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合集下载

欧洲的君主专制

欧洲的君主专制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1.经济上:土地所有权分散 2.政治上:政治权力分散 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但其权力受到制约 ①教权制约王权; ②贵族特权对王权的限制; ③城市自治权对王权的削弱; 3.思想文化上:教会垄断教育、思想、文化和舆论机构
国王与教皇的关系
107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 利四世坚持自己拥有本国境内的 “神职授任权”,与罗马教皇格列 高利七世发生争执,结果,格列高 利七世开除了亨利四世的教籍。亨 利四世只得登上阿尔卑斯山,在坚 固的古堡卡诺莎城门前,冒着严寒 站了三天,求得饶恕。这就是历史 上著名的“卡诺莎事件”。
格列高利七世
教权高于王权, 既相互依赖又斗争!
国王与贵族的关系
西欧封建庄 园主的城堡
国王把全国大部分土地都分封给贵族,国王不能 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即使是向贵族领主征 税,也要经过他们的同意。国王的军队规模很小,遇 有战争时,需要召集贵族封臣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中世纪的城市
佛兰德斯商人获得城市自治特许状
城市是中世纪的工商业中心。一些城市获得了 自治权,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这些城市 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和大封建主的干预。
二、君主专制的形成——新君主国
1.时间: 2.代表: 3.特点: ①君主权力高度集中 ②打破了封建割据、建立了“民族国家” ③建立的常备军 15C 西班牙、英国、法国
政治:设立 “缙绅会议”
军事:建立禁卫军
①伊凡四世: 经济:实行“特辖制”
1547年,伊凡四世亲政, 开始自称“沙皇”,表明自己 要像罗马皇帝恺撒那样行使专 制权力。这幅肖像画细致地刻 画了当时的沙皇伊凡四世聪明 睿智、虔诚威严的一面。 在他统治的后半时期中, 他怀疑周围的一切,这给所有 的臣民带来了恐惧,因此他在 历史上被称为“恐怖的伊凡”, 也被称为“伊凡雷帝”

欧洲的君主专制.

欧洲的君主专制.

①中世纪欧洲的土地制度——采邑制 ②封建庄园是主要的经营方式
(1)分裂割据; (2)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贵族,自治城市的制 约
基督教会的权力很大,不仅拥有精神权 力,而且还拥有世俗权力(政治,经济权力).
知识链接: 基督教会的权力:天主教会的势力遍及欧洲各地.权力很大: ①宗教事务权; ②经济权(采邑税,什一税,保护金等); ③司法权; ④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 ⑤国王加冕权.
1,政治上
1)削弱贵族权力. 一方面坚决打击贵族的反叛; 另一方面采取怀柔政策,将贵族们集中到凡尔赛宫,让其远离政 治. (2)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直接派人监督地方官员. 措施 怀柔政策: 在巴黎附近的凡尔赛宫建造新的豪华宫殿,让地方大贵族以进 宫侍奉王室的名义,享受声色犬马之娱,制服了封建割据势力. 凡尔赛宫
西欧专制的典型
东欧专制的典型
法国的专制王权:路易十四
沙皇专制:彼得一世
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
————(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们手中 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法……唯 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的职责 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
———路易十四
思考:从这段话来看,路易十四是一位怎样的 君主?他又是如何做到大权独揽的呢?
2,文化上:
变天主教为听命王权的组织,借助天主教会宣扬"君 权神授";打击新教徒,规定全体臣民信仰天主教.
3,军事上:
规定中央有权调动各省军队.扩大常备军,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4,对外关系上:
争夺欧洲霸权,拓展海外殖民地.
5,经济上:
推行重商主义,发展工商业;重用财政大臣柯尔柏,用 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课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课件

课堂新坐标2016_2017学年高中历史第1单元从“朕即国家”到“主权在民”第1课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课件

君主的支持下确立教皇在教会中的权威;教皇通过整顿教会,拓展势力,与封建 王权展开权力之争;由于中世纪时,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使得教皇最终确 立了至高无上的地位。 影响:教皇控制各国主教的任命权,严重削弱了封建王权;教士利用特权不 向封建国家缴税,影响了封建国家的发展。 (2)原因:随着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支持封建君主 与封建割据势力、教皇势力进行斗争。 影响: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
时间
17世纪 中期至 18世纪 早期
背景
封建割据势力 顽固,资本主 义经济有所发 展
内容
影响
把专制制度推向顶 加强中央集权;整 峰,促进了资本主 顿军备;严格控制 义的发展,成为欧 思想;推行重商主 洲大陆最强大的国 义政策 家
彼得 一世
17世纪 晚期至 18世纪 早期
实行落后的封 建农奴制;出 现了资本主义 经济
史料三 那幸福的时代,标志着放纵自由。 那时候,狂妄像匹野马,响着小铃铛, 提取史料中“放纵自 轻快的步子跑遍整个法兰西的国土; 由”并结合伏尔泰生 那时候,没有一个凡人甘愿虔诚超度; 活的时代背景分析当 时的历史景象。 那时候,万事可为,只除开反省自守。 ——伏尔泰
【史料应用】 (1)史料一反映了中世纪时期王权与教权之间怎样的关系? 【提示】 天主教会实力强大,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但国王的权力受 到教皇的制约。
(2)史料二中弗朗西斯· 培根所言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提示】 这些“新君主”打破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 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成为名副其实的“一国之君”。
(3)史料三中伏尔泰的这段诗文反映了当时法国怎样的历史景象?
【提示】 它反映了路易十四时代法国君主专制统治达到极盛,成为欧洲最 强大的国家,巴黎引领着欧洲的文化潮流。

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

第1课西方专制主义理论【基础探究导读】【基础梳理整合】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1、背景(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后,基督教会是整个西欧世界的精神和政治主宰。

(2)王权不甘心屈尊于教权之下,同教权进行了长期斗争,特别是在意大利,矛盾更加尖锐。

(3)13世纪的意大利,随着城市的大量兴起,世俗社会的力量不断壮大,基督教的神学权威受到严峻挑战。

2、目的:维护教会的神权统治3、代表:托马斯·阿奎那4、内容(1)理论来源:阿奎那撰写的《神学大全》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2)理论特点:用古希腊哲学来论证神学的合理性。

(3)基本观点①国家观:认为教权高于王权,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是神圣的。

②政体观:宣称中央集权的政府或君主政体是最好的政府形式。

二、詹姆士一世与“君权神授”1、背景(1)西欧近代早期君主专制统治产生①西欧各国人民迫切需要结束封建割据状态。

②资本主义的萌芽和发展,城市力量和民族主义的增强。

③王权的力量逐渐强大,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旗鼓相当。

(2)英国社会矛盾激化①原因:都铎王朝时期,专制王权空前强大,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力量不断上升。

②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封建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2、目的:稳固自己的统治3、内容(1)继承“君权神圣”思想,鼓吹君主专制,大肆宣扬君权神授、王权至上的专制主义理论。

(2)认为国王的权力来自上帝,拥有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国王只需对上帝负责。

4、活动(1)竭力压制议会,反对议会对王权的任何限制。

(2)对人民横征暴敛,对清教徒实行宗教迫害。

5、影响(1)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引起议会与国王之间的尖锐对立。

(2)查理一世继位后,英国社会的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终于导致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课堂主题设计】主题一阿奎那的“君权神圣”【情境设计】阿奎那认为,在自然界,支配权总在单一的个体手中。

统治万物的只有一个上帝,正如蜂群中的蜂王。

因此国家由一个君主来治理,才是最好的政体,也最符合上帝的本意。

欧洲君主专制制度

欧洲君主专制制度

欧洲君主专制制度欧洲君主专制制度]中世纪的欧洲是建立在封主封臣关系基础上的封建制度,封建制下的王权是有限的,封建主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互相制约,具有契约性质,欧洲君主专制制度。

中央权力衰落,大封建主在其领地内有独立的政治权力。

西欧的封建制度意味着分-裂,封建分-裂是西欧封建制度最正常的表现形式。

但从中世纪的后期开始,民族君主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政治上进入了君主专制时期,中世纪后期和近代早期, 欧洲多数重要国家都先后建立起集权的君主制度。

史学界称之为“绝对君主制”。

这种集权君主制首先是在15 世纪后期到16 世纪初出现于西欧的法国、英国和西班牙, 接着出现于北欧的瑞典和东欧的奥地利, 最后在17 世纪出现于俄-国、普鲁士。

像英国的亨利八世、法国的路易十一世和弗朗西斯一都是绝对君主制的代表。

经历了漫长封建制度的欧洲为什么会在这一时期出现绝对君主制呢?首先,原因之一是随着火炮的诞生而来的军事技术革命。

封建制度下的欧洲,封建领主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而且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持。

而随着火炮的诞生,只有民族君主拥有购-买-枪-支、火药、子弹、和为此提供必要的后勤保障所必须的财政资源和行政机构,封建领主变不在可能躲在城堡后面抵抗皇室的权威。

新君主的另一个动力之源是与新兴的商人阶级所结成的非正式联盟。

君主们从商人阶级那里得到必要的财政支援,也能得到能干、恭顺的官员、为不断扩大的国家官僚机构配备工作人员。

作为回报,皇室力量的巩固帮助市民们结束平凡的封建战争,废除五花八门的封建自治权,因为这些政权都有自己的关税、法律、衡量制和货币。

因此,对于企业主来说,消除这样的国内壁垒显然是一大恩惠。

第三,新君主依靠各种方式增加财政收入。

法王通过对市场买卖、家庭财产和贩盐交易课以重税。

1439年,为了维持国家军队,法王设立了“间接税”。

国王不通过领主,派自己的官吏去直接征收税。

路易十一还征收盐税来充实捐税制。

1439年以后再也没有因征税而召开过三级会议,为了监督捐税,还设立了“间接税法庭”,把法国分为四个大财政区,由宫廷按区监督收税。

第1课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学案(含答案)

第1课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学案(含答案)

第1课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学案(含答案)学案1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课标要求1.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君权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2.认识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一.“万王之王”1.教皇鼓吹教权至上1最早提出反对世俗权力干预教会事务的是教皇尼古拉一世,他竭力维护教会的独立。

2教皇格里高利七世认为,教皇不仅是教会内部宗教事务的____________,而且在其他方面的地位也超过任何一位世俗国王或皇帝。

3教皇英诺森三世时,把教皇的权力推崇到了极点,自称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4教皇卜尼法斯八世正式规定教会权力高于一切世俗权力。

2.神学家诠释教权至上1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被称为“______________”。

2理论学说国家是人的________的产物,国家和君权都是上帝的创造物,是神授予的。

代表上帝意志的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的统治者。

教材互补阿奎那.马基雅弗利及霍布斯等人的学说,无论是从神学的角度为君主的权威辩护,还是从近代科学及世俗的角度来论证君主统治的合理性,都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这符合从中世纪晚期到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的潮流,也符合民族国家形成的潮流。

但这些学说无视或蔑视民众的基本权利,终于变得不合时宜。

岳麓版深化探究材料根据宗教权力至上的基督教理论,阿奎那宣扬君权神圣。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他神权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主要目的是论证教权高于王权。

他认为,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所以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国王。

他指出,如同整个宇宙必须有一个上帝来治理一样,整个国家也应有一个君主来统治;由于“没有权柄不是出自神的”,天上和人间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上帝,世俗的权力来源于神的授予;而且,君主的权力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教皇是上帝的代表,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

他更进一步解释说,由于人类的世俗权力都来自于上帝,“治理其人民的国王是上帝的一个仆人”,这样世俗君主的权力就有了神圣的性质。

高二历史欧洲的君主专制

高二历史欧洲的君主专制

年,史称“中世纪”。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
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长期分裂
状态。基督教发展和兴盛,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
工具。神学观念占主宰地位。基督教发展很快,
后被罗马统治者立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精神
鸦片。中世纪神权压倒一切,世俗权力服从于教
权,教权高于王权,教会高于国家。教权和王权
的斗争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
3、具体说教会有哪些权力? 征税,司法,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世俗君主的控制权
4
1、阅读“卡诺莎事件”,并结合加冕插图 理解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反映了教权的至高无上
2、阅读教材,分析王权还受到哪些限制? 受到贵族的制约;受自治城市制约
3、怎样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
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
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
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5
4、会造成什么后果?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 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 和混战。
5、用一句话概括中世纪的社会状况?
斗争不断
6、斗争的结果?
出现新的君主国
(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
凡尔赛宫 风景如画、巧夺天工 的背后隐藏着路易十 四的帝王用心
10
(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
————(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伊凡四世:
开始称“沙皇” 设立并主持“缙绅会议”统一制定法律、经济政 策 实行“特辖制” 建立禁卫军
伊凡四世因其残酷、粗暴 被称为“伊凡雷帝”
11
6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第一单元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第一单元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1.建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2.特点欧洲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都是分散的。

3.表现(1)天主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王权受到教皇的制约。

(2)国王把全国大部分土地都分封给贵族,贵族领主具有较强的自主权。

(3)国王的军队规模很小,遇有战争时,需要召集贵族封臣带兵参战。

(4)一些取得自治权的城市,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

二、新君主国1.兴起在与教会、贵族和平民的斗争中,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成为最早一批走向集权的国家,被称为“新君主国”。

2.特征(1)打破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

(2)开始建立起常备军。

这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3.作用“新君主”扩大并巩固了王权,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君主国”的形成反映了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和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潮流,体现了中世纪后期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朕即国家”1.时间17世纪。

2.代表君主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3.措施(1)政治方面:削弱贵族权力。

(2)思想方面:变天主教会为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借助天主教会宣扬“王权神授”。

(3)军事方面:常备军激增,开始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4)经济方面:采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4.影响(1)积极: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巴黎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

(2)消极:到路易十四统治末期,国力日衰,君主专制制度逐渐暴露出危机。

四、沙皇专制1.出现(1)时间:16世纪时的伊凡四世时期。

(2)表现:①政治上:设立“缙绅会议”,统一制定全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

②经济上:实行“特辖制”。

③军事上:建立禁卫军,镇压大贵族。

2.确立(1)时间、人物: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彼得一世。

(2)表现:①对内实行欧化改革,对外极力扩张。

②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 A、打破割据、明确疆域 B、建立起常备军 C、促进民族国家形成 加强了王权
7
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
路易十四
彼得一世
8
(1)路易十四的“朕即国家” ————(西欧)法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们手中 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法……唯 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的职责 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
14
B.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
4、下列符合15世纪以前欧洲国王基本情况的是()
A、国王既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也是宗教领袖 B、国王可以直接向贵族领地内的人民征收赋税 C、国王拥有庞大的军队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D、国王不能干预自治城市的内部管理 5、新君主国的特征有() (1)集权加强(2)王权扩大(3)形成“民族国家”(4)建 立起常备军 A、(1)(2)(3)(4) B(1)(2)(4) A C、(1)(3)(4) D、(1)(2)(3)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1
本课线索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君主专制加 ( 5—15世纪) 强前的欧洲
二、新君主国 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 (1)“朕即国家”(法国) (2)沙皇专制 (俄国)
君主专制加 强中的欧洲 15C—18C
四、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2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从5世纪到15世纪延续1000多 年,史称“中世纪”。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 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长期分裂 状态。基督教发展和兴盛,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 工具。神学观念占主宰地位。基督教发展很快, 后被罗马统治者立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精神 鸦片。中世纪神权压倒一切,世俗权力服从于教 权,教权高于王权,教会高于国家。教权和王权 的斗争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 系,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 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神学政 治观。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3 的中心内容。
C
16
8、在15世纪至18世纪的欧洲,随着一批“民族国 家”的形成,“新君主”的权力日益加强,到17 世纪“新君主”大都发展成为专制君主。请简述 17—18世纪欧洲这些君主专制统治产生的历史背 景. 历史背景:
①中世纪的西欧,教权高于王权; ②国王权力有限:受教皇制约;王室领地少,又不能在贵 族领地内征税;国王军队很少,遇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带领 他们的士兵参战;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干预。 ③贵族领土处在割据状态,在领地内贵族拥有绝对的权力, 忠实于教皇,把国家放在第二 从15世纪开始,王权在与教会、贵族和市民的错综复杂的 斗争中,逐渐形成欧洲最早一批“新君主国”,“新君主” 17 随着权力的日益集中到17世纪大都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这种复杂的关系,在封建主之间“造成一团乱麻 般的权利和义务”,使封建主之间不断发生争夺 和混战。
5、用一句话概括中世纪的社会状况?
斗争不断
6、斗争的结果?
出现新的君主国
6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加强 1、“新君主国”的出现
思考归纳:“新君主国 ”指哪些国家?“新 ”在什么地方?培根为什么说三位君王是智者 ?
明确以下问题
1、中世纪的时间段限?5--------15世纪 2、反映出怎样的政治状况? 政治权力分散,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 国王拥有最高的世俗权力,但王权受教皇的制约; 双方存在斗争
3、具体说教会有哪些权力? 征税,司法,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世俗君主的控制权
4
1、阅读“卡诺莎事件”,并结合加冕插图 理解其反映的实质问题?
———路易十四
思考:从这段话来看,路易十四是一位怎样的
君主?他又是如何做到大权独揽的呢?
9
A、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 B、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 C、扩充常备军 D、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E、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
凡尔赛宫 风景如画、巧夺天工 的背后隐藏着路易十 四的帝王用心 10
13
随堂练习
1.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是在 A.公元476年 B.公元前476年 C.公元475年 D.公元前475年
A
2.关于在中世纪的欧洲的国王的表述,正确的是 A.拥有独立的的世俗权力 D B.能够任命神职人员 C.能够向贵族领地内人民直接征税 D.能够分封全国大部分土地给贵族 3.关于欧洲“新君主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A.最早出现于15世纪 C.扩大了天主教会的势力 D.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发展
(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
————(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伊凡四世:
开始称“沙皇” 策 设立并主持“缙绅会议”统一制定法律、经济政 实行“特辖制”
建立禁卫军
伊凡四世因其残酷、粗暴 被称为“伊凡雷帝”
11
彼得一世:最终确立沙皇专制制度
对内实行欧化改革 用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管理国家事务 颁布“官职表”,改造和控制贵族 控制东正教的宗教管理权力
反映了教权的至高无上
2、阅读教材,分析王权还受到哪些限制? 受到贵族的制约;受自治城市制约
由于封建等级制度是因土地的层层分封而形成的, 各级封君与封臣之间都互有义务。所以,封臣即附 庸只承认自己直接受封的领主为封主,而对自己封 5 主的封主却没有臣属关系。
3、怎样理解“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
4、会造成什么后果?
D
15
6.中世纪欧洲王权比较弱,主要表现在 D ①国王登基要经教皇加冕才算有效②王室领地少,国王 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③国王军队很少,遇 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④城市的内部管 理不受国王干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7、西欧封建社会的特点不包括 A、土地所有权是分散的确 B、政治权力是分散的 C、国王的权力非常巨大 D、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和世俗权力
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
强化农奴制
12
四、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讨论:如何看待路易十四、彼得一世这样的 君主的统治和作为呢? 积极: 1、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2、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 (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消极: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2、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