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别董大》

合集下载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三年级# 导语】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

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原文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①,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②。

注释:①[曛(xūn)]昏暗。

②[君]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这里指董大。

译文:黄昏的落日使千里浮云变得暗黄;北风劲吹,大雪纷纷,雁儿南飞。

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 2.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是一首送别诗,我们所学习的送别诗如:《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等都充满了离愁,其间萦绕的是那依依与不舍,这是我们人之常情。

毕竟别后难再重逢,今日一别,何时再聚各问天。

故而难舍,更何况世事凄茫,今日哪知明日事,故而悲凉为自己、为友人。

可本诗不同,虽也描述了离别时的场面,但却充盈着豪气,“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将所有的离愁一扫而光,前路是光明而充满希望的,岂能独愁,明天会更好!把握了这一点我在教学之中,先引领同学们复习以前的所学习的送别诗,感觉分别时的场面与那浓浓的情谊。

当大家正处在友人分别的忧伤之中将同学们带入另一境界:“今日我们来学习一首豪气冲天的送别诗。

”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思考认真读诗反复体会。

“为什么作者没有像别的诗人一样愁绪万千呢?”当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时把教学推上了高潮。

同学们积极讨论。

纷纷猜测,最后在林金凤介绍的背景资料中找到了答案。

原来董大正值失意之际,作者要鼓舞其努力向前,由3.小学三年级语文《别董大》教学反思《别董大》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围绕课文主题、创设送别情境。

这堂课的一个主题是让学生“走进送别诗、感受送别诗”,因此,在教学中整节课紧紧围绕“送别”这一主题展开,以听歌曲《送别》导入,创设送别的情境;在学诗时引导学生感悟送别时的情谊;扩读和打写都围绕送别,主题突出,结构完整。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学科:小学语文2. 年级:四年级3. 课文:《别董大》4. 课时:2课时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掌握其意义和用法。

(3)了解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的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友谊的力量,珍惜友谊。

(2)懂得在困难面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别董大》。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诗句的意义。

2. 难点:(1)诗句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诗人杜甫及其作品《别董大》。

(2)引导学生思考友谊的重要性。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诗文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句的意境和情感。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欣赏:(1)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古典诗词,培养文学素养。

(2)对比学习其他类似题材的诗歌,提高鉴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课文所学,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2)布置作业:背诵《别董大》,阅读其他杜甫的诗作。

五、课后作业1. 背诵《别董大》。

2. 选择一首杜甫的其他诗作进行阅读,了解其写作风格,体会诗文中的情感。

3.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友谊的认识和珍惜友谊的决心。

六、教学过程(续)5. 情感教育:(1)通过诗句的解析,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谊的珍惜和对分别的无奈。

(2)讨论在生活中如何维护友谊,以及在面对困难时如何相互支持。

6. 课堂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完成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

(2)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小诗,表达自己对友谊的理解。

七、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了解作者董大及其背景。

(3)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热爱。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勇于面对困境的品格。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的诗意及作者背景。

(3)掌握生字词及其运用。

2. 教学难点:(1)古诗中某些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2)引导学生体会诗中的情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三、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学生理解的学习氛围。

2. 朗读教学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3. 讨论教学法: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实践教学法:让学生运用所学生字词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件:包含古诗《别董大》的文本、注释、译文、相关图片等。

2. 生字词卡片:用于学生识记和练习。

3. 录音设备:用于播放古诗朗读音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古诗《别董大》的朗读音频,引导学生关注。

(2)简要介绍作者董大及其背景。

2. 文本解析(1)让学生跟读古诗,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韵律。

(2)分析古诗的意象,解释生字词的含义。

(3)讨论古诗的诗意,引导学生理解友情的重要性。

3. 生字词学习(1)出示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解释。

(2)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书写生字词。

(2)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古诗的故事情节。

(2)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所学生字词。

(3)推荐相关古诗作品,拓展学生阅读范围。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朗读和书写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

小学语文-中华经典古诗文诵读《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

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昏暗。

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好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8)君:你,这里指董庭兰。

(9)翮:羽毛。

【译文】天空万里乌云,遮天蔽日,昏昏暗暗,北风吹来,大雪纷飞。

不要担心往后不会遇到知己,天下还有谁不认识你呢?【赏析】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篇作品当是写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而且,两个人都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贫贱相交自有深沉的感慨。

诗的第二首可作如是理解。

第一首却胸襟开阔,写别离而一扫缠绵忧怨的老调,雄壮豪迈,堪与王勃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情境相媲美。

诗人在即将分手之际,全然不写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而是满怀激情地鼓励友人踏上征途,迎接未来。

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

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则不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也就不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古诗两首-别董大》课件PPT

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古诗两首-别董大》课件PPT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诗意: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去,忽 然听到岸上有熟悉的歌声,原来 是老朋友汪伦特意来送行。 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深,也 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意深。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惟见长江天际流。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西师大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
别董大
唐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已, 天下谁人不识君。
诗意: 傍晚时分,光线昏暗,天空 中布满黄云。 北风呼啸,大雪 纷飞,一群大雁正往南飞去。 不要发愁前行的路上没有知 心朋友,天下有谁不认识你董大 呢?
赠汪伦
唐 李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别董大》教学设计表(4.26)

《别董大》教学设计表(4.26)
《古诗两首》-别董大
执教教师
高静
学科
语文
班级
六、三
课题
七单元《古诗两首》-别董大
时间
2012、04




三关注
教材目标
本单元以“珍惜”为主题,单元中的课文从不同侧面抒发了人堆社会、对自然、对生活、对文化、对环境的感情,也反映了价值观的差异。教材设置这个单元,是希望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事物,体会他们的价值,懂得珍惜,学会珍惜。
《别董大》是唐代边塞诗人高适的作品。这是一首送别的古诗,送别的对象是精通七弦琴的琴师董庭兰。这首送别诗中,高适却以开朗的胸襟,豪迈的语调把临别赠言说得激昂慷慨,鼓舞人心。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相信自己,去奋斗、去拼搏、去直面迷茫的人生,着实令人感动。
教材前后联系
本课是北师大版教材第十二册七单元“珍惜”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的一首。教材选择了高适的《别董大》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两首诗,虽然风格迥异,但都是送别诗,都抒发了朋友间的友谊。《别董大》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劝慰和激励,《送元二使安西》则流露出作者内心对朋友的不舍与担忧。编者希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懂得珍惜、理解珍惜、学会珍惜。内化到本课就是要学生懂得珍惜朋友间的友情,以及在逆境时对朋友给予劝慰及鼓励。
教材纵向知识上的逻辑联系
古诗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培养少年儿童美好思想情操和良好的文学艺术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每册都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如六年级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就编排了王之涣的《凉州词》和刘禹锡的《浪淘沙》,两首有关黄河的诗歌;第六单元安排了《十五从军征》和《出塞》这两首根战争有关的古诗;第十二册第一单元,有两首《四时田园杂兴》。

公开课教案模板《别董大》教案设计张斯婷

公开课教案模板《别董大》教案设计张斯婷

《别董大》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执教教师:福州市仓山区教师进修学校第一附属小学张斯婷【教学内容】“送别诗”单元《别董大》【教材分析】《别董大》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作品。

写的是高适与董大久别重逢,经过短暂的聚会以后,又各奔他方的赠别之作。

作品勾勒了送别时晦暗寒冷的愁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当时处在困顿不达的境遇之中,但没有因此沮丧、沉沦,既表露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依依惜别之情,也展现出诗人豪迈豁达的胸襟。

在唐人赠别诗篇中,那些凄清缠绵、低徊留连的作品,固然感人至深,但另外一种慷慨悲歌、出自肺腑的诗作,却又以它的真诚情谊,坚强信念,为灞桥柳色与渭城风雨涂上了另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高适的《别董大》便是后一种风格的佳篇。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以往的两年学习生活中,大量地接触古诗,阅读并背诵古诗,已经初步具备阅读古诗的能力。

对于传统文化,他们既陌生又好奇,这就促使他们在学习古诗的时候能够从字面意思中对古诗做简单的理解,同时在老师的帮助引导下也能理解诗人在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

【教学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对学生人文思想的培养。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积极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主评价、研读赏析。

本课教学设计旨在古诗教学中尝试主题性阅读,通过对诗歌语言的揣摩,让学生对古诗的情感体验更为厚实。

塑造学生完美人格,提升学生的生命质量。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曛”这个生字,会写“莫”“愁”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句意思。

二、过程与方法1.能生活积累,借助工具书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

2.品味语言,读中悟情。

3.理解作者和董大的生平。

3.掌握学习古诗词的方法,学以致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大漠的壮美,理解诗人此刻心境的忧愁。

2.帮助学生了解诗人乐观向上的情怀。

3.有感情的朗读,并能熟读成诵。

【教学重、难点】1.学习古诗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景。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

小学语文《别董大》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理解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古诗《别董大》。

2. 理解古诗的诗意和背景,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

2. 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古诗《别董大》的内容和画面。

2. 相关背景资料,用于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和古诗的背景。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课件或黑板,展示古诗《别董大》的题目和作者。

(2)简要介绍诗人和古诗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朗读古诗(1)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别董大》。

(2)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节奏和韵律,提高朗读水平。

3. 解析诗意(1)解释古诗中的难点词语和句子,帮助学生理解诗意。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

4. 背诵古诗(1)组织学生进行反复朗读和背诵,巩固记忆。

(2)鼓励学生大胆上台展示自己的背诵能力,给予肯定和鼓励。

5. 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用自己的话表达古诗中的情感。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代表进行汇报,分享讨论成果。

6.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从古诗中汲取珍惜友情,关心他人的品质。

(2)举例说明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体现这种品质,引导学生付诸实践。

7.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古诗《别董大》的诗意和背景。

(2)强调学生要珍惜友情,关心他人,做一个有情感的人。

8. 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回家后向家长介绍所学古诗《别董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暗 无光, 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 中向南飞去。
这两句给人 凄凉空旷 之感
莫愁 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不要担心此去的路途没有知己, 天下的人谁不知道您的大名呢?
表现了诗人___昂_扬_、_乐__观_、_对_生_活__充_满_信_心_的__人_生_态_度.
朗读
别董大
学诗三部曲
• 读诗题 知作者 • 抓字眼 解诗意 • 诵诗句 悟诗情
读诗题 知作者
• 《别董大》这首诗从体裁讲是一首_七_言_绝__句 诗,从内容讲是一首_送__别___诗。
• 这首诗写的是__高__适___在__塞_外___送别 __董__大_____。
• 高适是__唐_代__著_名_的__边_塞_诗__人____________。 • 董大又叫董庭兰,之所以叫他董大是因为
_在__兄_弟_中__他_排_行__第_一_。
高适 ,唐代
著名边塞诗 人,青年时 代仕途失意, 高适送别董 大,也可能 正是诗人失 意的时候。
董庭兰,是 玄宗时代的 著名琴手, 他善古琴, 但当时盛行 胡乐,受到 冷落。
天莫北千
下愁风里
谁前吹黄 别
人路雁云 不无雪白 识知纷日
董 大
君己纷曛
别董大
惜别、劝慰、赞扬朋友,情谊深厚
谢谢各位领导莅临指导!!
全诗翻译
• 满天黄云,太阳被笼罩得昏暗无光, • 北风吹来,大雁在纷飞的雪花中向南
飞去。 • 不要担心此去的路途没有知己, • 天下的人谁不知道您的大名呢?
结构梳理
别董大
〈唐·高适·送别诗〉
景 千里/黄云//白日/曛, 凄凉空旷
北风/吹雁//雪/纷纷。
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 昂扬豪壮
天下/谁 昏暗。是
千里黄云白日曛, PPT模板:/moban/ PPT背景:/beijing/ PPT下载:/xiazai/ 资料下载:/ziliao/ 试卷下载:/shiti/ PPT论坛: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英语课件:/kejian/ying yu/ 科学课件:/kejian/kexu e/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地理课件:/kejian/dili/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
日落时的 余光,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黄,黄昏 的意思。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字词解释
• ①黄云:乌云 • ②曛 :昏暗。 • ③白日曛:太阳昏暗无光。 • ④莫愁:不要愁/不要担心。 • ⑤知己:朋友。 • ⑥谁人:哪个人。 • ⑦君:“您”,古时对对方的尊称。
千里黄云白日 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