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的分类介绍
老年痴呆智力残疾一二三四残疾标准

老年痴呆智力残疾一二三四残疾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年痴呆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的下降,导致记忆力、思维能力、理解能力等方面的障碍。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也在不断增加,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老年痴呆智力残疾一二三四残疾标准,是我国对于老年痴呆智力残疾的分类标准,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病情程度进行评估,将患者分为不同的等级并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二三四残疾标准的具体内容。
一残疾标准:患者出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健忘、注意力不集中、言语表达不清晰等症状。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仍能完成简单的生活自理和社交活动,但需要家人或护理人员的辅助和监督。
治疗方面主要通过药物治疗和认知训练来延缓病情的发展,并提供心理支持和康复护理服务。
三残疾标准: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已经失去自理能力,需要长期护理和全面照顾。
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记忆丧失、语言障碍、行为异常等问题,日常生活完全依赖于家人或护理人员的照料。
治疗方面主要是提供全面的护理和康复服务,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医疗需求。
老年痴呆智力残疾一二三四残疾标准是针对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障碍进行分类,可以帮助医生和护理人员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提供相应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家庭成员也应该重视老年痴呆患者的照顾和支持,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度过晚年。
第二篇示例:老年痴呆症是一种逐渐发展的智力功能障碍,在老年人群中十分常见。
据统计,全球超过50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这一数字每年都在增加。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老年痴呆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之一。
老年痴呆症的标准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即一、二、三、四级残疾标准。
一级残疾标准:轻度认知功能降低,包括轻度记忆障碍、语言障碍、智力减退等。
患者可能会出现偶尔迷失方向、忘记约会等情况,但生活自理能力基本保持。
通常在这个阶段,患者的亲属或医生可能会注意到患者的轻微变化,但普通人很难察觉。
老年痴呆智力残疾一二三四残疾标准

老年痴呆智力残疾一二三四残疾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年痴呆智力残疾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影响着老年人的认知和行为功能。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4700万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这一数字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还会继续增加。
老年痴呆智力残疾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严重的身体和心理困扰,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更好地识别和管理老年痴呆智力残疾,各国相关机构纷纷制定了相关的残疾标准,以便提供更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手段。
以下就是一些常见的老年痴呆残疾标准:一、老年痴呆症标准:1. 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的注意力、记忆、语言能力和理解力明显受损,常见的症状包括迷失、迷糊、记忆力减退等。
2. 行为异常:患者的行为表现异常,可能出现易激惹、失控、情绪不稳等症状。
3. 社会功能障碍:患者的社交能力明显下降,可能出现社交退缩、孤立等情况。
4. 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患者可能出现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不足的情况,需要他人帮助才能完成基本生活活动。
5. 病程持续性:老年痴呆症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通常持续数年或更长时间。
二、智力残疾标准:1. 智力发育水平明显低于正常水平:智力残疾患者的智力发育水平远低于同龄人,常见的表现包括学习困难、记忆力减退等。
2. 社会适应能力差:智力残疾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明显低下,常见的表现包括交往困难、沟通障碍等。
4. 病程持续性:智力残疾是一种终身疾病,患者需要长期的康复和护理。
5. 智力残疾程度划分:根据智力残疾的程度和类型,可以将智力残疾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和极重度。
老年痴呆智力残疾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困扰和负担,因此及早发现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以上残疾标准,医护人员可以更快、更准确地诊断出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计划和护理方案,帮助患者尽快康复和重返社会。
社会各界也应加强对老年痴呆智力残疾的宣传和关注,为患者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关爱,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友善、包容的社会环境。
老年人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

老年人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日益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
这些疾病会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独立性产生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老年人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血管性痴呆以及老年痴呆症。
一、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认知功能障碍疾病,其特点是记忆减退、思维能力下降以及行为异常等症状。
这种疾病主要由神经元退行性变引起,在大脑中形成可溶性β淀粉样蛋白和神经纤维缠结。
阿尔茨海默病常导致短期记忆受损,患者可能会忘记最近发生的事情,甚至忘记自己的亲人。
当疾病进展时,病人可能出现迷茫、语言障碍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二、血管性痴呆血管性痴呆是由于脑血管疾病引起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脑部的血液供应不足有关,患者的认知能力逐渐下降。
血管性痴呆的症状因人而异,其中常见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迟缓、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等。
血管性痴呆是老年人中常见的病因之一,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可以增加老年人罹患该疾病的风险。
三、老年痴呆症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综合症,它是一组慢性进行性疾病的总称。
老年痴呆症最常见的类型是混合型痴呆症,即既有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又有血管性痴呆的症状。
老年痴呆症的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空间定向能力受损等。
老年痴呆症会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和独立性,给他们的家人和社会带来重负。
针对老年人常见的认知功能障碍疾病,我们应该重视预防和治疗工作。
首先,采取积极的生活方式,如饮食健康、适度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有助于降低罹患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风险。
其次,及早发现和诊断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症状,以便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目前,一些药物和非药物治疗方法可以延缓认知功能障碍的进展,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此外,社会应加大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疾病的关注和支持。
老年痴呆等级划分标准

老年痴呆等级划分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的神经系统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认知能力下降、情绪波动、日常生活难以自理等。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剧,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对老年痴呆等级进行划分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老年痴呆等级的划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症状严重程度、认知功能受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级、心理行为症状、疾病严重程度等。
根据这些标准,可以将老年痴呆症患者划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等级。
轻度老年痴呆症患者通常表现为轻微的认知功能减退,记忆力下降,但生活自理能力尚能维持,日常生活基本没有受到影响。
这类患者通常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心理干预等方法进行治疗,有效控制病情的发展,延缓病情的进展。
中度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症状相对较为明显,认知功能严重受损,记忆力减退明显,生活自理能力受影响,需要依赖他人的帮助进行日常生活。
这类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治疗和管理,包括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心理辅导等,以提高其生活质量并延缓病情的恶化。
除了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划分老年痴呆等级外,还可以根据患者的其他情况进行评估,如心理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疾病的进展程度等。
通过综合评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服务。
老年痴呆等级的划分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的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医生们应该根据老年痴呆症患者的症状严重程度、认知功能受损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级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级,以便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缓病情的进展。
社会应该加强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关注和支持,提供更完善的医疗保障和护理服务,共同为老年痴呆患者的健康和幸福生活努力。
【字数已满】第二篇示例:老年痴呆是一种智力和记忆受损的疾病,也被称为阿尔茨海默病。
老年痴呆症的三个阶段

老年痴呆症的三个阶段
痴呆症是一种慢性或进行性综合征,通常是认知功能(即处理思想的能力)出现比正常年老过程更严重的衰退。
它会影响记忆、思考、定向、理解、计算、学习、语言和判断能力,但不会影响意识。
认知能力损伤通常伴有情感控制能力、社会行为和动机衰退,或晚于上述几种状况出现。
痴呆症对每位患者的影响方式不同,取决于疾病影响和患者得病前的个人情况。
与痴呆症相关的体征和症状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
早期:由于痴呆症是逐步发病,其早期常常被忽略。
常见症状包括:健忘,失去时间感,在熟悉的地方迷路,没有时间概念,在做决定和处理个人钱财方面有困难,做复杂的家务有困难。
情绪和行为可能变得更被动,缺乏动力,对活动和兴趣爱好失去兴趣;可能表现出心境改变,包括抑郁和焦虑;可能偶尔会超乎寻常地生气或很有攻击性。
中期:随着痴呆症发展到中期,体征和症状更为清晰,对患者的限制更大,常见症状包括:对最近的事件和人名健忘,在家里或社区迷路,个人照料需要帮助(即如厕、洗漱、穿衣),不能顺利准备食物、做饭、洗衣或购物,在不提供很多帮助的情况下无法独自安全生活。
行为改变,包括徘徊、反复问问题、喊叫、缠人、睡眠紊乱、幻觉(看见不存在的东西或听见不存在的声音),可能在家里或社区里表现出行为举止不当(如攻击行为)。
晚期:痴呆症晚期患者近乎完全依赖他人照顾,记忆障碍非常严重,疾病的躯体表现变得更为明显。
常见症状包括:无法感知时间和地点,不认识亲戚、朋友和熟悉的物品,无人帮助时不会进食,可能有大小便失禁,可能不会走路或只能坐轮椅或卧床。
行为改变,可能会加重,包括对照料者的攻击行为、非言语性激越(踢人、打人、尖叫或呻吟)。
1。
学会辨别老人不同痴呆症

症 与 一般 痴 呆 、假 性 痴 呆 、 血 管性 痴 呆
如不 能进行 简单 能缺 损 的 程度 不如 痴 呆 严 重 ,且 智 能 障 出 回家 方 向 )、思考力 ( 计算 )、判 断力 ( 如对 正确事 物认 为是错 的 ,错 的认 为是对 的 )、视空 间技能 全面
障碍 ( 如缺 乏三维 判断 能力 ),早期 即可 出现人 格变化 ( 不愿 与人交往 ,做 事颠 如
M EDl NE AND Cl HEAL TH CARE
6岁的刘大爷退休后逐渐变得喜怒 无常 , 自 8 私任性,跟孙子抢玩具玩 ,随地大小便 ,被 家人认为是 “ 返老还 童” ,带他到某医院就诊。医生认识刘大爷,知道他平 时通情达理 ,待人和善,而且还是单位里 的副教授 ,知识 渊博 ,倍受大家尊敬。所以,他初步 疑 刘大爷患上 了老年痴 呆症,后来经过详细检查确定 了这一推 断。
上 中药 各 3 克 ,制 成药 枕 睡之 。 O
功 效 :聪 耳 明 目,补 气 填 精 ,扶 正 活 血 。对 内服 法有 一定 补 充作 用。 健 康 药枕 :药物 组 成杭 菊花 5 0 , 0克 荷 叶3 0 , 草 决 明3 0 ,绿 茶 叶5 0 0克 0克 0 克 ,青 葙 子2 0 ,红 花 10 ,辛夷 花 0克 0克 10 ,共 制成 药枕 睡之 。 0克
学 会耕 剔 老 人不 同痂 呆 症
文/ 金 伟 陈
随 着 社 会 老 龄化 的 日渐 临近 , 患老 真 正 的智 能 缺 损 , 它常 突 然 发 生 ,也 可 病 ,病 程缓 慢而呈 渐进 性 ,痴 呆程度 重 , 年 痴 呆 症 的 患者 越 来 越 多 。但 老年 痴 呆 突 然 消 失 ,一 般 维 持 时 间较 短 。表 现 智 记忆 力 ( 如近 事遗 忘 )、定 向力 ( 认不 如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与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的区别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与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的区别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和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是老年人中最常见的两种神经退行性疾病。
虽然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也有很多区别。
本文将探讨这两种疾病的不同之处。
首先,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与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在病因上有所不同。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其主要病理特征是神经细胞的损伤和大脑组织的萎缩。
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可能与β-淀粉样蛋白的聚集和tau蛋白的异常磷酸化有关。
而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可能与血管性痴呆、前额痴呆等因素有关。
其次,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和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在临床表现上也存在差异。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早期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语言障碍等。
随着疾病的进展,患者可能出现行为和情绪变化,甚至无法自理。
而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如血管性痴呆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等症状,而前额痴呆则可能导致决策障碍以及情感冷漠等问题。
另外,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与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在治疗上也有不同。
目前,对阿尔茨海默综合症的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如使用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
而对于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治疗的重点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同时辅助康复措施也很重要。
最后,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和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在流行病学上也有不同。
阿尔茨海默综合症通常发生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中,而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则在年轻一些的老年人中更为常见。
流行病学研究还发现,阿尔茨海默综合症在家族中有遗传倾向,而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则可能与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
总之,阿尔茨海默综合症与其他类型的老年痴呆症在病因、临床表现、治疗及流行病学上存在差异。
了解这些差异对于早期诊断和有效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这些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复杂性,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疾病。
老年痴呆症-阿尔茨海默病课件PPT

5、非甾体抗炎药物:经常服用阿斯匹林
或消炎镇痛药物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和 认知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小剂量阿 司匹林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恶化。这是 因为阿司匹林具有增强脑血流量,防止 血液凝固的作用。此外,正在研究的非 甾体抗炎药布洛芬、双氯芬酸、奈普生 等都有可能成为治疗老年痴呆症的有效 药物
6、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化剂:有人利用具有 自由基清除作用的银杏叶提取物EGB—761治
老年痴呆症
吴云芳
分类
老年痴呆根据其病因主要分为脑变 性疾病引起的痴呆——阿尔茨海默 病性痴呆(又叫老年性痴呆,简称 AD)、脑血管病引起的痴呆(血管 性痴呆,简称VD)、混合性痴呆
(简称MD)三大类。其中以阿尔茨海 默病最为常见
阿尔茨海默病(AD)
即所谓的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发展的 致死性神经退行性疾病,是由于神经退行性 变、脑血管病变、感染、外伤、肿瘤、营养 代谢障碍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症候群,是 病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出现的持久的全面 的智能减退,表现为记忆力、计算力、判断 力、注意力、抽象思维能力、语言功能减退, 情感和行为障碍,独立生活和工作能力丧失。
3、钙拮抗剂:此类药物易于通过血脑屏 障,选择性扩张脑血管,减少因钙离子 内流造成的神经细胞损伤或死亡,从而 改善记忆和认知功能。
4、激素类药物:使用雌激素治疗老年痴 呆症可以缓解女性患者的症状,并可以 延缓或防止患者病情发展。研究认为, 雌激素的这方面作用与其抗氧化,减少 淀粉样蛋白沉积对细胞的损伤,促进神 经元的修复,防止神经细胞死亡等有关
2、改善脑血液循环和脑细胞代谢的药物: 老年痴呆患者存在糖、蛋白、核酸、脂质 等代谢障碍,同时其脑血液流量及耗氧量 明显低于同龄正常人。因此,脑代谢激活 剂和脑循环改善剂,尤其是具有脑血管扩 张作用的脑代谢激活剂成为老年痴呆治疗 的一大类可供选用的药物。此类药物如脑 复康、都可喜、喜得镇、己酮可可碱、脑 通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痴呆症分为以下4种,血管性痴呆、额颞叶痴呆、路易体痴呆、混合性痴呆。
什么是血管性痴呆?
血管性痴呆(VaD)是与脑血管因素有关的痴呆统称。
疾病病因主要是脑内血管病变,即颈动脉与椎基底动脉两大系统。
可以是这些血管本身的病变,也可以是颅外大血管及心脏的病变,间接影响脑内血管,供血不足而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改变,最终使大脑功能全面衰退。
血管性痴呆分类
VaD的神经病理分类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损害所致的痴呆、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
多发性脑梗死性痴呆(MID)
MID定义为大血管阻塞所导致的大面积梗死,尤其是多发生在内环状动脉或Willis环及其它主要大脑动脉上。
关键性梗死性痴呆
关键性梗死性痴呆是由重要皮质、皮质下功能区域的几个小面积梗死灶,有时甚至是单个梗死病灶所引起。
最为人们所知的是双侧丘脑梗死导致的具额叶特征的痴呆,其它关键部位如角回、基底前脑-基底下丘脑结构、带状回的病灶也可导致痴呆。
小血管性痴呆
小血管疾病引起的损害可以是皮质性的,也可是皮质下的。
皮质下梗死可出现在丘脑背内侧核,尾状核,额叶皮质和上述结构在白质的联系通路等部位。
发生在基底节和脑桥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出现假性球麻痹,额叶皮质的多发性腔隙性梗死可产生伴额叶体征的痴呆综合征。
Binswanger病(Binswanger disease,BD)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小血管性痴呆,临床表现为进行性、隐匿性发展的痴呆,常伴明显的意志缺失,情感和行为改变(激越,易激惹,抑郁,欣快,情感失禁),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运动迟缓,假性球麻痹和一些皮质症状(如步态不稳,尿失禁,帕金森症等)。
病理改变为脑室周围白质的广泛性脱髓鞘病变与多发性腔隙灶共存,伴星形胶质细胞增生。
严重病理中,整个白质近乎消失,仅存未受损的短弓状纤维。
低血氧-低灌流性痴呆
痴呆也可在缺血状态下的弥漫性大脑损害或局限性大脑损害(因局部脑组织对缺血的选择性易感性所致)后出现。
痴呆可能由继发于心脏骤停或严重低血压的脑缺血性损害,血液
灌流交界区的缺血损害(如脑室周围白质部位的缺血性损害)导致。
选择性、不完全性白质梗死是痴呆中血管性白质疾病的第二个最常见的类型,由大脑内动脉狭窄及交通循环不良所致,低血压发作所致的阵发性血流过低或灌流不足常与其伴行,通常表现为额颞叶痴呆。
出血性痴呆
这一类VaD亚型由出血和血管瘤所致,包括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高血压性血管病变所致的血管破裂,血管瘤和血管炎引起的脑血管破裂。
大多数病例呈现VaD的临床特点,但也有的病例临床表现类似原发性进行性痴呆。
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
脑血管病包括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脑血管疾病最常见的病因是动脉硬化,较少见的有血液病、胶原病、血管畸形等。
临床常见的血管性痴呆类型有:
(1)多梗塞性痴呆:为最常见的类型。
是由于多发的梗塞灶所致的痴呆,病变可累及大脑皮质、皮质下及基底节区。
临床常有高血压、动脉硬化、反复发作的脑血管病,以及每次发作后留下的或多或少的神经与精神症状,积少成多,最终成为全面的、严重的智力衰退。
(2)大面积脑梗塞性痴呆:患者大面积脑梗塞,常死于急性期,少数存活的病人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异常,包括痴呆,丧失工作与生活能力。
(3)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Binswager病):因动脉硬化,大脑白质发生弥漫性病变,而出现痴呆。
临床特点为智能减退、步态障碍、尿失禁、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口齿不清等。
(4)特殊部位梗塞所致痴呆:是指梗塞灶虽不大,但位于与认知功能有重要关系的部位,而引起失语、记忆缺损、视觉障碍等。
(5)出血性痴呆:慢性硬膜下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出血都可以产生血管性痴呆。
什么是路易体痴呆(DLB)?
路易体痴呆是以波动性认知障碍、视幻觉和帕金森综合征为临床特点,以路易小体(大脑神经细胞内一种叫α-共核蛋白的蛋白质异常沉积物)为病理特征的神经变性病。
DLB的典型病程为缓慢进展,经过数年后最终呈全面痴呆。
早期,大部分病例的认知功能为颞顶叶型,表现为记忆、语言和视觉空间技能损害,与AD的表现相似。
DLB认知功能波动性损害。
大部分DLB病人都有真性视幻觉,幻觉形象往往鲜明生动。
幻觉对象多为病人熟悉的人物或动物,这些视觉形象常常是活动的、会说话或发出声音的,偶尔,幻觉形象
有扭曲变形。
有些DLB病人可出现肌阵挛、舞蹈样动作等运动异常。
DLB病人较多出现晕厥,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什么是额颞叶痴呆?
额颞叶痴呆是一组以额颞叶萎缩为特征的痴呆综合征,包括Pick病及临床表现类似的Pick综合征,后者又包括额叶痴呆和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临床以明显的人格、行为改变和认知障碍为特征。
临床基本症状特征为:
1、隐袭起病,缓慢进展。
早期出现人格和情感改变,如易激惹、暴怒、固执、淡漠和抑郁等;逐渐出现行为异常,如举止不当、无进取心、对事物漠然和冲动行为等,可出现Kluver-Bucy综合征,表现迟钝、淡漠、视认和思维快速变换,口部过度活动、善肌、贪食、肥胖,把任何东西都放入口中试探,伴健忘、失语等。
不能思考,言语少,词汇贫乏,刻板和模仿语言以至缄默,躯体异常感和片断妄想等。
2、神经系统体征在病程早期可见吸吮反射、强握反射,晚期出现肌阵挛、锥体束征及帕金森综合征。
3、原发性进行性失语 Mesulam(1982)首先报道6例慢性进行性失语不伴痴呆,Weintraub 等(1990)命名为PPA。
通常65岁以前发病,病程较长,可达10年以上。
主要临床特点是,缓慢进行性语言障碍不伴其他认知功能障碍,6-7年发展为严重失语或缄默,是与AD或额颞痴呆的区别点。
可有视觉失认或空间损害,但生活仍能自理,最终出现痴呆,无神经系统体征。
MRI显示优势半球额、颞和顶叶萎缩明显。
病理可见额颞叶萎缩,无Pick小体。
什么是混合性痴呆?
混合性痴呆指同时患有阿尔茨海默病和血管性痴呆。
混合性痴呆的病人同时具备上述两种痴呆的特点,例如起病十分隐匿,认知功能缓慢地、渐进性地减退,但病人同时又有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在某一段时间里又多次发生脑血管意外,使智力衰退在缓慢进展的基础上,又出现阶梯式的下降,并出现神经系统的局灶性症状和体征,同时逐步丧失自知力。
脑CT或磁共振检查,除了发现大脑弥漫性萎缩以外,还有多发性的梗死病灶。
混合性痴呆是相当常见的痴呆类型,在痴呆发病总数中,约占10%-20%,而且两种混合的痴呆类型可以互相促进。
脑血管疾病可以加重阿尔茨海默痴呆,因此脑血管意外不但是血
管性痴呆的直接原因,而且是阿尔茨海默痴呆的危险因素。
脑出血或脑梗死发生后,脑血流量降低,使脑的氧化代谢和糖代谢下降,不仅导致神经元损伤和死亡,也会使淀粉样蛋白在脑内沉积,形成老年斑,促使老年性痴呆发生。
文转自【开可敏网】
/gzlncd.asp?n=%C8%CF%CA%B6%B3%D5%B4%F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