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复习提纲人物志
初中语文专题:《三国演义》重点人物知识点1

初中语文专题:《三国演义》重点人物知识点11.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被誉为“千古良相”的典范。
父母早亡,由叔父玄抚养长大,后因徐州之乱,避乱荆州,潜心向学,淡泊明志。
后受刘备三顾之礼,提出著名的《隆中对》,策动孙、刘联盟,于赤壁之战中大破曹操,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
蜀汉建立,拜为丞相。
刘备伐吴失败,受托孤于永安,辅佐幼主,外联东吴,内修政理,南征平叛,北抗强魏。
为完成统一中原,兴复汉室的大业,先后五次进攻魏国,在治国、治军等方面发挥了非凡的才能,是以民用其力,百姓不忿;又推演兵法,作“八阵图”,造损益连弩、木牛流马,与名将司马懿、张郃等交锋,屡操胜算,最后一次北伐时采取分兵屯田之策,与司马懿大军相持百余日,但不幸因积劳成疾而逝世,享年五十四岁,谥曰忠武侯。
其“鞠躬尽力,死而后已”的高尚品格,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敬仰和怀念。
2.周瑜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
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
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周瑜自幼与孙策交好,孙策于袁术麾下初崛起时曾随之扫荡江东。
后来回去镇守丹阳。
袁术心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为将,但是周瑜以袁术难成大事而拒绝。
其后设法投奔孙策,为中郎将,孙策相待甚厚,又同时迎娶有「国色」之称的二乔,成为连襟。
孙策遇刺身亡后,周瑜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为中护军,执掌军政大事。
赤壁大战期间,力主拒曹,而指挥全军在乌林迎击曹军取得胜利。
赤壁大战之后,周瑜谏议孙权将刘备安抚在吴郡,以美女和玩物消磨其意志,但孙权未采纳。
孙权后来采纳周瑜的谏议,拟出兵攻取蜀地,消灭张鲁,然后消灭曹操,周瑜在江陵进行军事准备时死于巴陵,时年三十六岁。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及归纳考点三国演义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这部小说以其丰富的故事情节、深刻的人物形象和复杂的政治斗争而脍炙人口,成为中国文学经典之一。
知识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历史背景:三国演义主要描写了东汉末年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以及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战争。
主要历史事件包括董卓之乱、黄巾起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等。
2. 人物形象:- 诸葛亮:又称孔明,是刘备的谋士,被誉为“千古奇才”,以智谋过人、善于用兵而闻名。
- 刘备: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蜀汉政权,被封为汉中王。
他以仁义待人,得到了许多忠诚的臣子和民众的支持。
- 关羽:字云长,刘备的义兄,被封为汉寿亭侯。
他个性刚烈、忠诚勇猛,被尊为“武圣”。
- 张飞:字益德,刘备的义弟,被封为当阳侯。
他勇猛无比,擅长使用方天画戟,但个性粗犷,经常无礼于人。
- 曹操:东汉末年的名将,曾建立魏国政权,被封为魏王。
他以威武霸道,反复无常著称,但也有一定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智慧。
- 孙权:孙策的弟弟,继承了孙策的江东地盘,建立吴国政权。
他以明智稳重、善于团结人心而受到部下和民众的尊敬。
3. 政治斗争:- 董卓之乱:描述了董卓篡逆、掌握朝政等系列事件。
- 三顾茅庐:描写了刘备出使诸葛亮三次,希望他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的重视和诸葛亮的才华。
- 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联合对抗曹操的战争,以火攻曹军为高潮,达到了震慑曹操、保护江东地盘的目的。
4. 士人风范:- 卧龙诸葛亮:诸葛亮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和治国方略,以及他对人民的关怀、对国家的忠诚,体现了儒家伦理道德和士人风范。
- 长坂坡张飞:张飞在长坂坡单骑救主的故事,展现了他对义勇的精神追求。
- 孔明借箭: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攻打曹操,威胁南蛮彝族首领孟获,勾结外族对抗内地,通过借箭的计谋成功攻破曹操的防线。
考点整理及归纳如下:1. 了解三国演义的历史背景和主要人物形象;2. 熟悉三国演义故事中的重要事件和战役,如董卓之乱、赤壁之战等;3.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和军事策略,如刘备和曹操的对峙、刘备和孙权的联盟等;4. 理解三国演义中的士人风范,如诸葛亮的智谋、关羽的忠诚等。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部小说以三国时期的历史为背景,以英雄豪杰们的军事斗争、权谋和智勇为主线,展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下面将从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以及文化价值等方面介绍《三国演义》的知识点。
一、主要人物1. 刘备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之一,他是汉末分裂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刘备心怀仁义,广收贤才,率领自己的部队奋力抵抗曹操的统一战争,最终成为蜀国的创立者。
2. 关羽关羽是刘备的义兄,也是蜀国的重要将领。
关羽勇猛有力,武艺高强,对刘备忠诚无比,被尊称为“关云长”。
3. 张飞张飞是刘备和关羽的义弟,同样是蜀国的重要将领。
他性格粗暴,武力过人,善战勇敢,给敌人带来巨大的压力。
4. 曹操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反派角色,他是东汉末年的名将和政治家。
曹操野心勃勃,一心想要统一天下,他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手腕令人钦佩。
5. 孙权孙权是东吴的创始人和最高统治者,他是曹操的主要对手之一。
孙权善于利用智谋,在三国纷争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二、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极其丰富,涵盖了大量的历史事件和个人英雄事迹。
以下是其中几个经典的故事情节。
1. 三英战吕布刘备、关羽和张飞三人同时受到吕布的威胁,他们联合起来进行抵抗,最终成功击败吕布。
这一段故事展现了三人的团结和勇气。
2. 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曹操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但因为周瑜和刘备联合策划,最终在赤壁之战中惨败。
这场战役被誉为中国古代军事历史上的一大奇迹。
3. 十面埋伏曹操在长坂坡布下了十面埋伏,企图围歼刘备。
然而,关羽智勇双全,逃出了曹军的重围,并最终与刘备成功汇合。
这一段故事展示了关羽的智谋和勇气。
4. 三顾茅庐刘备在卧龙岗遇到孔明,并经历了三次请求才成功招揽到他。
孔明智谋过人,成为刘备的重要谋士,对蜀国的建立起了关键作用。
三、文化价值《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具有丰富故事情节和鲜明人物形象的小说,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

三国演义知识点整理一、作者与成书背景。
1. 作者。
- 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
2. 成书背景。
二、主要人物。
1. 刘备。
- 形象特点。
- 为人谦和、礼贤下士。
他以兴复汉室为己任,宽以待人,志向远大。
例如“三顾茅庐”,他不辞辛劳,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得诸葛亮出山相助。
- 但有时过于仁慈,在一些军事决策上不够果断。
如在荆州问题上,没有及时采纳庞统的一些激进策略。
- 主要事迹。
- 桃园结义:与关羽、张飞结为兄弟,三人情同手足,共同起兵。
- 建立蜀汉政权:在诸葛亮等谋士的辅佐下,占据益州、汉中,建立蜀汉。
2. 诸葛亮。
- 形象特点。
- 智慧超群,被视为智慧的化身。
他足智多谋,善于用兵,如“草船借箭”,巧妙地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不费一兵一卒就获得了十万支箭。
- 忠诚不二,对刘备父子忠心耿耿。
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尽心尽力辅佐刘禅,为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主要事迹。
- 隆中对: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为刘备规划了战略蓝图。
- 六出祁山:为了北伐中原,多次出兵祁山,虽然最终未能成功,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和对汉室的忠诚。
3. 曹操。
- 形象特点。
- 奸诈多疑,如“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就体现了他的多疑性格。
他误杀吕伯奢一家后说出此话。
- 有雄才大略,善于用人。
他能招揽众多人才为其所用,如郭嘉、荀彧等谋士,张辽、徐晃等武将。
他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建立了强大的曹魏政权。
- 主要事迹。
- 挟天子以令诸侯:将汉献帝迎接到许昌,以此来号令诸侯,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
- 官渡之战:以少胜多击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4. 关羽。
- 形象特点。
- 忠义双全,对刘备忠心耿耿,在曹操阵营时,曹操对他百般拉拢,但他始终心系刘备。
如“挂印封金”,他得知刘备下落后,毅然离开曹操。
- 武艺高强,被尊称为“武圣”。
他“过五关斩六将”,单枪匹马冲破曹操的重重关卡去寻找刘备。
- 主要事迹。
- 温酒斩华雄:在诸侯联军讨伐董卓时,他主动请缨,在酒尚温的短时间内斩杀了董卓大将华雄,一战成名。
三国演义复习知识点

三国演义复习知识点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代的战争、政治和智谋。
本文将回顾三国演义中的重要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作品。
一、三国背景在复习三国演义之前,有必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独裁统治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地方豪强纷起,军阀割据。
这为三国时代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人物介绍1.刘备:又称刘豫州,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和军事家。
他带领蜀国抗击曹操,并建立了蜀汉政权。
2.关羽:字云长,是刘备的忠诚部将,也是三国演义中备受崇敬的人物,以忠诚和勇敢而闻名。
3.张飞:字翼德,是刘备的另一位忠诚部将。
他与关羽一起为刘备立下了赫赫战功。
4.曹操:字孟德,是三国时期的权臣。
他通过智谋和军事实力,统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并成立了魏国。
5.孙权:字仲谋,是东吴的创立者。
他在三国时期扮演着南方抵抗北方势力的重要角色。
6.诸葛亮:字孔明,是刘备的谋士和军事家。
他以卓越的智慧和谋略为刘备出谋划策,并被后世奉为“卧龙”。
三、重要战役1.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中以火攻成功击败曹操的大军,成为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
2.界桥之战:公元219年,刘备在此战中击败曹操,巩固了蜀汉政权。
3.夷陵之战:公元221年,蜀汉与东吴发生战争,最终蜀汉失败,刘备去世。
4.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展开大规模对决,曹操最终获胜,确立了魏国的地位。
四、著名篇章1.桃园三结义:刘备、关羽和张飞在桃园结义,立下了成为兄弟的誓言,并一起努力实现报国救民的理想。
2.卧龙出山:刘备拜访了诸葛亮,并邀请他加入自己的事业。
诸葛亮同意了,从而成为了蜀汉的重要谋士。
3.过五关斩六将:关羽在曹军重重关卡中杀出一条血路,最终重逢了刘备。
4.三气周瑜:刘备欲借荆州,周瑜试探刘备三次,由此产生了刘周赤壁之盟。
五、人性描写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战争史诗,也是对人性的深刻揭示。
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英雄悲壮的事迹,也可以看到人们的贪婪、嫉妒和自私。
《三国演义》二则复习资料

《三国演义》二则复习资料1. 人物角色《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以描绘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人物而闻名。
以下是两个重要的人物角色:1.1. 刘备(刘玄德)- 刘备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要角色之一,刘备是当时南阳的一位平民,后来成为了蜀国的创始人和刘氏政权的建立者。
- 他以仁、义、礼、智、信等高尚品质而著称,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仰和支持,被誉为“仁德之君”。
- 他的重要助手有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三人合称为“蜀汉三绝”。
1.2 曹操- 曹操是《三国演义》中的另一个主要角色,他是东汉末年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也是魏国的创始人。
- 他聪明、机智,善于用兵,以及深思熟虑的政治手腕,使他成为了当时权力的核心。
- 曹操的重要助手有荀彧、郭嘉和司马懿,他们共同帮助曹操巩固了魏国的统治。
2. 故事情节《三国演义》的故事情节复杂而引人入胜。
以下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情节:2.1. 三英战吕布- 三英战吕布是《三国演义》中的一场著名战役,发生在刘备、关羽、张飞和吕布之间。
- 觉得类似《三国演义》第二十章孟德和董卓的贤德之争决胜战场之前,不论是董卓或者孟德,都向吕布提出了战约,要求他跟任意选派的三个武将单挑。
- 于是,吕布被关羽、张飞和刘备挑战。
每个挑战者一上场,吕布就被打败,最终三英战吕布成功。
2.2. 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中最著名的战役之一,发生在刘备和孙权联军与曹操之间。
- 赤壁之战的主要原因是孙权担心曹操的实力太强大,需要刘备来帮助对抗曹操。
- 在战役中,刘备和孙权利用火攻战术,烧掉了曹操的船队,迫使他撤退,最终联军取得了胜利。
以上简要介绍了《三国演义》中的人物角色和故事情节,希望能够帮助你复习这部经典著作。
三国演义的内容提纲

三国演义的内容提纲1. 《刘关张桃园三结义》- “俺们三人今日在此桃园结义,今后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就像我和我的好朋友们,我们也会说“我们要永远在一起”。
那一天,阳光正好,我们在花园里,像刘备、关羽、张飞一样,郑重地许下承诺,要做一辈子的好朋友。
2. 《关羽温酒斩华雄》- “酒且斟下,某去去便回!”哇塞,关二爷好霸气啊!这就好像我们班的篮球高手,在比赛前自信满满地说“看我怎么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然后他真的在赛场上大发神威,赢得了比赛。
3. 《三顾茅庐》- “先生若不出山,如苍生何也!”这不就像我们为了请厉害的同学帮我们辅导功课,一次次去他家找他,那种诚恳和执着。
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三次拜访,我们为了提高成绩,也是很努力呀!4. 《草船借箭》- “雾这样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来。
”诸葛亮真聪明啊!就像我们玩游戏时,我想到一个好点子,大家都觉得很棒,然后我们成功地赢了游戏。
在那个大雾天,诸葛亮巧妙地借到了箭。
5. 《舌战群儒》- “诸君所言,皆非正论。
”哇,诸葛亮这口才,简直无敌了!就好像我们班的辩论会上,那个最会说的同学,把对方辩得哑口无言。
诸葛亮面对那么多谋士,毫不畏惧,太厉害了!6. 《赤壁之战》-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
”这场大战太精彩了!就像我们和隔壁班的比赛,大家齐心协力,想出各种办法去战胜他们。
在赤壁,孙刘联军一起对抗曹操,创造了奇迹。
7. 《空城计》- “吾自有计,诸君勿忧。
”诸葛亮好镇定啊!这就像我在考试遇到难题时,心里告诉自己“别慌,我能行”。
诸葛亮在那么危险的情况下,还能吓退司马懿。
8. 《关羽大意失荆州》- “吾悔不听足下之言。
”哎呀,关二爷这次失误了。
就像我们有时候太自信,结果犯了错,后悔莫及。
关羽因为大意,失去了荆州。
9. 《七擒孟获》- “吾要令其心服口服。
”诸葛亮真有耐心和智慧!就像我们对待一个调皮的同学,一次次地帮助他,直到他真正改变。
诸葛亮七擒七纵孟获,让他彻底归服。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

《三国演义》复习资料新野之战:火烧博望坡之后,曹操卷土重来,派曹仁和曹洪大军进攻新野。
诸葛亮料新野呆不了,就留下空城,民房屋上藏硫磺等引火之物。
曹军进城之后住入了民房。
夜里狂风大作,埋伏在城外的刘备军往城里射火箭。
大火迅速烧起来。
曹兵逃奔出城,被刘备军截杀,大败而归。
官渡之战:建安四年六月,袁绍精兵10万战马万匹,南下进攻许昌试图依靠军力优势,打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双方各有胜负,于官渡对峙。
袁绍不听许攸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让许攸弃袁绍而投奔曹操,投降曹操,曹操采纳许攸之计,领兵烧了袁绍在乌巢积屯的粮草,袁绍军大败,部下张郃、高览投降曹操。
夷陵之战:孙权攻杀蜀将关羽于章乡(今湖北当阳东北),占领荆州。
刘备为了给关于报仇,亲自挥师东进,连连告捷。
陆逊总督东吴军马,以静制动,等待破蜀良机。
由于天热难耐,刘备让蜀兵避暑林中,犯了兵家大忌。
陆逊见时机已到,调动各路军马一起行动,火烧蜀军边营,刘备损兵折将,全面溃败,幸亏赵云救驾,才逃到白帝城。
3、重要人物刘备忠:刘备对汉室的忠心,受汉献帝衣带诏,汉室未亡时绝不称帝。
仁:新野自身难保时坚持携民渡江。
义:两个结义兄弟遇难后坚持为他们报仇,甚至为此而毁国亡身。
厚:多次寄人篱下有机夺取而不取。
勇:三英战吕布中体现了他勇武的一面。
重视人才:“猥自枉屈”,三顾茅庐;赵云单骑救主后,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
当然,刘备过于注重一些小德,忽视大德,不但有时给人以“伪”的感觉,而且过于强调兄弟情义不顾国家大义,导致蜀汉元气大伤,让恢复汉室化为泡影。
曹操胆略:曹操献刀——董卓自封为相国后,欺主弄权,朝中正直的大臣们都想除掉他。
校尉曹操,足智多谋并早有杀董卓之心。
—日,曹操藏宝刀来到相府,他走到小阁,站在一旁等待机会。
曹操见他躺下,急抽刀欲刺,董卓在穿衣镜内看见曹操的动作,转身急忙“”你要干什么?”这时吕布也牵马回来。
曹操急中生智说: ''我得一口宝刀,欲献恩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重要人物志(复习提纲)关羽(云长)&张飞(翼德)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羽报效曹公,飞义释严颜,并有国士之风。
然羽刚而自矜,飞暴而无恩,以短取败,理数之常也。
——陈寿1、万人敌关羽:斩颜良(第二十五回)诛文丑(第二十六回);过五关斩六将(第二十七回);单刀赴会(第六十六回);水淹七军(第七十四回)张飞:大闹长坂桥(第四十二回);智取瓦口隘(第七十回)2、国士之风关羽:救白马报效曹操(第二十五回);挂印封金(第二十六回);华容道义释曹操(第五十回);义释黄忠(第五十三回)张飞:义释严颜(第六十三回)3、以短取败关羽(刚而自矜):马超归降,时关羽守荆州,指名挑战马超,后被诸葛亮劝阻(第六十五回)东吴派诸葛瑾说关羽将其女与孙权之子联姻,关羽发怒不肯,并说“虎女不配犬子”(第七十三回)封五虎上将,听说自己为前将军,黄忠为后将军,不屑与黄忠齐位,后被劝说才罢(第七十三回)轻慢糜芳、傅士仁,致使二人背叛,终于败走麦城(第七十三回)张飞(暴而无恩):怒鞭督邮(第二回)醉酒鞭打曹豹,致使丢失徐州(第十四回)急兄仇,鞭挞士卒,死于范疆、张达(第八十一回)(《三国志》:羽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飞爱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赵云(子龙)1、一身是胆长坂坡单骑救幼主(第四十一回);截江杀周善,夺阿斗(第六十一回);据汉水以寡胜众(刘备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第七十回);年过七旬,力斩五将(第九十二回)2、有德之将来到桂阳后,太守赵范投降,并与赵云结拜。
赵范想将自己的寡嫂樊氏许配给赵云,赵云认为这样有失伦理,始终不肯(第五十二回)刘备平定益州,想动用成都的屋舍和良田分赐诸将,赵云劝谏应当将这些田舍分赏给百姓,以安民心(第六十五回)街亭战败,赵云、邓芝撤军,赵云亲自断后,其军不折一人一骑,辎重不曾遗弃,战后诸葛亮欲赏赐赵云,赵云建议先寄于库内,冬天后再取出分赏诸军(第九十六回)张辽(文远)&于禁(文则)&徐晃(公明)一、古之召虎,国之爪牙——张辽:合淝一战初胜,夜令不得休息,果遇孙权袭击,战胜,射杀太史慈(智慧谨慎)(第五十三回)合淝再战,以八百步卒战胜孙权十万大军(勇猛无畏),威震逍遥津(江东儿郎多才俊,闻君入吴夜不啼)(第六十七回)二、毅重的名将——于禁宛城之战曹操打败,于禁安稳行军,青州兵趁势劫掠良民,被于禁剿杀,青州兵报告曹操,于禁立营垒,并说:“不先为备,何以待敌?分辨小事,退敌大事。
”深受曹操嘉奖(第十六回)率领七军救襄樊,被关羽放洪水,被擒,投降,部将庞德不屈节被斩(曹操曰:“吾知禁三十年,何意临危处难,反不如庞德邪!”)(第七十四回)。
后辗转回魏国,曹丕在曹操墓中壁画画下关羽战胜、于禁乞降、庞德怒骂的场景,派遣于禁去守陵,于禁看见图画后,得抑郁症而死(陈寿曰:“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
”)(第七十九回)三、周亚夫之风——徐晃大战沔水,关羽兵营围鹿角十重,徐晃长驱直入,四冢俱坏(勇敢果烈)。
曹操于摩陂论功行赏,其余军队将士都离阵观看,唯独徐晃将士驻阵不动(曹操曰:“徐将军可谓有周亚夫之风矣。
”)(第七十六回)黄盖(公覆)&周泰(幼平)&甘宁(兴霸)&凌统(公绩)&徐盛(文向)&丁奉(承渊)一、轻身为国——黄盖苦肉计(第四十六回)、诈降计(赴汤蹈火、不辞艰险)(第四十七回);引燃自己的战船冲入曹军战船中(先登陷阵)(第四十八回)二、肤如刻画——周泰与孙权驻守宣城,山贼作乱,保护孙权离开,自己被十二创(第十五回)濡须坞之战,拼死救出孙权、徐盛等,后论功行赏,孙权令其当众解衣,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孙权指伤痕问其所起,均以战斗被创之状以对,孙权令数一处伤吃一觥酒,周泰于是大醉(孙权曰:“幼平,卿为孤兄弟战如熊虎,不惜躯命,被创数十,肤如刻画,孤亦何心不待卿以骨肉之恩,委卿以兵马之重乎!”)(忠心护主,不畏死亡)(第六十八回)三、锦帆贼——甘宁作锦帆,悬铜铃,行游侠之事,与来往商旅见面,对款待自己者甚好,不予款待则夺走其全部钱财货物,并杀人灭口(粗猛好杀)(第三十八回)先为刘表部下,不见所用,后为黄祖部下,又不见所用,苏飞推荐其为鄂县长,嘱咐其另投明路,于是到东吴投孙权,献计破黄祖(第三十八回)。
孙权欲斩苏飞,甘宁哭告孙权,言说苏飞对自己有恩,并以生命担保如果释放苏飞,苏飞不会逃跑(重情重义)(第三十九回)甘宁百骑劫魏营,不折一人一骑,曹军大震(勇猛无畏)(孙权曰:“孟德有张辽,孤有兴霸,足可敌也。
”)(第六十八回)本因射杀凌统的父亲凌操而与凌统结仇,后在合淝战役中放箭救凌统,遂冰释前嫌(第六十八回)四、豪情烈胆——凌统合淝逍遥津之战,保护孙权过小师桥,自己拼死与曹军战斗,所带三百余人皆死,绕江与曹军周旋,后被救回(忠心护主,不畏死亡)(《三国志》记载凌统被救后因为其军队无人生还而悲痛,孙权劝说道:“公绩,亡者已矣,苟使卿在,何患无人?”凌统是江表十二虎臣中与孙权感情最深的)(第六十七回)五、江东的铁壁——徐盛孙权降魏称藩,魏使者邢贞自恃上国来使,入城门不下车(这在当时是一种很不礼貌的行为),被张昭怒骂(张昭对邢贞曰:“夫礼无不敬,故法无不行。
而君敢自尊大,岂以江南寡弱,无方寸之刃故乎!”),只好下车,尔后又看见徐盛因不能出战而痛哭(徐盛对同列将士曰:“盛等不能奋身出命,为国家并许洛,吞巴蜀,而令吾君与贞盟,不亦辱乎!”)(忠心为国),邢贞只得感叹(邢贞叹曰:“江东将相如此,非久下人者也。
”)(第八十二回)曹丕大军南下,徐盛摆布疑城,令曹丕军心不定(曹丕叹道:“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
”),之后以火攻破其军,大胜(有勇有谋)(第八十六回)六、最后的良将——丁奉雪中奋短兵(敢于冒险)(第一百八回);定计斩孙綝(计略过人,能断大事)(第一百十三回)邓艾(士载)&钟会(士季)&姜维(伯约)一、邓艾1、自幼能筹划,多谋善用兵。
为人口吃,奏事时自称“艾……艾……”司马懿戏曰:“卿称艾艾,当有几艾?”答曰:“‘凤兮凤兮,故是一凤。
’”(第一百七回)虚设火鼓,先声夺人,吓姜维退兵(第一百十回)2、凝眸知地理,仰面识天文。
见高山大泽,即论何处屯兵、何处积粮、何处埋伏,均有法度(第一百七回)伏军段谷,大破姜维(第一百十一回)3、马到山根断,兵来石径分。
偷度阴平摩天岭,直取成都(第一百十七回)4、功成身被害,魂绕汉江云。
蹇利西南,往有功也;不利东北,其道穷也。
往必克蜀,殆不还乎(第一百十六回)既克蜀,复劝吴;自议封爵,恃功而骄。
后遭受钟会陷害,表文改作傲慢之辞,因而被收(第一百十八回)取江油欲斩田续(第一百十七回),至绵竹反为所杀(第一百十九回)二、钟会1、髫年称早慧,曾作秘书郎。
七岁与其兄钟毓(八岁)一同面见曹丕,钟毓汗流满面,曹丕问曰:“卿何以汗?”对曰:“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曹丕又问钟会:“卿何以不汗?”对曰:“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第一百七回)2、妙计倾司马,当时号子房。
(注:张良字子房)诸葛诞会合吴兵来攻,钟会先算诸葛诞,三面围攻寿春,留下南面,追兵击之,次算吴兵,远来粮草不继,轻骑抄其后路,必能不战自破(司马昭曰:“君真吾之子房也。
”)(第一百十二回)3、寿春多赞画,剑阁显鹰扬。
攻打寿春时,建议围城不打,等诸葛诞守城,至人心已变时大举攻城,诛杀诸葛诞(第一百十二回)姜维投降后,与之计策,占据西蜀,意欲谋反,事成可得天下,不成可退西蜀(第一百十八回、一百十九回)4、不学陶朱隐,游魂悲故乡。
(注:范蠡助勾践伐夫差,胜利后功成身退,归隐西湖,此后经商,自号陶朱公)姜维问钟会,既已功高震主,为何不思退隐,钟会认为年未四旬,应当进取。
后因诸将不服,死于叛乱(第一百十九回)三、姜维1、天水夸英俊,凉州产异才。
三番用计斗智诸葛亮(第九十三回);诈献密书破曹真(第九十七回)2、系从尚父出,术奉武侯来。
诸葛亮临死,授予其生平所学(八务、七戒、六恐、五惧之法,诸葛连弩)(第一百四回)布诸葛亮遗法八阵图,斗阵大破邓艾(第一百十三回)3、大胆应无惧,雄心誓不回。
九次北伐:第一次:聚羌兵,雍州失利,兵败牛头山(失败)(第一百七回)第二次:围困司马昭于铁笼山,后羌兵反叛,退兵(失败)(第一百九回)第三次:背洮水大破魏兵,乘胜追击,欲攻狄道城,中邓艾“先声夺人”计,退兵(胜利)(第一百十回)第四次:取董亭袭南安,于武城山兵败,后取上邽,于段谷中埋伏,大败(失败)(第一百十一回)第五次:引兵取长城,将克,邓艾救兵至,陷入对峙,后因东吴寿春一败,司马昭救兵将至,退兵(未分胜败)(第一百十二回)第六次:渭南之战,斗阵破邓艾,因黄皓上书后主刘禅,诏姜维班师,退兵(胜利)(第一百十三回)第七次:分兵三路取祁山,弃粮胜魏兵,后因王瓘入汉中,退兵,诛杀王瓘(胜利)(第一百十四回)第八次:令夏侯霸取洮阳,夏侯霸中空城计,被乱箭射死于城中,姜维不得已退兵(失败)(第一百十五回)第九次:姜维为避祸屯田沓中(第一百十五回),因后主听信黄皓谗言不予援兵,退守剑阁(失败)(第一百十六回)4、成都身死日,汉将有余哀。
刘禅投降,于是姜维投降钟会,劝说其谋反,欲从中取事复汉,后因诸将不服,死于叛乱,时姜维因发肝炎,胆大如鸡卵(第一百十九回)荀彧(文若)&郭嘉(奉孝)一、王佐之才——荀彧官渡之战期间,帮助曹操守许昌,并在曹操犹豫是否退兵时,指点明路(第三十回)阻止曹操称魏公,后曹操出战,荀彧留在寿春,曹操送予一个空的食盒(意为令荀彧绝食),于是荀彧自杀(秉忠贞之志,守谦退之节)(第六十一回)二、早逝的英才——郭嘉曹操十胜袁绍十败论(第十八回);献计水淹下邳(第十九回);遗计定辽东(第三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