旁边躺椅上的母亲双目紧闭,早已陷入深深的悲痛之中。

一只黑猫正在专注于不远处一只落在绿草地上的白鸽,黑猫试图捕捉,被惊扰的白鸽跃起飞出庭院,飞向辽阔无际的晴空第一动画段落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时空背景及音乐背景下插入的。

当白鸽飞出庭院,展开双翅在蓝天上奋飞时,突然全身开裂,鲜血四溅,须臾变为一只黑鹰,黑鹰展开双翅,凌空翱翔,继而转身向左平滑变为一只战隼,战隼忽然向下俯冲用铁钩般的双爪从土地上奋力抓起一大块鲜血淋淋的泥土,而后直冲战云滚滚的天空,随着战云消散,战隼幻化为一个巨型怪兽,怪兽圆瞪闪亮的双目瞬间化为一座城堡。

紧接着是一排排密密麻麻的战机轰鸣作响地划过天空,顷刻大
地上一切通通被无情地摧毁。

在一片荒凉的大地上倒下一个个骷髅头似的人影,无数面大英帝国的旗帜,破损、散落,既而变为插在地上的无数支醒目的十字架,十字架上布满了鲜血,鲜血流遍了整个大地。

整段动画令人心灵震颤、触目惊心。

动画所表达的外部符号是显而易见的:白鸽寓意和平、战隼寓意战争、骷髅头象征死亡、十字架象征坟墓。

在这一动画段落中,影片中的一切动画造型都是基于影片主人公弗洛伊德对二次世界大战丧父,内心留下的恐惧心理与创伤而精心设计的外部符号。

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乔治•普鲁斯东说过:“由于电影只能以空间安排为工作对象所以无法表现思想,因为思想一有了外形,就不再是思想了,电影可以安排外部符号让我们来看,或者让我们听到对话,以引导我们去领会思想”(1)。

《迷墙》已是大胆借助于动画艺术这一表现性极强的手段,以最为灵活的表现方式来隐喻、象征那些无法直接展示的思想、概念、心理活动等抽象的东西,从而加强了渲染战争带给人民的恐惧心理及永远无法抚平的心灵创痛,充分展示了弗洛伊德的内心世界,同时让观众清醒地看到:战争如何导致和平生活的远离,那种和谐、宁静的生活一旦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就是流血、牺牲、死亡及坟场。

二、着力表现内心世界与心灵深处
渴望爱情而结婚,平克•弗洛伊德以为找到了生命中的另一半,妻子的温情会抚平他童年亲情缺失的伤痕,但事实并非如此,婚后的乏味生活很快使两个人感情趋于淡漠,当他听到妻子已有外遇,从此心灰意冷,他陷入了极度痛苦的深渊。

这时他开始不停向母亲追问:“妈妈,你觉得她对我够好吗?/妈妈他会带给我危险吗?”歌声低沉,琴声忧怨。

观众从歌声中依稀可见,弗洛伊德的心房在流血,在震颤
第二动画段落开始植入,观众会清晰看到画面中的两朵花,很难说清花名,其中一株为雄性,另一株则为雌性,两条妖花伸张、卷曲、缠绕、绵连,动画的设计者运用了夸张、变形的手法,对于男女间的情爱,给予了生动的象征、隐喻,这是任何传统电影语言手段都无法做到的。

影片虽然没有任何语言上的展示、但留给观众的却是情绪上的骚动与无限的遐思
接下来的动画场景仿佛一场可怕的梦魇。

一株小花伸展变形成铁丝网,画面转换,左侧一个小孩猛然跳起变为一个凶残的怪物,高举手中的棍棒将右侧一个骷髅形人头劈头击倒,四溅的鲜血冲击断墙,继而断墙冲毁城堡,城堡的碎片又迅速组成一个怪诞形状。

镜头转换,一个粉色木乃伊似形象的人张开血盆似的大口吼叫着瞬间化为一株怪异的植物,植物卷曲、伸展变形为一支枪,枪口射出一束耀眼的鲜血,随即化为一辆汽车驶出画面。

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场景,只有在人的梦境或患有精神疾患的病人思想中才会出现。

导演埃伦•帕克试图以动画怪诞的变形再加上异乎寻常的想象,给人以触目惊心之感。

这时,“人们的眼睛彷佛被打开,看到了人的命运被遮盖的景象,而这景象是如此的惊人”(2)。

三、渲染紧张心理及精神病态
妻子外遇,婚姻失败,为了逃避眼前的一切,弗洛伊德躲到一个陌生的小镇上,他开始酗酒试图得到精神上的麻醉,与下流女孩鬼混妄图填补自己肉体上的空虚。

然而事与愿违,眼前的一切不能带给他丝毫的精神快乐与慰藉,反而更加剧了他往日的创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