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选修:日本明治维新
版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知道明治维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维新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知道明治维新的背景、主要措施,理解并分析明治维新的性质及其在日本历史发展中的深远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和归纳幕府统治的危机和武装倒幕运动,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通过对明治维新背景、主要内容、性质和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的对比学习,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民族的振兴,成为亚洲的强国,从而教育学生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要坚持改革开放。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措施和作用。
难点:明治维新的背景。
●导入新课出示材料:法国著名历史学家费尔南·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说:“在入侵和外国创新的冲击下,日本总是通过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的。
”设问:日本在古代历史上是如何模仿他人创造和重新创造自己?预设:日本仿唐制进行了大化改新,走上了封建道路。
过渡:步入近代,西方殖民者东来,面对西方文明的冲击,日本是如何应对的呢?我们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明治维新》。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知识,思考新问题,激发求知欲。
设问:什么是明治维新呢?出示:“明治”指日本天皇睦仁的年号,“维新”即改革。
明治维新是指日本明治政府向西方学习,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探究新知1.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明治维新的背景展示:材料一明治维新前日本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材料二“除特许船外,严禁其他船只驶往外国;除特许船外,不得派遣日本人至国外;禁止官吏在长崎码头直接购买外国船只货物。
——来自日本幕府禁令设问:这两则材料表明幕府统治的特点是什么?预设:天皇大权旁落,实际权力掌握在幕府将军手中;幕府实施闭关锁国政策,日本处于封建落后状态之中。
展示:黑船来航1853年,佩里率领4艘美国战舰,闯入日本江户湾浦贺港,要求谈判通商。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 日本明治维新ppt课件

“黑船事件”。
解析答案
深化探究
材料
思考
图一 佩里来航 图二 西方商船把大量的商品运进日本
(1)图一反映了什么事件?其直接结果是什么?
答案 黑船事件。 签订了不平等条约《日美亲善条约》。
(2)图二反映了什么现象?与图一有何关系?对日本经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 欧美国家的廉价工业品大量倾销日本。 由于图一打开了日本的国门,给图二倾销商品带来了便利。 冲击了传统的经济结构,造成社会经济混乱;客观上刺激了日本资本 主义的发展。
现象说明日本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 D )
A.已成为推动改革的政治势力
B.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展资本主义
C.不满幕府统治,要求改革社会现状
D.经济实力增强,要求提高政治地位
解析 商品经济的发展引起了日本社会阶级结构和封建等级秩序的变化,
商人、资本家和新兴地主的地位开始变得举足轻重,他们向将军、大名
(2)表现:①严禁日本人与外国贸易,驱逐外国商人和 传教士出境,只允许
同中国、朝鲜和荷兰等国通商。②规定日本人不得出国,也不允许在国外
的日本人回国。
3.经济上: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4.社会关系上:统治阶级剥削与压迫沉重,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答案
12345
反馈·训练区
1.右图是日本的封建等级示意图,德川幕府实行封建等级
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C ) A.区分四个阶层
B.便于管理、剥削
C.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D.有利于控制人口
解析 抓住关键词“根本目的”,即为了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维护其阶级
利益。
解析答案
12345
2.向将军、大名贷款,出钱购买武士身份,或直接参与藩政,这些历史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_第4课 日本明治维新

知识讲解
贫苦的农民衣不蔽体,饥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墙塌壁倒, 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卖自己的亲生骨肉……
1867年,全国生产部门的手工工场共约400多所。但是统治阶 级对工商业者采取歧视态度,严格限制手工工场的规模、实行商 品专卖,设立关卡、对工商业者财产恣意没收。
武士中不论大小,一般都是穷困。尤其是那些俸禄低微的武 士,更是困苦之极……一些中下级武士迫于生计,也不得不屈身 从事过去瞧不起的商业或手工业,逐渐产生了反抗思想。
知识讲解
明治维新的措施
1. 政治上 废除全国所有的藩国,由中央政府派官员直接管理,以加
强中央集权。(废藩置县)
《五条誓文》 1.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巩固皇权,对外扩张
2.上下一心,盛行经纶;
3.官武一途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破除幕藩体制弊端、
4.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5.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其关键所在,唯“脱亚”二字.虽然我日本之国位于亚细亚东部. 但国民的精神已经开始脱离亚细亚的顽固守旧,向西洋文明转移。
——福泽谕吉《脱亚论》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背景: ①明治维新使西方的自由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②各地成立民权组织,要求开设国会,掀起自由民权运动。
确立: 1889年,天皇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也称《明治宪
(1)改革创新,与时俱进,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 (2)科教兴国; (3)善于向他国学习,取其精华。
知识讲解
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
(1)所处时代相同:都发生在19世纪60年代
(2)性质相同:都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结果相同(进步性):都通过改革走上了发展资本主 义的道路
第八单元日本明治维新课件--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背景 内容
第1课 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第2课 倒幕运动和明治政府的成立 第3课 明治维新
影响 第4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简单了解日本
日本的由来
公元前1世纪小国林立
4世纪统一
7世纪建立中央集权国家 ①镰仓幕府
12世纪末幕府统治
(1192——1333年) ②室町幕府
对比探究:日本幕府锁国政策和中国清朝的闭关锁国有什么不同?
日本:主要是防止外部侵略
清朝:主要是封建统治者的盲目自大
相同点:
(1)都是落后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2)都是为维护其封建统治
幕府的锁国政策使日本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的大趋势。
材料一、
材料二:在棉纺织业中, 商人以“出机”、“换 棉”等形式给生产者提 供棉花和织机,让劳动 者在自己家中织布,按 成品多少付给工资,控 制了农村家庭手工业者。
1853年
英美、国俄东印、度法舰、队荷兰和日签订类似条约 ,列 强取司得令领佩事里 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在
日设置租《界日、协美定亲关税善权条。 约》
思考:西方资本主义的侵略对日本社会带来了哪些影响?
1、打开日本国门,使日本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加深。 2、冲击着日本社会,激化社会矛盾,进一步动摇幕府统治。 3、西方列强殖民侵略客观上刺激日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4、西方先进思想传入,使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反对幕府 统治,要求改革呼声更加强烈。
5.结果:“大政奉还” 形式上结束了幕府统治
思维拓展:幕府为何要“奉还大政”给天皇?
目的:消除倒幕派讨伐的借口, 保留实际权力。
该图现藏于日本东京圣德纪念馆。1867年,萨摩、长州等藩组成讨幕联 盟,策划武力讨幕;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反封建斗争席卷包括京都在内的幕 府管辖区。幕府统治摇摇欲坠。在此情况下,德川庆喜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 1867年10月24日他假意向朝廷提出辞职,将政权交还天皇,称为大政奉还。
人教版选修1历史课件8明治维新-3明治维新

二、明治维新的目的:
摆脱外来压迫, 发展资本主义, 实现富国强兵, 巩固明治政府的统治。
三、明治维新的内容:
政治
经济 文化 军事
(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县
京
县
都
县 县
县县
县
大县
县
阪
县
三府七十二县 县 县
县县
东 京
县 县县
(一)政治上:废除旧体制
1、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作用:①封建割据问题被彻底打破; ②有利于政府各项措施施行; ③有利于统一的国内市场形成。
技术 政府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人才。
原料 通过对外战争从中国和朝鲜掠夺。
①起步晚,发展快 ②由政府主导 ③出现了垄断组织(三井、三菱) ④两次工业革命交替进行
1.原因: ①英国工业革命是本国生产力自然发展的结果 ②日本发展工业的进程是在遭受外侵,变革图强
的结果
2.时间: 日本发展工业之际,英国等国已开始第二次工业
②宣布“四民平等”;
皇族
华族 士族
平 民
废除武士特权
带 刀 者 斩
从日本人的姓看历史变迁
明治政府废除身份制,普通百姓才开始有 姓。因时间仓促,很多人匆忙中只好根据所处 环境给自己起姓。因此,今天日本人的姓氏中, 大部分是明治时期新起的,其中和地理有关的 田中、山下、河上等姓很多,盐田、鸟饲、猪 狩等姓则源于生产劳动。
明治政府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为何先且必须 进行土地改革(土地制度和地税改革)?
①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 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日本当时的资本主义工商业不发达,需要借 助地税改革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快资本的 原始积累。
2025年人教版九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

第4课日本明治维新基础主干落实一、德川幕府与锁国时代1.时代背景:19世纪中期,日本处于德川幕府统治之下。
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幕府将军掌握实权。
2.统治危机:二、倒幕运动1.背景:面对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德川幕府束手无策。
2.发动:一部分中下级武士联合西南强藩和朝廷公卿,发动了倒幕运动。
3.概况:1868年1月,倒幕派在京都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支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同年,倒幕派结束了幕府统治,改年号为“明治”。
1869年,天皇及政府机构迁到东京。
三、明治维新1.开始:1868年,明治政府开始实行一系列改革,以西方为榜样,全面改造日本,史称“明治维新”。
2.内容:3.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4.影响:(1)积极: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
(2)消极:保留了大量旧制度的残余,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日本强大起来后,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重点任务驱动【历史解释——探明治维新之原因】材料一(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背景。
(4分)答:19世纪中期,日本面临内忧外患。
内忧:德川幕府的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外患:美国海军舰队强行进入日本港口,要求日本打开国门,其他西方国家接踵而至。
【历史解释——析日本改革之进步】材料二——据高中历史选修教材《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整理材料三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对西方文明本身并不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加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
……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
(2)根据材料二写出属于“殖产兴业”措施的两项内容。
(写出表中序号即可)(4分)答:④和⑥。
(3)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日本明治政府领导人向西方学习的特点。
(2分)“非凡的改革方案”中,日本政府最具有前瞻性和战略目光的措施是什么?(2分)答:特点:学习西方但不完全模仿。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八《明治维新》教案

专题八:日本明治维新课程标准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
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⑴知道明治维新前日本资本主义成长、人民起义和陷入半殖民地危机等基本史实。
⑵了解日本倒幕运动的主要经过与结果。
过程与方法:⑴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
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方面的基本内容。
⑵探讨明治维新成功意义,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
⑶认识到改革能够解放生产力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知道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史实。
⑵了解1889年日本宪法确立的政治体制和侵略亚洲邻国的史实。
⑶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⑷认同顺应世界潮流与追求和平发展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
教学难点: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教学方法:分析法、比较法、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引言导入新课:19世纪中期的日本面临着内忧外患,在这危机的时刻日本的开明之士开展了倒幕运动,进行了推动日本迅速发展的明治维新。
一、历史背景——幕府统治危机(明治维新物质基础)⑴表现:①城市: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发达,形成江户,大阪,京都三个中心,并开始参与藩政。
②农村:商品经济也渗透到农村,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A.经济较发达地区,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普遍发展起来。
B.有些商人组织资本主义性质家庭手工业或直接投资手工工场。
C.一小部分兼营手工业的农民,开始使用雇佣工人,扩大自己的作纺。
③这些人在经营商业、高利贷或资本主义家庭劳动同时,还投资于土地,变成新兴地主。
⑵影响:①加速了日本社会分化,一部分成为资本家性质的剥削者,一部分破产沦为工资劳动者。
②使统治阶级内部发生分化,部分大名逐渐与商人资本家接近。
③大批武士经济陷入困境,不满幕府统治。
农民起义,城市“米骚动”。
⑵中下级武士不满幕府统治:1837年,大阪,大盐平八郎起义:①原因:中下级武士经济状况恶化,对现实不满,②影响:充分显示幕府统治的危机。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一明治维新

六、明治维新的内容
皇族 1.政治
废藩置县,将全国划分为三府七十二 县,地方被置与中央直接管辖下;
华族 废除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士族 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特权; 平民 逐步收回华族和士族的俸禄,建立适
应资本主义发展的体制
2.经济
改革币制:以金本位的纸币日元作为全 国唯一货币 ;
土地改革: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 确立土地私有制,容许土地买卖;
四、倒幕运动 1时间 1863—1868年 2背景 尊王攘夷运动失败;
民族危亡加剧; 幕府统治的黑暗落后;
3倒幕派根据地 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藩
4代表人物
五、倒幕运动经过
1867年幕府以退为进,将政权“奉还”天 皇以消除倒幕派的讨伐借口,史称大政奉 还,德川幕府的统治在形式上宣告结束;
1868年1月,幕府军队反扑,在京都的鸟 羽、伏见战役中被新政府军击败;
1837年下级武士大盐平八郎在大阪 领导起义,冲击了封建统治,产生很大 的影响
二、黑船事件—打开日本国门
1853年,美国佩里舰队叩关
①1854年签订《日美亲善条约》
日本被迫承认列强享有领事裁判、 设租界、议定关税和片面最惠国待 遇,随后英、俄、荷、法接踵而至
②日本国门被打开,被迫面向世界
三、西方侵略给日本带来的影响
四、倒幕运动 1时间 2背景 3倒幕派根据地 4代表人物
五、倒幕运动经过
单元知识结构
第一课从锁国走向开国的日本
历史背景
第二课倒幕运动 明治政府成立
过程及内容 第三课 明治维新
地位及影响 第四课 走向世界的日本
六、明治维新的内容 1.政治 2.经济 3.文化 4.军事 5.法制 七、明治维新的历史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6、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封建社会的统治基 础动摇。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二、改革内容
• 《五条誓文》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 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 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 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 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新时代。
天皇制度
日本的幕府统治 时间:1192年~1867年 性质:军事封建统治
一、镰仓幕府(1192~1333年) 二、室町幕府(1336~1573年) 三、德川幕府(1603~1867年)本 州
北海道
九州
四国
古代日本——中国的学生
京都
江户
长崎
特点:幕藩体制;等级分明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一)废除旧体制
• 1、废藩置县
“欧洲废除封建制度需要进行长时期的战争,而日本滴血 未流、一弹未发就废除了封建制度。”
•
——伊藤博文
(一)废除旧体制
• 2、废除封建等级制度,“四民平等”
• 皇族 • 华族(大名、公卿) • 士族(武士) • 平民(有姓氏、可以与华族、士族通婚)
• 明治维新把日本从一个以世袭为主决定地位的社 会变成了一个以受教育程度和个人成就为主决定 地位的社会。应当说,这是明治维新给日本社会 带来的最深刻、最实质的变化……
•
——赖肖尔
(二)发展经济
• 1、改革币制,以纸币日元为唯一统一货币
•
(二)发展经济
• 2、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 允许买卖。
• 日本地主制度下的资本原始积累,其主要特点不 是农民生产手段的被完全剥夺,而是农民剩余产 品(剩余劳动)的被剥夺。其剥夺的主要方式, 是国家征收地税。
• 地税改革给广大佃农带来的却只有苦难,……地 税改革后的日本农村,每年都有大批农户丧失土 地,或沦为佃户,或加入城市产业后备军的队伍。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一、历史背景
• 1、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物质文明的影 响。
• 2、佩里叩关,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危机加 剧。
• 3、中国遭受西方侵略使日本深受刺激。
• 4、倒幕运动成功、明治政府成立。(前提)
• 如何看待“尊王攘夷”这一口号?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日本倒幕运动
“维新三杰” 大久保利通 木户孝允 西乡隆盛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一、历史背景之五:倒幕运动成功,明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共49张PPT) 治政府建立
大阪富商一怒,天下诸侯惊惧。
材料反映当时日本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19世纪中期的世界形势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幕府统治危机,社会矛
盾尖锐 日本的闭关锁国政策
• 严禁出海 ,否则杀 头。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一、历史背景之二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入
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传
• 仅1744年—1852年日本翻译的西方著 作就多达500多种,从事翻译者达117 人。这些数字说明日本在二百多年的 锁国时期依然艰难地世界发展的主流 保持着不绝如缕的联系。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一、历史背景之日三本近资代本化主的义起经航—济—发明展治维新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共49张PPT)
所谓“出机” 是商人供应棉纱和织机,由农 民在家里织成布匹,商人则按成品多少支付工资
“出机”商人设立自己经营的作坊,从贫苦 农家招募“机织下女”即女工从事生产。
本属于统治阶级且占据多数的下级武士,生 活于贫困中,只得寻求别的生财之路。不少武士 搞起了手工业生产,从统治阶级成员变为小商品 生产者。也有人变相出卖武士身份,如入赘富商 之家,或把自己过继给富商当养子。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一、历史背景之一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岩仓使团(1871—1872)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富国强兵
(二)发展经济
• 3、殖产兴业 • 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
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 例,以诱导人民。
•
• 据统计,从1834至1867年的33年间,日本 全国手工业工场累计仅188个,资本主义的 发达程度可想而知。
武士者,须一生悬 命于武士道。所谓 武士道,就是看透 死亡。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下级武士总是与较高职务无关,幕府的将军、 高官和藩国的大名除了加紧盘剥百姓外,还不时 压低甚至停发下级武士的俸禄,这更使下级武士 恼怒。
•
回顾近代历史,我们可以发现,
对每一个大国的发展而言都有一个重
要的时间节点,这一节点意味着从过
去奔向现代,从衰落变为为强盛。比
Hale Waihona Puke 如1776年之于美国;1689年之于英国;
1789年之于法国;1861年之于俄国;
1871年之于德国。对日本而言,这一
时间节点是在1868年。这一年开启了
至今仍令日本民族津津乐道的明治维
一、历史背景之四: 佩里叩关加深民族危机、加剧社会危机
因为佩里舰队 的军舰是黑色 的,船上的蒸 汽机又冒着黑 烟,所以日本 历史上把这一 事件称之为 “黑船事件”。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1853年黑船驶抵浦贺港
人教版选修1第8单元:日本明治维新 (共49张PPT)
“尊王攘夷”运动
• 殖产兴业为什么由政府主导?
(二)发展经济
• 政府扶植的工业就像温室中的花朵, 必然缺乏竞争力,其内部的官僚架构 也不适合市场发展规律,政府还必须 负担其盈亏,因此,到了明治十年以 后,这种弊端逐渐显现,政府不堪重 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