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柱表面积易错易混题上课讲义

圆柱表面积易错易混题上课讲义
圆柱表面积易错易混题上课讲义

圆柱表面积易错易混题

1.一段圆柱木料,如果截成两个小圆柱,它的表面积增加6.28平方厘米,如果沿着直径截成两个半圆柱体,它的表面积就增加80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错题分析:此题解题的关键一是“如果截成两个小圆柱,它的表面积增加6.28平方厘米。”增加的面积就是两个底面积之和,根据这一条件可以求出圆柱体的半径;二是“如果沿着直径截成两个半圆柱体,它的表面积就增加80平方厘米。”增加的面积是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根据这一条件可以求出圆柱体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详解:r:6.28÷3.14÷2=1(厘米)

h:80÷2÷(2×1)=20(厘米)

表面积:6.28+2×3.14×1×20=131.88(平方厘米)

反思:这道题首先应明确两次截取是怎样截取的,其次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尤其是反求高的时候,应认真仔细。

2.右图是一块长方形铁皮,利用图中的阴影部分,刚好能做成一个底面直径是2分米的圆柱形容器(接口处忽略不计),这块长方形铁皮的利用率约是()%

错题分析:此题求“这块长方形铁皮的利用率”也就是用圆柱的表面积除以长方形铁皮的面积,根据已知条件直径是2分米,(如图)小长方形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柱的底面周长(2×3.14),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柱的高(2分米),大长方形的长是(2×3.14+2+2),宽是2分米。

详解:长方形的面积:(2×3.14+2+2)×2=20.56(平方分米)

圆柱体的表面积:3.14×(2÷2)2×2+2×3.14×2=18.84(平方分米)

利用率:18.81÷20.56≈91.6%

反思:此题是图形与百分数应用题相结合的一道题,计算过程较繁琐,首先要求学生的计算能力要过关;其次要求学生数据的选取要准确,否则也容易出错。

3.一个圆柱形茶叶盒,它的高比底面周长少12厘米,有一个与它等底的圆柱形纸筒,比茶叶盒高12厘米,这个圆柱形纸筒侧面展开是()形。

错题分析:当高=底面周长时,侧面积是正方形,“茶叶盒高比底面周长少12厘米”,“纸筒比茶叶盒高12厘米,”此时就推导出高=底面周长,所以侧面积展开后是正方形。

反思:要找到圆柱形纸筒底面周长与高之间的关系,借助两个已知条件推导出来。

4.右图A中长方形以虚线为轴旋转一周,转出的形状如图B,它的底面直径是()cm,

高是()cm。

(2)一个圆柱沿高剪开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28cm的正方形,这个圆柱的高是()cm,底面半径是()cm。

错题分析:以上两道题学生容易混淆,(1)题r=5cm,h=3cm;(2)题中“侧面展开图是边长为6.28cm的正方形”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都是6.28厘米。

详解:(1)r=5cm,h=3cm

d:5×2=10(厘米)

h=3cm

(2)底面周长和高相等都是6.28厘米

r:6.28÷3.14÷2=1(厘米)

h=6.28厘米

反思:这两道题首先是怎样得到的的图形,由此来确定半径、高和底面周长,由此进行解题,在计算上还应认真仔细。

圆柱表面积易错易混题

1.以长方体的一条边为轴,快速旋转后能形成一个圆柱。如果长方形的长是8厘米,宽4厘米,那么旋转形成的圆柱体积最大是()立方厘米

错题分析:这道题学生容易混淆,有两种情况,(1)r=8cm,h=4cm;(2)r=4cm,h=8cm,分析完这两种情况,学生就可以分别去求,然后比较大小。

详解:(1)r=8cm,h=4cm

体积:8×8×3.14×4=256π(立方厘米)

(2)r=4cm,h=8cm

体积:4×4×3.14×8=128π(立方厘米)

因为256π>128π

所以r=8cm,h=4cm的体积最大,是256π=803.84(立方厘米)

反思:这道题首先是怎样得到的的图形,由此来确定半径、高,由此进行解题,在计算上还应认真仔细。

2.甲、乙两个圆柱形容器的高都是50厘米,甲圆柱形容器的底面积是960平方厘米,乙圆柱

形容器的底面积是240平方厘米。已知甲圆柱形容器的水深15厘米,把甲圆柱形容器的水倒入空着的乙圆柱形容器内一部分,并使容器内的水一样高,这时甲、乙两个容器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错题分析:此题先求出“水深15厘米,底面积是960平方厘米”时水的体积,这是甲乙两个容器水的体积之和,又因为“两个容器内的水一样高”,我们用体积之和除以底面积之和,就得到这时甲、乙两个容器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详解:960×15÷(960+240)=12(厘米)

反思:求出水的体积之和后,直接用体积之和除以底面积之和,就得到这时甲、乙两个容器的水深是多少厘米。

3.刘老师要用一张长260.2厘米,宽13

4.6厘米的长方形材料围一个无盖无底的圆柱形收纳桶(至少留出9厘米的接口用于固定)如图底面朝下摆放在办公室里的一块长130厘米,宽60厘米的空地上。这个圆柱形收纳桶的容积最大是()

错题分析:这张长方形纸就是圆柱的侧面展开图,因此有两种情况,长(或宽)相当于底面周长,宽(或长)相当于高,还要考虑这个“圆柱形收纳桶底面朝下摆放在办公室里的一块长130厘米,宽60厘米的空地上。”因此底面直径不能大于60厘米。

详解:

第一种情况:

c:134.6-9=125.6(厘米)

h:260.2厘米

d:125.6÷3.14=40(厘米)

因为空地上长130厘米,宽60厘米,

所以圆柱直径要小于或等于60厘米,

40厘米小于60厘米

所以符合题意

V:3.14×(40÷2)2×260.2=326811.2(立方厘米)

第二种情况:

c:260.2-9=251.2(厘米)

h:134.6厘米

d:251.2÷3.14=80(厘米)

因为空地上长130厘米,宽60厘米,

所以圆柱直径要小于或等于60厘米,

80厘米大于60厘米

所以不符合题意

反思:此题学生要明确有两种情况,并且要和实际情况相符合,也就是直径不能大于60厘米。

4.一段圆柱木料,如果截成两个小圆柱,它的表面积增加6.28平方厘米,如果沿着直径截成两个半圆柱体,它的表面积就增加80平方厘米。那么这个圆柱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分析〕此题解题的关键一是“如果截成两个小圆柱,它的表面积增加6.28平方厘米。”增加的面积就是两个底面积之和,根据这一条件可以求出圆柱体的半径;二是“如果沿着直径截成两个半圆柱体,它的表面积就增加80平方厘米。”增加的面积是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根据这一条件可以求出圆柱体的高。这样就可以求出这个圆柱体的表面积。

〔详解〕r:6.28÷3.14÷2=1(厘米)

h:80÷2÷(2×1)=20(厘米)

体积:1×1×3.14×20=62.8(立方厘米)

〔反思〕这道题首先应明确两次是截取是怎样截取的,其次计算过程比较繁琐,尤其是返求高的时候,应认真仔细。

一填空

(1)一个圆锥体底面积是4.5平方厘米,高4厘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立方米。

错题分析:同学误认为用圆锥的底面积乘以高后,再乘以3,就得到圆柱的体积。

详解:圆锥的底面积乘以高,实际就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最后再换算单位即可,正确结果为0.000018立方米。

反思:学生脑子光想着,求与它等底等高圆柱的体积注意乘以3,从而忽略了圆

锥体积忘乘三分之一,单位换算也忘了。

(2)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30立方分米,底面积是15平方分米,高是( )分米。

错题分析:同学误认为用圆锥的体积除以底面积就是高。

详解:圆锥的体积先乘以3后,再除以底面积,才能得到圆锥的高,正确答案为6分米。

反思:反求圆锥底面积或高时,没有用体积乘3后,再除以高或底面积,而是直接除了,造成错误。

二选择

有一个底面半径是r 的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现在吧一个圆锥形铅锤完全浸入水中,水面上升的高度是h,求这个圆锥形铅锤体积的正确列式是( )

A πr 2

B πr 2h

C 3

1πr 2h D 2πrh 错题分析:同学误认为只要求圆锥的体积就别忘了乘以31,所以选择c 详解:此题圆柱水上升的体积就是圆锥铅锤的体积,所以应选B 反思:平时在教学中总强调圆锥体积别忘乘以3

1,造成有的同学不看清题目,只要求圆锥体积就乘以3

1的错误。 三 解答题

把一个底面半径6厘米的圆锥形金属铸件完全浸没在棱长15厘米的立方体容器中,水面比原来升高1.2厘米,求这个圆锥形铸件的体积。

错题分析:学生认为求圆锥体积 ,就是用3

1乘以圆锥的底面积, 再乘以高就可以了。

详解:这个圆锥形铸件的体积就是长15厘米,宽15厘米,高为1.2厘米的长方体的体积,即15乘以15 再乘以1。2,结果为270立方厘米。

反思:教给学生考虑此题的方法,弄清圆锥的体积是什么,不要盲目,最好画一草图加以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完整版)高考英语易混易错对比选择题100例

高考易混易错对比选择题100例分类整理 I. 冠词 ①Three years later he turned _______doctor. ②Three years later he became______doctor. A. an B. a C. 不填 D. the ①My brother often plays _____football after school. ②My brother often plays ______ piano after school. A. 不填 B. a C. the D. an II. 名词及主谓一致 ①Many students find ______ difficult to learn. ②Many students find ______ language difficult to learn. A. English B. an English C. the English D. England ①The writer and scientist _______present at the meeting. ②The writer and the scientist ________ present at the meeting. A. were B. was C. has D. had ①He as well as his brother _____ football now. ②He and his brother ______ football now. A. is playing B. is played C. are playing D. are played ①All of the apples ______rotten. ②All of the apple ______ rotten. A. are B. is C. have been D. has been ①More than 7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of this country _______ peasants. ②The population of this country ________ about 13,000,000. A. has B. have C. is D. are ①Mary used to have______ with her husband before they aparted. ②Mary is asking for you. Maybe she will have _____ with you. A. some words B. words C. the word D. a word ①Mr Brown with his friends _____ of collecting stamps. ②Mr Brown and his friends ____ of collecting stamps. A. is fond B. are fond C. fond D. fonds III. 代词 ①New York is much larger than _______in America. ②New York is much larger than _______ in India. A. other city B. any city C. all cities D. any other city ①He has two watches, but ______of them works well. ②He has two watches, and _____of them work well. A. both B. none C. neither D. either ①— Who did you see in the room — _______ . ②— How many people did you see in the room — _____ . A. No one B. None C. Anyone D. Any one ①—Do you need a pen —Yes, I need _____. ②I bought a pen yesterday. I like _____ very muck. A. this B. it C. that D. one IV. 动词及时态,语态

常见易混易错病句类型

常见易混易错病句类型 一、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如: 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造就一批专业技术人才。(改法有二:①在“要”前面加上“是否“一词,构成两面对两面;②去掉“能否”一词中的“否”。) 2.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改法有二:①在句首加上“能否有”之类词语;②将“成败”改成“成功”。) ★3.一部现代小说的优劣高低,不在于它是否塑造了典型环境、典型人物,而在于它是否构成了独特的心灵世界。(“不在于……而在于”句式中的“不在于”,排除了作两面讨论的可能性,故应去掉第一个“是否”。类似的句式还有“不是……而是”等。) ★4.无论中国队输赢与否,当地华侨组织都将在比赛结束之后为中国队举办盛大的庆功宴会。(“与否”前面词语必须是正面的,不能是正反两方面。另外,如果是输了,就不存在“庆功”之说。) 二、并列结构所出现的搭配不当 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的并列、名词的并列以及形容词的并列等。动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出现动词与宾语不能搭配的现象;而名词的并列结构中,往往有一个或多个名词与后面的谓语(并列的名词结构作主语时)或前面的谓语(并列结构作宾语时)不能搭配。如: 1.这位高能机械工程师的出色工作和独特设计,已被国内有关单位采用,并受到国外专家的赞赏。(“出色工作”是不能被“采用”的。)

2.大会期间,广大代表认真阅读并领会《公民道德规范》的精神实质,提出了许多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句中第一个谓动词“阅读”与宾语“精神实质”不搭配,应改成“阅读《公民道德规范》并领会其精神实质”。) 3.眼前,沙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了一幅美妙绝伦的图画。(“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 4.读他的诗会使人感到如行云流水般流畅自如,感情宣泄不急不火,语言简约通达,给人亲切、自然之感。(谓语“感到”与最后一个补语不搭配,存在语义重复,应去掉“给……之感”。) 三、句式杂糅 它是结构混乱的一种,即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如: 1.这起明显的错案之所以迟迟得不到公正的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是“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与“党风不正在作怪”两种句式糅在一起,去掉“在作怪”。) 2.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秸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要么用“主要成分是……等”,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 3.这次老人节茶话会的地点是在老年活动中心举行的。(“地点是老年活动中心”与“是在老年活动中心举行的”两种句式糅合在一起,只能保留其中一种。) 4.电子工业要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人才是十分重要的。(应去掉“是十分重要的”。) 四、关联词位置不当所引发的语病

(精华)人教版六年级小升初数学易错题集锦

小学数学毕业考试易错题目集锦 一、判断题: 1、行同一段路,甲用5小时,乙用4小时,甲乙速度的比是5:4。() 2、大于90°的角都是钝角。 ( ) 3、只要能被2除尽的数就是偶数。 ( ) 4、每年都有365天。() 5、圆柱的底面积扩大3倍,体积扩大3倍。() 6、12/15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7、能被3整除的数一定能被9整除。() 8、a、b和c是三个自然数(且不等于0),在a=b×c中 A、b一定是a的约数( ) B、c一定是a和b的最大公约数.( ) C、a一定是a和b的最小公倍数.( ) D、a一定是b和c的公倍数.( ) 9、两个锐角之和一定是钝角。 ( ) 10、在比例中,如果两个内项互为倒数,那么两个外项也互为倒数。( ) 11、牛奶包装盒上有“净含量:250亳升”的字样,这个250毫升是指包装盒的容积。() 12、x+y=ky(k一定)则x、y不成比例。() 13、正方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特殊四边形。() 14、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两者一定是等底等高。() 15、比例尺就是前项是1的比。() 16、1千克的金属比1千克的棉花重。() 17、1/100和1%都是分母为100的分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 18、圆锥的体积比圆柱体积小2/3。() 19、两条射线可以组成一个角。() 20、把一个长方形木框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四个角的内角和不变() 21、任何长方体,只有相对的两个面才完全相等。() 22、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它们的面积也一定相等。() 23、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物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24、一个体积为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底面积一定是1平方分米() 25、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反比例。() 26、比的前项增加10%,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乘1.1。() 27、5千克盐溶解在100千克水中,盐水的含盐率是5%。() 28、比例尺大的,实际距离也大。() 29、一个正方形的周长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那么这个正方形和圆的面积比是1∶() 30、分数值越小,分数单位就越小。() 31、7米的1/8与8米的1/7一样长。() 32、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33、小王加工99个零件,合格99个,这批零件的合格率是99%。() 34、5名工人5小时加工了5个零件,则1名工人1小时加工1个零件。() 35、在一个数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数就扩大100倍。() 二、选择题: 1、自然数a除以自然数b,商是10,那么a和b的最大公约数是()。

高考易混易错对比选择题100例

高考易混易错对比选择题100例分类整理 易混句型 ①The writer and scientist _______present at the meeting. ②The writer and the scientist ________ present at the meeting. A. were B. was C. has D. had 1.①He has two watches, but ______of them works well. ②He has two watches, and _____of them work well. A. both B. none C. neither D. either 2.①Jenny ______ have kept her word. I wonder why she changed her mind. ②Jenny ______ have kept her word, I wonde r why she didn’t change her mind. A. must B. should C. need D. would 3.①______many times, so he could understand it. ②_____ many times, he couldn’t understand it. ③______many times, he still couldn’t u nderstand it. A.Having been told B. Having told C. He had been told D. Though he had been told 57.①The question______ at the meeting yesterday is very important. ②The question______now at the meeting is very important. ③The question_____ tomorrow is very important. A. discussing B. discussed C. being discussed D. to be discussed 58.①I can’t help _____ the work for her because she’s too young to do it. ②I can’t help but _____ the work for her because she’s too young to do it. A. do B. did C. doing D. to doing 59.①_____ many times, but she still didn’t know how to do it. ②_____ many times, she still didn’t know how to do it. A. She was taught B. Having taught C. Having been taught D. She has taught 60.①The old man entered the room, ______ by his son. ②The old man entered the room, ______ his son. A. follow B. to follow C. followed D. following 57.①Is this bike _____ she lost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②Is this the bike _____ she lost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A. that B. what C. the one D. it 58.①Is this park_____he visited the other day? ②Is this the park _____ he visited the other day? A. in which B. the one C. 不填 D. where 59.①There ______ no buses, we had to walk home. ②There _____ no buses, so we had to walk home. A. is B. were C. are D. being 第 1 页共10 页

易错易混概念

1、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个铁块的温度升高,其内能增大 B .物体吸收热量,其温度可能不变 C .体积相同的物体温度不相同时热量可能相等 D .物体放出热量,它的内能一定会减少 2、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3、下面是小明同学的“物理学习笔记”中的摘录,其中正确的是 A .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 .燃料的热值与燃料的质量没有关系 C .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D .做功和热传递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等效的 4、关于力、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施力物体同时一定要受到力的作用 B .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一定没有力的作用 C .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D .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5、图5所示的四个示意图中,用来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是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只有在真空中才沿直线传播 B .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1m 处,镜中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m C .经凸透镜所成的像都是倒立的 D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小阳在运动场上看到了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物理知识进行了如下分析,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小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 .百米赛跑,终点裁判员采用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所用的时间来确定运动员快慢的 C .小彦同学悬挂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所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 .小宁同学正在跳高,当他腾跃到最高点时,他的动能最大 8、某导体接在电路中,如果把加在该导体两端电压减少到原来的一半,保持温度不变,则导体的电阻和 通过它的电流 A .都减少到原来的一半 B .都保持不变 C .电阻不变,电流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D .电阻不变,电流是原来的2 倍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现象 B .只要导体在磁场中运动,就一定有感应电流产生 C .磁体周围存在着磁场,磁场对通电导体有作用力 D .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磁体 10、关于电与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磁体周围和导体周围都存在磁场 B .发电机是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 图5 A B C D 电源

易错易混题

易错易混题 1.下列各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是( ) A .3 B .-π C .2 3 D .-2 2.下列各式中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 ) A .a(x +y)=ax +ay B .x 2-4x +4=x(x -4)+4 C .10x 2-5x =5x(2x -1) D .x 2-16+3x =(x +4)(x -4)+3x 3.要使式子a +2 a 有意义,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0 B .a>-2且a ≠0 C .a>-2或a ≠0 D .a ≥-2且a ≠0 4.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 A.3+6=9 B.32=4 2 C.5·4=4 5 D.2÷6= 3 5.若分式x 2-1 x +1的值为零,那么x 的值为( ) A .1或-1 B .1 C .-1 D .0 6.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

B .对角线相等的菱形是正方形 C .对角线互相垂直且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 D .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 7.直线y =4x 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直线是 ( ) A .y =4(x +2)+1 B .y =4(x -2)+1 C .y =4(x +2)-1 D .y =4(x -2)-1 8.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1-a)x 2+2x -2=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a 的取值范围是( ) A .a <32 B .a >12 C .a <32且a ≠1 D .a >12 且a ≠1 9.已知点A(x 1,3),B(x 2,6)都在反比例函数y =-3x 的图象上,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 .x 1<x 2<0 B .x 1<0<x 2 C .x 2<x 1<0 D .x 2<0<x 1 10.已知函数y =ax 2+2ax +4(a >0),若点(x 1,y 1),(x 2,y 2)是函数上的两个点,且满足x 1<x 2,x 1+x 2=0,则( ) A .y 1=y 2 B .y 1<y 2 C .y 1>y 2 D .y 1与y 2的大小不能确定

易错易混题

元素与化合物 判断并改错: 1.占人体鲜重百分比最多的元素是碳。 2.糖类的组成元素主要是C、H、O。 3.高温、过酸、过碱等都会使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受到破坏,从而造成蛋白质分子失活。4.组成核酸的单体是核苷酸,因此,核酸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核苷酸。 5.大肠杆菌的变异类型可以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6.真核细胞都有线粒体。 7.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贮存在RNA中。 8.细胞学说揭示了“老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9.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病毒。 10.甘蔗中含较多糖且近白色,可用于还原糖的鉴定。 11.Mg是组成叶绿素的元素之一,严重缺Mg的植物可通过类胡萝卜素进行光合作用。 细胞的基本结构 判断并改错: 1.有细胞壁的一定都是植物细胞。 2.能进行有氧呼吸的细胞都有线粒体。 3.人体内分泌细胞经过胞吐方式分泌乙酰胆碱。 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都含有叶绿体。 5.没有细胞核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 6.物质进出细胞核并非都通过核孔。 7.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唯一场所。 8.线粒体的DNA与蛋白质结合形成染色体。 9.核膜上的核孔可实现核内外DNA、蛋白质和RNA的交换。 10.构成膜的脂质主要是磷脂、脂肪、胆固醇。 11.有氧呼吸及光合作用产生ATP的过程均在膜上进行。 12.游离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相同。 13.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代谢 判断并改错: 1.组成DNA与ATP的元素种类不同。 2.在探究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可用斐林试剂检测生成物。3.在检测蛋白酶对蛋白质水解的催化作用时,可以双缩脲试剂。 4.用过氧化氢作底物,可进行验证酶的适温性实验。 5.相同时间内,同一植物吸收钾离子和钙离子的差异由呼吸强度引起。6.若细胞既不吸收氧,也不释放二氧化碳,则说明细胞已死亡。 7.硝化细菌可将氮气转化为硝酸盐,并利用其能量合成有机物。 8.有氧呼吸中葡萄糖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 9.主动运输一定是逆浓度梯度的。 10.生物体内所有的反应都需要酶。 11.ATP等同于能量。 12.ATP转化为ADP需要消耗水。 13.暗反应过程不需要光。 14.光合作用的酶分布在叶绿体基质中。 15.细胞呼吸如果没有水生成,就是无氧呼吸。 16.细胞呼吸生成的能量都用于合成A TP。 17.光下只要有氧气释放就只进行光合作用。 18.无氧呼吸不需要氧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19.酶要释放到细胞外才能发挥作用。 20.酶只有在细胞内才能发挥作用。 21.化学本质为RNA的酶叫RNA酶。 22.PCR技术中利用的DNA聚合酶与普通细胞内一样。 23.处于光补偿点的植物,其所有绿色细胞中光合强度与呼吸强度相等。24.光合作用中的[H]与细胞呼吸中的[H]是同一物质。

高中历史备战高考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高中历史备战高考选择题中易混易错知识点总结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1.辨析不清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分封制概念的内涵和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王位世袭制是夏朝建立后开始的一种王位继承制度,体现了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的特点,存在于中国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才得以结束。 2.对商周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认识理解错误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主要有:以宗法制为核心形成了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的等级制度;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族权和政权、王权和神权相结合具有浓厚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 3.不能区别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概念 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封建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主要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上,其主要特征上皇帝个人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权等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而中央集权是一种相对于地方分权的制度,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4.对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演变理解不到位

(1)魏晋南北朝时期,逐步形成三省制,三省指中书 省、门下省、尚书省。唐代形成三省六部制,中书省、门下 省、尚三省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等六部。三省长官为宰相,相互牵制,三省 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与牵制,提高了行政效率。 尚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2)宋承唐制,但将中书门下省为最高行政机构,与 枢密院对掌文武大权,合称“二府”。同时,增设参知政事、分 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这样削弱了宰 相权力,强化了君权 (3)元代只保留中书省,取代以前的三省,上承天子, 下总百官,是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长官行使宰相职权。明 初沿用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明 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和丞相,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自此,六部取代了三省六部之制,君主专制得以进一步 加强。 5.对军机处的职能认识理解错误 。军机清代军机处,清代官署名。亦称“军机房”、“总理处” 处是清朝中后期的中枢权力机关,但完全置于皇帝的直接掌 握之下,等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处。军机处在权力上是执政的 最高国家机关,而在形式上始终处于临时机构的地位,不像 正式国家机关的样子。军机处办公的地方不称衙署,仅称“值

易混易错知识点

易混易错知识点(哲学部分) 1、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2、意识能够对客观事物起促进作用。 3、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指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4、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为能促进事物的发展。 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6、正确的意识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 7、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须实现客观与主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8、新出现的事物必定战胜旧事物。 9、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10、整体就是指由事物的各个要素相互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 11、整体功能总是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 12、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变化就是发展。 13、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造和消灭,是永恒不变的。 14、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两者是不可分割的。 15、只要发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和利用规律。 16、只要把人的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结合起来,就能收到预想的效果。 17、感性认识的总和就是理性认识。 18、获得正确的理性认识是认识的目的。 19、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

20、理性认识是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1、事物的本质是稳定的东西,对事物本质的正确认识也是稳定不变的。 22、现象是本质的表现,本质是现象的总和 23、矛盾就是对立的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 24、主要矛盾就是急需解决矛盾。 25、新事物就是新出现的事物。 26、理性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27、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就能对实践起重大的指导作用。 28、承认个人利益就是个人主义。 29、坚持集体主义就不能讲个人利益。 30、事物的性质主要由取得支配地位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31、人生的真正价值就是多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 32、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 33、邓小平理论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34、认识的根本目的是经过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本质。 35、人生最重要的是对理想和事业的追求,没有金钱并不妨碍实现人生价值。 36、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37、外因推动事物的发展。 38、发挥主观能动性是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 39、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无条件的。 40、量变是事物的变化,质变是事物的发展。

六年级数学易错易混题

六年级数学易错易混题 一、培优题易错题 1.列方程解应用题: (1)一个箱子,如果装橙子可以装18个,如果装梨可以装16个,现共有橙子、梨400个,而且装梨的箱子是装橙子箱子的2倍.请算一下,装橙子和装梨的箱子各多少个?(2)一群小孩分一堆苹果,每人3个多7个,每人4个少3个,求有几个小孩?几个苹果? (3)一架飞机在两城之间飞行,风速为24千米/时.顺风飞行需要2小时50分,逆风飞行需要3小时,求无风时飞机的速度和两城之间的航程. 【答案】(1)解:设装橙子的箱子x个,则装梨的箱子2x个,依题意有 18x+16×2x=400, 解得x=8, 2x=2×8=16. 答:装橙子的箱子8个,则装梨的箱子16个 (2)解:设有x个小孩, 依题意得:3x+7=4x﹣3, 解得x=10, 则3x+7=37. 答:有10个小孩,37个苹果 (3)解:设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x千米/小时. 根据题意,列出方程得: (x+24)× =(x﹣24)×3, 解这个方程,得x=840. 航程为(x﹣24)×3=2448(千米). 答:无风时飞机的航速为840千米/小时,两城之间的航程2448千米 【解析】【分析】(1)根据梨和橙子与各自箱数分别相乘,相加为两者的总数,求出装梨和橙子的箱子数。 (2)利用两种分法的苹果数是相同的,列出方程求解出小孩数和苹果数。 (3)利用逆风和顺风的路程是相同的,列出方程求出速度,再利用速度和时间求出航程。 2.下列图表是2017 年某校从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的九年级学生中随机调查的10 名男生跑1000 米和 10 名女生跑 800米的成绩.

(1)按规定,女生跑 800 米的时间不超过 3'24"就可以得满分.该校九年级学生有 490 人,男生比女生少 70 人.请你根据上面成绩,估计该校女生中有多少人该项测试成绩得满分? (2)假如男生 1 号和男生 10 号被分在同组测试,请分析他俩在 400 米的环形跑道测试的过程中能否相遇。若能,求出发多长时间才能相遇;若不能,说明理由. 【答案】(1)解:设男生有x人,女生有(x+70)人, 由题意得:x+x+70=490, 解得:x=210, 则女生x+70=210+70=280(人). 故女生得满分人数: (人) (2)解:不能; 假设经过x分钟后,1号与10号在1000米跑中能首次相遇,根据题意得: 解得 又∵ ∴考生1号与10号不能相遇。 【解析】【分析】(1)通过男生、女生的人数关系列出方程,得出女生的人数;(2)根据题意表达出1号跟10号的速度,两位若相遇,相减的路程为400米,得出的时间为4.8, 但是4.8分钟大于3分钟,所以两位在测试过程中不会相遇。 3.某手机经销商购进甲,乙两种品牌手机共 100 部. (1)已知甲种手机每部进价1500 元,售价2000 元;乙种手机每部进价3500 元,售价4500 元;采购这两种手机恰好用了 27 万元 .把这两种手机全部售完后,经销商共获利多少元? (2)已经购进甲,乙两种手机各一部共用了5000 元,经销商把甲种手机加价50%作为标

易错易混题

易错易混题 一、完形填空 (一) When I was a child, my father took us to learn skiing(滑雪). I soon fell in love with this 1 . But my dad found 2 falling on the ground more than standing up. I asked him why he was having 3 and couldn't get the skills. He said, “Son, when you're an adult, you cannot pick up sports or languages quite as 4 as a kid.” Now I am an adult, and I find that he was right. But maybe that's not 5 for everybody. Lou Batori of Michigan started to learn 6 when he was 80! Now he is over 100 years old. He became the 7 skier in the world. Of course his skiing competition journey was not easy—he had met a lot of 8 . Over the past 20 years, he has 9 his arms, knees and legs. His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were 10 him. They tried to ask him to stop ski at such an old age. And his doctor advised him to choose some other kinds of sports which are not so dangerous, but he loved it too much to stop it. He said he would continue skiing until the last day of his life. 1.A.place B.music C.art D.sport 2.A.myself B.himself C.themselves D.ourselves 3.A.trouble B.ideas C.fun D.dinner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与选择题错误项

《经济生活》易错易混点与选择题错误项、辨析题的命制第一单元货币、价格与消费 1.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有用性。(注意:人们选择商品关注的是商品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 2.黄金作为一种商品,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注意:黄金只有作为货币时,才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需要的是现实的货币。(注意: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只需观念的货币。) 4.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和贮藏手段的职能。(注意:纸币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但不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只能是实实在在的金银条块。此解释有问题了。) 5.使用银行信用卡可以减少现金流通量并缓解通货膨胀。(注意:银行信用卡的使用,可以减少现金的使用,但与缓解通货膨胀无必然联系。) 6.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观念上的货币。(注意: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必须是现实的货币。) 7.金银天然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注意: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金银纪念币是纸币。(注意:金银纪念币不同于纸币,金银纪念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可以流通;而纸币没有价值。) 8.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所以流通中的货币量越多越好。(注意:商品流通过程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受货币流通规律支配的。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速度。) 9.纸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注意:纸币的本质是价值符号。) 10.国家可以规定纸币的发行量,也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注意:国家只可以规定纸币的面值,国家虽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随意发行纸币,因为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不可以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11.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物价下跌就是通货紧缩。(注意:物价上涨不等于通货膨胀,物价下跌不等于通货紧缩。)

高中易混易错词汇50题精练

高中易混易错词汇50题精练 1. --- How about John? --- My uncle ____ a good student. A. believes John B. suggest John C. considers John D. knows John 2. --- Is dinner ready? --- No. Mother is ____ it ready now. A. doing B. cooking C. getting D. preparing 3. --- What happened? --- As you know, my schoolmates never ____ their clothes well. A. hanging B. hanged C. hung D. hang 4. What size shoes do you ____? A. wear B. dress C. put on D. have on 5. What he said ____ me and I got angry. A. broke B. hurt C. wounded D. damaged 6. The bad cold ____ me awake the whole night. A. made B. caused C. kept D. let 7. At the meeting, the monitor ____ a good suggestion. A. said B. showed C. made D. put 8. Will you ____ me the favor to take down the pictures? A. give B. do C. make D. bring 9. The expression on her face ____ that she was disappointed. A. told B. said C. expressed D. suggested 10.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 were ____ by the floods in the summer of 1991. A. affected B. effect C. suffered D. irrigated

易错易混题

易错易混题 (一) Bike-sharing is a new choice for short journeys in cities. It is good to the 1 development of the big cities. A 2 by a company found that shared bikes started the nation's 3 for bikes again. Now more and more Chinese people are 4 bikes instead of cars to make short journeys in cities. An engineer of that company says that since the 5 of shared bikes, people have made fewer trips by car. The love for shared bikes is not only among 6 people, who were born in the 1980s and 1990s, but also among people over sixty. At weekends, the number of the riders in Shenzhen reaches the 7 of all cities. On weekdays, the number of people who use shared bikes to travel to work is 8 in Shanghai. It is said that bike-sharing will help 9 the cities' environment. It not only helps solve the traffic problems, but also will help to make more use of 10 in cities. Take Beijing as an example, if more people choose shared bikes, an area of five Bird's Nest stadiums(体育场) will be saved. 1.A.slow B.healthy C.harmful D.sudden 2.A.rule B.plan C.report D.suggestion 3.A.search B.worry C.preparation D.love 4.A.choosing B.pushing C.repairing D.locking 5.A.end B.start C.control D.fall 6.A.strong B.weak C.old D.young

高考英语语法易混易错题100例

备战2009:高考英语语法易混易错题100例 I. 冠词 ①Three years later he turned _______doctor. ②Three years later he became ______ doctor. A. an B. a C. 不填 D. the ①My brother often plays _____football after school. ②My brother often plays ______ piano after school. A. 不填 B. a C. the D. an II. 名词及主谓一致 ①Many students find ______ difficult to learn. ②Many students find ______ language difficult to learn. A. English B. an English C. the English D. England ①The writer and scientist _______present at the meeting. ②The writer and the scientist ________ present at the meeting. A. were B. was C. has D. had ①He as well as his brother _____ football now. ②He and his brother ______ football now. A. is playing B. is played C. are playing D. are played ①All of the apples ______rotten. ②All of the apple ______ rotten. A. are B. is C. have been D. has been ①More than 70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of this country _______ peasants. ②The population of this country ________ about 13,000,000.

易混易错的字

易混易错的字(注:括号中的字为错别字) A 1·和蔼(霭)可亲 2·唉(哀)声叹气 3·安然无恙(样) 4·安(按)装机器 5·深谙(按)水性 6·按(安)图索骥 7.道貌岸(安)然 8·黯(暗)然失色 9·激烈鏖(熬)战 10.遨(翱)游太空11·空中翱(遨)翔 12·意义深奥(懊) B 1·跋(拔)山涉水 2·飞扬跋(拔)扈 3·纵横捭(俾)阖 4·稗(裨)官野史 5·窥豹一斑(般)6·班(搬)门弄斧 7·扳(搬)动闸门 8·坂(板)上走丸 9·女扮(办)男妆 10·孢(胞)子植物 11·保(包)外就医 12·永葆(保)青春 13·自暴(曝)自弃 14·暴(爆)力革命 15·十分抱(报)歉 16·英雄辈(倍)出 17·并行不悖(背) 18·乌珠迸(崩)裂 19·鄙(卑)夷不屑 20·白璧(壁)微瑕 21·敝(弊)帚自珍 22·民生凋敝(蔽) 23·大有裨(脾)益 24·刚愎(腹)自用 25·毕(必)竟少数 26·惩前毖(瑟)后 27·无裨(俾)于事 28·针砭(贬、眨)时弊 29·明辨(辩)是非 30·辨(辩)证说理 31·分道扬镳(标) 32·裱(表)糊墙壁 33·海滨(兵)城市 34·屏(槟)弃杂念 35·炳(秉)烛之明 36·秉(柄)公办事 37·漂泊(舶)海外 38·脉搏(膊)微弱 39·赤膊(搏)上阵 40·聚众赌博(搏) 41·按部(步)就班 42·部(布)署已定 43. 金碧(壁)辉煌 C 1·齐声喝彩(采) 2·惨(残)无人道 3·残(惨)酷无情 4·死得悲惨(残) 5·胡子拉碴(喳)6·察(查)言观色 7·稽查(察)大队 8·三岔(忿)路口 9·一刹(煞)那间 10·感到惊诧(咤)11·拆(折)洗衣服 12·酒中掺(渗)水 13·使杂掺(产)假 14·觇(砚)视目标 15·蝉(禅)联冠军 16·谗(谗)害忠良 17·忏(仟)悔莫及 18·备尝(偿)艰辛 19·为虎作伥(猖) 20·愁肠(怅)百结 21·扬长(常)而去 22·大炒(吵)股票 23·恻(侧)隐之心 24·层(曾)出不穷 25·天崩地坼(柝) 26·清澈(彻)见底 27·撤(彻)消职务 28·瞠(嗔)目结舌 29·嗔(慎)怪别人 30·墨守成(承)规 31·称(趁)心如意 32·计日程(成)功33·阴谋得逞(成) 34·漫步田塍(滕) 35·驰骋(聘)疆场 36·魑(痴)魅魍魉 37·一张一弛(驰) 38·故作矜持(恃) 39·受到鞭笞(苔) 40·嗤(耻)之以鼻 41·整饬(伤)市场 42·忧心忡忡(仲) 43·宠(庞)爱有加 44·一筹(愁)莫展 45·相形见绌(拙) 46·川(穿)流不息 47·命运多舛(喘) 48·椎(槌)心痛恨 50·捶(锤)胸打背 51·签字盖戳(戮) 52·戳(戮)穿阴谋 53·啜(掇)泣不止 54·理屈词(辞)穷 55·义不容辞(词)56·吹毛求疵(癖) 57·刺刺(剌)不休 58·水声淙淙(琮) 59·百病丛(从)生 60·拼凑(揍)图案 61·自夏徂(殂)秋 62·一蹴(促)而就 63·怂恿撺(窜)掇 64·攒(撺)三聚五 65·篡(纂)改文件 66·摧(催)枯拉朽 67·以资切磋(磋) 68·抑扬顿挫(措) 69·烟囱(窗)矗立 70·璀璨(灿)耀眼 71·出类拔萃(粹) 72·鞠躬尽瘁(粹)73·语言精粹(萃) D 1·受人爱戴(待) 2·不共戴(带)天 3·戴(带)罪立功 4·披星戴(带)月 5·佩戴(带)标志 6·一衣带(戴)水 7·以逸待(代)劳 8·责无旁贷(待) 9·百战不殆(怠)10·精神倦怠(怠)11·殚(惮)精竭虑 12·肆无忌惮(耽) 13·虎视眈眈(耽) 14·稍事耽(眈)搁 15·建立档(挡)案 16·投机倒(捣)把 17·循规蹈(导)矩 18·这倒(到)不错 19·坐冷板凳(橙) 20·诋(抵)毁漫骂 21·中流砥(抵)柱 22·直达官邸(底) 23·缔(蒂)结盟约 24·找到真谛(蒂) 25·仔细掂(惦)量 26·踮(掂)起脚尖 27·玷(沾)污清白 28·掉(调)以轻心 29·谍(牒)报人员 30·高潮迭(叠)起 31·叠(迭)床架屋 32·装订(钉)成册 33·渎(赎)于职守 34·户枢不蠹(橐) 35·零趸(虿)买卖 36·横渡(度)长江 37·欢度(渡)春节 38·饭后踱(度)步 39·堕(坠)落腐化 40·咄咄(拙)逼人 F 1·翻了三番(翻) 2·反(翻)复无常 3·翻(反)云覆雨 4·敞开心扉(霏) 5·流言蜚(悱)语 6·成绩斐(飞)然 7·缠绵悱(蜚)恻 8·诽(非)谤他人 9·废(费)寝忘食 10·治丝益棼(纷) 11·奋(愤)发图强 12·拊(扶)掌大笑 13·抚(扶)今追昔 14·抚(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