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quest模式的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基于WebQuest的构建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设计实例应用

基于WebQuest的构建探究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设计实例应用

基于WebQuest的构建-探究教案模式的教案设计实例应用木发表于 2007-3-28 21:07:00【摘要】本文通过对WebQust和建构-探究教案的分析,提出了基于WebQuest的建构-探究教案模式的教案设计,并结合“Flash MX”课程教案分析了该教案设计理念在具体教案中的应用。

【关键词】WebQuest 教案设计建构-探究学习一、引言随着建构主义在教育界中的应用推广,它的理念已逐步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接受并在实际教案中应用。

而我们在这里所讨论的WebQuest建构-探究教案模式就是在建构主义理论的大环境下,将教案设计理论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结合孕育而生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新型网络学习模式。

怎样构建该模式?怎样对该模式的应用进行良好的设计应用,是本文主要讨论的问题。

二、基本理论基础1、教案设计教案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案问题和确定教案目标,建立解决教案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对方案进行修改的过程。

随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影响和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案中的推广应用,教案设计理论不断变化发展。

现代教案设计观认为:教案设计不再是简单的设计之后加以实施的问题,而是一个在学与教的具体情境中、在学与教的互动中发展演化的过程。

2、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案设计理论基础在传统的教案模式中,总以教师为中心,教案过程尤显教条化、模式化、单一化,学习者长期处于被动的地位,一切由教师掌控,养成学习者的依赖心里,缺乏自主独立的学习意识,也就更谈不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了,这是一种“人灌”的学习模式;而建构主义是在研究儿童认知发展基础上产生的,目前已形成了全新的学习理论,也正在形成全新的教案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运用WebQuest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

运用WebQuest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

改革创新R EFORMATION27OCCUPATION2014 07摘 要:WebQuest教学模式,强调“以生为本”的理念和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探究意识等各项综合素质。

本文结合网络教学课件《汽车工业概况》,探讨WebQuest教学模式与学习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WebQuest 主题网页 探究学习课 题:全国教育信息技术研究“十二五”规划2012年度立项课题《信息技术与中职〈汽车文化〉教学有效整合策略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立项号:122930714。

运用WebQuest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尝试——以汽车工业概况活动课为例文/胡常海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学院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 )和汤姆·马奇(Tom March )博士经过研究和探索,于1995年开发了“WebQuest ”课程计划。

web 是“网络”之义,quest 是“调查”“寻求”之义,二者相结合,即为“基于网络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利用教师提供的互联网信息,经过自主探究、建构知识网络、团体合作等环节,实现某一目标任务,从而提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表达等各项基本技能。

一个完整的“WebQuest ”课程应该包括以下六个环节:引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价、结语。

在此,笔者结合网络教学课件——汽车工业概况,探讨WebQuest 教学模式与学习目标的实现。

一、引言学生要了解和掌握的汽车工业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育时期。

汽车诞生在欧洲,但是,以大规模生产为标志的汽车工业的形成却是在美国,以后才扩展到欧洲、日本,直至世界各国。

一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汽车工业概况,难点:理解和掌握各国不同时期汽车工业发展概况。

二是基础知识:美国汽车工业的六个阶段、日本汽车工业概况、德国汽车工业概况、中国汽车工业概况。

三是教学计划:1课时。

四是教学手段:网络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

利用Webquest进行物理教学的案例

利用Webquest进行物理教学的案例

利用Webquest进行物理教学的案例故事背景杨老师是一位高中物理教师,有xx年的高中物理教学经验,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历程与阶段看,她正步入教师的成熟期。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她对高中物理学科的知识已经掌握得"驾轻就熟",而且她性格开朗直率,乐于尝试新事物,富有创新精神,对信息技术尤其感兴趣,具有一定的网络技术基础,还有2年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经验。

对于Webquest这种教学模式,杨老师以前听说过,也很感兴趣,但始终没机会进行深入了解,也没有进行实践过,最近机会终于来了。

杨老师参加了由首都师范大学和中小学合作开展的一项关于WebQuest的行动研究。

这次行动研究建立了由大学教师、研究生和中小学一线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

在培训中,首都师范大学还特别从参加培训的学校邀请了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和主管教科研的副校长和学科教师一起加入到研究小组中。

设计在挫折中前进杨老师首先参加了为期半天的集中培训,主要学习了WebQuest 的历史、模式、关键技术和教学案例,最后根据要求要以三堂课为一个单元进行WebQuest选题设计。

杨老师很快就根据自己的理解确定了课程的研究主题:"原子核的结构",并形成了大致的设计思路:将学生分为三个小组,然后通过查找网上资源获得研究结果,由学生制作演示文稿,进行小组汇报。

杨老师在研究小组会上陈述了这一方案,但是遭到了研究小组大部分人的否定。

研究小组的意见是:杨老师设计的"原子核的结构"这一主题对学生缺乏挑战性,任务设置过于简单,缺乏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的环节,学生利用相关网站上的资源就能获得一致的答案。

杨老师听取了大家的意见后,给研究小组的人员讲述了她两年来所进行的研究性学习实践的经验,特别提到了一个名为"电池的性能价格比研究"的主题研究。

研究小组人员认为,杨老师主持的"电池的性能价格比研究"有许多成功的经验。

试论Webquest模式的大学语文教学——以苏轼《前赤壁赋》为例

试论Webquest模式的大学语文教学——以苏轼《前赤壁赋》为例

的描述 ;“ 程 ” 说 明 了学 习者 将 如何完 成学 习任 务 ,包括 了清 晰 的学 习步 骤 、学 习资 源 、以及信 息 组 织 过 工 具 ;“ 源 ” 多是 网站清 单 ,也可 以提 供 非网上 的 资源 ; “ 资 评估 ” 是 指 以 明确 的标 准来 评 价 学 习者 的工
语 文 阅读 教 学 设 计是 一 些 大 的 原 则 ,缺 乏操 作 性 强 的 案 例 。 探 讨 WeQ et 大 学 b us 对
语 文 学 习 的 作 用 , 尝 试 用 We Q et 式 进 行 大 学 语 文 阅 读 课 文 的 教 学设 计 是 十 分 必要 的 。 b us模
— —
以苏 轼 《 赤 壁 赋》 为例 前
周 咏 梅
( 北 财 经 大 学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辽 宁 大 连 16 2 ) 东 10 3

要 :WeQ et 一 个 典 型 的 、优 秀 的 信 息技 术 与 课 程 整 合 的 教 学模 式 , 当 前 WeQ et 式 的 大 学 b us 是 b u ̄模
成果
收 稿 日期 :2 1 — 1 6 0 01 — 2
作 者 简 介 :周 咏 梅 ( 97一 ) 16 ,女 ,辽 宁 大连 人 ,剐 教 授 ,从 事 语 言 与 文 学 研 究 。
NJ ANG J NG |Y W E I I J U N

边疆经济与文化
2 1 年第 2期 01
关 键 词 :Weq et 式 ;语 文 ; 案例 ;设 计 ;思 考 b us模 中 图 分 类 号 :G 62 0 4 . 文献 标 志 码 :A 文 章 编 号 :17 —4 9 2 l )20 9 -4 625o (o 10 -0 10

webquest教案实例(范本)

webquest教案实例(范本)

webquest教案‎实例webques‎t教案实例‎名称:《探索生‎命》技能目标:‎能熟练运用搜索引擎,‎运用拾荒式搜索模式收‎集所需资料;能熟练运‎用FrontPage‎制作主题网站;能熟练‎运用Word编写研究‎小报告;能运用Poe‎r Point制作专题‎汇报演示文稿;能熟练‎运用软盘存储资料,e‎b quest教案实例‎。

课程目标:‎1、通过本次《探索‎生命》网络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生理系统‎、生命存在的环境状况‎,以及人们对生命的不‎同认识理解。

了解社会‎上“残害生命”的现象‎。

2、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合作能力以及‎初步的网络主题探究能‎力,逐步加强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使‎得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生‎命,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理解(珍爱生命)‎,逐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人生观。

案‎例说明(分析):‎通过对本案例的实施,‎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信息技术(工具软件)‎,让信息技术真正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

‎案例介绍:(‎W ebQuest简介‎: WebQues‎t是一个以调查研究为‎导向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部分或者所‎有能够让学习者进行交‎互的信息都是来自因特‎网的资源,有些甚至还‎提供了录像参考资料。

‎每一个Webques‎t 的核心是一个开放性‎问题。

这个问题设定了‎W ebquest的清‎晰目标,鼓励学生回顾‎原先掌握的知识,激发‎学习者进一步探索的动‎机。

Webquest‎活动一般有以下流程:‎导言-任务-资源‎―过程-‎评价-结论)‎一、引言《探索生‎命》主题探究活动是深‎圳市南山实验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的“学科课程‎主题探究活动”的一部‎分。

此项活动是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课程中进‎行综合性研究学习的一‎项实践活动。

通‎过《探索生命》主题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对‎丰富的网络资源的收集‎、整理、分析、应用以‎及在学生自主合作的过‎程中,了解生命的起源‎、生命的生理系统,人‎们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对生命的美以及世上“‎残害生命”的现象……‎通过探究让学生能科学‎的认识生命,提高对生‎命价值的认识理解。

Webquest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Webquest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

Webquest教学模式下初中物理教学案例设计与实施【摘要】Webquest教学模式是基于网络的新型教学模式,它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数据探究为基本研究方法。

它有利于学生在经历数据探究的过程中,形成学生的数据探究能力、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同时,它体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深层次整合。

学生在网络环境下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Webquest;初中物理;设计与实施;数据探究当今教育以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探究式教学为抓手,发展学生学习的个性化和自主化。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的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新物理课程标准》也明确提出:“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探究式教学可划分为实物实验探究、理论探究和数据探究。

其中数据探究又可划分为基于讲授的数据探究和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据探究。

而Webquest就是一种基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数据探究,探讨基于Webquest教学模式对于突破传统初中物理的教学瓶颈,创新物理教学具有现实意义。

一、Webquest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1995年,圣地亚哥州立大学的伯尼·道奇(Bernie Dodge)教育技术教授和汤姆·马蒂博士(Tom Marh)利用网络环境开发出一种教学模式,这就是Webquest 教学模式。

2001年蒋鸣和教授译介了Webquest并将其引入大陆。

北京师范大学物理系项华副教授自2002年起,带领其研究团队在物理课程与教学论领域探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深度整合问题,提出了数据探究理论,并针对物理学科教学,重新界定了Webquest的组成模块,将其定义为一种重要的数据探究模式。

webquest的两个教学案例

webquest的两个教学案例

webquest的两个教学案例
WebQuest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教学活动,旨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下面将介绍两个使用WebQuest作为教学工具的案例。

1. “探索文明古国埃及”WebQuest
此WebQuest是面向初中生的历史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了解古埃及文明。

学生将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负责探究不同方面的古埃及文明,如宗教、建筑、艺术等。

他们需要根据提供的网站和资料进行研究,并制作展示海报和PPT,以展示他们的发现和对古埃及文明的理解。

通过此WebQuest,学生将增强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兴趣,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2. “环保行动起来”WebQuest
此WebQuest是面向小学生的科学教学活动,旨在帮助学生学习环保知识和行动。

学生将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需要选择一种环保主题,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然后通过网络资源和实地调查,了解该主题的相关知识和问题。

他们需要制作宣传海报和小册子,以向同学宣传环保行动的重要性和方法。

通过此WebQuest,学生将学习珍惜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意识,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宣传能力。

总结
WebQuest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可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同时培养团队合作和研究能力。

通过设计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WebQuest,教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教学效果。

- 1 -。

运用WebQuest模板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育文档

运用WebQuest模板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教育文档

运用WebQuest模板的教学设计案例分析从2001年底“惟存教育”网站将WebQuest教学模式系统地译介到我国以来,我国教师和研究者们对WebQuest寄望甚高,有学者甚至称它为“信息化教学的新利器”。

许多国内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课程网页,并在学校教学中开展了相应的实践探索。

那么WebQuest教学模式引入我国数年之后,其应用状况如何?实践应用中存在哪些问题?本文在对相关案例和文献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来回答这些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一、WebQuest案例调查分析1.WebQuest案例在不同地域、学段、学科的应用情况分析笔者通过网络和期刊杂志等媒体搜集了各类WebQuest设计案例和应用文献500余份,其中设计案例主要来自国内相关站如“现代教育实验室”网站、“惟存教育”网站、罗湖教育信息网等,而文献案例则取自中国期刊数据库。

并对搜集的案例从地域分布、学段分布、学科分布三个方面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如图1、图2、图3所示。

从所搜集样本的总体来看,样本案例涉及北京、吉林、辽宁、河北、河南、湖北、四川、广西、山西等20余个省市,分布范围较广,但其中仅广东、上海、福建、江苏、山东、浙江6省区案例就已占样本总量的75%(如图1所示),可见WebQuest设计或应用案例的分布情况存在明显的不均衡。

分析原因则可能是由于WebQuest教学应用对网络软硬件环境以及教师和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而上述省区的网络环境设施建设情况优于其他地区,教师、学生个人拥有电脑及接入互联网的比例也比较高,而且网络教学培训和应用实践开展得相对较为广泛,因而这些地区的设计或应用案例的比例自然也就占据了主导地位。

从图2可以看出,WebQuest设计与应用目前主要集中于中小学,占所获案例总数的89%,高职院校案例仅占11%。

从图3可以看出,WebQuest的设计与应用涉及语文、历史、英语、信息技术、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英语等学科,但其学科分布差异也很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