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本书》练习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我的自白书》同步训练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我的自白书》同步训练 (新版)北师大版-(新版)北师大版初中八年级下册语文

《我的自白书》同步训练一、基础题1.查字典填空“拷”字是__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____,音序是____________。

答案:左右||K解析:分析:汉字的结构有上下、左右、全包围、半包围、上中下、左中右结构。

有的汉字部首在前,有的在后,有的特殊一些,音序就是拼音字母的第一个。

点评:掌握汉字结构,常用部首和音序查字法。

2.查字典填空“魔”字是____________结构,部首是____________,音序是____________。

答案:半包围|广|M解析:分析:汉字的结构有上下、左右、全包围、半包围、上中下、左中右结构。

有的汉字部首在前,有的在后,有的特殊一些,音序就是拼音字母的第一个。

点评:掌握汉字结构,常用部首和音序查字法。

3.划线的字注音嘹亮____________ 镣铐____________答案liáo|liáo解析:分析:考查汉字的拼音,写拼音时要对汉字是声母韵母声调,都要有清晰的记忆,注意j q c的区别,“n l ”的区别。

点评:此题考查重点字的字音辨析。

对汉字的认读,主要是形近字、多音字容易混淆读错,还有方言误读、习惯性误读都是常见的错误,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适当的分类整理。

4.“魔鬼的宫殿”比喻什么?答案:比喻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

解析:分析:这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能够正确运用修辞手法,关键在于要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概念。

比喻: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

拟人是把物赋予人的动作形态,使其人格化。

5.根据意思写词语得胜时所唱的歌。

_掩埋尸体。

_答案:凯歌|埋葬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能力。

根据词的解释来判断词语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

点评:根据语言表达的意思选填最贴切的词语。

应在对词语含义掌握的基础上来判断是哪一个词语,都是出自文章当中的,比较简单。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乐趣”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乐趣”练习题(含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书中乐趣”练习题(含答案)一、填空题1. 《红楼梦》是中国古代一部长篇小说。

2.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

3.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4. 《水浒传》是中国古代一部英雄题材的小说。

5.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代一部鬼怪题材的小说。

二、选择题1. 以下哪部小说是鲁迅的作品?- [ ] A. 《红楼梦》- [ ] B. 《西游记》- [x] C. 《狂人日记》- [ ] D. 《水浒传》2. 以下哪部小说没有被改编成动画片?- [ ] A. 《红楼梦》- [x] B. 《西游记》- [ ] C. 《三国演义》- [ ] D. 《水浒传》3. 以下哪部小说是古龙的作品?- [ ] A. 《红楼梦》- [ ] B. 《西游记》- [ ] C. 《三国演义》- [x] D. 《陆小凤传奇》三、简答题1. 请简述《红楼梦》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

它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为中心,描绘了封建社会末期一个富贵人家的兴衰历程。

小说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通过描写贾府的生活和人物的命运,展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性的悲剧。

2. 请简述《西游记》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西游记》是明代作家吴承恩所著的一部神话题材的小说。

它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为主线,描述了他们在路上遇到的各种妖魔鬼怪的斗争和劫难。

小说通过这一故事,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们对正义、善恶的追求。

3. 请简述《三国演义》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三国演义》是明代作家罗贯中所著的一部历史题材的小说。

它以三国时期(公元184年-280年)的历史为背景,描绘了三国时代群雄割据、英雄辈出的历史景观。

小说通过刻画众多英雄人物的智勇谋略和英勇战斗,展现了忠诚、智慧和勇气的力量。

4. 请简述《水浒传》的作者和主要内容。

《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所著的一部英雄题材的小说。

它以宋江等梁山好汉的起义故事为主线,描绘了他们的战斗经历和生活轨迹。

应用文写作教程本书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应用文写作教程本书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应用文写作教程》各章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B 2.D3.B 4.C 5.A二、情景模拟题提示;(1)标点问题;(2)语言不简洁、不严谨,原文中的第二句;(3)语气不当,通知不能用商量的语气,如“可不可以”、“你看好吗”等;(4)搭配不当,如“很高的信任”;(5)语序不当,如“我们深深地表示真挚的感谢”;(6)段落安排不当,“特此通知”应另起一行。

三、阅读分析题1.第一季度材料略写,第二季度材料详写。

2.分析问题的原因是:主要是有关部门领导和企业职工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不力,责任心不强,管理不严,制度、措施不落实,以及事故隐患未能及时消除等。

解决问题的办法:各级领导和全体职工必须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3.叙述、说明、议论。

第二章日常文书一、单项选择题1.C 2.C 3.B 4.B 5.B 6.D二、情景模拟题借条今借到学院器材室汽排球叁个,羽毛球拍五副,乒乓球五副,用于本周未班级郊游活动。

借期三天,于下周一归还。

经手人:××班徐伟×年×月×日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大学是我们学习知识、追求真理的殿堂。

然而,传销的黑手不时伸向校园。

一些传销组织利用我们大学生急于求职就业、实现自我价值的心理,以职业介绍、招聘兼职等为幌子,诱骗学生参与传销。

传销和变相传销极具欺诈性、隐蔽性和危害性,其组织者往往打着“创业”、“致富”的幌子,以高额回报为诱饵,不择手段诱人参加,一些深陷传销魔窟的同学不仅荒废自身学业,而且给其家庭和学校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有的甚至泯灭良知,从受骗者变成了骗人者,沦为传销组织的敛财工具。

无数血的事实表明,传销已经成为危害校园和整个社会和谐稳定的“毒瘤”,极大危害了青年学生的健康成长,给无数家庭带来了灾难,严重破坏了社会的稳定。

为了响应“拒绝传销,从我做起”的号召,增强同学们自觉抵御非法传销的意志力和能力;为了我们的家人和身边的亲朋好友能够幸福安康;为了我们整个社会的安定和谐,我们倡议如下:1.认真学习国务院《禁止传销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增强对传销本质、形式和欺骗性、危害性、违法性的认识和了解,不断提高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防止不学法、不懂法而误入传销陷阱。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巩固练习

初中语文 知识点考点解析含答案 《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基础知识识记1.给下列加红的字读音。

羞愧.()嬉.()戏侮.()辱眼翳.()病庶.()祖母酷似.()掺.()和脊.()背调.()教哄.()堂大笑2.根据拼音或释义补全相应的词语。

(1)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zhōu zhōu________的。

(2)所以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suì________叫我做“méi________先生”。

(3)我听了羞愧得________(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耳朵发热的样子),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份!(4)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________(跟人相处)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下列句子中加红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4.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如果我能kuān shù()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fēng sāo()。

(3)有一位长期以来xiǎn wéi rén zhī( )的科学家:邓稼先。

(4)对于叔叔回国这桩shí ná jiǔ wěn( )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B.通过一晚上的修修补补,让书成了完完整整的两本。

C.前几天一位诗人来访,看见我写的这个在稿纸上的题目。

D.父亲在北京大学旁听过,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带回一麻袋书和一箱红薯。

6.填空。

(1)《我的母亲》是胡适的回忆性文章,选自《________》。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快乐读书吧》同步练习课时达标练习(含答案)

最新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快乐读书吧》同步练习课时达标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快乐读书吧》同步练习课时达标练习(含答案)1.说内容:根据书中内容填空。

《童年》是苏联著名作家的小说,是作者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

《童年》讲述了作者一段沉痛的。

小说的主人公是,他随母亲去投奔外祖父,在一个弥漫着残暴和仇恨的家庭里,幼小的他过早地体会到了人间的痛苦与丑恶。

2.说人物:选择与书中主要人物最贴切的性格特点。

①贪婪吝啬②宽厚善良③富有同情心④忠厚老实外祖母: 外祖父: 小茨冈: 格里高利:3.说情节。

(1)根据下面的具体情节,写出主人公。

①有时他从床上跳下来,神气活现地挥动双手,给我表演纤夫们拉着纤索走路的样子,表演纤夫们如何从船舱里排水,唱着纤夫的歌谣,后来他又像年轻人那样纵身跳回到床上,一举一动都变得优美异常,他的声音更加深沉、租重了。

()②一天晚上,家里突然失了火,家里人惊慌失措,她却非常勇敢,用一只空袋子蒙着头,身上裹着马被,毫不畏惧地冲进火里,从里面抱出只水桶大的盛满硫酸盐的瓶子,又镇定地指挥别人灭火。

大火后,又忍着剧痛去接生孩子。

()③母亲的再婚,使得他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

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2)根据书中情节,选择正确答案。

①在外祖父家,和阿廖沙最亲密的人是()A.外祖父B.两个舅舅C.小茨冈D. 外祖母②两个舅舅互相斗争的主要原因是()A.都想得到父亲的财产B.为了照顾阿廖沙C.格里高利的挑唆D.为了阿廖沙的舅妈③使阿廖沙的外祖父变得吝啬、专横、残暴的原因是()A.不幸的童年B.生活所迫C.父亲的影响D.天生的性格缺陷4.说成长:读完了《童年》这本书,请你选择人物、情节和语言的一个方面具体写一写你的成长收获。

5.说感动:成长的故事各不相同,却同样带给我们感动。

请你对比阅读徐光耀的《小兵张嘎》和曹文轩的《草房子》,完成练习。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

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2023年《我的第一本书》说课稿1各位专家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我的第一本书》。

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等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教材教材简析:《我的第一本书》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这个单元主要讲述的都是名人的人生当中一段难忘的经历,他会让我们体悟到人生奋斗的意义,感受到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学习这个单元要让学生感受生命的意义,了解社会人生。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人牛汉的一篇随笔。

作者通过对他的第一本书的追叙,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苦难生活中的人间温情以及生活乐趣。

这篇课文最大的特点是作者对生活的那一份诗意的感悟。

__似是信笔写来,实际上每一个片段都耐人咀嚼。

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能力。

对于农村孩子来说,这篇__更容易引起共鸣;对于城里的孩子来说,可能觉得离自己生活相距甚远,但是可以通过文中所描写的情境,展开想象,去感悟那个时代的生活境况。

总之,在教学中,要注重激活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或者创设情境引发体验,使学生读有所感,学有所悟,进而思考生活的苦难对于人生的深刻影响。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字词,了解、把握课文内容、品味语言。

2.能力目标:激活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和情感蕴含。

3.情感目标: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和难点:1. 品评重点语句,渗透理解作品的人文内涵;2. 解作者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二)说教法教学方法:《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所以我决定本课采用采用合作探讨的方法,加上老师的适当点拨。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三)说学法学习方法: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探究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文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展示的苦难生活境遇,感悟知识改变命运的深刻内涵。

洪恩识字 我的第一本汉字书

洪恩识字 我的第一本汉字书

洪恩识字我的第一本汉字书《洪恩识字》是我国孩子们学习汉字的第一本书,也是我童年时代最早接触的汉字教材之一。

它的出现,让我在阅读和写作的起步阶段更加轻松和有趣。

在本文中,我将以从简到繁的方式来探讨这个主题,从我对《洪恩识字》的记忆出发,逐步展开对这本书的深入理解和个人观点。

1. 第一印象当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我记得最早接触《洪恩识字》时,对它的印象非常深刻。

它的封面是明快的蓝色,上面印着一只可爱的小熊和一朵鲜艳的花,给人一种温馨和有趣的感觉。

当我打开书本,看到里面整齐排列的汉字和配套的插图,仿佛一下子就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本书的首字母游戏、形近字、连词成句等等,都让我感到充满了好奇和挑战。

2. 对汉字的认识在《洪恩识字》的帮助下,我开始逐渐认识并学会书写一些基础的汉字。

比如“一、二、三”这样的数字,又如“大、小、中”这样的形容词,还有一些日常用语和短语等等。

通过这些简单的内容,我逐渐建立起了对汉字的初步认识和了解,也逐渐懂得了汉字对我们的重要性和意义所在。

3. 对《洪恩识字》的回顾如今,当我再次翻看《洪恩识字》这本书时,我发现自己已经可以轻松地阅读里面的内容,并能够迅速理解其中的意思。

这本书带给我不仅仅是对汉字的认识和理解,更多的是在我心中留下了对汉字的热爱和敬仰之情。

它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学习汉字不仅是一种语言能力的提升,更是对中华文化和传统的继承和尊重。

4. 个人观点和理解对我而言,《洪恩识字》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汉字教材,更是我进入语言学习的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它在我童年时期,承载了我对汉字的最初认识和学习,也埋下了我对中文阅读和写作的热爱和追求。

我认为《洪恩识字》这本书在我国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力,它不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本陪伴我们成长的通行证。

在经过本文的回顾和总结后,我深刻地了解到《洪恩识字》这本书对我的成长和我对中文的认识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它让我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畅游,让我感受到了中文之美和深邃,也让我对汉字产生了无限的热爱。

第一章 练习题

第一章   练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1903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奠定了西方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并支配西方教育心理学理论与实践研究长达 50 年之久。

这本书的作者是 ( )。

A.华生B.斯金纳C. 桑代克D.杜威2.1868 年出版的《人是教育的对象》一书,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因此该书作者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该作者是俄国教育家( )。

A.乌申斯基B.卡普列杰夫C.巴甫洛夫D.维果斯基3. 主张把教育心理学当作一门独立学科的分支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论”的学者是 ( ) 。

A.乌申斯基B.卡普列杰夫C.巴甫洛夫D.维果斯基4.1924 年出版了第一本由我国学者编著的《教育心理学》教科书,作者是 ( )。

A.廖世承B.陆志韦C.潘寂、D.陈选善5. 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是在 1908 年翻译的日本小原又一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该书的翻译者是 ( )。

A.陆志韦B.陈选善C.房东岳D.潘寂6.1963 年,我国心理学家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讨论稿)出版,与此同时,全国各师范院校开设了《教育心理学》课程,我国教育心理学出现了初步繁荣的局面。

此书的主编是 ( )。

A.廖世承B.陆志韦C.房东岳D.潘寂7.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是 ( )。

A.学习心理学B.人格心理学C.教育心理学D.动机心理学8.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前苏联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上十分注重与发展心理学相结合,开展了许多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实验研究。

其中最为著名的“教学与发展”的实验研究者是 ( ) 。

A.赞可夫B.卡普列杰夫C.巴甫洛夫D.维果斯基9.20 世纪 60 年代初期,发起了课程改革运动,并且提出了相应的教学方面的观点的美国心理学家是 ( )。

A.布鲁纳B.奥苏伯尔C.加涅D.班杜拉10.20 世纪 60 年代,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是 ( )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第一本书》练习题一、积累与运用1.作者____________是位诗人,其散文也有诗意。

但本文的诗意不是那种轻飘飘的浪漫的抒情,而是来自对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

2.按课文内容填空并联系课文理解句子含义。

①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____________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②书和红薯在我们村里都是____________东西。

3.下列词语有无错别字,若有请改正。

①优默凄惨红暑梦幻磨磨蹭蹭____________②奥密马鬃赖皮孰师翻来复去____________4.“父亲的藏书里有鲁迅、周作人、朱自清的,”这些名字你陌生吗?你读过他们哪些作品呢?试列举一二。

5.文章第二段说“书里有很多奇妙的东西。

”你有过同感吗?结合你的读书体验简单谈谈。

二、阅读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我是开春上的小学,放暑假的第二天,父亲回来了。

我正在院子里看着晾晒的小麦,不停地轰赶麻雀,祖母最讨厌麦子里掺和上麻雀粪。

新打的小麦经阳光晒透发出甜蜜蜜的味道,非常容易催眠和催梦。

父亲把我喊醒,我见他用手翻着金黄的麦粒,回过头问我:“你考的第几名?”我说:“第二名。

”父亲摸摸我额头上的“马鬃”,欣慰地夸奖了我一句:“不错。

”祖母在房子里听着我们说话,大声说:“他们班一共才三个学生。

”父亲问:“第三名是谁?”我低头不语,祖母替我回答:“第三名是二黄毛。

”二黄毛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村里人谁都知道。

父亲板起了面孔,对我说:“把书本拿来,我考考你。

”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

父亲是一个十分温厚的人,我以为可以赖过去。

他觉出其中有什么奥秘,逼我立即拿来,我只好进屋把书拿了出来。

父亲看着我拿来的所谓小学一年级国语第一册,愣了半天,翻来覆去地看。

我垂着头立在他的面前。

我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

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我以为父亲要揍我了,可是没有。

他愁苦地望着我泪水盈眶的眼睛,问:“那一半呢?”我说:“那一半送给乔元贞了。

”父亲问:“为什么送给他?”我回答说:“他们家买不起书,教师规定,每人要有一本,而且得摆在课桌上,我只好把书用刀裁成两半,他一半我一半。

”父亲问我:“你两人怎么读书?”我说:“我早已把书从头到尾背熟了。

乔元贞所以考第一,是因为我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把‘史承汉’的‘承’字中间少写了一横。

”父亲深深叹着气。

他很了解乔元贞家的苦楚,说:“元贞比你有出息。

”为了好写,后来父亲把我的名字中的“承”改作“成”。

父亲让我背书,我一口气背完了。

“狗,大狗,小狗,大狗跳,小狗也跳,大狗叫,小狗也叫……”背得一字不差。

父亲跟乔元贞他爹乔海自小是好朋友,乔家极贫穷,乔海隔两三年从静乐县回家住一阵子,他在静乐县的山沟里当塾师。

脸又黑又皱,脊背弓得像个“驮灯狮子”(陶瓷灯具)。

父亲对我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

”我不懂父亲为什么要这样,送给人家的书怎么好意思要回来?元贞把半本书交给我时,哭着说:“我妈不让我上学了。

”晚上,我看见父亲在昏黄的麻油灯下裁了好多白纸。

第二天早晨,父亲把我叫到他的房子里,把两本装订成册的课本递给我。

父亲的手真巧,他居然把我们两个的半本书修修补补,装订成了两本完完整整的书,补写的字跟印上去的一样好看。

父亲把两本课本用牛皮纸包了皮,在封皮上写上名字。

元贞不再上学了,但我还是把父亲补全的装订好的课本送给他。

这就是我的第一本书。

对于元贞来说,是他一生唯一的一本书。

6.用自己的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

7.作者是怎样描述“第一本书”的样子的?8.当父亲弄清“我”那“凄惨的课本”的原委后,并没有批评“我”,只是“深深地叹着气”,试揣摩,父亲的叹气包含什么含义?9.通过父亲的言行,你看出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试发表你的看法。

10.通过读“第一本书”的故事,你认为“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你还可以作怎样的理解?(二)父亲挑书①重一百多斤的书压在六十多岁的父亲的肩上。

②我几次请求父亲放下担子让我挑一气,都被顶了回来。

没办法,我只得借着电筒发出的可怜的光跟在父亲修长的身子后面,背上背着个装有几件衣服的旅行包和一把红色吉它,样子潇洒得要命。

③我很清楚父亲此刻的心情。

中学时我因母亲病逝,被迫从滇东北转到滇东南就读。

6年多来,父亲都是形单影只地过着独身生活,一大把年纪了,仍起早贪黑地劳作,其苦不言而喻。

今年大学毕业,在众亲友的劝说下,我最终放弃了在昆明一报社工作的机会,回到离别多年的家乡。

这一决定出台后,最高兴的当然是父亲了。

“这回有个说知心话的地方了!”父亲逢人便说。

④一路上,父亲重复着那句重复了多年的话:“做人不做浮漂草,要做水上捕鱼人。

”碰上熟人问:“要干什么?”他就抬高本来就很宏亮的声音:“秀才搬家——尽是书。

帮娃娃挑书到他舅舅家,请他家的客车送到城里去,明天娃娃就要到城里上班去了。

”“这回算得了!”对方回敬了一声,“嗨!”⑤农村人的“要干什么去”是路上招呼的客套话,今晚做的事又是父亲盼了很多年的,于是,在回话时父亲理所当然地欣慰了一番,就好像辛苦几十年就是为了等这几句让人欣慰的话从内心里流出来,以至于每一个字都吐得相当有力,像钉子落到玻璃板上一样,发出的声音乐曲般悠扬。

尤其是那个“嗨”字。

只可惜,父亲的身子摇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使我联想到“蹒跚”这个词,加之脚下不时地打滑,父亲几乎是踉跄而行了。

⑥我没有再要求父亲让我挑一气了。

这个时候,即使再加上一百斤,只要是书——能照亮我的人生之路的赋予我智慧的书,父亲也会固执地把它挑在肩上。

我小心地跟在后面。

看着被书的重量挤压成弓形的父亲,眼里溢满了一种闪亮的东西,让我觉得满天都是星星,我也像是借着这满天的星星发出的光前行了。

⑦希望赋予人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啊!⑧从今以后,我想我会更加珍爱这些书——即便不能为父亲做些什么。

无论走到哪里,我都会让它像春风跟随种子一样跟着我——我忘不了这个雨夜,白发苍苍的父亲为我挑着沉重的书踉跄在一条又稀又滑的泥巴路上。

11.父亲是个怎样的人?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12.概括本文的中心意思。

13.试揣摩文中画线句子的真正含义。

14.文章塑造父亲这一形象,除用了语言、行动描写,还有什么?请举例说明。

三、写作15.课文中的人物,像考了第一名的乔元贞、一只手几个指头都说不上来的二黄毛、只教一本书的先生“弄不成”,虽着墨不多,却都各具特色,让人难忘。

试从中选取一个,结合课文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编一则小故事,在班内交流。

☆3*我的第一本书一、1.牛汉2.①荒寒快乐梦幻童年没有幽默,道出作者童年生活的辛酸,那个时代,物质是匮乏的,几乎所有同学都在生存底线上挣扎,哪有幽默可言?可是,毕竟是童年,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也抹不去与生俱来的儿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和小伙伴、小动物在一起,回到大自然中间,就是快乐的。

(此题有一定难度,学生能理解即可)②稀奇那个久远的年代,那样一个穷困的小山村,人们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都是极端匮乏的。

3.①优改成幽暑改成薯②密改成秘孰改成塾复改成覆4.鲁迅:《故乡》《孔乙己》《社戏》等等。

周作人:《故乡的野菜》《乌篷船》《喝茶》、散文集《自己的园地》《雨天的书》等。

朱自清:《背影》《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散文诗《匆匆》等。

5.答案举例:从书中知道了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的各种知识,或从书中懂得了什么道理;或学会了如何做人等等,不一而论。

二、(一)6.写了“我的第一本书”不同寻常的经历。

7.凄惨的课本,哪里还像本书,简直是一团纸。

书是拦腰断的,只有下半部分,没有封面,没有头尾。

8.父亲是个知书识礼的人,这深深的叹息,既包含着对儿子做法的默许,也为儿子同学家的生活贫困而深表同情。

9.父亲温和善良、知书识礼、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同时也乐于助人。

10.“我的第一本书”,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

(二)11.文中父亲是一个淳朴、勤劳的农民。

他善良、正直、有点固执,深爱着自己的儿子。

12.文章主要记叙了一个雨夜,白发的父亲为“我”挑书的感人故事,赞颂了父亲深沉无私的爱以及对“我”的希望和鼓励,表达了“我”要继续努力、积极进取的决心。

13.④段画线句子含义:做人不能虚浮,要脚踏实地,多做实事。

⑥段画线句子含义:“我”感受到了父亲所给予我的激励,努力向前。

14.除语言、行动描写外,还有肖像描写,如“白发苍苍”、“修长的身子”、背“压成弓形”等。

三、15.提示:学生根据课文资料提供,发挥自己的想象编一则小故事。

如《“弄不成”正传》《乔元贞的故事》《二黄毛外传》等。

以上就是为大家提供的“初二语文《我的第一本书》练习及测试”希望能对考生产生帮助,更多资料请咨询中考频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