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贝日记观后感2200字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拉贝日记》,心情非常沉重。
这部影片讲述了
德国外交官拉贝在中国南京的艰难历程,他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组织
了一个安全区,拯救了数万名中国人的生命。
影片中展现了拉贝在
困难和压力下的坚韧和勇气,让我深受感动。
拉贝是一个非常有爱心和正义感的人,他不顾一切地保护无辜
的生命,甚至冒着生命危险。
他在安全区里建立了医院、食品配给
站和孤儿院,为那些受难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的希望。
他的善举让我
深受触动,也让我反思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勇气去面对困难和不公。
影片中还展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残酷和惨状,让我感到非常愤慨
和悲伤。
无辜的人们遭受了残忍的屠杀和虐待,他们的家园被摧毁,他们的生命被夺走。
这种人间悲剧让我深感痛心,也让我更加珍惜
和平与友爱。
通过《拉贝日记》,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拉
贝的善举让我看到了人性中的美好和善良,而南京大屠杀则让我看
到了人性中的丑恶和残忍。
这部影片让我思考人类的本质,也让我
更加珍惜和平与友爱。
希望我们能够铭记历史,珍惜和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拉贝日记》,心情很沉重。
这部电影讲述了德
国犹太人大屠杀期间,德国商人拉贝在中国南京设立了一个安全区,拯救了大量的犹太难民。
他不顾个人安危,坚持为犹太人提供庇护
和救助,展现了人性的光辉和善良。
电影中的场景让我感到非常震惊和心痛,那些无辜的犹太人被
残忍地屠杀,他们的家园被摧毁,生活被摧毁,这种残忍的行为让
人无法接受。
但是,拉贝的行为让我对人性充满了信心,他用自己
的行动证明了善良和勇敢的力量。
看完这部电影,我深深地思考了人性的光辉和黑暗。
在那个黑
暗的年代,有一些人选择了善良和正义,他们不顾个人安危,为了
拯救他人而奋斗。
而另一些人则选择了跟随邪恶,参与了屠杀和迫害。
这让我深深地反思了人性的复杂和多样性。
《拉贝日记》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更加珍惜
和尊重每一个人。
我希望每个人都能像拉贝一样,用自己的善良和
勇敢,为这个世界带来更多的温暖和希望。
愿我们永远不忘那段历史,珍惜和平,珍惜生命。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拉贝日记》,心情非常沉重。
这部记录了德国
犹太人在二战期间遭受迫害的纪录片,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战争给
人类带来的痛苦和灾难。
拉贝是一位德国商人,他在二战期间在中国南京担任德国领事,他不顾个人安危,利用自己的职权和影响力,救助了大量的犹太难民。
他组织了南京安全区,为犹太人提供了庇护所,帮助他们躲避
日军的屠杀。
在那个充满恐惧和死亡的年代,拉贝用自己的行动证
明了人性的光辉和善良。
影片中展现了南京大屠杀的惨状,无辜的平民被屠杀,城市被
烧毁,整个南京城笼罩在死亡的阴影之下。
这让我深感悲痛和愤怒,战争带来的破坏和伤害是如此的深远和无法挽回。
拉贝的故事让我深受触动,他的善良和勇敢让我对人性产生了
新的认识。
在战争的年代,有人选择了坚守良知,用自己的行动去
拯救无辜的生命,这给了我对于人性的信心和希望。
这部纪录片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战争的残酷和无情,也让我对人
性的美好和善良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平,避免战争的发生,让世界充满爱和和平。
2024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通用3篇)

2024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通用3篇)2024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篇2)这部电影讲述了德国人约翰·拉贝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身为安全区主席,尽力保护南京市20万名中国同胞免遭屠杀的英雄事迹。
整部影片以拉贝的视角,生动展现了战争中的人性光辉和民族精神。
电影的主题深刻而感人,将关注点放在了个体在战争中的选择与挣扎。
拉贝虽然是德国人,但他对生命的尊重和人道主义精神超越了国籍和政治。
他在面对无数生命的威胁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保护无辜的平民,成为了南京人民心中的英雄。
影片的亮点在于真实地还原了战争场景和人物关系。
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节设计,观众可以深入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温暖。
导演在处理剧情时,通过镜头语言和配乐的运用,营造出紧张而感人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与角色产生共鸣。
对于作品所表达的意义和价值,我认为这部电影传递了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和平的渴望。
它让我们认识到战争对于人类的摧残,强调了和平的珍贵。
此外,影片还展现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通过拉贝等人的行动,弘扬了人类在困境中团结一心、互相帮助的美德。
在感受方面,我深受感动的是拉贝的无私奉献和坚韧不拔。
他的勇气和正义感激励着我们去追求更加高尚的品质。
同时,影片中的南京人民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们在战争中展现了顽强的生存意志和团结的力量,使得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繁荣。
总之,《拉贝日记》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感人故事的电影。
它通过讲述拉贝的事迹,向观众传达了对生命的敬畏、对和平的追求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
作为观众,我们不仅被影片所感动,更应该在生活中传承这些价值观念,为构建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
除了上述提到的主题和亮点,我认为这部电影还有一些值得关注的方面。
例如,影片中对于中德关系的展现,反映了当时复杂的历史背景。
德国人在二战期间作为轴心国成员,与中国人的关系本应是敌对的,但拉贝等人却成为了中国人的朋友和保护者。
这种跨越国界的友谊和互助,在战争背景下显得尤为珍贵。
《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5篇

《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5篇《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影《拉贝日记》观后感范文,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拉贝日记》观后感1也许,因为了陆川电影《南京南京》的热映,引起了我对另一部同题材小说《拉贝日记》的兴趣,从网上,我读完了它。
《拉贝日记》是当年在南京的一名德国友人亲身目击南京大屠杀所作的真实记录。
这本书的作者约翰拉贝是德国西门子公司的雇员,1937年日军进攻南京前夕,他和十几位外国传教士、教授、医生、商人等共同发起建立南京安全区,并担任安全区国际委员会主席。
他和一些国际友人在当时极其危险艰难的战争环境中,四处奔走呼号,奋不顾身地抗议和尽其所能地阻止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疯狂施暴。
他们设立的南京安全区为大约25万中国平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
在他自己的住宅和小花园里,也挤进了600多名中国难民,受到保护。
他还在他的日记和其他文字中记述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一桩桩令人发指的暴行。
他在1938年4月回到德国以后,连续举行报告会,向德国当局呈送书面报告,继续对日军在南京的罪恶进行揭露。
在受到德国警察盖世太保的讯问和警告之网后,他仍然暗暗地细心整理自己的日记和有关资料,将这些历史记录留给后人。
这本书主要采取的是日记体这一形式,在情节上,他更多的是翔实的、朴素的记述,读完后令人压抑、愤怒,为那段黑色的历史。
对于南京大屠杀,我最初的记忆是在初三那年,学校发了一本补充教材,那上面的记载。
对于这段历史,我想每一个中国人的感觉都应该是相同的。
《拉贝日记》观后感2战争,是霸权者的欲望与贪婪;战争,是野心者的冷酷与残忍;战争,是弄权者的自私与无情。
膨胀的野心将和平与人性掩埋的彻彻底底。
死亡?仇恨?无辜的生命的呐喊,襁褓中幼婴的啼哭,家园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这就是战争。
也许岁月能抹去那些断壁残垣,可是历史和人们终将铭记那段血雨腥风的悲苦时期。
不论是战火纷飞的昨天还是看似风平浪静的今天,战争都依然时时刻刻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拉贝日记观后感_1

拉贝日记观后感
【篇一:《拉贝日记》观后感】
刚看好《拉贝日记》,我觉得非常有必要释放下自己的心情。
作为和平年代出生的我,对1937年12月冬在数周内南京城里发生的那些事并不是了解的很清楚,信息主要来源于一些历史课本和媒体资料。
《拉贝日记》给我一个机会从另一个角度去认识、去更进一步的了解那段历史。
我其实并不太想看《拉贝日记》,理由和我没去看《南京!南京!》是一样的。
怕闷,怕看了以后浑身不自在。
事实上结果和我预料的一样。
可是我并不后悔看了《拉贝日记》,更决定去补上《南京!南京!》。
首先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不论从题材、演员的表演、光影、音效上我都觉得都很出色。
其次这是一部每个中国人都应该去看的影片,我并不是在和平年代大谈爱国主义教育,只是简单的觉得——有些历史不应该被忘却,应牢记。
最后,这部影片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看了这部影片后让我懂得,多么艰苦、多么危险、多么折磨人的事情面前,你都不能轻易地倒下。
人必须要坚强,只有坚强才有明天的希望!
我不是写手,只是想抒发下自己观后的心情。
我希望有更多人的走进影院去支持《拉贝日记》,支持《南京!南京!》。
《拉贝日记》观后感

《拉贝日记》观后感
今天我看完了《拉贝日记》,这部影片让我深受触动。
影片讲
述了德国工程师拉贝在中国南京的救援工作,他带领着一群志愿者,为南京的无辜平民提供庇护和救助。
在日军对南京进行大屠杀的时候,拉贝和他的团队冒着生命危险,不顾一切地救助了大量的中国人。
影片中展现了拉贝对人道主义的坚定信念,他不顾个人安危,
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帮助那些受难的人们。
他的勇气和无私的奉献精
神让我深受感动。
在那个充满战争和混乱的年代,拉贝展现了一个
人应有的良知和善良。
看完这部影片,我深刻地意识到人道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在现
代社会,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学习拉贝的榜样,关注他人的疾苦,尽
自己的一份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只有当每个人都能够拥
有拉贝一样的善良和勇气,我们的社会才能变得更加和谐和美好。
影片中的一些残酷镜头让我感到心痛,但拉贝的故事却给了我
希望。
他的善良和勇气让我深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时刻,也会有人
站出来,为正义和人道主义而奋斗。
我希望自己能够像拉贝一样,
成为一个有爱心、有责任感的人,为这个世界带来一丝温暖和希望。
读《拉贝日记》有感范文 (2)

读《拉贝日记》有感范文 (2)
读完《拉贝日记》,对我来说简直是一种了不起的经历。
这本书将拉贝本人的才华和勇气令人惊叹。
这本书真是一个极好的参考书,引导我走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
从拉贝的日记里,我学到了几件事:首先,拉贝学习的能力和机警大大超过常人,并且他的思维极为敏捷,他的思维素质很高,在他成功之前,他曾多次做出正确的决定。
其次,我从拉贝的日记中感受到他的坚持和决心,他经常在困难面前耐心坚持,他也曾拒绝过别人的帮助,拒绝了小便宜,让自己只走自己认为正确的路,拒绝简单的小把戏,最终获得成功。
另外,拉贝的日记也让我明白了,成功的风险伴随着失败,没有什么是可以一帆风顺的,每个人都要经历大大小小的挫折,才能够学习成熟,让自己在学习和职场上取得成功,而不是只是朝一个目标而努力,不管有多少困难,只要坚持不懈,最终都会有回报。
《拉贝日记》让人印象深刻,它告诉我们,对事情应该抱有希望,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该有信心,有着自己的理想,坚韧不拔的把自己的梦想变成现实,坚持到最终能够取得成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贝日记观后感2200字拉贝日记观后感
继电影《南京,南京》之后的又一部经典感人大作《拉贝日记》,一部从德国人的角度描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
《拉贝日记》取材来自拉贝撰写的战时日记《拉贝日记》,透过这个“中国版辛德勒”的传奇故事,记忆的南京那段惊心动魄的惨痛记忆。
拉贝是一个德国人,任职德国西门子公司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
在他被调回德国前任期的最后一天,赶上了日军空袭南京城,大批平民被炸死,拉贝组织大家在厂区里避难,让大家躲进大大的纳粹旗下,才躲过了日军的轰炸。
中国人要靠一面纳粹大旗来救命?看到这个场面,我既为拉贝的应急潜力和侠义之举感动,同时,又感到极为悲哀。
当时的中国国力太弱,根本就没有潜力躲避日军的轰炸,眼睁睁看着一大堆平民被炸成碎片,到处是残肢碎体,我的眼角湿润了,不因为别的,只为百姓所遭受的生灵涂炭感到悲伤和同情。
《拉贝日记》里边有这样一个片段——拉贝的司机——张,被日军拉去当杀人游戏的靶子,成为无数被砍头的人之一。
很多人都看过这样一幅照片:两名日本军人手握军刀,在进行杀人比赛后,一副洋洋自得的神态。
这张由日本随军记者拍摄的“两将校百人斩竞争”新闻图片,就是南京大屠杀中臭名昭著的“百人斩杀人比赛”。
“百人斩杀人比赛”是日军残酷暴行的典型案例。
此次“侵华南京大屠杀史实展”展出的当年《东京日日新闻》,
以“百人斩,大接战,勇壮向井、野田两少尉”“百人斩,超纪录,向井106--野田105,两少尉延长战”为标题,刊登了这次骇人听闻的“百人斩杀人比赛”。
1937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侵华日军第16师团步兵19旅团第9联队第3大队野田毅、向井敏明两个少尉军官,在从上海向南京进攻的途中展开了杀人比赛。
当时《东京日日新闻》,连续刊登该报随军记者浅海、光本、安田、铃木等4人分别从江苏常州、丹阳、句容、南京发回的现场报道,详细报道了向井、野田两人在无锡横林镇,常州车站,丹阳奔牛镇、吕城镇、陵口镇,句容县城,南京紫金山等地刀劈百人的经过。
这些报道不仅仅时光、地点明确,杀人过程及其数字清楚,而且还配发了图片。
这是一个史实,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史实。
但从这一点,就能够看出日本人有多么的残酷,是怎样样的无人性!多少条活生生的生命,就这样在这两个魔鬼的刀下抹杀了,留下的是被杀者家人的悲哀欲绝,有多少孩子因此成为了孤儿?有多少老人因此失去了依靠?日本军官的行为是惨无人道的,我感觉还没有一种形容词能够用来形容他们的罪孽!然而,此刻的有些日本人却极力否认“杀人游戏”。
两个侵华日本军人的三名后人,以侵华战争期间报道所谓“百人斩”一事损害这两名日本军人“名誉”为由,起诉日本《每日新闻》、《朝日新闻》两家报社和原《朝日新闻》记者本多胜一,要求赔偿3600万日元。
这是多么可耻的啊!本来就犯下了滔天罪行,到最后还死不承认,即使事实已经摆在眼前。
看到这些,我不明白心里头
有多么的气愤!!
一开始,拉贝也曾对日本军队抱着幻想,他认为日本军队会尽量减少杀戮,直到之后日本对平民的一次又一次的杀害,还有亲眼看见自我的妻子乘坐的船被日军炸沉,拉贝才认识到了日军的残酷。
一群外国的仁义之士在南京建立了一个安全区,供平民避难,拉贝是这个安全区的委员会主席,罗伯特担任安全区委员会副主席。
安全区给了二十多万人一个避难的场所,在那里,日军和中国军队都不许进入,也不许携带武器。
就是这么一群外国人,一群完全能够置身事外的人,义无反顾的站了出来,给了那么多的中国难民一个生命的期望。
他们就像是沙漠里的甘泉,就像是春天的雨露,给了绝望中的中国难民一个活下去的期望。
在安全区缺乏资金和物资供应的时候,拉贝主动把自我的存款拿了出来,为了安全区的工作,使自我的糖尿病更加严重。
罗伯特作为一名医生,不辞辛劳的工作,救死扶伤,作为安全区的副主席,为安全区付出了许许多多,还有一群正义人士,为了安全区的工作奔波劳累。
这就是正义,这就是人性,这就是真正的无私奉献。
在我心目中,他们都是伟人,都是绝对的英雄!!不,就应说,我们中国人都就应记住他们,记住他们给我们国人的无私帮忙,他们救了那么多的中国人,他们是我们的恩人!!
下方来看看日本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一些历史数据吧!12月15日,日军将中国军警人员2000余名,解赴汉中门外,用机枪扫射,焚尸灭迹。
同日夜,又有市民和士兵9000余人,被日军
押往海军鱼雷营,除9人逃出外,其余全部被杀害。
16日傍晚,中国士兵和难民5000余人,被日军押往中山码头江边,先用机枪射死,抛尸江中,只有数人幸免。
17日,日军将从各处搜捕来的军民和南京电厂工人3000余人,在煤岸港至上元门江边用机枪射毙,一部分用木柴烧死。
18日,日军将从南京逃出被拘囚于幕府山下的难民和被俘军人5。
7万余人,以铅丝捆绑,驱至下关草鞋峡,先用机枪扫射,复用刺刀乱戳,最后浇以煤油,纵火焚烧,残余骸骨投入长江。
令人发指者,是日军少尉向井和野田在紫金山下进行“杀人比赛”。
他们分别杀了106和105名中国人后,“比赛又在进行”。
在日军进入南京后的一个月中,全城发生2万起强奸、轮奸事件,无论少女或老妇,都难以幸免。
许多妇女在被强奸之后又遭枪杀、毁尸,惨不忍睹。
与此同时,日军遇屋即烧,从中华门到内桥,从太平路到新街口以及夫子庙一带繁华区域,大火连天,几天不息。
全市约有三分之一的建筑物和财产化为灰烬。
无数住宅、商店、机关、仓库被抢劫一空。
“劫后的南京,满目荒凉”。
历史给我们一个启示,就如毛泽东所说的“落后就要挨打”。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发展、免受外来侵略,首先就要先自我强大起来。
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永远只有挨打的份。
历史的教训是惨痛的,但它警示着我们,国家要发展,民族要进步,要有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
所以,此刻我们的主要任务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强国防建设,为经济建设
带给一个良好的环境。
同时,不断发展教育,提高全民族素质,加强文化建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我们要时刻记住历史的教训,防患于未然。
在这个时代背景下,世界格局发生了变化,呈现一超多强的局势,许多西方国家对我们中国的发展虎视眈眈,对我们的侵略有了新的手段。
我们还面临这台湾问题,新疆东突问题,西藏达赖问题。
作为一个高校的大学生,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我各方面的本领,为将来投入国家经济建设做准备。
《拉贝日记》和《南京,南京》只是一个历史的回忆,而我们时时刻刻都要拉响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