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教育游戏实证研究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引言:学习投入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心理学家关注的重要领域。

它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投入的精力、时间和资源等,对于学习的质量和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为了深入理解学习投入的本质、特点和影响因素,国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本文将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对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进行分析,探讨其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以及研究结果等方面的特点和趋势。

一、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显示,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采用了多种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

实证研究是其中主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过对大样本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探讨学习投入与其他变量之间的关系。

问卷调查则是收集大量学习者主观报告的一种方法,了解学习者对于学习投入的感受和认知。

实验研究则更加注重控制变量,通过实验操作来研究学习投入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二、研究对象: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的对象主要包括学生、教师和家长等不同群体。

其中,学生是研究的重点对象,尤其是在初高中和大学阶段的学生。

学生的学习投入是学业成绩和学习动机的重要预测因素,因此大量的研究关注学生学习投入的特征、影响因素以及对学习成就和学习满意度的影响。

此外,教师和家长的支持和教育方式等也被研究作为影响学生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

三、研究结果: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取得了丰富的研究结果。

首先,学习投入与学业成绩之间存在正向关系,即学习投入程度越高,学业成绩越好。

其次,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投入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内在动机(例如自我目标意识、学习兴趣等)对学习投入有积极作用,而外在动机(例如奖励和评分)对学习投入的作用则相对较弱。

此外,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也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影响。

家庭教育方式、家庭经济状况以及社会文化因素对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着重要影响。

结论: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通过系统性文献综述显示,学习投入对学习成就和学习动机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

同时,学习动机、家庭环境和社会支持等也是学习投入的重要影响因素。

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综述的比较

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综述的比较

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综述的比较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综述的比较研究方法的选择是研究项目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同的研究问题和目标需要不同的研究方法来解答和实现。

在学术研究领域,常见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和文献综述。

本文将对这三种研究方法进行比较,并探讨如何选择适合的研究方法。

一、实证研究实证研究是一种基于观察、测量和实验的研究方法,通过收集和分析大量的实际数据来验证研究假设或回答研究问题。

实证研究通常采用定量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数据处理和解释。

实证研究的优点在于其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因为它通过大样本的数据来支持研究结论,有利于对研究问题进行广泛的推广和总结。

此外,实证研究还具有结果可量化、数据分析可操作性高等特点。

然而,实证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实证研究通常倾向于忽视背后的深层原因和复杂性。

其次,实证研究往往需要大量的资源和时间,对研究者的要求较高,特别是在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方面。

二、案例研究案例研究是一种深入研究特定实体或现象的研究方法,通过对个别案例进行详细观察和分析,深入挖掘背后的内在机制和因果关系。

案例研究通常采用质性数据,采用描述性和解释性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和解释。

案例研究的优点在于其能够提供详细而全面的个别案例信息,深入挖掘问题背后的内在机制和影响因素。

案例研究还可以通过多种数据源的综合运用来增加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然而,案例研究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案例研究的研究结果难以推广到更广泛的范围,因为案例研究着重于某一个具体情境,不具备普遍性。

其次,案例研究往往受到研究者主观因素的影响,对研究者的研究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较高。

三、文献综述文献综述是一种系统性地回顾和分析现有研究文献的研究方法,通过对已经发表的文章、书籍和其他文献进行搜集、筛选和分析,总结和评价研究领域的现有知识。

文献综述的优点在于可以准确掌握和理解研究领域的前沿和现状,帮助研究者进行全面的文献调研和知识梳理。

国外幼儿园教育课程文献综述

国外幼儿园教育课程文献综述

国外幼儿园教育课程文献综述国外幼儿园教育课程文献综述一、引言幼儿园教育课程在各国发展和实施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旨在通过综合分析国外相关文献,探讨国外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发展状况、特点以及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二、国外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发展状况1. 欧洲在欧洲地区,德国、芬兰和瑞典等国家对幼儿园教育课程的发展十分重视。

其中,德国采用的是基于世界著名教育学家弗罗贝尔的综合教育理念的“纺织带”教育模式。

这种模式将关注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情感、社交和认知等,融入到全面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中。

另外,芬兰和瑞典采用的是以游戏为核心的教育模式,注重幼儿自主学习和参与。

2. 美国美国的幼儿园教育课程更注重幼儿的智力发展和学术准备。

美国普遍实施的早期教育课程是“汉娜史迪曼法(HighScope Approach)”。

这一方法强调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参与,以及建立高质量的学习环境,鼓励幼儿主动学习。

此外,美国还有一些特殊的教育课程,如蒙特梭利教育法和瓦尔多夫教育法,它们更加注重幼儿的综合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3. 亚洲在亚洲地区,日本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也备受关注。

日本的幼儿园课程以“教育计划”的形式呈现,旨在促进幼儿在社交、语言、认知、感官和身体等方面的发展。

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将幼儿园教育课程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三、国外幼儿园教育课程的特点1. 全面发展国外幼儿园教育课程注重幼儿全面发展,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并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资源。

这样可以满足幼儿在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包括身体、情感、社交、认知和艺术表达等。

2. 游戏为核心国外的幼儿园教育课程普遍以游戏为核心,鼓励幼儿通过游戏来学习。

游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提供自主探索和实践的机会,有助于幼儿在情感、社交和认知等方面的综合发展。

3. 教师角色转变国外幼儿园教育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而更像是启发者和伙伴。

教师应该倾听幼儿的需求和意见,引发他们的思考和探索,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指导。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论文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论文

游戏教学文献综述论文游戏教学文献综述论文论文摘要:为了弄清我国小学游戏教学与研究现状,利用中国知网和Google收集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2000年到2013年,游戏教学文章发表数量急剧上升,其中针对单独学科的游戏教学数量较多。

本文就收集到的有代表性文章进行综述与分析。

论文关键词:游戏教学,文献综述,模型建构1.引言“好玩是儿童的天性”。

但是迫于应试压力,加上家长不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儿童的天性被压制,这并不利于儿童的成长。

游戏,可以说是儿童成长最主要的的活动。

游戏教学法就是利用游戏的活动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发展相应能力。

2009年,新课程标准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新的阶段。

通过中国知网等权威网站的资料收集,发现游戏教学一直是研究热点,2012年研究文献总量突破2万,2013年有所回落。

2.国内研究综述目前国内,游戏在学期阶段用的较多。

传统意义上的游戏只是课堂的辅助手段。

李海洋(2009)认为教师应根据新课标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特点,在英语教学中,符合游戏教学的原则(目的性,竞争性,公平性原则),将教学方法与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结合,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坚定学生学习英语的决心和信心。

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累计和总结游戏教学经验和方法,努力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凌美叶(2005)探索游戏教学理论依据,游戏教学思路,种类。

游戏教学时教学方法的一次变革,学生由客体变为主体。

荀子提倡的“知行统一”,杜威的实用主义,“从做中学”,都为游戏教学提供理论基础。

游戏教学也很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性。

游戏活动种类具有多样性,可以依据学生不同心理特征设置不同游戏,比如针对好奇心设计猜谜游戏,好胜心设计竞赛游戏等。

“在玩中学”也要注意游戏目标的是否明确,是否适合学生,游戏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周颖怡(2013)认为音乐这门特殊的艺术学科,决定了采用游戏教学的必要性。

幼儿游戏英文文献综述范文

幼儿游戏英文文献综述范文

幼儿游戏英文文献综述范文英文回答:Introduction: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games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Games have been found to be effective in promoting various aspects of child development, including cognitive, social, and physical skills. This literature review aim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research on early childhood games and their benefits.Cognitive Development:Research has shown that games can enhance cognitive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For example, puzzle games can improve problem-solving skills and logical thinking. Memory games can help children improve their working memory and attention span. Additionally, educational games that incorporate letters, numbers, and shapes can promote earlyliteracy and numeracy skills.Social Development:Games also play a crucial role in fostering social development in young children. Cooperative games, where children work together towards a common goal, can enhance teamwork and communication skills. Role-playing games can encourage imagination and empathy, as children take on different roles and interact with their peers. Furthermore, games that involve turn-taking and rule-following can teach children important social skills such as patience and fairness.Physical Development:Active games that involve physical movement are beneficial for promoting gross motor skills in young children. Games that require jumping, running, and balancing can help develop strength, coordination, and body awareness. Additionally, fine motor skills can be improved through games that involve manipulating small objects, suchas building blocks or puzzles.Conclusion:In conclusion, games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development of young children. They can enhance cognitive, social, and physical skills, making them an effective tool in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It is important for educators and parents to incorporate games into children's daily routines to maximize their developmental potential.中文回答:引言:近年来,人们对幼儿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越来越感兴趣。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引言学习投入是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付出的精力和资源,它是个体对学习任务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的体现。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全球竞争的加剧,学习投入的研究也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将以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式,通过综合国外学者的实证研究,对学习投入进行分析和总结,旨在为学习投入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概述学习投入的概念和测量学习投入是个体参与学习活动时所付出的时间、精力、注意力、动机等。

早期的学习投入研究主要侧重于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两个方面,而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关注个体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流畅感和认知技能等。

为了准确测量学习投入,学者们开发了各种量表和问卷,包括学习动机量表、学习策略量表和认知技能测试等。

学习投入与个体特征的关系研究国外的研究表明,个体特征与学习投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首先,性别和学习投入之间存在显著差异。

男性在学习投入方面表现更积极和主动,而女性更注重细节和深入思考。

其次,年龄和学习投入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关联。

年龄较小的学生通常更愿意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学习,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投入逐渐减弱。

此外,学习成绩与学习投入之间的关系也备受关注。

研究发现,高成绩学生的学习投入程度较高,而低成绩学生的学习投入则较低。

学习环境与学习投入的关系研究学习环境对学习投入有着重要的影响。

研究显示,教师的教学方式、学校的教育资源、家庭的学习氛围等都会对学习投入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高质量的教学和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投入程度。

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背景和家长的参与程度也对学习投入起着重要作用。

文化环境和社会经济状况对学习投入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

学习投入与学习成效的关系研究学习投入与学习成效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学习投入的积极情绪和主动性可以促进知识的习得和转化。

学习投入的高低对学习成绩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国外幼儿园课程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幼儿园课程研究文献综述

国外幼儿园课程研究文献综述在国外幼儿园教育领域,课程研究始终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随着对幼儿园教育的认识不断深入,课程研究也日益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

本篇文献综述将从课程的定义、课程的构成、幼儿园的课程形式、教师的角色、课程评估等多个方面进行论述,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的介绍。

一、课程的定义课程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定义较为广泛,但大部分学者认为,幼儿园课程应该是一个针对幼儿的计划,其目的是促进幼儿的整体发展,包括其身体、心理、社交、认知等多个方面。

课程不仅涉及幼儿所要学习的内容,而且包括教学师资力量、教育资源、教学方法和评估等方面,为帮助幼儿全面提升其各项能力而进行设计和规划。

二、课程的构成课程的构成是幼儿园课程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根据研究,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包括社交发展、情感发展、认知发展和身体发展四个方面。

社交发展包括幼儿与他人的互动、行为规范和学会批判性思维等;情感发展包括幼儿情感体验的形成、自我认识、自我表达、情感管理和道德性格等;认知发展包括幼儿知识体系的建立、思维方式的发展、学科技能的掌握、学习方式的转变等;身体发展包括幼儿健康、运动和食品安全等。

总之,幼儿园的课程应该尽可能全面地覆盖幼儿成长的方方面面。

三、幼儿园的课程形式幼儿园课程的形式不同于其他教育领域,因为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其实在于游戏。

因此,幼儿园的课程形式主要包括了游戏教学、情景教学和幼儿主导教学三个方面。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育中最常见的教学方式,也是独具特色的教学方式,通过游戏,幼儿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经验,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情景教学是通过模拟情景让幼儿在真实世界中接受教育,如模拟商场或其他情景;幼儿主导教学是指让幼儿自己选择孩子学习的内容,例如听故事、做工艺和玩游戏。

四、教师的角色教师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角色,他们的角色是引导幼儿做出正确的选择和提供符合幼儿自我认识和需求的教育资源。

教师的角色是引导、陪伴和促进教育理念的实现。

国内外教育游戏研究综述

国内外教育游戏研究综述

国内外教育游戏研究综述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教育游戏是指利用游戏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设计开发的一种教学工具,具有趣味性、互动性和个性化等特点。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模式的转变,教育游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发现,教育游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国内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教育游戏领域,积极探讨教育游戏的应用与发展。

本文将对国内外教育游戏研究进行综述,探讨其在教育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研究方法、发展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教育游戏的未来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国内外教育游戏的发展状况与研究方法,分析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应用情况,以及揭示教育游戏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通过对教育游戏的研究进行综述,旨在为未来教育游戏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促进教育游戏在教学中的更广泛应用,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绩。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教育游戏研究的启示,并对未来教育游戏的发展进行展望,为教育游戏领域的学术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本文的研究,旨在推动教育游戏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促进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发展,为构建更加有效的教育教学体系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教育游戏在当今社会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

教育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提高学习效果。

通过互动性和趣味性的设计,教育游戏能够使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育游戏研究的意义在于不仅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和应用游戏在教育中的作用,还能够促进教育游戏的不断创新和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国内外教育游戏的现状和方法,可以为制定更加有效的教育游戏设计原则提供参考。

教育游戏研究也可以为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教育教学的创新和发展。

2. 正文2.1 游戏在教育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教育游戏逐渐成为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外教育游戏实证研究文献综述[摘要] 随着教育游戏在我国认可度以及影响面的扩大,寻求科学而准确的研究方式、方法成为进一步研究教育游戏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结合国外大量的典型研究文献,对教育游戏实证研究过程进行梳理,总结了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几种常用方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和个案研究法,以期为国内学者进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研究过程;研究方法[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由于国内教育游戏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把游戏单纯的看成是“洪水猛兽”的人越来越少,但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是短时间就能彻底改变的。

对于把游戏引入教育的做法,社会各界仍普遍持怀疑态度。

曾有相关人员做过一份调查(2005年),其中一个问题是“假如有一款内容健康的网络游戏,里面融入益智性的知识,你会让孩子玩吗?”,接受调查的412位来自全国各地的家长中,一半以上对此持怀疑态度。

[1]这说明,游戏对于教育的意义不应该仅仅体现在口头上,它蕴藏的巨大的教育潜力还有待证实,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证数据来作支撑,从而打消家长对于教育游戏的怀疑。

因此实证研究对于起步阶段的国内教育游戏来说是迫切需要的。

另一方面,游戏开发是一项需要高投入的系统工程,一个成功的游戏背后,需要大量的前期调查论证,粗略说来主要包括:玩家调查、需求分析、市场调查等。

涉及的问题包括:玩家需求、产品功能设计等。

教育游戏的开发难度远远大于一般的游戏,主要体现在教育游戏不但要做到一般游戏所要求的“好玩”,而且要做到“不上瘾”,并在此基础上还能进行相关的学习活动,而所有的这些都需要大量实验数据的支持。

二、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研究过程“实证研究”是指通过对研究对象大量的观察、实验和调查,获取客观材料,从个别到一般,归纳出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发展规律的一类研究方法。

由此可见,实证研究正是目前国内教育游戏研究所迫切需要的研究方法,参照国外的研究案例,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相关文献研究介绍相关同类研究成果是进行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第一步,主要包括两部分:首先是查阅同类的相关文献,总结其他人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给予相应的评价——这也是国外进行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惯例;其次是声明与其他研究在研究问题的关注重点、研究方法、理论视角上的区别所在。

2. 描述问题,提出假设,确定研究思路问题是一切科学研究的起点,研究问题应该是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方法(如数据收集和分析)可以作出明确回答的,如“基于网络游戏的学习对于小学生是否有教育功效?”。

然而,这些问题还不能通过实验直接通过实验测量得出结论,必须将它们转化成具体的、可测量的变量。

以前面提到的问题为例,由于“教育功效”不可直接测量,可将其转换成“学生在前测和后测中的所得分数”这类可直接测量的变量。

如果后测比前测的结果有明显进步,则可以认为“有教育功效”。

3. 确定实证研究各项基本因素实证研究的基本因素包括实验时间、实验场所、实验参与者、游戏软件等。

实证研究展开之前必须明确这些因素,并对这些因素和选择它们的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1)实验时间由于很多教育游戏研究都是在学校进行,所以要尽量避免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活动。

意大利的R.M. Bottino等人所作的“利用游戏培养小学生的策略和推理能力”的研究中,研究者把游戏引入常规课堂,利用每周一次课的时间,进行长期的跟踪研究。

[2](2)实验场所合适的实验场所是实证研究的基本条件,选择场所时必须考虑到诸多主客观因素,包括硬件设施——必须有足够数量和质量的电脑;软件条件——必须拥有游戏软件的使用权、实验参与者是否符合研究要求等。

在意大利,R.M. Bottino等人选择了热那亚地区的一所公办学校作为他们的研究场所。

该地区由于城镇退化、居民迁移、失业等因素的影响,这里的学生极少有人玩过电脑游戏,也很少有人拥有自己的电脑。

这样,对于所有参与实验的学生来说,他们的起点是一致的。

[2]这对于教学效果测量的有效性无疑是十分有利的。

(3)实验参与者——在校学生、教师目前,国外教育游戏实证研究的最主要研究对象是中小学在校学生。

在不同的研究目标指导下,选择学生和对学生分组的原则也有所不同,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学生的年龄、已有的电脑操作经验和游戏经验、性别、种族、社会经济地位等。

Fengfeng Ke 和Barbara Grabowski(2006)在研究电脑游戏和协作式数学学习相结合的问题时,把学生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种族、电脑操作经验等因素都考虑到了。

该研究的参与者是的125名五年级学生,这些学生是从宾夕法尼亚州中心公立学校挑选出来的。

其中有46%男生,45%来自贫困家庭,8%的少数民族学生。

所有学生都具备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并且有玩掌上游戏的经验。

学生都是自愿参与的,被选中来参与这个项目的学生中尽管有人缺席了前测或后测,但在计算不及格率时仍然计算在内了。

(四五个学生错过了数学考试和态度测试)。

该研究发现:游戏与性别在数学表现方面不存在明显相关性;社会经济地位在数学表现上不起主要作用;合作游戏更能帮助社会经济贫困的学生形成积极的数学态度。

[3]在教育游戏实证研究中,教师也是重要的参与者之一,其主要作用是为研究提供辅助。

Fengfeng Ke 和Barbara Grabowski在同一研究中,对学生分组所采纳的重要依据之一就是教师评价,最后实验结果也验证了教师的判断。

[3]教师的观点也是对实验结果的有效补充,在意大利,Franca Garzotto为了进一步了解网络游戏的教育价值,对参与实验的教师进行的访谈,通过访谈,研究者了解到:一个深受图雷特(Tourett)综合症(一种遗传性疾病,病症为肌肉抽动,严重时可能出现声带抽动和痉挛性呼吸)[4]困扰的学生,和其他孩子一样沉浸于游戏中,并且在游戏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表现出任何症状。

有趣的是,研究人员在实验之前并没有了解这一情况,也没有为这个学生做任何特殊的准备。

这充分证实了该游戏——《海盗寻宝》(“Pirates Treasure Hunt”)具有良好的沉浸性。

[5](4)游戏软件在教育游戏的实证研究中离不开游戏,因此,有必要对游戏作专门的说明。

通过研究发现:国外很多研究都采用短小精悍的单机游戏,而采用大型网络游戏的相对较少。

很多学者利用小游戏专门研究“游戏对于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效果”,这样既能达到研究的目的,又便于控制游戏时间,从而有效防止学生对游戏上瘾。

一般用于教育游戏研究的游戏来源有三种:Ÿ 采用市场上已经存在的免费或者商业游戏采用已有的游戏进行教育游戏研究,是一种被教育游戏研究者普遍采用的方式,R.M. Bottino运用PappaLOTTO、Hexip、Viewpoints、Magical Balls研究游戏对于培养逻辑推理能力的教学功效。

这些都是从网络上可以免费下载的小游戏,非常适合小学生,而且时间控制非常方便,适合于在课堂使用。

[2]未来实验室(Futurelabss)主办的Teaching With Game 项目将《荣誉骑士》、《模拟人生》、《过山车大亨》这三款游戏应用在学校教学中,研究如何将现有的商业游戏应用于教学。

[10]Ÿ 专门开发的游戏平台由于游戏开发的技术门槛比较高,一般只有技术实力比较强的研究机构适合于采用这种方式。

香港中文大学的VISOLE (Virtual Interactive Student Oriented Learning Environment)研究项目,使用的《农场狂想曲》游戏是他们自主开发的。

[11]希腊比雷埃夫斯大学的Maria Virvou等人在研究教育游戏的教学效果等问题的项目中,自主开发了一款名为《VR-ENGAGE》的教育游戏。

《VR-ENGAGE》是一款基于智能辅助教学系统(ITS)开发出来的有关地理知识的虚拟现实游戏。

[13]Ÿ 在现有的游戏基础上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改造将现有的游戏根据学习内容进行改造,使之达到学习和研究的要求,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游戏来源,这样做能够节约大量的开发成本。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与微软公司合作的Games-To-Teach项目中,在Bioware公司的《Neverwinter Nights Gold》的基础上修改,形成了《Revolution》游戏。

[6]4. 数据收集和分析教育游戏实证研究中得到的数据分两种:文本、图片、声音形式的定性数据和数字形式的定量数据。

数据形式包括课堂观察、教师访谈、学生调查、学生讨论组等。

收集好相关数据后,就对零散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并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分析、从中找出各考察因索及其相互关系对实验指标或实验结果的影响效应,进而作出统计推断。

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是方差分析、假设检验、参数估计和多重比较,也可采用简单的直接比较和典型分折。

智利的Rosas等人在研究游戏对于数学学习效果的作用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学后测成绩进行分析,从表1中的分析可以看出,实验干预对于学生后测中的数学成绩有显著的作用。

从比较中可以发现在实验学校(包括实验班和内部控制班)的学生,与在外部控制组的学生有显著的差异,但在实验组和内部控制组的学生的差异则不明显。

[9]表1 数学后测的成绩的方差分析(前测数学成绩作协变量)来源自由度F前测数学成绩11392.15**干预组210.95 **错误1090对比估计标准误EG-IC 0.506 0.429EC-(EG+IC)/2-2.4810.574**EG= 实验组(Experimental group);IC= 内部控制组(Internal control);EC= 外部控制组(External control);** P<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