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开放大学哲学基础第一到四次作业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开放大学

形成性考核作业

学号************* 姓名胡中贤

课程代码110006

课程名称哲学基础

评阅教师

第 4 次任务

共 4 次任务

江苏开放大学

《哲学基础》

形成性考核作业(5-6单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毛泽东的哲学思想,是贯穿于它的各个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方法,它们以“实事求是”为核心,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独特形态。

2、佛教到了隋唐,涌现出天台、华严、净土、禅宗等许多宗派。

3、“儒教”本义是指儒家的教化功能,后因与佛教、道教并称“三教”,

而逐渐有了宗教方面的含义。

4、恩格斯说:马克思一生作出了使自己的名字永垂于科学史册的许多重要发现,其中最重要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5、科学研究有两种不同的路径:第一种是从具体到抽象;第二种是抽象到思

维中的具体。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或者少选,

均不能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A.天人相即

B.体用合一

C.自强不息

D.厚德载物

2、中国哲学的思想源头包括:( ABCD )

A.天道观

B.人道观

C.阴阳五行说

D.《诗》、《书》经典化

3、先秦诸子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有:(ABCD )

A.荀子

B.韩非

C.邹衍

D.吕不韦

4、有人称下列书为“三玄”,因此魏晋之际的思想遂以“玄学”定名。(ABC )

A.《老子》

B.《庄子》

C.《周易》

D.《黄帝内经》

5、法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中,逐步形成了以( BCD)为核心的思想体系。

A.道

B.法

C.术

D.势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答:“人的社会存在”:是指以人的物质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和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社会实践活动,世纪构成了现实的人所特有的、客观的存在方式。

2、《资本论》

答:《资本论》:全称《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百科全书,同时也是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巅峰之作。马克思在这部著作里,以唯物史观的基本思想为指导,通过深刻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规律,使唯物史观得到了科学验证和进一步的丰富发展。

3、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

答:列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他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就是唯物主义,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来自把唯物主义“对自然界的认识推广到对人类社会的认识”,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列宁高度重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研究,特别强调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党性原则,重视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来推动革命政党和革命运动的成长。

4、《哲学笔记》

答:《哲学笔记》:是1895至1896年,列宁学习研读哲学著作和科学著作时所做的笔记,总计约65万字,从这些笔记中可以感受到列宁在革命理论创建中具有的极强的逻辑性,以及对辩证法的纯熟的运用,完全来自他对哲学本身的学习吸收。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答:恩格斯的重大理论贡献:1)对马克思哲学的创造性发展。整理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撰写了《反杜林论》和《费尔巴哈论》等重要著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哲学。2)开拓哲学与科学的自觉结合。恩格斯对一些具体科学领域进行了独立研究,并发表了《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著作,这些成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宝库。

2、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有哪些?

答:注重对当代资本主义的社会批判;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统理论加以重新阐释;注重对现实的历史文化批判。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对于社会主义的理解有哪些突破?

答:实事求是地回答中国当前社会形态的历史定位问题,从理论上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回归;在价值与真理统一的高度上重新阐述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回答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定向问题;按照人类历史规律和社会主义生长规律,从

“什么是”和“怎样建”统一的高度回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定位问题。

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答:《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内容:1、第1条从历史和逻辑统一的高度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作了批判性总结,具有总论性质。2、第2—8条,一方面,进一步阐述了要把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的立场、观点及其思维方式;另一方面,马克思就如何理解哲学的主体——人和社会的本质,提出了自己的全新见解。3、第9—10条,大体阐明了新唯物主义的思维方式在社会历史观变革方面的意义。4、第11条是结论性表述,它超越了传统中将认识与实践分离,提出了新的、更加深刻的实践与认识统一观,阐明了历史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践取向。它超越了传统中将认识与实践分离的思维模式,提出了新的、更加深刻的实践与认识统一观。它超越了狭隘、被动、庸俗的实践观点,阐明了历史的、批判的、革命的实践取向。

2、试评析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

答: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生产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革,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2-33页)这便是所谓的马克思对唯物史观的经典表述。这短短的八百多字,包含了极其丰富的理论信息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显示了一种宏伟的历史视野和严谨的科学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类命运和前途的坚定信念。其强大的逻辑力量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充分代表了马克思唯物史观的理论面貌和精神实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