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个任务 茶叶品鉴与科学饮茶
茶文化中的茶叶鉴赏和评选

茶文化中的茶叶鉴赏和评选茶是中国的国饮,茶文化深植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中。
茶叶作为茶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其独特的香气、口感和外观等方面都拥有丰富的特点。
茶叶的鉴赏和评选在茶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茶叶的魅力,还能够促进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本文将探讨茶文化中的茶叶鉴赏和评选,介绍相关的方法和标准,并解读其在茶文化中的意义。
一、茶叶鉴赏的方法茶叶鉴赏是指通过观察、闻香、品味、辨形等方式,感受茶叶的品质特点。
在茶叶鉴赏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关键方法:1. 观察:观察茶叶的外形特征,包括色泽、形态、卷曲度等,这些是判断茶叶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2. 闻香:用鼻子深吸一口茶叶的香气,注意香气的浓淡、纯正和气息的持久程度等。
不同种类的茶叶有着不同的香气特点。
3. 品味:将茶叶放入杯中,注入适量的热水,品尝茶叶的滋味和口感。
注意其醇厚度、回甘感和余韵等。
4. 辨形:观察泡开后的茶叶,判断其茶叶线索的完整度和展开的程度。
例如,绿茶的叶底嫩绿,红茶的叶底为红褐色。
以上方法是茶叶鉴赏的基本要领,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更好地感受茶叶的品质和特点。
二、茶叶评选的标准茶叶评选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规则,对茶叶进行评价和排名。
不同的茶叶有着不同的评选标准,下面以常见的几种茶叶为例进行介绍。
1. 绿茶:绿茶以色、香、味、形为评判标准。
色泽要翠绿,香气要鲜爽,滋味要醇厚,形态要整齐。
2. 黄茶:黄茶以香、味、形为评判标准。
香气要花香、果香或幽香,滋味要醇厚,形态要完整。
3. 白茶:白茶以色、香、味、形为评判标准。
色泽要银毫显露,香气要柔和清香,滋味要淡雅,形态要匀整。
4. 红茶:红茶以香、味为评判标准。
香气要鲜香,滋味要浓郁。
5. 乌龙茶:乌龙茶以香、味、形为评判标准。
香气要花香、果香或幽香,滋味要醇厚,形态要完整。
以上是常见茶叶的评选标准,不同地区和不同种类的茶叶还会有一些特殊的评选标准,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评判。
茶与科学饮茶PPT课件

3. 汤色:从色度、亮度、混浊度三方面评价。 色度主要看有否陈化和劣变,亮度以明亮为 好,混浊度以纯净透明为好。
4. 滋味:纯正无异味。浓淡、强弱、鲜爽、醇 和。
5. 叶底:从嫩度、色泽和匀度三方面评价。
2020年9月28日
3
二、真茶与假茶的鉴别
• 做假茶的植物:毛榉、山楂、茶梅、柳树、 冬青、女贞、金银花等的芽叶。
2020年9月28日
14
一、正确选择适合的茶叶
• 3、根据气候和季节选择: 热带地区(夏季)—绿茶;寒冷地区 (冬季)—红茶、乌龙茶;“夏饮龙 井,冬饮乌龙”;江南雨水多,湿度 大,饮花茶可去寒解郁,促进人体阳 气回升…
2020年9月28日
15
二、茶具的选择
• 从风俗习惯上看,东北、华北多用较 大的瓷器茶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 用;江南习惯用带盖瓷杯直接泡饮; 福建、台湾、广东等地饮乌龙茶多, 多用紫砂茶具;
• 湿看:春茶用沸水冲泡后,茶叶下沉较快, 香气浓烈持久,滋味醇厚,绿茶汤色绿中 透黄,红茶汤色红艳,叶底柔软厚实,正 常芽叶多者;夏茶冲泡后下沉较慢,香气 较低,绿茶滋味苦涩,红茶滋味强但欠爽, 叶底薄而较硬。秋茶则冲泡后香气不高, 滋味平淡,叶底大小不一,对夹叶多者。
2020年9月28日
6
四、新茶与陈茶的鉴别
• 2、要有鉴别能力:
两个误区:茶叶越细嫩,品质就越好。
茶价越高茶叶品质就越好。
• 3、综合考虑茶叶品质和经济合算。
2020年9月28日
9
六、茶叶贮藏过程品质劣变的主要 原因
• 茶叶水分含量及空气湿度影响:
茶叶水量在6%以内,空气相对湿度50%以 下…
• 环境温度影响:
温度每升高10摄氏度,绿茶色变速度增加 3-5倍。一般0-5度冷藏
茶叶品鉴会策划方案

茶叶品鉴会策划方案第一部分:项目背景介绍茶叶作为中国传统的饮品之一,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卓越的品质。
为了推广茶文化,增加人们对茶叶的了解与欣赏,我们计划策划一场茶叶品鉴会,让参与者通过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提升他们对茶叶的品鉴能力和对茶文化的认识。
本文将详细介绍茶叶品鉴会的策划方案。
第二部分:活动目标1.传播茶文化:通过茶叶品鉴会,向参与者传达茶文化的内涵,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茶叶。
2.增加消费者需求:通过品鉴会的活动,激发参与者对高品质茶叶的购买兴趣,从而促进市场的发展。
3.提升品牌影响力:品牌通过举办茶叶品鉴会,展示其专业形象和卓越品质,提升品牌在茶叶行业的影响力。
第三部分:活动策划1.活动时间和地点的选择根据参与者的方便性和场地的可用性,选择一个适当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茶叶品鉴会。
最好选择周末或者公众假期,以确保更多的人参与。
场地应该宽敞明亮,环境安静,可提供舒适的座位和品茶设备。
2.茶叶供应商合作与优质的茶叶供应商合作非常重要。
提前联系茶叶供应商,确保他们能够为品鉴会提供足够数量和种类的茶叶,同时确认茶叶的质量和新鲜度。
3.邀请专业茶叶品鉴师为了提供专业的品鉴服务,邀请专业茶叶品鉴师参与活动。
他们可以向参与者讲解不同种类茶叶的特点和鉴别方法,并引导参与者品尝茶叶,并予以评价和建议。
4.活动流程安排品鉴会的活动流程应该合理安排,包括介绍茶叶的历史和文化、茶叶品鉴、茶叶的制作过程展示、茶叶知识问答环节等。
保持活动的轻松愉快氛围,让参与者主动参与和互动。
5.宣传推广通过社交媒体、电子邮件、宣传单张等方式进行茶叶品鉴会的宣传。
宣传内容应当包括品鉴会的时间、地点、参与方式,以及茶叶品鉴师的介绍等信息。
同时,可以邀请相关媒体、网站进行报道,扩大活动的影响力。
第四部分:活动预算活动预算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包括场地租金、茶叶采购费用、茶叶品鉴师的费用、宣传推广费用、礼品、物料等。
确保预算充足,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茶艺校本课程纲要2024

引言:茶艺是一门古老而精妙的艺术,其渊远的历史和博大的文化内涵使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艺作为一门学科,在教育领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本文旨在介绍茶艺校本课程纲要的第二部分,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茶艺学习指南。
概述:茶艺校本课程纲要(二)是茶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在茶艺方面的技能和专业知识。
通过细致的课程规划和专业的教学方法,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茶文化,掌握茶艺的基本技巧和扎实的理论基础。
正文内容:一、茶叶品鉴与评估1. 茶叶的种类和产地详细介绍主要茶叶的种类和产地,比如绿茶、红茶、白茶、乌龙茶等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辨别不同种类的茶叶,并了解每种茶叶的特点和适宜饮用的方法。
2. 茶叶的外观、香气和口感评估学生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茶叶的外观,闻茶香、尝茶汤等方法,评估茶叶的品质和品味。
他们将学会运用专业的茶叶评估标准,判断茶叶的质量和口感。
二、茶具使用与保养1. 茶具的分类和特点介绍各种常见的茶具分类及其特点,包括茶壶、茶杯、茶盘等。
学生将能够了解不同茶具的用途和使用方法。
2. 茶具的保养和清洁学生将学习如何正确保养和清洁茶具,以确保茶具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他们将了解使用不同茶具时的注意事项,以及如何妥善地存放茶具。
三、茶礼与茶道1. 茶礼的历史与意义学生将了解茶礼的起源、发展和意义,明白茶礼在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他们将学习不同茶文化中的茶礼仪式,并能够运用于实践中。
2. 茶道的流派和要素介绍茶道的主要流派,如日本茶道、中国茶道等,以及茶道的要素,包括动作、礼仪、服饰等。
学生将学会茶道的基本步骤和规范,培养优雅、细致的茶艺气质。
四、茶文化与茶艺史1. 茶文化的源流及其影响学生将了解茶文化的源流及其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他们将学习茶文化的文学、艺术、哲学等方面的内容,理解茶文化的丰富内涵。
2. 茶艺史的发展与演变介绍茶艺的历史发展轨迹和重要里程碑,包括茶道的起源、明清茶艺的繁荣等。
学生将了解茶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发展趋势。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作为茶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度,中国的茶叶文化已经深入人心,茶香四溢的气息让许多人着迷。
但即便在中国,能够正确认识、品评好茶的人仍然不多。
今天我们来聊一下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
一、茶叶的基本概念茶叶,顾名思义,是从茶树上采摘下来并经过加工处理后的饮品原料。
茶树品种上主要可分为大叶种和小叶种,而茶叶的产地、加工方法、采茶季节等等都对茶叶的味道与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
茶树上的新芽和嫩叶是茶叶的主要原材料,而且这些茶叶要在正确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采摘。
为了达到最好的品质,茶叶在采摘后需要马上进行加工,以确保味道和营养成分的最大保留。
茶叶的加工过程有很多种,其中比较普遍的有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等等。
二、茶叶的品评标准那么,如何品评好茶呢?茶叶的品评标准有很多,从外观、香气、鲜度、滋味等多个方面考虑。
在茶叶品评的过程中,就需要认真分析这些特征因素。
1.茶叶的外观茶叶外观精致者应该具备茶叶的基本特点,例如颜色统一、形态规整、大小一致等等。
茶叶的外观不仅仅是好看,也是反映茶叶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
2.茶叶的香气茶叶的香气对于品尝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直接影响到品茶者对这种茶叶的喜好程度。
茶叶的香气应该是清新自然并持久的,如果有异味则说明茶叶的原材料或生产过程有失偏颇。
3.茶叶的鲜度鲜度指的是茶叶制作后新鲜口感的程度。
好的茶叶在口感上应该有新鲜的感觉,而且在品尝过程中应该有不断的味道转变。
如果茶叶的鲜度不够,就会显得比较沉稠和枯燥。
4.茶叶的滋味滋味是品评茶叶的重要指标之一。
茶叶的滋味好与否取决于它的收获季节、产地和品种等多方面因素。
优质茶叶的滋味应该是鲜爽、浓郁、纯正和持久的。
三、如何品尝好茶那么,如何品尝好茶呢?在品尝茶叶时可以参考如下步骤:1.鉴赏茶叶的外观,了解茶叶的变化、颜色、焙度等等。
2.用鼻子优先感受茶叶的香气,找出其中不同的味道。
3.品尝茶叶,依次体验其不同的味道。
品鉴茶叶的步骤

品鉴茶叶的步骤
以品鉴茶叶的步骤为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符合标题内容
品鉴茶叶是一项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的技能,下面介绍品鉴茶叶的步骤。
第一步:观察外形
将茶叶放在白色的茶托上,仔细观察茶叶的外形,包括大小、形状、颜色、质地等。
好的茶叶外形整齐,色泽鲜艳,质地柔软。
第二步:闻香
将茶叶放在杯子里,用鼻子闻一闻,好的茶叶香气浓郁,清新怡人,不好的茶叶则有异味或者没有香气。
第三步:品尝
将开水冲泡在茶叶上,等待一段时间后,品尝茶叶的味道。
好的茶叶口感醇厚,回甘持久,不好的茶叶则口感平淡或者苦涩。
第四步:评价
根据观察、闻香、品尝的结果,对茶叶进行评价。
评价茶叶时需要考虑茶叶的品种、产地、制作工艺等因素。
品鉴茶叶需要多次练习和实践,只有不断地品尝和评价,才能提高自己的品鉴水平。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

有趣的茶叶中班科学教案如何品评好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容为“有趣的茶叶——如何品评好茶”。
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学习品评茶叶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认识茶叶的种类,了解茶叶的生长过程和制作工艺,掌握品评茶叶的基本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茶文化的兴趣,激发幼儿对生活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品评茶叶的方法。
教学重点:茶叶的种类、生长过程和制作工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茶叶样品、茶具、茶叶生长过程图、茶叶制作工艺视频。
学具:观察盒、放大镜、白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展示茶叶样品,让幼儿观察并说出茶叶的名称。
(2)教师邀请幼儿品尝不同种类的茶叶,让幼儿说出自己喜欢哪种茶叶。
2. 茶叶知识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茶叶生长过程图,讲解茶叶的生长过程。
(2)播放茶叶制作工艺视频,让幼儿了解茶叶的制作过程。
3. 品评茶叶方法学习(5分钟)(1)教师展示品评茶叶的方法,并现场演示。
(2)幼儿跟随教师一起学习品评茶叶的方法。
4. 例题讲解(5分钟)(1)教师给出一个茶叶样品,让幼儿运用所学方法品评茶叶。
(2)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品评结果,并解释原因。
5. 随堂练习(5分钟)(1)教师给出几个茶叶样品,让幼儿独立品评。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1)教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品评茶叶的心得。
(2)教师引导幼儿了解茶文化,激发幼儿对茶文化的兴趣。
六、板书设计1. 茶叶种类2. 茶叶生长过程3. 茶叶制作工艺4. 品评茶叶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家长协助幼儿品评家中茶叶,并记录品评结果。
答案:根据品评结果,描述茶叶的特点和喜好程度。
2. 作业题目:绘画一幅自己喜欢的茶叶。
茶品鉴赏入门教学大纲

茶品鉴赏入门教学大纲一、前言茶,作为我国国饮,历史悠久,品种繁多,口感独特。
鉴赏茶品不仅是一种生活的艺术,也是对茶文化的一种传承。
本教学大纲旨在为初学者提供一个系统茶品鉴赏的框架,帮助大家了解茶叶的基本知识,掌握品鉴技巧,从而更好地欣赏茶之美。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茶叶的基本分类、产地、采摘和制作过程。
2. 掌握茶叶品鉴的基本方法,包括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方面的鉴赏技巧。
3. 学会评价茶叶的品质,辨别茶叶的真伪和优劣。
4. 能够根据茶叶的特点,搭配适宜的茶具和冲泡方法,更好地展现茶品的风味。
三、教学内容第一部分:茶叶的基本知识1. 茶叶的分类及特点- 绿茶- 红茶- 乌龙茶- 黑茶- 白茶- 黄茶- 花茶2. 茶叶的产地及主要品种- 江南产区- 华南产区- 西南产区- 华北产区3. 茶叶的采摘和制作过程- 采摘季节- 采摘标准- 制作工艺第二部分:茶叶品鉴技巧1. 视觉鉴赏- 茶叶的形状、色泽和匀整度- 茶汤的色泽和透明度2. 嗅觉鉴赏- 茶叶的香气类型和持久度- 茶汤的香气和回味3. 味觉鉴赏- 茶汤的滋味类型和浓度- 茶叶的回甘和生津感4. 触觉鉴赏- 茶叶的手感- 茶汤的温度和滑度第三部分:茶叶品质评价与真伪辨别1. 茶叶品质评价指标- 外形- 香气- 滋味- 汤色- 叶底2. 茶叶真伪辨别- 常见假冒伪劣茶叶的识别- 茶叶的真伪鉴别方法第四部分:茶叶的冲泡与品鉴1. 茶叶的冲泡方法- 茶具的选择- 泡茶用水及水温- 泡茶时间和次数2. 茶叶的品鉴方法- 品鉴环境的选择- 品鉴步骤与技巧四、教学安排1. 授课时间:共计16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授课方式:理论讲解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3. 实践环节:安排茶叶品鉴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茶品鉴赏的乐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考察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问和分享心得的情况。
2. 茶叶品鉴报告:学生需要完成一定数量的茶叶品鉴报告,记录品鉴过程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
(5)您容易便秘或大便干燥吗?
(6)您面部两潮红或偏红吗? (7)您感到眼睛干涩吗? (8)您感到口干咽燥、总想喝水吗?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4
5
5 5 5
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寒凉体质的人平时吃点生冷就不舒服,还坚持冬天喝绿茶,那必须是雪上加霜!
茶学——《茶文化概论》
人的体质!
—— 体质是指人体生 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
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
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 理状态方面的综合的、相 对稳定的固有特质。
茶学——《茶文化概论》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
体质特征和常见表现
嗅觉 鼻---香气
茶学——《茶文化概论》
舌 的 平 面 图
茶学——《茶文化概论》
干看茶叶(外形)
造型、香气、色泽、嫩度、整碎、净度
茶学——《茶文化概论》
茶学——《茶文化概论》
湿看茶叶(开汤):观色、闻香、尝味、叶底
茶学——《茶文化概论》
看茶汤的色泽
看茶汤的浓度、深浅、明暗、清浊程度等。
茶学——《茶文化概论》
其它8种体质转化分均<30分
平和质
是
转化分≥60分
其它8种体质转化分均<40分 不满足上述条件者 转化分≥40分
基本是
否 是 倾向是 否
偏颇体质
转化分30-39分 转化分<30分
茶学——《茶文化概论》
茶叶品鉴是借助人的视觉、嗅觉、味觉 、触觉等感官器官对茶叶的形状、色泽、香 气和滋味等感官特征进行鉴定的过程,是确 定茶叶品质优次和级别高低的主要方法。
茶学——《茶文化概论》
人的基本感觉
视觉 眼---外形色泽、汤色、叶底色泽
听觉 耳---含水量(间接)
味觉 舌---滋味
触觉 皮---干茶形状、光糙度、叶底软硬
茶学——《茶文化概论》
计分方法与评判标准:
①每条题目下设5级答案,由无到有的倾向性给出1-5分的分值(其中标有*的条 目为逆向计分项目),以单选方式选择,然后对每类的原始分采用简单求和法,原 始分数=各条题目分支的累加和。 ②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 ×100 ③平和体质与偏颇体质判定标准为: 体质类型 条件 转化分≥60分 判定结果
(1)您精力充沛吗? (2)您容易疲乏吗?* (3)您说话声音低弱无力吗?* (4)您感到闷闷不乐、情绪低沉吗?* (5) 您比一般人耐受不了寒冷 ( 冬天的寒冷, 夏天的冷空调、电扇等)吗?* (6)您能适应外界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吗? (7)您容易失眠吗?* (8)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轻 发 酵 乌 龙 茶
中 发 酵 乌 龙 茶
重 发 酵 乌 龙 茶
传 统 黑 茶
普 洱 熟 茶
红 茶
茶学——《茶文化概论》
(二) 科学饮茶——看人喝茶
(喝茶因个人体质不同而异)
—— 某些人喝绿茶和花茶总想上厕所、泄的很厉害 —— 某些人一年四季喝菊花茶,但咽喉痛却久久不愈 —— 有人喝茶后会出现便秘 —— 有人喝茶后饥饿感很严重 —— 有人喝茶后整夜睡不着 —— 有人喝茶后血压会上升 —— 还有人喝茶会像喝醉酒一样 内火比较旺盛的人夏季上火很厉害,还坚持喝红茶,那无疑是火上浇油!
茶学——《茶文化概论》
1、茶叶的健康等级
茶学——《茶文化概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茶叶的主要安全问题
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品牌、等级 重金属含量超标:铅 农残超标:96%合格
其它物质:香精、白糖、滑石粉等
茶学——《茶文化概论》
3.茶叶的储存问题
密封 避光 防异味 常用储存方法
冰箱冷藏
茶学——《茶文化概论》
二、正确品鉴茶叶
1
1 1
2
2 2
3
3 3
4
4 4
5
5 5
1
2
3
4
5
1
2
3
4
5
1 1
2 2
3 3
4 4
5 5
茶学——《茶文化概论》
体质测试——平和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1 5 5 5 5 1 5 5 □否 很少 (有一点) 2 4 4 4 4 2 4 4 有时 (有些) 3 3 3 3 3 3 3 3 经常 (相当) 4 2 2 2 2 4 2 2 总是 (非常) 5 1 1 1 1 5 1 1
湿热内蕴、面部和鼻尖总有油光发亮、 7 湿热质 脸上易生粉刺、皮肤易瘙痒、常感到 口苦、口臭
体型偏瘦、多愁善感、感情脆弱、常 8 气郁质 感到乳房及两肋部胀痛
特异性体质、过敏性体质、常鼻塞、 9 特禀质 打喷嚏、易患哮喘、易对药物、食物、 花粉、气味、季节敏感
茶学——《茶文化概论》
体质测试——阳虚质
(4)您面色晦黯或容易出现褐斑吗?
(5)您容易有黑眼圈吗? (6)您容易忘事(健忘)吗? (7)您口唇颜色偏黯吗? 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4
5
5 5 5
茶学——《茶文化概论》
体质测试——气郁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5)您小便明尿道有发热感、尿色浓(深)吗? (6)您带下色黄 (白带颜色发黄 )吗? (限女性回 答) (7)您的阴囊部位潮湿吗?(阴男性回答) 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1
2
3
4
5
1
2
3
4
5
1
2
3
4
5
茶学——《茶文化概论》
体质测试——血瘀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1) 您的皮肤在不知不觉中会出现青紫瘀斑 ( 皮下出血)吗? (2)您两颧部有细微红丝吗? (3)您身体上哪里疼痛吗? 没有 (根本不) 1 1 1 很少 (有一点) 2 2 2 有时 (有些) 3 3 3 经常 (相当) 4 4 4 总是 (非常) 5 5 5
体质类型
1 平和质 2 气虚质 3 阳虚质
面色红润、精力充沛,正常体质
易感气不够用,声音低,易累、易感冒、爬楼气喘吁吁
阳气不足、畏冷、手脚冰凉,易大便稀糖
内热、不耐暑热、易口燥咽干、手脚心发热,眼睛干涩、大便干结
4 阴虚质
5 血瘀质 6 痰湿质 7 湿热质 8 气郁质
面色偏暗、牙龈出血、易现瘀斑、眼睛红丝 体型肥胖、腹部肥软、易出汗、面油、嗓子有痰、舌苔较厚
看茶喝茶
看人喝茶
看时饮茶
饮茶贴士
茶学——《茶文化概论》
正确泡茶(略)
学会识茶
合理选具
重视用水 掌控时间
茶学——《茶文化概论》
普洱茶的冲泡时间
5秒
10秒
20秒
茶学——《茶文化概论》
(一) 科学饮茶——看茶喝茶
茶 类 品 性
极凉 凉 性 中性 温 性
苦 丁 茶
绿 茶
黄 茶
白 茶
普 洱 生 茶
(新)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茶学——《茶文化概论》
体质测试——特禀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很少 (有一点) 有时 (有些) 经常 (相当) 总是 (非常)
(1)您没有感冒时也会打喷嚏吗?
(2)您没有感冒时也会鼻塞、流鼻涕吗? (3) 您有因季节变化、温度变化或异味等原 因而咳喘的现象吗? (4)您容易过敏 (对药物、食物、气味、花粉 或在季节交替、气候变化时)吗? (5)您的皮肤容易起荨麻疹 (风团、风疹块、 风疙瘩)吗? (6)您的皮肤因过敏出现过紫癜 (紫红色瘀点、 瘀斑)吗? (7)您的皮肤一抓就红,并出现抓痕吗? 判断结果:□是 □倾向是 □否
茶学——《茶文化概论》
体质测试——湿热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没有 (根本不) 1 1 1 1 很少 (有一点) 2 2 2 2 有时 (有些) 3 3 3 3 经常 (相当) 4 4 4 4 总是 (非常) 5 5 5 5
(1)您面部或鼻部有油腻感或者油亮发光吗? (2)您容易生痤疮或疮疖吗? (3)您感到口苦或嘴里有异味吗? (4)您大便黏滞不爽、有解不尽的感觉吗?
□否
茶学——《茶文化概论》
体质测试——气虚质
请根据近一年的体验和感觉,回答以下问题 (1)您容易疲乏吗? (2) 您容易气短(呼吸短促,接不上气)吗? 没有 (根本不) 1 1 很少 (有一点) 2 2 有时 (有些) 3 3 经常 (相当) 4 4 总是 (非常) 5 5
(3)您容易心慌吗?
(4)您容易头晕或站起时晕眩吗? (5)您比别人容易患感冒吗? (6)您喜欢安静、懒得说话吗?
易感气不够用,声音低,易累、易感冒、 2 气虚质 爬楼气喘吁吁
3 阳虚质 阳气不足、畏冷、手脚冰凉,易大便稀糖
内热、不耐暑热、易口燥咽干、手脚心发 4 阴虚质 热,眼睛干涩、大便干结
面色偏暗、牙龈出血、易现瘀斑、眼 5 血瘀质 睛红丝
体质类型
茶学——《茶文化概论》
体质特征和常见表现
体型肥胖、腹部肥软、易出汗、面油、 6 痰湿质 嗓子有痰、舌苔较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