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新

合集下载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淡妆浓抹总相宜——古代诗歌表达技巧的鉴赏(1)【知识梳理】表达技巧分为四个层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一、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比反衬对偶排比设问反问互文双关通感用典1、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好处是,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形象,强化对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以生动的形象强化表情达意,从而深化诗歌的主题;总之,就是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能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

如刘禹锡《望洞庭》“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再如李煜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写了“似春水”的“愁之多,之源源不断”。

如贺知章的《咏柳》巧妙而形象地将春风喻为剪刀,表现得自然有活力。

再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比拟有两种,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好处是,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

如林逋《山园小梅》“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3、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好处是,使语言简练、含蓄,富于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联想。

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中的“朱门”代“权贵豪门之家”,“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中的“风骚”。

李清照《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②“终岁不闻丝竹声”③“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鞍马代“客人”④“何以解忧,惟有杜康”4、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精编版

高中语文_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精编版

起兴
托物引喻,
兴是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辞。
婉转曲折, 明朗浅显, 耐人寻味, 有民歌风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 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
一柱思华年。(李商隐 此而思及“华年”,委婉含
《锦瑟》)
蓄,耐人寻味。
格。
名称
说明
作用
例句
赏析
照应
指诗中对前面所 写的内容作必要 的回答。
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
使结构显得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
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 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 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情 实事,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 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 凄楚,是实写;下片写对别 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 意描绘了词人孤独寂寞的 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 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名称
说明
作用
例句
赏析
用典
用事作典,“想当年,金戈
正面、 侧面描 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 正面的、直接的 描写是正面描 写;通过对描写 对象周围人物或 环境的描绘来表 现所要描写的对 象是侧面描写。
突出描写对 象,烘托环 境气氛,丰 富意境形 象。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 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 这首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 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 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 谁?(白居易《杨柳枝 树的娇美形态。 词》)
语言简练含
蓄。以简代 繁,以实代 虚,以奇代 凡,以事代
诗中用“绿”和“红”两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
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 红瘦。(李清照《如梦
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 令》)
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情。
名称
说明
作用
例句
赏析
反问 叠字 记叙
用疑问的形式表 达确定的意思。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课件57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课件57张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
对偶的作用
1.结构对称,形式整齐; 2.节奏鲜明,音节和谐,琅琅上口; 3.高度概括,凝炼集中,富有表现力。
7.叠字
叠字是重复使用同一个字。 作用:①增强语言的韵律感 或是起强调作用;②能使诗 歌所描写的自然景物或人物 特征更生动形象。
叠字举例
• 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白头吟》) • 2.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李清照 《声声慢》) •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 4.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 4.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李商隐)
课本借代举例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金戈铁马”代精锐的部队)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沾巾”代哭泣)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雁”代书信)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龙标”以官职代王昌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代史书)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代落花)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以“绿”代叶,以“红”代花)
比喻的表达效果
1.突出事物特征,化深奥为浅显,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 具体,化繁冗为简洁。 2.给读者联想和想象,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3.文采斐然,更有感染力。
2.比拟
比拟分类
1.拟人:将物比作人。 如:明月不谙离恨苦,斜 光到晓穿朱户。
2.拟物:将人比作物,或 将此物比作彼物。 如:却恐双溪舴艋舟,载 不动,许多愁。(将抽象 的愁拟作具体的有重量的 物)
常见借代
22.南冠:囚犯 23.同窗:同学 24.烽烟:战争 25.丝竹:音乐 26.垂髫:小孩 27.伉俪:夫妻 28.三尺:法律 29.膝下:幼儿

诗歌表达技巧——(二)修辞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二)修辞手法

例2:“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 数百群。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 沓如惊奔。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 行人高缥缈。舟中举手欲与言,孤 帆南去如飞鸟。”(苏轼《江上看山》)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 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 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 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 出了舟行之快。
古诗借代例举
例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 瘦。”(李清照《如梦令》)【析】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 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 凋零。 例2:“终岁不闻丝竹声”。(白居
易《琵琶行》)
【析】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例3:“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 《琵琶行》) 【析】 诗中的“鞍 马”代“客人”。 例4:“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 【析】 诗 中以“杜康”代酒。 例5: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析】“朱门”指代居住 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 外的凄惨景况。
例3:“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 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 梅》) 【析】 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 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 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 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 魂,把粉蝶对梅得喜爱之情夸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 彼物来写 例句: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 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古诗诗赏,主要是拟 人。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 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 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 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 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 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春》 朱自清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总结大全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总结大全

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总结大全在写作过程中,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是提高文章质量和吸引读者的关键要素。

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排比、夸张等,而表达技巧涵盖了句式多样性、词汇运用等方面。

下面将总结各种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您提升写作的魅力和效果。

一、修辞手法1. 比喻:通过对两个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进行类比,突出或强调某个特点。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生动、形象。

3. 排比:通过列举相同结构的词、短语、句子等,强调并突出其中的信息,增加语言的节奏感。

4. 夸张:夸大事物的特点或表现,加强语言表达的效果,引起读者的共鸣或者思考。

5.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事物或者情况之间的差异,突出某个特点或者强调一种观点。

6. 反问:提问的形式陈述一种观点或者事实,加深读者对于问题的思考或者认识。

7. 呼应:前后文之间有所呼应,加深文章的内在逻辑联系,使整篇文章更加一致和连贯。

8. 借代:以某个具体的代表性事物来代指一类事物或者是整件事情,使得文中的描述更加简洁而且形象。

二、表达技巧1. 句式多样性:使用不同句型和句子长度,增加语言的变化和流畅度。

2. 修辞手法运用:结合上述的修辞手法,适当地运用于文章中,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 合理的过渡:在文章不同段落之间使用过渡句或者词语,使文章结构更加合理且流畅。

4. 用词准确:选择合适的词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使文章表达更加清晰明了。

5. 具体而生动的描写:通过细腻、形象的描写,使读者更容易形成真实感受。

6. 清晰的逻辑关系:通过使用逻辑词语和句子连接词,使文章的结构和思路更加清晰。

7. 引用名言或者引用他人观点: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者他人观点来支撑自己的论点,增加文章的说服力。

8. 杂糅法:将两种或多种不同的修辞手法或者语言技巧交叉使用,使文章更加多样化和丰富。

总结: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是写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能够提高文章的表现力和吸引力。

通过使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可以使文意更加深刻,并增加读者的共鸣。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修辞手法是一种通过修辞语言来增强表达效果的方法。

在写作中,巧妙运用修辞手法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形象,并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运用的效果。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通过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具有类似特征的事物进行比较来表达观点或形象描写的修辞手法。

比喻可以使抽象的事物具象化,增加读者的感受,激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力。

例如,我们常常用“爱情如红玫瑰般美丽”来形容爱情的美好。

二、拟人拟人是将无生命的物体或抽象的事物赋予人的属性,使其具有人的思维、情感和动作的修辞手法。

通过拟人,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使读者更容易产生情感共鸣。

例如,“风婆婆吹起寒风”中的“风婆婆”就是对风进行拟人描写。

三、夸张夸张是通过对事物或现象进行过分描述,使其显得更加突出、引人注意的修辞手法。

夸张可以夸大事物的好坏、大小、数量等,使作品更富有张力和艺术感。

例如,“他天才般的演技让全场观众都惊叹不已”中的“天才般”的夸张描述使演技显得更加出色。

四、排比排比是将一系列相同结构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使句子的节奏感和声韵感更强烈的修辞手法。

通过排比可以使作品更具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加其艺术感。

例如,“千军万马,锦旗飘扬,战旗猎猎,英勇喊声震天”中的排比句子增强了作品的气势。

五、反问反问是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是进行陈述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问可以使作品更具说服力,引起读者的思考。

例如,“难道我们不应该追求自由和平等吗?”中的反问句增强了对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呼吁。

六、意象意象是通过使用生动具体的形象来描绘事物或情感的修辞手法。

通过意象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形象生动,使读者身临其境。

例如,“黄昏时分,夕阳的余晖洒满大地,犹如一张金红色的缎子覆盖在大地上”中的意象描写使夕阳的美景清晰可见。

七、反复反复是通过对同一词语、句子或段落进行多次使用,加强表达的修辞手法。

通过反复,可以使作品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使读者对内容有更深的印象。

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诗歌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词 语来表达此意,却含有否定、讽刺以及嘲弄的 意思,是一种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修辞方法。
作用:反语的作用是产生讽刺性,有时比正说更有力量。 运用反语手法,能更好地包含深刻的思想和激昂的感情。 反语的用途主要有:①直接表达禁止和压制时,以反话表达正面的 意思。②面对荒谬不硬加驳斥,而是谬上加谬,使其荒唐之处极 端放大而达到归谬目的。③正面语言难以表述强烈情绪时,以此 语表达加强效果。④通过颠覆既定习惯,产生幽默。它的主要形 式有:反话(正话反说)、反讥(反话正说)、骂话(以写示爱、明褒暗 亵)、气话(明褒实贬)、俏皮话(反规则的幽默)等等。
三、双关
定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同音和多 义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 意在彼的修辞方式。作用:利用语意相关或语音 相似的特点,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造成言在此 而意在彼的效果。善用双关语,能曲折地表达思 想感情,使语意含蓄,也使语言幽默诙谐。 例句:莲子心中苦,梨儿腹—金圣叹 例句: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 (“暖风”一语双关,既指自然界的春风,又指 社会上淫靡之风。)
九、顶真: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 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 。
作用:内容上是强调主旨;形式上是有回环跌 宕的月光如水水如天。(赵嘏)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 阅读这段曲词,完成下面的题。 • 《汉宫秋》第三折 【梅花酒】 • 呀!俺向着这迥野悲凉。草已添黄,兔早迎霜。犬 褪得毛苍,人搠起缨枪,马负着行装.车运着糇粮, 打猎起围场。他、他、他,伤心辞汉主;我、我、 我,携手上河梁。他部从入穷荒,我銮舆返咸阳。 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 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 泣寒螿注;泣寒蟹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注:寒螿:寒蝉。 问:这段曲词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结合诗 句简析。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

高中语文备课教案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高中语文备课教案:修辞手法与表达技巧修辞是指运用语言和文字,通过形式化、特殊化的表达方式,以达到传达某种思想、情感或美感的目的。

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修辞手法,培养修辞能力,可以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具深度和感染力,也有助于提升分数。

因此,本教案介绍了高中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帮助教师备课和引导学生学习。

第一部分:修辞手法一、比喻比喻是通过类比的方式进行表达,将不同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达到某种特殊的寓意。

比喻可分为直接比喻和隐喻。

直接比喻是把被比喻对象描写成比喻对象,而隐喻则是隐晦的暗示。

练习:请要求学生搜索一篇文章或诗歌中的比喻,并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二、拟人拟人是指将人的感情和行为赋予非人的事物,使其具有人的形象和特征,从而更深刻、生动地表达。

练习:请学生模仿拟人的手法,以树木、花卉、动物等角度创作诗歌或散文片段。

三、夸张夸张是指为了突出某种形象或事物,故意夸大或减少某种特征和细节的表达方式。

练习:请学生搜索一篇文章或诗歌中的夸张表达,分析其对作品的影响和特点。

四、对比对比是通过同时展示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事物,从而使其中一方更加鲜明、突出。

练习:请要求学生自己写出两个事物的对比,并说明其中的区别和差异。

五、衬托衬托是指一种辅助功能,通过将某种事物与另外一种事物进行对比,使被衬托的事物显得更加鲜明地凸显。

练习:请学生发散思维,以日常生活细节为素材,体会衬托的运用方式。

第二部分:表达技巧一、情感表达情感表达是指通过语言文字的构造和表现方式,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传递到读者的心灵。

练习: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写一篇关于愧疚、感恩、思念、感悟等情感主题的散文或诗歌。

二、语言表达语言表达是指通过表达语言的规范性要求,让写作的表达方式更加精确、清晰、生动有趣。

练习:请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境,仿写不同风格、不同主题的作品,并运用所学的语言技巧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逻辑表达逻辑表达是指通过恰当地运用各种语言规范和知识结构,使文章结构合理严密,逻辑清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对偶 即把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
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地排列的 修辞方式。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 有音乐美。
• 登高 杜甫 •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 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 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2、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作用等
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作用:
• 1、突出表现事物的某种特征。
茅苫三间厦③,秧肥数顷田。床边,放一册冷淡渊 明传;窗前,钞几联清新杜甫篇。 [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 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赶快。③苫:用草 覆盖。 (2)这首元散曲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试赏析。 (4分)
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②比喻,如将“人情”比作“云”,“风景”比为 “箭”等 ③夸张,将“风景”比为“箭”的同时又兼用了夸 张的方法。
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 用特征代替人。 作用:使语言简练、含蓄;引发读者联想,使 其获得鲜明深刻的印象。 例如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樯橹灰飞烟灭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次潘别驾韵
❖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 注:次韵就是和诗的一种方式。也叫步韵。 ❖ 举例说明这首送别诗中修辞手法的妙用。
❖次潘别驾韵
❖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思考:1陈述主体是什么? 2修辞手法是什么? 3主旨情感是什么?
比喻模仿人不到家,反把原来自己会的东西忘了
古典诗歌鉴赏之
1 修辞方法
表 达
2 表达方式
技 巧
3 表现手法
4 结构技巧
一、诗歌中常见的修辞
常考的:比喻、拟人、对偶、夸张。 常见的:借代、反复、设问、反问、 双关、互文。
1、比喻
比喻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 一事物的修辞手法,可分 为明喻、暗喻、借喻。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头深藏碧伞中。 问:两诗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 请 简要分析。
答:拟人修辞手法。杜诗的“绿荷”因“恨”而 “背西风”,尽显“荷”的哀婉之态,含有诗人 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而杨诗的“荷花” 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 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1.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 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
【答案】“雁引愁心去”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 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 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 “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
爱之情。(步骤三).
总结解题步骤
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修辞手法。(步骤 一)
2、结合诗句内容解释怎么用这种修辞手 法。突出了什么特征。 (步骤二)
3、这种修辞手法的描写效果以及如何有 效地传达出诗人感情。(步骤三)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这首诗运用了哪种修辞手 法?请具体分析其作用。
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这首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步骤一),
将潭面比作未磨之镜,将湖中的君山作比皓月
银辉下银盘里的一颗青螺
(步骤二),
两个比喻的运用,尽显月下湖面之朦胧美,山水 映衬,精美绝伦,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
7.设问:能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 内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观书有感》)
8.反问: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使读者留 下深刻印象。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 南?”(白居易)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
• 6、双关。双关是指依靠语言环境的帮助,
利用语言的声音或意义上的联系,使一个词 语或一句话同时关涉到两个事物的一种修辞 手法。
• A.语意丰厚,余味深长 • B.含蓄委婉,耐人寻味 • C.形象鲜明,印象深刻 • D.犀利深沉,鞭辟入里
李商隐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 • 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 • 蜡炬成灰泪始干。
• 作用: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 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 生动的作用。
• (拟人把物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 可以使描绘形象更生动传神。)
•新 晴
• 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 诗中将“南风”人格化,通过一系列动 作描写,表现了久雨初晴后作者宁静恬适 的心情,以及对南风“恶作剧”的亲切喜 爱之情。
作用:突出景物特点,生 动形象,把抽象的事物形 象化。
“本体”、“喻体”、“类 似点”是比喻成立的关键。
采桑子
•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 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 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踏莎行
•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 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 如春水。
• 2、有助于引起读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 3、有助于抒发作者某种强烈情感,增 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 奔流到海不复回。 •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 • 朝如青丝暮成雪。
• 3、比拟——有拟人与拟物两种类型.
C.他是一个有个性有独立人格的文人,不适应官场上的尔虞我诈, 勾心斗角,总想过几天闲云野鹤的生活,可是地球上已经没有这 种地方了。
闲:无拘束。飘浮的云,野生的鹤。指生活闲散、脱离世事的人。
D.现实中大多数学生一方面忽略了对母语的学习,另一方面又未 能在英语学习上取得期望的效果,最后不免造成“邯郸学步”的 尴尬。
常见设问
1、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这首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 析其作用。
3、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修辞手法的?
提问变体: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Biblioteka 何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 效果?望洞庭
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
2.就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 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答案】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 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 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8分) [双调]雁儿落带过得胜令 吴西逸①
春花闻杜鹃, 秋月看归雁。人情薄似云,风景疾 如箭。留下买花钱,趱入种桑园②。
刘禹锡的《竹枝词》
• 杨柳青青江水平, • 闻郎江上踏歌声。 • 东边日出西边雨, • 道是无晴却有晴。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 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 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 (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 念情怀。
❖次潘别驾韵 汪莘
野店溪桥柳色新,千愁万恨为何人。
殷勤织就黄金缕,带雨笼烟过一春。
❖ 1诗中运用拟人、比喻手法;2自己与友人离 去的浓重的愁恨和悲凉(千愁万恨、雨、烟) 巧妙的借用绞缠无绪的柳丝表现出来。把柳 条喻成“黄金缕” ;3 既没有分别的场景描 写,也没有作者个人身影的出现,却把浓重 的友情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了。
9.反复: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加强节奏
感。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 丑奴儿》 )
10.互文 指古诗文相邻句中所用的词语互相
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意思的一种辞格。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就用 了互文的修辞。既是秦时明月秦时关,又是汉 时明月汉时关,也是今时明月今时关。“万里 长征人未还”就不只是当代的人们,而是秦汉 以来世世代代人们共同的悲剧。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9.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作为文学大家,周老师是一棵大树,一面旗帜,他的文学成就 让人高山仰止,他挺身而出甘当靶子,表现了他虚怀若谷、海纳 百川的气度和胸怀。
“高山仰止”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
B.一个政府高官即使确实具备足够的学术水平,他若要候选院士, 又如何可能祛除瓜田李下的疑虑,赢得充分的社会公信呢? 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场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