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合集下载

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新版

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新版

“凉”。“凉”字双关,既写天凉,又写 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这首诗后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请结 合具体诗句谈谈这样写的好处。 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现一种 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壮观 的浪涛,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 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给 人以生动逼真、振奋有力之感。
(05年全国卷之二)阅读下面一首 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行即兴
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⑴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 说明。 ⑵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 端。”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1)修辞方法:对偶。 “芳树”对“春山”,“花”对“鸟”, “自落”对“空啼”。 (2)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 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 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 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 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者显出了山中的宁静, 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 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 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一)修辞的巧用
在众多的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有以下几种:
1.比喻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 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 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 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喜外弟卢纶见宿 司空曙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久,愧君相问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是名家推崇的千 古名句,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 运用了比喻手法,树叶在秋风秋雨中飘落和风 烛残年之人在灯下独坐极其相似;比中有兴, 借“黄叶”意象烘托了凄凉的气氛,表达了诗 人年事已高而功业无成的悲苦之情。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淡妆浓抹总相宜——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1)【知识梳理】表达技巧分为四个层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一、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比反衬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通感用典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好处是,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总之,就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能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再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比拟有两种,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好处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好处是,使语言简练、含蓄,富于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之 修辞手法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 之 修辞手法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2)诗人采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 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 、“水上
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 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
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 验的主旨。
可见人的愁之深,借以衬托征人的悲凉心情。
09江苏卷 满江红 登黄鹤楼有感 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
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 亭台宫殿。
⑴万岁山前珠翠绕”一句中用了哪种修辞手法?(2分) 借代,珠翠为宫女头上的珠宝。代指皇帝身边的那些宫
女、妃嫔。
09重庆卷 【折桂令】问秦淮 孔尚任 问秦淮旧日窗寮,破纸迎风,坏槛当潮,目断魂消。当
年粉黛,何处笙箫? “当年粉黛,何处笙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分) 借代,反问 粉黛”借指歌伎,“笙箫”代指箫声,
均属借代;“何处笙箫?” 反问。
“粉黛”类似有“娥眉不舒”中“娥眉、红颜、倾国”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06安徽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 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 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01
6、排比(列锦)
列锦
运用此修辞可达到的艺术效果是: 凝炼美。如:陆游的《书愤》中的“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两句,诗人虽然省去了若干词语,只选取了几个关键名词,但并不影响意义的完整表达,语言凝练,意境开阔。
含蓄美。含蓄,就是不把意思直接完全说出来,而是委婉地道出真意,从而收到良好的表达效果。 北宋柳永的名篇《雨霖铃》中的名句:“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诗篇抒写的是恋人之间的离愁别恨。诗人选择了“杨柳岸”这个颇能惹人缱绻情思的场景,再把“晓风”、“残月”这两个色调上一清新、一凄惋形象剪接进去,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个朦胧、深远又带点神秘意味的艺术境界。仔细品味,诗人诸多无法直言表达的情愫,全都寄寓在这些名词连成的画面中,使人可以“心领神会”,而且越咀嚼越觉得情致缠绵、余韵深长了。
02
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03
8、反问
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如“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李商隐的《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
01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开头这句既是起兴,又是作比。诗人因物起兴,以孔雀的美丽喻兰芝。“五里”表示大体的地段。“徘徊”犹豫不前,心怀悱恻,这一句既写了兰芝的心情,又表明全诗的主题,画龙点睛。
双关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李白有相当数量的诗作描摹思妇的心理,《春思》是其中著名的一首。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春”字往往语带双关。它既指自然界的春天,又可以比喻青年男女之间的爱情。诗题“春思”之“春”,就包含着这样两层意思。 开头两句:“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丝”谐“思”,“枝”谐“知”,这恰和下文思归与“断肠”相关合,增强了诗句的音乐美与含蓄美。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古诗词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1)

修辞手法常见修辞:比喻、比拟(拟人、拟物)、借代、排比、夸张、通感、对偶、双关、用典、设问、反问、互文等一、比喻比喻:借助想象,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两种事物本质不同,但二者有相似点。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4)、化冗长为简洁答题模式:1、运用了比喻的手法;2、把……比作……,突出了事物的某一特点。

3、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例如: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最后一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诗歌的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借助想象,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突出了洞庭山之青翠和小巧之特点;将洞庭水比做白银盘,突出了洞庭水之清澈宁静的特点。

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还表现了诗人壮阔不凡的气度并寄托了诗人高卓清奇的情致。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答: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青玉案贺铸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华年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最后三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苏轼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总结大全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总结大全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总结大全在写作过程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是提高文章质量和吸引读者的关键要素。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夸张等,而表达技巧涵盖了句式多样性、词汇运用等方面。

下面将总结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您提升写作的魅力和效果。

一、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突出或强调某个特点。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生动、形象。

3.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短语、句子等,强调并突出其中的信息,增加语言的节奏感。

4.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表现,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思考。

5.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者情况之间的差异,突出某个特点或者强调一种观点。

6. 反问:提问的形式陈述一种观点或者事实,加深读者对于问题的思考或者认识。

7. 呼应:前后文之间有所呼应,加深文章的内在逻辑联系,使整篇文章更加一致和连贯。

8. 借代:以某个具体的代表性事物来代指一类事物或者是整件事情,使得文中的描述更加简洁而且形象。

二、表达技巧1. 句式多样性:使用不同句型和句子长度,增加语言的变化和流畅度。

2. 修辞手法运用:结合上述的修辞手法,适当地运用于文章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合理的过渡:在文章不同段落之间使用过渡句或者词语,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且流畅。

4. 用词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使文章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5. 具体而生动的描写:通过细腻、形象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形成真实感受。

6. 清晰的逻辑关系:通过使用逻辑词语和句子连接词,使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更加清晰。

7. 引用名言或者引用他人观点: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他人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8. 杂糅法: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或者语言技巧交叉使用,使文章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总结: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能够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使文意更加深刻,并增加读者的共鸣。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修辞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运用的效果。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观点或形象描写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增加读者的感受,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例如,我们常常用“爱情如红玫瑰般美丽”来形容爱情的美好。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使其具有人的思维、情感和动作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风婆婆吹起寒风”中的“风婆婆”就是对风进行拟人描写。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过分描述,使其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意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夸大事物的好坏、大小、数量等,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艺术感。

例如,“他天才般的演技让全场观众都惊叹不已”中的“天才般”的夸张描述使演技显得更加出色。

四、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使句子的节奏感和声韵感更强烈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加其艺术感。

例如,“千军万马,锦旗飘扬,战旗猎猎,英勇喊声震天”中的排比句子增强了作品的气势。

五、反问反问是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是进行陈述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使作品更具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自由和平等吗?”中的反问句增强了对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呼吁。

六、意象意象是通过使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描绘事物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通过意象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使读者身临其境。

例如,“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犹如一张金红色的缎子覆盖在大地上”中的意象描写使夕阳的美景清晰可见。

七、反复反复是通过对同一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多次使用,加强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复,可以使作品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对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答:后两句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 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 致。
浪淘沙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诗的后两句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写黄河?
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优美的传说把黄河 汹涌澎湃写得更具体、生动、形象。
4、细节描写
禁门宫树月痕过,媚眼惟看宿燕窝。 斜拔玉钗灯影畔,剔开红焰救飞蛾。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分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 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 景。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 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鹿柴 王维 空山不见人, 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 复照青苔上。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问题:“朝雨”“柳色”除了写春色外,还表达了 哪些言外之意? 答:“朝雨”还烘托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忧伤之情;
10、借景抒情 “杨柳”象征离别,折柳相赠表示留恋之情,增加了浓
厚的离别情意。
绝句二首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是虚实结合的典范。“天门中断楚江开”,看似 写天门山,实则写水;“碧水东流至此回”,看似写水,实 则写山。这首诗也正是诗人李白的象征,李白是水,他无坚 不摧、一往无前;李白是山,巍然屹立、坚强不屈。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
以“花”之闲反衬人之忙
总之,实境乃是一种真境、事境、物境;虚境乃是在此基 础上给读者创造的一种想象的空间、诗意的空间。从前文所举 的例子中我们不难发现,虚可生实,实可生虚,想象则是其桥 梁,正是读者想象的介入,才使诗歌更为饱满,充满灵气,充 满诗情画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一)拟人
作用:1、描绘形象
2、色彩鲜艳
3、表意丰富
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苏轼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答案: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2分)写出了诗人身处其间的愉悦,表现了诗人对这种美好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

(2分)
(二)比喻
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如: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第一、二联是怎样表现夜色之美?
答案:“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问: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达技巧。

答案: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3、阅读孟郊的《游子吟》回答问题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问:“寸草心”、“三春晖”用了什么手法?说明了什么?
答:以小草比喻游子,以春天三月的阳光来比喻慈母的恩惠。

说明慈母的厚爱,儿子是无以报答的。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咸阳城西楼晚眺(唐)许诨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问:颔联写云生日落,一阵凉风吹来,雨势迫在眉睫。

现在多用“山雨欲来风满楼”这一名句比喻什么?
答:“山雨欲来风满楼”现在多比喻重大事变即将发生前的紧张气氛。

(三)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问:“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一句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答案: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

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枝词二首(其一)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诗的最后一句使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情感?
解析第一句写景,是她眼前所见。

第二句写她耳中所闻。

第三、四句接写她听到这熟悉的歌声之后的心理活动:这个人啊,倒是有点像黄梅时节晴雨不定的天气,说它是晴天吧,西边还下着雨;说它是雨天吧,东边又还出着太阳,可真有点让人捉摸不定了。

答案:最后一句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手法。

这里晴雨的“晴”,是用来暗指感情的“情”,“道是无晴却有晴”,也就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作者明确而又含蓄地表达出一位沉浸在初恋中的少女的心情,她的迷惘、她的眷恋、她的忐忑不安、她的希望和等待便都刻画出来了。

3、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完成后面题目。

唐多令
邓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

叶声寒,飞透窗纱。

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

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

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答:双关,眀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

1、阅读下面这首诗词。

回答下面问题。

如梦令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从修辞的角度分析此句的妙处?
答:本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

“绿”、“红”以颜色分别借代“叶”、“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词作通过对海棠的叶和花的特点的突出描写,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之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下面问题。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

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

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

雪岭临近松州、维州、保州(均在今四川成都西北),杜甫作本诗时,三州已被吐蕃攻占。

(1).诗人为什么会发出“寂寞壮心惊”的感慨?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使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

(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试题答案】边境发生战争,时局艰危,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岁末暮年,
漂泊异乡,政治上被冷落,孤独寂寞;诗人崇高的责任感、强烈的爱国感情与其艰难的处境,报国愿望难以实现形成巨大反差。

(2)、【试题答案】
借代,如“烟尘”代边境战争;与后文“鼓角”相应,从视角和听觉两方面突出了战争的紧张,渲染了时局的艰危。

用典,如,“请缨”,典出《汉书.终军传》;在诗句中暗示朝中无人为国分忧,借以表达诗人对国事的深深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