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秋思长相思(完美版)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

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长相思》是唐朝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白居易《长相思》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长相思》原文:九月西风兴,月冷霜华凝。
思君秋夜长,一夜魂九升。
二月东风来,草坼花心开。
思君春日迟,一夜肠九回。
妾住洛桥北,君住洛桥南。
十五即相识,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萝草,生在松之侧。
蔓短枝苦高,萦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远方兽,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连理生。
《长相思》赏析:相思,是诗人们从未停止描写的题材。
妇女思夫,游子思乡,这思念从来都是绵绵不绝,荡气回肠的。
本诗开篇描写了深秋时节的景色。
九月西风紧吹,月冷露霜愈渐寒。
那露珠像是主人公的眼泪。
秋夜漫长,因为相思变得更长了。
这相思能有多长?有多久?冬去春来,东风吹绿了小草,吹开了百花。
那么心爱的人在哪呢?日日思君不见君,一日肠九回。
这断肠般的`思念折磨得可人的姑娘容颜憔悴。
在诉说完那无尽的思念之后,主人公娓娓道出了相思的原委。
一个住桥北,一个住桥南。
十五便相识了,漫长的岁月里,两人相知、相爱,然而如今,女子已二十三了。
是什么让他们相爱却不能享受呢?明明近在咫尺,却仿佛天各一方,这是多远的距离?残酷的封建婚姻制度夺走了他们的爱情和幸福。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她就像一株长在青松旁的女萝草,在微风中静静地看着青松,岁岁年年。
女萝草依然馨香,青松照旧挺直,但是,女萝草却无枝攀越,只能在微风中摇曳。
然而,女主人公并没有绝望,她相信只要她的愿望真诚,老天会帮助她实现心愿。
她愿意与心爱的人相守到老,哪怕是做山林中的野兽,她也要与他比肩而行;哪怕是林中木,她也愿与他枝枝相连。
整首诗将主人公的相思之苦写得缠绵哀怨,洗练脱俗,像一幅线条画般清淡,全词没有颜色,没有浓墨,非常写意寥廓。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

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2022-12-15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通用12篇)古诗词三首(《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课文分析篇1 《古诗词三首》教材简说《泊船瓜洲》《秋思》《长相思》都是脍炙人口、情意绵绵的思乡诗,都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恋和热爱。
《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
末句感慨仕途多险,前途未测,表示的是再次赴京荣遇之际,对仕途没有足够信心之时,所有的乡情仕意。
当然,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一点可以不必深究。
如果从诗的字面上看,可以说,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思乡诗。
全诗的大意是: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州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京口,想到离京口并不很远的南京,不禁勾起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通篇立意亦含蓄悠远。
《秋思》盛唐绝句,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少叙事成分;到了中唐,叙事成分逐渐增多,日常生活小事往往成为绝句的习见题材,风格也由盛唐的雄浑高华、富于浪漫气息转向写实。
张籍这首《秋思》,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一个小小的片断──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非常真切细腻地表达了客居他乡之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全诗的大意是: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一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就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信短而情长,思绪绵长而心绪纷乱,此诗可见一斑。
《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词的大意是: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
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入夜,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朔雪之声的。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及译文

《长相思·长相思》原文及译文《长相思·长相思》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长相思·长相思》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长相思·长相思晏几道〔宋代〕长相思,长相思。
若问相思甚了期,除非相见时。
长相思,长相思。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译文: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若问这相思何时是尽头,除非是在相见之时。
长久的相思啊,长久的相思。
这相思之情说给谁听呢,薄情寡义的人是不能体会的。
赏析:此词纯用民歌形式,上下片均以“长相思”迭起,上片言只有相见才得终了相思之情;下片言由于不得相见,相思之情无处诉说,以浅情人不能理解自己的心情反衬自己一往而情深。
词的'上片,一气流出,情溢乎辞,不加修饰。
“若问”两句,自问自答,痴人痴语。
要说“相见”是解决“相思”的唯一办法,这纯是痴语,痴心,可是,小晏却认认真真地把它说了出来,正是如黄庭坚《小山词序》所云“其痴亦自绝人”。
结句非同凡响,抒写了比相思不相见更大的悲哀。
“说似谁”,犹言说与谁、向谁说。
纵使把相思之情说了出来,那浅情的人儿终是不能体会。
浅情是深情的对面,多情的小晏却总是碰到那样的人,可是,当那人交暂情浅,别后又杳无音信,辜负了自己的刻骨相思时,词人依然是一往情深,不疑不恨,只是独自伤心而已。
下片四句,以“浅情人”反衬小晏相思苦恋之情,无奈和遗憾。
此词为作者词中别调,语极浅近,情极深挚,在朴直中自饶婉曲之致,缠绵往复,姿态多变,回肠荡气,音节尤美。
用对比的手法突出词人用情之深。
创作背景:宋徽宗大观年间(1107年-1110年),词人已经趋于老年,写作风格也趋于回忆以及悲情。
这首《长相思》就是词人为怀念旧情人且为了抒发自己的多情而写下的一首词。
作者简介:晏几道(1038年5月29日—1110年),北宋著名词人。
字叔原,号小山,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
晏殊第七子。
《长相思·其一》原文及鉴赏

《长相思·其一》原文及鉴赏《长相思·其一》原文及鉴赏《长相思其一》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绿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诗文解释】长久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
纺织娘秋天在金井阑旁边鸣叫,微霜初降,竹席显出了寒意。
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断绝,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
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
上有迷迷茫茫的长天,下有清澈的绿水波澜。
天长路远魂魄飞度都很辛苦,梦魂由于道路险阻而飞不到。
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
【词语解释】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簟:凉席。
帷:窗帘。
青冥:青云。
绿水:清水。
关山难:关山难渡。
摧:伤。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作品简介】《长相思·其一》由李白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李白有两首《长相思》,在《李太白诗集》中,一收卷三,一收卷六。
所写时地迥异,格调也截然不同,实为风马牛不相及。
但蘅塘退士辑为先后,看起来似乎是一对男女,天各一方,各抒相思之苦,其实不然。
《长相思·其一》是诉述相思之苦,以秋声秋景起兴,写男思女。
所思美人,远在长安。
天和地远,关山阻遏,梦魂难越,见面为难。
或以为此诗别有寄托,是诗人被迫离开长安后,对唐玄宗的怀念。
喻守真以为“不能说他别有寄托,完全咏的‘长相思’本意”,此说有其道理。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文学习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
李白五七言歌行往往逞足笔力,写得豪迈奔放,但他也有一些诗篇能在豪放飘逸的同时兼有含蓄的思致。
像这组诗,描述一对情侣,身处两地,各抒相思之苦,就属于这样的作品。
“长相思”本汉代诗中语(如《古诗十九首·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六朝诗人多以名篇(如陈后主、徐陵、江总等均有作),并以“长相思”发端,属乐府《杂曲歌辞》。
现存歌辞多写思妇之怨。
李白此二首诗即拟其格而别有寄寓,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创新。
第一首诗大致可分两段。
第一段从篇首至“美人如花隔云端”,写诗中人“在长安”的相思苦情。
以下直到篇末便是第二段,紧承“美人如花隔云端”句,写一场梦游式的追求。
第二首写妇女对从征戍边的丈夫的思念。
开头两句,描绘春夜的美景;接着写女主人公鼓瑟弹琴以解闷,表达对丈夫的思念之情;然思念成空,泪如泉涌;结尾含蓄而隽永。
全诗塑造了一个感情热烈而又富有教养的思妇形象。
这两首诗在形式上也有很多突破。
第一首诗形式匀称,“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独立句把全诗分为篇幅均衡的两部分。
前面由两个三言句发端,四个七言句拓展;后面由四个七言句叙写,两个三言句作结。
全诗从“长相思”展开抒情,又于“长相思”一语收拢。
在形式上颇具对称整饬之美,韵律感极强,大有助于抒情。
第二首诗在结构上打破了以“长相思”一语发端的固定格式,而是从景物中引出人物来。
这两首“长相思”,内容、形式、意境各有不同,但都写了相思之苦,诗意隐然含蓄,具备一种蕴藉的风度。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最新)

《长相思》原文及翻译赏析长相思(二首其一)李白唐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栏,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注释】:①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
②络纬:昆虫名,俗称纺织娘。
③簟:凉席。
④帷:窗帘。
⑤青冥:青云。
⑥绿水:清水。
⑦关山难:关山难渡。
⑧摧:伤。
【译文】:长久思念的人,在长安城中。
纺织娘秋天在金井阑旁边鸣叫,微霜初降,竹席显出了寒意。
孤独的灯光昏昏暗暗,刻骨的思念不能断绝,卷起窗帘仰望明月空自长叹。
像花一样的美人相隔遥远。
上有迷迷茫茫的长天,下有清澈的绿水波澜。
天长路远魂魄飞度都很辛苦,梦魂由于道路险阻而飞不到。
长久的思念啊,摧断心肝。
【赏析】:这首诗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回忆往日情绪时所作,豪放飘逸中兼有含蓄。
诗人通过对秋虫、秋霜、孤灯等景物的描写抒发了感情。
表现出相思的痛苦。
“美人如花隔云端”是全诗的中心句,其中含有托兴意味。
我国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
“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更加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此诗目的在于抒发诗人追求政治理想而不能的郁闷之情。
诗人将意旨隐含在形象之中,隐而不露,自有一种含蓄的韵味。
长相思·花似伊宋朝欧阳修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
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
相逢知几时。
《长相思·花似伊》译文看着那花儿像你,看着那柳枝也像你;正是花柳最美的春天,人却要别离。
伤心的人儿不禁垂首默默流泪。
一个长江的东边,一个住在长江的西边,好似两岸的鸳鸯在两处飞,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次相逢呢?《长相思·花似伊》注释长相思:词牌名。
唐教坊曲。
《古诗十九首》有“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
上言长相思,下言久离别。
”(作者未知)得名。
又名《双红豆》、《忆多娇》。
花柳:花和柳。
《楚辞·九歌·少司命》:“悲奠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古诗词三首(完美版)(共41张PPT)

辨读:jiàn(间断) jiān(中间) 运用:爷爷每天收看《晚间(jiān) 新闻》,从未间(jiàn)断过。
[发]
辨读:fā(发现) fà(发式) 运用:我发(fā)现奶奶的头上又多 了几根白发(fà)。
字词全解
泊:船靠岸,停船。 间:文中指间隔。 绿:文中用作动词,吹绿。 秋思:秋天的思绪。 欲作:想写。 复恐:又怕。 临发:即将出发。 聒:声音嘈杂。
一水间
京口
瓜洲
所见所感
京口 数重山 钟山
春风 又绿 江南岸
触景生情
明月 何时 照我还
心系家乡 天涯咫尺 归日无期 思乡情浓
再读课文
《泊船瓜洲》1.诗人在前两句着重写了 三个地方之间的距离,其用意是什么?
析:诗人泊船瓜洲,遥望家乡,看到的是 跟瓜洲一水相隔的京口,想到的是远隔几 座大山的家乡钟山。一道长江水,数座大 山,可谓山高水长,路途遥远,可在诗人 心中只是“一水”“只隔”,实际距离与 心理距离的巨大反差,更能突出诗人人在 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思乡之意 跃然纸上。可说是寓意深远。
整体感知 中心思想
《秋思》写了诗人在洛阳城见秋风而 思乡,写信给家人,无奈信短情长,无 法尽诉,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思乡怀 亲之情。
结构图示
洛阳——见秋风
秋 思 家书——意万重 相思缕缕道不尽
(寓情于景) 复恐——说不尽 万语千言恐不详 临发——又开封
再读课文
“洛阳城里见秋风”,秋风是无 形的,但又怎么可以“见”呢?
用一用
我们停泊在湖边,远眺对面 的景色。尽管湖边的树上有 蝉在聒噪,Biblioteka 们的心却很安 静。初读感知
王安石:(1021—1086)字 介甫,晚号半山,抚州临川 (今江西抚州)人。21岁中 进士,当过十多年地方官, 曾于宋神宗时担任宰相推行 变法改革,是北宋著名有名 的政治家、文学家,“唐宋 八大家”之一。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

长相思原文、翻译及赏析长相思清朝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译文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长相思》译文二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
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注释长相思。
唐教坊曲,双翅小令。
又名《双红豆》。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
千帐灯:皇帝出巡临时住宿的行帐的灯火。
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长相思》赏析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山一程,水一程”,写出旅程的艰难曲折,遥远漫长。
词人翻山越岭,登舟涉水,一程又一程,愈走离家乡愈远。
这两句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将“一程”二字重复使用,突出了路途的漫漫修远。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旅的方向。
词人在这里强调的是“身”向榆关,那也就暗示出“心”向京师,它使我们想到词人留恋家园,频频回首,步履蹒跚的`情况。
“那畔”一词颇含疏远的感情色彩,表现了词人这次奉命出行“榆关”是无可奈何的。
这里借描述周围的情况而写心情,实际是表达纳兰对故乡的深深依恋和怀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赏㈡
4《长相思》以具体时空推移过程,及视 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对称美 ①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程,主要 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一阕,风雪交 加,一 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 ②上一阕,强调‚身‛,行程之中身好累。 ‚‘身’向榆关那畔行‛,下一阕,强调 ‚心‛,难眠之时心好苦 ,在思念故园,身心 对仗,‚身在曹营心在汉‛,身向榆关心却在 故园。
思乡怀人诗常运用的表达技巧有哪些?
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寓情于景 情景相生 情景交 融) 托物寄情(月、雁、笛、柳、燕) 想象、联想 修辞传情 (比喻 拟人 夸张 双关 对比) 因梦寄情 即事写情 (看柳、登高、凭栏、用典、闻笛、望 月)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衬托(渲染)
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是解答这类诗
பைடு நூலகம்
词的一大关键。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所以古人
有诗云:“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 记梦必须写景,这样,抒发乡思之情就有 了依托;梦境往往是奇特的,而情奇就不 会使人觉得怪。 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 却很容易实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 江南数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鉴赏㈠
1.写景叙事,作者通过描写他随君巡时的所见、所 闻及所感,将叙事写景完美融合,表达出表达了词 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2《长相思》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 佳作 3.字 ①、‚一‛字赏析:上下片的前两句均用‚一‛字, 不但对仗工整,使文字呈连续不绝之势,词风更加 缠绵。 ②、‚身‛字赏析:点明身处之地及方向,‚身‛ 与心相对,身向榆关,而心却在关内,表明作者心 系故园。
二、把握思乡怀人诗词的情感
1、羁旅愁思 例. 张继《秋思》 2、思亲念友 例. 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3、边关思乡
例. 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
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4、闺中怀人 例. 纳兰性德《长相思》
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者 唱一唱。
2.抓字眼,明诗意。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 相 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①那畔 ②行,夜深 千帐灯。 风一⑤更,雪一更, 聒
③碎④乡心梦不
成,故园无此声。 ①榆关: 山海关。 ②那畔: 那边,此处指关外。 ③聒: 声音嘈杂。 ④碎:打断。 ⑤一:连续不断。
纳兰性德,(1655— 1685)原名成德,字容 若, 满州人,清代词人, 文学成就 以词为最,现 存词三百四十二首。时 人誉“清代第一词人” 与朱彝尊、陈维崧并称 “清词三大家”。
少年聪颖过人,文武双全,与康熙十五 年(1676,时年容若22岁)时殿试二甲第七 名,赐进士出身,授三等侍卫,后循进一等, 武官正三品。在纳兰性德九年的侍卫生涯中, 多次随从康熙出巡,足迹至塞外、关东、山 西与江南等地。由于经常护随康熙到塞北与 关外巡视,熟睹漠北之景,对行役之苦有深 刻体验,固而他写下了大量边塞词。1681年, 作者护驾巡视辽东,写下了此词。
用三步读诗法学习《长相思》:
1.知诗人,解诗题。 2.抓字眼,明诗意。 3.想意境,悟诗情。
纳兰性德
1.知诗人,解诗题。
长相思,词牌名。内容多写男女或朋友 久别思念之情,故名。双调三十六字, 平韵。常见的词牌名如:浣溪沙、水调 歌头、鹧鸪天、临江仙、念奴娇、菩萨 蛮、西江月、满江红、点绛唇、清平乐。
风 一 更
对仗
山 一 程
俗 语 如 那 厮 那 处
水 一 程
一 路 既走 感过 慨的 又风 峰景 回 路 转
长 相 思
词 牌 名
板书
山
(视觉
水
空间)
身
灯
风
(听觉
雪
时间)
心
故园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思乡 的诗词吗?
诗:<<九月九日忆山东 兄弟>> 、<<静夜思>>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 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1.山海关
2.山海关那边
3.山上
4.船上
5.营帐里
6.前往山海关的路上
身在征途
2.心:纳兰性德的心在哪儿? 心系故园
全词共出现5种意象,即:
山、水、灯、风、雪。 山水象征着征途羁旅 之苦,风雪象征着怀 乡思归之情。
长相思读完你看到了那些画面
——看到了翻山越岭的画面。
——看到了风雪交加的画面。
——看到了刀光剑影的画面。
程: 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 即山长水远也。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 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 风一更、雪一更,即整夜风雪交加。
故园:故乡。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粗读课文 整体感知
你的脑海里留下了什么印象和感觉?
(一)梳理内容
1.身:作者的“身”,身体的“身”,身躯的 “身”, 作者的身在哪里?身在何方?
【思想感情】
路途遥远,衷肠难诉,辗转反 侧,卧不成眠。词人通过对风 雨兼程人生路的深深体验与细 致描写,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之情。
聒 碎 乡 心 梦 不 成 异 家故 地 庭园 他衬的 乡 托 温无 的 暖 此 冷 声
身 向 山榆 风 海 雪 关关 感之 雪 慨夜 那 一 万 千思 更 畔 乡 行 之 情 皇 夜 帝 深 远 征 千 的 浩 帐 荡 灯
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这首词通过描绘军旅之艰 苦,环境之恶劣,表达了 词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
词人用镜头的方式向我们展现种种景物并蕴含了层层感情: 山水、榆关 —— 不舍 孤独
千帐灯 ——
风雪 ——
故园 ——
失眠
思乡
长相思读到这里你读到了作者一颗怎样的心?
孤独 思念 期盼 破碎 煎熬 痛苦 伤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月夜忆舍弟
[唐 ] 杜 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天净沙 ·秋思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我们
一起来背一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思念家乡的情感) 那么是什么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呢? 今天我们学的《古诗词三首》,是什么勾起 了作者的乡愁呢?
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 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
远离故乡,行军途中翻山越岭, 跋山涉水,行军十分艰难。
风一更,雪一更
一会刮风,一会下雪,天气非常恶劣。
思考
1、“千帐灯”说明了什么? 帐篷之多,说明将士之多。
2、你从“故园无此声”体会到什么? 故乡温暖、宁静,是没有寒风溯雪之 声的。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上阕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 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 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 帐篷,每个帐篷都点起了 灯。
——看到了辗转反侧的画面。
——看到了眺望家乡的画面。
3.身在征途,心却在故园,把它连起
来,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新的体会?
①既想保家卫国,但又很想念自己 的家人
②很久没回家乡
③不管在什么地方,心总是在家乡
山
一
程
水一程
身向榆关那畔行
夜深千帐灯
夜深千帐灯
返回
风一更,雪一更
聒碎乡心梦不成
同学们想象一下,下面的诗句说 明了怎样的情景? 山一程,水一程
纳兰性德推崇南唐李煜,词风清丽自然, 缠绵悱恻, 反映到这首《长相思》上, 虽写旅途思乡,也写得悠长动情。
纳兰性德不是中国最后一位诗人,但却 为中国两千年诗歌史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他 在词章中不倦不悔的倾诉着对自由的渴求, 对感情的敬重,对友情的执着,像一道道疗 伤的温泉汤药,温暖了唤醒了我们冰封的情 感,再美再长的人生也有终结的时候,而纳 兰却得到了永生。
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思乡(亲)缘由:
外在――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 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 规夜啼,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 时触景)。 内在―― 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 游失意,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 寂落寞)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 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 家乡,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1)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 行,夜深千帐灯。
词的上阕”山一程,水一程”的叠用, 说明了身离故乡之远,行军之艰难。 “身向榆关那畔行”点明了行进的方向。 “夜深千帐灯”,“千帐灯”点明了军 帐之多,此行队伍之庞大。在这羁旅野 外的深夜,顶顶帐篷,点点灯火,也算 是一个特殊的景观,足见将士之多,声 势之浩大。
下阕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 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 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 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故乡 来,故乡是没有这种狂风朔 雪的声音的。
3.想意境,悟诗情。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转变来 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显出了风雪 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打断,思乡之情 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着帐外的风声雪声, 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 宁静和祥和。“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 却把将士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 然酣畅地流淌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