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

合集下载

小青龙汤背后的故事

小青龙汤背后的故事

小青龙汤背后的故事
小青龙汤是一种中药汤剂,由多种中药组成,被认为对治疗感冒、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有一定的疗效。

但是,这种汤背后还有一个故事。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江苏南通出现了一场大瘟疫。

当时,南通的医生们束手无策,无法阻止瘟疫的蔓延。

这时,一位名叫王绍蕃的医生,从江苏扬州前来帮助南通抗击瘟疫。

王绍蕃是一位非常有名的中药医生,他在传统中医药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在南通,他发现当地的医生们对于瘟疫一无所知,虽然他们用了很多中药,但是效果不佳。

于是,王绍蕃开始研究瘟疫的原因,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创制出了一种名为小青龙汤的中药汤剂,用于治疗瘟疫患者。

经过不断的实验和调整,王绍蕃最终调制出了这种汤剂。

在他的治疗下,许多患者康复了,瘟疫也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小青龙汤因此被誉为“治疟之神”和“名方之一”。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中药并不是神奇的“灵丹妙药”,它背后需要有医生的智慧和经验。

王绍蕃正是凭借他的医术,创造了小青龙汤这样的名方。

今天,小青龙汤依然被广泛使用,成为中医药领域中的瑰宝,对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1 -。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
小青龙汤是一种中药汤剂,具有以下几个功效和作用:
1. 清热解毒:小青龙汤中的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可以有效清除体内的热毒,缓解病症。

2. 清肺化痰:小青龙汤具有润肺止咳的功效,可以帮助平喘、止咳,并且有利于痰液的顺利排出,改善呼吸道症状。

3. 利水消肿:小青龙汤中的药材具有利水的作用,可以帮助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减轻水肿症状。

4. 抗菌消炎:小青龙汤中的药材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作用,可以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轻炎症症状。

5. 促进血液循环:小青龙汤中的部分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不畅引起的病症。

6. 调节消化功能:小青龙汤中的一些药材对消化系统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可以促进消化涨潮,缓解胃肠不适。

总体来说,小青龙汤具有清热解毒、清肺化痰、利水消肿、抗菌消炎、促进血液循环和调节消化功能的功效和作用。

但是,具体使用时应结合个人体质和疾病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小青龙汤在治疗见水欲尿证、便秘、多唾症、哮喘、脑梗塞后流涎症中的运用

小青龙汤在治疗见水欲尿证、便秘、多唾症、哮喘、脑梗塞后流涎症中的运用

小青龙汤在治疗见水欲尿证、便秘、多唾症、哮喘、脑梗塞后流涎症中的运用【组成】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甘草三两(6g) 桂枝(去皮)三两( 9g) 半夏半升(9g) 五味子半升(6g)【用法】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功用】解表散寒,温肺化饮。

【主治】外寒内饮证。

恶寒发热,无汗,胸痞喘咳,痰多而稀,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者。

【临床应用】1.见水欲尿证李某,女,13岁,入夏以来,小便频多,加重半月,且每见水欲小便,以至不敢洗脸,数次尿检无异常,近1周内遗尿2次,伴神疲肢倦,纳呆,口淡不渴,频泛清涎,患者素嗜冷饮,近来常食冰淇淋、冰棍,多则10余次,舌质淡,苔白微腻,此乃因饮冷致肺虚寒,如仲景所云“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肺中冷”,用小青龙汤温肺散寒,方中麻黄、桂枝、白芍、炮干姜、半夏、党参各9g,五味子、煨益智仁、炙甘草各6g,细辛3g,日1剂,连服5剂,小便次数明显减少,见水欲尿感减轻,口泛清涎基本消失,继续服用5剂,排便次数正常,见水偶有尿意,又服5剂,痊愈。

嘱其少食冷饮,并服附子理中丸巩固1个月,随访1年未复发。

2.便秘陈某,男,64岁,素有咳喘宿疾,近3月来咳喘,胸闷,痰多,又增大便秘结,l周至10天1次,且需果导片通便方可,近1周来服果导片也不能通便,需灌肠和服中药泻下剂方可排便,久经泻下,腹冷下坠,气短难续,且数日后复便秘。

刻下症见:6天未行大便,腹胀纳差,时有暖气,头晕气短,咳嗽频作,痰多清稀,舌淡,苔薄白,脉弦滑。

证属寒饮内停,肺失宣肃,大肠传导失职。

治宜温肺化饮,肃肺通腑。

用小青龙汤加减:麻黄、五味子、白芍各9g,桂枝、干姜、半夏各12g,细辛、炙甘草各6g,炙紫菀15g,日1剂,水煎服。

服3剂,咳嗽减轻,大便通畅,继服3剂,咳嗽已愈,饮食正常,大便日行1次,嘱服金匮肾气丸和通宣理肺丸以巩固疗效,且多食蔬菜,随访1年未复发。

深度解析小青龙汤

深度解析小青龙汤

深度解析⼩青龙汤药若对症⼀碗汤,药不对症满船装。

A:深度解析⼩青龙汤⼩青龙汤是治疗寒饮咳喘的⼀张名⽅。

张仲景⽤它治“伤寒表不解,⼼下有⽔⽓”,以及“咳逆倚息不得卧”的寒饮之证。

然⽽应该指出,此⽅乃⾟烈⾛窜的峻剂,具有伐阴动阳之弊,如果⽤之不慎,往往会发⽣问题,反⽽促使病情加重。

为此,必须掌握⼩青龙汤的辨证,其辨证的关键,在于抓以下⼏个环节:⼀、辨⽓⾊⼩青龙证,为⽔寒射肺,或寒饮内伏。

寒饮为阴邪,必羁縻阳⽓,⽽使⼼胸之阳不温,如是则荣卫之⾏涩,⽽不能上华于⾯,故患者⾯部呈现黧⿊之⾊,我们管它叫做“⽔⾊”;或两⽬周围呈现⿊圈,互相对称,我们管它叫做“⽔环”;或者,在患者的头额、⿐柱、两颊、颏下的⽪⾥⾁外显现⿊斑(如同妇⼥妊娠蝶斑),我们管它叫“⽔斑”。

⼆、辨脉⼩青龙证为寒饮之邪,故脉见弦,弦主饮病;抑或脉浮紧,则为表寒⾥饮俱实之征;如果寒饮内伏,浸循⽇久,其脉见沉,沉主⽔病。

然须注意的,凡尺脉迟,或尺脉微,抑或两⼨濡弱⽆⼒,是为⼼肾先虚,荣⽓不⾜,⾎少故也。

这样,就不要滥⽤⼩青龙汤⽽发虚⼈之汗。

三、辨⾆⼩青龙证为⽔饮凝滞不化,肺寒津凝,故⾆苔多呈⽔滑;⾆质⼀般变化不⼤,惟阳⽓受损以后,则⾆⾊淡嫩,此时⽤⼩青龙汤必须加减化裁,⽽不能原⽅照搬不变。

四、辨痰涎⼩青龙汤治肺寒⾦冷,津凝⽓阻之证,所以,咳嗽必然多痰,痰咯较爽。

因系寒性⽔饮,故痰涎清稀不稠,形如泡沫,落地则顷刻化⽔。

然亦有咳出之痰,明亮晶彻,形同鸡蛋清状,亦属寒凝津聚,必冷如凉粉,⼝⾆感凉⽽为辨。

五、辨咳喘⼩青龙证在咳喘⽅⾯,有三种情况,临证时务须分清。

1、咳重⽽喘轻,如《伤寒论》第41条所说“伤寒,⼼下有⽔⽓,咳⽽微喘……”指咳嗽为重,⽽⽓喘反微的证情。

2、喘重⽽咳轻,如《⾦匮·痰饮咳嗽病》说的“咳逆倚息,不得卧,⼩青龙汤主之”是指喘息为重,⽽咳嗽为轻的证情。

3、咳喘皆重的证候,如《痰饮咳嗽病篇》说的“膈上病痰,满喘咳吐,发则寒热,背痛腰疼,⽬泣⾃出,其⼈振振⾝晡剧,必有伏饮”,是说咳与喘同时俱重的病候。

小青龙汤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 《临证指南医案 痰饮》
小青龙汤医案
· 程 脉沉。喘咳浮肿。鼻窍黑。唇舌赤。 渴饮则胀急。大便解而不爽。此秋风燥化。 上伤肺气。气壅不降。水谷汤饮之湿。痹 阻经隧。最多坐不得卧之虑。法宜开通太 阳之里。用仲景越婢小青龙合方。若畏产 后久虚。以补温暖。斯客气散漫。三焦皆 累。闭塞告危矣。
· 桂枝木 杏仁 生白芍 石膏 茯苓 炙草 干姜 五味
·桂枝 淡姜 白芍 茯苓 五味 ·《眉寿堂方案选存 女科》
小青龙汤医案
·陆 背寒。夜卧气冲欲坐。乃 下元虚乏。厥浊饮邪。皆令上 泛。胎前仅仅支撑。产后变症 蜂起。奈何庸庸者流。泄肺冀 其嗽缓。宜乎药增病势矣。
·桂枝 茯苓 炙草 五味 淡干姜 ·《临证指南医案 产后》
小青龙汤医案
·徐(氏) 痰饮上吐。喘不得卧 乃温邪阻蔽肺气。气不下降。 壅滞不能着右。议用宣通。开 气分方法。
· 《临证指南医案 痰饮》
小青龙汤医案
· 咳逆不得卧,短气脉涩, ·杏仁 粗桂枝 半夏 生白芍
茯苓 淡干姜 炙草 五味子 ·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 王公美 脉沉而咳,不能着枕而 卧,此老年下元虚,气不摄纳, 浊气痰饮,皆为阴象,乘暮夜阴 时寐发,发散清润,皆非,当以 小青龙法,开太阳经撤饮下趋。
小青龙汤医案
·伤寒病发汗后表不解,干咳呕 逆,夜不得卧,遵古人小青龙 法。
·杏仁 桂枝 干姜 白芍 米仁 石膏 五味 甘草
·《眉寿堂方案选存 寒病》
· 小青龙汤
· 《三家医案合刻 叶天士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脉弦饮也,饮阻则阳郁,是以 背痛形凛,宜以温药和之。
·杏仁 桂枝 白芍 干姜 茯苓 半夏 炙草 北五味
·《未刻本叶天士医案》
小青龙汤医案

小青龙汤深度解析

小青龙汤深度解析

小青龙汤深度解析摘要:1.小青龙汤的概述2.小青龙汤的组成成分3.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4.小青龙汤的适宜人群5.小青龙汤的服用禁忌6.小青龙汤的正确使用方法7.小青龙汤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正文:小青龙汤深度解析小青龙汤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悠久的使用历史。

它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病症,具有解表散寒、祛湿和中的功效。

下面我们来深度解析一下小青龙汤。

1.小青龙汤的概述小青龙汤起源于东汉末年的张仲景所著的《伤寒杂病论》,是中医药方剂中的经典之作。

它的主要作用是解表散寒、祛湿和胃,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等病症。

2.小青龙汤的组成成分小青龙汤主要由以下几味药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炙甘草、生姜、大枣、生石膏。

这些药材相互配伍,共同发挥解表散寒、祛湿和中的功效。

3.小青龙汤的功效与作用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祛湿和中的功效。

对外感风寒引起的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症状具有良好的缓解作用;对内伤湿滞所致的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溏泄等症状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4.小青龙汤的适宜人群小青龙汤适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的人群。

这类人群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鼻塞、咳嗽、脘腹胀满、食欲不振等症状。

5.小青龙汤的服用禁忌小青龙汤属于辛温解表剂,因此,阴虚火旺、孕妇、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以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此外,服用期间应忌食辛辣、油腻食物。

6.小青龙汤的正确使用方法小青龙汤为汤剂,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加减。

一般成人每次15-30 克,儿童酌减。

将药材放入煎锅中,加1500 毫升水,煮沸后改用文火煎煮30 分钟,去滓取汁,分2-3 次温服。

7.小青龙汤的副作用与注意事项小青龙汤在临床使用中较少出现副作用,但长期服用可能导致胃肠道不适。

因此,在使用小青龙汤时,应遵医嘱,并严格按照用法用量服用。

如在服药过程中出现不适,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总之,小青龙汤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的经典方剂,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医学课件)小青龙汤证

2023小青龙汤证contents •引言•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小青龙汤证的分类和表现•小青龙汤证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小青龙汤证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护目录01引言针对小青龙汤证的教学需求和实际应用价值,设计并组织本次课程。

针对小青龙汤证进行系统性的梳理和讲解,结合临床案例和实践经验,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该病种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技能。

课程背景1课程目标和目的23掌握小青龙汤证的中医辨证论治及中西医结合诊疗思路。

熟悉小青龙汤证的现代研究进展和前沿理论,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和计划小青龙汤证的教学案例和实践操作。

小青龙汤证的预防与调理。

小青龙汤证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

小青龙汤证的中医及现代医学诊疗思路。

小青龙汤证的病因病机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

02小青龙汤证的中医理论基础小青龙汤证中的风邪侵袭,多表现为外风邪气,侵入人体后引起恶寒、发热、头晕、头痛等症状。

风邪侵袭寒邪外袭,致使人体阳气受损,出现恶寒、无汗、身痛、咳嗽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用于寒邪外袭引起的表寒里饮证。

寒邪束表六淫邪气与小青龙汤证恶寒发热寒邪外袭,人体正气受损,出现恶寒发热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恶寒发热症状。

无汗咳喘寒邪束表,人体毛孔闭塞,导致无汗、咳喘等症状,小青龙汤可缓解寒邪引起的无汗咳喘症状。

寒邪外袭与小青龙汤证咳吐清涎水饮内停,上犯于肺,影响肺气宣降,出现咳吐清涎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宣肺气、化水饮、止咳嗽。

心下满闷水饮内停,阻滞脾胃气机,出现心下满闷、食欲不振等症状,小青龙汤可化水饮、和脾胃,缓解心下满闷等症状。

水饮内停与小青龙汤证肺为水之上源,主宣降,若肺失宣降,则水液无法正常输布,可导致水饮停聚而出现小青龙汤证。

肺失宣降脾主运化水湿,若脾虚则运化失职,导致水湿内停,引发小青龙汤证。

脾虚生湿脏腑失调与小青龙汤证03小青龙汤证的病因和病理风寒邪气风寒邪气侵袭肺脏,导致肺气失宣,引发咳嗽、咳痰等症状。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小青龙汤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小青龙汤

经方真传一百则之小青龙汤[组成用法]麻黄5~15g、桂枝5~15g、细辛5~15g、干姜10~25g、甘草5~15g、白芍10~20g、五味子5~15g、半夏10~15g。

水煎温服,分三次。

服后以口中微干为度。

[方证]咳喘、鼻鸣伴呼吸道分泌物(痰液、涕)多而清稀如水,苔白水滑浮腻者。

[现代应用]1.以咳喘、痰液清稀为主证的疾病。

如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肺心病。

2.恶寒、鼻塞流涕或流泪为主证的疾病。

如花粉证、过敏性鼻炎、病毒性结膜炎、泪遭炎等五官科疾病。

3.以呃逆、干哕、唾液较多,遇寒冷而加重为特征的消化系统疾病。

如慢性肠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发酵性消化不良、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肝硬化腹水、慢性细菌性痢疾、结核性腹膜炎。

4.其他疾病如神经官能证、肾炎、风湿性心脏病、胸膜炎、癫痫、遗尿、肩关节周围炎等也常运用本方。

小青龙汤是慢性咳喘病的常用效方。

《一得集》载治郭姓病人,素有痰饮,每值严寒,病必举发,喘咳不卧。

十余年来,大为所苦。

甲申冬,因感寒而病复作。

背上觉冷者如掌大,喉间做水鸡声,寸口脉浮而紧。

与小青龙汤,两剂即安。

《汉方临床治验精粹》载矢数道明先生用本方提取物治疗小儿哮喘的病例。

该患者经常感冒,感冒时,咽部发红、扁桃体肿大,咳嗽、咯大量湿性稀薄痰,食欲等无异常。

但喷嚏、鼻涕很多。

服用小青龙汤3个月后已见明显效果,精神变得非常活泼,不再常患感冒,哮喘发作更像早已忘掉那样,不再出现。

编者也曾以本方治疗一慢支,老年女性,冬季发病,咳喘昼轻夜甚,炔多而稀,早晨查房发现病人床前积了—堆卫生纸,咳痰之多,町见-斑。

经吸氧、静脉点滴“菌必治”等收效甚微。

观其形寒畏冷,思所挂之水,亦冷饮也。

遂处以小青龙汤,当夜病人即能平卧而眠,次晨查房,喜告之:夜间仅咳两三次,几乎无痰。

其效始料不及。

此方所主,内有痰饮,外有风寒。

除了表证外,痰饮的“水证”也是辨证关键。

呼吸道分泌物的特征、舌象这些自不必多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青龙汤
文章目录*一、小青龙汤概述*二、小青龙汤功能主治*三、小青龙汤服用方法*四、小青龙汤副作用*五、小青龙汤注意事项*六、小青龙汤药典记载
小青龙汤概述
1、定义小青龙汤,中医方剂名。

为解表剂,具有辛温解表,
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

主治外寒里饮证。

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临床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百日咳、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2、别名小青龙汤。

3、组方麻黄、芍药、细辛、炙甘草、干姜、桂枝、五味子、半夏。

4、制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即得。

5、性状液体,色褐,味甘微苦。

小青龙汤功能主治
1、功效作用解表蠲饮,止咳平喘。

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
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

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2、临床应用临床主要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老年性肺气肿,以及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过敏性鼻炎、胸膜炎、肺水肿、肺心病等证属外寒内饮,水寒相搏于肺者。

小青龙汤服用方法
1、适宜人群一般人群适用。

2、用法用量麻黄(去节)10~15g,芍药10~15g,细辛3~6g,干姜10~15g,甘草(炙)10~15g,桂枝(去皮)10~15g,五味子3~6g,半夏(洗)10~15g。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
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现代用法:水煎温服。

加减:若外寒证轻者,可去桂枝,麻黄改用炙麻黄;兼有热象
而出现烦躁者,加生石膏、黄芩以清郁热;兼喉中痰鸣,加杏仁、射干、款冬花以化痰降气平喘;若鼻塞,清涕多者,加辛夷、苍耳子以宣通鼻窍;兼水肿者,加茯苓、猪苓以利水消肿。

小青龙汤副作用过服本方,容易伤阴,因此,一般只宜在风寒引起的哮喘急性发作时使用。

待症状缓解之后,即改用其他方剂善后。

小青龙汤注意事项因本方多温燥之品,故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证者,不宜使用。

小青龙汤药典记载1、《伤寒论》方之小青龙汤具有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之功效。

主治外寒内饮证。

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身疼痛,胸痞喘咳,痰涎清稀量多,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

2、《太平圣惠方》卷九方之小青龙汤治伤寒4日,因下后大渴,服冷药过多喘急者。

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3、《奇效良方》之小青龙汤治伤寒表证不解,心下有水气,
干呕发热,咳嗽微喘,又治肺经受寒,咳嗽喘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