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
英语学习中“任务型教学”的作用与实施

英语学习中“任务型教学”的作用与实施新课程标准中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完成任务,感受成功。
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 “任务型教学法”把语言教学真实化、情景化和交际化,是符合现代教学理念的外语教学方法。
通过这种任务型教学可以改变以往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语言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全面推进外语素质教育。
一、任务型教学在英语研究性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发展了认知潜力,形成有明确目的,生成、转换、应用语言知识和交际的潜力。
它强调学生的语言学习过程、学习策略的使用以及学生的直接参与和亲身体验。
每一项研究性学习任务的完成,都使他们体验着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首先、任务型教学可以激发和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为了完成某项语言学习任务,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地获取相关学习资料及课外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
在学习中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各尽所能,都从中获得乐趣,每个学生都体验到了自己的价值,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同时可以充分发挥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其主动、积极进取、追求、探索、合作和参与的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发展。
其次、实施任务型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英语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围绕语言运用而展开,它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鲜活的语言学习环境,可以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学习模式,大力推进教学活动由“教”向“学”的转变,使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开展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主动探索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的外语学习氛围。
最后、实施任务型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习惯,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

任务型教学法英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能够运用日常英语进行交流。
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型活动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生能够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日常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和表达方式。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简单的交流。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进行交流。
学生能够通过任务型活动提高自己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各种真实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 情景教学法:通过设定各种生活场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英语,增强学习兴趣。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教材、多媒体课件、任务单、实物等。
2. 教学环境:教室、音响设备、投影仪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日常交流的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 呈现:教师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呈现本课的主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3. practice:学生进行听力练习,听懂并能够模仿所学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4. 任务型活动:学生分组,根据任务单的要求,完成各种真实的任务,如购物、问路等。
5. 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6. 总结:教师对本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目标。
7. 作业:学生根据本课所学,完成相应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形成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回答问题的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给予鼓励和指导。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摘要:在新课改背景下,传统的英语教学法已不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求,也无法激起当代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直接导致了我们英语效率低,大部分学生对英语学习丧失兴趣,逐渐出现了两极分化的现象。
为很好地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本文提出了适应新课改需求的任务型教学法,并针对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教学法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体会。
关键词:英语教学;任务型教学;具体措施;教师;学生英语是我国中小学校核心学科课程。
但长期以来,教师在教学中往往以自我教学为中心,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学习困难、学习方法、学习心理等学习因素的考虑,教学活动的设计大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判断和对学生心理特征和兴趣的假设来编排和组织,这使得英语教学基本只是教师教,很难成为学生的学,大部分学生只学到了英语语言知识,没有形成适当地运用所学英语语言知识进行交际的能力,而英语是一门需要学生大量实践练习的课程,学生只有在运用真实、语境真实的交际活动中,才可能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任务型教学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
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策略。
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完成贴近自身生活的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由此可见,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那所谓的任务型教学是什么呢?孟鹤君对任务型教学所下的定义:任务型教学活动就是一具体的任务为载体,已完成任务为动力,八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学生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在做事过程中自然的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的过程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语言能力。
形象的说就是:为用而学,用中学,学了就用。
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不是一般的、孤立的或者可以任意组合的课内或课外的教学活动,而是整个课程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

浅谈任务型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中的实施教育部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避免单纯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建议尽量采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思维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全面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还有许多值得探讨的地方。
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对任务型教学法的思考谈几点粗浅的认识和建议。
1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1.1任务教学的内涵所谓任务型教学(task-basedapproach),就是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以学生“能做某事”的描述方式提出隐含知识特征的任务,并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和合作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提高其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式。
1.2任务型教学的理论基础Euis(1990)认为,任务型语文教学的理论基础是“输入与互动(inputandinreractionisthypothesis)”。
学生所需要的不是简单的语言形式,而是可理解的输入和合适的输出的机会。
因此,外语课堂教学应包括“变化性互动(modifiedinteraction)”的各项活动,即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目的语进行理解、交际,从而自然地、有意义地促进对目的语的习得。
1.3任务型教学的基本特征鲁子问(2002)总结出了任务型教学的五个基本特征:①任务型教学是交际法的一种新的形态,而不是交际法的替代物;②任务型教学强调教学过程,力图让学生通过完成真实的生活任务而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形成运用英语的能力;③任务型教学强调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④任务型教学强调以真实生活任务为教学中心活动;5、任务型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语文运用能力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基于语言习得的讨论成果,课堂中师生和生生的互动和交际有助于同学运用语言,同学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产生语言的习得,并最终达到把握语言的目的。
因此,《英语课程标准》指出“活动要以同学的生活阅历和爱好为动身点,内容和方式要尽量真实,要有利于同学学习英语学问、进展语言技能,从而提高交际的语言应用力量”。
一、任务型教学法的基本理念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来自很多方面,最基本的是教育心理学,还有社会语言学、语言习得讨论等等。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依据之一来自对语言习得的讨论,利用语言习得的一些规律规律。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也是任务型教学法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和进展是社会的合作活动。
这种活动是无法被教会的。
学问是由学习者自己建构的,而不是有他人传递的。
它强调学习者个人从自身阅历背景动身,建构对客观事物的主观理解和意义,重视学习过程而反对现成学问的简洁传授。
任务型教学的原则:1.真实性原则;2.形式/功能原则;3.连贯性原则;4可操作性原则。
真实性原则中的“真实”只是一个相对概念,任务设计的真实性原则也不完全反对非真实语言材料消失在课堂任务中,但有一点是确定的,就是要尽量制造真实或接近于真实的环境,让同学尽可能多地接触和加工真实的语言信息,使他们在课堂上使用的语言和技能在实际生活中同样能得到有效的应用。
传统语言练习的最大不足之处便是语言脱离语境,脱离功能,同学可能知道不同的语言形式,但不能以这些形式得体地表达意义和功能。
形式/功能原则就是在真实性原则的基础上,将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明确化,让学习者在任务履行中充分感受语言形式和功能的关系,以及语言与语境的关系,增加学习者对语言得体性的理解。
连贯性原则组要表现在任务型教学是指教学通过一组或一系列的任务履行来完成或达到教学目标。
在任务型教学中,一堂课的若干任务或一个任务的若干子任务应是相互关联、具有统一的教学目的或目标指向,同时在内容上相互连接。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步骤

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步骤
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的完成来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
下面是任务型教学法在英语教学中的教学步骤:
1. 确定任务目标:任务目标应该是明确、具体和可行的。
教师
需要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和实际需求,制定适合学生完成的任务目标。
2. 提供任务说明:教师需要向学生讲解任务的具体要求和完成
方式,以确保学生能够清楚地理解任务的目标和要求。
3. 分组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交流思路
和想法,共同探讨任务的完成方式。
4. 进行任务:学生可以根据任务的要求,进行个人或小组的阅读、写作、口语等练习,以达到任务目标。
5. 汇报和反思:学生完成任务后,可以向全班展示他们的成果,并进行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以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提高语言能力。
6. 课后延伸: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阅读、写作、听力等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语言水平。
通过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步骤,学生可以在实际任务中运用语言技能,提高英语水平,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1 -。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运用1. 引言1.1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任务型教学法能够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通过实际的任务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设置具体的任务要求和评价标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参与。
最重要的是,任务型教学法能够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使学习变得更加有意义和有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喁,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语言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1.2 任务型教学法的概念和特点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强调通过具体的任务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帮助他们在真实的语境中实践语言运用,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自主性,鼓励他们通过实际任务的完成来提升自己的语言技能。
任务型教学法的特点包括:注重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任务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合作,倡导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注重任务的真实性和情境性,让学生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学习和实践;重视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全面提升听、说、读、写的能力。
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学生可以在实际任务中感受到语言的实际运用,激发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使其在小学英语课堂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正文2.1 明确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明确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学生需要达到的学习成果和能力要求。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一、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意义任务型教学是一种强调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获得语言输入和输出的教学模式,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交流,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任务型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语言素养。
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积极运用任务型教学,对学生的语言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二、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具体应用1. 设立真实的交际任务在英语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些真实的交际任务,如模拟购物、做饭、旅游等情境,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真实的语言交流。
这样的任务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更好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
2. 组织情境化的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语言交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输入和输出的能力,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对话技巧和沟通能力。
3. 进行小组合作任务在英语课堂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合作完成一些真实的任务,如制定旅行计划、策划文化活动等。
这样的任务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语言输出和交流。
4. 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任务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获取相关信息,并将信息进行整理和表达。
这样的任务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能力。
5. 进行语言输出任务在英语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语言输出任务,如口头介绍、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任务中能够进行自由的语言表达。
这样的任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运用学到的语言知识,提高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任务型教学在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教学过程1. 任务设计在进行任务型教学时,首先需要设计一个明确的任务,确定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包括任务的情境、任务的目的、任务的过程和任务的评价标准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任务型教学俞范中学罗建芳摘要:以任务为中心的语言教学是近二十年来交际教学思想的一种发展形态。
由于学术界对交际教学法在提高学习者准确度上的不足已成共识,在交际课堂中增添传统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则成为弥补此缺陷的有效方法。
任务型教学是兼容交际法和传统教学理念的折中主义教学。
当今在国外许多国家十分盛行,因此我们也要求在英语教学中运用任务型教学。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特征任务的呈现教学步骤《国家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任务型”的教学思想,强调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避免单纯的传授语言知识的教学方式,而尽可能地用“任务型”的教学途径,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一、任务型教学的特征“任务型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和二语习得研究者在大量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具有重要影响的语言学习理论。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Peter Skehan对任务有如下论述:意义优先,任务完成为主;评估基于任务完成与否。
英语教学课堂中的任务是指学习者运用目标语进行交际以达成某一结果的活动。
任务要注重学生沟通,并且具有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可能性,而不是“假交际”。
学生应把学习的重点放在完成任务上,对任务评估的标准是:任务是否成功完成。
因此任务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活动至少应具备以下特点:1)以意义为中心,而不是以操练某种意义不大,甚至是无意义的语言形式为目的。
2) 任务的焦点是解决某一交际问题,这一交际问题,必须与现实世界有着某种联系。
这种联系不应是笼统的或是现实世界中的某种活动的翻版,而应是具体的,贴近学生生活,学生经历和社会实际,能引起学生共鸣和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3) 任务的设计和执行应注意任务的完成,即交际问题的解决,任务完成的结果是评估任务是否成功的标志。
我们在交际法教学中通常采用传统的3P教学模式:呈现(Presentation);操练(Practice);表达(Production)。
即老师先呈现某个语言项目,然后让学生操练,最后让学生用该语言项目进行表达。
而任务型教学模式中,学生们以完成任务的活动开始学习,在任务完成后,老师再把学生注意力引到任务型学习活动中或使用的语言上来,并对学生的语言表现做一适当纠正和调整,在任务型语言学习中,由于完成任务的刺激和兴趣,学生使用语言的手段和范围都大大地扩大了,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大为提高,因此北京师范大学的程晓棠认为任务型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特征:1)尽可能接近生活中的实际能力。
2)学生通过获得处理和传达信息来做一件事。
3)学生以某种形式使用语言(包括图表、体态语言、借助环境等)。
4)必须有明确的任务目标。
5)必须有具体的任务结果。
二、任务的呈现任务型教学活动的关键是创造真实的语言活动情景,激励学生共同参与,共同交流,共同学习。
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应从学生“学”的角度设计教学活动,使学生的活动具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应依据并结合教学内容,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活动,并组织他们积极参与。
学生通过思考、调查、讨论、交流等方式,学习和使用英语,完成学习任务。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情景的真实性。
设计任务时要提供给学生明确、真实的语言信息,使学生明白该做什么。
语言情景和语言形式要符合语言实际功能和语言规律,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2)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生学各门学科要学有成效,非爱好,非以此为乐不可。
教师语言要善于启发学生“好”,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
新异的刺激物能引起他们的定向探求活动。
语言新鲜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进行新的探求活动,保持与发展旺盛的求知欲。
(3)阶梯状呈现。
课堂教学中所设计的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前后相连,环环相扣,形成由初级任务到中级任务、中级任务到高级任务,再由高级任务回复到中级任务,再涵盖初级任务的循环,并由多个小型任务构成“任务链”。
在语言技能方面,应当先给学生输入母任务后让学生输出子任务,使任务的呈现作阶梯式层层推进。
(4)呈现方法的多样性。
设计新颖独特的、能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好方法,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A、模拟表演法。
即把文章出现的环境设置到课堂中,学生进行模拟表演。
让学生表演,置身于情景中去,会让他们感到亲切无比,也会乐不开支,学生们的主动性会大大增强,从而更好地学会听英语和说英语的技巧。
学生通过活动,由“被动”转变为“主动”,主动地学习、吸收新的知识。
如初中课文第一册Lesson 35,让学生A扮演Li Lei分别去会见Jim’s father, mother, sister and Kate’s cat.使学生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会介绍和认识长辈和朋友。
B、相关实例法。
像讲故事一般,引出相关的新闻报道或历史事实,特别是热点或众所周知的,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如:初中英语第二册中Lesson 82-----The moonlight sonata,上课之前可讲一些中国的作曲家聂耳,冼星海等,以引起学生的共鸣。
C、图表法。
这是一种简洁明了的方法,容易理清学生思路,使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一目了然。
如初中第二册中Lesson 90-----Bill Gates,可以时间为顺序列出以下表格:On October 28,1955 was bornA child wanted to be a scientist13 years old started to play with computers17 years old worked out a software program with the old machineIn 1973 went to Harvard UniversityIn 1975 began the company called MicrosoftIn his third year(1976) left Harvard to work for the companyIn 1994 married MelindaIn 1999 wrote a book called《Business @ the Speed of Thought》D、讨论法。
四人一组把班级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选一名组长。
讨论结束后,组长代表该组发言(组长以轮流为好),此法特点:涉及面广,可以给学生提供选择语言和运用语言的机会。
可以使学生从别人中吸取丰富的知识,开阔眼界。
如初中英语第二册Lesson51----Ann’s birthday可以“How do Chinese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和“How do you think English people celebrate their birthday?”展开讨论,使学生达到语言和知识双丰收。
E、组织竞赛法。
中学生都是十几岁,好胜心很强,适当的学习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增加学生兴趣,竞赛的形式多种多样,如造句竞赛、朗读竞赛、英语演讲竞赛等等,可以是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可以是男女同学之间的竞赛,在竞赛中,学生显得情绪饱满,兴奋异常,并互相感染,课堂气氛紧张而活跃,学习效率就大大提高了。
三、任务型教学中的教学步骤Willis将任务型教学模式分为Pre—task(前任务)、Task cycle(任务环)和Post—task (后任务)三个步骤。
1)Pre—task(前任务),由教师引入任务:教师向学生介绍话题和任务,突出关键词语,可先让学生听一听别人类似任务的录音或阅读课文的某部分而导入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任务的指令和做好准备。
2)Task cycle(任务环)又可分为三部分:A,任务(task)由学生执行任务,学生以二人一组或以小组形式完成任务,老师在远处监督,鼓励他们自由发言,不打断形式发言,也不需要纠正学生的错误, 使学生有自由表达的安全感。
B,计划(planning)各组学生准备想向全班汇报任务完成的情况,由于向全班同学公开汇报情况,要求学生表达力求准确,为此老师可适时予以语言指导。
C,报告(reporting)各组学生向班级报告自己的情况,也可以交换书面报告,比较结果。
这时,老师充当评委角色,评价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
3)Post—task(后任务)也有两个部分:A,分析(analysis)学生通过录音分析其它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并记下一些有用的单词、词组和句型。
B,操练(practice)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
四、结束语任务型教学模式有着许多先进的理念,它们对革新英语教学的观念,对英语教师的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论指导意义。
但它也无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只有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能在任务教学过程中形成更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风格。
参考文献1.教育部《国家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任务型教学途径》,翁燕文,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