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 1、2 课时

课题:

电磁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补充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以及铁磁材料的性质和磁路欧姆定律,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并了解其功率损耗情况。

重点与难点:

掌握铁磁材料的性质、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及其功率损耗。

教学方法:

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应用介绍,案例教学。

预复习任务:

复习前期学的《电工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一、磁路的基本物理量

磁场可由电流产生,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磁感线可以看成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

1)磁感线的回转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遵守右手螺旋法则。

2)磁感线总是闭合的,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3)磁场中的磁感线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磁通Ф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当线圈中通以电流后,大部分磁感线沿铁心、衔铁和工作气隙构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主磁通;还有一部分磁通,没有经过气隙和衔铁,而是经空气自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漏磁通。

磁通经过的闭合路径叫磁路。磁路和电路一样,分为有分支磁路和无分支磁路两种类型。

2.磁感应强度B

描述磁介质中实际的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用B表示。均匀磁场中,若通过与磁感线垂直的某面积A的磁通为Ф,则

B = Ф/ A

所以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单位T

3.磁场强度H

是进行磁场计算时引进的一个物理量,电流产生磁场外,介质被磁化后还会产生附加磁场。单位安每米。

H 代表电流本身产生的磁场的强弱,反映了电流的励磁能力,大小只与该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介质的性质无关;

B 代表电流所产生的以及介质被磁化所产生的总磁场的强弱,其大小不仅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还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4.磁导率μ

磁感应强度B 与磁场强度H 之比,是衡量物质导磁能力的物理量。 μ = B / H

μ为导磁物质的磁导率。真空的磁导率为

。铁磁材料的 ,例如铸钢的μ约为 的1000 倍,各种硅钢片的μ约为 的6000~7000 倍。 5.磁场储能 磁场能够储存能量,这些能量是在磁场建立过程中由其他能源的能量转换而来的。电机就是借助磁场储能来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 二、磁性材料的性质 1.高导磁性

磁性物质的内部存在着很多很小的区域,称为“磁畴”,磁化前,无外磁场的作用,杂乱无章地排列,磁场互相抵消,对外界不显示磁性。

若将铁磁材料放入磁场,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磁畴的轴线趋于一致,形成一个附加磁场,叠加在外磁场上,从而使合成磁场大为增强。

变压器和电机中的磁场是由通过线圈的电流来产生,这些线圈都是绕在磁性物质(称为铁心)上的。采用铁心后,在同样的电流下,铁心中的磁感应强度B 和磁通Ф将大为增加,且比铁心外的B 和Ф大很多,一方面可用较小的电流产生较强的磁场,另一

方面可使绝大部分磁通集中在由磁性材料限定的空间内。 2.磁饱和性

如上图中:oa 段,外磁场H 较弱,H 的增加主要是与外磁场同方向的磁畴边界增大的过程,B 的增加缓慢;ab 段,外磁场H 较强,主要是磁畴沿外磁场的方向转动的过程,B 迅速增大;bc 段,可随外磁场方向转动的磁畴越来越少,H 的增加变慢,出现了磁饱和现象;cd 段,类似于真空中的情况。 3.磁滞性

磁性材料都具有保留其磁性的倾向,B 的变化总是滞后于H 的变化,称磁滞现象。当H 降为零时,保留的磁感应强度Br 称为剩磁强度,永久磁铁的磁性就是由Br 产生的。

三、磁路的欧姆定律

0μμ>>0

μ0μ0μm

A /

正如电动势作用在一定电阻的电路上产生的电流遵循欧姆定律一样,一定的磁动势作用在一定磁阻的磁路上可以产生磁通。磁通的大小同样遵循磁路的欧姆定律。

当磁路中有空气隙存在,磁路的磁阻Rm将显着增加。

四、铁心损耗

1.磁滞损耗Ph

磁性材料被交变磁化时,磁畴之间相互摩擦,要消耗能量,对应的功率损耗

Ph = K

h fB

m

αV

式中α与材料的性质有关,电工钢的α为——,V为铁心体积

2.涡流损耗Pe

磁性材料不仅是导磁材料,又是导电材料。在交变磁场作用下,铁心是也会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垂直于磁通方向的铁心平面内产生旋涡状的感应电流表,称涡流。涡流在铁心电阻上的功率损耗称涡流损耗。

Pe = K

e d2f2B

m

2V

式中d为钢片厚度

第 3、4 课时

课题:

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教学目的和要求:

变压器的一种机电能量转换或信号转换的电磁机械装置。要求根据电磁感应原理掌握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力变压器的基本结构、电力变压器额定值的计算、了解电力变压器的型号及主要系列。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力变压器的额定值的计算。

难点是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电力变压器的结构。

教学方法:

以变压器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以图片和实物为依托,说明其工作原理。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应用介绍。

预复习任务:

完成课后作业

变压器:是一种静止的电气设备。它是根据电磁感应的原理,将某一等级的

交流电压和电流转换成同频率的另一等级电压和电流的设备。

作用:变换交流电压、变换交流电流和变换阻抗。

一、变压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变压器是在一个闭合的铁心磁路中,套上两个相互独立的、绝缘的绕组,这两个绕组之间只有磁的耦合,没有电的联系,如图1-1所示。

一次绕组(也称原绕组或初级绕组):接交流电源;其匝数为N1;

二次绕组(也称副绕组或次级绕组):接负载;其匝数为N 2。

当在一次绕组中加上交流电压u 1时在一、二次绕组中其感应电动势瞬时值分别为

dt

d N

e φ

2

2-= 212121N N E E e e == (1-1)

二、变压器的应用与分类

1.变压器的应用:变压器能够变换交变电压、变换交变电流、变换阻抗。

2.变压器的种类按用途不同主要分为:

l )电力变压器:供输配电系统中升压或降压用。

2)特殊变压器:如电炉变压器、电焊变压器和整流变压器等。 3)仅用互感器:如电压互感器与电流互感器。 4)试验变压器:高压试验用。 5)控制用变压器:控制线路中使用。 6)调压器:用来调节电压。 三、电力变压器的基本结构

电力变压器主要由铁心、绕组、绝缘套管、油箱及附件等部分组成。以油浸式电力变压器为例其基本结构如图1-2所示。

1.铁心

铁心是变压器的磁路部分,是绕组的支撑骨架。铁心由心柱和磁轭两部分组成,铁心用厚度为,表面涂有绝缘漆的热轧硅钢片或冷轧硅钢片叠装而成。 2.绕组

绕组是变压器的电路部分,常用绝缘铜线或铝线绕制而成。工作电压高的绕组称为高压绕组,工作电压低的绕组称为低压统组。 3.绝缘套管

绝缘套管是变压器绕组的引出装置,将其装在变压器的油箱上,实现带电的变压器绕组引出线与接地的油箱之间的绝缘。 4.油箱及其附件

油箱安装变压器的铁心与绕组。变压器油起绝缘和冷却作用。

电力变压器附件还有安全气道、测温装置、分接开关、吸湿器与油表等。 四、电力变压器的额定值与主要系列

1.额定值

(1)额定容量S

N

:指的是变压器的视在功率,单位为V·A或kV·A。

a.单相变压器的额定容量为:S

N =U

N1

I

N1

=U

N2

I

N2

(1-2)

b.三相变压器的容量为:S

N =3U

N1

I

N

=3 U

N2

I

N2

(1-3)

(2)额定电压U

1N 和U

2N

U

N1

为一次侧绕组额定电压,它是根据变压器的绝缘强度和允许发热条件而规定的一次绕组正常工作电压值。

U

N2

为二次绕组额定电压,它是当一次绕组加上额定电压,二次绕组的空载电压值。

对于三相变压器,额定电压值指的是线电压,单位为V或kV。

(3)额定电流I

N1和I

N2

:额定电流是根据允许发热条件所规定的绕组长期允许通过的最大

电流值,单位是A或KA。

I

N1

是一次绕组的额定电流;

I

N2

是二次绕组的额定电流。对于三相变压器,额定电流是指线电流。

(4)额定频率f

我国规定的标准工业用电频率为50H

Z

2.电力变压器的型号及主要系列

第 5、6 课时

课题:

单相变压器的空载运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单相变压器的空载运行特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空载运行时电动势平衡方程式,空载电流的作用。

难点是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相量图。

教学方法:

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

预复习任务:

复习电工基础相关知识,题解正弦量的正方向的规定。

变压器的空载运行是指变压器的一次绕组接在额定电压的交流电源上,而二次统组开路时的工作情况,如图1-4所示。

一、空载运行时各物理量正方向的规定

正弦量的正方向通常规定如下:

1)电源电压。

U 正方向与其电流。

I 正方向采用关联方向,即两者正方向一致。 2)绕组电流。I 产生的磁通势所建立的磁通。

φ,这二者的正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定则。 3)由交变磁通φ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产,二者的正方向符合右手螺旋定则,即它的正方向与产生该磁通的电流正方向一致。

由上述规定,在图l-4中标出各电压、电流、磁通、感应电动势的正方向如图中所示。 二、感应电动势与漏磁电动势 1.感应电动势

若主磁通,φ=Φm sin ωt ,则一、二次绕组感应电动势瞬时值为: 其有效值为:E 1=Φm (1-5)

E 2= (1-6)

相量表示为:m fN j E ?

?

Φ-=1144.4 (1-7)

m fN j E ?

?

Φ-=2244.4 (1-8)

2.漏磁电动势

变压器一次绕组漏磁感应电动势。σ1E 为:。

σ1E =-j 10。I ωL 1 =-j 10。

I X 1 三、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和电压比

一次绕组电动势平衡方程式:

1101101110111X I j R I E R I E E U ?

?

?

?

?

?

?

++-=+--=σ (1- 9) ?

?

?

Φ-=-≈m fN j E U 11144.4 (1-10)

二次绕组的端电压等于其感应电动势:

?

?

=220E U (1-11)

变压器一次绕组的匝数N l 与二次绕组匝数N 2之比称为变压器的电压比k ,即 k=N 1/N 2=E 1/E 2≈U 1/U 2 (1-12)

当N 2>N 1时,k <1,则U 2>U 1,为升压变压器;若N 2<N 1,k >1,则U 2<U 1,为降压变压器。若改变电压比k ,即改变一次或二次绕组匝数,则可达到改变二次绕组输出电压时目的。

四、空载电流和空载损耗

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空载电流10?

I 分解成两部分:

1.无功分量Q I 10?

,用来建立磁场,起励磁作用,其与主磁通同相位; 2.有功分量P I 10?,用来供给变压器铁心损耗,其相位超前主磁通约900。 即

五、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相量图

第 7、8 课时

课题:

单相变压器的负载运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与空载运行时相比较,掌握单相变压器的负载运行特性,强调变压器的三个变换特性以及运行特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负载运行时的磁通势平衡方程式和电动势平衡方程式,变压器的作用,电压变化率。

难点是负载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变压器负载运行时的相量图。 教学方法:

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 预复习任务:

复习单相变压器空载运行时的特性,预习本节内容,作比较分析。

变压器的负载运行:是指变压器在一次绕组加上额定正弦交流电压,二次绕组接负载Z L 的情况下的运行状态,如图l-6所示。 一、负载运行时的各物理量

负载运行时一、二次电流关系

?

?-=?2211.)(I N N I (1-14)

上式表明变压器负载运行时,二次电流的变化同时引起一次电流的变化。 二、变压器负载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 1.磁通势平衡方程式

(1) 变压器负载运行时磁通势平衡方程式为

1102211N I N I N I ?

?

?

=+ (1-15)

(2) 电流平衡方程式为

忽略I 10时,一、二次绕组电流有效值关系为

I 1=I 2/k (1-17)

2.电动势平衡方程式

二次绕组中漏磁电动势。

σ2E 即:

(1-18) 负

载运行时的一、二次绕组的电动势平衡方程式为

(1-16)

2

22

22X

I j L I j E ?

??-=-=ωσ(1-L

Z I U Z I E X I j R I E U Z I E X I j R I E U ?

?

?

?

?

?

?

??

?

?

?

?

?

=-=---=+-=++-=222

222222221

1111111(1-19) 20)

(1-21)

综上所述,变压器负载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有

三、变压器负载运行时的相量图 四、变压器的作用

通过对变压器负载运行的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出变压器具有变电压、变电流、变阻抗的作用。 1.变换电压

U 1/U 2≈E 1/E 2=k=N 1/N 2 2.变换电流

I 1/I 2≈N 2/N 1=1/k

3.变换阻抗

上式表明,经变压器把负载阻抗L Z 变换为'

L Z 。通过选择合适的电压比k ,可把实际负载阻抗变换为所需的阻抗值,这就是变压器的变换阻抗作用。 五、变压器的

运行特性

变压器运行特性主要有: (1)外特性(2)效率特性。 1. 变压器的外特性和电压变化率 (1)变压器的外特性:

是指在一次绕组加额定电压,负载功 率因数cos φ2为额定值时,二次绕组端电 压U 2随负载电流I 2的变化关系,即U 2=f(I 2) 曲线,如图l-9所示。

在纯电阻负我时,电压变化较小;为感性负我时,电压变化较大;而在容性负载时,端电在可能出现随负载电流的增加反而上升,如图l-9中曲线3所示。 (2)电压变化率 2.变压器的效率特性

变压器的效率特性:是指负载功率因数cos φ2不变的情况下,变压器效率随负载电流变化的的关系,即曲线η=f (I 2),如图1-10所示。

对于电力变压器,最大效率出现在I 2=(~)I 2N 时,其额定效率ηN =-。

L

L L

Z k Z N N I N N U N N I U Z 22

2121222111')/()/(=???

?

??===(1-22)

L

Z I U k

I I kE E Z I E X I j R I E U Z I E X I j R I E U N I N I N I ?

?

?

?

?

?

???

?

?

?

?

?

?

?

?

=≈

=-=--=+-=++-==+222212222222221

111111111

102211

第9、10 课时

课题:

三相变压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和变压器的并联运行条件,会用试验方法来确定绕组的同名端。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三相变压器绕组的联结法,会确定绕组的同名端。

难点是用时钟法来分析判别三相变压器的联结组别,掌握三相变压器的并联运行条件。

教学方法:

以三相变压器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以图片和实例为依托说明其工作原理,绘图说明三相变压器的同名端的确定、联结组别的判定。

预复习任务:

复习单相变压器的工作原理、结构,预习三相变压器的相关内容,比较归纳。

●三相变压器组:是由三个单相变压器按一定方式连接在一起组成的。

●三相心式变压器:将三个铁心柱用铁轭连在一起来构成三相心式变压器。

一、三相变压器的磁路系统

二、三相变压器的电路系统

三相变压器的电路系统是指三相变压器各相的一次统组、二次绕组的连接情况。三相变压器绕组的首端和尾端的标志规定如表l-1所示。

三相变压器绕组的联结有星形和三角形两种联结方式。如图l-13a所示。

用字母Y或y分别表示一次绕组或二次绕组的星形联结。若同时也把中点引出,则用YN或yn表示,

用字母D或d分别表示一次统组或二次绕组的三角形联结。我国生产的电力变压器常用Yyn、Yd、YNd、Dyn等四种联结方式,其中大写字母表示一次绕组的联结方式,小写字母表示二次绕组的联结方式。

高低压绕组相电动势的相位关系:

1.同名端

两个绕组中电动势极性相同的两个端点

2.单相变压器的联结组

II0 II6

3.三相变压器联结组标号的确定

(1)观察绕组联结图,判断联结方式;

(2)联结图上标出高低压绕组的相电动势和线电动势

参考方向:末端指向首端

(3)画出高压绕组的电动势相量图

绕组为星形时,先确定相电动势,再确定线电动势,相电动势相量画成星形;

绕组为三角形时,先确定线电动势,再确定相电动势,相电动势相量画成三角形。

(4)画出低压绕组的电动势相量图

都先画相电动势,再画线电动势相量,星形联结时,相电动势相量画成星形;三角形联结时,相电动势相量画成三角形。

(5)判断联结组号,写出联结组

三、变压器的并联运行

变压器并联运行条件:

1.并联运行的各台变压器的额定电压与电压比要相等。

2.并联运行变压器的联结组别必须相同。

3.并联运行的各变压器的短路阻抗的相对值要相等。

第 11、12 课时

课题:

其他用途的变压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自耦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

掌握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的使用。

掌握弧焊变压器的使用条件。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自耦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和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要求。

难点是带电抗器和带磁分路的弧焊变压器的调节电流原理。

教学方法:

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

预复习任务:

课后习题的完成。

本节介绍常用的自耦变压器、仪用互感器和弧焊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及特点。

一、自耦变压器

1.自耦变压器的结构特点是:一、二次绕组共用一个绕组。如图l-20所示。对于降压自耦变压器,一次绕组的一部分充当二次绕组;对于升压自耦变压器,二次绕组的一部分充当一次绕组。

因此自耦变压器一、二次绕组之间既有磁的联系,又有电的直接联系。将一、二次绕组共用部分的绕组称为公共绕组。下面以降压自耦变压器为例分析其工作原理。

2.自耦变压器的电压比

k=U 1/U 20≈E 1/E 2=N 1/N 2

3.自耦变压器的变流公式

k I I N N I /)(22121?

?

?

-=-= (1-24)

4.自耦变压器的输出视在功率(即容量)为

S=U 2I 2=U 2(I+I 1)=U 2I+U 2I 1=U 2I 2(1-1/k)+U 2I 1 (1-25) 5.使用注意事项

(1)在低压侧使用的电气设备应有高压保护设备,以防过电压;

(2)有短路保护措施。

6.种类:自耦变压器有单相和三相两种。

一般三相自耦变压器采用星形接法。图1-21为三相自耦变压器原理图。 如果将自耦变压器的抽头做成滑动触头,就成为自耦调压器,常用于调节试验电压的大小。图1-22为常用的环形铁心单相自耦调压器原理图。 二、仪用互感器

仪用互感器:供测量用的变压器。可分为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1.电压互感器

(1)电压互感器:实质上是一个降压变压器。

图l-23为电压互感器原理图。

的一次绕组N 1匝数很多,

直接并接在被测的

高压线路上,二次统组N 2匝数较少,接电压表或其 他仪表的电压线圈。

(2)使用电压互感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电压互感器在运行时二次绕组绝不允许短路,否则短路电流很大,会将互感器烧坏。为此在电压互感器二次侧电路中应串联熔断器作短路保护。

b.电压互感器的铁心和二次绕组的一端必须可靠接地,以防一次高压绕组绝缘损坏时,铁心和二次绕组带上高电压而触电。

(1-26)

c.电压互感器有一定的额定容量,使用时不宜接过多的仪表,否则将影响互感器的准确度。 2.电流互感器

(1)电流互感器:一次绕组匝数N I 很少,一般只有一匝到几匝;二次绕组匝数很多。使用时一次绕组串接在被测线路中,流过被测电流,而二次绕组与电流表或仪表的电流线圈构成闭合回路,如图1-24所示。

由于电流互感器二次绕组所接仪表阻

抗很小,二次绕组相当于短路,因此电流互感器运行情况相当于变压器短路运行状态。

(2)使用电流互感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电流互感器运行时二次绕组绝不许开路。电流互感器的二次绕组电路中绝不允许装熔断器。在运行中若要拆下电流表,应先将二次绕组短路后再进行。

b.电流互感器的铁心和二次绕组的一端必须可靠接地。以免绝缘损坏时,高压侧电压传到低压则,危及仪表及人身安全。

c.电流表内阻抗应很小,否则影响测量精度。 三、弧焊变压器

弧焊变压器实质上是一台特殊的降压变压器。 1.对弧焊变压器提出以下要求:

l )为保证容易起弧,空载电压应在60-75V 之间。

2)负载运行时具有电压迅速下降的外特征,如图l -25所示。一般在额定负载时输出电压在30V 左右。

3)焊接电流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 4)短路电流不应过大,且焊接电流稳定。 2.如何满足上述要求:

弧焊变压器具有较大的电抗,且可以调节。为此弧焊变压器的一、二次绕组分装在两个铁心柱上。为获得电压迅速下降的外特性,以及弧焊电流可调,可采用串联可变电抗器法和磁分路法,由此滋生出带电抗器的弧焊变压器和带磁分路的弧焊变压器。

第 13、14 课时

课题:

i

k I I k N N I I 1

211221===(1-27)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与原理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电动机的铭牌数据。会用转速与转差率的公式计算有关参数。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

难点旋转磁场的理解。

教学方法:

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广泛应用为切入点,以多媒体课件图片和实例为依托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绘图说明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原理,介绍旋转磁场的建立,转子转动的条件,转向、转速等问题。

预复习任务:

课后复习理解旋转磁场的转速、电机转速的区别;完成课后作业。

旋转电机分类:按工作方式不同,可分为

直流发电机

直流电机直流电动机感应(异步)电动机旋转电机感应电机(异步电机)

交流电机感应(异步)发电机

同步电机同步发电机

同步电动机

同步补偿机

其中,异步电动机按相数不同,可分为三相异步电动机和单相异步电动机;按转子结构不同,可分为笼型和绕线转子型,其中笼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由于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效率高、制造容易、成本低等优点得到广泛应用。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结构:

三相异步电动机主要结构包括:静止的定子、旋转的转子以及两者之间的气隙。1.定子------定子铁心、定子绕组、机座

1)定子铁心:

作用:形成磁路

组成:硅钢片叠制。直径大于1米的铁心用扇形片拼成

槽型:半闭口槽(小型电机)、半开口槽(低压中型)、开口槽(大型)

2)定子绕组:

作用:电路部分,感应电势

组成:圆铜线或扁铜线,导线线径小于,散下线;成形线圈(大电机)。

3)机座:

作用:机械支撑

结构:中小型电机铸铁;大型用钢板焊接。

4)气隙~,作用是磁场耦合

因为磁势大部分都消耗在气隙上,气隙小则电机的空载磁化电流就小,功率因数高。考虑到机械的原因,气隙又不能太小。

2.转子-----转子铁心、转子绕线或鼠笼绕组、轴

1)转子铁心

作用:磁路的一部分

组成:硅钢片叠制。中小型电机转子铁心直接叠装在轴上;大电机则用转子支架。

2)转子绕组

作用:感应电势、流过电流产生转矩

结构:中小型电机用铸铝转子鼠笼结构;绕线电机用铜导线,利用滑环和电刷外接起动设备。

3. 接线: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定子绕组可以接成星形或三角形。

定子接线方式:

4.分类与用途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原理:

定子三相对称绕组通入三相对称电流,产生同步转速旋转的气隙磁场。转子导体运动(相对磁场,磁场转速快)切割磁力线,产生感应电动势,进而产生电流。电流与气隙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与转子转向相同的拖动转矩。电机从电网吸收电功率,经过气隙的耦合作用从轴上输出机械功率。

(一)三相交流电的旋转磁场

1.旋转磁场的产生

二极电动机旋转磁场的产生

四极电动机旋转磁场

2.旋转磁场的转速

旋转磁场的转速为同步速

3.旋转磁场的旋转方向

旋转磁场由超前相电流所在的相绕组轴线转向滞后相电流所在的相绕组轴线。改变电流相序,则旋转磁场改变方向。

4.三相合成磁场的性质:

1)电流变化一个周期,即360电角度时,旋转磁场在空间上转过同样数值的电角度。2)旋转磁场的转速为同步速

3)旋转磁场由超前相电流所在的相绕组轴线转向滞后相电流所在的相绕组轴线。

4)改变电流相序,则旋转磁场改变方向。

总之,对称三相绕组通过对称三相电流,产生气隙旋转磁场。 (二)转子的转动 1.转子转动的原理

转子则切割磁力线而产生电流 (右手定电流I 方向)

◆电流在磁场中切割磁力线而产 生力及力矩(左手定方向) ◆它与n0方向相同,使转子转动起来

◆在转子转动中,n 比n0小 2.转子的转速 n 、转差率s

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铭牌及主要系列。 1.型号 2.额定值

①额定功率P N : 电动机在额定情况下运行,由轴端输出的机械功率,单位为W ,kW 。 ②额定电压U N : 电动机在额定情况下运行,施加在定子绕组上的线电压,单位为V 。 ③额定频率f N :50Hz 。

④额定电流I N :电动机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下轴端输出额定功率时,定子绕组的线电流,单位为A 。

⑤额定转速n N :电动机在额定电压、额定频率、轴端输出额定功率时,转子的转速,单位为r/min 。

对于三相异步电动机,额定功率:

第 15、16 课时

课题: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运行 教学目的和要求:

三相异步电动机负载与空载运行时相比较,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负载运行时的各物理量变化。 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空载与负载运行时的磁通势平衡方程式和电动势平衡方程式,。 难点是运行时的基本方程式,负载运行时转子各物理量与转差率的关系。 教学方法:

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 预复习任务:

复习变压器空载与负载运行时的特性,预习本节内容,作比较分析。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运行

1

1n n n S -=

电动机空载运行是指电动机轴上没有带任何负载,故电动机的转速n 非常接近旋转磁场的同步转速n1,n ≈n1,即转子与旋转磁场相对转速接近于零,因此可认为E2≈0,则I2≈0,空载运行时,电动机定子空载电流I0近似等于励磁电流。其主要作用是产生三相旋转磁通势,同时也提供空载损耗,即定子绕组铜损、铁心损耗和转子的机械摩擦损耗等。

旋转磁场产生的电动机每极磁通Φm 在定子绕组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E 1=Φm 异步电动机定子电流产生的磁通中除主磁通Φm 与定子绕组、转子绕组交链外,还有部分磁通仅与定子绕组交链而不进入转子磁路,这部分磁通称为定子漏磁通Φα1,它将在定子绕组中产生漏感电动势Ёα1用漏感抗压降表示为: E α1=-jI 0X σ1

因为I 0X σ1<

由上式可知,当电源频率一定时,电动机的每极磁通Φm 仅与外加电压U1成正比。一般情况,电源电压为额定值,所以每极磁通Φm 基本是一恒定值,负载变化时,Φm 也基本不变。

三相异步电动机空载运行时的电磁现象,电压平衡方程式与变压器基本相似,但变压器是静止的不存在机械摩擦损耗,也基本上不存在气隙。所以三相异步电动机的空载电流比变压器的空载电流大的多。在大、中型容量的异步电动机中,I0占额定电流的10%~35%;在小容量的电动机中,则占35%~50%,甚至60%。因此空载时,异步电动机的漏抗压降占额定电压的2%~5%,而变压器的漏抗压降不超过%。 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运行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负载运行时,由于负载转距的影响,实际转速低于理想同步转速,若负载转距不变,电机稳定运行时个物理量的关系如下: (一)、转子绕组的各电磁量

1.转子电动势的频率:12sf f =;正常运行时,Hz ~f 35.02=;

2.转子绕组的感应电动势:2222244.4sE k N f E w S =Φ=;

3.转子绕组的电阻和漏抗:忽略集肤效应,认为不变2r 不变; 22122222sx L sf L f x S ===ππ;

4.转子绕组的电流:正常运行时,转子端电压U 2=0,2

22

2222jsx r E s jx r E I S S +=+=?

??

有效值:2

222

22)

(sx r sE I +=

结论:转子电流I 2随S 的增加而增加。

5.转子绕组的功率因数:2

222

22)

(cos sx r r +=

ψ

结论:转子功率因数随S 的增加而减小。 6.转子磁动势的转速:2F 相对转子速度:11

226060sn p

sf p f n =?==

2F 相对定子速度:112n n sn n n =+=+

结论:1F 与2F 相对静止。 (二)、磁动势平衡方程 1.磁动势形式:021F F F =+ 2.电流形式:L I I I 101?

??+= **定性分析方程的物理意义: (三)、电动势平衡方程 1.方程:)(11111jx r I E U ++-=?

?

?

2.m Z 的物理意义与变压器的相同,但由于气隙的存在,比变压器的小。

第 17、18 课时

课题: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与电磁转矩特性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掌握三相异步电动机工作特性中的功率因数特性、效率特性与电磁转矩的表达式。 重点与难点:

重点与难点是定性分析工作特性中的功率因数特性、效率特性与电磁转矩表达式。 教学方法:

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 预复习任务: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与电磁转矩的计算。 一、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

工作特性指:额定电压和额定频率下,)(,cos ,,21,21P f I T n =?η的关系。

它可以由电机参数计算出来也可以试验测试出来。

1.转差率特性 )(2P f s = em

cu P p s 2

=

空载时,P 2=0, I 2≈0, 2cu p ≈0 , em cu sP p =2, s ≈0, n ≈n 1 负载时,负载电流增加,

2

'

2

'21'

2

2

'2122cos ?I E m P R I m p I em cu ↑=

?=↑↑?↑ 所以 ↑↑?s P 2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复习资料及答案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复习资料 、单选题 1. 某调速系统调速范围为150 —1500转/分,要求静差率为 0.02,此时该系统的静态转 速降是(A )。 = 1500 n max、 150 10n(仁) n 二n max、二1500 0.02 _ 3 n ~ D(1 —、)一10(1-0.02)一3 A. 3 B . 5 C . 10 D . 30 2. 某直流调速系统最高理想转速为 1450转/分,最低理想空载转速 250转/分,额定负载 静态速降为50转/分,该系统调速范围为( C )。 A . 3 B . 6 C . 7 D . 8 6-n N - n02 50 150 二 0.2 D n max6 n N (1450-50) 0.2 二7 n n N(1-、) 50(1-0.2) 3.某直流调速系统额定最高转速为1450转/分, 该系统调速范围为10,静差率为0.1 , 额疋负载时转速降洛为(C )。 A . 5.11 B .10.11 C .16.11 D .20.11 n 二n max、_ D(1-、) 1450 0.1 - 10(1-0.1) 16.1 1 4 ?双闭环调速系统在启动过程中调节作用主要靠( D )的作用。 A. P调节器 B . I调节器 C .速度调节器 D .电流调节器 5 .采用晶闸管通断控制法的交流电路( B )。 A .存在高次谐波 B .不存在高次谐波 C .存在少量的高次谐 D .有时存在高次谐波有时不存在高次谐波 6 .晶闸管调速系统中,PI调节器中的电容元件发生短路就会出现( A )。 A .调速性能下降 B .超速运行 C .无法调速 D .低速运行 7 .异步电机串级调速采用的电路是( B )电路。 A .无源逆变 B .有源逆变 C .普通逆变 D .整流 8 .为了保持小容量调速系统晶闸管不受冲击电流的损坏,在系统中应采用( D )。 A .电压反馈 B .电流正反馈 C .转速负反馈 D .电流截止负反馈 9.转速负反馈调速系统在稳定运行过程中,转速反馈线突然断开,电动机的转速会(A )。D

电气控制技术2两周教案

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科别:电气控制线路2 课题:项目一认识低压电器(一)课次:1 课时:2 授课人: 教学方法:一体化教学(实物对照说明) 教具:电器元件、多媒体教学设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目的: ◎熟悉电气控制电路中常用的低压电器的功能、型号意义、基本 结构和工作原理,熟记它们的图形符号和文字符号。 技能目标 ◎学会正确选用、安装、使用和检测、维修电气控制电路中常用 的低压电器。 教学重点: 低压断路器、刀开关,转换开关的结构特点和控制作用,场合的使用,图文符号的识别 教学难点: 低压断路器、刀开关,转换开关的工作原理与选用;电器元件使用的场合,图文符号的识别。 教学过程:(包括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从教室内的电器引入低压概念→低压电器指认→观察实物→边讲边操作→学生动手拆装→认识电器元件→复习本次课的内容→小结并布置练习内容 课后小结:

常用低压电器(一) 电器是一种能够根据外界的信号和要求,手动或自动地接通或断开电路,实现对电路或非 电对象进行切换、控制、保护、检测和调节的元件或设备。 根据工作电压的高低,电器可分为高压电器和低压电器。 工作在交流额定电压 1 200V及以下、直流额定电压 1 500V及以下的电器称为低压电器。低压电器是组成各种控制设备的基础配套组件,它的正确使用是电力拖动系统安全、可靠 运行的基础和重要保证。 分类方法类别说明及用途 按低压电器的用途和所控制的对象分低压配电电器 包括低压开关、低压熔断器等,主要用于低压配电系统 及动力设备 低压控制电器 包括接触器、继电器、电磁铁等,主要用于电力拖动及 自动控制系统 按低压电器的动作方式分自动切换电器 依靠电器本身参数的变化或外来信号的作用,自动完成 接通或分断等动作的电器,如接触器、继电器等 非自动切换电 器 主要依靠外力(如手控)直接操作来进行切换的电器, 如按钮、低压开关等 按低压电器的执行机构分有触头电器 具有可分离的动触头和静触头,主要利用触头的接触和 分离来实现电路的接通和断开控制,如接触器、继电器 等 无触头电器 没有可分离的触头,主要利用半导体元器件的开关效 应来实现电路的通断控制,如接近开关、固态继电器等 低压电器的作用:在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中,低压电器主要用于对电动机进行控制、调节和保护。在低压配电电路或动力装置中,低压电器主要用于对电路或设备进行保护以及通断、转换电源或负载。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工厂电气控制>> 课程标准 专业带头人:杜俊贤 系主任:林治熙 教学中心:信息自动化教研室 批准日期:二〇一一年八月 二〇一一年八月

目录 一、课程概述 (1) (一)课程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课程基本理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三)课程设计思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课程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总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二)具体目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内容标准 (4) (一)学习目标 (4) (二)活动安排 (4) (三)知识要点 (9) (四)技能要点 (9) 四、实施建议 (10) (一)教学建议 (10) (二)考核评价建议 (10) (三)教材编写建议 (11) (四)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12) (五)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18) 五、其它说明 (19)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第 1、2 课时 课题: 电磁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补充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以及铁磁材料的性质和磁路欧姆定律,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并了解其功率损耗情况。 重点与难点: 掌握铁磁材料的性质、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及其功率损耗。 教学方法: 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应用介绍,案例教学。 预复习任务: 复习前期学的《电工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一、磁路的基本物理量 磁场可由电流产生,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磁感线可以看成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 1)磁感线的回转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遵守右手螺旋法则。 2)磁感线总是闭合的,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3)磁场中的磁感线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磁通Ф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 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 当线圈中通以电流后,大部分磁感线沿铁心、衔铁和工作气隙构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主磁通;还有一部分磁通,没有经过气隙和衔铁,而是经空气自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漏磁通。 磁通经过的闭合路径叫磁路。磁路和电路一样,分为有分支磁路和无分支磁路两种类型。 2.磁感应强度B 描述磁介质中实际的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用B 表示。均匀磁场中,若通过与磁感线垂直的某面积A 的磁通为Ф,则 B = Ф/ A 所以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单位T 3.磁场强度H 是进行磁场计算时引进的一个物理量,电流产生磁场外,介质被磁化后还会产生附加磁场。单位安每米。 H 代表电流本身产生的磁场的强弱,反映了电流的励磁能力,大小只与该电流的大小成正比,与介质的性质无关; B 代表电流所产生的以及介质被磁化所产生的总磁场的强弱,其大小不仅与电流的大小有关,还与介质的性质有关。 4.磁导率μ 磁感应强度B 与磁场强度H 之比,是衡量物质导磁能力的物理量。 μ = B / H μ为导磁物质的磁导率。真空的磁导率为 。铁磁材料的 ,例如铸钢的μ约为 的1000 倍,各种硅钢片的μ 约为 的6000~7000 倍。 5.磁场储能 磁场能够储存能量,这些能量是在磁场建立过程中由其他能源的能量转换而来的。电机就是借助磁场储能来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 二、磁性材料的性质 1.高导磁性 磁性物质的内部存在着很多很小的区域,称为“磁畴”,磁化前,无外磁场的作用,杂乱无章地排列,磁场互相抵消,对外界不显示磁性。 0μμ>>0μ0μ0μm A /

《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基础知识》教案

教案

教与学互动设计 教师活动内容学生活动 内容 时间 [引入新课] 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活动中有很多场合都离不开电机,很多电器是用直流电机带动的,如家里的洗衣机、微波炉;工厂中的大型轧钢机、龙门刨床等;我们把能将直流电能与机械能之间相互转换的电力机械称为直流电机。 按用途可分为直流电动机和直流发电机。 (一)、自主、合作、探究(讲授新课) 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机电设备电气控制技术”中重要的组成模块,是本专业学生必修的综合技术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项目训练,使学生了解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气设备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工作特性及铭牌数据,掌握电动机、变压器、常用低压电器等电气设备的使用,并培养学生具备电机维护维修、企业机电设备电气控制系统安装、调试与维护等的基本职业能力,并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前期准备。 一、直流电机的特点和用途 1、直流电机的特点 (1)优点 与交流电动机相比,具有优良调速性能和起动性能。 能提供无脉动的大功率直流电源,输出电压可以精确地调节和控说明开设 本课程的 目的和意 义,介绍本 课程的学 时安排,说 明本课程 的考核方 法 学生在老 师讲解的 基础上学 生归纳(教 师补充) 10分 35分

制。 (2)缺点 制造工艺复杂,成本高; 运行时电刷与换向器之间易产生火花,可靠性差; 2、直流电机的用途 在某些要求调速范围大、速度高、精密度好、控制性能优异的场 合,直流电动机现占有较大的比重。如:矿场卷扬机、厢轿式高 速电梯、城市电车、地铁列车、电动自行车等等。 直流发电机主要用作直流电源,如直流电动机的电源,直流电焊 机电源等。 二、直流电机的基本结构 教师讲解, 学生思考、 理解 35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测试题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测试题 1电磁机构的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的配合关系是()。 A、反力特性曲线应在吸力特性曲线的下方且被此靠近; B、反力特性曲线应在吸力特性曲线的上方且彼此靠近; C、反力特性曲线应在远离吸力特性曲线的下方; D、反力特性曲线应在远离吸力特性曲线的上方。正确答案:A 2关于接触电阻,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会导致电压损失 B、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触点的温度降低 C、由于接触电阻的存在,触点容易产生熔焊现象 D、由接触电阻的存在,触点工作不可靠 正确答案:B 3为了减小接触电阻,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在静铁芯的表面上嵌有短路环; B、加一个触点弹簧; C、接触面xx; D、在触点上镶一块纯银块 正确答案:A 4由于电弧的存在,将导致()。 A、电路的分断时间加长; B、电路的分断时间缩短; C、电路的分断时间不变;

D、电路的分断能力提高 正确答案:A 5在接触器的铭牌上常见到AC3 AC4等字样,它们代表()。 A、生产厂家代号 B、使用类别代号; C、国标代号; D、名称代号。 正确答案:B 6电压继电器的线圈与电流继电器的线圈相比,具有的特点是( A、电压继电器的线圈匝数多、导线细、电阻小; B、电压继电器的线圈匝数多、导线细、电阻大; C、电压继电器的线圈匝数少、导线粗、电阻小; D、电压继电器的线圈匝数少,导线粗,电阻大。 正确答案:B 7增大电压继电器的返回系数,应采的办法是()。 A、减小非磁性垫片的厚度; B、增大非磁性垫片的厚度; C、减小衔铁吸合后的气隙; D、增大衔铁释放后的气隙。)。正确答案:B 8在延时精度要求不高,电源电压波动较大的场合,应选用()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教 案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第 1、2 课时 课题: 电磁学基础知识 教学目的和要求: 补充了解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以及铁磁材料的性质和磁路欧姆定律,掌握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并了解其功率损耗情况。 重点与难点: 掌握铁磁材料的性质、交流铁心线圈电路中的电磁关系及其功率损耗。 教学方法: 绘图说明,简单推正,结论分析,应用介绍,案例教学。 预复习任务: 复习前期学的《电工技术基础》相关知识。 一、磁路的基本物理量 磁场可由电流产生,用磁感线来描述。磁场的强弱可用磁感线的疏密程度来表示。磁感线可以看成是无头无尾的闭合曲线。 1)磁感线的回转方向和电流方向之间的关系遵守右手螺旋法则。 2)磁感线总是闭合的,既无起点,也无终点。 3)磁场中的磁感线不会相交,因为磁场中每一点的磁感应强度的方向都是确定的、唯一的。 1.磁通Ф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磁场中穿过某一截面积A的总磁线数称为通过该面积的磁通量,简称磁通Ф,单位WB。 当线圈中通以电流后,大部分磁感线沿铁心、衔铁和工作气隙构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主磁通;还有一部分磁通,没有经过气隙和衔铁,而是经空气自成回路,这部分磁通称为漏磁通。 磁通经过的闭合路径叫磁路。磁路和电路一样,分为有分支磁路和无分支磁路两种类型。 2.磁感应强度B 描述磁介质中实际的磁场强弱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用B表示。均匀磁场中,若通过与磁感线垂直的某面积A的磁通为Ф,则 B = Ф/ A 所以磁感应强度也称磁通密度,单位T 3.磁场强度H

电气控制技术与技能训练教案

《电气控制技术与技能训练》教学指南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气运行与控制、电气技术应用等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其任务是通过典型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等实践活动,使学生掌握典型低压电气控制设备安装、调试、运行与维修的核心技能,具备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备学习后续专业核心课程的能力;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提要、课程内容、教学要求

上篇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 一、单元提要 本单元主要介绍有触头的低压开关、接触器、继电器、按钮、位置开关等低压电器元件及由它们组成的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工作原理及安装与检修是检修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基础。对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中所涉及到的常用低压电器元件,应掌握其型号及含义、结构、符号、工作原理、选用方法、安装与使用方法和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对常见的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应熟记、会画图、会分析、会安装、会检修。更重要的是要掌握这些基本控制线路的特点和在电气控制设备中的运用,找出本质的规律,也就是:继电器和接触器线圈的通、断电造成它们触头闭合与断开,用这些触头又如何去控制另一些电器元件线路或电动机主电路的通、断电,从而实现对电动机的启动、停止、反向、制动和调速等方式的控制;对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的安装与检修,应熟悉绘制、识读控制线路的一般原则,能根据工厂电气控制设备的控制要求正确绘制控制线路图,按所设计的控制线路图确定主要材料单,按所给的材料和电气安装规范要求,正确利用工具和仪表熟练安装电器元件,正确配线,最后进行通电试验,并能排除控制线路中的常见故障。 工厂电气控制设备中无论多复杂的控制线路,极大部分都是这些低压电器元件常开、常闭触头的有机组合,都是几种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环节的有机组合。常见的电动机控制线路主要有:点动控制线路、正转控制线路、正反转控制线路、位置控制线路、多地控制线路、降压启动控制线路、调速控制线路及制动控制线路等。 二、知识目标 ●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型号及含义。 ●了解常用低压电器的结构。 ●掌握常用低压电器的符号及工作原理。 ●熟悉绘制、识读电气控制线路图的一般原则。 ●掌握电动机基本控制线路及其工作原理。 三、技能目标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概述

概述 电器与电气的区别 计划授课时间:2013.9.10 电器 泛指所有用电的器具,比如:电视机、电冰箱、风扇、电脑,从专业角度上来讲,主要指用于对电路进行接通、分断,对电路参数进行变换,以实现对电路或用电设备的控制、调节、切换、检测和保护等作用的电工装置、设备和元件。 按工作原理分类。 1)电磁式电器依据电磁感应原理来工作,如接触器、各种类型的电磁式继电器等。 2)非电量控制电器依靠外力或某种非电物理量的变化而动作的电器,如刀开关、行程开关、按钮、速度继电器、温度继电器等。 按动作原理分类 (1)手动电器用手或依靠机械力进行操作的电器,如手动开关、控制按钮、行程开关等主令电器。 (2)自动电器借助于电磁力或某个物理量的变化自动进行操作的电器,如接触器、各种类型的继电器、电磁阀等。 电气 电气就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涵盖电能的转换、利用和研究三方面,包括基础理论,应用技术,设施设备等。 电气含义 电气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的/维持于改善限制空间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叫“电气”只要是以电能传输以及使用的途径只要有两种:一是直接的电的联系,每个电压等级内的所有用电设备,通过导线、断路器或者隔离开关等,均有电的直接联系。二是没有电的直接联系,而是通过气隙内的磁场进行能量交换(传输),比如说变压器的各绕组之间,就是通过气隙联系的。比如电机定子之间也都是通过气隙来联系的。 电气是指电气工程的弱电部分,只要研究信息的处理、变换;电子又可分为两块:电子电路和电子系统。电子电器(电子原件:制作电路板和电子设计的电子零部件,如二极管、三极管、硅类、LED灯。电子器件:有单个和多个电路板组成的一个电子功能器件),电子系统:由电子设备组成的一个系统即——弱电工程系统 电气之于电器,该怎么理解呢?电气/电气工程(EE),其外延涵盖了微电子,光子学,以及微机应用技术。但似乎又与我们谈论的电气有所偏差。但,可以肯定一点,大家所认同的是,电器是具体的物体形象,电气是不可触摸的分类概念!电气包含电器。“电气”者,外文翻译之词也,盖西方工业之初,动力机械均由蒸汽轮机驱动,后来则有了电,故“电气”者,开始泛指工业动力者也,然现在也无蒸汽轮机了,故干脆以电气泛指电了。 电气:根据字面的含义,感觉就是不可触摸的东西而有些却是能看到摸不着的,上面提到的以前的蒸汽机驱动,还有以前的蒸汽机火车。 从字面上的意思我认为电气在汽车上所包括的:汽车空调系统、汽车气囊、以及汽车上的一些辅助设备,空气净化器等一些设备原件。还包括一些用空气来来连接的一些开关。 电气:电气是以电能、电气设备和电气技术为手段来创造、维持与改善限定空间和环境的一门科学。电气设备指的是使用强电的设备,电子设备指的是使用弱电的设备。 电器:凡是根据外界特定的信号和要求,自动或手动接通或断开电路,继续或连续地改变电路参数,实现对电路的切换、控制、保护、检测及调节的电气设备均称为电器。 电器的范围要狭隘一些,而电气更为宽泛,与电有关的一切相关事物都可用电气表述,而电器一般是指保证用电设备与电网接通或关断的开关器件。电器侧重于个体,是元件和设备,而电气则涉及到整个系统或者系统集成。电气是广义词,指一种行业,一种专业,不具体指某种产品。电气也指一种技术,比如电气自动化专业,包括工厂电气(如变压器,供电线路)、建筑电气等;电器是实物词,指有具体的物质,比如电视机,空调等。 低压电器的作用与分类 控制电器按其工作电压的高低,以交流1200V、直流1500V为界,可划分为高压控制电器和低压控制电器两大类。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复习题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复习题(一) 一、填空题 1.熔断器在低压电路中起短路保护和过载保护作用。 2.电磁机构由线圈、铁心和衔铁组成。 3.降压启动是指利用某些设备或者采用电动机定子绕组换接方法,使电动机起动时,定子绕组的端电压低于额定电压,从而减少起动电流。 4.交流电磁机构的线圈通电后,衔铁尚未动作时的励磁电流为吸合后的额定电流5~6倍,所以交流电磁机构不适合用于可靠性要求高与操作频繁的场合。 5.绕线异步电动机有串电阻起动和串频敏变阻器起动两种控制电路。 6.PLC内部等效继电器的符号约定:○表示线圈、≠表示常闭触点、‖表示常开触点。7.0~T199是100ms定时器、T200~T245是10ms定时器。 8.STL指令称为步进接点指令。其功能是将步进接点接到左母线。STL指令的操作元件是状态继电器S。 二、判断题 1.直接启动所用设备少,线路简单,维修量较少,故电动机一般都采用直接启动。(×) 2.接触器可以频繁地接通和切断交直流主电路和控制电路,并能实现远距离控制。(√) 3.M7120磨床电磁吸盘电流过小时,电动机M1、M3停止旋转。(√) 4.直流电弧比交流电弧更容易熄灭。(×) 5.热继电器适用所有电动机的过载保护。(×) 6.接触器触头的常开和常闭是指电磁系统未通电动作前触头的状态。(√) 7.不具有掉电保护功能的计数器,掉电后当前触点不能自动复位,需要使用RST指令使触点复位。(√)8.PLC输出继电器的外部输出触点只有常开触点。(√) 9.步进接点既有常开触点又有常闭触点。(×) 10.PLF是上升沿脉冲微分指令。(×) 三、选择题 1.单台三相交流电动机(或设备)的三根引出线,按相序依次编号为(A) A、U、V、W B、L1、L2、L3 C、U11、V11、W11 2.桥式起重机电动机的过载保护均由(B )来实现。 A、熔断器 B、过流继电器 C、热继电器 3.只有当Z3040摇臂钻床的摇臂完全松开后,活塞杆通过弹簧片才会压下位置开关(B ),使摇臂上升或下降。 A、SQ1 B、SQ2 C、SQ3 4.T68镗床主轴采用(B )制动。 A、能耗制动 B、反接制动 C、机械制动 5.星-三角减压起动控制的起动转矩只有额定电压下起动的(B )。 A、1/√3 B、1/3 C、1/2 四、简答题 1.请分析Z3040型钻床摇臂移动后夹不紧的故障原因。 答:夹紧动作结束是由行程开关SQ3来控制的。若摇臂夹不紧,是由于SQ3动作过早,使液压电动机M3在摇臂还未充分夹紧时就停止旋转了,这是由于SQ3安装不当,过早地被活塞杆压上动作所致。 2.X62W万能铣床是如何实现主轴电动机的起动停止控制? 答:按下起动按钮SB3或SB4,接触器KM1线圈得电并自锁,KM主触头闭合,主轴电动机M1全压起动。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教案2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大纲教案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职业技术类学校电气维修专业和企业供电专业的专业课。本课程的性质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伴随我国电气设备行业的不断发展,采用最新国内外 电器设备,以及应用当代最先进控制技术理论并与实践相结合,须随时更新其知识 和内容的技术类课程。本课程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熟悉电气 控制设备的基本构成,掌握电气设备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学会正确选择和使用 电气设备,具有一定的电气控制线路设计能力,通过参观实验室和到企业的参观学 习,使学生建立感性认识,再通过课程设计和实验,对所学内容和所参观的实物, 作更进一步的深入了解和研究。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是在电工技术、电机学、电机及拖动基础等课程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一门专业技术课程;本课程主要要求学生掌握工厂常用控制电器的原理和选择,三 相异步电动机的起动、调速、制动等基本环节的控制线路,熟悉各种控制线路的阅 读分析方法,掌握电气接线图的工艺设计思想以及数控系统的基本组成,逐步培养 各种电气控制线路分析能力和初步设计的能力;了解各种常见机床设备的基本结构、运动情况以及机械和电气的配合关系等,为学生以后从事电气设备方面设计、运行、维护等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常用低压电器 教学内容: 1、主令电器 2、接触器; 3、控制继电器; 4、其它常用电器;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主令电器、接触器和继电器的选择与应用,了解其它常用电器的应用。 (二)基本控制电路 教学内容: 1、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 2、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降压起动控制电路; 3、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制动控制电路; 4、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变极调速控制电路; 5、三相绕线转子感应电动机起动控制电路; 6、其它基本控制电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电动机全压起动控制电路;了解电动机起动、制动控制电路。 (三)典型生产机械电气控制系统 教学内容: 1、车床电气控制电路; 2、摇臂钻床电气控制电路; 3、万能铣床电气控制电路; 4、卧式镗床电气控制电路; 5、平面磨床电气控制电路; 6、组合机床电气控制电路; 7、桥式起重机电气控制电路。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车床电气控制线路;熟悉其它电气控制线路。 (四)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教学内容: 1、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内容; 2、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 3、电气接线图的设计; 4、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应用举例。 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简单电气控制电路图和接线图的设计方法;熟悉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规律。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习题集答案

一、选择题 (每题4个选项,只有1个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填入括号内) 1.电气图中,断路器的符号为()。 (A)K (B)D (C)L (D)DL 2.不属于笼型异步电动机降压启动方法的是()启动。 (A)自耦变压器降压(B)星形一三角形换接 (C)延边三角形(D)在转子电路中串联变阻器 3.中小容量异步电动机的过载保护一般采用()。 (A)熔断器(B)磁力启动器 (C)热继电器(D)电压继电器 4.笼型异步电动机的延边三角形启动方法,是变更()接法。(A)电源相序(B)电动机端子 (C)电动机定子绕组(D)电动机转子绕组 5.属双速异步电动机接线方法的是()。 (A)YY/YY (B)YY/△ (C)YY/Y (D)△△/Y 6.异步电动机的反接制动是指改变()。 (A)电源电压(B)电源电流 (C)电源相序(D)电源频率 7.异步电动机的能耗制动采用的设备是()装置。 (A)电磁抱闸(B)直流电源 (C)开关与继电器(D)电阻器 8. 在电动机的连续运转控制中,其控制关键是。 ①自锁触点②互锁触点 ③复合按钮④机械联锁 9. 下列低压电器中可以实现过载保护的有。 ①热继电器②速度继电器 ③接触器④低压断路器⑤时间继电器 10. Y-△降压启动可使启动电流减少到直接启动时的。 ① 1/2 ② 1/3 1 ③ 1/4 ④3 11. 下列属于低压配电电器的是。 ①接触器②继电器 ③刀开关④时间继电器 12. 表示电路中各个电气元件连接关系和电气工作原理的图称为。 ①电路图②电气互联图 ③系统图④电气安装图 13. 交流接触器是利用配合动作的一种自动控制电器。 ①电动力与弹簧弹力②外施压力与弹簧弹力 ③电磁力与空气阻尼力④电磁力与弹簧弹力 14.对绕线型电动机而言,一般利用()方法进行调速。 (A)改变电源频率(B)改变定子极对数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案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教案 彬县职业教育中心

第一讲一、章节:《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安排及设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 应知:课程设计要求及任务 应会: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难点: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讲授 四、教学过程: 1、介绍任务安排,分组选题 2、讲授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及设计步骤 五、问题与讨论: 1、对所选课题的设计思路 六、考工必备 电气安装及布线原则 七、课后小结: 本次课让学生对本周的课程设计建立一个具体的认识,并组织自选题目和分工,便于实训的正常进行。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第一讲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器元件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过程、设计资料整理和电气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通过较为完整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及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要求是:根据设计任务书中设备的工艺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计算并选择电器元件。布置并安装电器元件与控制线路。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通电调试,排除故障。达到工艺要求,完成设计任务。同时要求尽可能有创新设计,选用较为先进的电气元件。严格按照国家电气制图标准绘制相关图纸。选用合适的电气CAD 制图软件,制作电气设备的成套图纸与文件,以满足现代化电气工程的需要。 三、课程设计的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1)理解电气线路的工作原理; (2)掌握常用电器元件的选用; (3)掌握根据工艺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 (4)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5)掌握电气控制设备的图纸资料整理; (6)掌握计算机电气绘图软件使用。 2.能力目标 (1)掌握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工具书的能力; (2)掌握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3)具有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课程设计任务 1.接受设计任务书,选定课程设计课题。 2.制订工作进度计划,进行人员分工,明确各阶段各人应完成的工作。 3.根据设计任务书分析电气设备的工艺要求,讨论最佳设计方案。 4.设计电气控制线路,选择电器元件。 5.绘制相关图纸(如:电气控制原理图、电器板元件布置图、电器板接线图,控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电机与电气控制》 课程名称(英文):Electric Machinery And Electric Component Controlling 课程编号:0420420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专业必修课 教材及实验指导名称:《电机与电气控制》 学时-学分:总学时:64 总学分:4 实验学时: 24 开课学期:第四学期 适用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电工基础,自动控制原理 一、课程教学目的与任务 为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电工与电子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基本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和以电动机或其他执行电器为控制对象的生产机械的电气控制基本原理、在掌握线路及分析方法基础上熟练地设计出简单的控制线路,为后继课程及其他程序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应用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熟练掌握主要类型电动机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基本电磁关系、运行特性,三相异步电动机拖动和控制、电气控制基本环节和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从生产实际出发,对常用设备的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为培养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进行简单的电气控制系统设计的能力打下理论基础,为学习专业课做好准备,初步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职业学院工科电类相关专业一门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使学生通过学习具备高素劳动者和中高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交直流电机拖动、低压电器控制技术电工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 电机与电气控制教学内容可分为常用电机与电器与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两大基本部分,可以归纳为如下8个方面:直流电机、变压器、三相异步电动机、常用控制电机、低压电器和基本电气控制电路、典型设备的电气控制、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依据以上8个方面,整个教学体系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如下: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第一章的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继电接触逻辑控制基础习题参考答案 一、何谓电磁式电器的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为什么两者配合应尽量靠近? 解: 与气隙δ(衔铁与静铁心之间空气间吸力特性是指电磁机构在吸动过程中,电磁吸力F at 隙)的变化关系曲线。 反力特性是指电磁机构在吸动过程中,反作用力(包括弹簧力、衔铁自身重力、摩擦阻力)Fr与气隙δ的变化关系曲线。 为了使电磁机构能正常工作,其吸力特性与反力特性配合必须得当。在吸合过程中,其吸力特性位于反力特性上方,保证可靠吸合;若衔铁不能吸合,或衔铁频繁动作,除了设备无法正常工作外,交流电磁线圈很可能因电流过大而烧毁。在释放过程中,吸力特性位于反力特性下方。保证可靠释放。 二、单相交流电磁铁短路环断裂或脱落后,工作中会出现什么故障?为什么? 解: 电磁铁的吸引线圈通电时,会出现衔铁发出振动或较大的噪声。这时因为,当流过吸引线圈的单相交流电流减小时,会使吸力下降,当吸力小于反力时,衔铁与静铁心释放。当流过吸引线圈的单相交流电流增大时,会使吸力上升,当吸力大于反力时,衔铁与静铁心吸合。如此周而复始引起振动或较大的噪声。 三、触头设计成双断口桥式结构的原因是什么? 解: 触头设计成桥式双断口触点是为了提供灭弧能力。将电弧分成两段,以提高电弧的起弧电压;同时利用两段电弧的相互排斥的电磁力将电弧向外侧拉长,以增大电弧与冷空气的接触面,迅速散热而灭弧。见教材第7页的图1-6所示。 四、交流接触器在衔铁吸合前线圈中为什么会产生很大的电流? 解: 交流接触器的线圈是可等效为一个电感和电阻串联,铁心越大,电感量越大。则感抗越大。在吸合前,由于铁心与衔铁不吸合,磁阻很大,电感量就小,阻抗就小,所以电流大。当铁心和衔铁吸合后,磁阻小,电感量增大,感抗增大,所以电流小。 直流接触器通的是直流电流,电感在直流电流下近似于短路。线圈的直流电阻很大,电流变化不大。 五、从结构、性能及故障形式等方面说明交流接触器与直流接触器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解: 结构方面:两者的组成部分一样。交流接触器的线圈一般做成粗而短的圆筒形,并绕在绝缘骨架上。直流接触器的线圈做成长而薄的圆筒形,且不设骨架。直流接触器线圈匝数多,但线圈导线线径较细。交流接触器的铁心是用硅钢片铆叠而成的,铁心和衔铁形状通常采用E型。直流接触器的铁心用整块铸钢或铸铁制成,衔铁采用拍合式。交流接触器的铁心装有短路环。直流接触器没有。交流接触器的灭弧装置常采用双断口电动力灭弧、纵缝灭弧和栅片灭弧。直流接触器常采用磁吹式灭弧。交流接触器的主触头是三对(对应三相交流电),直流接触器的主触头是二对(对应正负极)。交流接触器的线圈通交流电流,直流接触器的线圈通直流电流。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

《电气控制技术》教学大纲课程编号:32070080 使用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计划学时:54 学时计划学分:3学分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气控制技术》是一门培养学生掌握一般工业领域中电气控制技能的专业基础课。在教学内容方面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工业现场中多种常见的电气控制系统的原理,典型结构及实现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设计一般电气控制系统的能力,使学生了解典型设备对电气控制的要求及控制方法,能够分析、设计基本的控制系统。 主要任务是: 1.学习常用低压电器的基本原理与作用; 2.学习典型电气传动的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控制线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3.了解常用设备的电气控制系统组成及原理; 4.学习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指令系统; 5.学习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分析、设计方法。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1、对能力培养的要求 (1)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 各种低压电器的原理,功能及符号表示,电器控制系统原理图的识读方法,电器控制典型环节的组成特点及分析方法,常用电器的选择方法,可编程序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及结构,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实现电气控制的方法。 (2)要求掌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电磁式低压电器的工作原理,异步电动机起动、调速、制动电气控制的原理,经验设计法继电接触控制线路的一般方法;OMRON PLC、三菱PLC及西门子S7-200的指令系统及编程方法,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一般设计方法。 (3)要求掌握的基本技能 设计异步电动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能力,常见工业设备及建筑施设备电控原理的识图、分析能力,可编程序控制系统的设计及调试能力。 2、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重点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规律,常用电器的选择及经验设计法,PLC的指令系统及编程设计方法。难点为继电接触控制系统和PLC为中心组成的控制系统的读图和设计。 3、先修课程及基本要求 先修课程为《单片机原理及应用》、《电子技术基础》、《电机与拖动基础》。应掌握单片机的组成及各部分工作原理,逻辑代数以及电动机的特性。 三.课程内容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准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技术课程类型:机电一体化、自动化专业核心课 课程代码:0722027 授课对象:机电一体化专业、电气自动化专业 学分:6 先修课:《电气控制技术》、《电机拖动基础》 学时:108 后续课:《交流调速系统》、《电气综合实训》 制定人:杨立波制定时间:2015年3月 二、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一门传授工厂电气控制相关理论和技能知识的专业课。本课程采用工厂电气控制中的各种典型实例,讲解相关的电压电器、基本控制线路知识、电气控制设计方法,来对工厂电气控制进行深入细致的讲解,内容涉及各类低压电器结构、工作原理、在控制线路中的使用和常用电机控制线路和车床控制线路实训操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中等复杂程度控制电路安装、调试、维护和设计,并能获得电气控制国家职业技能中级证书。 三、课程设计 (1)能力目标 1.具有对电气控制系统分析能力; 2.具有电气控制系统初步设计的基本能力;

3.具有典型控制设备线路的安装与调试的能力。 总体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低压控制电器应用,机床控制电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授课过程中注重渗透专业思想教育,培养工程意识,激发创新思维,为毕业后尽快适应岗位需求奠定基础 具体目标:1、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单向控制电路及其安装与调试 2、三相鼠笼异步电动机双向运转控制线路 3、三相异步电动机的降压启动控制线路 4、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制动控制线路 5、异步电动机的调速控制线路 6、直流电动机的基本控制线路 7、电气控制线路识读与设计 8、典型设备电气控制线路分析 (2)知识目标 1.理解常用控制电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特性,并能正确选择和使用电器; 2.掌握识读和设计机床电器控制线路的基本方法。 2、课程内容设计(根据整个课程的内容,确定一定的载体,将整个课程划分为几个大的基本模块) (1)设计的整体思路: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

工厂电气控制技术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1、何谓编程语言?PLC常用的编程语言主要有哪几种? 解: 编程语言就是用户程序的表达方式。PLC常用的编程语言主要有:梯形图、指令语句、顺序功能图(SFC)、级式编程语言(stage)、逻辑图编程语言、高级编程语言等几种方式。 2、梯形图与继电器控制线路图有哪些异同点? 解: 相同点:两种图的结构类似,采用类似的图形符号。 不同点: 第1,继电器线路图为并行工作方式;梯形图为串行工作方式。 第2,继电器线路图中常开、常闭接点的数量有限;梯形图中各类软器件用于内部编程的常开、常闭接点使用次数不受限制。 3、为什么在梯形图中软器件接点的使用次数不受限制? 解: 因为PLC内部调用的常开、常闭触头实质是位元件的电平信号,而内部电子电路采用的CMOS RAM电子电路功耗极小,从而在有限的用户程序容量内其使用次数不受限制。 4、在梯形图中地址相同的输出继电器重复使用会带来什么结果? 解: plc在扫描的时候,最后扫描到的状态就是输出状态,即使你开始的程序中输出为1,如果最后的扫描为0的话,输出也是零。 5、FX2系列PLC的基本指令有几条?各条指令的功能是什么?写出图3-92所示梯形图的语 句表。 解: 基本指令是实现PLC基本指令功能即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与计数控制的指令系统。一共20条。各指令的功能见表3-5所示。

ORB 两块电路并联(块或)无 1 MPS(Push)进栈无 1 MRD(Read)读栈无 1 MPP(Pop)出栈无 1 PLS(Palse)信号上升沿微分输出(一个扫描周期) Y、M(特殊M除外) 2 PLF 信号下降沿微分输出(一个扫描周期) Y、M(特殊M除外) 2 SET 被操作数元件置位并保持Y、M、S Y、M 1 S、特殊M 2 RST(Reset)被操作数元件复位并保持或清零Y、M、S D、V、Z、T、C Y、M 1 S、T、C、特殊M 2 D、V、Z、特殊D 3 PLS 信号上升沿微分输出Y、M(特殊M除外) 2 PLF 信号下降沿微分输出Y、M(特殊M除外) 2 SET 被操作元件置位并保持Y、M、S Y、M 1 S、特M 2 RST 被操作元件复位并保持清零Y、M、S、D、V、Z、T、C Y、M 1 S、T、C、特M 2 D、V、Z、特D 2 NOP 空操作无动作无 1 END 程序结束回到第0步无 1 MC N级号主控电路块起点Y、M(除特殊M) 3 MCR N级号主控电路块终点N(嵌套级号) 2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设计模板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 程设计 1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教案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2

第一讲一、章节: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安排及设计方法 二、教学目标 应知: 课程设计要求及任务 应会: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难点: 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三、教学方法: 结合实例讲授 四、教学过程: 1、介绍任务安排, 分组选题 2、讲授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设计思路及设计步骤 五、问题与讨论: 1、对所选课题的设计思路 六、考工必备 电气安装及布线原则 七、课后小结: 本次课让学生对本周的课程设计建立一个具体的认识, 并组织自选题目和分工, 便 于实训的正常进行。 1

《电机与电气控制》课程设计 第一讲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 经过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实践, 掌握电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电器元件和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过程、设计资料整理和电气绘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在此过程中培养从事设计工作的整体观念, 经过较为完整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 为综合素质全面提高及增强工作适应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设计的要求 电气控制课程设计的要求是: 根据设计任务书中设备的工艺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 计算并选择电器元件。布置并安装电器元件与控制线路。进行电气控制线路的通电调试, 排除故障。达到工艺要求, 完成设计任务。同时要求尽可能有创新设计, 选用较为先进的电气元件。严格按照国家电气制图标准绘制相关图纸。选用合适的电气CAD制图软件, 制作电气设备的成套图纸与文件, 以满足现代化电气工程的需要。 2

三、课程设计的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 ( 1) 理解电气线路的工作原理; ( 2) 掌握常见电器元件的选用; ( 3) 掌握根据工艺要求设计电气控制线路; ( 4) 掌握电气控制线路的安装与调试; ( 5) 掌握电气控制设备的图纸资料整理; ( 6) 掌握计算机电气绘图软件使用。 2.能力目标 ( 1) 掌握查阅图书资料、产品手册和工具书的能力; ( 2) 掌握综合运用专业及基础知识, 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 ( 3) 具有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四、课程设计任务 1.接受设计任务书, 选定课程设计课题。 2.制订工作进度计划, 进行人员分工, 明确各阶段各人应完成的工作。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