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

合集下载

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答案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丰乐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

这篇文章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和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

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篇一丰乐亭记(节选)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①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②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③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④其山川,道⑤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⑥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明年:第二年。

②顾:向四周看。

③幸:庆幸。

④因为:于是就。

本:根据。

⑤道:称道。

⑥夫:句首语气词。

宣:宣传。

1、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窈然而深藏 ( ) 掇幽芳(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分)遂书以名其亭焉( ) 喜与予游( )3、请写出“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的大意。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建亭的过程是怎样的?请用文中的6个字回答。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作者云:“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在他的《醉翁亭记》中也描绘了醉翁亭四季可爱的美景,请你默写出它四季美景的句子。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作者认为百姓能安享丰收,得享欢乐的原因是什么?(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篇二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3篇)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3篇)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精选3篇)《丰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篇1文言文的字词句和现代汉语有很大的不同,与学生的知识水平、语言习惯距离较大,初中学生刚接触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丰乐亭记》阅读训练题目及其参考答案,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通能帮助同学们提高阅读能力!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

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顾:回头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升:登上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察看D.遂书以名其亭焉书:写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因为本其山川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

《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丰乐亭记》阅读练习及参考答案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5题。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

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顾:回头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升:登上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察看D.遂书以名其亭焉书:写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因为本其山川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欧阳修《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丰乐亭记宋代: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译文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

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

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

丰乐亭记阅读理解 丰乐亭记原文和翻译

丰乐亭记阅读理解 丰乐亭记原文和翻译

丰乐亭记阅读理解丰乐亭记原文和翻译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yǎo)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wěng)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pì)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1、滁:滁州,治所在今安徽滁州;2、明年:庆历六年,即1046年;3、丰山:滁州丰山在州西南五里;4、耸然:高峻貌;特立:挺立;5、窈然:深远的样子;6、滃然:泉涌出貌;7、俯仰:低头与抬头,即上下纵览之意;顾:环顾。

滁于五代干(gān)戈(gē)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fǔ)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1、五代:指唐亡之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干戈:指战争;2、用武之地:兵家争夺的地方;3、“太祖皇帝”数句:宋代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原是北周的大将,曾率周师攻打南唐,与南唐将领皇甫晖、姚凤之军战于滁县城西之清流山下,后擒其主将,于是滁地归属后周;李景:即李璟,南唐第二位皇帝,于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4、图记:指地图和文字记载;5、故老:年老而见识多的人。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shēng)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xuē)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1、敌国:指五代时的割据政权;2、胜:尽;3、及:到;受天命:接受天的意旨;圣人:圣哲之人,古时用以对皇帝的尊称,此指宋的开国君主赵匡胤;4、“向之”二句:原先凭借、依仗山川险阻而割据一方者,都相继被铲除消灭;5、漠然:寂静无声的样子;6、徒见:只见;7、遗老:指经历战乱的老人。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gǔ)、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quǎn)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诗词鉴赏:欧阳修《丰乐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答案注解

[诗词鉴赏:欧阳修《丰乐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答案注解

[诗词鉴赏:欧阳修《丰乐亭记》]丰乐亭记阅读答案注解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

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

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欧阳修《丰乐亭记》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丰乐亭记宋代: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译文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

丰乐亭记,阅读答案丰乐亭记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那么丰山,耸然而特立,下那么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①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璟兵②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③,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④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⑤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注】①滃然:水盛大的样子。

②周师破李璟兵:后周出兵由赵匡胤指挥,进攻南唐,在滁州的清流关大败之。

南唐主李璟割地求和。

③铲削消磨:削平削灭。

④涵煦:滋润化育。

⑤刻露:清晰地显露出来。

13.以下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俯仰左右,顾而乐之顾:回头 B.升高以望清流之关升:登上C.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观察 D.遂书以名其亭焉书:写14.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B.而故老皆无在者,盖天下之平久矣盖失强援,不能独完C.因为本其山川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D.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15.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这篇散文,融记叙、议论、抒情和描写于一体,以乐开篇,以乐终结,乐贯串始终,景怡人,情动人,理启人。

欧阳修《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欧阳修《丰乐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丰乐亭记宋代:欧阳修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

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译文我担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于是向滁州人询问泉水的发源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地看,很爱这里的风景。

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这美景中往来游乐。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

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姚凤,就这样平定了滁州。

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
(译文)
欧阳修《丰乐亭记》阅读试题答案及翻译(译文)丰乐亭记
欧阳修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

问诸滁人,
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

俯仰左右,
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
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昔太祖皇帝,尝
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将皇甫晖、
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

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晖、凤就擒之所。

而故老
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
国者,何可胜数!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

向之
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

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于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
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①百年
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

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

遂书以名其亭焉。

庆历丙戌六月日,右正言知制诰、滁州军州事欧阳修记。

(注释:①涵煦:滋润化育。

②本:描绘。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按:按照
B.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数:计算,列举
C.道其风俗之美道:陈述,称道
D.遂书以名其亭焉名:命名
2.下列加点的词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
A.耸然而特立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
B.辟地以为亭不然,籍何以至此
C.盖天下之平久矣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
D.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吾其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滁州介于江淮之间,此处环境优美,可以仰而望
山,俯而听泉;也可以春采花草,夏纳清凉。

虽有商贾
往还,但四方宾客并不来此偏僻的丰乐亭。

B.文章描写山泉景色之美,叙述建亭游赏之乐,文笔简洁生动。

如用“耸然”“窈然”“滃然”,就点出
了景物的特点。

C.滁州在五代时兵祸不断,至宋统一后才得以安定。

作者感慨今昔,赞颂朝廷使人们休养生息的功德,歌颂
太平气象,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

D.作者反复指出“故老皆无在者”“遗老尽矣”,透露出对人们居安不思危的隐忧,要人们记住“幸生无
事之时”,指出自己“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的职责。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

(2)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1.A(“按”义近于“考”,查核)
2.C(均为取消主谓短语的独立性)
3.A(原文“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
4.(1)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关键词“诸”、倒装句各1分,句子通顺1分)
(2)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代啊。

(“所以”1分,判
断句1分,句子通顺1分)
译文:
我治理滁州以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觉得甘甜。

向滁州人探问泉水的所在地,就在距离滁州
城南面一百步的近处。

它的上面是丰山,高耸地矗立着;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潜藏着;中间有一股清泉,水势汹涌,向上涌出。

我上下左右都看过,很爱这里的风景。

由于这样,我就叫人疏通泉水,凿开石头,拓出空地,
造了一座亭子,就同滁州人在那里游玩。

滁州在五代混战的时候,是个互相争夺的地区。

过去,太祖皇帝曾经率领后周兵在清流山下击溃李景的十
五万军队,在滁州东门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将皇甫晖、
姚凤,就此平定了滁州。

我曾经考察过滁州地区的山水,查核过滁州地区的图籍,登上高山来眺望清流关,想寻
找皇甫晖、姚凤被捉的地方。

可是,当时的人都已经不在,因为天下太平的时间长久了。

自从唐朝败坏了它的政局,全国四分五裂,英雄们
全都起来争夺天下,到处成为敌国的,哪能数得清呢?
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现,全国就统一了。


前的凭靠险要的割剧都被削平消灭,在一百年之间,静
静地只看到山高水清。

要想问问那时的情形,可是留下
来的老年人已经死光了。

如今,滁州处在长江、江淮之
间,是乘船坐车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着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饭,欢乐
地度过一生,死后被人送进坟墓。

有谁晓得这是皇帝的
功德,让百姓休养生息,滋润化育到一百年的长久呢!
我来到这里,喜欢这地方僻静,而且政事简单,又
喜爱它的风俗安宁闲适。

在山谷之间找到这泉水以后,
就经常同滁州人在这里抬头望丰山,低头听泉声;春天
采摘幽香的山花,大旱天托庇在乔木下乘凉,到了秋冬
两季,经过风霜冰雪,山水更加清楚地显露出明净秀美,四季的景色没有什么不可爱的。

又庆幸这里的百姓喜欢
那年景的丰收,高兴同我一起游玩,于是我描绘这里的
山水,称道这里的风俗的美好,使百姓知道能够安享这
丰收年景的欢乐的原因,是幸运地生活在太平无事的时
代啊。

宣传皇上的恩德来和百姓共同欢乐,这是州官的事情。

因此,我写下这篇文章,来给这座亭子命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