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篇:2019届高三语文之交际语境作文

合集下载

2019版高考语文原创单元卷第十二单元作文书面表达(含答案)

2019版高考语文原创单元卷第十二单元作文书面表达(含答案)

第十二单元测试卷测试范围:写作时间:100分钟分数:100分姓名_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1.(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4月4日晚,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浙江杭州的37岁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了来自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彭敏,逆袭成功,拿得总冠军。

有人为彭敏感到遗憾,认为他的文学素养深厚,只是输给了自己;有人称赞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有人感慨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会因为诗词大会而改变:也有人反驳,虽然境遇不同,但他们心中都有对‚诗与远方‛的追求。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立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拟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与高考作文命题技术的进步

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与高考作文命题技术的进步

荣维东:交际语境写作与高考作文命题技术的进步从2015年开始,几乎每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题,都采用了“交际语境写作”的命题方式。

当然多数人采用的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1]这个概念。

其实,两者名异实同,同中有异,各异其趣,标志着我国高考作文命题技术的重大进步。

一、“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交际语境写作”“任务驱动型作文”和“交际语境写作”有着共同的写作理念、价值追求和范型特征:比如两者都借鉴了英美的经验,都强调写作的工具性、情境性、交际性;都重视写作的应用功能,将写作看作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都宣称可以解决写作命题的宿构、套作问题;都追求培养或考查真实的写作能力等。

张开将作文题型划分为阐释型作文和任务驱动型作文。

他指出:“标题作文和话题作文都是阐释型作文的代表。

这类试题由于设计和作答具有封闭性特点,一旦命制不当,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的思考。

后来出现的材料型作文则突破了束缚和限制,但不确定的角度也为套作和宿构提供了空间。

在材料型作文中增加任务驱动型指令则较好地解决了材料型作文的泛角度与阐释型作文收缩性之间的矛盾,这类作文在英美等国的作文考试中比较常见。

试题往往是给学生创作出一个情境,出现对立性的问题,让考生通过写作,提出解决处理问题的想法和方案。

”[2]张开把作文考查的能力指向归结为:阐释能力型、发现问题能力型和解决问题能力型。

我们发现其定义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其实就是“解决问题型”作文,即提出一种正反对立的问题情境,让考生选择自己的观点,然后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分析思辨。

这种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其实应该叫作“基于二元对立问题解决的思辨性议论文写作”。

这种题型至今在美国大学入学考试SAT、ACT,以及我国的四六级英语写作中仍很常见。

但是,要指出的是我国所谓“任务驱动型作文”与上述“思辨性议论文”有很大不同,严格来说它应该叫作“交际语境写作”。

这种考题明显地融入了交际语境写作的要素,即在设计一个写作情境任务的时候,明确规定这个写作任务的话题、读者、作者、目的、文体等指示信息,让写作任务语境场景化、具体化、明确化,从而更像一个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写作任务。

2019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二模范文

2019年徐汇区高三语文二模范文

作文题:人际边界是指人与人之间基于人性与规则形成的界限。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是否具有人际边界的意识,对个人和社会将产生一定的影响。

你对“人际边界意识”有怎样的认识?请就此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刺猬如何相拥【一类上】纽约的地铁站台里有一块著名的告示牌,上面写着:请不要与陌生者对视超过两秒,请尊重人们的孤独。

这里的“孤独”未必是某种强烈的情感,而是指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状态,既人际边界。

纽约这座超级城市的繁忙地铁站,其实恰是这个复杂,仓促,人来人往的现代社会的缩影。

人性深处本有着对于孤独和隐蔽的需求,这是人性安享心灵自由的本能,是人们面对现代社会多重现实多重角色所做的自我保护。

越是喧嚣的现代社会,人们越需要在精神上沉静放松,与自己对话,否则便会在忙碌中迷失自我。

可是在另一方面,这个社会运转的规则又要求人们协作,生活与工作往往充斥着大量的基于规则的协同与合作。

人们在会议室交流,在酒桌上交谈,交际能力是在当今社会必备的生存技能。

人性对孤独的渴望与规则对协调的要求二者形成了强烈的对冲,这二者的交接处形成了一道所有人心照不宣的红线,即人际的边界。

人际边界在保存了个人有专属的私密空间的基础下,最大限度地使社会协调井然有序的进行,是现代文明的成果与个人的必备素养,对于个人精神世界的建立,对于不同个体价值与诉求的包容以构建和谐社会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人际边界是对于人内心世界的一种保护机制。

人是一种对认同与理解有着强烈渴望的动物,绝对的孤独和不被理解的苦闷会在内心被放大,引起过激行为;而一旦与人相处,过于敞开了自己,将脆弱情绪流全部倾泄而出,则是一种对界限的无视,冲破距离感后,也许会换来他人的疏离,或增加了身边人的情绪负担。

人际边界则可抑制这种无视他人感受的极端表达欲。

人与人有分寸感的交流,尊重彼此内心的隐秘,并逐步确认双方观点的同异,逐步建立起信任,进而调整彼此的人际界限。

人际界限不是牢笼,它并不是让人永远封闭疏离,它是增加了人之间的一层保护层。

江苏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江苏2019年高考语文作文范文

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 A Journey of TransformationPerseverance is a powerful force that drives us towards our goals, turning dreams into reality. It is the silent warrior that fights the battles within us, pushing us to overcome obstacles and persevere in the face of challenges. My journey of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greatly influenced by 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Once upon a time, I was a timid and insecure individual, afraid to step out of my comfort zone. I lacked confidence in myself and my abilities, constantly doubting whether I could achieve my dreams. However, deep within me, there was a spark of determination that refused to let me settle for mediocrity.That spark grew into a flame as I embarked on a journey of self-improvement. I realized that the only way to overcome my fears and insecurities was to face them head-on. I started small, challenging myself to do things that scared me – speaking in public, trying new hobbies, and pushing my physical limits.The initial steps were difficult and filled with setbacks. I failed多次, but each failure only made me stronger. I learned from my mistakes, adjusted my approach, and kept going. The process was painful, but I persevered, knowing that each struggle would make me more resilient.As the months progressed, I began to notice changes in myself. My confidence grew, and my fears and insecurities began to fade. I started to believe in myself and my abilities, knowing that with perseverance, I could achieve anything I set my mind to.This journey of transformation has been a remarkable experience. 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 has shown me that nothing is impossible. It has taught me to believe in myself, to push beyond my limitations, and to never give up on my dreams.In conclusion, perseverance is the key to unlocking our full potential. It is the driving force that propels us towards our goals, turning our dreams into a reality. As we continue on our journeys, let us remember the power of perseverance and never settle for less than what we deserve.毅力的力量:一场转变之旅毅力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推动我们朝着目标前进,将梦想变为现实。

2019高考优秀作文来了,还不快看!

2019高考优秀作文来了,还不快看!

2019高考优秀作文来了,还不快看!▼原题回放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优秀作文01在比较中重塑独特的自我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经济的一体化促使文化正在冲破国家、民族的壁垒。

在频繁的国际文化合作交流中,如何不迷失自我,并向世界展现属于中国的独特文化味,是我们需慎重思考的。

首先我们要对自我有深刻的认识,什么是独属我们的中国味?以音乐为例,要认识音乐的“中国味”,需要我们广泛地接触、聆听中国各式的曲调,辨析我国不同民族乐器的差异,体会悠扬的乐曲中传递的文化情怀。

当然,这只是我们认知中国味的方式之一。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聆听过西方音乐强烈的节奏感,感受过西方音乐对于力度、强度的极致追求,我更能感悟到中国音乐独有的柔和委婉、细腻淡然。

“中国味”的音乐尚虚无、讲韵味,追求空灵的意境,这些教科书上的抽象的文字,在聆听、比较异域音调之后变得具体而真切。

因此,除了深入探究自身特点之外,接触各具特色的同类事物更能唤起我们对于自身文化的认同感,从而加深我们对自身独特性的认识。

认识音乐如此,认识其他艺术门类,乃至世间万物皆是如此。

如果我们在认知的过程中仅仅将目光锁定于所要认知的事物本身,感触和认知终究是有限且浅层的,我们会受自身见识、感受所局限,为传统的观念、固化的标签所左右;而广泛地接触各具特色的同类事物,将认知对象放到一个更为纷繁复杂的背景中,对事物间的差异性进行感受和比较,才能获得对事物最为鲜活、直观的感受和认知,才能更为准确地定位认知对象。

而当我们通过比较对事物的独特性有了深刻感知之后,我们方能获得动力和方向,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它。

2019年高三作文示例名校作文优秀范文

2019年高三作文示例名校作文优秀范文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曾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十月文学奖等国内外数十种文学奖项的著名诗人陈先发在儿子16岁要去美国读书时,曾写过一段告诫之语,劝儿子在生活中要积蓄起人生“四力”。

一、眼力:世界无限而你唯一,你须积累起一种强悍的辨别能力,剔除芜杂而后知道什么是你所应坚持的。

二、思力:习得一种方法,形成一种眼光,而后才有你自己的世界。

三、定力:不为他人的判断与观点所摆布,不为世界的复杂而乱了方寸之心。

四、抗压之力:不因挫败而弃,不因重负而失去对生命的激情。

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感悟,从以上“四力”中任选两种,谈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答案】眼力是一种“定力”鉴定是一门“眼学”,靠的主要是“眼力”,这是没有问题的。

一般人会把眼力理解为“依靠眼光作出正确判断的能力”,这从字面上看似乎也没有错,既是“眼力”,自然全部依赖一双眼睛了。

然而,眼力之“力”,却未必根植于你的眼睛。

这要怎么解释呢?打个比方吧,拿一条宽20厘米的长木板放在平地上让你行走,你一定不会走到木板外面去,如果把木板升到100米的高空,你原来的“能力”还在吗?再比如,站在一定的距离,把篮球投进篮框里,是一种与准确有关的“能力”,但是象乔丹那样,在NBA总决赛最后一场的最后一秒,从对方的激烈围抢中高高跃起,空中绕过阻碍,投进压哨逆袭的一球,所需要的能力,却不是“准确”所能概括的。

有句乡谚说:“当官靠提携,撑船真才子”。

撑船的知识和技巧并不复杂,但要想从急流险滩惊涛骇浪中全身而退,却需要一种日积月累的,既与外境周旋,又与“我”周旋的真功夫。

鉴定一事,实与撑船相近。

晚明书画鉴藏家张丑在其《清河书画舫》一书中指出:“ 是故善鉴者,毋为重名所骇,毋为秘藏所惑,毋为古纸所欺,毋为拓本所误,则于此道称庶几矣。

”这里所谓的“骇”、“惑”、“欺”、“误”,都与“眼”无关,而与“心”有关。

从这个角度看,鉴定也是一门心理学。

真正的“眼力”,包含了一种“定力”,是通过与自身各种微妙隐蔽的心理作斗争的过程逐渐建立起来的。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满分作文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满分作文汇编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Ⅲ卷满分作文汇编2019年广西满分作文:毕业前的最后一堂课时光飞逝,白马过隙。

2019高考如约而至,距离我的那年高考也已有二十岁的年份。

烈日的阳光,斑驳的光影,仿佛又把我拉进了在宽窄巷子的学堂里最后冲刺的时光。

高中即将毕业,意味着每个人将为人生方向的开启选好时光的阀门,单纯的学历生涯即将告一段落。

课堂上朗朗整齐的晨读和起立,行礼的流程将渐行远去。

它是青春懵懂的里程,也是最为单纯的诗书礼仪,课桌黑板走廊都将记录这里每个人在经历人生的最后一课,无论是同学还是老师。

记得1999年炙热的炎夏,当年的二十八中还隐藏在老成都皇城宽窄巷子里面,距离高考还有一周,同学们已经不再像之前那样紧张忙碌的复习节奏,三三两两,甚至结伴到学校周围看看能不能捡到老皇城留下的一砖半瓦,为自己这里的高中学涯留点念想。

还记得是用过学校食堂的午餐,在最后一节考前动员课上完以后,大家就会各自回到家中,为最后到来的大考最最后的准备。

课堂的气氛很是轻松,甚至我和我的同桌还在讨论中午学校食堂红椒肉丝的白糖是否搁多了,随着班主任走进教室,踏上讲台,一如既往地喊道:上课!接着就是值日生的“起立敬礼老师好”的三重奏,最后一节课的师生礼仪完毕后,班主任转身在黑板上用粉笔撰写了四个大字“勇往直前”,语重心长的寄语和感慨在此不表,大家彼此默契的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记事本开始彼此留言签名,数言珍语,寥寥几笔都赫然纸上。

人生最后一堂课,没有习题的讲解和紧张备考的威严氛围。

三年同窗,彼此单纯的朝夕相处和课桌校园间的点滴生活早已让这个班级凝成了一片经脉。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不求桃李满天下,只愿每人福满多。

”班主任最后这句话至今印刻脑海。

二十载已过,当时班主任的心境早已能够理解,也希望每年高考时,同学志愿看天下!2019年云南满分作文:最后一课上的师生情毕业前最后一节课,老师跟同学们说:“你们再看看书,我再看看你们。

”简单的一句话,其中所蕴含的情感已经跃然纸上。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及范文示例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及范文示例

2019年全国高考语文作文命题分析及范文示例目录2019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及范文6篇2019高考全国Ⅱ卷作文题目及范文3篇2019高考全国Ⅲ卷作文题目及范文4篇2019年高考作文北京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上海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江苏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年高考作文浙江卷题及多篇范文2019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题目及范文6篇作文真题适用地区:山东、广东、山西、江西、河南、湖南、河北、湖北、福建、安徽题目要求: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健康生活: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责任担当:社会责任、人文底蕴:人文积淀审题限制性1.内容限制。

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根据材料所示,对古往今来的生活方式有所思辨,并谈 出你的看法,帮助身边的人们对生活作出正确的选择。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 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 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文题《给〈光明日报〉 编辑部的信》。
目的:解决化工厂污染排放问题 读者:《光明日报》编辑部 作者:澄溪中学学生会
1989年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 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 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 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 信。
目的:解决填报志愿的困惑 读者:重点中学好朋友 作者:我
2015年 六、写作(60分) 18.阅渎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韋。 (60分) 因父亲总是在高速路,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警方查实 后,依法对老陈进行了教育和处罚,并将这起举报发在官方微博上。此事赢得 众多网友点赞,也引发一些质疑,经媒体报道后,激起了更大范围、更多角度 的讨论。 对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请给小陈、老陈或其他相关方写一封信,表明你的 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完成写作任务。明确收信人 ,统一以“明华”为写信人,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 2020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际遇和机缘、使命和挑战。你们与新世纪的中国一路同行、成长,和中国的新时代一起追梦、圆 梦。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想象它装进“时光瓶”留待2035年开启,给那时18 岁的一代人阅读。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977年陕西 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
1985年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 师生身体健康受到损官,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出愈见, 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大等 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作文至上,小曾解说
2019届高三语文之交际语境作文
2019年6月1日
写作中的“交际语境”,指的是“文本所要 面对的外部交往世界,即产生为文章的外部语境 和符合这个语境的话题及交流知识。”它关注了 文章“为何写”“为谁写”“写了有什么用”等 更深层次的问题。
比如:妈妈,我想对你说
一、作文原题
1965年 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 得泄露个人信息。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智慧的中华先民,依山傍水而居,石桥溪水、草地菜畦,
日出而作日入而息,一派田园风光,生活极为简朴,却并不妨 碍他们编织美好的梦想。
走向现代化的人们,拥有了高速、便捷的生活,驱车驶过 繁华都市,留下一溜烟,又不把高楼大厦放在眼里了,时常回 望能安放心灵的田园。
目的:给其中一方提供建议 话题:小陈举报高速上开车接电话的父亲 读者:小陈、老陈、警方 作者:明华
2017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 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 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目的:给未来的一代,写下自己当下的所思所想 读者:2035年18岁的一代人 作者:我(高考生)
二、注意要点
1.紧扣任务 2.圈定中心 3.抓住读者
三、模拟示例(湖南省语文特级教师欧阳昱北)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835年,一个德国小伙子提交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的高中毕业作文。
文中,他写道:“如果最深刻的信念,即内心深处的声音,认为这个目标是伟大的, 那他实际上也是伟大的。”他叫卡尔•马克思。
1910年,一个中国小伙子走出了韶山冲,在辛亥革命后的新式学堂里,第一次 看到中国地图,自此,他抱定报效国家,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的信念。他叫毛泽东。
新时代大好青年的成长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同频搏动,你们当信念坚定,成为 实现中国梦的生力军。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演讲稿。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 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目的: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话题:挑选两三个关键词 读者:外国青年 作者:我(高考生)
2018年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00年 农历庚辰龙年,人类迈进新千年,中国千万“世纪宝宝”出生。 2008年 汶川大地震。北京奥运会。 2013年 “天宫一号”首次太空授课。 公路“村村通”接近完成;“精准扶贫”开始推动。 2017年 网民规模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超全球平均水平。 2018年 “世纪宝宝”一代长大成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