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价结果

合集下载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排行榜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排行榜
物 实验 室 , 底 科 学 与探 测 技 术 实验 室 . 洋环 境 与 生 态 实验 室 海 海
一 一

射 线 柬技 术 与 材料 改 性 实验 室 , 环境 演 变与 自然 灾 害 实 验 室 , 细胞 增 殖 及 调 控 生 物 学
实验 室 , 生物 多样性 与 生 态工 程 实验 室 . 射 性 药 物 实验 室 放
| | 。 j - -
光 电技 术及 系统 实验 室 。 高电 压 与 电 工 新技 术 实验 室 . 南 资 源 开 发及 环境 灾 害 控 制 西 工程 实验 室 . 峡 库 区 生 态环 境 实验 室 三


| :



薄 膜 与 微 细 技 术 实验 室 , 高温 材 料 及 高 温 测 试 实验 室 , 力机 械 与 工 程 实验 室 , 力 动 电


符 号 计 算 与 知 识 工程 实验 室 , 车材 料 实验 室 , 面机 械 仿 生技 术 实 验 室 分 子 酶 学 汽 地

工 程 实验 室 , 理 生 物 学 实验 室 , 球 信 息探 测 仪 器 买验 室 病 地


物理 海 洋 实验 室 , 水 养 殖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实验 宣 , 洋遥 感 信 息 处 理 实 验 室 . 洋药 海 海 海
皮革 化 学与 工 程 实验 室 , 射 物 理 及技 术 实 验 宣 , 辐 生物 资 源与 生 态环 境 实验 室 口 腔

生物 医学 工 程 实验 室 , 色化 学 与技 术 实验 室 绿

计 算 机 网络 和 信 息 集 成 实验 室 . 电子 机 械 系统 实验 室 . 净 煤 发 电及 燃 烧 技 术 实验 微 洁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教育部)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1 粉末冶金中南大学2 汽车安全与节能清华大学3 重质油加工石油大学4 暴雨监测和预测北京大学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北京理工大学6 材料复合新技术武汉理工大学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武汉大学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中山大学9 超硬材料吉林大学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北京邮电大学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北京大学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西安交通大学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清华大学14 动力工程多相流西安交通大学15 微生物技术山东大学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17 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大学18 高速水力学四川大学19 工业控制技术浙江大学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厦门大学22 固体微结构物理南京大学23 光学仪器浙江大学24 硅材料浙江大学25 海岸和近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26 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27 毫米波东南大学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华东师范大学29 化工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2 混凝土材料研究同济大学33 火灾科学中国科技大学34 机械传动重庆大学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西安交通大学37 激光技术华中科技大学38 集成光电子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浙江大学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南京大学41 金属材料强度西安交通大学42 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43 近代声学南京大学44 晶体材料山东大学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46 理论化学计算吉林大学47 流体传动及控制浙江大学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清华大学49 煤燃烧华中科技大学50 摩擦学清华大学51 内燃机燃烧学天津大学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南京大学53 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54 农业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55 配位化学南京大学56 汽车动态模拟吉林大学57 牵引动力西南交通大学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大连理工大学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北京大学61 软件工程武汉大学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3 三束材料改性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64 生物反应器华东理工大学65 生物防治中山大学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中科院动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北京大学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北京大学71 土木工程防灾同济大学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北京大学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清华大学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大学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同济大学南京大学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北京大学78 纤维材料改性东华大学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80 新金属材料北京科技大学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清华大学82 信息安全中国科技大学83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旦大学84 医学遗传学中南大学85 医药生物技术南京大学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东南大学87 遗传工程复旦大学88 应用表面物理复旦大学89 应用有机化学兰州大学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西南石油学院成都理工学院91 元素有机化学南开大学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东北大学93 振动冲击噪音上海交通大学94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95 智能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复旦大学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 作物遗传改良华中农业大学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湖南大学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吉林大学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南京农业大学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山西大学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黑龙江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3.11•【字号】黑教科[2013]29号•【施行日期】2013.03.1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黑龙江省教育厅关于公布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黑教科〔2013〕29号)各有关高校:根据《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办法》和《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规定,省教育厅组成专家组对开放运行三年以上的16所高校48个重点实验室进行了评估。

在学校自评、材料评审、部分实验室现场答辩和综合评议的基础上,形成了评估意见。

现将评估结果和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估结果东北农业大学“动物普通疾病防治重点实验室”等15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哈尔滨医科大学“病因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等5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优秀(B),齐齐哈尔医学院“天然药物抗肿瘤重点实验室”等24个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为合格。

“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等4个重点实验室为整改实验室(名单见附件)。

二、评估优秀和优秀(B)的重点实验室省教育厅将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经费支持,请有关高校组织重点实验室制定建设计划,明确建设目标,召开相关部门的建设论证会议落实建设经费;评估合格的重点实验室继续开放运行;评估为整改的重点实验室,将暂停下一年的开放运行经费支持,依托高校要高度重视,组织重点实验室就薄弱环节认真整改,加大建设力度,力争通过一年后的整改考核。

三、各重点实验室应进一步凝练研究方向,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高水平优秀人才,加大开放力度,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形成“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

四、各依托高校要认真总结经验,针对评估专家提出的问题和建议,梳理总结差距和不足,研究制定解决方法和措施,切实加强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和管理,营造有利于创新的科研环境,促进重点实验室整体水平的提升。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国家重点实验室是中国各个领域最具影响力和最先进的科研机构之一。

这些实验室致力于进行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推动相关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以下是一些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名单,以便了解这些实验室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贡献。

1. 国家脑科学中心国家脑科学中心是中国的一所重点实验室,专注于脑科学的研究。

该实验室聚集了全国范围内最优秀的脑科学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深入探索人类思维、意识和神经系统等方面的奥秘。

通过运用先进的技术手段,该实验室的研究成果已经在神经解码、神经疾病治疗和人工智能等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2.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致力于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该实验室集合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关于纳米结构、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

他们的研究成果已经在能源、材料、医药和环境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我国纳米科学的发展和产业化做出了杰出贡献。

3. 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国家基因组医学研究中心是国内领先的基因组科学研究机构之一。

该中心集结了遗传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目标是通过研究人类基因组和永久性遗传变异,揭示疾病的遗传基础以及个体化医疗的潜力。

他们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改善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为个体化医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 国家核科学中心国家核科学中心是中国核科学研究的核心机构之一。

该中心汇集了核物理学、核化学、核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的专家和研究人员,致力于核能的研究、应用和安全等方面。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核能发电、核医学和核安全等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应用,为中国核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5. 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国家微生物资源中心是我国重要的微生物研究机构之一,致力于保护和利用我国丰富的微生物资源。

该中心的研究工作涉及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培养和基因组学等方面。

通过收集、保存和研究微生物样品,他们为新药研发、农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保障。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1. 引言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测评结果是对中国高等教育领域中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一次全面评估。

该测评旨在发挥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的作用,推动研究领域的创新与发展。

本文将以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为主题,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一重要主题的深度和广度。

2.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背景和意义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是对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能力和发展水平的全面检验和评估。

它对于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深入和广度扩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通过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整体情况,为改进研究条件、提高研究质量提供指导和建议。

3.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主要内容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情况测评结果中首先要评估的是研究基地的学科建设情况。

它包括学科的覆盖范围、学科团队的数量和质量、学科的研究成果等方面的评估。

在这方面,需要考虑到学科的专业性和创新性,以及研究基地在学术研究方面的影响力。

3.2 研究基地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合作情况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的学术声誉和国际合作情况是评估一个研究基地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它反映了研究基地的学术影响力和国际视野。

在这方面,需要考察研究基地研究成果的影响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频率和深度等。

3.3 研究基地的资源支持和团队建设情况研究基地的资源支持和团队建设情况直接关系到基地的研究能力和发展潜力。

在这方面,需要评估研究基地的资金投入、设备和实验室建设等资源条件,以及团队的人员结构、学术能力和研究团队合作能力。

4. 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启示和建议教育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测评结果的分析可以为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改进和发展提供重要的启示和建议。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

官宣: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已完成
据教育部学位中心官方平台7月26日消息,7月25日下午学位中心召开干部职工大会会上透露,圆满完成第五轮学科评估、全国专业学位水平评估。

本轮评估于2019年11月通过《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方案》,从2020年11月正式启动,至2022年7月顺利完成,历经3年。

今年5月,已有多所高校召开会议,全面分析总结第五轮学科评估数据和结果。

相较于前几次的学科评估,不管是从指标层面的重大调整,还是愈发重要的评估意义等多方面看,本轮评估都显得尤其特别。

回顾前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共有43所高校的79个学科,四度问鼎全国高校第一梯队,堪称“王牌学科”,它们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再度问鼎全国第一的希望极大!。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

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1999.11.10•【文号】国科发基字[1999]502号•【施行日期】1999.11.10•【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科学技术部关于发布1999年国家重点实验室、部门开放实验室评估结果的通知(国科发基字〔1999〕502号)教育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卫生部、农业部、信息产业部、铁道部、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国家测绘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根据“关于对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新一轮评估的通知”(国科发基字〔1999〕064号)和“关于印发《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的通知”(国科发基字〔1999〕113号)的精神。

1999年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基金会)对化学学科的十八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十一个部门开放实验室进行了评估。

评估采用了新的评估综合指标体系。

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在对基金会上报的评估结果认真审核后,现将评估结果通知如下:1.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金属有机化学开放实验室、高分子物理联合开放实验室、无机合成与化学制备开放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五个实验室为优秀类实验室。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国家重点实验室、胶体与界面化学开放实验室、生物有机分子工程开放实验室、一碳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五个实验为不予资助类实验室。

其它十九个实验室为良好类实验室(详见附件一)。

2.科技部将对优秀和良好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部分部门开放实验室给予资助运行补助经费。

不予资助类中的部门开放实验室将不再安排参加下一轮的实验室评估,连续两次被评为“不予资助类”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取消“国家重点实验室”资格。

3.希望各参评实验室、依托单位和主管部门在评估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和不足,加强各项管理工作,找准“十五”期间的努力方向和重点,大力培养和吸引优秀人才,努力创造有利于产生创新成果的学术氛围和生活、工作环境,开展高水平、实质性的国内外合作和交流,从而使实验室研究水平有大的提高,进一步巩固和增强在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科研任务方面的竞争力,在“占有世界一席之地”的目标上迈出更新的步伐。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高校成绩单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高校成绩单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部分高校成绩单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改革,教育部对高校的学科评估也逐渐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成绩单已经公布,今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其中的一些高校的表现。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内一流的综合性大学——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在本轮学科评估中,共有14个学科进入A类,包括了理、工、医、文、管等多个领域。

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化学3个学科进入A+评估,表现卓越。

另外,清华大学的工程学、管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也跻身于A类,整体表现出色。

同样,北京大学也在这次评估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北京大学共有13个学科进入A类,包括了文、理、工、医等多个领域。

其中,数学学科进入A+评估,显示了其在数学领域的卓越地位。

此外,北京大学的物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等学科也进入A类,展现了其在多个领域内的强大实力。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位于江浙沪一带的一些高校的表现。

浙江大学在这次评估中获得了11个学科进入A类的成绩,其中,数学学科进入A+评估,展现了其在数学研究领域的卓越实力。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也在这次评估中获得了11个学科进入A类的成绩,其中,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等学科进入A+评估,显示了其在相关领域的卓越研究水平。

南京大学也获得了10个学科进入A类的成绩,其中,物理学、地球科学等学科进入A+评估。

除了这些高等学府,一些地区性的重点高校也在这次评估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例如,湖南大学共有8个学科进入A类,包括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地球科学等学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也获得了7个学科进入A类的成绩,其中,植物与动物科学进入A+评估。

总的来说,这次教育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国内的高等教育机构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不仅是一些综合性大学获得了突出的表现,地区性的一些高校也展现出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证明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对于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和培养优秀人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医科大学
42
植物逆境生物学
河南大学
43
北药基础与应用研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44
中药资源与中药复方
湖北中医学院
45
茶学
湖南农业大学
46
作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
湖南农业大学
47
蛋白质化学及鱼类发育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
48
脑功能基因组学
华东师范大学
49
天然农药与化学生物学
华南农业大学
50
分子生物物理
华中科技大学
91
西南作物基因资源与遗传改良
四川农业大学
92
食品营养与安全
天津科技大学
93
免疫微环境与疾病
天津医科大学
94
乳腺癌防治
天津医科大学
95
检验医学
温州医科大学
96
口腔生物医学
武汉大学
97
生物医学信息工程
西安交通大学
98
西部资源生物与现代生物技术
西北大学
99
植保资源与病虫害治理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100
淡水鱼类资源与生殖发育
发酵工程
湖北工业大学
8
器官移植
华中科技大学
9
生物医学光子学
华中科技大学
10
园艺植物生物学
华中农业大学
11
工业生物技术
江南大学
12
生物信息学
清华大学
13
细胞分化与凋亡
上海交通大学
14
遗传发育与精神神经疾病
上海交通大学
15
中药标准化
上海中医药大学
16
神经变性病
首都医科大学
17
心血管重塑相关疾病
首都医科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21
森林植物生态学
东北林业大学
22
大豆生物学
东北农业大学
23
乳品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
24
植被生态科学
东北师范大学
25
发育与疾病相关基因
东南大学
26
环境医学工程
东南大学
27
生物农药与化学生物学
福建农林大学
28
作物遗传育种与综合利用
福建农林大学
29
代谢分子医学
复旦大学
30
公共卫生安全
复旦大学
31
西南大学
101
绿洲生态
新疆大学
102
新疆维吾尔族高发疾病研究
新疆医科大学
103
植物功能基因组学
扬州大学
104
西南微生物多样性
云南大学
105
民族药资源化学
云南民族大学
106
农业生物多样性与病虫害控制
云南农业大学
107
濒危动植物保护生物学
浙江大学
108
动物分子营养学
浙江大学
109
恶性肿瘤预警与干预
浙江大学
青海大学
72
蛋白质科学
清华大学
73
实验畸形学
山东大学
74
心血管重构与功能研究
山东大学
75
植物细胞工程与种质创新
山东大学
76
中医药经典理论
山东中医药大学
77
化学生物学与分子工程
山西大学
78
药用资源与天然药物化学
陕西师范大学
79
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
上海海洋大学
80
水产种质资源发掘与利用
上海海洋大学
81
现代毒理学
南京医科大学
62
分子微生物学与技术
南开大学
63
生物活性材料
南开大学
64
蒙医药研发工程
内蒙古民族大学
65
草地资源
内蒙古农业大学
66
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
内蒙古农业大学
67
应用海洋生物技术
宁波大学
68
西部特色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
宁夏大学
69
生育力保持
宁夏医科大学
70
高原医学
青海大学
71
青藏高原生物技术
附件:2016年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评估结果
一、优秀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按学校名称拼音排序)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细胞增殖与分化
北京大学
2
儿童发育疾病研究
重庆医科大学
3
航空航天医学
第四军医大学
4
分子表观遗传学
东北师范大学
5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工程
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
6
心血管药物研究
哈尔滨医科大学
7
110
生物医学工程
浙江大学
111
功能乳品
中国农业大学
112
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
中国农业大学
113
作物杂种优势研究与利用
中国农业大学
114
药物质量与安全预警
中国药科大学
115
医学细胞生物学
中国医科大学
116
基因工程
中山大学
18
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
四川大学
19
靶向药物与释药系统
四川大学
20
方剂学
天津中医药大学
21
心律失常
同济大学
22
环境与疾病相关基因
西安交通大学
23
海水养殖
中国海海洋大学
25
植物-土壤相互作用
中国农业大学
26
热带病防治研究
中山大学
二、良好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名单(按学校名称拼音排序)
51
环境与健康
华中科技大学
52
神经系统重大疾病
华中科技大学
53
农业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华中农业大学
54
病理生物学
吉林大学
55
分子酶学工程
吉林大学
56
人兽共患病研究
吉林大学
57
动物生产及产品质量安全
吉林农业大学
58
器官衰竭防治
南方医科大学
59
模式动物与疾病研究
南京大学
60
肉品加工与质量控制
南京农业大学
61
系统生物医学
上海交通大学
82
肝肾疾病病证
上海中医药大学
83
北方超级粳稻育种
沈阳农业大学
84
设施园艺
沈阳农业大学
85
基于靶点的药物设计与研究
沈阳药科大学
86
新疆地方与民族高发病
石河子大学
87
儿科重大疾病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
88
耳鼻咽喉头颈科学
首都医科大学
89
出生缺陷与相关妇儿疾病
四川大学
90
动物抗病营养
四川农业大学
现代人类学
复旦大学
32
医学分子病毒学
复旦大学
33
智能化递药
复旦大学
34
癌变与侵袭原理
复旦大学、中南大学
35
区域性高发肿瘤早期防治研究
广西医科大学
36
神经致病基因和离子通道病
广州医学院
37
岭南中药资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38
心肌缺血
哈尔滨医科大学
39
热带生物资源
海南大学
40
热带药用植物化学
海南师范大学
41
神经与血管生物学
序号
实验室名称
依托单位
1
茶叶生物化学与生物技术
安徽农业大学
2
抗炎免疫药物
安徽医科大学
3
皮肤病学
安徽医科大学
4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
北京大学
5
分子心血管学
北京大学
6
慢性肾脏病防治
北京大学
7
神经科学
北京大学
8
林木、花卉遗传育种
北京林业大学
9
森林培育与保护
北京林业大学
10
细胞增殖及调控生物学
北京师范大学
11
中草药物质基础与资源利用
北京协和医学院
12
中医内科学
北京中医药大学
13
中药材标准化
成都中医药大学
14
生物流变科学与技术
重庆大学
15
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
重庆医科大学
16
临床检验诊断学
重庆医科大学
17
生物技术与资源利用
大连民族大学
18
分子神经生物学
第二军医大学
19
电磁辐射医学防护
第三军医大学
20
神经信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