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的运用条件指影响汽车使用效果的各类外界因素
汽车运用工程知识点1

条件,运输条件和安全运行条件等。
这些外界条件随时间和空间而变化,并影响汽车使用效果。
在寒冷地区,发动机起动艰难,运行油耗增加,机件磨损量增大;风窗玻璃容易结霜,结冰;冰雪道路易发生交通事故。
在炎热地区,发动机容易过热,工作效率低,燃料消耗增加。
在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压力低,水的沸点下降,且昼夜温差大,由此使发动机的混合气过浓,真空点火提前调节失效,冷却水易沸腾,气压制动系统气压不足,使驾驶员体力下降。
车运用的因素。
汽车结构,汽车运行工况,汽车技术状况都与汽车运行的道路条件密切相关。
汽车运行对道路的要求是:在充分发挥汽车速度特性的情况下,保证车辆安全行驶;满足该地区对此道路所要求的最大通行能力;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感;车辆通过此道路的运行材料消耗量最低,零件损坏最小。
道路条件对汽车运行速度,行驶平顺性及装载质量利用程度的主要影响来自道路等级和道路养护水平。
高速运输对汽车的动力性,制动性,控制稳定性,加速性,舒适性的要求更加严格。
( 1 )高速公路行驶的安全条件:为避免追尾事故,汽车之间应保持一定的间距。
当车速为 100 ㎞/h 时,行车间距应为 100m;当车速为 70 ㎞/h 时,行车间距应为 70m。
在潮湿路面上行驶时,应保持上述间距的2 倍以上。
当有风,雨,雾或者路面积雪,结冰时,应以更低的速度行驶,以保证安全。
(2)中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最低车速不得低于70 ㎞/h,最高车速不得超过 120 ㎞/h。
有的高速公路或者路段最高车速限制为 100 ㎞/h, 80 ㎞/h, 60 ㎞/h。
( 3 )高速公路行驶应注意的安全事项:①.严格遵守交通法规,按规定速度行驶。
②在进入高速公路行驶之前,应对汽车的燃料,润滑油,冷却液,转向器,制动器,灯光,轮胎等部位及汽车的装载和固定情况进行子细检查,使车况处于最佳状态。
③进入高速公路后,应保持车速在 50 ㎞/h 以上。
进入主车道之前,应在不妨碍其他车辆行驶的情况下在加速道提高车速,驶入主车道。
【汽车运用基础】第1章 汽车运用条件

第一节 气候条件
环境温度、湿度、大气压力、风速和太阳辐射热等气候要素对汽车运用有 直接影响。
1.环境温度:汽车各总成在最佳热工况范围内工作时,工作效率最佳。 2.湿度:对于发动机及其它总成的磨损速率、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有 很大影响。 3.大气压力:气压变化会使得汽车发动机的循环充气量和点火时刻发生 变化,从而影响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和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4.其他:另外,气象因素中的风、降水(雨和雪等)、雾和太阳辐射等 因素的变化还会对车辆运行、道路条件和交通环境直接产生不良影响。
道路。采用全控制或部分控制,采用立体交叉。 (2)主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分道行驶,平面交叉口间距以
800~1200m为宜,主干路不宜设置公共建筑物出入口。 (3)次干路。是城市区域性的交通干道,为区域交通集散服务,配
合主干路组成道路网,起广泛连接城市各部分与交通集散作用。 (4)支路。为联系各居住小区的道路,用于解决地区交通。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车道宽度(m)
各级公路主要技术指标
高速公路
一级公路
120
100 80
100 80
60
3.75 3.75 3.75 3.75 3.75 3.50
表1-1
二级公路
80
60
3.75 3.50
三级公路 40 30 3.50 3.25
四级公路 20
圆曲
一般值
1000 700 400 700 400 200 400 200 100 65
道路等级和养护水平是对汽车运用有主要影响的道路条件。
第二节 道路条件
一、公路等级和技术特征 1.公路等级 公路等级是影响汽车运用的一切道路因素的基础,是起决定性作用 的道路条件。 1)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 车道公路。 2)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 的多车道公路。 3)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4)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5)四级公路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汽车运用基础-名词解释

汽车的运用条件:指影响汽车使用效果的各类外界因素。
汽车的使用效果:既指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也指汽车性能的发挥和快速、方便的出行给人们带来的满足程度。
汽车运用条件: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社会经济条件、运输场站和枢纽条件、汽车运用技术等。
道路条件:指由公路和城市道路的状况所决定的对汽车运行效率和交通安全产生影响的因素,包括道路设计和构造、交通控制和管理设施、道路环境等方面。
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城郊公路。
三级公路:为专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集散公路。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支线公路。
运输条件:指又运输对象特点和要求所决定东风影响车辆运用的各种因素。
货物:是指从接受承运起到送交收货人止的所有商品或物资。
货物运输分类:按装卸方法可分为堆积、计件、和罐装:按运输和保管条件可分为普通货物和特种货物。
货物运输量: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数量。
通常以吨(t)为计量单位。
货物运距:指货物邮装货点至卸货点之间的运输距离。
一般以公里(km)为计量单位。
货物周转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量,即货物的数量和运输距离的乘积。
自用货运:指本单位拥有的车辆完成本单位的货运任务。
分散货运:指在同一汽车运输服务区内的若干汽车货运企业或有车单位各自独立地调度车辆,分散地从事货运工作。
集中货运:指汽车运输服务区内的车辆或完成某项货运任务的有关企业或单位的车辆,集中由一个机构统一调度来组织货运工作。
运输枢纽:指在两条或两条以上运输线路的交汇、衔接处(点)形成的,具有运输组织、中转服务、装卸、仓储及其他辅助服务功能的运输设施综合体。
运输场站:是从事客货集散、转运及过境的单位场所,如货运站、客运站等。
客运场站系统:是组织旅客周转运输的机构。
货运场站系统:是组织货物周转运输的机构。
汽车使用条件及性能指标

(5) 司乘人员应配载安全带,货车除驾驶室以外, 不许载人,客车中乘客不许站立于车中。
(6) 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不允许随意停车。 (7) 交通受阻时,要按顺序停车。
(8) 高速公路行驶的车辆,不允许调头、倒车和穿 越中央分隔带,不许试车,也不许在匝道上超车和 停车。
(9) 遇有大风、雨、雾或路面积雪、结冰时,遵守 交通管理部门采取的限制和封闭车道的管制措施。
三、运输条件
定义 由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影响 车辆使用的各种因素。 1 货运 (1) 货物:指从接受承运起到送交收货人止 的所有商品或物资。 (2) 货物的分类及适用的车辆类型。
按装卸方法分类
货物按装卸方法可分为堆积、计件和罐装三类。
对没有包装的,用堆积装卸的货物如煤炭、砂、 土和碎石等,按体积或质量计量的货物宜于采用 自卸汽车运输。
0.50 0.50 0.50 0.50 0.50 0.75 0.75 0.75 0.75 0.75 0.5 1.5 0.5 1.5 0.5 1.5 0.5 1.5 0.5 1.5
0.75
0.50 0.75 0.5 1.5 0.75 0.75
0.75 0.75
0.50 0.50 0.75 0.75 3.5或6.0 0.5 1.5 0.5 1.5
表1-2 公路养护等级评分值 公路养 护等级
优 >90
>45
良 >75
>38
次 >60
---
差 <60
---
总
分
路面分
表1-3 路面分与油耗关系的指数回归 车速km/h a b 相关系数R
50 40 30 20
34.1376 29.9342 30.0541 28.1121
汽车使用条件及适应性

反映汽车运行工况的参数主要包括汽车速度、变速器档位、 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制动频度等。在特定的汽车运 行工况研究中,还包括发动机曲轴瞬时转速、输出功率、 输出转矩、油耗、冷却液温度、各总成润滑油温度、各档 使用频度、离合器结合频度等。
§1-3 汽车适应性
汽车的适应性:指在一定的运输条件下,汽车以最 小的物质和劳力消耗,高效、优质、安全、方便地完 成运输工作的能力。
一、汽车使用性能及量标 1.汽车使用性能 汽车使用性能:指汽车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以最 佳效益安全工作的能力。 (1)汽车的质量利用 汽车质量利用分为装载质 量利用和整备质量利用两个方面。
二、汽车运行工况调查
1.运行工况测试统计法 (1)运行工况测试 选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路线,并取得道路交通
资料。 选参数——评价汽车合理使用时,V、Pe、开度、
档位等指标的选用应根据调查内容而定。 确保测试条件正常。 利用电测仪表或设备测取工况参数或变化曲线。
载货汽车在市区行驶的运行记录
输入运行工况调查或分析得到的:有关道路及设施数据、 发动机数据、汽车传动系数据、轮胎数据、气温、风速、驾 驶者习惯、换档过程时间分布、自由行驶—跟驰行驶—超车 行驶的概率,在计算机上模拟汽车的运行,并统计出反映汽 车运行状态的各个参数。
三、汽车运行工况分析 1.车速分布
1)车速分布统计规律 市内:正数 z和比装载质量v 评价。设为汽车
的额定装载质量(t);为汽车的车厢容积(m3);为货
§1-1 汽车使用条件
汽车使用条件:是指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 汽车使用条件
气候条件
道路条件
运输条件
运行技术条件
汽车的运用条件指影响汽车使用效果的各类外界因素

购置附加费⑥验车⑦领取牌照⑧办理车辆通行证
19.交强险的作用: 有利于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及时的
经济赔付和医疗救治有利于减轻交通事故肇事方的经济
负担,化解经济赔偿纠纷 通过实行“奖优罚劣”的费率浮 动机制④有利于促进驾驶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⑤有利于
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维护社会稳定
12.燃料消耗定额:指汽车每行驶百公里或完成百吨运输工作 量所消耗燃料的限额
13.车辆停驶:因部分总成或部件损坏,较长时间内无法解决, 但不符合报废条件的车辆或运输单位可做停驶处理。
14.整车整备质量:整车整备质量是整车干质量、 冷却液质量、 燃料质量和随车件质量之和。
15.总质量:指整车整备质量和装载质量之和,整车整备质量
8.货物周转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 量,即货物的数量和运输距离的乘积被称为货物周转量
9.货物运距:货物运距是货物由装货点到卸货点之间的运输 距离。
10.货运类型:短途货运、长途货运,城市货运、城间货运,
营运货运、自用货运,分散货运、集中货运。
11.汽车运用技术:驾驶人操作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运 输组织管理技术、汽车运行安全技术、危险及特种货物运输 技术
20.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蒸发性、抗暴性、氧化安定性、 腐蚀性和清洁性。
21.汽油的规格:汽油的牌号是以汽油的抗暴性表示的,牌
号越大,辛烷值越高,抗暴性越好,按辛烷值分为90号、
93号和97号。
22.柴油的使用性能指标:燃烧性、雾化和蒸发性、低温流 动性、安定性、腐蚀性、无害性、清洁性。
23.车用柴油的规格:按凝点划分:5号、0号、-10号-20
31.汽车的公害包括:(1).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2) 噪声对环境的危害;(3).汽车电器设备对无线电通信及电 视广播等的电波干扰;(4).制动蹄片、离合器摩擦片,轮 胎的磨损物和车轮扬起的粉尘对环境的危害;
汽车运用

汽车使用条件:影响汽车完成运输工作的各类外界条件,它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汽车高速公路使用条件、运输条件、汽车运用水平、汽车运行技术条件。
公路养护水平评定指标:好路率、养护质量综合值。
公路养护水平与汽车运行油耗,维护费用,大修间隔里程之间有关系。
道路条件的主要特征指标:车辆运行速度和通行能力。
“道路等级”和“公路养护水平”直接影响汽车的运行速度、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及汽车装载质量利用程度。
货物按装卸方法可分为堆积、计件和罐装三类。
按运输保管条件:普通、特殊货物 特殊:特大、沉重、危险、易腐 按货物批量:大批、小批。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统称为货物运输量。
汽车运用水平主要包括驾驶员操作技术水平、运输组织管理水平、汽车保管和维修水平以及汽车运行材料供应水平。
汽车运行工况:汽车在使用条件下,汽车驾驶员以其自己的经验和技艺操纵车辆完成一定的任务时,汽车及其各零部件、总成的各种参数变化和技术状态。
主要参数:车速,档位,发动机转速,节气门开度和制动频度。
运行工况调查目的:通过运行工况调查,掌握在特定的使用条件下,表征汽车运行状况的各参数变化范围和变化规律,为评价车辆的合理运用以及车辆性能、结构能否满足使用要求提供基础资料。
汽车容载量:汽车能够装载货物的数量或乘坐旅客的人数。
汽车容载量与汽车的装载质量、车厢尺寸、货物密度、座位数和站立乘客的地板面积有关。
评价指标:比载质量、装载质量利用系数 运输条件:由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影响车辆使用的各种因素。
包括:货物的类别,货物的运量、货运距离、装卸条件、运输类型和组织特点。
货物周转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工作量,即货物的数量和运输距离的乘积,吨公里(tkm) 汽车使用性能:在一定的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作的能力。
第二章 车轮阻力:1)轮胎滚动阻力2)路面阻力 3)轮胎侧偏阻力 空气阻力:汽车直线行驶时,空气作用力在行驶方向上的分力。
组成:压差阻力、诱导阻力、表面阻力、内部阻力、干扰阻力 轮胎的迟滞损失:轮胎在加载变形时所消耗的能量在卸载恢复时不能完全收回,一部分能量消耗在轮胎内部摩擦损失上,产生热量,这种损失称为轮胎的迟滞损失 汽车动力性:汽车在良好、平直的路面上行驶时,由汽车所受到的纵向外力决定的、所能达到的平均行速度。
汽车在各种条件下的正确使用

通。另外,应适当调整发电机调节器、减小发电机的充电电 流。
高温行车的技术措施
2、防止爆震 3、防止气阻 4 、行车时轮胎防爆 5、在客车中装设空调设备,在货车上加装遮阳板,
加强车厢,驾驶室的通风和防雨。
学习任务四 汽车在低温及冰雪条件下的正确使用
一、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特点 汽车在低温条件下使用的特点是:由于温度低,发动 机起动困难、总成磨损严重;燃料、润滑油消耗量 增加、橡胶制品强度减弱、行车条件变坏。
1、发动机起动困难
低温起动困难的主要原因是:发动机润滑油和齿轮 润滑油的粘度变大,曲轴转动阻力大;燃料的挥发 性能变差,可燃混合气的质量差;蓄电池工作能力 低等。
%的溶液,以降低露水的凝点。可在行车时装用防滑链 并采 取“两轻两少” 的行车要领,即:轻踩油门,轻打方向,少 换档,少制动。
任务五 汽车在高原或山区条件下的正确使用
一、海拔高度对发动机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 1 、海拔高度对发动机动力性的影响,随着海拔升高气压逐渐
降低,空气密度减小使充气量下降,发动机动力降低。海拔 高度每增加 1000m,大气压力下降约 11.5%空气密度约减 少9%,功率下降10%左右。海拔高度也影响汽车的加速性能 。实验证明每增高1000m 加速时间和加速距离加长50%。海 拔每增高1000m最高车速降低约9%。怠速降低5r/min。
二、高温行车的技术措施
1、 加强季节维护 应结合二级维护对全车进行一次必要的季节检查与调整。 (l)加强对冷却系统的维护,确保其散热效能的正常发挥。 (2)采用粘度高牌号的润滑油并适当缩短换油周期。 (3)选用沸点较高的(不低115-120℃)制动液。 (4)采用电子控制汽油喷射发动机,可适当调整发动机的匹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车辆停驶:因部分总成或部件损坏,较长时间内无法解决, 但不符合报废条件的车辆或运输单位可做停驶处理。
14.整车整备质量:整车整备质量是整车干质量、 冷却液质量、 燃料质量和随车件质量之和。
15.总质量:指整车整备质量和装载质量之和,整车整备质量
答:新车或大修竣工的汽车再投入使用的初期称为汽车走合 期
使用:可以磨去零件表面的微观不平,形成比较光滑的、 耐磨可靠的工作表面,以承受正常工作负荷。同时,走合期 内暴漏出的生产中的缺陷得以排除,可减少汽车正常使用阶
段的故障率。
特点:(1).零件表面摩擦剧烈,磨损速度快;(2).润
滑油变质;(3).行驶故障多
充分发挥汽车的速度性能②保证车辆安全行驶
最大通行能力要求④车辆通过方便,乘客有舒适感 辆运行材料消耗最低,零件的损坏最小
5.公路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 级公路、四级公路。
6.运输条件是指运输对象的特点和要求所决定的影响车辆运 用的各种因素。
7.货运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量称 为货运量
36.发动机磨损严重的原因:润滑条件差;腐蚀磨损的形成; 轴承配合间隙变小;
37.传动系统总成磨损的原因:工作温度升高缓慢;润滑条
件差;运动阻力大
38.影响汽车技术状况变化的使用因素
答:(1).汽车运行条件:道路条件的影响,交通状况的影
响,气候条件的影响;
(2).燃料和润滑油的品质:汽油的蒸发性,辛烷值和含硫 量等影响;柴油蒸发性,十六烷值,黏度等的影响;润滑油 的黏度和抗氧化性的影响;
20.汽油的使用性能指标:蒸发性、抗暴性、氧化安定性、 腐蚀性和清洁性。
21.汽油的规格:汽油的牌号是以汽油的抗暴性表示的,牌
号越大,辛烷值越高,抗暴性越好,按辛烷值分为90号、
93号和97号。
22.柴油的使用性能指标:燃烧性、雾化和蒸发性、低温流 动性、安定性、腐蚀性、无害性、清洁性。
23.车用柴油的规格:按凝点划分:5号、0号、-10号-20
8.货物周转量:在汽车运输中,完成或需要完成的货物运输 量,即货物的数量和运输距离的乘积被称为货物周转量
9.货物运距:货物运距是货物由装货点到卸货点之间的运输 距离。
10.货运类型:短途货运、长途货运,城市货运、城间货运, 营运货运、自用货运,分散货运、集中货运。
11.汽车运用技术:驾驶人操作技术、汽车维修技术、汽车运 输组织管理技术、汽车运行安全技术、危险及特种货物运输 技术
34.低温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及使用采取措施
答:影响:(1).发动机启动困难;(2).总成磨损严重;(3).燃油消耗量大;(4).机件易损坏;(5).冷启动排气污染严重;(6).行车条件差
措施:(1).加强技术维护;(2).预热;(3).使用启动 液;(4).合理选用燃料和润滑油;(5).保温; (6).正 确使用冷却液
26.轿车轮胎合理使用:保持气压正常,防止轮胎超载,合 理控制车速,注意轮胎温度,保持良好的汽车技术状况,正 确驾驶,合理搭配,强制维护及时返修,轮胎换位。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道路交通故障的构成要素:车辆要素、道路要素、运动
要素、事态要素、后果要素、过错或意外要素。
28.道路交通故障分类:按后果分类:轻微事故、一般事故, 较大事故、特大事故,
进行买卖交易办理车辆保险④办理移动证⑤缴纳车辆
购置附加费⑥验车⑦领取牌照⑧办理车辆通行证
19.交强险的作用: 有利于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获得及时的
经济赔付和医疗救治有利于减轻交通事故肇事方的经济
负担,化解经济赔偿纠纷 通过实行“奖优罚劣”的费率浮 动机制④有利于促进驾驶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⑤有利于
充分发挥保险的保障功能,维护社会稳定
31.汽车的公害包括:(1).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2) 噪声对环境的危害;(3).汽车电器设备对无线电通信及电 视广播等的电波干扰;(4).制动蹄片、离合器摩擦片,轮 胎的磨损物和车轮扬起的粉尘对环境的危害;
32.汽车的技术状况:指定量测得的、表征某一时刻汽车的 外观和性能的参数值的总合。
33.走合期的概念,使用和特点
号、-30号、-35号和-50号
24.辛烷值:辛烷值过低,会使发动机产生爆燃;辛烷值过 高,不仅造成经济上的浪费,还会因辛烷值汽油着火慢,燃 烧时间长而使热工转换不充分,同时还会因排放废气温度过 高而烧坏排气门或排气门座
25.机油的性能:润滑性,低温操作性,黏温性,清净分散
性,抗氧性和抗腐性,抗泡沫性。
与最大装载质量之和成为最大总质量
16.汽车的使用性能:旨在一定使用条件下汽车以最高效率工 作的能力,是决定汽车运用效率和方便性的结构特性表征
17.目前,我国采用的汽车使用性能指标主要有:汽车容载量、
汽车动力性、燃料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环保性、 通过性、乘坐舒适性、使用方便性。
18.新车购买手续:初步确定汽车车型,了解汽车行情
29.道路交通事故的影响因素:人的因素、车辆因素、道路 与交通环境因素、交通管理
30.车辆的主动安全性 :即车辆所具备的避免交通事故的能 力,如汽车的制动性和操作稳定性、驾驶室视野、前照灯配 光性能等;
车辆的被动安全性:即发生事故后车辆所具有的减轻人 生伤害的能力,如座椅安全带、缓冲防撞部件、安全气囊等;
35.高温条件对汽车使用的影响及采取措施
答:影响:(1).发动机充气量下降;(2).燃烧不正常;(3) 润滑油易变质;(4).零件磨损加剧;(5).供油系统气阻;
(6).制动效能下降;(7).排放污染加剧;(8).轮胎爆裂 措施:(1).提高发动机冷却系统冷却强度;(2).加强技
术维护;(3).防止爆燃;(4).防止气阻;(5).防止轮胎爆 裂;(6).注意车身维护
1.汽车的运用条件指影响汽车使用效果的各类外界因素。
2.汽车运用条件主要包括:气候条件、道路条件、运输条件、 社会经济条件、运输场站和枢纽条件、汽车运用技术等。
3.气候因素对车辆运行的影响:
风速:增加车辆侧向力
降水:制动距离增加、车辆甩尾增加
能见度:制动距离不足;车速控制困难;增加超车危险
4.汽车运输对道路条件的基本要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