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淋(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石淋,腹痛,癃闭诊疗方案

淋证1.病名:石淋(肾结石+膀胱结石)2.概念:一侧腰腹疼痛难忍,伴有尿中夹沙石,排尿涩痛,少腹拒急,或排尿中断3.病因病机:湿热蕴结下焦,肾与膀胱气化不利,炼液为湿,经络阻滞,而成本病4.诊疗方案1.内治:1.热淋小便频数短涩,灼热刺痛,溺色黄赤,少腹拘急胀痛,或有寒热,口苦,呕恶或有腹痛拒按,或有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治发:清热利湿通淋方药:八正散加减常用药:瞿麦萹蓄车前子滑石大黄黄柏蒲公英紫花地丁萆薢2石淋尿中夹沙石,排尿涩痛或排尿时突然中断,尿道窘迫疼痛,少腹拘急,往往突发,一侧腰腹绞痛,绞痛难忍,甚则牵及外阴,尿中带血,舌红,苔薄黄,脉弦或带数治法:清热利湿,排石通淋方药:石韦散加减常用药:瞿麦萹蓄通草滑石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石韦穿山甲虎杖王不留行牛膝青皮乌药沉香3血淋小便热涩刺痛,尿色深红或夹有血块疼痛满急加剧,或见心烦舌尖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通淋凉血止血方药:小蓟饮子加减常用药:小蓟生地黄白茅根旱莲草木通生草梢山栀滑石当归蒲黄土大黄三七马鞭草2.外治1.针灸穴位:以止痛利尿,(针灸关元,肾俞,足三里等)2.解痉止痛3.中药灌肠(大黄30g 芒硝30g 枳实10g 厚朴10g) (围手术期的处理)4.手术治疗(1.体外冲击波碎石.2.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3.膀胱镜钬激光碎石)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临床治愈:1.临床症状基本消失;2.X线或者B超发现结石消失,肾、输尿管梗阻解除;3.血、尿常规正常。
显效:1.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X线或者B超发现结石下移或变小,积水改善;3.血、尿常规可正常或异常。
无效:1.临床症状无改善;2.X线或者B超复查结石同前梗阻无改善;3.血、尿常规异常腹痛(输尿管结石)1.病名:腹痛(输尿管结石)2.概念:以一侧或两侧少腹疼痛,呕吐,尿频,尿急,排尿涩痛,少腹拒急。
3. 病因病机:外感湿热或饮食不洁,脾湿健运,湿热内生,炼液为湿,经络阻滞,而成本病4.诊疗方案1.内治:1. 湿热蕴结症症候:腰痛或者小腹部痛或者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混赤,或者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推荐方药:三金排石汤加减。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
定义
尿有砂石小便则茎里痛尿不能卒出痛引少腹 膀胱里急石淋即为尿道结石砂石从小便道出而止痛石淋并发热淋时如无水道等紧急病情发生则应以先治热淋后治石淋
一、常见症候要点
一气血瘀滞证 腰部或小腹突然发生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二湿热蕴结证 腰部或小腹持续疼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三肾气不足证 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2.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3.其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 天
好 □ 较好□ 一般□ 差 □
膀胱 刺激征 □
1.观察量□ 2.饮水指导□ 3.其他护理措施: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效果评价量表
症状
无 0分
轻度 2分
中度 4分
重度 6分
实施前评价
实施后评价
日期
分值
日期
分值
血尿
无
尿红细胞<+
尿红细胞 + ~+ + +
尿红细胞>+ + +
腰部酸痛
无
偶有发生
经常发生
持续腰痛程度重
上腹或肾区疼痛
无
偶有发生
经常发生
持续腰痛程度重
排尿困难
无
排尿无力
点滴而短少
腹肌很用力无法排出
一、护理效果评价
主要症状
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石淋是由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
多见于泌尿系结石。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主要症状:发作时腰腹绞痛,小便涩痛频急、排尿中断、血尿。
次要症状: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发热恶寒等。
2.西医诊断(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3)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4)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镱逆行造影。
﹙二﹚证候诊断(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
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
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
舌红苫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处理:了解病史,详细检查,症状明显的急性病人,先给对症治疗;慢性或症状不重者可适当活动,但要劳逸结合,以免过劳加重或复发。
饮食宜清淡,禁辛辣、厚昧、烟酒、咖啡、浓茶等生热、助湿及刺激性食品,应大量饮水,以通利冲洗尿路,多食西瓜、葫芦等果菜。
治疗期间禁行房事。
﹙二﹚辨证论治(1)下焦湿热;基本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汤药选用八正散加减。
(2)下焦瘀滞:基本治法为行气化瘀,排石通淋。
汤药选用沉香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肾气亏虚:基本治法为补肾健脾,温阳溶石。
汤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肾阴亏虚:基本治法为: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汤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合石苇散加减。
﹙三﹚康复指导石淋临床治愈后.要加强卫生教育及体育锻炼。
妇女应注意会阴部卫生,妊娠、经期更应防止毒邪污染。
应太量饮水,最好饮用离子水,维持每日尿量在2500m1以上,每次排尿要彻底排空,排尿后立即重复排尿有助尿液彻底排出。
石淋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气血瘀滞证:腰部或小腹突然发生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二)湿热蕴结证:腰部或小腹持续疼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三)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疼痛的持续时间、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
2、向患者解释疼痛与活动的关系,减少剧烈活动,鼓励患者多饮水,利于结石的排出。
3、教会患者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和放松方法。
4、遵医嘱给予解痉和止痛药物,病情较重者遵医嘱输液治疗。
5、肾绞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肾区,缓解疼痛。
6、肾绞痛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艾灸止痛,常选用的穴位有: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有止痛,促排石的作用。
7、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选用生大黄等中药保留灌肠,可缓解结石疼痛。
(二)血尿1、发生血尿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变化,防止发生虚脱。
2、患者虚脱时,立即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迅速遵医嘱补液。
3、向患者解释发生血尿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忧郁情绪,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尿中盐类结晶的形成。
4、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嘱患者做跳跃运动,利于结石的排出。
5、穴位按摩,点按中级、关元、大横、腹结穴约60~80次,以酸胀为宜,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摩肾俞穴,以酸胀为宜。
(三)恶心、呕吐1、观察患者呕吐的次数、量及呕吐物的性状,皮肤弹性,尿量,尿比重,血液浓缩程度,血清电解质及血气分析结果等。
2、饮食宜清淡,低盐,忌食辛辣、油腻、刺激之品,戒除咖啡、浓茶、烟酒等。
3、鼓励患者多饮水,适量运动,利于结石排出。
4、呕吐严重者,立即通知医师,遵医嘱给予解痉、止吐药物,必要时遵医嘱补液治疗。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砂淋、石淋验方秘方绝招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砂淋、石淋验方秘方绝招
治疗泌尿系统结石、砂淋、石淋验方秘方绝招,医者父母心,可能几行字,就能救你于危难之中,请关注作者、赞赏、转藏等,体质不同、仅供参考,欢迎咨询!
升降金石汤:药物组成:黄芪20g,升麻10g,柴胡10g,桔梗10g,金钱草30g,海金砂10g,鸡内金10g,滑石粉20g,炮牛角粉10g,当归15g,黄酒50ml,米醋20ml。
用法:水煎服。
功能:升降气机、溶石通淋。
主治:老年泌尿系统结石病,久服通利致虚者,或术后又形成结石者,或体外震波碎石排出不利者。
逐石通淋汤:冬葵子12g、石苇12g、海金砂12g、川牛膝9g、川棟子9g、木通6g、沉香(研末)3g、琥(研末)6g。
清水煎,沉香、琥分两次服。
每四小时服一次,(先用药汁冲服二粉)昼夜连服。
服后如疼痛剧增,可继服药汁一次。
功效清热利湿,软坚散结,化石通淋。
主治:砂淋、石淋。
小便难,色黄赤混浊,腰痛牵引小腹,甚至下及睾丸、大腿内侧,其痛如绞。
或小便突然阻塞、中断,或频急刺痛,甚至尿中带血,或有砂粒,或碎小石粒。
如有阴虚血滞不出者,加生地18g,丹参12g。
泌尿外科泌尿系结石(石淋)中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最新版)

泌尿系结石(石淋)中医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概述】因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所致。
以疼痛、血尿为主要临床表现。
病位在膀胱和肾,涉及肝脾。
泌尿系结石可参照本病护理。
【辨证分型】1.下焦湿热证:腰腹疼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排尿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腻,脉弦或滑数。
2.下焦瘀滞证:腰部作账、疼痛,少腹刺痛,尿中夹血扶或尿色暗红,排尿不畅,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细涩。
3.肾气亏虚证: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或颜面虚浮,畏寒肢冷,舌体淡胖,脉沉细无力。
4.肾阴亏虚证:头晕,耳鸣,心颜,咽燥,腰酸膝软,尿短黄而不畅,舌红,苔少,脉细数。
【护理评估】1.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次数及有无放射痛。
2.有无发热、血尿,有无砂石排出,有无排尿突然中断。
3.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心理社会状况。
【护理要点】(一)一般非手术治疗的护理:1.1一般中医护理(1)按中医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遵医嘱做跳跃活动以利结石排出。
1.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次数,有无发热、血层,有无砂石排出,有无排尿突然中断等情况。
(2)患者面色苍白、汗出、呕恶、辗转呻吟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虚脱时,取平卧位或头低位,做好抢救准备。
1.3情志护理(1)护士多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指导其保持乐观情绪。
(2)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高识读,增强治疗信心。
1.4饮食护理(1)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在3000ml以上。
(2)限制含钙、草酸类的食物,避免高糖、高胆固醇和高脂肪饮食,多食用高纤维食物。
(3)尿酸结石不宜食高嘌呤食物,如动物内脏等。
1.5给药护理:中药汤剂温服,注意药后反应,做好记录。
2.体外冲击波碎石护理常规(1)治疗前评估患者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及血常规,凝血功能及是否处于月经期等。
一般应控制感染后再治疗。
(2)嘱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要配合定位,不可移动体位。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

石淋(肾、输尿管结石)中医诊疗常规石淋是由湿热久蕴,煎熬尿液成石,阻滞肾系。
多见于泌尿系结石。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主要症状:发作时腰腹绞痛,小便涩痛频急、排尿中断、血尿。
次要症状: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发热恶寒等。
2.西医诊断(1)发作时腰腹绞痛,痛及前阴,面色苍白,冷汗,恶心呕吐。
可伴有发热恶寒,小便涩痛频急.或有排尿中断。
(2)肉眼可见血尿,或小便有砂石排出。
(3)尿常规检查有红细胞.(4)肾系B超检查,或x线腹部平片、肾盂造影等可明确结石部位。
必要时作膀胱镱逆行造影。
﹙二﹚证候诊断(1)下焦湿热:腰腹绞痛,小便涩痛.尿中带血,或排尿中断.解时刺痛难忍,大便干结。
舌苔黄腻。
脉弦或数。
(2)下焦瘀滞:腰痛发胀,少腹刺痛,尿中夹血块或尿色暗红.解时不畅。
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细涩。
(3)肾气亏虚:腰腹隐痛,排尿无力.少腹坠胀.神倦乏力,甚则颜面虚浮,畏寒肢冷。
舌体淡胖.脉沉细弱。
(4)肾阴亏虚:头晕目眩,耳鸣,心烦咽燥,腰酸膝软。
舌红苫少,脉细数。
二、治疗方案﹙一﹚一般处理:了解病史,详细检查,症状明显的急性病人,先给对症治疗;慢性或症状不重者可适当活动,但要劳逸结合,以免过劳加重或复发。
饮食宜清淡,禁辛辣、厚昧、烟酒、咖啡、浓茶等生热、助湿及刺激性食品,应大量饮水,以通利冲洗尿路,多食西瓜、葫芦等果菜。
治疗期间禁行房事。
﹙二﹚辨证论治(1)下焦湿热;基本治法为清热利湿,通淋排石;汤药选用八正散加减。
(2)下焦瘀滞:基本治法为行气化瘀,排石通淋。
汤药选用沉香散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3)肾气亏虚:基本治法为补肾健脾,温阳溶石。
汤药选用济生肾气丸加减。
.(4)肾阴亏虚:基本治法为:滋阴补肾,通淋排石。
汤药选用知柏地黄汤合石苇散加减。
﹙三﹚康复指导石淋临床治愈后.要加强卫生教育及体育锻炼。
妇女应注意会阴部卫生,妊娠、经期更应防止毒邪污染。
应太量饮水,最好饮用离子水,维持每日尿量在2500m1以上,每次排尿要彻底排空,排尿后立即重复排尿有助尿液彻底排出。
石淋中医护理方案

石淋中医护理方案石淋(泌尿系结石)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症候要点(一)气血瘀滞证:腰部或小腹突然发生绞痛,阵发性加剧,疼痛向外阴部放射,尿频,尿急,尿黄或赤,舌暗红或有瘀斑,脉弦或弦数。
(二)湿热蕴结证:腰部或小腹持续疼痛,或尿流突然中断,尿频,尿急,尿痛,小便黄赤,或为血尿,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三)肾气不足证:结石日久,留滞不去,腰部胀痛,时发时止,遇劳加重,疲乏无力,尿少或频数不爽,或面部轻度浮肿,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疼痛1、观察疼痛的持续时间、部位、程度、性质及伴随症状。
2、向患者解释疼痛与活动的关系,减少剧烈活动,鼓励患者多饮水,利于结石的排出。
3、教会患者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如分散注意力和放松方法。
4、遵医嘱给予解痉和止痛药物,病情较重者遵医嘱输液治疗。
5、肾绞痛发作时,可局部热敷肾区,缓解疼痛。
6、肾绞痛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艾灸止痛,常选用的穴位有:肾俞,三阴交,足三里等,有止痛,促排石的作用。
7、遵医嘱给予中药灌肠,选用生大黄等中药保留灌肠,可缓解结石疼痛。
(二)血尿1、发生血尿时,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观察患者血压、脉搏、神志变化,防止发生虚脱。
2、患者虚脱时,立即给予平卧位或头低位,迅速遵医嘱补液。
3、向患者解释发生血尿的原因,安慰患者,消除紧张、忧郁情绪,鼓励患者多饮水,防止尿中盐类结晶的形成。
4、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嘱患者做跳跃运动,利于结石的排出。
5、穴位按摩,点按中级、关元、大横、腹结穴约60~80次,以酸胀为宜,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摩肾俞穴,以酸胀为宜。
(一)(二)中药灌肠(详见附录2)三、健康指导(一)生活起居1、注意饮食及个人卫生,勤换内裤,不喝生水,少食咸菜、火锅及腌制食物。
2、保持心情愉悦,每天进行适量体育锻炼,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鼓励患者多饮水,每天饮水量在2000ml以上,稀释尿液,防止结石再次形成。
(二)饮食指导1、气血瘀滞证:宜选用有行气功能的食物,如白萝卜、生姜、桂皮等;桃仁、油菜、黑大豆具有活血祛瘀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淋(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中医干预方案
一、概述:石淋是指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结石。
相当于西医的泌尿道结石。
其特点是:腰腹疼痛,尿血,小便涩痛,或尿出砂石,或经检测发现结石。
任何年龄均可能发病,男性多于女性。
输尿管结石一般来自肾脏,结石易停留在输尿管的生理性狭窄部,如肾盂输尿管
连接部,输尿管跨髂血管处及输尿管膀胱壁段。
二、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外科学》(2002版,主编赵尚华)石淋进行诊断。
2.西医诊断:西医诊断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外科学》(第六版)的诊断标准进行诊断。
(二)证候诊断
1.湿热下注证
2.气滞血瘀证
3.肾气亏虚证
三、手术适应症
1.体外冲击波碎石术适应症:适用于肾、输尿管上段结石,输尿管下段结石治疗的成功率壁输尿管镜取石低。
2.开放性手术或微创手术适应症:
(1)结石直径大于1cm,经非手术治疗无效者;
(2)结石直径虽小于1cm,但经保守治疗3个月后,出现梗阻侧肾积水者;
(3)合并尿路梗阻者;
(4)合并较重的泌尿系感染,且经治疗无效者。
四、术前中医干预方案
(一)辩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
中医药排石治疗:分型论治,旨在促进排石,控制感染,改善症状,保护肾功能。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药:金铃子散加减
3.肾气亏虚证
治法:补宜肾气,通淋排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二)中成药制剂:利尿排石颗粒、肾石通。
(三)特色治疗:电针、穴位贴敷、耳穴埋籽等。
1.电针、针刺运动疗法。
取穴:秩边、关元、脾俞、肾俞、中极、三阴交、膀胱俞等穴位,实证用泄法,虚证用补法;
2.穴位贴敷。
取穴:关元、中极、足三里等穴;
3.耳穴埋籽。
取穴: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四)辩证施护
1.大量饮水,每天饮水量300OmL 以上,使尿量保持在2000mL以上。
为了保持夜间尿量,睡前饮水,睡眠中起床排尿后再饮水。
根据结石成分或血、尿有关成分的分析,调整摄入的食物种类。
2.应注意情志调护,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
3.饮食宜清淡,多吃蔬菜、水果、多饮开水。
忌辛辣食品,忌烟酒等。
石淋患者应少食菠菜、草莓、土豆、蛋类、及动物内脏等钙、磷含量高的食物。
4.观察小便的量、色、次数以了解病情的轻重,注意有无异物排出。
五、术后中医干预方案
(一)辩证使用口服中药汤剂
1.湿热下注证
治法:清热利湿,通淋排石
方药:石韦散加减
2.气滞血瘀证
治法:理气活血,通淋排石
方药:金铃子散加减
3.肾气亏虚证
治法:补宜肾气,通淋排石
方药:济生肾气丸加减
(二)中成药制剂:利尿排石颗粒、肾石通。
(三)特色治疗:电针、穴位贴敷、耳穴埋籽等止痛、止血。
1.电针、针刺运动疗法。
取穴:秩边、关元、脾俞、肾俞、中极、三阴交、膀胱俞等穴位,实证用泄法,虚证用补法;
2.穴位贴敷。
取穴:关元、中极、足三里等穴;
3.耳穴埋籽。
取穴:肾、膀胱、肺、肝、脾、三焦、交感、神门、皮质下等穴。
(四)中药内服止血、止痛:止血选用茜草、小蓟、大蓟等药物煎水服;止痛选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药。
六、并发症处理
1.疼痛:可针灸止痛,或服用中药止痛。
2.出血:观察肾造瘘管和尿管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和量,并做好记录;必要时口服中药止血,如茜草、小蓟、大蓟等药物。
凝血异常者可经引流管注入凝血酶、肾上腺素,输新鲜血、血小板等;失血过多者,血压下降者,快速补液,输血,抗休克治疗。
出血仍不止者应及时手术探查予以止血。
3.发热:38℃以下为组织坏死、吸收引起,密切观察患者情况;感染引起的发热则给予清热解毒药或抗生素。
4.脏器损伤:对症治疗,必要时手术探查。
5.酸碱平衡失调,电解质紊乱:补充电解质,维持酸碱平衡。
6.结石残留:可行二次手术,或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
7.尿外渗或尿漏:保持肾盂造瘘管通畅,固定。
一般可以自行吸收,量多时肾周引流。
8.输尿管支架管移位及脱落:若术后出现腰胀、下腹疼痛不适、血尿及膀胱刺激征,行KUB检查双J管的位置,若移位或滑脱应在膀胱镜引导下重新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