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高应变.doc

合集下载

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doc

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doc

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
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以下带来关于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相关内容供以参考。

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就是往桩顶滞轴向施加一个冲击力,使桩产生足够的贯入度,实测由此产生的桩身质点应力和加速度的响应,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单桩竖向抗承载力及桩身完整性的检测方法。

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土之间产生足够的相对位移,以充分激发桩周土阻力和桩端支承力.从桩身运动方向来说,有产生向下运动和向上运动之分。

习惯把桩身受压(无论是内力、应力还是应变)看作正的,把桩身受拉看作是负的;把向下运动(不论是位移、速度还是加速度)看作正的,而把向上的运动看作负的。

由于应力波在其沿着桩身的传播过程中将产生十分复杂的透射和反射,因此,有必要把桩身内运动的各种应力波划分为上行波和下行波。

由于下行波的行进方向和规定的正向运动方向一致,在下行波的作用下正的作用力(即压力)将产生正向的运动,而负的作用力(拉力)则产生负向的运动。

上行波则正好相反,上行的压力波(其力的符号为正)将使桩产生负向的运动,而上行波的拉力(力的符号为负)则产生正向的运动。

由于锤击所产生的压力波向下传播,在有桩侧摩阻力或桩截面突然增大处会产生一个压力同波,这一压力回到桩顶时,将使桩顶处的力增加,速度减少。


时,下行的压力波在桩截面突然减小处或有负摩阻力处,将产生一个拉力回波。

拉力波返回桩顶时,将使桩顶处的力值减小,速度增加。

掌握这一基本概念就可以在实测的力波曲线和速度曲线中根据两者变化关系来判断桩身的各种情况。

以上是下面为建筑人士收集整理的关于“高应变桩基检测原理”等建筑相关的知识可以登入建设通进行查询。

建筑工程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

建筑工程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

建筑工程基桩高应变法检测报告1.引言基桩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状况对整个工程的安全和稳定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应变法是一种常用的基桩检测方法,通过测量基桩顶部的应变变化来评估基桩的质量状况。

本报告旨在对工程中的基桩进行高应变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估。

2.检测方法和仪器本次检测采用了高应变法,并使用了专业的高应变仪器。

具体的检测步骤包括:确定检测点位,安装应变片,连接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

检测仪器精度高、操作简便,能够实时显示应变变化曲线,并能够自动生成数据报告。

3.检测点位选择根据实际情况,在工程现场选择了10个具有代表性的基桩作为检测点位。

选择的基桩包括不同类型、直径和深度的基桩,能够全面反映工程中的基桩质量状况。

4.检测结果分析对于每个检测点位,我们进行了多次的高应变法检测,并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4.1基桩1及基桩2应变变化较小,质量较好。

基桩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应变曲线稳定。

4.2基桩3的应变变化较大,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进一步检测发现,该基桩的直径大于设计要求,可能导致基桩质量不稳定。

4.3基桩4的应变曲线存在剧烈波动,可能是由于施工过程中的震动等外部因素导致。

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测和评估。

4.4基桩5和基桩6的应变变化较小,质量较好。

但进一步检测发现基桩5的直径略有超过设计要求,需要进一步评估。

4.5基桩7的应变变化较大,可能存在质量问题。

进一步检测发现该基桩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了偏移,需要进行修复或更换。

4.6基桩8的应变曲线比较平缓,但存在一个突然的应变峰值。

经过检查,该峰值是由于传感器故障导致的,建议更换传感器并重新进行检测。

4.7基桩9和基桩10的应变变化较小,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5.结论综上所述,通过高应变法检测,我们对工程中的基桩质量进行了评估。

其中,基桩1、基桩2、基桩5、基桩6、基桩9和基桩10质量良好,符合设计要求。

基桩高应变检测.

基桩高应变检测.

高应变法动力试桩的主要功能 (1)判定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简称单桩承载力)。单桩承载力是指单桩所 具有的承受荷载的能力,其最大的承载能力称为单桩极限承载力。 高应变法判定单桩承载力是桩身结构强度满足轴向荷载的前提下判定地基 土对桩的支承能力。 (2)判定桩身完整性。高应变作用在桩顶的能量大,检测桩的有效深度大。 对预制方桩和预应力管桩接头是否焊缝开裂等缺陷判断优于低应变法;对 等截面桩可以由截面完整系数β定量判定缺陷程度,从而判定缺陷是否影 响桩身结构的承载力。 (3)打入式预制桩的打桩应力监控;桩锤效率、锤击能量的传递检测,为沉 桩工艺、选择锤击设备提供依据。 (4)对桩身侧阻力和端阻力进行估算。
桩侧阻力的反射波: 桩顶受锤击作用,应力波沿桩身传播,遇桩侧土摩 阻力R时将产生上行的压力波和下行的拉力波 。
打桩土阻力的大小显然与桩的竖向承载力高低 有关,桩承载力愈高、打桩土阻力愈强。尽管土 阻力是直接测量的,但土阻力中所包含的静阻力 的具体量值是未知的。因此,通过实测力与实测 速度曲线之差反映的土阻力大小只是桩的竖向承 载力高低的定性表达。
由于x是完全任意的,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在桩顶力和速 度时程曲线的2x/c(x<L)时刻,力曲线与速度曲线之间 的差值代表了应力波从桩顶下行至x深度的过程中所受到 的所有土阻力之和,即:
上行为R/2的压力波,经2L/c 时刻到达测点。它对 测点波形影响是,使力值增加,速度值减小,也就是 力和速度波形分开,分开距离在数值上正好是桩侧摩 阻力值。 数值-R/2的下行拉力波将和下行的锤击波F(t)叠加, 传播至桩底后产生反射。
尽管低应变反射波法和高应变法均采用一维应力波理论 分析计算桩—土系统响应,但前者由于桩—土体系变形很小, 一般不考虑土弹簧和土阻尼的非线性问题;而后者除与低应 变反射波法的计算原理、方法一致外,还要着重考虑上弹簧、 甚至是土阻尼的非线性。 因此,利用波动理论计算桩土互作用的土阻力问题显得很 重要。

桩基高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方案

桩基高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方案

桩基高应变动力试验检测方案一、试验目的1.评估桩基承载性能,包括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2.获取桩基的静力参数和动力参数,用于进一步基础设计和结构分析;3.验证桩基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试验准备1.选择试验桩基:根据实际工程情况和试验目的选择试验桩基,包括桩径、桩长、桩型等;2.试验设备准备:准备桩基高应变动力测试仪器和设备,如测频仪、传感器等;3.试验方案制定:制定桩基高应变动力试验的具体方案,包括试验方法、试验参数等。

三、试验步骤1.桩基预应力松解:根据试验方案,对试验桩基进行预应力松解,确保试验前桩基的应力状态合理;2.放置传感器:在试验桩基的预留孔中或其他合适位置,安装高应变传感器,用以测量桩基的应变变化;3.施加荷载:根据试验方案,在试验桩基上施加荷载,可以采用静力荷载或动力荷载,静力荷载可以通过制造荷载测定器进行施加;4.测量数据:实时测量桩基上的应变变化,主要测量桩顶和桩身的应变变化;5.检测结果分析:根据测量数据,进行桩基的静力参数和动力参数的分析计算,包括桩的承载能力、刚度、阻尼比等;6.试验结束:根据试验结果和试验方案,评估桩基的承载能力和变形性能,进行结论和建议的提出。

四、试验数据分析1.易变深度分析:通过测量桩身的应变变化,计算出桩身易变深度,从而了解桩基的侧向变形性能;2.桩的承载能力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桩基的承载能力,可以采用一般公式或者基于曲线的方法进行计算;3.桩的刚度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桩的刚度,可以包括静力刚度和动力刚度;4.阻尼比分析:根据试验数据,计算试验桩的阻尼比,可以采用谐波方法或者方差法进行计算;5.结果验证和应用:根据上述数据分析结果,验证桩基设计的合理性和安全性,并对工程实际应用进行建议。

五、试验注意事项1.选择试验桩基时要代表性和典型性;2.试验设备和设备要进行校准和检验,确保测量准确和可靠;3.试验方案要详细完整,确保试验过程的可控性和可重复性;4.试验过程中应加强安全措施,如防护措施、防滑措施等;5.试验完成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桩基高应变承载力检测原理

桩基高应变承载力检测原理

桩基高应变承载力检测原理
一、基本流程
根据试验要求,高应变测试应在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完成前进行,高应变试验前通知委托方或现场监理工程师,经批准后进场进行试验检测,操作步骤参考如下:
1、传感器安装面预处理;
2、重锤就位;
3、在仪器监控下安装应力、加速度传感器;
4、调整仪器进入接受状态;
5、按预定高度起吊重锤,接受操作员指挥,使重锤自动脱钩;
6、仪器操作员检查采集信号、工作人员检查传感器;
7、根据操作人员意见重复上述(5)、(6)项,或进行下一根桩的试验工作,重复(1)~(7)步。

直至全部试验结束。

8、对有问题的桩应及时将分析结果通知监理或委托方。

二、高应变检测原理
高应变动力试验是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土间产生相对位移,实测桩顶力和加速度的时程曲线,通过波动方程分析法拟合计算单桩的极限承载力。

1、正确选取信号,确定波速平均值;
2、假定桩和土的力学模型,根据勘察报告和施工记录选定计算模型的初始参数;
3、利用实测的加速度曲线作为输入的边界条件,通过波动方程
数学求解,反算桩顶的力曲线;
4、如果计算的曲线与实测的曲线不吻合,说明假定的模型及参数不合理,有针对性地调整桩土模型及参数;
5、根据调整后的桩土模型及参数再行计算,直至计算曲线与实测曲线的吻合程度良好,且难以进一步改善为止。

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 高应变、低应变[荟萃知识]

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 高应变、低应变[荟萃知识]
一类---桩身完整。,
二类---桩身有轻微缺陷,不会影响桩身结构 承载力的发挥。
三类---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 有影响,一般应采用其他方法验证其可用性,或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计复核或补强处理。
四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一般应进行补强 处理。
专业精制
12
专业精制
13
专业精制
14
专业精制
3
激振设备、 传感器、放 大器、信号 采集分析仪。
低应变动测仪器
专业精制
4
FDP204(B)掌上动测仪
专业精制
5
专业精制
6
专业精制
7
专业精制
8
专业精制
9
专业精制
10
目前倾向于低应 变法仅能检测桩 身完整性
专业精制
11
桩身完整性定义
桩身完整性类别是按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影 响程度,统一划分为四类的:
专业精制
26
3.贵州省遵义市万里路某建筑工程检测 贵州省遵义市万里路某建筑工程人工挖孔灌注桩,桩长
11.5米、桩径1200mm、砼强度等级C20,本次工程桩 试验采用FDP204(B)动测仪,下图桩底很清晰,有明显
的扩大头反射,而且波形的归零情况良好。
专业精制
27
五 桩基高应变动力检测
高应变动力试桩的基本原理: 用重锤冲击桩顶,使桩土产生足够的相对位移,
一 桩基低应变动力检测
桩基动力检测是指在桩顶施加一个动态力(可以 是瞬态冲击力或稳态激振力)。桩土系统在动态力 的作用下产生动态响应信号(位移、速度、加速度 信号),通过对信号的时域分析、频域分析或传递 函数分析,判断桩身结构的完整性,推断单桩承载 力。

8.4.1-8.4桩基检测-基桩高应变检测

8.4.1-8.4桩基检测-基桩高应变检测

8.4.1 基桩高应变检测原理
3、应力波的作用规律及其基本描述
Wd(t)=[F(t)+ZV(t)]/2 Wu(t)=[F(t)-ZV(t)]/2 在下行波的作用下,正的作用力(压力)将产生正向(向下)运动,而负的作用力 (拉力)则产生负向(向上)的运动,因此,下行波所产生的力和速度和符号永远保 持一致。上行波则正好相反,上行的压力波(其力的符号为正)将使桩身产生负向
8.4.2适用范围与限制条件
力学模型及其参数,而模型的建立和参数的选择只能是近似的和经验性的,是否合 理、准确需要大量工程实践经验积累来不断完善。 灌注桩的截面尺寸和材质的非均匀性、施工的隐蔽性(干作业成孔桩除外)及由此 引起的承载力变异性普遍高于打入式预制桩,混凝土材料应力—应变关系的非线性、 桩头加固措施不当、传感器条件差及安装处混凝土质量的不均匀性,导致灌注
8.4.1 基桩高应变检测原理
4、桩身阻抗变化在F-V图上的反映
⑵阻抗增大将产生上行的压力波在到达检测截面时,将引起力值的增大和速度值的 减小,即力(F)曲线上移而速度(V)曲线下移。 ⑶变阻抗截面所在深度可以由反射信号到达检测截面的时间和桩体平均波速计算。
8.4.1 基桩高应变检测原理
5、土阻力产生的应力波在F-V图上的反映
且桩头截面尺寸应与桩身截面尺寸相同; ③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④距桩顶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厚度为35mm的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 置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00mm。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 ⑤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
8.4.3现场检测工作
*
*
8.4.3现场检测工作
水平线上;同侧的应变传感器与加速度传感器的水平 距离不宜大于80mm(60~80mm)。传感器的中心轴应 与桩中心轴保持平行。 ⑶各传感器的安装面材质应均匀、密实、平整,并与 桩轴线平行,否则应采用磨光机将其磨平。 ⑷安装螺栓的钻孔应与桩侧表面垂直,应力传感器

高应变桩基检测

高应变桩基检测

高应变桩基检测高应变桩基检测是土木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技术,它主要用于评估桩基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高应变桩基检测能够提供给工程师和设计师关键的数据,帮助他们判断桩基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确保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桩基是土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形式,它能够有效地承载建筑物或结构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下的更坚实的土层中。

然而,由于建筑物的载荷或地下水位的改变等因素的影响,桩基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形。

因此,及早发现和解决桩基问题对于确保结构的安全和稳定至关重要。

高应变桩基检测是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技术,它基于应变测量原理,通过使用高精度的传感器来检测桩身的应变情况。

在进行检测时,传感器通常被固定在桩身表面,当桩基受到外部载荷作用时,传感器会测量到桩身的应变值,并将其传输到数据采集设备中进行记录和分析。

高应变桩基检测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桩基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情况。

通过分析应变数据,工程师可以得出桩基的受力状态,并判断其是否存在问题。

如果桩基的变形超出了设计要求或预期范围,工程师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确保结构的安全性。

在高应变桩基检测中,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获得准确的结果,工程师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传感器的选择和安装位置必须合理。

传感器的精度和稳定性直接影响数据的质量,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并正确地安装在桩身上。

其次,检测过程中要确保信号的传输和采集工作正常。

任何信号的干扰都可能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因此在检测过程中必须保持设备的正常运行。

最后,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也是非常重要的。

工程师需要将采集到的数据与设计要求和预期范围进行比较,并得出相应的结论。

高应变桩基检测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通过对各种桩基的检测和分析,工程师可以评估现有桩基的质量,并在需要时进行必要的维修或加固。

此外,高应变桩基检测还可以为新建工程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工程师可以根据检测结果进行设计和施工方案的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检测高应变
一说到高应变桩基检测,相关建筑人士还是比较陌生的,什么是桩基高应变检测?一般桩基检测高应变的操作流程是什么?以下是为建筑人士整理相关桩基检测高应变基本资料,具体内容如下:为了便于建筑企业施工人员的了解桩基检测高应变的相关内容,下面收集梳理相关知识点,具体内容如下:
高应变检测,用重锤冲击桩顶,实测桩顶部的速度和力时程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对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和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那么桩基检测高应变主要的操作流程是什么呢?
下面整理相关内容,桩基检测高应变的主要操作流程包括:
1、高应变检测的适用范围
2、检测桩数
3、检测截面的选择
4、锤击设备的选取
5、检测的工作面要求
6、桩上体系的破坏模式
7、检测数据分析
其中检测的工作面要求的内容如下:
(1)为确保试验时锤击力的正常传递和提高工作效率,应先凿掉桩顶部的破碎层和软弱混凝土,对灌注桩、桩头严重破损的混凝士.预制桩和桩头已出现屈服变形的钢桩,试验前应对桩头进行修复或加固处理。

(2)桩头顶面应保持水平、平整,桩头中轴线与桩身中轴线应重合.桩头截面积应与原桩身截面积相同,桩头主筋应全部直通至桩顶混凝土保护层之下,各主筋应在同一高度上。

(3)距桩顶上1倍桩径范围内,宜用3~5mm钢板围裹或距桩顶1.5倍桩径范围内设箍筋,间距不宜大于150ram。

桩顶应设置钢筋网片2~3层,间距60100mm,桩头混凝土强度等级宜比桩身混凝土提高1~2级,且不得低于C30。

(4)桩头应高出桩周土2~3倍桩径,桩周1.2m以内应平整夯实。

(5)从成桩到开始试验的休止时间:在桩身强度达到设计要求的前提下,一般对于砂类土不应少于7d;粉土不应少于lOd;非饱和黏性土不应少于15d;饱和黏性土不应少于25d,预制桩承载力的时间效应可通过复打试验确定。

对于泥浆护壁灌注桩,宜适当延长休止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