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合集下载

【校长】华东理工大学长办公室

【校长】华东理工大学长办公室

【关键字】校长华东理工大学校长办公室校办发〔2011〕5号关于做好2011卷学校年鉴组稿工作的通知《华东理工大学年鉴(2011)》(以下简称“2011年鉴”)组稿工作已经开始,为保证稿件质量和编撰进度,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撰稿重点认真围绕实施学校“十一五”各项规划和“三年行动纲要”,切实反映本单位贯彻落实学校《2010年工作要点》,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部署、重大举措和新局面、新进展,突出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绩。

2、撰稿要求资料详尽、内容完整、文字简练平实;要客观、准确地反映本单位当年度教育工作发展变化的重要事件和教育创新成果。

(一)注意与上年度的连贯性,认真挖掘典型经验和工作特色,忠实纪录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历史进程和轨迹。

编撰内容各单位参照附件1,仔细审阅是否增加新的内容。

(二)正确把握“概况”和单一性“条目”的关系。

对“概况”,要求合理科学地综合年度资料,缜密构思,分清层次,兼顾纵横,突出重点,客观叙述,行文应避免工作总结式的陈述甚至报流水账。

对单一性“条目”内容,要求对单位当年发生的大事、要事、特事等进行集中选题,一事一条,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内容以及事件结果等要素均应写实写清,力求题目简短,内容充实,做到大事不漏,小事不收,事件具有典型性。

各单位上报的“条目”不得超过6条。

(三)按自然年度记载,内容的起止时间为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

撰稿选用的材料必须认真核实,力求准确无误。

每一条目后应署撰稿人姓名,稿件须经单位领导审核把关。

三、截稿日期:请各单位于2011年6月25日前将稿件的电子文档及照片通过OA系统的“材料呈报”上传。

稿件请统一使用WORD中文软件编辑,用五号宋体字。

年鉴撰写联系人:牛聪;联系电话:。

四、年鉴编写工作是一项严肃重要的工作,各单位务必高度重视,明确分管领导和撰稿人员,并将分管领导与撰稿人员名单于2011年5月18日前通过OA系统的“材料呈报”提交。

全国省级层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全国省级层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全国省级层面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作者:马德营庞怡王晓鹏张晖来源:《现代商贸工业》2023年第21期摘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各省夯实基础研究物质基础、打造战略科技力量、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创新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聚焦各省“十四五”期间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分析了全国各省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数量、领域分布。

然后总结了建设中集群化、配套设施系统化特点,以及高校逐渐成为建设主力、市场化运营新动向。

最后研究了部分设施存在重复性建设、建设运营经费压力大、人才缺口大以及与省实验室建设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为各省市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提供参考。

关键词: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大科学装置;基础研究;国家科学中心;实验室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ki.16723198.2023.21.006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又称大科学装置,是为探索未知世界、发现自然规律、引领技术变革提供极限研究手段的大型复杂科学技术研究装置或系统,也是开展基础研究、获取原创成果的利器,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成部分。

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对抢占全球科技制高点,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构筑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近年来,国内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一直是研究热点,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整体布局、管理机制、建设模式、建设主体等多个方面。

例如,陈晓怡、华盾、陈娟等、王敬华、李泽霞等分别对法国、俄罗斯、美国、德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运行情况进行了研究;王贻芳、西桂权、葛焱、陈套等全面总结了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内涵及分类、运行成效、新形势新要求以及对未来发展;陈馨旖分析了国内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主体情况,黄振羽从政治锦标赛的理论视角分析了地方政府青睐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原因,王立伟、王留军、李勇、曾开等分别对长三角、浙江、山东、江西等地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进行了研究。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浅析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浅析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管理运行机制浅析刘俊钊1,贾金凤2,周宏伟1,王怀志3(1.兰州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2.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甘肃兰州730050;3.青岛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100)为深化国家科技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科技部通过创新机制、省部共建的方式建设了一批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资源集成,加大创新驱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

一、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发展现状科技部自2003年启动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在全国重点高校、科研机构或高科技企业的高水平实验室中遴选了300多家作为培育基地,截止到2018年12月25日,科技部共批准建立了37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

从省份划分情况来看,广东4个、广西3个;云南、浙江、陕西、天津、江西、山东、新疆各有2个;安徽、湖北、西藏、甘肃、广西、河北、河南、青海、贵州、宁夏、内蒙古、海南、四川、湖南、上海、江苏各有1个。

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以中西部省份为主。

按照“省部共建、以省为主”的原则,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的责任主体多是省级政府(自治区、直辖市),主管部门一般为省级科技厅(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依托单位一般为高校或科研单位。

科技部协助实验室的建设与运行,并提供相应政策或经费支持。

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国家拨款,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运行经费主要来自各省或依托单位的自筹经费。

近年来,科技部对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经费支持力度也逐年增大[2]。

二、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的管理运行机制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3],主要任务是针对学科发展前沿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安全的重要科技领域和方向,开展创新性研究。

采用分级分类管理制度,坚持稳定支持、动态调整和定期评估的规则,实行人财物相对独立的管理机制和“开放、流动、联合、竞争”的运行机制[4,5]。

部属高校2011年基本情况统计表填报说明

部属高校2011年基本情况统计表填报说明

部属高校2011年度基本情况统计表填报说明各表数据统计截止日期为2011年12月31日(有特殊说明的除外)。

在填统计数字、电话号码、年份等数字类信息时,请设置正确的单元格数值格式;百分数保留小数点后两位;项目数值为零或者该项数值空缺的,填0。

在填写学科名称、实验室名称、类别等文字类信息时,使用正规全称,请勿随意使用简称。

以下为分表说明:表2:部属高校校级领导干部名册(1)学校领导干部,指名誉校长、现职正副党委书记、正副校长、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2)填报数据更新到统计表报出时的最新信息。

表4:教职工情况表(1)教职工总数是指在学校工作,并由学校支付工资的固定教职工人数,包括①在编人员,即根据原人事管理制度,人事关系和档案均在学校的人员;②聘任制人员,即人事制度改革后,学校招聘录用的长期、全时工作人员。

聘任制人员的人事关系在学校但档案不在学校。

教职工总数包括校本部教职工、科研人员、校办产业人员和附设机构人员。

(2)专任教师是指属于本校教师编制,从事教学工作的人员。

(3)教辅人员是指从事教学辅助工作,为教学服务的人员。

包括图书馆的管理员,资料室的资料员,电教馆人员,实验室实验员以及直接为教学服务的绘图、摄影、仪器修理、模型制作等技术人员。

(4)行政人员是指从事校、院(系)行政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

(5)工勤人员是指校本部的工人和勤杂人员,包括教学辅助单位的工人。

(6)校办产业人员是指校办产业中校内正式编制的人员。

(7)附设机构人员是指在学校附设的中学、小学、医院、幼儿园等机构中,属学校正式编制,由高等教育经费支付工资的人员。

(8)下列人员不应包括在教职工总数中:①离职休养的老干部,以及正式办理手续的退休、退职人员;②学校办的集体所有制单位以及学校附属机构中属于集体所有制的职工;③各种临时工,包括从事季节性、临时性生产和服务工作的人员。

(9)享受政府特贴人数中包括在职和退休职工。

全国所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列表

全国所有国家工程实验室列表

实验室-职能(1)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任务:开展重点产业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关键工艺的试验研究、重大装备样机及其关键部件的研制、高技术产业的产业化技术开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性前瞻性技术研发,以及研究产业技术标准、培养工程技术创新人才、促进重大科技成果应用、为行业提供技术服务等。

(2)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目标:建立先进的产业技术研发试验设施,形成具有行业领先水平、结构合理的创新团队,构建长效的产学研合作机制,成为应用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有效渠道、产业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支撑平台。

(3)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原则: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要围绕重大工程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加强关键技术供给,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

国家工程实验室要具有显著的专业技术特色、突出的产业技术优势和高水平的创新团队,体现高水平、专业化。

国家工程实验室要充分利用现有研发基础和条件,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以增量投入带动原有创新资源的优化配置。

国家工程实验室的建设要充分发挥产学研等各方优势和积极性,可针对不同行业特点和实际情况,采取灵活有效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采用专家评审、竞争择优的方式推进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并对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予以适当投资补助。

以下无正文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ö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国家实验室及所属院校

国家实验室及所属院校

序号 1
实验察名称 粉末冶金
所属单缸 中南大学

汽车安全与节能
清华大学

重质油加工
石油大学

暴雨监测与预测
北京大学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
北京理工大学

材料复合新技术
武汉理工大学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
武汉大学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

超硬材料
中山大学 吉林大学
39
计算机辅 助设 计与图形学
浙江大学
40
计 算机软件新技术
南 京大学
41
金属材 料强度
西安 交通大学
序 嚣
实验室名称
42
金属基复合材料
43
近代声学
44
晶体 材料
45 46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 理论 化学计算
47
流 动传体及控制
48
煤 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
26 27
海 洋工程 毫米 波
上海交通大学 东南大学
28 29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 和动 力地貌综合 化 工联 合
华东师范大学 清华大学 天津大学 华东理工大学
浙江大学
30
环境模拟 与污 染控制
清华 大学 中科院 生态 所 北京大 学 北京师范大学
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 与早地农业
99
化字 生物传 感与计量学
100
无机合成与 制备 化学
101
作物遗传与种 质创新
102
量 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

国家重点实验室名单1 粉末冶金中南大学2 汽车安全与节能清华大学3 重质油加工石油大学4 暴雨监测和预测北京大学5 爆炸灾害预防和控制北京理工大学6 材料复合新技术武汉理工大学7 测绘遥感信息工程武汉大学8 超快速激光光谱学中山大学9 超硬材料吉林大学10 程控交换技术与通信网北京邮电大学11 蛋白质工程及植物基因工程北京大学12 电力设备电气绝缘西安交通大学13 电力系统及大型发电设备安全控制和仿真清华大学14 动力工程多相流西安交通大学15 微生物技术山东大学16 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中科院化学所北京大学17 高分子材料工程四川大学18 高速水力学四川大学19 工业控制技术浙江大学20 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大连理工大学21 固体表面物理化学厦门大学22 固体微结构物理南京大学23 光学仪器浙江大学24 硅材料浙江大学25 海岸和近海工程大连理工大学26 海洋工程上海交通大学27 毫米波东南大学28 河口海岸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综合华东师范大学29 化工联合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浙江大学30 环境模拟与污染控制清华大学中科院生态所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31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西北农林科技大学32 混凝土材料研究同济大学33 火灾科学中国科技大学34 机械传动重庆大学35 机械结构强度与振动西安交通大学36 机械制造系统工程西安交通大学37 激光技术华中科技大学38 集成光电子学清华大学吉林大学中科院半导体所39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浙江大学40 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南京大学41 金属材料强度西安交通大学42 金属基复合材料上海交通大学43 近代声学南京大学44 晶体材料山东大学45 精密测试技术及仪器天津大学清华大学46 理论化学计算吉林大学47 流体传动及控制浙江大学48 煤的高效低污染燃烧技术清华大学49 煤燃烧华中科技大学50 摩擦学清华大学51 内燃机燃烧学天津大学52 内生金属矿床成矿机制研究南京大学53 凝固技术西北工业大学54 农业生物技术中国农业大学55 配位化学南京大学56 汽车动态模拟吉林大学57 牵引动力西南交通大学58 区域光纤通信网络与新型光通信系统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大学59 染料及表面活性剂精细加工合成大连理工大学60 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北京大学61 软件工程武汉大学62 软件开发环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63 三束材料改性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64 生物反应器华东理工大学65 生物防治中山大学66 生物膜与膜生物工程中科院动物清华大学北京大学67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武汉大学68 视觉与听觉信息处理北京大学69 塑性成型模拟及模具技术华中科技大学70 天然药物及仿生药物北京大学71 土木工程防灾同济大学72 湍流与复杂系统研究北京大学73 微波与数字通信技术清华大学74 文字信息处理技术北京大学75 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同济大学南京大学76 吸附分离功能高分子材料南开大学77 稀土材料化学应用北京大学78 纤维材料改性东华大学79 现代焊接生产技术哈尔滨工业大学80 新金属材料北京科技大学81 新型陶瓷与精细工艺清华大学82 信息安全中国科技大学83 医学神经生物学复旦大学84 医学遗传学中南大学85 医药生物技术南京大学86 移动与多点无线通信网东南大学87 遗传工程复旦大学88 应用表面物理复旦大学89 应用有机化学兰州大学90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西南石油学院成都理工学院91 元素有机化学南开大学92 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东北大学93 振动冲击噪音上海交通大学94 制浆造纸工程华南理工大学95 智能技术与系统清华大学96 专用集成电路与系统复旦大学97 综合业务网理论及关键技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98 作物遗传改良华中农业大学99 化学生物传感与计量学湖南大学100 无机合成与制备化学吉林大学101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南京农业大学102 量子光学与光量子器件山西大学103 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中国农业大学。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
生命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1)
1985DA131104
癌基因与相关基因国家重点实验室
卫生部
生命

江苏南京
单位(数量)
实验室代码
实验室名称
主管部门
领域
其他组建单位
南京农业大学(1)
2001DA105074
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生命

湖北武汉
武汉大学(4)
2004DA105204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医学遗传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生命

单位(数量)
实验室代码
实验室名称
主管部门
领域
其他组建单位
中山大学(4)
1991DA105384
有害生物控制与资源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生命

2004DA105074
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生命
香港中文大学
陕西西安
单位(数量)
实验室代码
实验室名称
主管部门
领域
教育部
生命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2)
1992DA105024
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生命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1)
2004DA105204
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教育部
生命
武汉大学
湖南长沙
单位(数量)
实验室代码
实验室名称
主管部门
领域
其他组建单位
中南大学(3)
1989DA105084
北京
单位(数量)
实验室代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省市国家重点实验室一览表北京
[编辑]天津
[编辑]上海
江西

[山东
济南
[编辑]河南无
[编辑]湖北[编辑]武汉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矿产资源国家重点实验室
香港理工大学深圳研究院的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无实验室代码,详情请参见本条目附表二。

香港
[编辑]澳门
∙由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联合设立:中药质量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澳门大学设立:模拟与混合信号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国家重点实验室
重庆
[编辑]青海无
[编辑]宁夏无
[编辑]新疆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