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舞蹈的审美特性
浅析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论文】

浅析舞蹈艺术的审美特点摘要:提高舞蹈的艺术感悟力在当今社会学习舞蹈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舞是人类生命情感最活跃、最充分、最热烈的表现。
而要增强对舞蹈的艺术感染力, 就需要对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进行明确。
本文主要就针对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展开讨论, 以期加深对舞蹈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舞蹈艺术; 艺术形式美; 鉴赏能力; 审美特征;一、舞蹈外在形式的审美特征(一) 舞蹈艺术的动作美舞蹈艺术在人类生活中不断发现真善美, 通过动作的提炼、塑造, 从而展示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能够正确发现美、评价美、认识美, 是学习舞蹈艺术应该具备的基本审美能力, 舞者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以及眼神情绪的变化来展现表达情感, 让观众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读懂舞蹈所渲染的意境和情节, 这也是在教学中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
舞蹈动作美主要来自于舞蹈艺术的“形”与“神”的结合所产生的丰富的雕塑感和美感, 创造出来的特殊的艺术空间感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艺术想象, 让观众产生一种美的享受。
(二) 舞蹈艺术的形体美舞蹈这一专业对舞者的形体的要求是特别严格的, 尤其是芭蕾舞演员, 芭蕾舞演员有个口诀来概括为“三长一小一个高, 20公分顶重要, 开绷直立爹妈给, 轻高快稳师傅教”。
“三长”, 指脖子长, 胳膊长, 腿长;“一小”, 指小脑袋;“一个高”, 指高脚背儿。
“20公分顶重要”, 指下肢比上肢长出20公分。
“开绷直立爹妈给”, 指软开度、脚背高低、小跨, 膝盖大小等问题, 这些指标的遗传率较高, 后天不易改变。
“轻高快稳师傅教”指做技巧和舞姿的时候要求身体轻盈飘逸, 具有较强的爆发力, 做动作快速脚下步伐稳, 最后不管什么动作, 脚下都要收得稳。
这些都需要后天的努力练习。
这些要求对于专业舞蹈演员来说非常严苛, 但却给观众以美的享受。
(三) 舞蹈艺术的节奏韵律美从古至今, 音乐与舞蹈都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
如:古代的“乐舞”, 顾名思义是伴着音乐来舞蹈的, 先民们在原始乐器, 如骨笛、陶哨、石磐的伴奏下欢快舞蹈, 乐曲高亢悠扬, 动作舒展流畅, 服饰华丽多姿, 堪称历代歌舞之最。
浅谈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社会作用

浅谈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及社会作用舞蹈就其本性来说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一般观众观看舞蹈时就是对人体动态表演的欣赏,即对人体动作的形象感觉。
也就是说人体既是舞蹈的的艺术基础也是舞蹈美的物质基础,他通过舞者的一定的动作、手势、舞姿、造型来表达思想和内容。
它以各式各样的形体动作为“语言”。
这种语言具有流动性、连贯性的特点,舞蹈表演者就以这种有节奏、有情感、连续的动作和表情与观众进行沟通和交流。
舞蹈将人们的多种情绪以变化的身体姿态展现出来,抓住人们心中对美的追求和感悟,从而展现自身特殊的魅力,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和身心的愉悦。
事实上舞蹈本身也是一种美学的表现,它反映社会的生活,反映人们的思想感情和爱憎,它用人体动作的变化所展现出来美的舞姿,去表达某种感情的特殊美的形式。
如,舞蹈《小伙四弦马缨花》中的三个小伙,其中提炼、美化、加工了一些生活中小伙子商量和相约去追求姑娘的动作,但并他们不是摹拟整个追求的过程,但也不要求摹拟得十分逼真,而只是通过一些经过美化的人体动作,有那么一点意思的谈情说爱的过程,表现小伙子们手拿马缨花追求小姑娘的过程那种羞涩、大胆以及追到小姑娘的那种欢喜之情。
三小伙踏着带有彝族民间气息的舞步上台和着动听的民歌等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美的渴望与追求。
由此可以证明,抒发感情的舞蹈仍是生活的反映,两者是分不开的,只是反映生活不应理解为机械摹拟生活。
总之,舞蹈是用人体作为表演的物质手段,通过有节奏、有韵律的连续运动的优美的形体动作,即用经过提炼、组合和美化了的人体动律来抒发感情、反映生活的艺术。
舞蹈还是一种动态的人体形象,流动于一定空间与时间中的舞台艺术。
舞蹈表演在一个有限的舞台上,它有一个特意营造的场景,舞蹈没有台词,一般只有音乐和场景的烘托和配合。
这就使得舞蹈有了更加广阔的表现感情的天地。
可以说在舞蹈表演艺术中,任何一个舞蹈都具有鲜明的音乐性。
舞蹈的形象同音乐的形象是直接联系在一起的。
演员的一举一动,身体形态的抑、扬、顿、挫的节奏变化,都无不随音乐的变化而变化,这样就构成了角色内心情绪运动的起伏和人物性格的千差万别,使听觉与视觉得到高度的、完整的统一。
对舞蹈的审美观点

对舞蹈的审美观点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对舞蹈的审美观点:
1. 技巧与表现力:舞蹈技巧的精湛程度和舞者对情感、主题的表现力是评判舞蹈的重要标准。
精湛的技巧可以展示舞者的专业水平,而情感的传达能让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舞蹈的内涵。
2. 创新与个性:具有创新性和独特个性的舞蹈作品往往更能吸引观众。
新颖的舞蹈编排、独特的表现形式或风格可以展现出舞者或编舞的创造力和艺术想象力。
3. 节奏感与韵律美:舞蹈的节奏感和韵律美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准确的节奏把握和流畅的动作韵律能够给人带来愉悦的视觉和听觉享受。
4. 肢体表达与姿态美感:舞者通过肢体的线条、姿态和动作的美感来表达舞蹈的意境和情感。
优美的肢体动作和舒展的姿态能够增强舞蹈的观赏性。
5. 舞蹈与音乐的融合:音乐是舞蹈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与音乐的默契配合能够增强整个作品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
6. 情感共鸣与内涵深度:好的舞蹈能够唤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并通过舞蹈的形式传达出一定的思想内涵或文化价值。
7. 整体艺术效果:包括舞台布景、服装设计、灯光音效等元素的综合呈现,都对舞蹈的审美产生影响。
现代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

现代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简述现代舞蹈的艺术审美特征,超过1200字。
现代舞蹈是一种以自由性、个性化和创新精神为特征的舞蹈形式。
它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由美国的一些独立舞者和编舞家发展起来,目的是挑战传统舞蹈的限制和规范,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语言。
1.自由和个性化的身体表达:现代舞蹈注重舞者个体身体表达的自由性和独特性。
它强调舞者表演的自由度,允许舞者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和姿势来传递和表达内心的情感和情绪。
舞者的身体不再被规范和束缚,而是可以充分展示自身的个性特征和表演风格。
2.抽象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现代舞蹈摒弃了传统舞蹈中强调叙事和描绘的方式,转而采用更为抽象和现代主义的表达手法。
它强调通过舞蹈的动作、空间、节奏和形态来表达情感和意义。
舞蹈作品往往没有明确的故事情节,而是通过舞蹈的形式来呈现一种抽象的意象和概念。
3.多样性和创新的舞蹈语言:现代舞蹈鼓励舞者创造全新的舞蹈语言和动作风格。
它借鉴了多种舞蹈形式和技巧,如古典芭蕾、民间舞、爵士舞等,融合并创新出独特的动作和舞蹈体系。
现代舞蹈还鼓励舞者在舞蹈中融入戏剧、音乐、视觉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创造更为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和效果。
4.实验和挑战传统:现代舞蹈以其实验性和先锋性的特点而闻名。
它追求突破传统舞蹈的限制和规范,探索新的舞蹈形式和表达方式。
现代舞蹈作品经常涉及独特的舞台设计、舞蹈技巧和创新的使用舞蹈物件等元素。
舞者也被鼓励去突破自己的舞蹈技巧及身体极限,挑战新的创作和表演方式。
5.社会意义和思想性的表达:现代舞蹈在表演中常常涉及社会问题和思想性的表达。
它通过舞蹈来探讨和反映社会的议题、情感和关系。
现代舞蹈作品常常具有启发思考和观众情感共鸣的能力,带给观众更多关于人类内心和社会的深入思考。
总之,现代舞蹈不拘泥于形式和传统的束缚,它注重舞者个体的表达和身体的自由性,强调抽象和现代主义的表现方式,追求多样性和创新的舞蹈语言,实验和挑战传统,以及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和思想性的表达。
中国传统舞蹈;审美特征;思考

中国传统舞蹈;审美特征;思考
中国传统舞蹈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其审美特征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赞誉。
中国传统舞蹈的审美特征包括优雅、端庄、内敛和富有哲理等方面。
首先,中国传统舞蹈以其优雅的姿态和动作特点著称。
舞蹈演员的身姿优美,动作流畅,既有柔美的曲线,又有刚劲有力的节奏感。
彰显了中国人对于身体姿态和动作的高度掌握和追求。
其次,中国传统舞蹈的表演风格极为端庄。
舞者们在舞台上的举止庄重、仪态端庄,展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风度和仪表。
这种端庄的舞蹈风格使人们联想到中国古代的文化底蕴和礼仪文明。
此外,中国传统舞蹈还具有内敛的审美特征。
舞者们通常通过微妙的身体语言和动作表达内心情感,不夸张而含蓄地展现情感的起伏和内心的世界。
这种内敛的审美特征给人以深思和想象的空间。
最后,中国传统舞蹈常常带有深厚的哲理和寓意。
舞台上的舞者们通过舞蹈的形式,传递出情感、思想和价值观。
中国传统舞蹈常常通过动作、服饰、道具等元素,表达出对自然界、人生哲理、社会道德等方面的思考和体悟。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舞蹈以其优雅、端庄、内敛和富有哲理等审美特征而脱颖而出。
这些特点不仅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追求,也展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魅力。
通过对中国传统舞蹈的欣赏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深厚内涵。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是指人们在欣赏舞蹈作品时所追求的美的体验和价值感受。
舞蹈作为一种表演艺术形式,通过舞者的身体语言、舞蹈动作、音乐和舞台艺术等元素,传递情感、表达思想,并引起观众的审美共鸣。
以下是舞蹈艺术的一些审美特征:1.美的表现力:舞蹈艺术通过舞姿、动作、表情等方式,能够传递情感和意境,表达人类内心世界的美。
舞者通过肢体表现技巧的运用,展现出他们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从而引起观众对美的感知和欣赏。
2.空间和时间的艺术:舞蹈艺术是一种在有限的舞台空间和时间内进行的艺术形式。
舞蹈通过舞者在空间上的移动和舞蹈节奏的掌控,以及舞蹈动作的时序安排,创造出独特的空间感和时间感,塑造出独特的舞蹈风格和艺术氛围。
3.舞者的技艺和身体美:舞者的训练和技艺对于舞蹈艺术的呈现至关重要。
舞蹈艺术追求舞者的身体美和技巧的完美表现,包括舞姿的流畅、舞蹈动作的精准和舞者的体魄表达等。
舞者的优美身姿和独特的身体语言,能够引起观众的美感和共鸣。
4.舞蹈音乐的配合:舞蹈艺术与音乐密切相关,舞蹈动作和音乐的配合能够营造出一种和谐的美感。
音乐作为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舞蹈动作相辅相成,通过音乐的节奏、旋律和情绪传达,形成一种独特的艺术呈现。
5.舞台美术和舞台效果:舞蹈艺术在舞台上的艺术呈现也是一种重要的审美特征。
舞台美术包括舞台布置、灯光效果和道具等元素,它们能够为舞蹈作品营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和艺术氛围,提升观众的审美体验。
6.独立的舞蹈风格和流派:舞蹈艺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发展出了各种独立的舞蹈风格和流派。
这些舞蹈风格和流派各具特色,通过不同的舞蹈动作和表达方式,展示了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风格的独特之处。
总之,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涵盖了舞蹈作品本身的表现力、空间和时间的艺术、舞者的技艺和身体美、舞蹈音乐的配合、舞台美术和舞台效果,以及独立的舞蹈风格和流派等方面。
这些审美特征共同构成了舞蹈艺术的美学标准,对于观众欣赏舞蹈作品具有重要的参考和指导意义。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视听艺术,具有多方面的审美特征。
本文将从舞蹈艺术的视觉效果、听觉效果和情感表现三个方面,探讨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一、舞蹈艺术的视觉效果舞蹈艺术的视觉效果是舞蹈作品给观众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
它包括舞者的形态、节奏和色彩等方面。
1、形态舞蹈艺术的形态是指舞者的身体动作、姿态和造型。
优秀的舞者往往能够运用自己的身体语言,传达出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在舞蹈作品中,舞者通过不断地变化身体姿态和造型,展现出身体的柔韧性和爆发力,给观众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2、节奏节奏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舞者通过把握音乐的节奏,运用身体动作的快慢、轻重和幅度,表现出舞蹈作品的韵律和氛围。
在舞蹈中,节奏的变化往往代表着情绪的变化,舞者通过节奏的掌控,让观众感受到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
3、色彩舞蹈艺术的色彩是指舞者的服装、舞台设计和灯光等方面。
这些元素为舞蹈作品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基调。
例如,红色的舞服通常代表着热情、喜庆或愤怒等情感;灰色的舞服则传达出沉闷、抑郁或思考等情感。
二、舞蹈艺术的听觉效果舞蹈艺术的听觉效果是指舞蹈作品中的音乐、器乐和声响等元素。
这些元素为舞蹈作品增添了更多的艺术魅力。
1、音乐音乐是舞蹈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通过优美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等元素,为舞蹈作品提供背景音乐和情绪基调。
在舞蹈中,音乐能够激发舞者的情感,帮助舞者更好地表现出舞蹈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同时,音乐也能够引导观众的情感,让观众更加深入地理解舞蹈作品。
2、器乐器乐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舞蹈艺术的重要听觉效果之一。
器乐通过演奏各种乐器,为舞蹈作品提供不同的音乐氛围和情感基调。
在舞蹈中,器乐能够丰富舞蹈作品的听觉效果,让观众感受到更加立体的音乐体验。
同时,器乐也能够协助舞者更好地表现出舞蹈作品的情感和主题。
3、声响声响是舞蹈艺术中另一种重要的听觉效果。
它是指除了音乐和器乐之外的所有声音,如自然声响、动物叫声和人声等。
论舞蹈艺术中的审美特征

60艺术家The artists论舞蹈艺术中的审美特征□许佩石家庄市艺术学校舞蹈艺术在我国的历史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舞蹈作为艺术表现形式而存在,为人民的生活带来了乐趣。
在舞蹈艺术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抒情性审美特征、动作性审美特征、形象性审美特征,逐渐丰富舞蹈艺术,满足人民对舞蹈艺术的需求。
舞蹈艺术在表现过程中会影响观众的思想,使观众在观看舞蹈艺术中提高自身思想境界。
舞蹈艺术表演者会通过形体表演体现舞蹈的艺术性,并通过舞蹈展现自身的审美观念,与观众互动,提高观众的体验感。
舞蹈表演者只有具备一定的发现美和评价美的能力,才能不断促进舞蹈艺术的快速发展。
一、舞蹈的抒情性审美特征舞蹈艺术具有抒情性的审美特征,舞蹈工作者在展现舞蹈艺术时,会通过形体表达自身思想,赋予舞蹈艺术灵魂,使得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灵动性。
舞蹈艺术相较于其他艺术形式,对观众听觉的影响更小,但通过肢体形式表达思想使舞蹈艺术具有抒情性的审美特征,确保舞蹈艺术可以在历史舞台中得以留存。
在舞蹈艺术中,表演者会通过直接抒情的方式表达舞蹈创造者的情感,在这种直接抒情的方式中,舞蹈表演者会通过音乐与舞蹈的配合表现情感,舞蹈动作的力 量与音乐节奏会影响观众的情绪,观众可以清晰地感受舞蹈表演者的情绪。
间接抒情也是舞蹈艺术的抒情方式之一,在这种抒情方式中,表演者借助外物表达自身感情,进而加深对观众的影响。
二、舞蹈动作性的审美特征(一)空间舞蹈艺术中存在舞蹈动作性的审美特征,这种动作性的审美特征会通过空间表现出来。
舞蹈艺术会通过形体变化对观众产生视觉冲击,使观众在观看舞蹈表演时与表演者在思想上产生一定的联系。
表演者在舞蹈艺术表演中要通过肢体形态赋予舞蹈“神”,使舞蹈艺术具有一定的思想体现。
舞蹈动作不仅具有动态的动作形式,而且具有较多静态动作形式,在舞蹈艺术中若没有完整的动作体现,就不能称为舞蹈。
神态是舞蹈表演者在舞蹈艺术表演中通过自身表情对舞蹈精神内涵的阐述,使舞蹈具有一定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舞蹈的审美特性
作者:吴畏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6年第04期
摘要: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直观的动态的舞蹈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
关键词:舞蹈;审美;形象
中图分类号:J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12-0085-01
有人把舞蹈与音乐共同归为“表情艺术”一类,这说明舞蹈与音乐都是以抒情性为主要审美特征的艺术。
事实上的确如此,舞蹈的抒情性确实是显而易见、不容置疑的。
对此,古今中外的许多艺术家们都已经达成共识。
我国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这就把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手段分为语言感叹歌唱舞蹈四种,这四种是由低级向高级、由简单向复杂层层递进的,舞蹈虽然是“无声的艺术",但它却“此时无声胜有声”,超过所有的语言,成为人类表达情感的最高级方式与最后手段。
这其中的奥妙,是值得认真玩味与体悟的。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舞蹈艺术作品强烈的抒情性就是最为有力的证明。
例如《红绸舞》所抒发的热烈欢快之情,《荷花舞》所抒发的奋力拼搏之情,《罗密欧与朱丽叶》所抒发的爱国主义激情,《玉卿嫂》所抒发的爱之悲情,《残春》所抒发的对人生的婉情……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舞蹈艺术的抒情性审美特征,来源于它的本质属性与特殊手段,它通过舞者的形体动作的力度强弱、节奏快慢、幅度与能量大小等等方式,表现出人的丰富复杂、细腻深刻的内心情感。
由此可见,舞蹈是由内在的心动、情动去驾驭外部的形动、体动的,舞蹈的人体,是由内心驾驭的人体;舞蹈的心灵,是由人体外化的心灵。
身心一致,表里统一,形体与心灵水乳交融.便构成了舞蹈艺术抒情性的特殊审美特征。
明确了这一点,舞蹈表演就必须以抒情性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把情感作为一条表演中的贯穿线,达到情感表现的至高境界,收到“以情动情"的最佳艺术效果。
可以说,舞蹈家与“舞蹈匠”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有情与无情。
形象性也是舞蹈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舞蹈的个性形象塑造,完全依靠演员的形体动作为实现。
舞蹈形家主要是指以舞蹈动作、姿态、表情、造型等手段所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或拟人化的动物形象、植物形象、器物形象等。
舞蹈的形象塑造,是舞蹈抒情性的重要手段。
也就是说,要想抒发好情感,就必须首先塑造好形象。
例如女子独舞《雀之灵》,就首先塑造出新颖、独特、空灵、秀美的孔雀的动人舞蹈形象,然后才通过这一感人的舞蹈形象抒发出爱大自然的万物、天人合一的美好的思想感情。
又如民族舞剧《红楼梦》,也首先成功地塑造出男女主人公贾宝玉和林黛玉动人的舞蹈形象,充分地刻画出贾宝玉天真纯洁、正直无私的叛逆性格与林黛玉多愁善感、高标傲世的性格,从而表现出这一爱情悲剧。
明白了舞蹈形象性的审美特征,舞蹈表演就要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为塑造形象服务,所有的高难技巧动作,都是为塑造形象服务的,而不是单纯的技巧展示。
也就是说,要把各种技巧动作化为舞蹈形象的血肉。
韵律性也是舞蹈艺术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所谓“韵律”,原指诗歌中的声韵和格律,是诗歌形式美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的组合,音节停顿的数目与位置,节奏的形式及数目,押韵的方式及位置,以及段落、章节的构造,还有平仄、对仗等等。
舞蹈艺术借用“韵律”一词,指的是舞蹈本身也具有一定的美的规律,这种美的规律构成了舞蹈的韵律美。
平时人们所说的“舞蹈语汇”,就包含了这种韵律美,也有人称之为“动律美”。
在性格舞中,演员的头比在芭蕾舞中更为自由。
在芭蕾舞中,往下低头,从一旁到另一旁的移动,较为强烈的转动和后甩头是不被允许的,但是在性格舞中,这是可以使用的并且使用的十分的广泛。
在芭蕾舞中,对手臂和上身的动作都有着其明确的规定,并且在表演时要特别的留意后背以及控制后背的风度。
在性格舞蹈中,常常需要和芭蕾舞一样,需要控制后背。
在现代的性格舞蹈中,手臂的动作已经不再按照芭蕾舞所规定的三个位置的原则来进行设计了。
在19世纪,性格舞刚脱离古典芭蕾独立出来的时候,性格舞也曾遵守过三个首尾的规则,但是在戈尔斯基编导那里,从芭蕾舞的角度来看,性格舞已经辨认不清了。
在那个时期,性格舞的手臂上的动作,受到了很大的民族学以及即兴的创作因素,其编为特定的一些姿势,是不可能的实现的。
在性格舞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手的姿势,例如:手指张开的手、半圆形的的手、扁平的手和掌心或手背朝向观众的手等。
在一些风格和芭蕾舞相似的舞蹈中,我们也可以把手搭成类似芭蕾舞中的形状。
手的姿势,还是要遵循着舞蹈。
舞蹈的这种韵律美,主要通过它的节奏性表现出来。
正如著名舞蹈家、我国“现代舞之父”吴晓邦所说:“‘舞蹈的表情’,就是由人的内在感情所表达出来的各种姿态和动作。
而舞蹈的节奏’都是表情上‘人体动’的基础。
……换句话说,舞蹈的表情’离开了‘舞蹈的节奏’是不可能存在的;而节奏如果不通过表情也不可能表现出来。
”节奏,是主客观的统一,也是生理和心理的统一。
节奏体现韵律美,韵律美也建立在节奏的基础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