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主题群文阅读教学《感受自然之美》

合集下载

第一单元 读文章想画面 感受自然之美 单元任务群整体 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第一单元 读文章想画面    感受自然之美 单元任务群整体 教学设计 -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

读文章想画面感受自然之美—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群整体教学设计人文主题分析本单元以“自然之美”为主题 , 编排了四篇课文 ,分别是《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 以单元整组编排的形式向我们呈现了不同风格、不同作家所体现出的自然之美。

四篇课文以“自然”为中心意象 ,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想象 , 同时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 ,主动地去发现美 ,感受美 ,并且创造美。

语文要素分析本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边读边想象画面 ,感受自然之美”。

学生在三上学习过现代诗《听听 , 秋的声音》,尝试过一边读一边想象。

三下第一单元的阅读要素是“试着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学生初步了解了通过对文章的理解 ,边读边想象画面。

《观潮》引导学生想象文章中描写的钱塘江大潮的样子和声音;《走月亮》引导学生根据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和气味;《现代诗二首》启发学生借助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繁星》则继续强化这一阅读要素。

“边读边想象画面”能引导学生把静态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和场景 ,使学生在之前的理解基础上加入自己的感受 ,感受文字之美和情境之美。

本单元的习作要素是“推荐一个好地方 ,写清楚推荐理由”。

为学生搭建了一个通过文字来记录自然之美的平台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将曾经去过的好地方用语言文字的形式分享给大家。

学习任务群定位综合人文主题及语文要素 ,将本单元定位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

第一 ,从单元学习路径来看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观潮》《走月亮》《现代诗二首》《繁星》四篇文章 ,感受母爱、童心和自然之美 , 同时边读边想象画面 ,再把语言文字转换成形象的画面和场景 ,感受自然之美。

这与“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的核心学习路径“发现美—感受美—记录美”是一致的。

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之中 ,体验探索自然之美的旅程。

第二 ,从内容上看 ,文章以“自然”为中心意象 ,表达了作者丰富的情感与独特的想象。

三下第一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三下第一组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三年级下册第一组“大自然的美景”教学设计【本组说明】本组课文以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为专题,燕子呢喃,柳树发芽,荷花绽放,泉水流淌……大自然的景物是如此的迷人。

教材选编了《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四篇课文,一个语文园地。

前三篇为精读课文,后一篇为略读课文。

四篇课文多角度地展现了大自然的美:有的描绘了春天燕子从南方飞来;有的描绘了二月的柳丝和万紫千红的春日;有的描写了夏日池塘荷花绽放;还有的描写了家乡珍珠般的泉水。

本单元“大自然的美景”这一专题相关的文章有《梅雨潭》《庐山的云雾》《梨花盛开的季节》《故乡的那湾溪流》,从不同角度再度体现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

学生在阅读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从这些绿柳飞燕、鸟语花香、潺潺流水中,感受春天的来临,倾听大自然的声音,欣赏大自然的美景,从而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设计理念】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在教学本组教材中,注意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发挥其整合的优势,引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同时,重点指导学生开展好综合性学习活动,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

在选出的四篇文章的处理上,引导学生课外进行自主阅读,课内给学生搭设展示阅读收获的平台,形成课内课外的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组课文:《燕子》《古诗两首》《荷花》《珍珠泉》2.挑选出的写景类文章:《梅雨潭》《庐山的云雾》《梨花盛开的季节》《故乡的那湾溪流》【教学重点】1.让学生在自然美景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并陶冶性情。

2.班级共同分享四篇课外的文章,交流阅读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同步阅读的能力。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知识树3.阅读浏览表【教学步骤】一、导入谈话1. 老师知道咱们班上的孩子都喜欢大自然的美丽风光,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田园诗,愿意和我一起分享吗?(多媒体出示)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自然之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自然之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自然之美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群文阅读,帮助学生培养对自然之美的欣赏能力,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教学准备:1. 老师准备多种类型的自然主题文本,如诗歌、散文、图片等。

2. 列出教学活动的计划和安排。

教学步骤: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老师向学生介绍自然之美的概念,可以通过简要的讲解和示范图片等方式。

- 老师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看法和感受,引导他们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群文阅读- 老师组织学生参与群文阅读活动,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自然主题文本,如诗歌、散文等。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文本进行阅读,并在阅读过程中记录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 文本分析与讨论- 老师带领学生分析和讨论所阅读的文本,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表达自然之美的语言和形象,并解释作者的用意。

- 学生可以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4. 创作活动- 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然主题创作活动,比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创作诗歌、散文、绘画等作品。

-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并在完成后与同伴分享。

5. 展示和欣赏- 老师组织学生展示和欣赏彼此的创作成果,可以通过展览、朗诵、演讲等形式进行。

- 学生可以互相评价和赞赏,鼓励彼此的努力和创造力。

6. 总结与反思- 老师引导学生回顾整个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帮助他们总结自己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感受。

- 学生可以反思自己在阅读、分析和创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成长,并提出对未来学习的期望和计划。

教学延伸:1. 继续进行自然主题的文本阅读和创作活动,丰富学生的自然之美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 组织学生参观自然景点、植物园等,进一步感受和领悟自然之美的魅力。

3. 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群文阅读经验和创作成果,参与社区自然环境保护和宣传活动。

总结:通过群文阅读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在阅读和创作中感知和领悟自然之美,并通过表达和分享,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水平。

第1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策略+精选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第1单元主题阅读(阅读策略+精选阅读)2023-2024学年四年级语文上册 (统编版)

第一单元《自然之美》主题阅读【单元人文主题】自然之美: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阅读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

边读边想象画面指在阅读文章时,有意识地在头脑中想象出与文章内容相符的一幅幅画面。

【阅读策略】第一步充分调动视觉、听觉和嗅觉等感官,品味语言文字,想象画面。

1.找到描写景物声音、形态的重点词句,把文章所描绘的景象还原成画面。

如《观潮》一文,“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就是描写江潮形态、颜色和声音的语句,我们可以由此想象战马奔腾、闷雷滚动、山崩地裂的画面,就能还原出钱塘江大潮的壮观景象了2.综合运用嗅觉、视觉和听觉感官,多角度想象画面。

如《走月亮》以“走”为线索,写了途中看到的景物、闻到的香味及“我”的联想。

阅读课文时要充分调动视觉和嗅觉感官来想象月光皎洁、溪水流香、瓜果成熟等画面。

第二步借助生活体验想象画面。

如《走月亮》,阅读“走过月光闪闪的溪岸,走过石拱桥,走过月影团团的果园,走过庄稼地和菜地”时,可以根据平时我们在月光下散步的生活体验,想象自己走在月光下,看到月光闪闪的溪岸、石拱桥、月影团团的果园、庄稼地和菜地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第三步虚实结合想象画面。

1.了解文中哪些是现实的景、物,哪些是想象出来的景象。

如《繁星》第3自然段中,深蓝色的天空、半明半昧的星、船等景物是实写,萤火虫在周围飞舞、星星眨眼、“我”睡在母亲怀里等景象是虚写。

2.虚实结合想象画面。

如《繁星》中,作者由现实的景、物联想到在母亲的怀抱里的舒适、安全和信赖的感觉。

【阅读知识点补充:如何解答想象画面类试题】边读边想象画面是学习语言、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从而让学生更深入地认识事物。

这是本单元要求学生掌握的语文学科素养,也是小学阶段现代文阅读的常考考点。

那么,如何解答想象画面类试题呢?首先要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整体内容;然后进入文字所描绘的情景或意境,在脑海中想象出相应的画面;最后用自己的语言将想象的画面生动具体地描述出来,描述时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以原文为基础,抓住隐含信息。

让学生在“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中感受自然之美

让学生在“我和祖父的园子”教案中感受自然之美

从小的时候,我就爱上了大自然。

记得每当我有课外时间,就会来到祖父的园子里观赏花草,吸大自然的氧气。

今天,我来到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这节课,想与大家分享在这个教案中如何感受自然之美。

从“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案中,我们可以深切感受到孩子们对大自然的喜爱。

园景和孩童间的互动,将两者进行了非常好的结合,彼此之间既有着生动的交流,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这种热爱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自然之美,而且也让我们这些成年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这节课中的一些活动,也让我们体验到了大自然的美景。

在观看孩子们在园子里参与的活动时,我们可以欣赏到种植美丽花朵,美化园子等园林工作坊的精彩展示。

从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在园子里学习如何栽种花卉,如何修剪和照顾花草,这些行动受到了自然美景的激发,让孩子们更加热爱自然之美。

这节课的设计,让我们获得了身心的放松,感受到大自然的平和与温馨。

在座谈会议中,孩子们和教育者们一起讨论祖父的园子中的环境问题,他们一起讨论怎样保护祖父的园子,让它变得更加美丽。

他们的出发点十分高尚,他们都想让园子变得更好,让园子的环境更加健康。

这些想法不仅充满着智慧,而且让人感受到宁静之美。

到此,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和祖父的园子”这节课中,让孩子们能够更加感受到自然之美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这样的体验除了培养孩子们对自然和环境友好的观念之外,同时也让孩子们更加关心和爱护大自然,将来会更积极地保护环境,美化空间。

自然之美无处不在,并且让我们觉得心灵所得和身心获得。

在“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获得了喜爱自然的孩子们对自然之美的热爱,还有孩子们通过互动活动和座谈会议来挖掘大自然中的美景,深入地了解环境和爱护环境,感受到自然之美的价值和至高无上的价值。

六年级下群文阅读教案《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六年级下群文阅读教案《感受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文本通过细致观察自然景色带给人们的美好感受,培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发展学生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提高学生描述和表达自然景色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欣赏自然景色的能力,并能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提高学生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准备】1.课文《感受自然》的课本2.思维导图、课堂实物展示3.PPT演示4.教学录像素材【教学过程】【导入】1.利用实物展示(如花朵、树叶、或者相关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自然景物。

逐步引导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受进行描述。

2.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美景的感受。

【预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学习的《和猫儿一起读书》。

2.启发学生思考:你们平时在自然中是怎样感受到美的呢?通过观察哪些方面能感受到美?你是怎样表达这种美的感受的?【呈现】1.播放与自然相关的视频素材,引起学生对自然景物美的感受。

2.7.请学生观察环境中的自然景色,并填写观察表格:用什么词来形容?时间地点自然景色形容词3.学生分享自己填写的观察表格,并进行讨论,让学生互相学习,丰富自己的形容词词汇。

【理解】1.阅读课文《感受自然》,师生共同朗读,学生跟读。

强调语音语调的正确和感情的表达。

2.通过师生共同朗读,集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导入学生对自然的评价和感受的思考,鼓励学生主动发言。

【拓展】1.让学生观看与自然相关的画作、摄影作品或者其他文化作品展示,引导学生欣赏和思考作品中的自然元素,并用适当的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评价。

2.学生根据观赏的作品,模仿其中的情感与美感,进行创作。

可以选择绘画、写诗、写作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巩固】1.学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接触到的自然景物的经历,写一篇感受自然的文章。

要求学生用丰富的形容词来描写景物,并在文章中表达自己对自然的感受和敬畏之情。

探索自然之美——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

探索自然之美——小学语文主题式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故事化教学引言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知、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主题式教学是一种注重主题和情境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本篇教学计划以"探索自然之美"为主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感知和欣赏大自然的美丽,同时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了解大自然的美丽与奥妙,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提高学生的观察与感知能力,培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

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和步骤第一课:自然的四季导入:展示四季变化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学习目标:了解四季的变化和特点。

教学内容:通过故事、诗歌、歌曲等多种形式,向学生介绍春夏秋冬的特点。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如春天的花草初开、夏天的蝉鸣、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雪花等。

拓展活动:绘制四季的画作,用颜色和形状表现出每个季节的特点。

听写相关的诗句或歌词。

第二课:美丽的花园导入:展示美丽的花园图片,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学习目标:认识不同花卉的特点及美丽之处。

教学内容:呈现不同花卉的图片和名称,向学生介绍它们的特点和花期。

带领学生观察花的颜色、形状、香味等特征,并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出来。

引导学生参观学校或家附近的花园,观察和感受不同花朵的美丽。

拓展活动:制作花卉手工,用不同颜色的纸张剪出花朵的形状,拼贴成一个花束。

朗读有关花卉的诗句或古诗。

第三课:奇妙的动物世界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动物的纪录片,引起学生对动物的兴趣。

学习目标:了解不同动物的特点及生存方式。

教学内容:介绍不同的动物类别,如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等,并展示它们的图片和名称。

通过故事和动画,向学生介绍一些特殊的动物,如企鹅、大象等。

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小动物,如蚂蚁、蜗牛等,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拓展活动:设计一个小动物的标志性形象,并绘制在宣传海报上。

分组进行小动物报告,学生利用图书和互联网进行资料搜集。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感受大自然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群文阅读,感受大自然

“单元整合·群文阅读”六年级上册第一组“感受自然”教学设计本组教材以感受大自然为主题,教材中取了四篇课文,同步阅读教材选取了九篇。

它们都是构思新奇、富有想象力、充满童心童趣的散文。

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仔细观察、展开丰富想象表达感受的方法;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通过朗读、练笔等形式积累语言。

教学目标:1.在分享同步阅读教材成果、开拓视野、发展思维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2.品味优美语言,体会作者细心观察,展开丰富的想象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以知识树为主线,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相互渗透,有机整合。

教学重点: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分享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

教学内容: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单元:《山中访友》《山雨》《草虫的村落》《索溪峪的“野”》2.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同步阅读教材:《倾听鸟语》《和树谈心》《落叶》《密西西比河风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一、导入谈话1.出示插图,引出主题──感受自然。

师:同学们,我们来欣赏一组图片,是不是似曾相识?还记得它们吗?(师出示四幅图片,生说出课题名称)师:这四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描写的是──—生:大自然。

师:对,在上周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神奇美丽的大自然,领略了它的风姿,感受了它无穷的魅力,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有声有色、有情有意。

今天,我们用画知识树的方法一起再次走进这个美丽的世界。

(出示课件)这是知识树,也是一棵大自然之树,相信通过我们精彩的阅读展示,会让这棵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二、主题回顾师:从这四篇课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生:《山中访友》一文中,山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石、清风鸟儿都是我们的朋友,走进山中,我们会感到无比的亲切、舒服,就像去拜访一位久违的老朋友,特别亲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片段分享与精彩赏析
1、读课文,
思考问题:
文章的标题叫 “山中访友”,请 问作者要拜访的都 有哪些朋友呢?
树林 山泉
古桥
石头 落叶
溪流 对大自然的喜爱 小花
白云 瀑布
之情
雷阵雨 老柏树
悬崖
蚂蚁
云雀
归鸟
拟什么?观察到了什 么?(用课文里的话回答)
南国
万木争荣的春天里 ,叶在歌唱,老
叶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树上飘然而 下的情景。没有悲戚,没有落寞,化作 玉露琼浆,滋润着新叶的生长,默默无 闻却又情深意长。
四、主题拓展
通过刚才的阅读和 交流,我们进一步感悟 了大自然,这是一个绚 丽多彩的世界,如果是 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 来表达大自然的美丽与 神奇呢?
感受自然之美
《山中访友》 《倾听鸟语》
《山雨》 《落叶》
这四篇文章,说说你最喜 欢的一篇,它主要写了什么? 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吧。
《山中访友》 大自然就如我们亲密无间的朋友。 《山雨》 仿佛听到了一场山雨音乐会,韵味无穷。 《倾听鸟语》 鸟语是世间最美的语言,悠扬动听。
落叶翩然而下,为新叶萌发奠基,无怨 《落叶》 无悔。
(3)感悟山雨的色彩美,找找这些写雨 色彩的句子,你体会到了什么?
颜色的词:
墨绿、翠绿 、淡 青、金黄、红色、 嫩绿
阳光下的山林色彩斑斓, 雨中的山林一片嫩绿。
3、读《倾听鸟语》
学生分享 《倾听鸟语》 精彩片段,谈 自己的感受。
齐读第三段
刚进城那几年,宿舍围墙外有许多高大的梧 桐。清晨和傍晚,成群的鸟儿,聚集在树上,准 时举办着欢快热闹的“森林音乐会”。 鸟声里, 我们迎来朝霞,送走夕晖。我又仿佛找到了在乡 下的那种感觉。后来因城建改造,梧桐被砍了, 那清脆如洗的鸟声,成了记忆里的一个遥远的梦。
先是听见了山雨的声音, 接着是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
(2)感悟山雨的音乐美,读读写出 雨声音的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 ①沙啦啦,沙啦啦……
比喻
②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 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
③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 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
偶尔看到三两只鸟儿惊恐地从城市的上空飞过,
常觉怅然。噪音的嘈杂,环境的污染,生态资源 的破坏,哪里还有鸟儿栖息的家园?
4、思考:
《落叶》一文给我们描 绘了北国和南国不同的落 叶情景,你喜欢哪一种? 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
北国
开始是金蝴蝶般的几片,紧接着
便是沙沙哗哗的金红的阵雨,然后就如 铺出 一片金红的地毯,一派多么悲壮的 气氛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