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历史2.3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2.3导学案
人教版高一历史2.3导学案

学习,是一种态度;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学习,让生命更有意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史实:1.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制造____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

驻地,攻占___,不到半年,东北沦陷。2.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炮击___县城和___,开始____侵华。___

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3.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___事变爆发。

4.1938年10月,日军攻占___和___,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2)侵华罪行:1937年12月,制造了____大屠杀,__人遇害;违反国际法,用活

人做实验,实施___战和____战;对占领区实行“_______”政策,扶植______、实

行______、进行___掠夺和推行____教育。

(二)、关内外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___;号召中国工农 红军和人民驱逐日本出中国; (2)1935年____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1935年中共发表_____: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1935年,中共______: 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5)______反对华北自治,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6)1936年_____国民党蒋介石联共抗日;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______》,国民政府宣布抗战;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___、___,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8)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有: (1)凇沪会战: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守军进行了_____,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一一五师取得了_____,取得抗战首次胜利。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第五战区李宗仁在_____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4)枣宜会战;(张自忠)1940年5月,枣宜会战,_____将军殉国。 ◆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有: (1)洛川会议:1937年10月召开_____,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2)_________:1937年9月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_____:1940年 彭德怀指挥100多个团歼灭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

焰。

(4)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_____,_____。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背景:1942年______________阵营正式形成;中共_____召开(内容包括: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以_____为首的中央委员会。意义:为争取______的胜利和_______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和思想基础。)联合对日作战:1945年,中、美、英发表《________公告》,促令日本投降;8月,_____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长期投下两颗原子弹;_____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并击溃日本关东军;中国军队:______发表《____________》,正面战场和敌后军民发反攻。

胜利: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________,并于9月2日正式签署________;10月25日,______光复。

意义: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_____次取得了______胜利,为_________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为世界________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预习自测(8分钟内完成)

1、在中国有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

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B、1937年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

C、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3、抗战以来取得的首次大捷是()

A、徐州会战

B、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大捷

D、百团大战

4、1937年,中共在洛川召开会议,决定()

A、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C、制定全面抗战路线

D、确定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探究问题

1.

侵华日军在中国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第5次作业)1.

20世纪30年代的下列事件中,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序幕的是()

A.确定“征服满蒙”方针 B.九一八事变爆发

C.日本制造华北事变 D.八一三事变爆发

2. 1937年7月7日的卢沟桥事变()

A.揭开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序幕 B.导致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

C.打开了中国华北地区的门户 D.揭开了日本全面侵华的序幕

3.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陕北召开瓦窑堡会议()

A.决定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B.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C.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D.号召工农红军和人民进行民族革命战争4.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中国民权保障同盟成立

C.国民政府发表国共合作宣言D.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5.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瓦窑堡会议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大

6.阅读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1)三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2)造成图一、图二两种相似场景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3)造成图二、图三两种不同场景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高一历史导学案全集 人民版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主备人:郭仁贵审核人:费辉耀 授课人:______ 授课时间:_______ 【预习目标】 西周的建立;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课前预习】 1.西周分封制 (1)周王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分封于各地,使他们成为各领一方的诸侯,后来封亲周的商朝旧贵族微子于宋地;诸侯在封国内享有___________________。(2)西周分封制有利于稳定当时的________________,但后来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从而使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西周宗法制 (1)按照_______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周天子为 大宗,诸侯相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宗。由于__________的 亲疏,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宗法关系决定的等级。 (2)影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探究】 1.晋昭侯封桓叔于曲沃时,师服因预感到晋国会发生祸乱而说的一段话。阅读下列材料:惠之二十四年(公元前745),晋始乱。故:封桓叔于曲沃, 靖侯之孙栾宾傅之。师服曰:吾闻国家之立也,本大而末小,是 以能固。故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夫有贰宗,士有隶 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是以民服事其上,而下无 觊觎。今晋,甸侯也,而建国。本既弱矣,其能久乎。惠之三十 年(公元前739),晋潘父弑昭侯而立桓叔,不克。…… ——(战国)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问题:师服的话道出了西周实行分封制与宗法制度的政治目的,有何目的?师服的话又表明了当时何种社会现象? 2.西周分封周公旦之子伯禽于鲁。阅读下列材料: 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①,于周为睦②。分鲁公以大路大③,夏后氏之璜④,封父之繁弱⑤,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⑥其分族,将其类丑⑦,以法则周公。 ——(战国)左丘明《左传·定公四年》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 .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1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班级:姓名:等第: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2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沭阳县怀明中学导学案——2011-4-8 高中历史必修二主备:殷晓波审校:徐永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3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我们用爱心、耐心、和责任心来唤得你的良心、信心和自尊心! 班级: 姓名: 等第: 思想有多远,路就有多远! - 4 - 把握考标,记牢考点,做好考题,赢得考胜! 戈 母已簋(食器) 角(酒器) 耜 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 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 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 ③人类 进入铁器时代 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 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 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 .魏晋 B .隋唐 C .宋代 D .清代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 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①青瓷 ②白瓷③珐琅彩④青花瓷 A .②③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 6.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 这主要是因为 A .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 B .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C .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 D .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7.“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 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所 描述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A .西汉 B .两宋 C .元朝 D .明朝 8.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 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 .春秋时期 B .西汉 C .南北朝 D .北宋 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 材料二 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 ──《孟子?尽心上》 材料三 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 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人教版高中历史—导学案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学案 一、自主学习 (10 分钟 ) ( 一) 目标呈现 1、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2、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 二) 自学预检 1.约公元前 _______ 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_____。中国出现早期国家政治 制度。 2.禹年老时沿用____的惯例,选举继位人。但是禹死后,他的儿子启夺得王位,并传位给 自己的后代。这样,政治权力由“传贤”变成“传子”,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______”的局面逐渐形成。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被_________所取代。 3.分封制的内容 (1) 分封对象 : 周武王把 _______分别授予 ____、_____和 __________.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 被封诸侯义务: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对周天子服从命令,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和________。 (3) 被封诸侯权利 : 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 _______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将士地和人民分赐 给士。卿大夫和士也要向上一级承担作战等义务。 4.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____ 、 _____和 _____继承上的矛盾, 西周实行了与 ____ 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 三 ) 问题发现与生成 我发现与生成的问题有: ; 二、教师精导 (20 分钟 ) ( 四) 探究研讨 探究性问题: 1、如何评价分封制?(提示:从分封制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等方面思考) 2、宗法制起到了说明积极作用?

(五)互助展评 合作探究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仍存在的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 (六)自我小结 我的收获有: 三、达标拓展(10 分钟) (七)当堂达标 1、 1.商朝在中央设立的参与商王决策的职位是() A.相、史B.卜、祝 C .卿士、师D.相、卿士 2. 2 .周初实行分封制,其根本目的是为了( A.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 B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C.巩固周王朝统治D.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3.西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的权利有哪些() 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⑤建立武装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 C .②③④⑤D.①②③⑤4.《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的() A.财产 B .地域 C .信 仰 D .血缘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天子适诸侯,曰巡守;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 之。 材料二春秋之世,鲁之朝(周)王者二,??而如齐至十有一,如晋至二十。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西周分封制对诸侯作出了什么规定?周王和诸侯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 关系?

人教版高一历史2.3导学案

学习,是一种态度;学习,是一种能力;学习,是一件有意义的事;学习,让生命更有意义! (一)、侵华日军的罪行 (1)侵华史实:1.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军制造____事变,炮轰中国东北军 驻地,攻占___,不到半年,东北沦陷。2.1937年7月7日,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 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中国守军拒绝后,炮击___县城和___,开始____侵华。___ 事变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开端。3.1937年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___事变爆发。 4.1938年10月,日军攻占___和___,占领中国华北、华中、华南大片领土。 (2)侵华罪行:1937年12月,制造了____大屠杀,__人遇害;违反国际法,用活 人做实验,实施___战和____战;对占领区实行“_______”政策,扶植______、实 行______、进行___掠夺和推行____教育。 (二)、关内外抗日救亡运动 (1)九一八事变后,中共发表___;号召中国工农 红军和人民驱逐日本出中国; (2)1935年____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3)1935年中共发表_____: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4)1935年,中共______: 确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5)______反对华北自治,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6)1936年_____国民党蒋介石联共抗日;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______》,国民政府宣布抗战;根据国共两党协议,改编___、___,实现了军事上的合作。 (8)1937年,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2.正面战场的抗战和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役 ◆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主要有: (1)凇沪会战: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中国守军进行了_____,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 (2)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国共合作抗日的典型;)一一五师取得了_____,取得抗战首次胜利。 (3)徐州会战;(台儿庄战役) 第五战区李宗仁在_____取得抗战以来最大的胜利。 (4)枣宜会战;(张自忠)1940年5月,枣宜会战,_____将军殉国。 ◆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的抗战主要有: (1)洛川会议:1937年10月召开_____,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2)_________:1937年9月成立,成为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 (3)_____:1940年 彭德怀指挥100多个团歼灭4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 焰。 (4)少数民族的抗日武装队伍;_____,_____。 (四)、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高一历史导学案-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高一历史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第三课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一、学习目标 列举从汉代到元朝政治制度的史实,说明中国占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难点:三省六部制度 三、使用说明及方法 1.自学教材第6页到第9页,独立完成【自主学习】内容,找出本课中的重点疑难点并将其标出。 2.课本当中的活动部分可以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或由老师答疑解惑。 3.根据学生的情况,把习题分成A.B两个等级,A级为基础题,B为拔高题。 四、自主学习内容 1.三公九卿制 (1)西汉王朝沿袭秦制,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2)丞相成为执掌实际大权的——,位尊权重。 2.内朝和外朝 (1)汉武帝为了削弱——一的权力,开始重用设在宫廷内的尚书及一些侍从人员,逐渐形成实际的,称为内朝。设在宫廷外的丞

相官府机构,权力逐渐缩小,变成了。即所谓外朝。 (2)东汉时,光武帝正式设置——,由尚书执掌朝政,三公成为虚衔。 3.三省六部制度 (1)隋唐建立了三省六部制度。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的决策、审议和执行。 (2)三省既各自独立,又互相制约。 (3)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和工六部。六部分工明确,职权专一。 4.二府制 (1)建立 ①宋元形成中书省与一一并重的二府制度。枢密院主管全国军事,长官为枢密使。, ②元代以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仍是全国机构。 (2)影响:二府制削弱了宰相职权,使更为强化。 从郡国并行制到行省制 1.郡国并行制‘ (1)西汉初年,改单一——为郡国并行的双轨制。 (2)在中央政府的直辖区,设置郡、县进行直接管理。 (3)在诸侯王的——,则由王国实施统治和管辖。 2.七国之乱

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8份) 人教课标版

高一__班第__组编号___姓名___小组评价___课堂表现___老师评价___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重点与难点】 重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难点: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预习自学】

【疑难阐释】 重要概念: 实业救国---------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一些代表人物所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途径的一种思想。19世纪末提出,以张謇、康有为、梁启超等为主要代表。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风行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帝国主义的猖狂的殖民掠夺,激起广大人民爱国救亡的义愤,资产阶级也感到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受到更加致命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以发展本国资本主义工商业,以抵制帝国主义侵略、掠夺相号召的实业救国论,成了一个反映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愿望,又具有广泛影响的议论。 通货膨胀---------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全面而持续的上涨。当市场上货币流通量增加,人民的货币所得增加,购买力下降,影响物价之上涨,造成通货膨胀。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货币发行量的增加。政府通常为了弥补财政赤字,或刺激经济增长等原因增发货币。官僚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其特点是运用国家政权力量,与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密切结合,利用政治特权,通过滥发纸币、募借内外债、商业投机等方式,残酷掠夺广大劳动人民而形成。 民族资本主义---------指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中等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城乡资本主义经济。相对于官僚资本主义而言的。从经济地位上讲,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小资本,而官僚资本是大资本。相对于外国资本主义而言,它是本国自己的资本主义。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问题 (一)发展特点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先天不足) 2.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极其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 区地域分布不平衡;(后天畸形) 3.发展曲折,举步维艰。 原因:1.缺乏资本原始积累过程。 2.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束缚。 (二)地位和作用:资本主义是先进的经济因素,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导学案答案

第1课(1)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的社会原因 第一,在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条件。 第二,在政治上,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各种力量在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就必然会出现观点各异的现象;加上新的统治阶级还未有绝对的权威,人们的思想也就不受任何条框的束缚和制约,尽可以畅所欲言。 第三,在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取代周天子的地位,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 第四,在思想文化上,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 【习题】 1.C 本题考查学生对道家老子思想主张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材料主要说明了老子的思想是主张顺应自然。答案为C。 2.C 依材料信息:绝弃圣智、仁义、巧利。这是反对儒家和墨家的思想;“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使民复结绳而用之。这是小国寡民的思想。3.C 解析:孔子主张以德治国,以礼辅之,故A项错误;孔子主张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故B项错误;D项的错误在于绝对化;所以应该选择C 项。 4.D 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孔子的思想在当时并不受重视,到了汉代董仲舒进行改造,并且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所接受。儒家思想才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5. D 伏尔泰作欧洲启蒙运动的先驱,是崇尚民主、自由的,而孔子主张的“克己复礼”,也就是注意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言行符合礼(周礼)的要求和规范即严格的等级名分制度。这是其不可能推崇的。 6.(1)①围绕的中心问题是:如何治理国家才能巩固统治。②材料一主张用德和礼;材料二主张尚贤;材料三主张无为;材料四主张严刑重罚。 (2)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社会的大变革导致了阶级关系的重大变化,上述思想家代表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因而对如何治理国家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3)材料四严刑重罚的主张对当时的影响最大,因为它适应了新兴地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并且有利于封建制度的形成。 (4)材料一德和礼的主张对后世影响最深,因为儒家思想经过董仲舒的发展,适应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第1课(2) 1.孔子思想与儒家思想的形成 ⑴政治:①“仁”即“仁者,爱人”,反对统治者实行苛政和任意刑杀;提倡广泛理解和体贴他人,调整好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稳定;“爱人”就要遵循“忠恕”之道;统治者要“为政以德”。②“礼”就是要“克己复礼”,符合西周名分

解放战争导学案(高一历史)

第八课时解放战争 [循着线索·理一理] [由表及里·想一想] 1.《新华日报》登载蒋介石致毛泽东的书信:“大战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深念足下体念国家之艰危,悯怀人民之疾苦,共同戮力,从事建设。如何以建国之功收抗战之果,甚有赖于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商大计。”结合材料分析蒋介石集团是如何玩弄“假和平、真内战”伎俩的? [提示]蒋介石一方面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共同商讨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但另一方面,蒋介石又先后密令各战区进行“剿匪”的军事部署。 2.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写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国家。”抗战胜利后至新中国成立前,中共为争取实现光明的前途所做了哪些政治努力。

[提示] 参加重庆谈判,和国民党政府签订《双十协定》;参加重庆政治协商会议,和民主党派合作,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1949年和国民党代表在北平举行谈判;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为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做了重要准备;召开新政协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重要准备。 [史论术语·背一背](先填后背) ①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重庆谈判、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有利于人民的政协协议;但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集团,不顾人民的和平要求,发动了反人民的内战。 ②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反攻、战略决战,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渡江战役,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基本解放了全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根据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史料二 小手绢,四方方,哥去前方打老蒋。妹送哥到 大路旁,贴心的话儿对哥讲:家中事,你莫想,全有妹妹我 承当。打完老蒋早回家…… ——山东民谣 史料二表明中国共产党 史料一 国民党拉夫,要么人们逃得无影无踪,人们怨声载道,沸反盈天……逃 国民党兵役的人,不少跑到解放区参加解放军…… 史料一表明国民党征兵

人民版高一历史导学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政策的调整

专题五第三节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学习目标】 1.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2.认识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3.树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做贡献的理想和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举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大外交活动。 教学难点:分析中国国内改革开放的形势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认识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理解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出去”的外交战略。 【基础知识梳理】 二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时间) 1.(1)主要成员。(2)目的。(3)性质。2.上海合作组织的的意义。 ①中国积极参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作用。 ②丰富了新型国家关系, ③提供了新型区域合作模式, ④对推动具有现实意义。 三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努力的国内、国际意义。 。

【形成性检测——基础题】 1.“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最能说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显著特征是 A.反对霸权 B.睦邻友好 C.多边外交 D.不结盟 2.(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4题)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这主要是因为 A.双方的战争威胁消失 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 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3.关于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日本正式建交 B.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D.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外交策略也发生相应调整,主要目标是 A.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孤立政策 B.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C.解决国家安全问题D.联合美国对抗苏联 5.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6.2010年1月,海地发生大地震,中国八名维和警察在地震中光荣牺牲。中国在海地的维和行动体现了当前我国外交的新特点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参加联合国框架内的国际活动 C.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D.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7.为促进地区和平与稳定,21世纪初中国倡导成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 B.亚太经合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D.经济互助委员会 8.下列图片中能反映我 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 组织的外交活动有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 9.中国有句俗话,叫做“一个好兄弟不如一个好邻居”。联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外交,突出体现这种思想的是 A.中美历经曲折,最终建立外交关系 B.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积极参加世界贸易组织 D.参与发起创立亚太经合组织 10.1950年中苏两国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2001年中俄等六国签署《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这两次外交活动表明中国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意识形态是我国制定对外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D.推行新型区域合作是我国长期的外交策略

必修2专题三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高一年级历史必修二

第10课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识记: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实业救国;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显著,抗日战争时期遭受沉重打击,《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签订;官僚资本的垄断;通货膨胀。 (2)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及其影响;辛亥革命对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及其短暂的原因;1927年~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地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3)运用: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条件下,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 难点: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和民族工业的历史地位。 一、自主学习——独学 中国民主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历程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背景:列强输出________ ____、清政府________ ____设厂限制。 2、表现:________ ____数量增加、规模________ 。 3、影响:________ ____ 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二)短暂的春天 1、背景:________ ____扫除障碍;________ ____政策;列强暂时放松对华________ ____ ; 群众性________ ____运动。 2、表现 : _______ ____发展较快,涌现出一批著名的________ ____。 3、带有________ ____ 性质,昙花一现。 (三)曲折发展: 表现:________ __前十年发展较快;________ ____时期日益萎缩; 抗战胜利后陷入________ ____。 二、尝试解决问题——对学+群学(合作交流,互帮互学,展示学习成果)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怎样的曲折历程?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第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自启开始,王位的传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制——传贤→ 世袭制——传 2、商朝的王位都是父子相传吗? 不都是,有时 3、为什么说夏商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 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决定。 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 进行统治,巩固奴隶制度。 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分封谁)有哪些?其主体是什么 (主体)、和的后代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①权利:接受天子授予的、和,并在封地内再分封

②义务:服从、镇守、随从、交纳、朝觐述职 4、分封制有何特点? 主要以层层分封, 等级 、分封制有何影响? ①西周:扩大了,巩固了 △为什么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 诸侯国具有很大的 ②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破坏了统一 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目的)? 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用什么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制度? 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宗;余子分封为,他们对天子说是宗, 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宗。诸侯、卿大夫、士比照天子类推。 4、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继承制 、宗法制有何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和。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互为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分封制是宗法制在上的体现。

历史必修2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全册)(48页)

Shn 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在传统农业社会中,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运动半径很小。下列解释不确切的是 .做到了“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B.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土地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居民流动性小

.我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化 .我国古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变化 天下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记》有仲春“后率

第2课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学习解读】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戈母已簋(食器)角(酒器)耜犁 上图所包含的信息有①商代青铜铸造业发达②青铜器具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方面③人类进入铁器时代④青铜农具广泛应用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3.右图所示之剑出土于甘肃灵台,剑柄用青铜铸成,剑身铁质,是我国现今出土 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之一。该剑最早可能铸造于 A.夏朝B.商朝C.春秋D.战国 4.在一座古墓中发现了黑亮如漆的黑陶,洁白如雪的白瓷,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 琅彩。这座墓葬的时间应不早于 A.魏晋B.隋唐C.宋代D.清代 5.2007年12月,宋代沉船“南海一号”的打捞吸引了全球的目光。考古工作者已经从南海一号上整理出大量珍贵的文物。从“南海一号”打捞起来的各种瓷器,其中不可能有①青瓷②白瓷③珐琅彩④青花瓷 A.②③B.①④ C. ③④D.①② 6.明代烧制了大量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清代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这主要是因为 A.很多人开始喜欢外国文化和西方的生活方式B.适应国外客户的需要 C.外来文化影响的结果D.王室和贵族的奢侈生活的需要 7.“凡花机通身度长一丈六尺,隆起花楼,中托衢盘,下垂衢脚。……提花小厮坐花楼架木上。机末以的杠卷丝,中用叠肋木两枝,直穿二木,约四尺长,其尖插于筘两头。”材料所描述的生产工具出现于 A.西汉B.两宋C.元朝D.明朝 8.沈括《梦溪笔谈》载:“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团钢。”这项技术最早出现于 A.春秋时期B.西汉C.南北朝D.北宋 9.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 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二、材料分析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 ——《国语?齐语》材料二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材料三苏州东城比户习,“专其业者不啻万家”,大多“雇人工织”,按件计酬。 ──清《长洲县志》请回答: (1)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我国古代手工业中哪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材料一所反映的手工业经营形态中,主要特点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出的经营形态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4)材料三反映出手工业部门出现了什么新的变化?

高中历史必修一 导学案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知识点一 明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明太祖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________的高度集中,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1380年,明太祖诛杀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影响:宰相制度宣告废除,________进一步加强。 2.内阁的出现 (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深感力不从心。 (2)过程?????①创立:明太祖设置 作为侍从顾问,但很少 参决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 “ ”由此出现。②发展:内阁地位日益提高,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3)性质: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________。 【预习评价】 1.(判断)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设内阁。( ) 2.(判断)明朝殿阁大学士作为中央政府高级官员,拥有决策权。( ) 3.(判断)明朝内阁不是正式的中央政府机构。( ) 4.(思考)“胡惟庸绝不是朱元璋的真正目标,朱元璋要毁灭的是胡惟庸背后的那个庞然大物。”“那个庞然大物”指什么? 试答: 知识点二 清朝君主专制的加强

1.康熙时期加强皇权 (1)背景: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置六部。但________________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定夺军国机要,皇权受到很大的限制。 (2)措施:在宫内设________,参与机要事务,替皇帝起草谕旨。 (3)影响:中枢机构一分为三,________、议政王大臣会议与南书房三足鼎立,互相制约,最后集权于皇帝。 2.雍正时期设军机处 (1)目的:办理西北军务。 (2)特点:机构简单;大臣品级不高、钦定。 (3)职责:跪受笔录,按________的意旨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 (4)影响:提高了行政效率,君主专制加强,________进一步得到巩固。 【预习评价】 1.(判断)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极大地加强了皇权。() 2.(判断)清代军机大臣参与国家大事,等同于丞相。() 3.(判断)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巩固。() 4.(思考)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黄仁宇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 试答: 【图解历史】明朝内阁政治地位的演变 【历史纵横】(教材第17页)由张居正生前死后的巨大反差可知,内阁并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其职权大小完全依最高统治者的旨意而定。 【图解历史】清代中央官制示意图(军机处设置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第八单元明治维新导学案 第2课

第2课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目标导航] 1.了解“尊王攘夷”、大政奉还、倒幕运动、戊辰战争等,概述倒幕运动的主要过程。(重点) 2.探究“尊王攘夷”运动发展为倒幕运动的原因。(重点) 3.认识中下级武士成为倒幕运动领导力量的原因、倒幕运动成功的原因。(难点) 一、“尊王攘夷” 1.背景:随着日本民族危机的加剧,要求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幕府对外妥协,对内镇压。2.概况 (1)标志:1860年,一些中下级武士暗杀了幕府实权人物井伊直弼。 (2)口号:“尊王攘夷”即尊奉天皇,赶走外国侵略者。 (3)参与者:中下级武士是运动的主要参与者,得到了一些大名的支持,富农、手工工场主和商人等社会各阶层积极响应。 (4)主要活动 ①除了刺杀与西方势力勾结的幕府当权者,还袭击在日本的西方国家商人和外交官。 ②1863年,高杉晋作组织“奇兵队”,抗击西方侵略者。 3.局限:尊攘派对幕府尚存幻想,没有明确提出推翻幕府统治的要求。 4.结果:1863年8月,幕府在京都发动政变,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知识点拨] 19世纪中期,日本新的生产关系尚不成熟,不能产生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民主思想。尊攘派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攘夷”是中心口号、中心活动,是为“攘夷”而“尊王”,它成为反对幕府封建体制各派的共同纲领,这是由日本资本主义不成熟的条件所决定的。二、倒幕运动的兴起 1.背景:尊王攘夷运动失败后,有识之士认识到要改变日本现状,实现富国强兵,必须推翻幕府统治。

2.领导:高杉晋作、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木户孝允等。 3.大政奉还 (1)背景 ①农民起义和市民暴动,动摇了幕府统治。 ②倒幕派:加紧倒幕运动,准备讨伐幕府;密切同英国的关系,争取获得天皇的支持。 ③幕府:为消除倒幕派讨伐借口,保住实际权力。 (2)概况:1867年11月,幕府表示要把政权“奉还”天皇。 [重点精讲] 1.倒幕运动比起尊王攘夷运动有更大的进步 (1)它用武装倒幕代替和平的幕政改革。 (2)倒幕派虽然仍有浓厚的尊王思想,但是又赞成按照西方资产阶级议会制度改造日本政治体制。 2.由于日本资本主义经济相对薄弱,资产阶级没有足够的力量来领导倒幕运动,而中下级武士虽然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部分,却由于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而成为革新力量,特别要注意的是中下级武士虽然担负着领导民主革命的任务,但并没有演化为资产阶级。 三、戊辰战争 1.原因 (1)“大政奉还”后,德川幕府仍然控制国家政权,大多数大名对时局还持观望态度。 (2)1868年,倒幕派强迫幕府“辞官纳地”,幕府准备以武力反击倒幕武装。 2.过程 (1)1868年1月,鸟羽、伏见战役,打败幕府军队。 (2)1868年4月,幕府不战而降。 (3)1869年,扫荡幕府残余,战争结束。 3.结果:彻底打垮幕府,日本进入明治时期,迁都东京。 [深化理解] 戊辰战争属于倒幕运动的组成部分。戊辰战争是尊王攘夷运动和武装倒幕的继续和发展。倒

高中历史必修1导学案第一课

淮阳县第一中学学习的艺术之历史学案组名:姓名:日期:2013.9 编制:靳小菊 独立、自主、自学促能力形成;团结、协作、展示让魅力飞扬 第一课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旧知链接]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这个早期的国家及继起的商朝和周朝,实行一家一姓的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以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构成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学习目标]本节重点:西周的宗法制与分封制 本节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定向导学·互动展示 (1)分封制是宗法制的政治体现: 周天子以嫡长子世袭,其余诸子由 周天子将土地和庶民、奴隶分封给 他们,成为诸侯。在诸侯领地内, 诸侯仍由嫡长子继承,其余诸子接 受分封,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再依 次分封。这样层层分封下去,形成 森严的等级。 (2)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内核纽带:

[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 书写等级:分数:批阅日期: 基础题 1.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夏、王位世袭制B.周、分封制 C.周、宗法制 D.唐、科举制 2.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B.郡县制 C.君主专制D.中央集权制 发展题 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4.周政治将“国”与“家”密切结合起来。能突出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周天子既是政治上的共主,又是天下的大宗 B.嫡长子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C.封邦建国时主要是“授土”、“授民” D.宗法制以分封制、礼乐制为基础和保障 5.《尚书·周书·召诰》曰:“(武王崩,成王年少)呜呼!有王虽小,元子哉!”上述史实体现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下列有关这一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纷争 B.体现了血缘和政治的关系 C.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D.形成了等级森严的官僚政治 6.《荀子·富国》载:“故天子朱裷衣冕,诸侯玄裷衣冕,大夫禆冕,士皮弁服。”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制度是() A.分封制B.宗法制 C.郡县制D.封建礼制 提高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反映了商周时期的哪些制度?结合材料信息概括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培辅期望] (附培辅单) 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自主反思] (日反思) 知识盘点: 心得描述: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一导学案(人教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一、从禅让到王位世袭 1、自启开始,王位的传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制――传贤→ 世袭制――传 2、商朝的王位都是父子相传吗?不都是,有时 3、为什么说夏商的王权具有神秘色彩?夏商的最高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的意志,国家大事都通过的方式来决定。二、等级森严的分封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分封制(目的)?进行统治,巩固奴隶制度。 2、分封制分封的对象(分封谁)有哪些?其主体是什么(主体)、和的后代 3、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①权利:接受天子授予的、和,并在封地内再分封②义务:服从、镇守、随从、交纳、朝觐述职 4、分封制有何特点?主要以层层分封, 等级 5、分封制有何影响?①西周:扩大了,巩固了△为什么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诸侯国具有很大的②春秋战国:诸侯争霸、割据、混战,破坏了统一三、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1、西周为什么要实行宗法制(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解决贵族之间在、和继承上的矛盾。 2、宗法制用什么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制度?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 3、宗法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周王称为天子,王位由继承,为宗;余子分封为,他们对天子来说是宗, 但在自己的领地内是宗。诸侯、卿大夫、士比照天子类推。 4、宗法制的核心是什么?继承制 5、宗法制有何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和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和。 6、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如何?互为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分封制是宗法制在上的体现。△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主要以的亲疏分配政治权利,等级。 2、王权与权相结合,具有神秘色彩。 3、诸侯有相当大的,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 效果检测 1、“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文中的“大道”是指()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公有制④私有制??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②?? 2、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 A.春秋时期 B、战国时期 C、秦朝 D、清朝 3、山东省简称齐鲁,山西省简称晋,历史文化渊源应

高一历史导学案

高一历史导学案 第18课: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课标要求】 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了解巴黎公社革命的的主要史实,认识其在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上的经验教训。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主客观条件,理解其诞生的历史必然性和重要性。 2、掌握《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理解其理论观点,探究其历史意义。 3、探讨巴黎公社的措施和历史教训对后来革命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回顾工业革命所产生的社会影响,使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是时代的产物,是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伟大贡献。 2、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材料,指导他们从中归纳、分析历史观点。 3、与学生一起剖析巴黎公社政权的性质和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国际共运史的学习,激发学生树立起坚持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对“巴黎公社”失败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新事物在发展过程中虽然是曲折的,但它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必然会取代旧事物,从而激发学生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的信心。 【重难点】 1、马克思主义诞生。 2、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 3、巴黎公社的失败原因。 【课时】1课时 【教学设计】 自主学习(夯实基础) 一、空想社会主义与工人的觉醒 1、背景 (1)资本主义弊端暴露:19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制度的弊端日益暴露。 (2)社会矛盾激化:1825年开始的周期性资本主义,加剧了工人贫困和社会矛盾,使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2、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及主张 圣西门(法) 傅立叶(法) 欧文(英) 共同点 3、工人觉醒 (1)时间: (2)事件:法国、英国和德意志爆发了大规模工人运动。 (3)意义:表明了工人阶级已经觉醒,但迫切需要的指导。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