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税史
中国财税史

1、财政制度主要取决于哪些因素?(1)经济因素:财政制度是根据社会经济的客观需要制定的,它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
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基础下的财政制度各有所异,但基本上要根据各国当时的生产力条件来制定与其经济结构相适应的财政制度。
(2)政治因素:不同社会形态下的财政制度的侧重点不一样,同时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不相一致,不同的政权体系下财政分配关系各有其特点,财政制度的制定要与国家的政治制度相适应,才能平衡不同集体之间的利益关系。
(3)社会因素:科学合理的财政制度要综合考虑到社会各阶层利益、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状况,力求在促进社会进步,民生稳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所作为,这就要在制度财政制度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各种社会因素,才能更加合理的制定相关的财政制度(4)自然资源、地理环境、灾害等客观因素:因地制宜,财政制度也会因为不同的地域情况作出适当的变化,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需要,合理分配资源,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2、试述先秦时期中国财政管理体制的演变及其启示。
演变:①夏商周三代实行地方分权型的才财政管理体制夏商周三代实行宗法分封制。
全国的土地和人民名义上属天子所有,天子通过授土授民,封赐给诸侯王。
据《周礼》记载,天子按公、侯、伯、子、男的等级分封。
“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
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受封的领主掌握着封地内的政治、经济、军事及课税权。
周天子最可靠的收入是王畿内的税收。
受封的诸侯虽有比例上交中央的规定,但在中央对地方失控的情况下,交不交,交多少完全决定于诸侯。
这种体制导致后来的王室衰微,诸侯称霸。
形成春秋战国的分裂局面②春秋战国时期的财政管理体制演变1、由“有封有建”的王朝诸侯分级管理体制向“有封无建”的统一集权的方向发展。
战国时,各诸侯国都建立了以王为首的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诸侯国之间各自为政,诸侯国的财政有集权的倾向。
第十二章 国民政府的财政 中国财税史

一、中央政府支出 二、地方政府支出
一、中央政府支出
中央政府支出包括党务费、政务费、军费、债务 费支出等多项内容,其中以军费、政务费和债务 费支出为主,三项主要支出中又以军费支出最巨。 (一)党务费支出 (二)政务费支出 (三)军费支出 (四)实业费、交通费和建设费 (五)教育文化费支出 (六)债务支出
一税收收入一税收收入一税收收入一税收收入二专卖收入二专卖收入三行政收入三行政收入五内外债五内外债2020世纪世纪3030年代国民政府在税制建设上做了大量年代国民政府在税制建设上做了大量工作将国际上通行的直接税间接税概念引入工作将国际上通行的直接税间接税概念引入中国并在直接税体系的建设上做了许多工作中国并在直接税体系的建设上做了许多工作开征了所得税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特种过分开征了所得税非常时期过分利得税特种过分利得税遗产税等税种并将传统的田赋改造为利得税遗产税等税种并将传统的田赋改造为土地税填补了中国税制体系中现代直接税税种土地税填补了中国税制体系中现代直接税税种的空白
(二)地方公债
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7月公布了《财 政部关于发行公债及订借款项限制案》, 对中央及地方政府的公债发行权限予以限 制。
抗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时期,为加强国家财政的统一调度权, 省级政府的预算纳入了国家预算,相应地, 省公债停止发行,其以前发行的公债由中 央政府负责统一偿还。
第四节 国民政府的财政支出
4.项怀成主编:《中国财政通史》中华民国卷 刘孝诚著,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
5.吴兆莘:《中国税制史》,上、下册,商务印书馆 1937年版。
6.陈昭桐主编:《中国财政历史资料选编》,第12辑,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
中国财税的发展简史

中国财税的发展简史 Lele was written in 2021中国财税的发展简史听到财税两个字大多数人可能会觉得与自己无关,其实不然,财税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财税包含“财务”和“税务”。
财税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那个时候还是利用结绳记事和刻契记事把一天的收获记录下来,像一些部落首领一样也是会收取部落成员的食物,这个跟我们的现如今的缴税又有何区别呢。
财税通过原始社会到今天一直在不断地发展,大约在西周前后,基本已经形成了“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虽然在当时是一个突破性的进步,但是对于如今的我们来说这种方法是一种不完整的记账方法,例如:你买了一本书,但是你只记你花了多少钱或者只记你买了一本书,这样的话,你是没有办法了解你的经济流向的,这样时间长了你就弄不清楚你的钱到底花哪了,也弄不清你买一个东西花了多少钱。
这样不完整的记录,对于公司来说,公司没有办法了解采购市场的情况,也不清楚公司资金流动情况甚至经营情况也是不清不楚的,那么这个公司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是生存不下去。
对于个人来说,他是不能了解自己的钱花在哪里了,也不清楚买东西的市场价,也许被人骗了都不清楚。
近代财税产生了复式记账,使财税又进入了新的阶段,复式记账在单式记账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
现如今我们也一直在沿用复式记账,还是同样的例子,你买了一本书,你记得是你花了多少钱和买了一本书,这样能够很清晰的看出这本书花了多少钱。
对于公司来说,公司能很清楚的知道每一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具体过程,就不会有公司资金不知所向的情况发生。
对于个人也能很清楚自己的钱花在哪,花了多少。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财税又有了新的发展,开始出现管理制度,这个就保证了财税的真实性。
但是这并不是结束,财税还是在不断地发展进步当中。
如今是一个网络时代,而财税也从传统的手工记账变化成计算机记账,而我们悟空财税便是当中的佼佼者。
我们致力于深度财税服务领域,我们自主研发的七十三变财税系统,通过智能财务和人工服务结合,快速做账轻松核对,让财务管理更规范,融合新税收法规政策,将复杂的财务税务化繁为简,服务范围除了基本的记账、报税之外,还包括纳税筹划、企业运营分析、风控分析等更高阶、战略级的财务服务。
财税的发展简史范文

财税的发展简史范文财税发展简史财税制度的发展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从古代到现代,简要介绍财税发展的历史。
古代财税制度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出现在早期文明社会。
最早的财税制度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古埃及和古巴比伦。
在古埃及,人们通过征收农业税、工艺品和畜牧品收税来维持国家运转。
而在巴比伦,税收主要是以农作物形式征收,并按比例分配给各地贵族和官僚。
古代中国也有自己的财税制度。
夏、商、周时期,税收主要以农产品形式征收,用于维持王室和统治集团的活动。
随着秦统一中国,财税制度得到较大的,实行统一的货币和等级税制,为中国历史上的税收制度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的财税制度主要以封建制度为基础。
在欧洲,封建贵族对税收拥有极大的控制权,农民和小商贩都需要向贵族支付税款、报酬和租金。
这导致了社会贫富差距悬殊,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到了近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出现,财税制度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在18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支撑工业化进程。
于是,英国政府开始征收更多的税款,通过建立现代化的税收管理体系,实现财政赤字的平衡,为工业化发展提供了稳定的财政基础。
19世纪的法国是另一个财税制度变革的典范。
在法国大革命后,国家财政陷入混乱,无法满足国家的建设需求。
为了财税制度,法国政府通过评估土地价值来征收地产税,并引入了现代化的财产税制度,使得财政状况得到了改善。
近代中国的财税制度始于清末。
光绪年间,江苏省试行地税和鹰厂税两项财税新法,后来逐渐推广到全国。
而辛亥革命后的新中国,财税制度更加深入。
派遣洋务人员的提议和日本军事占领时期的推动,使得中国开始实行现代财税制度,并逐渐建立了包括税务和财政在内的财税体制。
财税制度的发展在当代世界取得了进一步的进展。
现代国家财政体制基本上已经形成,财政运作和税收管理趋于规范和透明。
同时,国际税收合作也成为当今世界的重要方向,各国通过签订双边或多边税收协定,共同打击税收避税和逃税等国际跨境财税犯罪活动。
中国财税史周春英答案

中国财税史周春英答案1、决定财政制度的因素不包括A、社会性质B、经济发展水平C、领导人素质D、职能答案:领导人素质--------------------------------2、财政史研究的内容包括A、财政制度B、财政政策C、经济结构与方式D、其他都是答案:以上皆包括--------------------------------3、财政史的研究对象包括A、财政发展本身规律B、和社会思想文化C、财政制度与政策D、其他都是答案:以上皆包括--------------------------------4、熊彼特将西方财政发展的历史分为贡赋财政、赋税财政、财政和公共财政四个阶段,其划分依据的是A、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或者称为财政融资方式B、社会性质C、经济发展阶段D、财政收入形态答案: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或者称为财政融资方式--------------------------------5、以财政分配对象的表现形态为标准,不属于财政收入形式的有A、劳役财政B、实物财政C、财政D、货币财政答案:财政--------------------------------6、财政史的内容不能拘泥于货币关系。
答案:对--------------------------------7、“财政”一词在中国随着夏王朝的建立而同时出现。
答案:错--------------------------------8、专业史学与专业知识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答案:对--------------------------------9、财政史的研究对象与财政学史的研究对象相同。
答案:错--------------------------------10、财政史是财政学的“流”。
答案:错--------------------------------1、由于劳动生产率低下,夏代田赋的征收采用了A、比例税制B、劳役租C、十一税率D、定额税制的贡法答案:定额税制的贡法--------------------------------2、先秦时期的财政制度建立的经济基础是A、井田制B、均田制C、土地私有制D、屯田制答案:井田制--------------------------------3、井田制盛行于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答案:西周--------------------------------4、“分田赋兵”“分田制禄”反映的是A、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B、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C、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D、更名天下田为王田答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5、夏商西周时期,王与地方诸侯国之间的关系是A、集权型B、相对松散的地方分权型C、行政隶属关系D、完全独立答案:相对松散的地方分权型--------------------------------6、夏商周三代的土地制度,从宏观上讲是土地王有制。
中国财税史知识点总结

中国财税史知识点总结中国财税史是指中国古代财政和税收制度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古代,财政和税收制度一直是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们将对中国财税史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梳理。
一、夏商周时期的财政制度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财政制度发展的起始阶段。
在这个时期,国家的财政主要依靠贡赋制度来进行征税。
贡赋制度是指国家依靠对各个部落、王国进行征收金银、丝绸、米粮等物品的税赋来进行财政收入,这主要是通过各个部落和王国向中央政府交纳税赋来实现的。
这种财政制度的特点是依附于封建制度,以及以物品支付税赋为主要形式。
在夏商周时期,国家的财政主要用于进行国家建设、军事活动和公共事务。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各个部落和王国向中央政府交纳的税赋,同时还有一些国家经营的行业和开采资源所得的收入。
二、秦汉时期的财政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财政制度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国家的财政制度明显有所改革和发展。
在秦汉时期,财政的收入主要依靠国家实行的赋税制度和统一的货币制度。
在秦朝时期,实行的是均田制和农田赋税制度,即按照土地的面积大小和等级来确定赋税额度,这种制度是以物品支付税赋为主要形式。
在汉朝时期,推行的是中央集权的赋税制度,即由中央政府直接对百姓征收赋税,这种制度是以货币支付税赋为主要形式。
同时,汉代还采取了一定程度的赋役并举政策,即在对百姓征收赋税的同时还要求他们参加一定数量的军役。
在秦汉时期,国家的财政主要用于进行国家建设、大规模的军事活动和对外扩张,以及地方官僚的俸禄等开支。
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对百姓的赋税,同时还有一些国有企业和军国工业所得的收入。
三、隋唐时期的财政制度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财政制度发展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国家的财政制度明显有所改革和发展,同时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有了一定的增长。
隋唐时期实行的是均田制和赋税制度,即按照土地的面积大小和等级来确定赋税额度,这种制度是以物品支付税赋为主要形式。
中国财税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财税改革对后世的影响与启示改革的历史意义(一)春秋时期1、向井田之外的生产所得课税,从法律上否定了当时社会格局赖以存在的政治经济基础——井田制,从而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开辟了道路;2、国家向社会增加赋税负担,从而鞭策赋税负担人努力提高生产效率,增加了财政收入,满足了争霸对财政的强烈需要;(二)战国时期1、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私有制的确立;2、进一步推动了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3、形成并实践了财政税收政策为实现社会目标服务的可能性和可行性;4、以合理的财政分配实践揭示了财政分配本身是一门学问总而言之,这些改革都不同程度地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废除了奴隶制政治经济制度,巩固和发展了封建制的政治经济制度,大大促进了封建制的建立和发展。
(三)春秋战国财政改革的启示:1、财政税收反作用于社会发展变化的能量有时候是十分强大的,统治者承认土地私有,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井田制的开始崩溃,意味着在奴隶制度上打开了一个缺口;2、新事物的产生必将受到旧势力的阻挠,前进的道路充满光明但却异常曲折。
进步的财政税收改革必然会侵犯社会某些阶层的既得利益,因而激烈的改革往往会遭到激烈的反抗,商鞅变法就是最好的例子。
3.无论是财政改革还是社会变革,国家内部的综合条件起着很大的作用。
从改革的作用和效果来看,因为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内部阶级力量的差异,其效果是不同的。
齐国等国虽较早的过渡到封建社会,但由于旧贵族势力较大,变法受到很大阻力,所以变法不彻底。
有的国家出现了内乱,政权不稳定。
只有秦国借鉴了各国变法的经验,改革比较彻底,功效最大。
春秋时期的各国变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它直接的目的是增加财政收入,维护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
但是,从财政发展史上看,春秋时期的税收制度有了一个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对土地征税和对工商业征税已经分开;国家对重要物质资源的控制,以及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合法权益的措施逐渐施行,这都说明,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正在形成,以及保护新兴地主阶级合法权益的措施逐渐施行。
中国财税制度演变史

中国财税制度演变史税制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自己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具体情况,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规的总称。
我国的税收制度是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与经济体制的发展变化密切相关,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税收制度也不断进行着调整和改革。
建国以来,我国的税制体系基本上建立了双主体税复合税制的模式,即以流转税和所得税为主体税,辅之以其他税种的税制体系。
特别是以1994年税制改革为分水岭,我国税制进入了全面改革和深化的阶段,建立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税制。
但在此之前,新中国税收制度还经历了长期的演变发展过程。
根据其演变的性质和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我国税收制度的建立和曲折发展阶段和我国税制的初步改革阶段。
我国税制的建立和曲折发展阶段,主要是指从1950年税制建立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整个税制的过程,它是和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
在这一阶段,我国税制主要经历了1950年建立税制、1953年修正税制、1958年改革税制、1973年简并税制几个时期,下面具体来介绍一下。
(一)1950年建立税制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国家经济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为了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建立全国统一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制度,巩固刚建立起的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提供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转所必需的财力,就必须加强税收工作,废除原国民党政府的旧税制,统一税法,统一税收政策,建立起新的税收制度和税务组织机构。
为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的“国家的税收政策,应以保障革命战争的供给,照顾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及国家建设的需要为原则,简化税制,实行合理负担”的原则,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0年1月发布了《全国税政实施要则》、《关于统一全国税收政策的决定》和《全国各级税务机关暂行组织规程》,明确规定了新中国的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和税务组织机构等一系列税收建设的重大原则,建立了统一的税收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如温家宝在2008年“两会”记者会上指出:“一个国家的财政史是惊心动魄的。
如果你读它,从中看到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是社会的结构和公平正义”。
我们把从秦到清的财政史呈现给大家,或能从中体会到我国历史上财政改革的惊心动魄。
以下从古代的几次改革分析中国古代的财税改革推动了社会公平正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商鞅变法
首先是建立编户齐民、奖励耕织和奖励军功的制度,其次建立法制思想,为下一步大规模改革创造条件,主张轻罪重刑。
商鞅第二次改革,废除分封制,推行县制。
废除井田制,改革土地分配不公。
废除世卿世禄制。
制定户籍制度,改革税源、役源、兵源分配。
改革税赋制度,实行负担公平的原则。
商鞅提出“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就是国家按照统一的政策征税,按照收获多少定额征收,旧贵族占地多就要多交税,这样就可使人民的负担公平合理。
采取多种重农措施,扶植自耕农阶层。
商鞅的第二次变法,在经济上和政治上进一步剥夺了旧贵族的特权,触犯了他们的利益,遭到了旧贵族的顽强反抗。
数以千计的贵族来到国都,抗议新法。
以太子的老师公子虔、公孙贾为首的一批旧贵族还唆使太子出来捣乱犯法。
汉代的财税
西汉前期实行休养生息:厉行轻徭薄赋、奖励生产、与民休息的政策,促使社会经济持续增长,形成人民富裕、国库充盈的盛世局面,史称“文景之治”。
实行轻徭薄赋,减轻人民负担。
鼓励生产、发展经济,扩大税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厉行节约,禁止浪费。
通过“贵粟”政策,提高农民收入。
实行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管理体制,逐步加强中央集权。
汉代后期财政空虚,增旧税、创新税,犹不能满足浩大的军费,由此出现了严重的危机。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首先增加租税,如汉初向15至65岁的成人征税算赋,实行卖官鬻爵、纳金赎罪制度,让富人捐献,创立盐铁专卖制度
禁止豪强私自铸钱;重农抑商;逐步分化诸侯、抑制豪强
北魏孝文帝的财税改革
北魏在与时俱进,积极改革,学习和实行中原先进的文化和制度,日益强大。
建国前后,由于全国还没有统一,政治上主要以战争为主,经济上主要以掠夺为主。
治国方略的转折:“劝课农桑”,“偃武修文”,“与民休息”在斗争中改革:坚定地实施“与民休息”的政策。
在斗争中改革:把汉化运动和四项财税改革相结合1、实施班禄制。
采用汉族的惯例,给百官颁发俸禄。
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全面实行“班禄”制,剪除各项扰民陋规。
2、推行均田制。
这对发展农业经济、安定社会秩序、壮大国家财政起了重要的作用。
3、建立三长制。
际上是采用汉族传统的什伍组织编制户口的办法,代替了旧的“宗主督护”制度。
增加编户增加财政有效地促进了国家户口的发展,解决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4、改革赋役制度。
北魏前期租调很重,使国家编户齐民大量减少,政府的税源随之萎缩。
为了吸引广大隐附和流散的人口重新成为国家编户,同时也为了适应均田制实施后的新情况,北魏政府制定和推行了“新租调制”。
由于均田制和租调制的推行,国家财政收入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北魏财政收入也由前期的军事掠夺、户调杂税和畜牧狩猎为主要财政来源的模式演变为以租调为主要来源的模式,财政支出则由前期的军费为主转而以官俸为主。
太和十六年的官职改革,表现为政治上废除了内外官制体制,财政体制上则在均田制和租调制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中央财政的管理。
太和改制中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财政管理体制的强化相一致,这也反映在国家对财赋储藏的具体管理上。
隋唐财税改革
中央仓库积蓄充盈,地方仓库的存粮也相当充实。
由于有丰厚的积蓄,致使仓粟烂积。
隋文帝为了巩固政权,励精图治,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一是改革完善均田制,调整土地占有不均。
二是整顿清查户口,扩大赋税征收面。
三是实行轻徭薄赋政策。
四是改革府兵的供给制。
五是精减机构,减少官府费用。
六是推行节俭,惩治贪污。
隋文帝在推行节俭政策的同时,严厉惩治贪污腐败。
其子隋炀帝即位,凭借着国家雄厚的财政实力,奢侈腐败,穷兵黩武,大兴土木,十余年间就断送了隋代的命运。
隋炀帝在生活上,奢侈腐化达到了极点。
至于穷兵黩武,更是在所不惜,力役人数更是不胜其数。
这几次财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均平赋税和促进公平分配的作用,对后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财政分配是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重要纽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财政的分配职能,不仅仅是简单的财富分配,而且是对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通过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提高社会效率、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正义的目的。
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进程中,财政肩负着重要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