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史料看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

合集下载

八路军与国军各自消灭日军人数历史记录

八路军与国军各自消灭日军人数历史记录

八路军与国军各自消灭日军人数历史记录八路军部分战绩与日军战报的对比1、平型关战斗八路战报:歼灭日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67人,伤94人(儿岛襄著:《日中战争》,日本文艺春秋社1984年版)2、广阳伏击战八路战报:歼日军千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亡63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3、晋察冀区反八路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7人,伤52人;皇协军伤亡6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4、三次破袭平汉路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11人,无皇协军伤亡报告(《支那事变陆军作战》)1938年5、冀中1938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6人,伤26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6、120师收复晋西北七城战役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1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2人,伤51人,皇协军伤亡101人(《华北治安战》)7、易(县)涞(源)战斗八路战报:歼日伪军14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40人(《支那事变陆军作战》)8、129师晋东南反日军九路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4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10人,皇协军伤亡79人(《华北治安战》)9、晋察冀区1938年秋反围攻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5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9人,伤132人,皇协军伤亡107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0、冀中区五次反围攻八路战报:歼日伪军5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1人,伤65人,皇协军伤亡99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1、冀南1938年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俘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人,伤11人,皇协军伤亡16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939年12、冀南春季反十一“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70人,皇协军伤亡81人(臼井胜美著《中日战争》)13、115师陆房突围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122人,皇协军伤亡67人(《华北治安战》)14、五台山区1939年5月反围攻八路战报:歼灭日军宫崎部队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4人,伤27人(《华北治安战》)15、太行区1939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7人,伤37人,皇协军伤亡70人(《华北治安战》)16、冀中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7人,伤89人,皇协军伤亡71人(《华北治安战》)17、北岳区1939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34人,皇协军伤亡95人(《华北治安战》)[ 1940年18、平西区1940年春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灭日伪军800余人,击落日军飞机1架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0人,皇协军伤亡22人(《华北治安战》)19、冀中1940年春季反全面“扫荡”作战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30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1人,伤91人,皇协军伤亡62人(《华北治安战》)20、抱犊崮山区反“扫荡”(亦称鲁南区1940年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2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58人(《华北治安战》)21、129师白晋铁路破击战八路战报:歼日伪军6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人,伤9人,皇协军伤亡12人(《华北治安战》)22、晋西北1940年夏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4490余人俘53人(内含日军11人)日军战报:日军亡37人,伤107人,失踪3人,皇协军伤亡失踪201人(《华北治安战》)23、冀中1940年夏季“青纱帐”战役[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100余人俘伪军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9人,伤22人,皇协军伤亡39人(《华北治安战》)24、百团大战八路战报:毙伤日军2万余人、伪军5000余人,俘日军280余人、伪军1.8万余人日军战报:亡302人,伤1719人,皇协军伤亡失踪1202人(《华北治安战》)25、太行区1940年秋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8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29人,伤60人,皇协军伤亡44人(《华北治安战》)26、冀中1940年冬季攻势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3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10人,伤27人,皇协军伤亡59人(《华北治安战》)27、太岳1940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歼日伪军26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伤7人,皇协军伤亡15人(《华北治安战》)28、晋西北1940年冬季反“扫荡”八路战报:毙伤日伪军2500余人日军战报:日军亡8人,伤44人,皇协军伤亡102人(《华北治安战》)国军方面1、凇沪会战国军1937年战报:日军伤亡6万余人;孙元良个人在2005年估计日军伤亡4到5万。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

平型关战役的简介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

毛泽东根据此次战役的经验,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队。

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平型关战役的简介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平型关战役的简介平型关大捷是八路军出师华北抗日战场后首战大捷,同时也是全国抗战爆发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利。

八路军出师华北挺进山西之际,日军第5师团在察哈尔派遣军的配合下,正沿平绥路进攻长城沿线,企图南下进攻太原,夺取山西腹地,并从右翼配合华北方面军在平汉路的作战。

中国第2战区制定了沿长城各隘阻击日军的作战计划,在平型关方面,决心集合重兵歼灭来犯之敌,并请求八路军配合侧击日军。

为了配合友军作战,保卫山西,振奋八路军军威,八路军115师成功进行了平型关伏击战,取得首战大捷。

1937年9月上旬,根据作战计划,八路军115师开赴平型关附近。

平型关位于山西省东北部,是晋东北的一个咽喉要道,两侧峰峦迭起,陡峭险峻,左侧有东跑池、老爷庙等制高点,右侧是白崖台等山岭。

在关前,是一条由西南向东北延伸的狭窄沟道,是伏击歼敌的理想地。

2日,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团一部,由灵丘向平型关进犯,并占领东跑池地区。

23日,115师决心抓住日军骄横、疏于戒备的弱点,利用平型关东北的有利地形,以伏击手段歼敌,并召开连以上干部会议,进行深入的战斗动员。

24日深夜,115师利用暗夜和暴雨,秘密进入白崖台等预置好的战斗阵地。

25日拂晓,日军第五师团第21旅后续部队乘汽车100余辆,附辎重大车200余辆,沿灵丘——平型关公路由东向西开进。

7时许,该部全部进入第115师预伏阵地。

第115师抓住战机,立即命令全线开火,并乘敌陷于混乱之际,适时发起冲击。

115师一部歼敌先头,阻其沿公路南窜之路;一部分割包围日军后尾部队,断其退路;一部冲过公路迅速抢占老爷庙及其以北高地;一部阻断先期占领东跑池的日军回援;一部阻断日军第五师团派出的增援部队。

日军伤亡仅60人?平型关大捷日军真实伤亡人数

日军伤亡仅60人?平型关大捷日军真实伤亡人数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日军伤亡仅60人?平型关大捷日军真实伤亡人数
导语:导读:平型关大捷时间及简介,平型关大捷伤亡人。

海外一份报道提到,认为平型关战役日军的损失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
导读:平型关大捷时间及简介,平型关大捷伤亡人。

海外一份报道提到,认为平型关战役日军的损失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计有日本兵六十人”。

这种说法未免太让人哭笑不得。

1.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多少日军
1937年9月25日发生的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了多少日军?中国方面有10000(蒋介石贺电)、3000(长期使用的数字)和1000(少数著作使用)之分。

从当时日军投入战斗的属于后勤部队来看,前两者都不大可能,属于战时为鼓舞士气而进行的宣传。

据此,我认为中方比较可靠的数据是1000。

对比日军的参战部队,个人认为该数据是比较可靠的。

然而,分析日军损失,使我们遇到一个比较头疼的问题,那就是日军为了维护士气,对战时损失和战果的不实报道,使日军的实际损失与其公报不符。

所以,对于平型关之战的真实情况,我采取了根据史料进行推测,而不是直接采用日军公布的伤亡数字。

目前关于平型关之战,日文资料中有三本很有价值的材料:《第21联队战史》;《每日新闻》报原随军记者益川的《大陆舞台上的中**战》;另一本则是在查找其他资料时,意外发现的日军《第11联队战史》,其中有着比遭到打击的日军部队对此战更详细的记录。

因为第11联队的尾家大队,正是1937年9月22日最后乘坐遇伏卡车的人员,该联队亦奉命救援平型关遇伏日军。

可能因为损失的不是自己的部队,所
生活常识分享。

侵华日军暴行及人民损失调查报告

侵华日军暴行及人民损失调查报告

侵华日军暴行及人民损失调查报告1945年9月9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结束了长达八年的侵华战争。

然而,长达八年的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伤痛。

侵华日军在战争期间犯下了大量的暴行和战争罪行,使数以百万计的人民失去了性命,家庭被摧毁,社会遭受了严重的创伤。

本文将探讨侵华日军的暴行,并对人民的损失进行调查报告。

第一部分:侵华日军的暴行侵华日军的暴行从战争一开始就毫不留情地展开。

在南京大屠杀中,日军对无辜的平民进行了集体屠杀、强奸和抢劫,使得成千上万的中国人遭到了残害,南京城被泯灭成一片人神共愤的地狱。

除了南京大屠杀,侵华日军还在全国范围内犯下了大量的暴行。

他们采取了焦土政策,烧毁村庄、屠杀无辜的平民,对妇女进行强奸和虐杀,还对无辜的儿童进行了酷刑。

这些罪行表明了侵华日军对中国人民的残忍无情,违反了任何人道和道义的底线。

第二部分:人民的损失侵华日军的战争罪行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根据历史记录,战争期间,中国军民伤亡数量惨重,估计约为数百万。

无论是战斗中阵亡的士兵,还是被暴行杀害的平民,都使得中国社会流失了大量的人才和劳动力。

无辜的百姓被迫背井离乡,生活质量急剧下降。

另外,侵华日军的战争破坏行为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城市被炸毁,农田被焚烧,交通运输系统被破坏,大量的基础设施被摧毁。

此外,敌军还没收了大量的物资和财宝,使得中国的经济陷入了瘫痪状态。

第三部分:历史记录和调查报告对于侵华日军的暴行,中国政府和历史学者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以便确保这段历史不会被遗忘,让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

其中,最有名的调查报告就是南京大屠杀档案调查报告。

这份报告收集了大量的证据和目击者证词,明确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大屠杀中犯下的罪行。

这些档案成为了后来的国际审判的主要依据,将战犯绳之以法,为中国人民伸张了正义。

此外,在中国的许多博物馆和纪念馆中,也展示了大量关于侵华日军暴行的信息和物证。

这些展览通过图片、文件和物品等形式,向公众展示了战争的残酷性和人民的苦难。

平型关之战的战略意义

平型关之战的战略意义

【原创】平型关之战的战略意义(1) [ 老拙 ] 于:2007-03-24 06:01:22看了老萨的大作《从日文史料中还原平型关大捷》之后,再次引起我对平型关战役的极大兴趣。

这是因为,除了歼灭日军人数这个被长期激烈争论的问题之外,由此还引发了我对平型关之战的一系列疑团:115师进行平型关战斗的初衷,是配合晋绥军作战,为什么在115师打响之后,一直没有看到晋绥军的行动?是畏缩不前,还是另有原因?林彪决定在老爷庙附近利用有利地形打一个伏击战,他有准确情报日军会来吗?还是根据日军从灵丘到平型关总会有所往来,因而“守株待兔”?如果遇上日军增援平型关的主力部队怎么办?打还是不打?林彪为什么没有让部队占领峡谷对面的山头,而是一面伏击,以至于让鬼子占了老爷庙制高点?从现在查到的日方史料看,日军是两只部队从两个方向进入伏击圈,结果让685、686团在老爷庙附近打住一个,687团在蔡家峪附近打住一个。

林彪怎么算得这么准?又为什么,战后八路军的所有战史资料都说,日军是从灵丘方向一路而来?等等。

于是一头扎进故纸堆中。

再钻出来的时候,个别问题依然是一头雾水,但是却有了一个重大认识:平型关一战,在所有其他重大意义之外,那就是确认了八路军在抗日战争初期的战略。

正确的战略,是军队取胜的根本因素之一。

但正确的战略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在战争中打出来的,也就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每一次战争,由于其性质、地域、对手的不同,总是在战前提出一个战略,然后在战争中去检验它、修正它,直到得出正确的、并为所有高级指挥员所确认的战略。

这个认识过程越长,付出的牺牲就越大,也就越处于被动的地位,直至失败。

相反,这个认识过程越短,付出的代价就越小,也就越宜于取得主动的地位。

我们看到,红军时期正确战略的建立时间并不长,从1927年到第一次反围剿,用了3年时间。

但是后来出现重大反复,等高级指挥员统一了认识,红军已经损失90%;抗美援朝战争的正确战略,也是在第五次战役付出重大代价后才被确认的。

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大捷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

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大捷到底歼灭了多少日军?

历史上的平型关战役⼤捷到底歼灭了多少⽇军?1937年9⽉25⽇,⼋路军第115师在⼭西东北部内长城平型关地区设伏,⼀举消灭⽇军第五师团⼀部,史称平型关⼤捷,名扬中外,极⼤振奋了全国⼈民的抗战⼠⽓。

第五师团是⽇军⽼牌部队,机械化程度⾼,装备精良,官兵训练有素,被冠之以“钢军”的称号。

抗战爆发后,第五师团在师团长板垣征四郎指挥下,打南⼝,占⼴灵,克涞源,下灵丘,⼀路势如破⽵,直逼平型关⼝。

中国第⼆战区组织了10万⼤军,从南北两翼向平型关集结,准备迎头歼击板垣师团,打个歼灭战。

为配合国军在正⾯作战,根据⼋路军总部命令,第115师进⾄平型关东南地区,利⽤关前公路和⼭地有利地形设伏,预备消灭由此经过的⽇军,并向平型关⼝发展攻击。

9⽉25⽇上午本来是要配合国军向平型关东跑池⼀线的⽇军主⼒出击,不料突然有两路相向⽽⾏的⽇军进⼊了第115师的伏击圈,结果⼀下⼦就打出了平型关⼤捷。

关于这场战⽃,在半个多世纪中⼀直有个争议不断的问题,就是究竟歼灭了多少⽇军。

根据通常的史书描述,平型关战⽃中歼灭⽇军第五师团1000余⼈,⽽且没有抓到⼀个俘虏。

⾄于这些⽇军所属的单位,有说正规部队,有说辎重部队,长期概念⽐较模糊。

考察⽇军⽅⾯的史料,记载就⽐较清晰了。

进⼊第115师伏击圈的是两⽀部队,其中⼀⽀是⾪属于第五师团的辎重队,有100多匹马和70多辆⼤车,约200余⼈随⾏;另⼀⽀是师团汽车队,有80余辆卡车和⼀辆⼩汽车,约300余⼈随⾏。

战⽃打起来后,平型关前的⽇军闻讯派出将近⼀个⼤队兵⼒前来⽀援,也与第115师发⽣战⽃。

同样根据⽇军史料,这次战⽃中辎重队和汽车队的总伤亡是219⼈,其中阵亡166⼈,负伤53⼈。

另外前来⽀援的⽇军⼀个⼤队伤亡约80⼈。

加在⼀起,⽇军在这次战⽃中总伤亡约300⼈左右。

同时损失马车77辆、汽车75辆、步机枪100余⽀(挺)、步兵炮1门和百余匹马,以及⼀批弹药、粮⾷、⼤⾐等物资。

考察⼀次战⽃的战果和损失,通常的研究⽅法是遵循⾃情⾃报原则。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

抗战历次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伤亡对比:一、平津保卫战(1937.07.07--07.30)日军朝鲜军第20师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第11旅团,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约1万人;中国第29军第132、37、38师约5万余人。

日军死亡127人,负伤384人;第29军阵亡5000余人。

二、南口会战(1937.08.07--08.27)日军第5、第20师团、察哈尔派遣兵团、独立混成第11旅团、关东军独立混成第1旅团、独立混成第2旅团等部共计7万余人;中国第13军、第17军、第72师、第94师、独立第7旅、炮兵第27团等部共计6万余人。

日军伤亡2600余人,国军伤亡29376人。

三、凇沪会战(1937.08.13—11.12)日军9个师团和2个旅团28万余人,中国75个师和9个旅75余万人;日军伤亡4万余人,国军伤亡333500余人。

四、南京保卫战(1937.12.5--12.13)日军上海派遣军(第3师团先遣队、第9师团、第16师团、第13师团一部)、第10军(第6师团、第18师团、第114师团、第五师团歩兵第九旅团)、第3飞行团共计20万人;中国第2军团、第66军、第71军、第72军、第74军、第78军、第83军、教导总队、宪兵部队、陆军装甲兵团、江宁要塞部队等部共计15万人。

日军伤亡12000余人;国军伤亡50000余人,另有近100000万人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日军进城后,展开长达数月惨绝人寰的血腥大屠杀,南京城内军民共计300000多万人丧生。

五、平型关大捷(1937.09.25)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1个中队、骑兵小队加大行李;八路军115师3个团1万余人。

日军死伤1000余人,八路军伤亡900余人。

重创日军第5师团第21旅团,击毁汽车百余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余枝、机枪20余挺、步兵炮1门、炮弹3000余发、军马53匹及其他大批军用物资。

六、忻口会战(1937.10.13—11.2)日军3个师团7万余人;国军第二战区31个师13个旅28万人。

平型关战役的日方记录

平型关战役的日方记录
中国军队第一次较大的胜利。日前,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基本事实》,提到平型关战役日军的真实损失,认为日军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计有日本兵60人。把平型关看作大捷纯属夸大。看到这个帖子兄弟吃了一惊,因为我在日本好像看到过类似的资料,数字不太符合。 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了多少日军,中国方面有一万(蒋介石贺电),三千(长期使用的数字)和一千(近期国内著作如《三晋同仇》等使用数字)之分,从当时日军投入战斗的属于后勤部队来看,一万和三千都不大可能,属于战时为了鼓舞士气而进行的战果宣传,据此,我认为中方比较可靠的数据是一千。但是,一千和六十,区别也太大了吧。 这中间,我知道不少网友大作考证,兄弟对此无法评判,于是抱着兴趣进行了一番查找,决定根据自己找到的资料看看日本人怎样说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看到一份资料《終戦記念日特集》,日方资料写道:八路軍は日本軍を5キロメートルの峡谷に包囲し、格闘に持ち込み、一日足らずで決着をつけ、日本軍をのした。(八路军在五公里的峡谷里将日军团团包围,不断攻击,经过不到一天的恶战,日军全军覆没),如果五公里的战场上只有六十个日本兵,那就要差不多一百米一个了,稍微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也明白,这个仗怎么能打呢?百輌前後に上る自動車?輜重車の长菠尾泻肖盲皮い恐激尉仍讼颏盲康谖鍘焽鈿i兵第四十二連隊将兵の証言がある(第五十团四十二联队救援的官兵证实,可以看到约百辆被烧黑的汽车和辎重车),如果是这样,就算一辆车一个人,日军也不可能只有60人,何况,驾驶车辆的和押运的还应该是不同的部队吧? 战斗中日军突围的部队似乎不少,日军突围人员形容红军(就是八路军)作战与国民党军不同,他们子弹不多,似乎有一个不成文的原则:打出三枪就冲锋。因此与日军很快进入白刃战,八路军使用的白刃战武器除了刺刀,还有青龙刀等冷兵器。 日本人自己的说法:この攻撃によって、1000人を超える日本軍を壊滅させ、多くの軍事物資を手に入れたが、これは《平型関大捷》とよばれる、中国抗戦以来の大捷(大勝利)であった。(这次攻击中,毙伤日军1000人以上部队,很多军用物资被缴获,中国抗战以来的大胜利,称为《平型关大捷》) 这个资料的珍贵之处是它没有使用中国方面的数字,而单纯使用日军自己的数据。 那么,这个数据也可能不是专业人员的资料,而我记得还看到过更详细的资料,其中说明日军在平型关战死的最高军官是中佐,而且一下就打死了两个,第二十旅团的新庄中佐和第二十一联队的桥本中佐。按照这样的说法,中佐,就是中校,在日军中指挥五百部队的大队长军衔只是少佐(少校),中佐属于中高级军官。一下打死两个,如果日军投入部队只有60人,那应该就不是辎重部队,而是贵宾部队了。 经过继续查找,在日文资料中,发现了两本很有价值的材料,《第二十一联队战史》和原每日新闻随军记者益川的《大陆舞台上的中日死战》,前者日本各大图书馆都可以借到,后者在《丸》杂志上曾经连载,有兴趣的朋友很容易查到。其第三部分,对平型关之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日军勾勒出的平型关之战,终于显露出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令人惊讶的是,它提到的战场状况,居然有很多是中国史料中所根本没有提到的,平型关之战可能和我们传统的看法不同,在八路军的伏击圈中,它有两个战场! 从中文史料看,日军在平型关之战中的状况,是一个典型的口袋之战,也就是日军钻进中国军队布置的口袋阵,然后被全部歼灭。但是日本方面的记载,这个口袋却是有两个进口的! 平型关之战,实际发生的地点并不在平型关,而在平型关以东的关沟峡谷。 以下资料全部根据日方史料: 益川的文章中对这一战一开头就交待平型关是北支山岳地带山西北部的阀门,曲折的隘路两侧是十米-三十米高的陡崖,昭和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午前,雨中,两件大惨事在这里发生了 一次战斗,为什么会发生两件大惨事呢?原来,进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千余部队伏击圈的日军,是从两个入口来的,分属两个部队!这两个敌军部队,一个是从平型关返回灵邱的第六兵站汽车队搭载日军换防部队一部,属于第二十一旅团(指挥官三浦敏事少将),共计八十辆汽车,从西向东进入八路军伏击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新庄中佐,日军资料中没有记录它的人数,但是从后面记录的伤亡来看,这支部队比对向而来的大行李部队要多得多,有的网友考证日军旅团长三浦少将和从前线归来的慰问团也在其中,这一点我所见到的日方资料没有记载,存疑;第二个是携带大批弹药,衣物,粮食等物资从灵邱向平型关前线支援的步兵第二十一联队(指挥官浜田大佐)辎重部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史料看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
作者:萨苏
平型关之战,是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军队第一次较大的胜利。

日前,在网上看到一份资料《关于平型关战役的基本事实》,提到平型关战役日军的真实损失,认为日军应该是“一个不完整的汽车中队和一个负责大行李的运输和护卫的辎重小队,共计有日本兵60人”。

把平型关看作大捷纯属夸大。

看到这个帖子兄弟吃了一惊,因为我在日本好像看到过类似的资料,数字不太符合。

平型关
平型关之战,到底毙伤了多少日军,中国方面有一万(蒋介石贺电),三千(长期使用的数字)和一千(近期国内著作如《三晋同仇》等使用数字)之分,从当时日军投入战斗的属于后勤部队来看,一万
和三千都不大可能,属于战时为了鼓舞士气而进行的战果宣传,据此,我认为中方比较可靠的数据是一千。

但是,一千和六十,区别也太大了吧。

这中间,我知道不少网友大作考证,兄弟对此无法评判,于是抱着兴趣进行了一番查找,决定根据自己找到的资料看看日本人怎样说的。

功夫不负苦心人,看到一份资料《終戦記念日特集》,日方资料写道:“八路軍は日本軍を5キロメートルの峡谷に包囲し、格闘に持ち込み、一日足らずで決着をつけ、日本軍をのした。

”(八路军在五公里的峡谷里将日军团团包围,不断攻击,经过不到一天的恶战,日军全军覆没),如果五公里的战场上只有六十个日本兵,那就要差不多一百米一个了,稍微有点儿军事常识的人也明白,这个仗怎么能打呢?“百輌前後に上る自動車?輜重車の长菠尾泻·肖盲皮い恐激尉仍讼颏盲康谖鍘焽鈿i兵第四十二連隊将兵の証言がある”(第五十团四十二联队救援的官兵证实,可以看到约百辆被烧黑的汽车和辎重车),如果是这样,就算一辆车一个人,日军也不可能只有60人,何况,驾驶车辆的和押运的还应该是不同的部队吧?
战斗中日军突围的部队似乎不少,日军突围人员形容“红军”(就是八路军)作战与国民党军不同,他们子弹不多,似乎有一个不
成文的原则:打出三枪就冲锋。

因此与日军很快进入白刃战,八路军使用的白刃战武器除了刺刀,还有“青龙刀”等冷兵器。

日本人自己的说法:“この攻撃によって、1000人を超える日本軍を壊滅させ、多くの軍事物資を手に入れたが、これは《平型関大捷》とよばれる、中国抗戦以来の大捷(大勝利)であった。

”(这次攻击中,毙伤日军1000人以上部队,很多军用物资被缴获,中国抗战以来的大胜利,称为《平型关大捷》)
这个资料的珍贵之处是它没有使用中国方面的数字,而单纯使用日军自己的数据。

那么,这个数据也可能不是专业人员的资料,而我记得还看到过更详细的资料,其中说明日军在平型关战死的最高军官是中佐,而且一下就打死了两个,第二十旅团的新庄中佐和第二十一联队的桥本中佐。

按照这样的说法,中佐,就是中校,在日军中指挥五百部队的大队长军衔只是少佐(少校),中佐属于中高级军官。

一下打死两个,如果日军投入部队只有60人,那应该就不是辎重部队,而是贵宾部队了。

经过继续查找,在日文资料中,发现了两本很有价值的材料,《第二十一联队战史》和原每日新闻随军记者益川的《大陆舞台上的中日
死战》,前者日本各大图书馆都可以借到,后者在《丸》杂志上曾经连载,有兴趣的朋友很容易查到。

其第三部分,对平型关之战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日军勾勒出的平型关之战,终于显露出了比较清晰的形象,令人惊讶的是,它提到的战场状况,居然有很多是中国史料中所根本没有提到的,平型关之战可能和我们传统的看法不同,在八路军的伏击圈中,它有两个战场!
从中文史料看,日军在平型关之战中的状况,是一个典型的口袋之战,也就是日军钻进中国军队布置的口袋阵,然后被全部歼灭。

但是日本方面的记载,这个口袋却是有两个进口的!
平型关之战,实际发生的地点并不在平型关,而在平型关以东的关沟峡谷。

以下资料全部根据日方史料:
益川的文章中对这一战一开头就交待“平型关是北支山岳地带山西北部的阀门”,“曲折的隘路两侧是十米-三十米高的陡崖”,“昭和十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午前,雨中,两件大惨事在这里发生了”
一次战斗,为什么会发生“两件大惨事”呢?原来,进入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六千余”部队伏击圈的日军,是从两个入口来的,分属
两个部队!这两个敌军部队,一个是从平型关返回灵邱的第六兵站汽车队搭载日军换防部队一部,属于第二十一旅团(指挥官三浦敏事少将),共计八十辆汽车,从西向东进入八路军伏击区,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新庄中佐,日军资料中没有记录它的人数,但是从后面记录的伤亡来看,这支部队比对向而来的大行李部队要多得多,有的网友考证日军旅团长三浦少将和从前线归来的慰问团也在其中,这一点我所见到的日方资料没有记载,存疑;第二个是携带大批弹药,衣物,粮食等物资从灵邱向平型关前线支援的步兵第二十一联队(指挥官浜田大佐)辎重部队。

这支第二十一联队的辎重部队包括以下单位–1.大行李,这个需要解释一下,有人认为这是对于辎重队的统称,询问此地的日军老兵,说大行李是一个独立单位,相当于兵站(旅团才有兵站,联队只有大行李),编制约百人,主要是后勤文职人员。

此处大行李部随同向前移动并非表示他们是运输队,而是表明部队的指挥机关在前移,大行李没有自卫能力,因此和运输队一起走,可以得到掩护,没想到一同进入了死地。

2.运输队,共计运输兵七十余,担任掩护的轻重机枪兵十五,运输兵要控制车辆,每车一人,因此自卫能力较弱。

3.
为了加强自卫能力,派遣的高桥骑兵小队(高桥义夫第三骑兵小队),编制六十人。

4.担任指挥的指挥官第五师团情报参谋桥本顺正中佐,他率一辆运兵汽车(特别点名是运兵车)担任指挥,他不但是这支队伍的指挥,还有到前线执行联络的使命。

从点名他带的是运兵车看,
估计车里有他的卫士,司机,副官等,总共约十人。

这支部队的日军总兵力约为二百五十–二百六十人。

两路日军同时进入八路军伏击圈,十一点,东路日军在雨后湿滑的小道上行动不便,大车无法行走,日军纷纷下马推车,这时,八路军发动猛烈袭击,按照益川记载,两路日军虽然同时进入包围圈,但是并没能回合,八路军此时发动攻击,估计也有避免两路日军合流,增大抵抗力的想法。

八路军的伏击圈长达五公里也就可以理解了,因为不是一个战场的面积,而是分离的两个战场,否则以六千人设伏如此广大的战场,显然成为没有底的漏勺。

《大陆舞台上的中日死战》中这样描述:“林彪的部队在通路两侧的山崖上等待埋伏,攻击发起后手榴弹步枪齐发,无武装但多乘马的大行李首先遭到痛击全部溃灭。

桥本参谋,高桥少尉等指挥卫队奋力迎战,结果全员战死。


日军对这支部队的记录是“全员战死”,还记录八路军冲下山地,将日军所携带的物资抢夺一空,包括日军战死者的手表,钢笔等都被作为战利品缴获。

部分当时未死日军拼命抵抗,遭到八路军的惨杀,有的被和车辆一起烧成黑炭。

同时,另一个方向上第二十一旅团的汽车队,遭到了同样的打击,
按照日方的记载 --- “在八路军伏击圈的西端,遭到预设的伏击,指挥官新庄中佐以下约二百人战死,车辆焚毁”。

由于日军未能全部进入伏击圈,所以一部分日军撤出了战斗,向后退却,随后立即投入反击,试图打开缺口,救出被围的战友(按照网友的说法,是战斗开始后立即突围成功的三浦少将亲自指挥反扑)。

经过“奋战”,终于打开了包围圈,掩护日军未死人员撤离。

根据这一战情况分析,日军自己承认战死者200人,当时战争死亡率与战伤率为1:3,考虑到日军遭到突袭,死亡人数应该比较高,这个比率可能改为1:2更趋合理。

因此,即便这战死的200人日军包括了解围部队的阵亡人员,这一路日军的伤亡也将达到六百人以上。

桥本部队不计算负伤人数,因为它是全部被击毙,没有伤员。

这个人数尚不包括日军部队中约三百名朝鲜藉民工的伤亡。

仅这两路日军的伤亡,就已经超过了八百五十人。

同期,日军第四十二联队等三路部队曾全力突击,试图挽救两支日军,但是由于遭到八路军杨成武部独立团等部队的阻击,未能前进,直到第二天才接近关沟阵地,他们的作用除了收尸,并未能救出日军部队。

真正对日军被围人员起到援助作用的只有二十一旅团未被包围的部队(这个部队中据网友分析有三浦旅团长的直属精锐约二百名精兵,战斗力远在其他部队之上,假如这是真的,加上距离近,被围人
员可以里应外合,大约可以解释它为何能够取得其他部队无法取得的战果)。

按照当时日军援救战友的作战士气和未能成功的结果,日军在这三路援助中每路遭到数十人的伤亡应该不会离谱。

由此可见,单单看不完整的日军史料,也可以得出日军在平型关伤亡千人或更多的结果,损失部队番号从日军的资料中也可得到一定的证实。

当然,能够证明的日军伤亡大约在八百五十至九百之间,其中没有计算日军增援部队的伤亡,以及日军中朝鲜籍非战斗人员的伤亡,因此,个人以为平型关之战日军损失过千,并非虚构。

而日军只损失六十人的记录,无疑是把高桥骑兵第三小队当成了日军的全部。

仅仅日方明确承认的新庄部队死亡人数就达到了二百。

日军自己也承认,当时为了提高士气,大量的压制了消极的作战报道,兄弟手中,就有两本《不许可写真集》,里面都是日军新闻审查机关扣押的有关照片,连日军伤兵都不能拍摄。

对于一些失利的消息,也尽量进行美化的宣传,以缩小其影响,这是任何一支军队在战争中都进行的正常做法。

日军的真实损失,要到战后才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计算。

也许这就是造成一些朋友对平型关日军损失计算偏低的原因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