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饮食文化作业一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一、具体内容见yinshiwenbhua11@,密码yswh6699二、请在以下中国饮食文化作业备选题目中任选一题,题目自拟,按要求按成文献综述。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备选题目1.饮食文化的含义研究综述2.“味”的含义研究综述3.“菜系”的内涵研究综述4.“满汉全席”问题研究综述5.饮食类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问题研究综述6.餐厅点菜技巧研究综述7.现代食品营养学与中国传统食疗保健学比较研究综述8.中国筵宴改革研究综述9.中西方饮食文化比较研究综述10.中外饮食文化交流研究综述11.饮食文化遗产承传政策研究研究综述12.传统食品产业化研究综述13.中式快餐发展研究综述14.家乡饮食文化研究综述15.中国食俗研究综述16、中国饮食思想研究综述17.佛教饮食研究综述18.伊斯兰教饮食研究综述19.道教饮食研究综述20.基督教饮食研究综述21.中国茶文化研究综述22.中国酒文化研究综述23.中国菜肴文化研究综述24.其他饮食文化问题研究综述三、文献综述格式及写作要求文献综述是在对文献进行阅读、选择、比较、分类、分析和综合的基础上,研究者用自己的语言对某一问题的研究状况进行综合叙述的情报研究成果。
文献的搜集、整理、分析都为文献综述的撰写奠定了基础。
文献综述不应是对已有文献的重复、罗列和一般性介绍,而应是对以往研究的优点、不足和贡献的批判性分析与评论。
因此,文献综述应包括综合提炼和分析评论双重含义。
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包括:标题:xxx研究/文献综述作者单位、姓名、学号摘要:200—300字左右关键词:3—5个引言:一两段正文:又分成研究回溯、研究成果、研究现状与问题、研究评价与建议等结尾:稍微总结一下、展望之类的参考文献文献综述的引言:包括撰写文献综述的原因、意义、文献的范围、正文的标题及基本内容提要;文献综述的正文:是文献综述的主要内容,包括某一课题研究的历史 (寻求研究问题的发展历程)、现状、基本内容 (寻求认识的进步),研究方法的分析(寻求研究方法的借鉴),已解决的问题和尚存的问题,重点、详尽地阐述对当前的影响及发展趋势,这样不但可以使研究者确定研究方向,而且便于他人了解该课题研究的起点和切入点,是在他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文献综述的结论:文献研究的结论,概括指出自己对该课题的研究意见,存在的不同意见和有待解决的问题等;文献综述的附录:列出参考文献,说明文献综述所依据的资料,增加综述的可信度,便于读者进一步检索。
中国饮食文化作业

中国饮食文化(一)一.单选题1、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
A.《随园食单》B.《食疗本草》C.《千金要方》D.《备急千金要方》2、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A.清B.明C.宋D.元3、下列不属于淮扬菜的是()。
A.叫花鸡B.虾仁锅巴C.炸蛎黄D.三套鸭4、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
A.《吕氏春秋本味篇》B.《食珍录》C.《随园食单》D.《千金要方》5、下列不属于湘菜的是()。
A.红烧全狗B.红煨鱼翅C.麻辣子鸡D.七星丸6、宫廷菜南味以金陵()鄞都为代表。
A.临安B.广州C.开封D.长安7、“驴打滚”是()的著名风味小吃。
A.天津B.北京C.山东D.陕西8、()菜口味以辛辣爽口、脆嫩鲜香为主,烹调方法多采用生拌A.朝鲜族B.满族C.土家族D.维吾尔族9、“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菜的饮食原则A.谭家菜B.孔府菜C.随园菜D.红楼菜10、擅长制作蜜制品的少数民族是()。
A.满族B.蒙古族C.回族D.藏族11、()族人称奶食为“白食”,肉食为“红食”。
A.蒙古族B.傣族C.回族D.壮族12、()族嗜食白煮猪肉A.满族B.藏族C.朝鲜族D.回族13、构成中国菜的主要部分是()。
A.素菜B.地方风味菜C.宫廷菜D.少数民族菜14、我国最早阐述“医食同源”理论的书籍是()。
A.《皇帝内经》B.《千金要方》C.《饮膳正要》D.《本草纲目》15、()菜以清香、鲜嫩、味佳而著称。
A.鲁菜B.川菜C.淮扬菜D.粤菜16、()菜以烹制山珍野味著称,讲究火工,火大油重,保持原汁原味,比较实惠。
A.皖菜B.沪菜C.京菜D.豫菜17、()菜具有清鲜、爽脆、清雅精致的特点。
A.川菜B.浙菜C.粤菜D.淮扬菜18、宫廷菜北味以长安、洛阳、开封、北京()代表。
A.天津B.大同C.沈阳D.杭州19、()菜是我国最著名、最典型的官府名菜。
A.孔府菜B.谭家菜C.随园菜D.红楼菜20、()菜常用辣椒、熏辣制品多,口味偏重辣酸,讲究实惠。
饮食文化作业--宿迁大菜

豆
白
花
香
汁
龙
开
酥
银
戏
富
毛
鱼Hale Waihona Puke 珠贵刀鱼
01
02
03
04
代表名菜
豆汁银鱼
菜肴方法: 将豆汁与银鱼创新搭配,豆汁与蛋液蒸制六成熟时, 将调味后的大银鱼插入蛋液,尾部留至蛋液上,看似“鱼跃湖 面”,场景生动,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滑嫩中带着浓郁鲜香。
营养价值:银鱼有润肺止咳,善补脾胃,宜肺,利水的功效。可 治脾虚弱,肺虚咳嗽,虚劳诸疾。豆汁营养丰富、滑嫩可口, 相辅相成。
营养价值:白鱼除味道鲜美外,还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具 有补肾益脑,开窍,利尿。尤其是鱼脑是不可朵得的强壮 滋补品。久食之,对性功能衰退、失调等有特殊疗效
白龙戏珠(四宝八鲜之白丝)
历史典故:抗金名将刘世勋于骆马湖战役中,最 后因兵器全失,抽起湖中白丝鱼与敌作战, 着击败敌军后,用此鱼蒸制螺丝同食,力量 倍增,取名“白龙戏珠”。
美丽传说:传说当年鲁班在建庙修府之时,在骆马湖滨,那 时此湖刚刚形成,水中不但没有鱼虾,连沙虫都少有。在 湖边没有鱼虾佐餐,实为一大憾事。鲁班看出人们的心事, 便随手向湖中投去一些刨花,转瞬间,只见刨花变成- -尾 尾随波游动辑鱼,这些小鱼始终漂浮于水面,结群而游, 众之捞而食之,其味鲜美。但此鱼甚小,所以一部酥脆炸 较为味佳。
谢 谢 聆 听
花开富贵(桂鱼)
菜肴方法:保留桂鱼鲜美原味,鱼片爽滑,汤圆搭配,汤鲜味美, 咸鲜适口。
营养价值:明代医家李时珍称誉其为“水豚”含有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肉质鲜嫩,极易消化,有利于肺结核病人康复,对 饮食不佳,营养不良者尤为适合。
花开富贵(桂鱼)
美好传说: 传说乾隆下江南时,见到骆马湖中游着条条桂鱼, 非常稀奇,命烹制品尝。但当时此鱼是整条作为敬神的祭品, 当地人不敢食之,但圣个违,只好与厨师商量,取之剁块,去 头尾用野菜包小汤团同煮食之。乾隆吃罢,连声叫绝,问此物, 臣下称为“贵人之鱼”,且腹内更有簇团如花,乾隆即称此为“花 开富贵”。
中国饮食文化作文

中国饮食文化作文
中国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民心目中珍贵、可亲近的文化之一。
自古以来,中国饮食文化就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重要的社会功能,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民的生活。
首先,饮食文化表现为食物的概念,中国有着完整的食物文化系统。
食物的质量是根据营养的不同而不同的,每个种类的食物提供了不同的营养素,这对人体的健康状况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此外,饮食文化还体现在中国传统的烹饪方法上,如蒸、煮、炒、炸、烤、拌、煎、炖等。
这些烹饪方法使食物更加健康、美味、可口,有助于保持和提高人体的营养水平。
其次,中国饮食文化还体现在饮食礼仪上。
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吃饭、喝酒以及行礼节等礼仪,为人们营造出良好的氛围,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家庭中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们通常会在一起分享一顿美食,能够增加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从而将家庭联系在一起。
最后,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的文化艺术之一,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也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有很多古旧的饮食传统,比如中国传统的米饭文化,米饭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文化符号,象征着团结、和谐、美满的家庭生活。
并且今天,米饭文化仍然保留着传统的中国文化价值和精神,深受新一代的中国人喜爱。
综上所述,中国饮食文化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不仅表现在食物的概念上,还体现在烹饪方式、饮食礼仪以及家庭联系上,它不仅是中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艺术之一,对文化和历史的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

中国的饮⾷⽂化作⽂有关中国的饮⾷⽂化作⽂(通⽤10篇)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作、⽣活中,⼤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作⽂吧,作⽂是⼀种⾔语活动,具有⾼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
还是对作⽂⼀筹莫展吗?以下是⼩编精⼼整理的有关中国的饮⾷⽂化作⽂(通⽤10篇),欢迎阅读,希望⼤家能够喜欢。
中国的饮⾷⽂化作⽂篇1 中国的饮⾷⽂化传承⾄今已经五千余年,可谓是灿烂辉煌,如若繁星。
中国的传统⽂化讲求的是天⼈合⼀,⽽饮⾷⽂化亦是如此,中国的饮⾷⽂化,当从神农⽒开始⾄今,五千余年来,中国⼈⼀直强调药⾷同源的道理,⽽神农尝百草正是药⾷同源的最早见证。
中国的饮⾷分为⽣⾷、熟⾷、⾃然烹饪、科学烹饪4个发展阶段,讲究料、作、⾷等等的精细,推出6万多种传统菜点、2万多种⼯业⾷品,内容丰富且博⼤精深,民族特⾊鲜明,从古到今,历代相传⼜推陈出新。
五光⼗⾊的筵宴和流光溢彩的风味流派,获得“烹饪王国”的美誉。
不同的饮⾷习惯造就了不同的饮⾷⽂化。
中国饮⾷⽂化的⼤致特点: 第⼀,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物博,各地⽓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我国从古就有‘南⽶北⾯’的说法,⼝味上有‘南甜北咸东酸西辣’之分,主要是巴蜀、齐鲁、淮扬、粤闽四⼤风味。
第⼆,四季有别。
⼀年四季,按季节⽽吃,是中国烹饪⼜⼀⼤特征。
⾃古以来,我国⼀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冬天味醇浓厚,夏天清淡凉爽。
第三,讲究美感。
不仅技术精湛,⽽且有讲究菜肴的美感,注意⾷物的⾊、⾹、味、形、器的协调⼀致。
达到⾊、⾹、味、形、美的和谐统⼀,给⼈以精神和物质⾼度统⼀的特殊享受。
第四,注重情趣。
不仅对饭菜点⼼的⾊、⾹、味有严格的要求,⽽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定的要求。
中国菜肴的名称可以说出神⼊化、雅俗共赏。
菜肴名称既有根据主、辅、调料及烹调⽅法的写实命名,也有根据历史掌故、神话传说、名⼈⾷趣、菜肴形象来命名的。
第五,⾷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千年前有“医⾷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物原料的药⽤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的。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饮食文化中,被誉为“国菜”的是哪一种菜系?A. 川菜B. 粤菜C. 鲁菜D. 苏菜2. “满汉全席”是以下哪个地方的传统宴席?A. 北京B. 上海C. 广州D. 成都3. 下面哪一项不是中国的传统烹饪方法?A. 炒B. 蒸C. 烤D. 煮4. “八大菜系”中,以清淡口味著称的是哪一个?A. 川菜B. 粤菜C. 鲁菜D. 苏菜5.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中,与吃粽子有关的是哪一个?A. 春节B. 清明节C. 端午节D. 中秋节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中国传统的饮食讲究“色、香、味、形、器”五方面的和谐统一,其中“器”指的是________。
7. 饺子是中国北方地区春节期间的传统食品,象征着________。
8. “茶”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以________和龙井茶最为著名。
9. “火锅”起源于中国________地区,是一种多人围坐共享的烹饪方式。
10. 中国的“八大菜系”指的是川菜、粤菜、鲁菜、苏菜、浙菜、闽菜、湘菜和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中国饮食文化中“药食同源”的理念及其在现代饮食中的应用。
12. 描述中国饮食文化中“南米北面”的特点及其原因。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国饮食文化中“四季食养”的概念及其对现代健康饮食的影响。
14. 分析中国饮食文化中“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内涵,并结合实例说明其在现代饮食中的体现。
五、案例分析题(共20分)15. 某外国游客对中国饮食文化感兴趣,计划在中国进行为期一周的饮食文化体验。
请为他设计一个包含不同菜系和特色小吃的体验计划,并说明每个环节的文化意义。
答案:一、选择题1. C2. A3. C4. B5. C二、填空题6. 器皿7. 团圆和富裕8. 铁观音9. 四川10. 徽菜三、简答题11. “药食同源”是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一种理念,认为食物和药物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很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
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6页

中国的饮食文化作文6页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五千年前的夏朝。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个朝代不断融合,形成了现在的饮食文化。
中国的饮食文化广泛涉及到餐桌礼仪、食材搭配、烹调技法等方面。
在中国,餐桌礼仪极为重要。
从餐具的摆放到宴席的讲究,都深深地体现了中国饮食文化中的礼仪观念。
另外,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调味料的搭配及烹饪技法更是讲究的,这也成为了中国烹调技术的一部分。
中国的食品文化也相当丰富多彩。
不同的地域、气候和文化背景产生独特的食品文化,如川菜、粤菜、鲁菜、苏菜等等。
这些不同的地域美食都有它独特的口味和特点,反映了当地的生活习惯、文化特色和自然环境。
除了不同地域的美食,中国的食品文化还包括万物皆可食的文化观念。
例如,燕窝、鲍鱼、鱼翅等海鲜美食,以及蛇、甲鱼等“滋补品”,在中国菜肴中司空见惯。
此外,中国的卤菜、熏腌食品和精致点心等,均反映出中国厨师独到的烹饪技艺。
这些食品品种广泛、造型美观、味道独特,极具艺术性和文化性,既可满足味蕾,亦可赏心悦目。
例如,每年春节期间,林林总总的传统小吃如饺子、汤圆、糖画等,都是中国食品文化中的重要一环。
此外,中国的饮食文化也与医学浓厚相关。
中医追求食物的“阴阳平衡”,药膳、养生汤等都成为中国饮食文化中的代表元素。
总之,中国的饮食文化十分丰富多彩,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其中,饮食习俗及礼仪规范、不同地域的美食、用料讲究的烹调技艺、具有文化性的食品等都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元素不仅满足了人们的味觉需求,更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独特性和精髓。
南开20秋学期《中国饮食文化》在线作业【标准答案】

20秋学期(1709、1803、1809、1903、1909、2003、2009 )《中国饮食文化》在线作业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风靡全国的烤羊肉串和被誉为十全大补饭的“抓饭”,色香味俱佳的烤全羊,属于()的美食。
A.维吾尔族
B.朝鲜族
C.哈萨克族
D.苗族
答案:A
2.在烹调工艺中处于关键地位、决定菜肴风味的流程、质量最主要的因素
A.调味
B.制熟
C.拼摆
D.制汤
答案:A
3.下列那种动物不属于五畜类的
A.牛
B.猪
C.羊
D.兔子
答案:D
4.下列不属于官府菜的是
A.孔府菜
B.京菜
C.红楼菜
D.谭家菜
答案:B
5.“食不厌精,脍不厌细”是哪一位圣人所说
A.孔子
B.老子
C.荀子
D.庄子
答案:A
6.素有“一菜一格,百菜百味”之称的菜肴体系是
A.豫菜
B.苏菜
C.川菜
D.鲁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饮食文化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合。
2、果腹线在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一般表现为简单再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量质食物的社会性极限标准。
3、果腹层中国历史上饮食文化的社会基础层次,由社会广大最底层民众构成,是反映民族食生活基本水平的社会层次。
该层次的食生活基本水准经常在“果腹线”上下波动。
4、“五世长者知饮食”语见魏文帝曹丕《诏群臣》,全句是: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
意即只有那些历代为官的贵富之家的上层社会成员,才可能对高层次的穿衣吃饭一类生活之事有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5、寒具汉代时期点心的称谓,因形成于三代的禁火制度而产生和得名。
6、鬲中国新石器时代出现并普遍流行的陶质煮食器,基本型制特征是三袋足,鼎是其后来的演变器型。
二、单项选择题
1、 (D ) 说过中国历史上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治大国,若烹小鲜。
”
A:韩非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2、( B ) 的《诏群臣》中有一句话:“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
”
A:汉武帝刘彻 B:魏文帝曹丕 C:宋高宗赵构 D: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3、中国 ( A ) 时的“食医”是见于文字记载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营养师。
A:周朝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4、我国最早的食疗专论是(D )
A、《随园食单》
B、《食疗本草》
C、《千金要方》
D、《备急千金要方》
5、我国历史上一篇烹饪理论文章是(A )
A、《吕氏春秋本味篇》
B、《食珍录》
C、《随园食单》
D、《千金要方》
6、我国最早阐述“医食同源”理论的书籍是(A )
A、《皇帝内经》
B、《千金要方》
C、《饮膳正要》
D、《本草纲目》
7、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反映了()代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的景象。
(C )
A、清
B、明
C、宋
D、元
三、判断题
1、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素有“烹饪王国”之称(V )
2、元代是我国饮食史上的昌盛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都市饮食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空前繁荣(X )
3、从生食向熟食的转换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之一,是人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V )
4、宋代名医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是现存最早的医疗专论(X)
5、《吕氏春秋本味篇》是我国最早的一篇烹饪理论文章(V )
四、论述题
1.试述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特征。
答 1 风味多样 2 四季有别 3 讲究美感4注重情趣 5 食医结合
2.“十美原则”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十美原则是中国古代饮食文化重要的思想结晶。
其具体内容是:质:原料和成品品质与营养的严格要求,是美食的前提、基础和目的。
香:鼓诱情绪、刺激食欲的气味。
色:悦目爽神的色泽。
形:体现美食效果,服务于食用目的的富于艺术性和美感的膳品形态。
器:精美适宜的炊饮器具。
味:饱口福、振食欲的滋味。
适:舒适的口感。
序:一台席面或整个筵宴肴馔在原料、温度、色泽、味型、浓淡等方面的合理配,宴饮设计和饮食过程的和谐与节奏化程序等。
境:优雅和谐又陶清怡性的宴饮境。
趣:愉快的情趣和高雅的格调。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
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民已从温饱型转向质量型,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变化。
过去,过年是穿新衣、吃饱饭。
而现在年味淡了,过年的感觉正在逐渐消失。
材料二 广州环市路上,全国各地风味的菜馆一字排开,广州市民不出城便尝遍全国风味。
材料三 超市的兴起为市民购买食品提供了方便,各种洗切好的净菜、熟食、冷冻食品、休闲食品备受上班族青睐,成为居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当代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
答:
第一,风味多样。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地气候、物产、风俗习惯都存在着差异,长期以来,在饮食上也就形成了许多风味。
第二,四季有别。
一年四季,按季节而吃,是中国烹饪又一大特征。
自古以来,我国一直按季节变化来调味、配菜
第三,讲究美感。
中国的烹饪,不仅技术精湛,而且有讲究菜肴美感的传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器的协调一致
第四,注重情趣。
我国烹饪很早就注重品味情趣,不仅对饭菜点心的色、香、味有严格的要求,而且对它们的命名、品味的方式、进餐时的节奏、娱乐的穿插等都有一定的要求
第五,食医结合。
我国的烹饪技术,与医疗保健有密切的联系,在几千年前有‘医食同源'和‘药膳同功'的说法,利用食物原料的药用价值,做成各种美味佳肴,达到对某些疾病防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