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笔记

合集下载

世界近现代史笔记

世界近现代史笔记

世界现代史第一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初期的苏维埃俄国·时间:1917年-1920年1、历史背景~世界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帝国主义阶段(物质和政治的客观条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前提的成熟(触发)2、布尔什维克党的革命理论和策略~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制订了符合俄国革命需要的路线、方针和斗争策略~汇集了各种革命力量,夺取胜利3、捍卫和巩固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打碎旧国家机器、建立新国家政权、镇压反革命叛乱、剥夺剥夺者、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行土地改革、签订布列斯特和约、退出帝国主义战争、粉碎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第二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初期的国际关系1、战败国失去继续争霸的资格,新的争霸斗争在协约国五强中展开——英、法、美、意、日2、战胜国面临的三大问题:分赃、反苏、建立国际新秩序3、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建立带有全局性的凡尔赛体系,筹建维护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工具——国际联盟4、美、日的崛起和争斗冲击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国际格局,为解决争霸矛盾,战胜国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建立起与凡尔赛体系相联系的华盛顿体系5、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次大战后建立的世界性的“和平”体系,成了维护战胜国列强既得利益的政治工具6、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苏俄之间的矛盾,构成战后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三章: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革命运动1、德国十一月革命十一月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爆发的第一次革命,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但由于革命性质复杂,最终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没有进一步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

丰富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教训。

2、匈牙利共产党领导的苏维埃共和国。

在民族危机和资产阶级不掌握武装的条件下,以暴力为后盾,通过非暴力途径取得政权的革命,具有独特性。

3、共产国际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历史产物,曾经发挥了无产阶级国际司令部的领导作用,总结这一时期共产国际革命活动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理论的现实意义初期虽然存在不少缺点和失误,但它继承了第一国际的革命传统,在反对左、右倾机会主义、捍卫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动各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成长,促进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和世界反帝统一战线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完整)世界近代史笔记

(完整)世界近代史笔记

第三章宗教改革宗教改革:16世纪西欧各国反对天主教会的社会运动,也是一场由早期资产阶级领导的在宗教改革外衣下开展的反封建的社会政治运动。

在西欧,中世纪天主教居于统治地位主要原因:一是天主教教会内部的改革(建立教皇、教廷、教阶制度);二是和封建王权争夺势力;三是组织十字军东征,扩大势力范围;四是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落。

表现:经济方面:天主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甚至还多。

政治方面:一方面天主教建立了森严的教阶制度,罗马教皇高高在上;另一方面教权凌驾于王权之上,教会不断地干涉各国的政治权利。

思想文化方面:教会垄断学校教育,神学是主修课目,文学艺术也蒙上浓厚的宗教色彩。

社会生活方面:西欧天主教国家几乎人人信教,都是天主教徒,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

基督教的主要教义:一是原罪;二是救赎。

所谓原罪,即人类因有原罪与本罪而无法自救,上帝差遣他的儿子耶稣来到人世被钉在十字架上,在上帝面前替人赎了罪。

凡是信仰上帝、跟随耶稣的人都能得救,死后获得永生。

上帝是最崇高的;神学思想是必须尊崇的;教会是最重要。

一、西欧宗教改革的原因(一)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社会基础。

(二)资产阶级、民众反封建统治和教会的斗争,为宗教改革提供了阶级基础。

(三)天主教会的精神统治和“异端”分子的挑战成为宗教改革发生的根本原因。

(四)罗马教廷的控制与各国实现教会民族化的开始,成为宗教改的政治原因。

(五)文艺复兴的有力影响,人文主义精神的激励,是宗教改革运动发生的思想原因。

(六)天主教会的腐败、搜刮,引起社会各阶层强烈不满,成为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

为什么西欧早期反封建斗争采取了“宗教异端”的形式?第一,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皇权,教会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二,当时的资本主义不很发达,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还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不得不借助宗教的外衣。

第三,在神权统治下,人们的思想、行动受到天主教的控制,要发动民众,不得不借助宗教外衣。

世界近代史(甘棠个人总结笔记)

世界近代史(甘棠个人总结笔记)

世界近代史(约1500—1917)Ⅰ经济一.背景必然性:1.经济根源: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寻金热:《马可波罗行记》激起欧洲对亚洲黄金等贵重商品的渴望。

3.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对地中海商路的控制使东西方之间商路受阻。

4.宗教狂热:基督教徒向外传教的狂热。

5.政治因素:欧洲各国君主强化王权的需要。

可能性:造船技术的进步;航海经验的积累;地理知识的增长(地圆说):罗盘针的使用;王室的支持二.经过三.影响1.对欧洲1.商业革命:(1.)欧洲成为商业中心,市场和贸易规模扩大。

(2.)商品流通种类增多,世界各地区的商品逐渐在欧洲出现。

(3.)国际贸易中心的转移:地中海沿岸到大西洋沿。

(4.)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保险公司等纷纷出现2.价格革命(1.)由于殖民者的掠夺,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造成金银价格下降,商品价格猛涨(2.)依靠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地位下降,新兴资产阶级获利巨大,引起社会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

2.对美洲:被辟为殖民地,人口被残害,传染病泛滥,开采矿藏,财富被掠夺,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3.对非洲:劳动力流失,黑奴贸易长达400年4.对亚洲:带来发展机遇:制造业的发展;高产农业品种(玉米,甘薯)的传入促使人口增长5.对世界:(1.)整体世界的形成: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世界有各民族分散孤立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2.)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洲际贸易)一.时间:16~18C二.主体:地中海沿岸国家(西葡英法荷)三.特点:以直接和血腥的手段扩充殖民地,侵略财富,同时伴随对土著居民的虐杀。

四.具体方式:1.扩充殖民地(西班牙:美国以南处巴西之外的美洲;葡萄牙:亚洲,印度洋沿岸,巴西)2.开展具有海盗特点的欺诈性海外贸易(特点:不等价交换)3.从事奴隶买卖(大西洋贸易)4推行单一性经济制度,开采矿山,开辟种植园五.影响1.经济:(1.)物种的交流(2)世界市场的扩大(3)世界市场格局的变化:欧洲成为世界贸易的唯一获利者,大西洋三角洲贸易突飞猛进2. 政治:基督教兴盛,穆斯林世界衰落3. 文化:文化的融合(美洲土著文化被欧洲取代)六.争夺殖民霸权的斗争1.葡萄牙和西班牙(1)时间:15~16世纪(2)方式:海外殖民,垄断商路,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商品建立种植园,开采金银矿藏(3)势力范围:1492年设立教皇子午线,葡萄牙占领东半球,西班牙占领西半球(4)衰落标志: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击败(5)衰落原因:①西班牙:工业落后;所积累资本被挥霍或用于对外战争,没有在本国转化为资本;尼德兰独立;对外战争的惨败②葡萄牙:123同上;曾被西班牙吞并,后一落千丈:不重视海军,殖民地过于分散2.荷兰(海上马车夫)(1)时间:17世纪(2)方式:商业贸易,组建大型商业公司(荷兰东印度公司)建立殖民地(在印度沿海建立殖民据点,从葡萄牙夺取马六甲海峡和锡兰,并一度占领中国台湾)(3)条件:位置优越,经过欧洲两条交通要道:1581年的尼德兰革命使其独立:经济基础雄厚,海上贸易发达(4)衰落原因:工业基础薄弱;面积小资源匮乏:忽视海军3.英国(日不落帝国)(1)时间:18世纪(2)方式:对内:开展圈地运动,农业实现资本主义化,贵族成为资本主义化的新动力,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和劳动力;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北美,加勒比海岛屿,印度及大洋洲等殖民地)海外贸易和掠夺(海盗国家)黑奴贸易,发动商业战争,建立垄断公司(3)标志:1756~1763年英法战争,英国确立海上霸主(4)崛起原因:英国重视海上霸权而法国重视大陆霸权:英国海军强大而法国重视陆军;英国制造业发达,多大宗商品而法国以奢侈品为主;英国海外移民人口多能得到海外人口的帮助而法国少一.时间:18C下半叶~19C初(以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为开始标志)二.含义:又称产业革命,是一场由英国扩展至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的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手工工场的生产与科技的革命,以机器的发明和使用为主要标志。

中考状元历史笔记——《世界历史》近代史部分

中考状元历史笔记——《世界历史》近代史部分

中考状元历史笔记——《世界历史》近代史部分一、英国的《权利法案》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41688年过程中颁布的文件。

2、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目的: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

作用:使以后的国王不能滥用权力为所欲为。

意义:标志着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二、美国:《独立宣言》、华盛顿1、美国独立战争(175-1783年)中颁布的文件。

2、1776年7月4日(美国国庆日)大陆会议发表了《独立宣言》,宣告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3、华盛顿1787年当选美国第一任总统,为美国的独立做出了重大贡献又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先例。

三、法国:《人权宣言》、拿破仑1、《人权宣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年颁布的文件。

(1)颁布的机构:1789年制宪会议通过《人权宣言》。

(2)内容:①它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①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意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

把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所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写入《人权宣言》,成为最能体现资产阶级政治特点的法律文献。

2、拿破仑(1)夺权、雅各宾派统治结束后,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2)建立帝国1804年、拿破仑加冕称皇帝。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内外政策:在国内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维护资产阶级利益丽《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典范);对外打击反法同盟,扩展法国努力一度控制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

(3)帝国的覆亡1812年,法国远征俄国失败,敲响了帝国的丧钟。

后来,在某比锡战争中再次惨败。

1814年,欧洲反法同盟军开进巴黎,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封建王朝复辟。

(1915年拿破仑卷土重来重新登上皇位,后与欧洲反法同盟军决战于滑铁卢,最终惨败,结束了他的政治生命。

)(4)对拿破仑及其对外战争的评价。

他是法国大革命期间的传奇人物,杰出的资产阶级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一位军事独裁者。

世界近现代史笔记

世界近现代史笔记

世界近现代史笔记第一节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一、十月革命的历史前提1.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环节、矛盾的焦点(20世纪初的俄国已经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对落后及其对革命的影响)2.一战加深了俄国的政治、经济危机(战争夺去了几百万人的生命,导致大量田园荒芜,粮食奇缺,能源匮乏;战争使俄国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空前激化。

)3.俄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与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俄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受害深(工时长、工资低、劳动条件差)、革命性强、人数少(1913年350万,总人口1.5亿多)、分布集中列宁与布尔什维克的正确领导(一)列宁的帝国主义论,社会主义革命一国胜利论,关于暴力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关于工农联盟和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的策略原则;列宁高超的组织、决策才能(二)布尔什维克的坚强、成熟与先锋模范作用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分裂为两个:布尔什维克(多数派)和孟什维克(少数派)布尔什维克党是一个由职业革命家组成的纪律严明、策略灵活、战斗力强的无产阶级政党。

二、二月革命及其后的政局1.二月革命和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1)二月革命爆发的原因二月革命爆发的时间(1917.3.8)二月革命的特点(2)罗曼诺夫王朝(1613—1917)1917.3.15沙皇尼古拉二世退位,罗曼诺夫王朝覆灭2.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形成及其意义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1917.3.14资产阶级临时政府1917.3.153.社会主义革命方针、策略的制定(一)列宁的《四月提纲》及其影响列宁的《四月提纲》是在三条战线上同时宣战的檄文:一是向自己党的中央委员会宣战;二是向临时政府宣战;三是向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人宣战4.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政治危机(1)四月示威和四月危机1917年5月3日(俄历4月20日)(2)六月示威和六月危机1917年7月1日(俄历6月18日)三、武装起义的准备1.七月事变和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1917年7月16日(俄历7月2日)2.布尔什维克党第六次代表大会和武装起义方针的确定1917年8月8日—16日(俄历7月26日—8月3日)3.列宁撰写《国家与革命》4.布尔什维克党积极参与粉碎科尔尼洛夫的斗争四、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和苏维埃政权的建立1.革命形势的成熟:⑴苏维埃布尔什维克化、⑵妥协党(孟什维克与社会革命党)的分化、⑶全国群众运动的急剧高涨、⑷军队革命化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1917年俄历10月)⑴列宁的两封来信(《马克思主义和起义》,《布尔什维克党必须夺取政权》)⑵列宁回国与十月会议(中央政治局成立)⑶10月29日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扩大会议(军事革命总部成立)⑷临时政府的反革命措施与布尔什维克党加紧准备起义⑸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实施1917年俄历10月24日,即公历的11月6日上午起义开始,25日起义取得基本胜利,26日凌晨2时攻打冬宫的战斗全部结束,起义取得最后胜利。

世界近代史笔记陈海宏部分

世界近代史笔记陈海宏部分

世界近代史笔记陈海宏部分第四章世界两大政治体系的裂变1.维也纳体系:以大国势力均衡为基础,以君主制为核心。

支柱:神圣同盟、四国同盟2.美洲体系:以美国为主导、共和制为核心,地缘政治为纽带。

1823年美国发表《门罗宣言》,产生门罗主义,后又过渡到泛美主义。

第一节拿破仑帝国的兴亡一、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1.督政府的统治:雅各宾专政被推翻后,国民公会建立,1793年5月热月党成立推行秋千政策:极左政策:镇压王党→导致法国政治动荡极右政策:①取消1793年宪法,颁布1795年宪法;②推行恐怖政策;③取消最高限价2.平等派出现,相对于雅各宾专政时期的“忿激派”更成熟代表人:巴贝夫→巴贝夫主义:①废除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平等共和国②主张暴力革命,建立“贫民专政”,最后建立共产主义国家局限:绝对平均不可能实现,巴贝夫主义是一种原始平均主义。

3.雾月政变后建立执政府(1799年-1804年)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1804.12-1805)带有资产阶级性质二、拿破仑的内政措施1.宪法颁布:《共和八年宪法》规定拿破仑有权任命接班人1805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2.强化国家机制:①实行中央集权制,加强集权,大权独揽,强化国家机器,建立军事官僚体制②建立强大军队作为支柱,建立绝对忠诚的近卫军,建立警察机构,维护治安;建立告密机构;使教会从属于国家,成为国家经济支柱。

优点:①扫除封建割据的制度残余;②政治空前统一缺点:不利于地方统治,人民民主被削弱3.坚决镇压王党势力,拒绝王党势力的诱惑4.颁布《拿破仑法典》,分民法、刑法、商法详细规定资产阶级私有制和小农土地私有制作用:用法律形式巩固大革命的成果,维护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经济制度,收到资产阶级、广大农民的欢迎,同时破坏了封建制度。

5.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建立法兰西银行,建立资产阶级财政制度;促进民族工业发展,实行保护关税政策;促进农业发展,发展对外贸易。

【高中】世界近代史笔记整理

【高中】世界近代史笔记整理

世界近代史14C--20C初世界近代史主题线索第1课资本主义萌芽在欧洲的兴起14-16世纪一、资本主义萌芽阶段概述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二、考点分析1、但丁、薄伽丘和彼特拉克和莎士比亚等人的主要作品:注意这几个人物的特殊贡献①但丁(《神曲》)被誉为“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②薄伽丘《十日谈》对人性本能的讴歌;③彼特拉克(《歌集》)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

考查趋向多为引用作品文字来说明其反映的思想观念(人文主义)。

2、文艺复兴兴起和影响㈠原因:㈡影响:①促使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追求现实幸福;②提倡科学方法和科学实验,为以后自然科学的发展打下基础;③创造的精湛艺术品及文学杰作,成为人类的无价瑰宝;④为以后的思想进步打开了道路并提供了思想渊源。

3、马丁·路德的主要思想:要注意概括为几个方面:①“信仰得救”;②简化宗教仪式,“直接与上帝对话”;③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④君主权力高于教皇和教会。

(命题多采用材料)实质: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4、宗教改革的兴起和影响㈠兴起:①教会的腐败和搜刮②文艺复兴对教会腐败现象的揭露③“异端”分子的挑战④世俗君主和人民群众和教会的冲突⑤印刷术的推广㈡影响:①用宗教的文化话语与思想框架来表达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愿望,克服了文艺复兴运动的那种精英化、贵族化的局限与纵欲主义、拜金主义的消极影响,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②开始打破对罗马教皇的迷信,确立个人信仰的自主权,肯定世俗生活,进一步解放了思想;③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5、新航路的开辟及其历史背景和意义①原因:从经济根源、社会根源、商业危机和传播基督教几个方面归纳。

②条件:可概括为欧洲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增长、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等要点。

③经过:要结合地图去掌握。

④意义是复习的重点。

第一,地理大发现迈出了全球化的最初步伐(物种交流、人种交流、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

世界近代史笔记

世界近代史笔记

本课程涵盖了从1500年到1900本课程之所以以1500年为起点,以1900年为终点,是基于以下几种理由。

第一,世界近代史就是一部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向全世界扩张并由之在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和反响的历史,而导致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一系列变化、一系列事件,几乎都与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

特别是地理大发现直接诱发了商业革命和西欧诸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对于西欧资本主义工业化起了最有力的催化作用。

没有地理大发现,就没有工业革命,也就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更没有随之而来的世界历史向整体发展的根本转折。

地理大发现发生在1500年前后,因此,以1500年作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客观实际的。

第二,资本主义在西方上升发展的历史,也就是从地区隔绝向世界形成统一整体过渡的历史。

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才逐步形成为密切联系的、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一体。

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以1500年为世界史的起点,也是再适合不过的了。

第三,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上层建筑,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根本原则。

因此世界历史近代与古代的分期断限,应该以有世界意义的重大经济形态变化为主要依据。

1500年前后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地理大发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等,导致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引起了遍及世界各地区的社会经济的重大变化。

因此以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上限,是合乎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的。

马克思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恩格斯说:“现代自然科学,和整个近代史一样,是从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算起,这个时代,我们德国人由于当时我们所遭遇的民族不幸而称之为宗教改革,法国人称之为文艺复兴,而意大利人则称之为五百年代”。

第四,逐步在全世界取得支配地位的各发达国家资本主义从自由向垄断的过渡,约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之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
①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始的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的枪声; ③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④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⑤1776年,颁布《独立宣言》: 核心思想是: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思想;追求国家独立。 意义和作用:《独立宣言》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标志着美国诞 生;推动战争走向胜利。 ⑥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确立美国的统治原则是三权分立: 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确立美国的政体是: 民主共和制(共和政体)。 ⑦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 独立,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的资产阶级统治,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 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对欧洲:首创民主共和制;对 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兴起)。 ⑧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战争。 ⑨华盛顿是美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领导了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 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主持颁布了1787年宪法,创立了民主共和制 的资产阶级统治,推动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华盛顿和孙中山都领导了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⑩从美国独立战争到今天美国的强大,得到的启示:民族独立是国家强大的 前提。
5、 法国大革命(1789年开始)
①原因:法国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阻碍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贸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 岸,法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而法 国的封建君主专制却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始标志:1789年7月14日,攻占巴士底狱。革命的高峰:罗伯 斯庇尔专政。 ③《人权宣言》: 核心精神: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地位和作用:是法国大革命纲领性文献,推动大革命走向胜利。 ④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 的进步思想,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 影响。 ⑤拿破仑是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对内建立了法兰西第一 帝国,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对外多次 打败欧洲反法同盟的军队,沉重地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但其 对外战争也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了当地人民的反 抗。 (拿破仑与华盛顿的共同贡献是: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 展。)
15、比较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时间 标志性发明 对人类社会 的影响 新的动力 新的能源 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蒸汽时代 蒸汽机 煤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的广泛应用 电气时代 电力、内燃机 电、石油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新交通工具
领先的国家 同一时期的 中国
火车、轮船
世界近代史 1、文艺复兴——“人”被发现 ①时间:14——16世纪 ②背景(原因):14世纪前后,由于欧洲的商贸中心在地中海沿岸, 意大利利用有利的地理环境,手工工场发展起来,促进了资产阶级 的壮大。 ③发源地:意大利。(14世纪首先发生在意大利,15——16世纪 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④代表人物: 意大利的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 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神曲》; 意大利的达•芬奇——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英国的莎士比亚——《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 ⑤核心精神是:人文主义。 ⑥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文化运动(或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⑦意义:文艺复兴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为欧 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9、“步入近代”小专题 ① “步入近代”是14世纪前后至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社会酝 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 ②文艺复兴推动了欧美国家思想上的变革,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 奠定思想文化基础(思想近代化)。 ③新航路开辟扩大了人们的活动场所,使世界开始连成为一个整体, 世界朝着整体化方向迈出了关键一步,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为资 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经济基础。(市场近代化) ④英、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 确立了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政治制度近 代化)。 ⑤工业革命的开始和扩展,使生产力获得迅猛发展,工业化时代来 临,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经济近代化) ⑥推动世界历史步人近代的各种原因,可以归纳为:新思想的出现、 世界市场的形成、资产阶级民主政体的确立与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⑦在步入近代的过程中,英国逐步成为世界头号强国。 近代英国政治成就: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近代英国经济成就: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 业生产的主要方式。
10、美国南北战争(1861——1865年) ①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商业与南方种植园经济两种制度水火不容。 (南部种植园经济制度阻碍了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南北 双方斗争的焦点: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②导火线:1861年,林肯当选为总统。 ③结果:北方胜利。 ④美国南北战争期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核心内容:宣布废除黑人奴隶制 作用:扭转了战场局势,北方因此拥有雄厚的兵员。 ⑤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⑥美国南北战争的意义: 维护了美国的统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 又一障碍,为其后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⑦评价林肯:领导了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美国的统一;颁布《解 放黑人奴隶宣言》,废除了黑人奴隶制,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 一障碍,为其后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强国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所以林肯是美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 ⑧从美国南北战争得到的启示:统一是国家强大的基础。
7、比较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三个文件:
①《独立宣言》PK《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 《独立宣言》——反对殖民统治; 《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制度;(《人权宣言》还反对封建等级制度。) ②《权利法案》PK《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 《权利法案》——为限制王权提供法律保障; 《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都体现了自由、平等, 天赋人权的思想;(《人权宣言》还体现了私有财产神 圣不可侵犯的思想。)
英国
汽车、飞机
美国、德国
中国闭关锁国。 帝国主义在中国掀起瓜分狂潮,中 1840年,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 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 ,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 并寻找救国救民之路而兴起洋务运 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会 资本主义统治的巩固(美国 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 资本主义进入帝国—1689年) ①原因:英国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航 路开辟后,欧洲的商贸中心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 国人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起来。而英国的封 建君主专制却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开始的标志是:1640年查理一世召开议会。 ③1688年宫廷政变,标志着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④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 目的:为了限制王权。(用法律手段限制王权,确立了法律至高 无上的地位。) 《权利法案》的颁布的意义: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 治开始确立起来。(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君主立宪制度) ⑤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意义: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 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 界历史进程(首创君主立宪制)。 ⑥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强大,得到的启示:制度创新在国 家崛起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3、比较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 ①都是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②都为本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 ③都改变了本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国家变为资本主义 国家); ④都保留了封建残余。 14、各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方式: ①英、美、法:通过资产阶级革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②俄、日:通过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⑧在步入近代的过程中,欧美国家社会发展的阶段特征: (ⅰ)14—16世纪,资本主义的兴起,世界市场连成一个整体(为 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奠定基础):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 (ⅱ)17、18世纪,资产阶级武力夺权,建立资本主义制度(解决 的根本问题: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ⅲ)19世纪,资产阶级通过工业革命推动国家工业化,战胜封建 主义(解决的根本问题:为资本主义发展进一步扫清障碍,巩固 资本主义统治):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 维新。
8、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上半期),
①开始的标志:珍妮机的发明。(首先开始的行业:棉纺织行业。 首先开始的国家:英国。) ②开始的原因:手工生产满足不了广阔市场的需求。 ③实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生产的一系列技术革新(手工工场→大 工厂)。 ④标志性发明:蒸汽机(把人类带入“蒸汽时代”)。 ⑤交通工具的革新:轮船、火车。(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火车) ⑥新的动力:蒸汽机。(蒸汽机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人类进 入蒸汽时代。煤炭作为主要能源被广泛应用。) ⑦影响: 创造力巨大生产力。(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成为世界 上第一个工业国。) 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加快;污染严重等等。) 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确立起资本主义在全世界 的统治。(美国南北战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 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世界格局。(鸦片战争开始 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比较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 ①17、18世纪, 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确立起来:17世纪,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②共同点: 原因:都是因为资本主义发展受到阻碍。 任务:都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意义: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道路。(英、法、 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确立了 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推动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性质: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③不同点: 原因:英国、法国是因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美国是因为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任务:英国、法国要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美国要推翻英国的殖 民统治。 意义: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美国、法国确立民主共和制。 (都是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方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性质:美国独立战争是双重性质,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 放战争。 其它不同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曲折、反复;美国独立战争反 抗英国的殖民统治;法国大革命进行了反抗外来干涉的斗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