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合唱队基础训练训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音乐合唱教案合唱基础练习

小学音乐合唱教案合唱基础练习

小学音乐合唱教案合唱基础练习小学音乐合唱教案教学目标:1. 学习合唱的基本技巧和规范。

2.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

教学内容:合唱基础练习教学准备:1. 录音机或音乐播放器。

2. 准备好合唱曲目的伴奏音乐。

3. 打印好合唱曲目的歌词和乐谱。

教学过程:第一步:热身练习(10分钟)1. 师生一起进行身体放松和呼吸练习,以准备合唱练习。

2. 进行一些简单的声音发声和发音练习,如唇齿音练习、吐字练习等。

第二步:节奏练习(15分钟)1. 播放一段有明显节奏的合唱曲目,要求学生跟随节奏拍打手指、拍桌子等。

2. 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节奏模仿训练,如敲打太鼓声、拍打节奏等。

第三步:声音练习(20分钟)1.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腹式呼吸,练习长音的唱法。

引导学生感受声音从腹部产生的感觉。

2. 播放一段简单的合唱曲目,引导学生跟唱其中的一个声部,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和表达。

3. 分组训练,指导学生分角色练习合唱曲目中的不同声部。

第四步:合唱练习(30分钟)1. 教师逐句教唱合唱曲目,学生跟唱。

教师可以采用分节教唱的方式,先教唱前几句,再逐渐添加后面的内容。

2. 引导学生注意合唱曲目中的情感表达和音乐要点,进行细致解析和讲解。

3. 学生分组合唱,教师进行指导和点评,并及时调整学生声部的平衡。

第五步:合唱展示(10分钟)1. 学生们熟练掌握合唱曲目后,进行全班合唱展示。

2. 教师对合唱展示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建议。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合唱基础练习,学生们掌握了合唱的基本技巧和规范,提高了团队合作和集体意识。

他们不仅熟悉了合唱的声音和乐感,还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和表达能力。

在今后的音乐学习中,他们将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合唱活动,展示自己的音乐才华。

训练小学生合唱教案

训练小学生合唱教案

训练小学生合唱教案一、强调“静心”,创造“轻声”演唱的基本条件“定能生慧,静纳百川。

”课堂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合唱的训练才能进行下去。

一定要等到孩子们真正静下来以后,再让他们进行练习、歌唱或欣赏,要让学生明白你的要求,知道你的习惯,绝不要“迁就”合唱训练中教室里的任何“吵杂”,以养成良好的训练习惯。

低年级的孩子是不容易立即安静下来的,用“讲故事”这一招屡试不爽,一个简短的、吸引人的小故事,就能让孩子们很快静下心来。

二、紧扣教材,创设“轻声”演唱的良好情境在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将教材中适合使用“轻声”的歌曲、练习拎出来,先行训练,通过创设情境,让孩子感觉这首歌曲或这个练习必须使用“轻声”进行,否则就破坏了整体的意境。

如歌曲《妈妈的歌》,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孩子静心聆听两三首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摇篮曲,回想自己小时候的感受;再用娃娃做道具,创设妈妈哄孩子睡觉的情境,把握演唱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力度,比一比谁是“合格的妈妈”。

紧扣教材,有效控制情境导入的时机与节奏,通过情节性、模仿性、音画性等情境的运用,可以将视、听、唱、动等多感官活动融会在一起,更好地调动起孩子对“轻声”演唱的兴趣。

三、母音训练,获得“轻声”演唱的头声感觉所谓的“轻声”演唱,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小声歌唱,它是获得头声的重要手段,是高位置的头声发声方法。

练声时可以先进行“哼鸣”练习。

如:练声曲2/43 2 | 1 - ||嗯提示与要求:①寻找生活中“叹气”的感觉,反复做几遍放松喉头的动作;②体会生活中的“哼鸣”声,像在妈妈跟前撒娇的声音;③上、下牙不能咬紧,双唇轻轻合拢而松弛;④嘴里像含着半口水一样,始终用叹气的状态小声哼唱。

掌握了中、高音区的感觉后,再运用下行方法寻找到高位置的中、低音区。

由于u母音能让孩子很容易找到头声的感觉,在教唱歌曲时,可以先用它轻轻地模唱歌曲的旋律,这样就能很快把模唱时的头声感觉运用在演唱中。

四、“轻声”引导,寻找合唱声部的均衡协调合唱是和谐的艺术。

新手少儿合唱训练教案设计

新手少儿合唱训练教案设计

新手少儿合唱训练教案设计教案标题:新手少儿合唱训练教案设计教案目标:1.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2. 培养学生的合唱技巧和音乐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互助意识。

4. 提升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水平。

教学内容:1. 声音发声技巧训练。

2. 合唱基本技巧训练。

3. 歌曲学习与演唱。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或多媒体教室。

2. 合唱指挥棒。

3. 合唱曲谱和伴奏音乐。

4. 录音设备。

教学步骤:第一步:声音发声技巧训练(15分钟)1. 引导学生正确呼吸,做深呼吸练习。

2. 教授发声技巧,如喉咙放松、发声时嘴巴的位置等。

3. 进行声音放松训练,如发出“嘘”、“呼”等声音。

第二步:合唱基本技巧训练(20分钟)1. 解释合唱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如合唱指挥的手势、合唱队形等。

2. 进行合唱队形训练,要求学生站直、站稳、保持整齐划一。

3. 进行合唱指挥棒的基本动作练习,如上升、下降、停止等。

第三步:歌曲学习与演唱(30分钟)1. 选择一首适合新手合唱的歌曲,如《小星星》。

2. 分段教学,先教授第一段歌词和旋律,带领学生跟唱。

3. 渐进式教学,逐渐加入其他段落的歌词和旋律,直至整首歌曲完成。

4. 进行整体演唱练习,注意音准、节奏和合唱的统一感。

第四步:合唱表演与评价(15分钟)1. 组织学生进行合唱表演,可以邀请其他班级或家长观看。

2. 对学生的合唱表演进行评价,包括音准、节奏、表情等方面。

3. 鼓励学生互相欣赏和给予建设性的反馈。

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的合唱比赛或演出,提供更多的合唱机会。

2. 组织学生学习其他合唱曲目,扩展他们的音乐素养和合唱技巧。

3. 鼓励学生参加合唱团或合唱培训班,深入学习合唱技巧和合唱作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声音发声技巧训练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估学生在合唱基本技巧训练中的队形和指挥棒动作是否规范。

3. 评估学生在歌曲学习与演唱中的音准、节奏和合唱的整体效果。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

完整版童声合唱训练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童声合唱训练教材》的第三章“节奏与音准训练”。

具体内容包括基础节奏的识别与练习、音阶的认识与演唱、合唱歌曲的初步学习。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础节奏的识别与运用,提高音乐节奏感。

2. 培养学生准确演唱音阶的能力,增强音乐音准感。

3. 通过合唱训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基础节奏的运用与音阶的演唱。

2. 教学重点:合唱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团队协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黑板、节奏卡片、音阶挂图。

2. 学具:合唱歌曲乐谱、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模仿小动物的动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感受节奏。

2. 节奏训练(10分钟)a. 讲解基础节奏,让学生跟随教师敲击卡片。

b.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c. 选取一首简短的歌曲,让学生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3. 音阶训练(10分钟)a. 讲解音阶,引导学生认识音名、唱名。

b. 教师示范演唱,学生跟随演唱。

c. 分组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4. 合唱训练(10分钟)a. 教师示范合唱歌曲,分析歌曲的节奏、音准、情感。

b.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指导。

c. 全班合唱,教师点评。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自主练习合唱歌曲。

b. 教师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c. 全班合唱,展示成果。

b.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c. 布置课后作业。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基础节奏卡片、音阶挂图。

2. 黑板右侧:合唱歌曲乐谱、重点知识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合唱歌曲《童年》。

2. 答案:完成歌曲的演唱,注意节奏、音准、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童声合唱比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校内外音乐活动,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基础节奏的运用与音阶的演唱。

合唱队训练教案范文

合唱队训练教案范文

合唱队训练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合唱队的基本概念和形式,培养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和爱好。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

3.学会基本的合唱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形成稳定的合唱队伍。

4.通过合唱训练,提高学生的听觉、发音和声乐能力。

二、教学内容:1.合唱队的基本概念和形式介绍。

2.合唱队的成员选拔。

3.合唱队的声音训练和调音练习。

4.合唱队的合唱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合唱音乐,引起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并让他们分享自己对合唱的想法和感受。

2.知识讲解:a.合唱队的基本概念和形式介绍:合唱队是由多个声部组成的大型合唱团体,通常分为男声、女声和混声合唱队。

每个声部由多个成员组成,他们通过合作演唱同一首歌曲。

b.合唱队的成员选拔:根据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演唱能力,进行合唱队成员的选拔。

选拔标准可以包括音准准确性、声音稳定性、音域宽度等。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选拔并互相帮助和支持。

3.实践演练:a.合唱队的声音训练和调音练习:-声音训练:包括呼吸训练、发声训练和发音训练。

通过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和声音发出技巧,帮助学生培养深沉、圆润和稳定的声音。

-调音练习:合唱队要求成员能准确调整和保持音高和音准。

可以采用唱调部分旋律和音阶的方法进行调音训练,以提高学生的音感和调音能力。

b.合唱队的合唱演唱技巧和表现方法:-合唱技巧:包括合唱节奏的统一、合唱音量的协调、合唱音色的一致,以及声部和声部之间的平衡和配合等。

通过练习固定的合唱节奏和音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合唱表现方法:包括合唱姿势的规范、面部表情的自然和歌曲情感的传达等。

通过观摩和分析范例演出,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合唱表演的技巧和方法。

4.拓展延伸:组织合唱队参加学校或社区的一些音乐活动,如校园音乐会、合唱比赛等,让学生将合唱训练成果展现出来,并提供更多的合唱表演机会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合唱队成员的选拔结果。

小学生合唱队训练教案模板

小学生合唱队训练教案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四年级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知识和技巧,提高合唱水平。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3.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合唱的基本技巧:音准、节奏、气息、表情等。

2. 合唱的团队协作。

教学难点:1. 学生对合唱技巧的掌握。

2. 学生在合唱中的团队协作。

教学准备:1. 音乐教室,音响设备。

2. 合唱曲目:《春天在哪里》、《小星星》等。

3.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合唱的定义和特点。

2. 播放一段合唱作品,让学生感受合唱的魅力。

二、合唱基础知识1. 教师讲解合唱的基本技巧:音准、节奏、气息、表情等。

2. 学生跟随教师练习合唱基本技巧。

三、合唱曲目学习1. 教师播放合唱曲目《春天在哪里》,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气息等方面的指导。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合唱基本技巧。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点评。

二、合唱曲目学习1. 教师播放合唱曲目《小星星》,让学生聆听并感受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2. 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气息等方面的指导。

三、合唱排练1. 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合唱排练。

2.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合唱中的问题。

四、团队协作训练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如“解手链”、“传递水杯”等。

2. 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合唱中的表现,评价其音准、节奏、气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学生在合唱中的团队协作情况,评价其团队精神。

3. 收集学生课后练习的录音,评价其合唱水平。

合唱队教案(五篇模版)

合唱队教案(五篇模版)

合唱队教案(五篇模版)第一篇:合唱队教案合唱队教案教学目标: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使学生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

一、坐姿: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坐姿。

1.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抬)。

二、发声技巧:发声三要素:呼吸是基础,打开喉咙是关键,共鸣是灵魂。

1.歌唱的呼吸:长、慢、连(1)人在睡眠时自然状态;(2)人在大笑时,肚子发酸时的状态;(3)抬钢琴,找气息的支点;歌唱呼吸时,横膈膜下沉,要求腹部力量:持续、紧张,有利于降喉头,扩大发声器官。

.如何加强横膈膜锻炼?(1)狗喘气(2)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快呼,快吸慢呼同一个音上唱五个母音“a、e、i、o、u”2、打开喉咙——把喉结放下来,让喉腔、咽腔、口咽腔、鼻咽腔统一。

如何打开喉咙?1.打哈欠的初始状态,不能打过了(半打哈欠或困时边打哈欠边讲话的状态)2.打开牙关,吸到凉气。

3.牙关打开,下巴找脖子、下巴靠胸4.找发声的支持点:锁骨中间(方法:呛、咳)练习:1.唱“u”母音(最难唱,唱准、唱长)。

2.尽量模仿嗓子宽的人,放松喉咙,绝不能撑。

3.不张大嘴,迫使里面打开;闭口,里面打开唱。

4.大笑或大哭,有利于打开喉咙(哭腔在歌唱中用的多)。

5.最大限度向后仰头,人为拉下喉结,延长咽腔。

发音时喉咙放松,尽量要深,声音要对,母音要正,不要任何枷锁。

二、面罩共鸣(用弱声)当获得面罩,就像在用利息歌唱,少用本钱歌唱,可唱一辈子。

这一词来自于西方假面舞会,如果获得,就像灯泡加上灯罩一样,声音会很集中且富有穿透力。

如何寻找面罩共鸣?1、面带微笑,找打哈欠时的最初提升眉头的状态。

防空暗音色。

若声音不够明亮,露出些牙齿。

2、用哼唱的感觉——哼哈唱法用打哈欠的状态哼鸣,用e、i母音3、不张大嘴,有利于找到面罩共鸣。

小学生合唱队基础训练训教案

小学生合唱队基础训练训教案

小学生合唱队基础训练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合唱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们的音乐兴趣,提高音乐素养。

3. 掌握基本的合唱技巧,如呼吸控制、音准、节奏、和声等。

4. 培养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集体荣誉感。

二、教学内容1. 合唱的基本概念和合唱的重要性2. 音乐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3. 呼吸控制和发声技巧的训练4. 音准和节奏的练习5. 简单合唱作品的学唱和演练三、教学方法1. 讲解法:讲解合唱的基本概念和合唱的重要性,音乐基础知识,以及发声技巧等。

2. 示范法:教师或优秀学生示范,让学生跟随模仿。

3. 练习法:分组练习,个别指导,纠正错误。

4. 作品法:学唱和演练合唱作品,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

四、教学步骤1. 合唱的基本概念和合唱的重要性(1) 讲解合唱的定义和特点(2) 介绍合唱的重要性,如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音乐素养等2. 音乐基础知识的复习和巩固(1) 复习音名、音高、节奏等基本音乐知识(2) 巩固音阶、和弦等基本音乐理论3. 呼吸控制和发声技巧的训练(1) 讲解呼吸控制的重要性,示范正确的呼吸方法(2) 指导学生进行呼吸控制练习(3) 讲解发声技巧,示范正确的发声方法(4) 指导学生进行发声练习4. 音准和节奏的练习(1) 音准练习:用钢琴或电子琴辅助,让学生跟随演唱(2) 节奏练习:用拍手、敲击等方法,让学生跟随节奏演唱5. 简单合唱作品的学唱和演练(1) 介绍合唱作品的背景和特点(2) 分组学唱合唱作品,教师个别指导(3) 全体学生演练合唱作品,纠正错误(4) 录制合唱作品,让学生自我评价和总结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如发言、练习等。

2. 学生练习效果:评估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如呼吸控制、发声技巧、音准、节奏等。

3. 合唱作品表现:评价学生在合唱作品中的表现,如和声、音准、节奏等。

4.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合唱训练中的收获和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合唱队基础训练训教案
合唱队基础训练教案
教学目标:学会歌唱的发音、状态、气息运用,使学生懂得在合唱集体里所发挥的作用及如何有效地运用自己的嗓音在集体的合唱队中能协调和控制并达到统一的共性。

第一课时:合唱队的组织
一、挑选队员、划分声部
考虑到合唱对学生的要求较高,就是说选择学生的范围应在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所以,我们组建的合唱队所吸收的成员都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

选好队员后根据队员的音色特点,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儿童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儿童划分为低音部,另外还应根据队员的身高体形整理队行的排列和声部的安排。

二、歌唱姿势:凡是艺术就会涉及到技术、技巧,在谈论技巧之前,我们要强调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唱歌的姿势。

1. 坐姿:坐着更容易体会气息——腰部像翅膀一样膨胀、扩张。

2、站姿:两脚张开,身体前倾,重心倾定,肩膀放开(不得上抬) 三、竞选合唱团职位小团长:负责全团所有工作:点名签到、请假、卫生、纪律、组织、通知传达等。

协助老师做好每节课和每次活动正常开展~
指挥:本职位设置三名队员。

主要职责:合唱队的日常排练指挥,各声部之间的协调等。

小组长:由每班一名队员组成。

负责各班出勤情况,以及各班上课中的纪律反馈等。

第二课时:童声声乐基础的训练
1( 呼吸训练
气息是发声的动力,只有掌握正确的呼吸后,才能获得理想的声音。

我们在训练合唱前,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即胸腹式呼吸法。

一般用两种呼吸方法训练。

?舒起练习。

吸气时,根据指挥手势,口鼻一起缓缓吸气,吸后停留瞬间,用轻柔的“嘶——”声,有控制地慢慢呼出。

?突起练习。

缓吸后停一会儿,用跳音“嘶、嘶、嘶、嘶”将气呼出。

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学生在发声练习中便逐步感觉到了气息的支持,并能逐步运用到歌唱中来。

2(发声训练
刚入合唱团的学生都未经过正规发声训练,声音“白”而“扁”,气吸浅,位置低,口腔打不开,下巴紧。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先采用哼鸣进行练习,以便尽快统一声音位置,取得声音的共性。

在发声训练中注意了结合咬字吐字进行练习,我们要求学生将不太容易读的字用汉语拼音标好,每首歌词都用普遍话正确朗读,随时注意纠正不正确的咬字吐字,结合发声训练用,对准同声母、韵母的正确口形,逐步学会自然圆润的发声。

当咬字唱词训练有了一定基础之后,我们才进行合唱训练。

附训练内容:
练声曲:
一、连音练习,要求持续不变的连贯。

按由易到难的程度可选择以下几条: 1.
5 5 5 || 5 - - ‖
ī ā ū
2. 5 4 3 2 | 1 - - - ‖
ū
3. 5 3 4 2 3 1 2 7 | 1 - - - ‖
Mi ma mi ma mi 4. 5 6 5 4 5 4 3 4 3 2 3 2 | 1 - - - ‖(三连音)
Mi ma mi ma mi
二、跳音,半断音和断音
1. 5 5 5 5 | 5 4 3 2 | 1 - - - ‖
La le li lo lu 2. 1 1 | 5 3 1 ‖
Lu
3. 5 3 1 | 5 3 1 ‖
Mi mi mi ma ma ma
第三课时:强调呼吸训练
一、呼吸是歌唱的动力。

首先训练“呼吸”的好处是:呼吸是源动力,有了动力才有声音,符合事物的规律。

同学们上音乐课时,很少专门训练“呼吸”,合唱训练从“呼吸”开始,学得快、记得住、用得上。

气息的基本练习: 1(调动情绪——让同学们站立,两手叉腰(用手感觉腹部是否扩涨),象只蜜蜂飞到花丛里,看!美丽的鲜花,多么香啊!
2(“闻花”——用闻花香味的体会,用鼻子和口同时快速吸气(大约用2 ,1秒完成)。

3(保持——吸气后随之憋气,保持四拍(4秒钟)。

4(放气——气从牙缝里发“咝”的声音,慢慢放出,开始一口气数六拍(6秒钟),继而八拍或到十拍。

通过上述练习,让同学们体会深呼吸,要保持(气息控制),慢呼吸(气息的运用)等各个环节的作用。

接下来是“叹气”练习,让同学们在深吸气之后,连声叹
息(很深的),去体会气息的深度———感觉是在胸口以下———实际上是歌唱时所用的气息支点。

然后是“弹气”,练习,在快速吸气之后,连声喊出具有弹性和力度的“咳!
咳!......”直至气息没了。

可以发现每喊一声“咳”,同时腹部、腰部(在腰带周围)是向外扩涨一次。

二、哼鸣同一首歌的旋律,哼鸣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鼻腔共鸣以及气息的稳定,因此必须长期坚持练习,利用熟悉的旋律练习哼鸣能更好地让学生有兴趣做好每次训练~
第四课时:强调声音的训练
一、人声的共鸣腔:人的发声要想做到完美、圆润、有穿透力就必须充分利用
到人体的各个共鸣腔体~那么共鸣腔指的是那些腔体呢,下面我们来逐一认识一下: 头腔:主要在高音区会运用到,效果:高音具有穿透力。

鼻腔:利用哼鸣能很快
找到这个哼鸣的发声位置,充分的利用鼻腔共鸣能更好的找到唱歌的高位置,简单的说就是使人声听起来唱歌与说话音色不同,更具有美感。

口腔:声乐经常把人的嘴巴分成两个部分:前嘴与后嘴,前嘴是指嘴唇和前牙齿
这一部分,负责唱歌咬字。

后嘴是指舌头跟部,也叫咽部,负责打开整个口腔,效果:声音圆润,发声统一。

也就是俗称的“字正腔圆”就是这个原理。

喉腔:里面是人体的重要发声器官---声带。

在此主要讲解声带的发生原理和保养。

胸腔:胸腔共鸣在中音区和低音区的演唱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训练中可
让学生手轻抚摸胸口感受胸腔的共鸣,对于低声部的学生训练更应加强。

二、具体声音训练:
1(声音训练按一般的方法:用闭口的“ma”或开口的“ma、m、a、o”等字音从
C1音开始。

2(“噜”字作为“范音”开始声音练习。

在发音时,要求同学们自然放松,开始发“噜”的长音练习。

以上练习要求以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训练,从C音往上不断地增加一些假声的成分,把声音打在上口盖稍靠前的位置,充分利用鼻腔和头腔共鸣,并注意气息的深度与压力,音越高越要保持声音的高位置。

3(用《同一首歌》这首同学们非常熟悉,音符比较简单的歌,填上“噜”字演唱,注意速度要慢,待唱好了再提速,这样训练效果非常好。

第五课时:合唱曲训练(一) 1、巩固发声训练(10分钟左右)
2、合唱曲《山童》练习:熟悉乐曲曲谱,分步骤学习歌曲: A听:听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B学:学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声部,哼鸣
C唱:演唱第一部分歌词
D评:教师点评不准确的部分(以上部分大约35分钟) 3、欣赏其它合唱队演出的这首歌曲(10分钟左右)
第六课时:合唱曲训练(二) 1、巩固发声训练(10分钟左右)
2、继续合唱曲《山童》教学:熟悉乐曲,了解曲子的重点和难点,分步骤学习歌曲:
A听:听歌曲的旋律和意境
B学:学歌曲第一部分的旋律声部,哼鸣
C唱:演唱第一部分歌词
D评:教师点评不准确的部分(以上部分基本上是巩固歌曲演唱的教学,大约35分钟)
3、欣赏上海音乐学院教授周小燕上课过程(10分钟左右)
第七课时:合唱曲训练(三) 1、巩固发声训练(10分钟左右)
2、合唱曲《山童》练习:熟悉乐曲第二声部,了解其重点和难点,分声
部学习歌曲:
A听:听歌曲的第二声部
B学:学歌曲第一部分的二声部,哼鸣
C唱:演唱第一部分二声部歌词
D评:教师点评不准确的部分(以上部分大约35分钟) 3、欣赏这首歌曲的第二部分旋律(10分钟左右)
第八课时:合唱曲训练(四) 1、巩固发声训练(10分钟左右)
2、合唱曲《山童》练习:巩固乐曲第二声部,了解其重点和难点,分声
部学习歌曲:
A听:听合唱队员单独第二声部演唱,
B学:学歌曲第二部分的二声部,哼鸣
C唱:演唱第二部分二声部歌词
D评:教师点评不准确的部分(以上部分大约35分钟) 3、整体演唱这首歌曲,分声部。

(10分钟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