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程教学案例1——中信泰富衍生品事件
“中信泰富和累计期权”案例分析

而现实是,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澳大利亚作为重要的商品出口 国,澳元汇率承压巨大,同时澳大利亚央行降息,使得澳元兑美元汇率大幅走弱,2008 年7月到10月间,累计下跌了约29%。而中信泰富却发生了146亿港元的巨额亏损,套期 保值失败。
然后分析为什么会套期保值失败?我们分析原因主要有: 在公司层面,企业内部管控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信息匹配,风险识别与评估机制缺 失等。在交易层面,也是我们认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套期保值额度不对等,名为套期保 值,却又浓烈的投资色彩。一个是,外汇风险敞口是26亿澳元,而衍生品合约规模却达到 了45亿——90亿澳元,存在很大的净衍生品风险敞口。也就是中信泰富是希望澳元升值的, 升值是可以获利的。另一个是,交易品种选择不当,就是合约期限过长,长达2年多,盈亏 情况严重不匹配,前面讲了澳元升值公司盈利相对有限,而一旦澳元贬值,公司会以数倍 幅度扩大亏损。 那么,又有一个问题,中信泰富为什么会进行这样的一种交易呢?我们分析原因可能是: 1、当时美国正处于次贷危机当中,美国经济疲弱外加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市 场普遍认为美元处于贬值的周期之中,在合约签订前夕澳元保持了持续升值,市场预期澳 元会进一步升值的趋势比较强烈。我们也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公司的预期损益情况,结果也 是如果基于澳元的历史走势,模拟出来的结果是澳元会持续升值的,也就是说公司是有利 可图的,但蒙特卡洛模拟是一种基于历史数据的一种随机模拟,而现实是澳元没有按照历 史趋势升值而是大幅贬值了,也因为合约期限较长,为澳元汇率反转留下了空间。 2、由于行使价低于市场价格,公司签订合约的早期盈利预期非常明显,短期来看是明 显赚钱的。另外就是这种累计期权是没有期权费的,这都诱导了中信泰富扩大期权持仓。
衍生金融工具案例分析

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控制问题研究——基于中信泰富事件的分析王艳芳杨爱义发布时间:2011-03-31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金融市场不断发生企业因衍生金融工具投资失败而破产倒闭的事件。
从中航油豪赌原油期货巨亏5.5亿美金到雷曼兄弟次贷资产投资巨亏破产,再到红筹公司中信泰富外汇买卖合约巨亏,一时之间,人们对衍生金融工具谈虎色变,将其视为洪水猛兽。
面对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对会计功能的双重呼唤,如何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如何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控制与监管、如何加强衍生金融工具的审计与内部控制,推进会计在服务经济、防范风险、正确估量和预测未来中的功能拓展,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亟须探讨的问题。
本文以中信泰富的外汇买卖合约巨亏事件为例,探讨我国应如何有效地控制衍生金融工具投资风险。
一、中信泰富巨亏案例简介中信泰富注册成立于香港,是大型国企中信集团在香港的6家上市公司之一,为恒生指数成分股之一。
中信泰富的最大股东是北京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全资附属公司,即中国国际信托投资盾港集团)有限公司。
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一个名为“SINO-IRON”的磁铁矿项目,该项目是西澳洲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这个项目总投资约42亿美元,很多设备和投入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当前的16亿澳元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在全面营运的每一年度投入至少10亿澳元。
为了降低项目面对的货币风险,中信泰富签订了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
杠杆式外汇合同被普遍认为是投机性很强的高风险产品,导致中信泰富巨额亏损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正是变种Accumulator(累股证),其不是股份,而是汇价。
从促销对象来看,Accumulator会集中出售给个人投资者,而累股证主要以上市公司及中小企业为对象。
累股证一般由欧美私人银行出售给高资产客户。
Accumulator因其杠杆效应,既在牛市中放大收益,又在熊市中放大损失,被香港投行界以谐音戏谑为“Ikillyoulater”(我迟些杀你)。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第五讲

股票。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 发布个人声明说,中信
富需要澳元和欧元。而为了 锁定美元开支的成本,
潜在的最大风险,没有被正 确的估计到。在随后的
进行有关外汇交易,张立宪 连同财务总监周志贤已
泰富目前正在澳大利亚建一 个铁矿石项目,为了支
中信泰富签订了一些外汇合 约。但是,这些外汇合
添加标题
高出近 4 倍,为近年来上市 公司投资衍生工具亏损
添加标题
项目汇率风险,该公司自 2007年底起签订了多份累
添加标题
率大幅下跌,此项亏损将达 其净资产600亿港元的
添加标题
最严重的事件。
公告一出,市场哗然,投资 者纷纷抛售该公司
付从澳大利亚和欧洲购买的 设备和原材料,中信泰
约的签订,没有经过合理的 授权,而且这些合约中
案例材料:事件的经过
添加标题
2008年10月20日上午,中 信泰富突然停牌,下
添加标题
计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名 义金额的总数达到94亿
添加标题
近1/4,比2004年新加坡中 航油集团5亿美元的亏损
添加标题
午5时发布盈利预警公告称, 为对冲澳大利亚铁矿
添加标题
澳元之巨。由于2008年9月 之后,澳元对美元的汇
具的风险,必须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内部控制。
案例材料: 公司简介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Citic Pacific Ltd,简 称“中信泰富”,港交所:0267,OTCBB: CTPCY)于1990 年在香港注册成立, 2007 年10 月17日
,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公司最大股东为 中国国际信托投资(香港集团)有限公司, 其业务以基建为主,包括基础设施、能源项 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
中信泰富事件与衍生品市场浅析_贸易经济论文

中信泰富事件与衍生品市场浅析_贸易经济论文摘要:关键词:一.事件介绍中信泰富由于在澳大利亚投资一个铁矿石项目,需要以澳元和欧元支付从澳大利亚和欧洲购买的设备和原材料,为了锁定美元开支的成本,签订若干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以对冲风险,其最初目的是为了降低其在澳大利亚的铁矿投资项目和和其他投资项目的货币风险。
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澳元对美元,走势坚挺,为防止澳元对美元汇率继续上升,用签订这些外汇合约可以防止中信泰富的交易风险,并可能从差价中获取利益。
然而,从***月份开始,澳元大幅度贬值,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引致亏损,实际已亏损8.07亿港元。
至10月17日,仍在生效的杠杆式外汇合约按公平价定值的亏损为147亿港元。
因而,相关外汇合约导致已变现及未变现亏损总额为155.07亿港元。
二.原因分析1.衍生工具风险中信泰富的杠杆式外汇和约是Accumulator,即累股证,是一个期权产品,发行商锁定股价的上下限,并规定在一个时期内以低于目前股价水平向客户提供股票。
一般发行商会向客户提供比现价低5%至10%的行使价,当股价升过现价3%至5%时,合约自行终止,而当股价跌破行使价时,投资者必须按合约继续按行使价买入股份,甚至双倍甚至三倍的吸纳股份。
2.直接诱因中信泰富签订的最主要合约是澳元合约,与澳元兑美元汇率挂钩,目前仍在生效的外汇合约规定,中信泰富可以行使的澳元兑美元汇率为0.87。
然而由于近期的金融危机的扫荡,以及澳洲的降息和美元的回升,澳元兑美元汇率远远跌破行使价0.87,因而在合约到期日2010年10月前,中信泰富必须不断以高汇率接盘,如果澳元汇率继续下跌,则可能使亏损达到无限大。
3.内部管理机制据中信泰富称,之所以会有如此大规模的外汇合约,是因为负责集团对冲策略的财务董事张立宪没有按照既定的程序事先获得主席许可就进行外汇交易,超越了职权范围;而财务总监周至贤没有尽到监督责任,也没有提醒主席有不寻常的对冲交易,同时还涉及家族内部操纵及信息披露滞后等一系列原因。
财务管理案例分析中信泰富外汇合约巨亏事件分析

10月沽空规模剧增
❖ 有香港媒体报道称,中信泰富炒外汇期货 出现巨额亏损的消息可能提前透露,从而 使事先获取信息的内幕人士提前沽空,而 支撑这种猜测的证据之一是自10月份澳 元大跌以来,公司股票的沽空规模急剧上 涨,甚至是出事前的十几倍。
❖ 港交所的有关沽空数据也显示,中信泰富股 票在9月份的沽空数量日平均约十多万至数 十万股;但10月份股份沽空规模显著增加, 多个交易日出现逾百万股的沽空,如10月 10日沽空数量便高达340多万股,停牌前 的10月17日也达128万股。 因此市场人士质疑,为何在公司尚未公布投 资外汇亏损期间,沽空活动会大幅上升,会 不会存在内幕资金先知先觉而提前布局的嫌 疑。
2、信息披露不及时,是否涉嫌内幕交易?
❖ 据荣智健透露,该公司高管从9月7日开始 发现了有关情况,随后公司召开了特别董 事会,而审计委员会也被授权开始进行独 立调查,同时中信泰富开始向母公司中信 集团求助。
香港《星岛日报》分析文章认为,中信泰富作 为蓝筹股,外间对中信泰富的企业管治质素要 求较高,集团高层行事不仅要公正,更要让人 看到其公正。此次引致重大亏损的事件,从哪 一个角度看都绝对是股价敏感消息,没有理由 延迟六周才披露。假如为了方便处理部分外汇 合约而暂不公布消息,最低限度要把公司停牌, 待消息公平地向外公布后才复牌,免让人质疑 有人可以从中取利或规避损失。
三、几点启示
❖ (一)对我国存在外汇敞口企业的警示 (二)中国企业家和CFO需要学习如何 管理外汇风险
❖ (三)建立健全企业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中信泰富涉及的衍生产品有两个特点
❖第一 复杂性 ❖第二 合约的收益与风险完
全不匹配
பைடு நூலகம்
(三)业界的几点质疑
❖ 1、中信泰富为什么做如此复杂与高风险 的交易呢?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

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滨江学院课程论文题目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课程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专业 2013级金融工程学生姓名吴欣怡学号任课教师李长青二O一六年六月三日金融工程案例分析——中信泰富事件一、案例简介2008 年 10 月 20 日,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泰富召开新闻发布会。
中信集团主席荣智健表示,由于中信泰富的财务董事越权与香港数家银行签订了金额巨大的澳元杠杆式远期合约导致已经产生 8 亿港元的损失。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147 亿港元的损失关键词:中信泰富;外汇;远期杠杆二、案例的具体内容中信泰富的公告表示,有关外汇合同的签订并没有经过恰当的审批,其潜在风险也没有得到评估,因此已终止了部分合约,剩余的合同主要以澳元为主。
管理层表示,会考虑以三种方案处理手头未结清的外汇杠杆合同,包括平仓、重组合约等多种手段。
荣智健在发布会上称该事件中集团财务总监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
他同时宣布,财务董事张立宪及财务总监周志贤已提请辞职,并获董事会接受,而与事件相关的人员将会受到纪律处分。
自即日起,中信集团将委任莫伟龙为财务董事。
由于这笔合约的期限为二年,荣智健说如果以目前的汇率市价估计,这次外汇杠杆交易可能带来高达 147 亿港元的损失中信泰富在澳大利亚有SINO—IRON铁矿投资项目,亦是西澳最大的磁铁矿项目。
整个投资项目的资本开支,除目前的16亿澳元之外,在项目进行的25年期内,还将至少每年投入10亿澳元,很多设备和投人都必须以澳元来支付。
为降低澳元升值的风险,公司于2008年7月与13家银行共签订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对冲澳元、欧元及人民币升值影响,其中澳元合约占绝大部分。
由于合约只考虑对冲相关外币升值影响,没有考虑相关外币的贬值可能,在全球金融危机迫使澳大利亚减息并引发澳元下跌情况下,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公告因澳元贬值跌破锁定汇价,澳元累计认购期权合约公允价值损失约147亿港元;11月14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中信集团将提供总额为15亿美元(约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用于重组外汇衍生品合同的部分债务义务,中信泰富将发行等值的可换股债券,用来替换上述备用信贷。
汇率市场风险管理案例 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

案例11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事件背景】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
中信泰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括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至贤。
莫伟龙获任集团财务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及内部监控。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的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而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08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在炒外汇衍生工具录得巨额亏损后,终于获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出手相助。
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2009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126.62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
2009年4月3日中信泰富继早前被香港证监会调查后,3日再度接受警方调查。
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前往中信泰富总部调查,在逗留一小时之后运走大批文件。
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荣智健卸任中信泰富主席,北京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
【原因分析】由于参与澳元期权的对赌,荣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发生了155亿港元的巨额亏损。
这位以斐然经营业绩颠覆了“富不过三代”商业定律的“红色资本家”后代不仅因此丢失了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权杖,而且可能面临着长达14年的牢狱之灾。
从30余年商战风雨中走过来的荣智健为何如此惨败,扼腕叹息之余,人们更多的是诘问与思索。
中信泰富案例

估计风险的重大程度
风险分析
评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考虑如何管理风险
•
中信泰富事件反映出其内部的风险监管和治理机制存 在问题,累计期权的风险与收益严重不匹配,收益固定但 风险却无限。中信泰富选择了澳元作为买卖产品,这笔合 同并未考虑相关货币贬值而设定止损金额,从而为日后的 无限量亏损埋下祸根。
风险表现
1.市场风险。 截至2008年第一季度,中信泰富共先后买入澳元期权合 约共90亿澳元,因全球金融海啸,澳元大幅贬值。决策的失误,最终让 中信泰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左图为2008年4月至2009年4月澳元 兑美元走势图。由走势图可知澳元 兑美元从全年最高价为7月的0.9848 狂跌到10月的0.6004。
2.流动性风险。 中信泰富2008年10月20日对外披露了巨亏消息,由于巨额亏损, 中信泰富曾出现短暂的流动性危机,随后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 向母公司中信集团求救。
中信泰富股价图
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 • • • • 外部环境 内部环境 风险评估 控制活动 信息与沟通 内部监督
主要原因) 内部控制 (主要原因)
内部环境 董事会制度:
• 董事长大权在握控制着董事会 • 独立董事制度失去作用 • 董事会高管巨额薪酬
风险评估
外部因素
风险识别
内部因素
风险评估
中信泰富买入澳元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 4倍多,并且其买入行为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采取分批买入的方 式。应当说,中信泰富在投资澳大利亚磁铁矿时世界经济正处于上升 时期的话,此时做多澳元完全可以理解;问题的关键在于,密集买入 澳元的时段为2007年8月到2008年8月,而此时,全球经济已显危险征 兆,特别是到了2009年,所有不同经济体衰退的趋势非常明显。在这 种情况下,尽管中信泰富已经发生明显亏损却仍在一味做多澳元。之 所以如此,就是中信泰富认为澳元跌势已经见底,并试图通过追加投 资挽回前面的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分析认为,中信泰富之所以签订这一“止赚不止蚀”的合约,一方面可能因为计价模型过于复杂,操作者不能准确对其风险定价;另一方面,这一合约签署时,澳元当时在稳定的上行通道中,市场汇率应当高于1∶0.87,即中信泰富签订合约之初即可赚钱,且看似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并无下跌之虞。由于今年以来美元式微,市场多认为拥有资源性产品的澳洲的货币将持续走强,因而看好澳元的Accumulator大行其道(见图2-1)。但像中信泰富这样的蓝筹公司加注之巨、卷入之深,亦极为罕见。
2007年11月27日,中信泰富下跌0.97%收于40.75港元,不过其股价今年以来已经上涨50%,超过了恒生指数同期35%的涨幅(见图1-4,图1-5)。
2006年春,中信泰富斥资227亿港元收购西澳磁铁矿项目后,中信泰富将该项目工程总承包给中国冶金科工集团(MCC),并于2007年8月将其20%的股权售予MCC,交易后中信泰富持股量降至80%。根据公司公告,中信泰富铁矿项目截至2010年的资本开支为16亿澳元,2010年投产后每年营运开支为10亿澳元。
图2-1澳元兑美元走势图
澳元兑美元的汇价当然不可能跌到0,但中信泰富涉身衍生品交易,显然亦大大低估了外汇衍生品市场的波幅和凶险程度。自7月以来,澳元兑美元汇价即一路下滑,近期一直在1∶0.7附近徘徊,最低已达1∶0.65。按照中信泰富的公告,自今年7月1日至10月17日,中信泰富已终止部分当时生效的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至今已亏损8亿港元。如澳元维持现价,到合同终止日杠杆式外汇合约亏损达147亿港元,即合计亏损155亿港元。有分析指出,倘若澳元继续下行到1∶0.5,而中信泰富仍未收手的话,损失将扩大到260亿港元。
香港主权交接前夕,中信香港将中信泰富作为融资的窗口和收购战略性资产的平台。一方面将港澳两地重要的战略性资产注入中信泰富,另一方面通过中信泰富融资为日后的收购业务筹集资金。1991年,中信香港将国泰航空有限公司(下称国泰)12.5%的权益,以及澳门电讯有限公司20%的权益注入中信泰富。荣氏还利用中信泰富收购大昌贸易行有限公司(下称大昌行)36%的股权,并于次年将大昌行变成全资子公司。依靠这一模式,中信香港又陆续收购了香港电讯、化学废料处理中心、香港西区隧道有限公司、香港东区海底隧道公路段等公司的权益。与此同时,中信泰富也逐步向内地发展,涉足发电厂、水厂、隧道、公路等基础设施行业。
仅透过估计的方法并且不计及根据约务更替合约项下的任何中期澳元结算和交收倘若完成日期前一个营业日的澳元兑美元汇率与参考日期澳元兑美元汇率相同估计中信泰富将就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承担约务更替合约的责任及利益向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支付约港币九十一亿完成日期的约务更替合约公平价定值参照完成日期前一个营业日的汇率计算与就约务更替合约已向中国中信集团公司支付或收取的代价之差额为转换可换股债券时发行股份所得款项淨额的一部分将计入中信泰富的资产负债表内之股东权515约务更替后的会计处理和财务影响17会计处理就说明用途假设完成日期前一个营业日澳元兑美元汇率为06458及所有其他估值参数与参考日期时相同约务更替合约项下相应公平价定值亏损将为港币一百一十三亿元
1996年12月26日,时任中信集团总经理的王军签字同意以25%的折让价,即每股33港元,配售3.3亿股中信泰富股票给以荣智健为首的管理层,其中2.91亿股由荣氏独得,令其持股上升至18%(3.8亿股),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这一管理层收购曾轰动一时。不过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之后,中信泰富的股价一路下跌,令融资收购的荣智健一度面临资金压力,后由国有当局提供信贷支持才勉力渡过危机。经过此番股权变动,中信泰富之归属已经大异于其他香港红筹股公司。中信集团持股29%,但仅处于相对控股地位。荣智健为第二大股东,最新持股比例约19%,私人机构及投资者持有余下的股份。在投资者眼中,中信泰富已经是一家“沾红”的民营公司,不复国企形象。
与之相应,衍生品巨亏消息一经披露,中信泰富股价即告暴跌,目前股价已从7月2日的28.20港元跌至10月24日的5.06港元,跌幅为82%(见图1-5)。中信泰富方面仍然力图维持市场信心,公告宣称将按实际情况以三种办法处理这批外汇合约:终止合约、重组合约或继续执行合约至期满。然而,无论哪一种方式,最终都意味着巨额资金的支出。为缓解财务困难、增强流动性,中信泰富公告称,其大股东中信集团已同意为其协调安排15亿美元的备用信贷。
图1-2中国铁粉矿价格走势图
图1-3FIBER美国商品钢铁价格
图1-4中信泰富股价(以黑线表示)比对恒生指数(以红线表示)
(2003年以100为基准)
图1-5中信泰富股价图
2.衍生工具交易
2.1中信泰富衍生品交易巨亏
中信泰富在10月20日发表的公告中称,为对冲澳元升值风险,锁定公司在澳洲铁矿项目的开支成本,中信泰富与香港的银行签订了四份杠杆式外汇买卖合约,其中三份涉及澳元,最大交易金额为94.4亿澳元。另一份则为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挂钩合约(详见2.2中信泰富公告)。令中信泰富损失最为惨重的,是其中一份澳元外汇合约。按照合约内容,中信泰富须每月以固定价格用美元换澳元,合约2010年10月期满。双方约定的汇率为澳元兑美元1∶0.87。如果澳元汇率上涨,中信泰富即可赚取与市场汇率的差价,但汇率上涨到一定幅度,合约将自动终止,即盈利上限是锁定的;但如果澳元汇率下跌,根据双方约定的计价模型,中信泰富不仅将蒙受约定汇率与市场汇率的差价损失,而且还受合同约束需加倍买入澳元,其损失也将成倍放大。
中信泰富纵横内地、香港资本市场近20年,在钢铁、基础设施、房地产、电信等多个领域几进几出。到2007年底,钢铁业务、物业和航空收入是其盈利主要来源。中信泰富在港拥有多项物业项目,包括大型住宅及优质商用物业。公司的总部大楼“中信大厦”为香港海滨的重要标志建筑。
图1-1标准普尔/澳洲证券交易所金属及矿业指数
据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在10月20日的记者会上称,如果澳元市价低于0.87美元,中信泰富需要买入最初约定规模的2倍澳元。不过他未提及继续下跌的买入倍数。由于这一产品的高杠杆性,中信泰富按合同的最高交易金额高达94.4亿澳元。而风险没有下限。在极端情况下,比如澳元兑美元汇率跌至1∶0,这94.4亿澳元将全部化为灰烬。相形之下,中信泰富的收益则有明确的上限。尽管公告没有披露终止合约机制的汇率触发点,但明确表示,通过这一合约中信泰富最多也只能赚取5350万美元。
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之后,中信泰富的业务重心日益偏向中国内地,大举进入特种钢铁行业,并在铁矿、特钢这一产业链上倾注了大量的投入。在2004年12月,中信泰富便拍得大冶特钢(深圳交易所代码,000708)38.86%股权,股权拍卖之后,中信泰富已掌握大冶特钢58.13%的股份,成为第一大大股东。2005年3月底,中信泰富与澳大利亚采矿企业Mineralogy Pty Ltd达成协议,以4.15亿美元(约合30.72亿元)收购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的公司Sino Iron和Balmoral Iron全部股权。2005年11月,中信泰富与河北省国资委、河北众富签订股权转让及增资协议,以12.82亿元人民币向河北省国资委收购石家庄钢铁(下称石钢)现有注册资本80%以及认购石钢新注册资本1.96亿元人民币。石钢是国家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和生产汽车、机械加工用特钢的专业化企业,现拥有年产180万吨铁、240万吨钢、210万吨材生产能力。至此,再加上中信泰富早已拥有的另两家特钢企业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和江阴兴澄钢铁公司,中信泰富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特钢生产集团。
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正在全球范围内找寻可用的原材料资源,来满足国内日益上升的汽车、家电等商品需求。其中尤以钢铁商需求最大,彭博社称,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商宝钢计划到2012年扩大产能近二倍。中信泰富矿业公司驻澳大利亚珀斯的首席执行官Barry Fitzgerald表示Sino Iron铁矿石项目是战略投资。该项目可以向中信泰富在中国的钢厂提供原材料,也可能向在中国的其他钢厂供应铁矿石。项目预计每年能出口2760万吨铁矿石,持续至少25年(见图1-1,图1-2,图1-3)。
本集团持有仍在生效之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于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下,本集团将接收澳元或欧罗(视乎那种货币较疲弱),该等合约与欧罗兑美元及澳元兑美元之汇率挂钩。本集团于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下须接收之最高金额为二亿九千零七十万澳元或一亿六千零四十万欧罗,分每月接收,为期至二零一零年七月。假设澳元为较疲弱之货币,仍在生效之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之加权平均价为澳元:美元0.87。假设欧罗为较疲弱之货币,仍在生效之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之加权平均价为欧罗:美元1.44。于仍在生效之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下尚余之最高利润总额为二百万美元。每份双货币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当达到其规定的最高利润时(幅度由介乎八十万美元至一百四十万美元)便须终止(意思是自动终止继续分期交付货币予本集团之责任),惟亏损则并无类似终止之机制。
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在记者招待实上,中信泰富2007年的盈利为108.43亿港元,净资产规模亦不过646.99亿港元。屋漏偏逢连阴雨,消息公布之后,中信泰富又被下调信用评级,意味着其债券的违约几率增加。更重要的是,市场信心正在迅速瓦解,贷款银行密切注视中信泰富的动态,交易对手由于担心其破产,也会缩减往来交易额。在各种合力之下,中信泰富已被逼至悬崖边缘。
杠杆式外汇合约
本集团持有仍在生效之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及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及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与澳元兑美元之汇率挂钩,比对美元总额以澳元作交收。本集团于所有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下须接收之最高金额为九十亿五千万澳元,分每月接收,为期至二零一零年十月。于每日累计澳元远期合约下须接收之最高金额为一亿三百三十万澳元,分每月接收,为期至二零零九年九月。仍在生效之澳元杠杆式外汇合约之加权平均价为澳元:美元0.87。于仍在生效之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下尚余之最高利润总额为五千一百五十万美元。每份澳元累计目标可赎回远期合约当达到其规定本公司可收取的最高利润时(幅度由介乎一百五十万美元至七百万美元)便须终止(意思是自动终止继续分期交付澳元予本集团之责任),惟亏损则并无类似终止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