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实务(之三)(基础与实践)解剖
水土保持认识实习任务书与指导书

水土保持认识实习任务书与指导书第一篇:水土保持认识实习任务书与指导书一、实习目的专业认识实习是水土保持专业的学生在开始进行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之前,对本专业所从事工作的性质和内容的一次实地考察和认识。
通过实地参观学习,增强学生对各种水土流失形式及危害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对水土保持措施的种类和作用的大致的了解,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水土保持专业,培养学生热爱专业,增强学习和从事本专业的自信心,树立献身于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事业的志向。
二、实习报告要求学生每人按要求编写“水保专业认识实习报告”,实习报告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纸面要整洁,一律用黑色或兰黑笔手写,报告正文不少于3000字。
实习报告应重点说明实习地点的基本情况、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水土保持措施类型。
并谈谈在本次实习后,对水土保持的初步认识和感想。
三、认识实习内容和时间安排1.观察认识黄土地区、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形式及危害,使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黄土地区、土石山区土壤侵蚀发生的主要侵蚀应力、土壤侵蚀类型、土壤侵蚀形式,以及土壤侵蚀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等。
2.了解不同土壤、地质、气象、植被和人为活动条件下的水土保持防治措施体系。
3.实习的时间安排,野外实习2天,内业整理1天,具体时间、安排根据教学情况确定。
四、实习注意事项⒈ 实习一般不允许学生请假,确因特殊情况需要请假,须事先经指导教师和主管教学院长批准。
带队教师将详细信息笔录在案、将手续妥善保存。
⒉ 实习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作息制度,不得迟到、早退,有事必须向指导教师请假,不得擅自离队。
班委和小组长要随时清点人数,并做好记录。
⒊ 实习期间,必须服从指挥、注意听讲、认真参观、多加思考、记好笔记。
⒋ 严格遵守组织纪律,爱护工程项目中的设备仪器,保证实习安全,如有违反规定,给实习单位造成损失的,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直至纪律处分。
⒌ 野外实习期间,学生不得游泳、戏水,必须穿着长裤和运动鞋,不得穿着凉鞋、裙装、中裤和短裤等暴露较多的服装,以免意外发生。
水土保持实习指导书

水土保持实习指导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水土保持教研室2004年10月目录前言 (3)一认识实习之一——东川 (4)(一)认识实习地点 (4)(二)认识实习时间 (4)(三)认识实习任务 (4)(四)实习仪器设备 (4)(五)实习报告 (4)(六)实习地自然地理特征 (5)(七)实习地简介 (5)二认识实习之二——晋宁 (7)(一)实习地点 (7)(二)实习时间 (7)(三)实习任务 (7)(四)实习仪器设备 (8)(五)实习报告 (8)(六)实习地自然地理特征 (8)(七)大春河流域发展简史 (10)(八)大春河流域治理简介 (10)三操作实习之一——水土流失综合调查 (12)(一)实习地点 (12)(二)实习时间 (12)(三)实习的任务 (12)(四)实习所需仪器设备 (12)(五)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3)(六)、调查报告 (15)四操作实习之二——枯枝落叶持水性调查 (16)(一)实习地点 (16)(二)实习时间 (16)(三)实习的任务 (16)(四)所需仪器设备 (16)(五)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16)(六)实习报告 (17)五实习纪律要求 (17)前言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遍布全国,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旱灾害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
40年来,全国各地修沟头防护,配合水窖、涝池、山塘、截水沟等各类小型蓄水工程,制止了沟壑发展,保护了土地不被侵蚀,通过沟中筑坝淤地和沟滩造地,把无用的荒沟变成高产的良田,促进了经济发展。
与此同时,各地在防治水土流失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80年代,在总结以往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探索和改革,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主的路子,推动了水土保持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显著的成效,1994年国家计划委员会,根据联合国1992年6月“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的精神,决定编制1996—2050年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水土保持被列为该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使我国的水土保持事业更紧密地与全国生态建设及持续发展相结合。
第一讲水保监督管理基本内容

5、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功能和特征
功能
1、制约功能 2、预防功能 3、参与功能 4、反馈功能
特征
1、法律性与行政性 2、综合性与单一性 3、长期性与时效性
6、水土保持监督执法机构
一、基本构成
1、水行政主管部门 3、授权和委托的水土保持监督机构
二、职能
2、水土保持机构
1、宣传水土保持法
2、依法保护和管理水土保持设施
验收
• 终结审批事项的必备程序
• 由方案审批部门负责组织
• 依据为国家标准和批准的方案及后续设计
• 水利部验收的项目,还需事先通过技术评 估
4、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内容
一是对农业生产的监督
1、对在禁垦坡度以上陡坡地开垦种植农作物的,要坚决制止 2、对已经在禁垦坡地上开垦种植农作物的,要求其按计划逐步退耕还林还草、恢
复植被。确有困难的,要求其修建梯田方可耕种
3、对未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擅自开垦禁垦坡度以下、五度以上荒坡地的,要
责令停止开垦,补报审批手续。对未按批准的水土保持要求实施的,加强监督和纠 正,根据水土保持法、条例及省级的实施办法进行处罚
• 方案报批稿须向水行政主管部门行文(与印章对应, 不能为分支机构),并说明何时委托何单位开展编 制工作,何时通过技术评审或由水行政主管部门组 织的审查,何时完成报批稿,现报请审批。并将方 案报批稿作为附件。报批单位必须为独立法人
• 建设单位应于评审会议前5天将方案送达有关专家 和项目所在地县级以上水行政主管部门
申报环节
• 申报指生产建设活动中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在生产建设动工 之前,向水行政主管部门说明有关情况的过 程。申报人应阐述在生产建设过程中为防止 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准备实施哪些水土保 持措施。
水行政执法实务专题(-)

水行政执法实务专题(一)金伟(湖北省水政监察总队,武汉430071)从本期起,水行政执法实务专题正式启动了。
在进 行课程撰写的过程中,我脑海里常常浮现出很多基层水 行政执法人员的身影。
全国6万多名水政监察人员,最 苦、最累、最复杂、最危险的事情,都在一线,但一线人员 获取的执法资源却很少。
且不说工资待遇、执法经费、执法装备这些硬件资源,就连技能培训这样的软件资源 都不够丰富。
市、县两级普遍没有系统的培训计划,年 均培训次数少,授课内容不接地气,理论和实务脱节严 重。
一^方面基层人员亟待培训,另一^方面培训了却仍一- 片懵懂。
执法多年,但写不好一份处罚决定书或做不好 一份勘验笔录的,并不罕见。
执法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是 什么?执法实务能力。
再优良的办公条件,再充足的执 法装备,都不能替代对法律的准确理解和执行到位。
因此,要强化执法工作,首先就是提升人的能力水平。
近 年来,笔者虽每年应邀到各地进行授课十余次,年均培 训人员达上千人次,但仍跟不上基层激增的培训需求。
有感于此,特将平时的授课课件进行系统整理,以系列 专题的形式将执法实务知识予以讲授。
限于个人识见,当中难免有错漏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同时,也感谢《水 政水资源》杂志编辑部对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大力支持。
一名合格执法人员应具备哪些知识底蕴(上)从我们走上执法岗位的第一刻开始,就要认识到: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手拿一本法律汇编,亮个证 件,填份处罚文书,就是执法?就算执法?法是由国家 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高度统一^丨生和极大权威性的社 会规范。
它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甚至每一个字都直 接或间接影响着对应的某种社会关系,以及某项权利义 务。
因此,执法的核心和精髓不是形式上的国家权力,而是对法律的准确理解和适用。
因此,执法人员必须具 备相应的执法素质。
而执法素质需要有足够的知识底 蕴来支撑。
那么,第一讲,就谈谈一名合格的水行政执 法人员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实务(之三)(基础与实践)

威胁粮食安全。
据科学观测, 15 ~ 25 度的坡耕地每年每公顷流失水量 400~600立方米,流失土壤30~150吨;土壤中的氮、磷、
钾、有机质等养分都同时流掉,造成土地日益瘠薄,田间
持水能力降低,土壤不耐旱,其结果是农作物产量很低, 出现“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
3、影响水资源利用,加剧洪涝灾害
4、影响交通运输,阻碍经济发展
一是水土流失形成的千沟万壑,影响了人们的交往与
物资流通,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是每年汛期,由于水土流失等造成公路、铁路沿线
山坡塌方而引起的交通中断事故,全国时有发生,不胜枚
举。一次较大的事故直接经济损失往往以数十万元计;由 于水土流失,泥沙淤积在河道,加上其他因素,使国内许 多河流航程缩短。
侵蚀。
演进过程:指沟——细沟——浅沟——切沟——冲沟—— 沟道——河川
5、以重力为主要营力的水土流失形式
坠石——风化,植被破坏等造成岩体失稳。
陷穴——多见黄土高原地区,湿陷性 + 空隙性+ 矿物溶解等。 山剥皮——较陡的草坡充水后被掀起、滑落。
坐塌——黄土地区斜坡上土体向下塌落的现象。
滑坡——山坡一部分向下滑动的现象。 山崩——山体的一部分突然向下崩塌的现象。 堰塞侵蚀——固体物质向沟道集中淤塞河道。
坡地土体渗漏损失——土壤结构失衡,形成渗漏通道。
垂直侵蚀——下渗水挟带土壤颗粒的位移。 肥力侵蚀——植物营养物质的损失,次生盐渍化等。
2、以降水为主要营力的水土流失形式
土壤结构的破坏——土体板结、淤塞孔隙等。
土壤养分的流失——“三跑田”。
3、以坡面径流为主要营力的水土流失形式
层状面蚀(片蚀)——降水使土壤表层处于饱和状态, 顺坡流失。 细沟状面蚀——微地形下坡面径流形成的小于 20 厘米的
国开电大水土保持技术实验实习参考答案

国开电大水土保持技术实验实习参考答案主题1:水土流失调查我们实地进行了水土流失调查,对当地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了了解。
水土保持包括水和土两种自然资源的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其目的在于改善生态环境,为生产和建设服务。
通过调查,我们深刻认识到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危害。
主题2:水土保持或荒漠化防治综合措施参观调研我们参观了当地的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示范区、小流域治理示范区,了解了综合治理措施的具体布置和功能。
同时,我们也了解了林草措施、农业措施等在水土保持中的应用情况。
通过实地参观,我们对水土保持综合防治措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主题3:水土保持管理调查我们调研了当地水土保持管理情况,了解了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管理措施的执行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主题4: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与监督执法调研我们了解了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并进行了监督执法调研。
通过调研,我们认识到加强监督执法对于水土保持的重要性,需要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管理。
要求在实前,我们进行了系统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在实中,我们遵守了实地相关管理规定,按带队老师的要求完成了任务。
同时,我们也互帮互助,提高了安全意识,遇到意外情况及时向老师汇报,共同完成了实。
在实中,我们保持安静,认真听取了老师和工作人员的讲解,做好了笔记。
实结束后,我们撰写了实报告或心得体会,总结了实的收获和感受。
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土壤侵蚀遍布全国,尤其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严重。
据XXX1990年调查统计,全国土壤侵蚀面积占国土面积的51%,其中轻度以上的水蚀面积、风蚀面积和冻融侵蚀面积分别为179万km2、188万km2和125万km2.除自然因素外,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造成的。
虽然经过几十年的综合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人口膨胀、根食和能源危机导致的毁林开荒等难以有效制止,加上一些经济建设部门开矿、修路和基本建没不注意水土保持,使得现有的土地资源遭受到严重破坏。
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查处实务(李文)0511西安

可以重现违 规违法行为 的原始情况 的拍照录相 录音材料, 这是物证的 一种保全措 施。
视听材料
证据种类
证人证言
证人就其了解的和 看到的违规违法行 为所作的陈述。生 理上、精神上有缺 陷或障碍,不能辨 别是非,不能正确 表达意志的人,不 能作证人。
对发生违规违法行为的现场进行检 查时作的笔录。
现场勘验检查笔录
二、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一般程序
(三)告知(听证)
2、对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较大数额罚款的行政处罚,应当告知当事人有举 行听证的权利 。听证告知和处罚告知可以一并下达或者合并下达。 依据《行政处罚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听证程序依照下列规定举行: ① 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在行政机关告知后三日内提出; ② 行政机关应当在听证的七日前,通知当事人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 ③ 除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个人隐私外,听证公开举行; ④ 听证由行政机关指定的非本案调查人员主持;当事人认为主持人与本案有 直接利害关系的,有权申请回避; ⑤ 当事人可以亲自参加听证,也可以委托一至二人代理; ⑥ 举行听证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和行政处罚建议;当 事人进行申辩和质证; ⑦ 听证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应当交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
二、查处水土保持违法案件的一般程序
(六)行政强制 3、 根据《行政强制法》第十八条和《水土保持法》规定,强制措施不能 滥用,必须遵守一定的程序: ① 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 ② 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 ③ 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④ 通知当事人到场; ⑤ 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 有的权利、救济途径; ⑥ 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 ⑦ 制作现场笔录; ⑧ 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 在笔录中予以注明; ⑨ 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 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
水行政执法 ppt课件

• 行政主体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法规而应受惩罚的当事人给 • 予的行政制裁。
• • 行政处罚的种类很多,主要有申诫罚、财产罚、行为罚(或 • 称能力罚)、人身罚等。
• 行政强制执行:
• 是指相对人逾期不履行行政主体所作出的行政处理决定或 • 行政处罚决定,行政主体依法采取使相对人履行行政处理 • 决定或行政处罚决定所科义务而采取强制手段的过程。
对人之间双方法律关系的单向行为。
• 行政执法是行政机关依其单方意志作出, 不受相对人意志影响.尽管某些行政执法 行为须以相对人申请为前提,但行为内容 并不为相对人的意志所左右。
水行政执法
17
2.行政执法有以下特征
• (4)行政执法主要是直接影响相对人权利义 务的实体行政行为。
• 它或是赋予相对人一定的权利,或是科以 相对人一定的义务,直接作用于相对人, 具有经常性、重复性。
• 行政管理权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通过一系列 • 的行政执法工作来实现的。
• 行政管理过程可以分为事先管理、事中管理和事 • 后补救三个过程。
水行政执法
14
行政管理过程
• 事先管理:
• 是行政主体根据法律的规定,预先制定行 为规则,干预社会生活,调整社会关系;
• 事中管理:
• 是行政主体直接执行、适用行政法律规范
的行为.它往往对行政相对人的权和义务
产生直接影响;
水行政执法
15
行政管理过程
• 事后补救:
• 是由于行政相对人对行政行为不服,
提起行政诉讼、复议等,由有关国家
机关通过审查作出裁决,解决行政争 议的过程。
• 行政执法既是事先管理的延续,又是
事后补救的前提。
水行政执法
16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00
南方红壤丘陵区和西南土石山区
<1000
西北黄土高原区
200—2500
轻度侵蚀
500—2500
地域界限同上
1000—2500
中度侵蚀
2500—5000
强度侵蚀
5000—8000
极强度侵蚀 8000—15000
剧烈侵蚀
>15000
风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
微度 轻度 中度 强度 极强度
植被覆盖度 (%)
青藏高原冰川侵蚀区 在青藏高原和高山雪线以上。
(5)混合侵蚀
——指在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种侵 蚀形式,又叫复合侵蚀。 风水蚀交错区实质上存在的就是一种混合侵蚀 很多情况下土壤侵蚀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营力共同作 用的结果,水力+重力,水力+风力,等等 在时间和空间上交错、叠加 综合治理是水土流失治理的核心
(二)土壤侵蚀的概念
1、土壤侵蚀的涵义
——是指陆地表面,在水力、风、冻融和重力等外力作用 下,土壤、土壤母质及其他地面组成物质被破坏、剥蚀、 转运和沉积的全部过程。 古代侵蚀——人类出现之前的地质时期发生的侵蚀。 现代侵蚀——人类出现之后,人为生产生活与自然因素综 合而形成的土壤侵蚀现象。 常态侵蚀——土壤流失常小于或接近于成土速度。 加速侵蚀——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土壤侵蚀加剧进 行,流失速度超过成土速度。
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实务
(基础与实践)
内蒙古水政监察总队 李武世 2015.12
目录
一、水土保持原理与基础 二、水土保持监督检查办法 三、水土保持补偿费征收 四、监督检查有关问题的处理
一、水土保持原理与基础
(一) 水土流失的概念
1、水土流失的涵义
——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 ,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它包括土地表层侵蚀 及水的损失,也称水土损失。 自然因素: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 人为因素:主要是指破坏、扰动和影响地貌和土壤、植被的 人类活动,如开矿、修路、工程建设以及滥伐、滥垦、滥牧、 不合理耕作等。人为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即人为水土流失,也 称人为侵蚀。
2、土壤侵蚀的类型及分布
(1)水力侵蚀
——指土壤及其母质在降水、径流作用下, 发生解体、剥蚀、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西北黄土高原区:主要在黄河上中游; 东北黑土区:主要在松花江流域; 北方土石山区:主要在淮河流域以北黄 河中下游、海河流域; 南方红壤丘陵区:主要在长江中游及汉 水流域、洞庭湖水系、鄱阳湖水系、珠江 中下游,包括江苏、浙江的沿海侵蚀区; 西南土石山区:主要在长江上中游及珠 江上游。
2、地球的表面形态变化是自然现象
——地球表面形成是由内营力(主要是地壳运动)和外营力 (主要是地球表面接受太阳能和重力产生的各种作用)相互制 约和促进的综合发展过程。 内营力——地球表面隆起、下降。 外营力——表面物质剥离、搬运、堆积。 ——地球上出现生物后,当这种自然现象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 造成不利影响,即对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造成损失时,则称 之为水土流失。
(2)风力侵蚀
——指风力作用与地面引起的土粒、沙粒飞扬、跳跃、滚动和堆积的 过程。 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包括青海、新疆、甘肃、宁夏、内蒙 古、陕西、黑龙江等省区的沙漠戈壁和沙地; 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主要在山东黄泛平原、鄱阳湖沙地及福 建滨海区。
(3)重力侵蚀
——指地面岩体或土体物质在重力 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的侵蚀 过程。
3、 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
水,一般主要指降水。水的损失包括蒸发和蒸腾、地面 径流和土体内渗流、向深层渗漏 等不利于生产和生活的 现象。 土壤是地球上出现生物后,在绿色植物的生长繁衍过程 中形成的,具有自然肥力。当外力引起肥力损失和消耗超 过自然或人力对肥力的维护和改善,就形成了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不仅局限于耕地肥力的降低,过度放牧的草地、 樵采过度的森林、不合理复垦的经济林、自然泌盐植物的 表土积盐等都属于水土流失范畴。
3、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标准
土壤容许侵蚀量标准
侵蚀类型区
西北黄土高原区 东北黑土区
北方土石山区 南方红壤丘陵区
西南土石山区
土壤容许流失量 (t/km2·a)
1000 200 200 200 500
水力侵蚀、重力侵蚀强度分级
强度分级
侵蚀模数 (t/km2·a)
地域界限
<200
东北黑土区和北方土石山区
微度侵蚀
空气干旱和旱风——空气中气态水的损失。 坡地干旱——土层浅薄,保水性差。 坡地土体渗漏损失——土壤结构失衡,形成渗漏通道。 垂直侵蚀——下渗水挟带土壤颗粒的位移。 肥力侵蚀——植物营养物质的损失,次生盐渍化等。
2、以降水为主要营力的水土流失形式
土壤结构的破坏——土体板结、淤塞孔隙等。
土壤养分的流失——“三跑田”。
3、以坡面径流为主要营力的水土流失形式
层状面蚀(片蚀)——降水使土壤表层处于饱和状态, 顺坡流失。 细沟状面蚀——微地形下坡面径流形成的小于20厘米的 侵蚀小沟。 鳞片状面蚀——坡面上没有或植物覆盖度小的区域形成 小块侵蚀。 沙砾化面蚀——土石山地区,面蚀后沙砾化残积的现象。
4、以集中股流为主的水土流失形式
重力侵蚀主要分布在山区、丘 陵区的沟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沟 的两岸沟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 流淘空,由于土壤及其成土母质自 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继续保留在原 来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4)冻融侵蚀
——冻融侵蚀是指土体和岩石经反复冻融作用而破碎、发 生移动的过程。
北方冻融土侵蚀区 主要在东北大兴安岭山地及新疆的天山山地;
>70 70-50 50-30 30-10 <10
年风蚀厚度
侵蚀模数
(mm)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t/km2·a)
<2 2-10 10-25 25-50 50-100
<200 200-500 2500-5000 5000-8000 8000-15000
剧烈
<10
>100
>15000
(三)水土流失的形式
1、以水的损失为主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