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怎么不够用了

合集下载

《数怎么不够用了》教学反思 2

《数怎么不够用了》教学反思 2

《数怎么不够用了》教学反思我上了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并反思如下:教学目标:1、借助实际问题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感受符号的优越性。

2、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4、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课后反思:开课伊始,我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的前面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但是,数学活动不是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更不是“作秀”。

因此,在课堂我让学生通过对话、倾听、欣赏、互动和共享,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教学。

1、从同学们举的事例中抽象出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揭示课题;简述负数的发展史。

让学生既有生活体验,又有数学内涵2、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3、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理解符合所表示的数量关系;会进行符合(数、图形)间的转换。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

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在使用自己的符号时,最能体会符号的价值,最能感受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

这正是符号感最重要的部分。

《数怎么不够用了》教学反思。

第二章 第一节 数怎么不够用了

第二章     第一节    数怎么不够用了

第二章 第一节 数怎么不够用了补充练习一、用概念判断: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数前面加上“-”号这个数就是负数;B 、非负数就是正数;C 、正数和负数统称为有理数;D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0是最小的自然数B.0是整数也是偶数C.0既非正数也是非负数D.0℃表示没有温度3、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 ) A 1 B 2 C 3 D 4 ①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②一个有理数不是正数就是负数 ③一个整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 ④一个分数不是正的,就是负的4、.下面是关于0的一些说法,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是( ) ①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②0是最小的自然数;③0是最小的正数;④0是最小的非负数;⑤0既不是奇数也不是偶数. A 1 B 2 C 3 D 45、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是( )A 1 B 2 C 3 D 4①不是负数的数一定是正数;②带“+”号的数是正数,带“-”号的数是负数;③任意一个正数,前面加上“-”号,就是一个负数;④小于零的数是负数;⑤-a 一定是负数.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圆周率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它不是有理数B.正有理数与负有理数组成有理数C.负整数与负分数统称为负有理数D.927不是分数,而是整数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最小的数是零B 自然数一定是正整数C 负数中没有最大的整数D 零是自然数 8、思考回答:最大的正整数: 最大的负整数: 最小的正整数: 最小的负整数: 最大的整数: 最小的整数: 二、正负数的性质:1、水池中的水位在某天八个不同时间测得记录事下:(规定向上为正,向下为负,单位:厘米)+3,-6,-1,+5,-4,+2,-3,-2,那么这天中水池中水位的最终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某粮站在一个星期内共收五次麦子,每次收购数分别是6吨,3.5吨,4吨,5吨和2.5吨。

数怎么不够用了

数怎么不够用了

数学教学反思《数怎么不够用了》
数学组郭献荣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数学基本思想方法的教学.关于这一点,布鲁纳有过精彩的论述.他指出,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使数学更容易理解和更容易记忆,更重要的是领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大道的“光明之路”,如果把数学思想和方法学好了,在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指导下运用数学方法驾驭数学知识,就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不但使数学学习变得容易,而且会使得别的学科容易学习.显然,按照布鲁纳的观点,数学教学就不能就知识论知识,而是要使学生掌握数学最根本的东西,用数学思想和方法统摄具体知识,具体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形成和发展数学能力.
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内容逐步渗透,而不能脱离内容形式地传授.本课中,我们有意识地突出“分类讨论”这一数学思想方法,并在教学中注意渗透两点:1.分类的标准不同,分类的结果也不相同;
2.分类的结果应是无遗漏、无重复,即每一个数必须属于某一类,又不能同时属于不同的两类.。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数怎么不够用了1

§2.1数怎么不够用了【学习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掌握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掌握有理数的分类【课前知多少】1、实际生活中有许多数的应用,比如我们班有 ______ 人,这个月一共有 ______ 天,从家到学校大约需要 ______ 分钟,长方体有 ____ 个面 ____ 条棱,这些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合作探究问题解决】一、用正数和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探究1、像5,1.2,300,…这样,比 _____ 大的数叫做 ________ 。

像-10,-3,-2.5,…这样,比 _____ 小的数叫做 ________ 。

注意:_____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它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例1、对于具有 ________________ 的两个量,如果其中一种量用正数表示,那么另一种量可以用 ________ 表示。

例2、将下面的数字填入相应的大括号里:-3.5,2,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8,-50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99①正数:{}②负数:{}③正整数:{}④负整数:{}例3 、“一个数,如果不是正数,那它必定是负数。

“这句话对不对?为什么?例4、如果水位升高3米记作+3m,那么水位下降3米可以记作 ________ ;若水位不升不降,应记作什么? ________ 。

例5、A地海拔高度是70m,B地海拔高度是-30m,C地海拔高度是30m,D地海拔高度是-90m。

哪个地方海拔最高?哪个地方海拔最低?二、有理数的有关概念探究2、对我们学过的数进行以下几种情况分类:正整数:举例__________________,零:0,负整数:举例____________正分数:举例______________,负分数: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和 __________统称为整数,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统称分数,1、有理数的定义: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统称为有理数。

数怎么不够用了ppt课件三

数怎么不够用了ppt课件三
单位:百万美元
资料来源:2002年《财富》全球500统计
像10、1.2、17„这样的数叫做正数,它们都 比0大 在正数前面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例如 -10,-3 „
你认为0应该放在什么地方?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获得新知
零上与零下
盈利与亏损 加分与扣分 高出与低于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上升与下降、增与减、收入 与支出、胜与负、进与退、多与少、盈利与亏损 向东与向西、顺与逆、过剩与不足、重与轻等 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用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知 识 运 用
例1 (1)在知识竞赛中,如果+10分表示加10分,那么 扣20分怎样表示? (2)某人转动转盘,如果用+5表示沿逆时针方向转 了5圈,那么沿顺时针方向转了12圈怎样表示? (3)在某次乒乓球质量检测中,一只乒乓球超出标 准质量0.02克记作+0.02,那么-0.03克表示什么? 解 :(1)扣20分记作-20分; (2)沿顺时针方向转12圈记作-12圈; (3)-0.03克表示乒乓球的质量低于标 准质量0.03克. (4)如果向东运动4m记作+4m,那么向西运动 7m应记作什么?若在原地不动又记作什么?
2 7 -4 -0.5 , 2.7 , ─,─ (1)分数( 5 4 );(2)负整数( );
7 ); (4)有理数( 全都是 )。 (3)正分数( 2.7,─ 4
1、找规律:
(1)1,-2,3,-4,5,-6,7,-8 ,„„„
-2002, 其中第199个数为199 _____ ,第2002个数_____
解:第一天超产零件是50个. 第二天超产零件是0个.
第三天超产零件是-50个
关键:以800个零件为正、负数的标准(分界限)

2.1_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上课课件

2.1_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上课课件

但后来,这学派的一位年轻成员 希伯索斯(Hippasus) 发现边长为1的正 方形的对角线的长不能用有理数来表 示,这就动摇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信 条,引起了信徒们的恐慌,他们试图 封锁这一发现,然而希伯索斯偷偷将 这一发现传播出去,这为他招来了杀 身之祸,在他逃回家的路上,遭到毕 氏成员的围捕,被投入大海。
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事实上, a=1.41421356……
(1)估计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 长的值(结果精确到十分位)
计算结果精确到百分位呢?
事实上b=2.236067978……
把下列各数表示成小数,你发现了什 么?
3,4/5,5/9,-8/45,2/11
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 循环小数表示,反过来,任何有 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也都是有 理数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有理数能完全满足我们的生活需要吗?
把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通过 剪、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
1 1
1
1
1
1
1
1 1 1
1 2 1 2 1 2 1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a 2
2
a
a 2
2
a
1
a
a1 a
a a
是整数吗?
是分数吗?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
a
1
1
a
a
a 2
..
0.12345678910111213…… (小数部分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
2.(1)设面积为10的正方形的边长 为x,x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2).估计x的值(结果精确到十分 位),并用计算器验证你的估计。 (3).如果结果精确到百分位呢?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二)教案

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二)教案

第二章实数2.数怎么又不够用了〔二〕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让学生先感受到了生活中确实存在着不是有理数的数,我们所学的数又不够用了,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充分感受到无理数引入的必要,开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三、教学目标分析〔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3.探索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区分出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学生活动准确认识到有理数都可以划成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开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通过对有理数的相关知识的归纳和总结,能够准确地将目前所学习的数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3.进一步让学生将有理数和无理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与态度目标1.让学生理解估算的意义,掌握估算的方法,同时开展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数学活动发挥学生的积极作用.2.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问题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二〕教学重点: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过程.2.了解无理数与有理数的区别,并能正确判断.〔三〕教学难点1.无理数概念的建立及估算.2.会判断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有理数与无理数的区别.四、教学方法1.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发现与合作交流相结合.2. 课前准备:多媒体、计算器.五、教学过程本节课设计六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新课引入;第二环节:活动与探究;第三环节:知识分类整理;第四环节:知识运用与稳固;第五环节:课时小结;第六环节:作业布置 第一环节:新课引入想一想:1. 有理数如何分类的 整数〔如-1,0,2,3,…):都可看成有限小数有理数分数(如-31,52,119,… ):可不可能都化成有限小数或无限小数 2.上节课了解到一些数,如a 2=2,b 2=5中的a ,b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它们究竟是什么数呢意图: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发现有理数不够用了,这些数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去揭示它的真面目.效果: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出本节课题“数怎么又不够用了〞.第二个环节:活动与探究〔一〕探索无理数的小数表示内容:借助计算器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对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 和面积为5的正方形的边长b 进行估计.归纳总结:a ,b 既不是整数,也不是分数,那么a ,b 一定不是有理数.如果写成小数形式,它们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效果:学生感受到无理数确实是无限不循环的,为后续以无限部循环小数定义无理数打下根底.〔二〕探索有理数的小数表示,明确无理数的概念内容:请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活动:一同学举出任意一分数,另一同学将此分数表示成小数,并总结此小数的形式。

八年级数学数怎么不够用了

八年级数学数怎么不够用了

第二章实数1.数怎么不够用了课型及教学方法概念课启发式学习目标 1、了解无理数的产生 2、理解无理数的概念 3、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无理数学习重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会判断无理数学习难点无理数概念的理解一、章节引入内容:a.小红是刚升入八年级的新生,一个周末的上午,当工程师的爸爸给小红出了两个数学题:(1)两个数 3.252525……与3.252252225……一样吗?它们有什么不同?(2)一个边长为6cm的正方形木板,按如图的痕迹锯掉四个一样的直角三角形.请计算剩下的正方形木板的面积是多少?剩下的正方形木板的边长又是多少厘米呢?你能帮小红解决这个问题吗?b.你能求出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吗?你知道圆周率 的精确值吗?它们能用整数或分数(即有理数)来表示吗?二:引入(一)发现新数内容:将课前已准备好的两个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剪一剪,拼一拼,设法得到一个大正方形.在学生活动的基础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其中一种剪拼过程,并抛出下面的议一议:(1)设大正方形的边长为a,a应满足什么条件?(2)满足:a2=2的数a是一个什么样的数?a可能是整数吗?说明你的理由?(3)a可能是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引出课题《数怎么又不够用了》内容:面积为5的正方形,它的边长b可能是有理数吗?说说你的理由。

三:,学生阅读34、35页,知识分类整理内容:四:知识运用与巩固内容:认识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 例1 填空: 0.351, -32, 3.14159, -5.2323332…,3, 1234567891011…(由相继的正整数组成).例2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有限小数是有理数; ( ) (2)无限小数都是无理数; ( ) (3)无理数都是无限小数; ( ) (4)有理数是有限数. ( )有理数:有限小数或无限无理数:无限不循数整分有理数集无理数集合……..,96.4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学过的数可以分为几例3 以下各正方形的边长是无理数的是()4的正方形;(A)面积为25的正方形; (B) 面积为25(C) 面积为8的正方形; (D) 面积为1.44的正方形.强调:1. 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有理数是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p形式(p,q 为整数且互质),2. 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化成分数q而无理数则不能.练一练:课本P33、36 随堂练习.第五个环节:课时小结1.什么叫无理数?2.数的分类?3.如何判定一个数是无理数还是有理数.作业习题2.2,2.2补充:利用方程思想将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师生备注:第二章实数2.平方根(一)课型及教学方法概念课阅读理解课学习目标1.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2.了解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是互逆的运算,会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3.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性质.教学重点: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性质,会用根号表示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教学难点: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一、导入阅读理解:38-39页内容:前面我们学习了勾股定理,请大家根据勾股定理,结合图形完成填空:w2= .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一般地,如果 那么 ,记为 ,读作“根号a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即00=.性质:1、非负性 2、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 3、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 典型例题:例1 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1)900; (2)1; (3)6449; (4)14.(4)14的算术平方根是14.:例2 自由下落物体的高度h (米)与下落时间t (秒)的关系为h =4.9t 2.有一铁球从19.6米高的建筑物上自由下落,到达地面需要多长时间? .反馈练习一、填空题:1.若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是7,那么这个数是;2.9的算术平方根是;3.2)32(的算术平方根是 ;4.若22=+m ,则2)2(+m = .二、求下列各数的算术平方根:36,144121,15,0.64,410-,225,0)65(.三、如图,从帐篷支撑竿AB 的顶部A 向地面拉一根绳子AC 固定帐篷.若绳子的长度为5.5米,地面固定点C 到帐篷支撑竿底部B 的距离是4.5米,则帐篷支撑竿的高是多少米? (补充)例 已知042=++-y x ,求x y 的值.小结(1)算术平方根的概念,式子a 中的双重非负性:一是a ≥0,二是a ≥0.(2)算术平方根的性质: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一个正数;0的算术平方根是0;负数没有算术平方根.(3)求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的运算与平方运算是互逆的运算,利用这个互逆运算关系求非负数的算术平方根.第六环节:作业布置习题2.3备选习题: 内容:1.已知()0232212=++++-z y x ,求x+y+z 的值.2.若x ,y 满足52112=+-+-y x x ,求xy 的值. 3.求55=-+x x 中的x . 4.若115+的小数部分为a ,115-的小数部分为b ,求a +b的值.5.△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且a ,b 满足04412=+-+-b b a ,求c 的取值范围师生备注:2.平方根(二)课型及教学方式 概念课 阅读理解学习目标:1.了解平方根、 开平方的概念.2.明确算术平方根与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3.进一步明确平方与开平方是互逆的运算关系. 重点:平方根的概念、性质、运算教学难点:1. 平方根与算术平方根的区别和联系.(一)复习1.什么叫算术平方根?3的平方等于9,那么9的算术平方根就是____3______. 52的平方等于 254 ,那么254 的算术平方根就是_____52_________.展厅的地面为正方形,其面积49平方米,则边长___7_____米. 问题:平方等于9,254,49的数还有吗?第二环节 : 新课学习 (一)探究新知填空:32=(9 )(-3)2=(9 ) ( )2=9 02=0(12)2=(()214= (不存在)2=-4(12-)2阅读40-41页:形成概念(1)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而把正的平方根叫算术平方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怎么不够用了》教学反思今天我上了北师大七年级数学上册《数怎么不够用了》第一课时完成教学目标并反思如下: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问题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引入负数的必要性,感受符号的优越性。

2、会用正数和负数表示生活中相反意义的量。

3、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方法。

4、感受正、负数和生活的密切联系,享受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并结合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课后反思:
开课伊始,我引出对立的一组矛盾,用一个数无法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怎么办?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矛盾,在数的前面用不同符号表达两种相反意义的量,使这对矛盾在符号化的思想下得到统一,让学生感受到符号的作用。

数学活动需要通过学生的操作实验、思考讨论、合作交流等一定的形式来完成,恰当的活动形式有利于数学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与方法。

但是,数学活动不是教学形式的“花样翻新”,更不是“作秀”。

因此,在课堂我让学生通过对话、倾听、欣赏、互动和共享,实现了数学活动的有效性。

我设计了三个活动进行教学。

1、从同学们举的事例中抽象出正数和负数的定义,揭示课题;
简述负数的发展史。

让学生既有生活体验,又有数学内涵
2、提供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

3、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理解符合所表示的数量关系;会进行符合(数、图形)间的转换。

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数学活动必须关注全体学生,充分调动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使他们真切地体验、感悟和理解数学,引发数学思考,有效地建构数学知识。

这样的活动才是数学课堂所需要的有效活动,才能全面地实现数学教学的目标。

培养学生的符号感就得鼓励学生创造性地使用自己的独特符号,在使用自己的符号时,最能体会符号的价值,最能感受符号对自己思维的帮助,也最能积累使用符号的经验。

这正是符号感最重要的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