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西方史学的兴起
西方历史学的起源——希罗多德与他的《历史》

西方历史学的起源——希罗多德与他的《历史》历史与“历史学”如果提到中国历史学的起源,相信很多人会立马想到司马迁以及他的著作《史记》。
实际上将史记作为中国历史学起源的观点是错误的,因为在司马迁之前的先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专门记录历史的史官,也留下了很多经过历史的史书。
例如《尚书》、《春秋》、《竹书记年》等。
但不可否认的是,不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史记》都得到了历史学家们的关注,并被视为是中国历史学发展上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
既然史记并不是中国第1部史书,为何它又能得到如此高的关注度呢?这便要我们从历史学的本质说起。
“历史学”与“历史”并不是同一样东西。
当我们提到历史时,我们经常指代的是以前发生过的一系列事件,是“事实”。
而历史学则不同,它所涵盖的内涵要远远超过单纯的历史事实。
记录事实只是历史学最基础的部分,而分析辨析、批判、解读、阐释事实才是历史学的真正任务。
对于历史记录者来说,他们只需要记下自己所见到的、所听到的、所感受到的东西即可,而历史学家要做的工作则多的很,他们要从一系列自相矛盾的历史记录中辨识出真正的历史事实,与此同时,他们还要分析事实背后的表面原因与深层原因。
有时历史学家还需要观察这件事实对后世造成了多少影响。
可见历史学与历史之间的差距很大很大。
这样我们便可以理解为何太史公的史记会如此被历史学家们看中:司马迁在撰写史记之时,常常要从不同的材料之中辨析出历史上究竟发生过什么。
司马迁经常亲临历史发生之地。
希望从中寻找一些蛛丝马迹,有时他甚至会去找当事人了解真实情况。
而且在每章结尾,司马迁经常会加上“太史公曰”来所写的人物进行品评。
这正应了太史公对自己的那句评语:“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在讨论了历史与历史学的差距之后,余孽君想把目光从东方移到西方,看一看在西方有哪些人物与太史公一样,堪称历史学之父。
历史的记录者在西方出现的很早,在希腊世界进入古风时代(公元前5世纪开始)之前就有很多文学作品记录过了希腊历史,例如《荷马史诗》、赫西俄德的《神谱》。
史学概论

法国年鉴学派的史学研究创新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 面: (1)历史时段的划分,即将历史事件划分为短时 段、中时段、长时段,特别强调长时段是把握和认 识历史的关键。 (2)提出问题史学,即历史研究应从现实问题出 发,突出历史学家认识主体的作用,强调史学与其 他各门学科平等而独立的地位。 (3)倡导跨学科研究,出现了历史学融合其他学 科的趋势。
古典时期西方史学特征: 口述的传统与记忆的史学;人的历史与神意的交织;历 史学与修辞学紧密相连。 2 中世纪西方史学:基督教史学 “黑暗的”中世纪? 史学代表人物主要有奥古斯丁、格雷戈里、鄂图等。 中世纪史学的评价: (1)对中世纪史学的批评 上帝在史学实践和史学著作中占据了特殊地位。写历 史就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存在,宗教传说代替了信史实录; 宗教内容支配一切,世俗的历史被摆在从属地位。
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代表了西方史学的两种不同风 格和范式。前者凭借广阔的视野、华丽的文笔成为 社会文化史之祖;后者专注于具体的军政大事,为 政治军事史之父。 他们分别创造了两种不同的史学体裁:叙述史和哲 学的或科学的历史。 希罗多德提出他的任务只是“讲述听到的事情”, 转述流行的故事和传说;修昔底德则庄严宣布,他 的著作不是为了参赛获奖和直接取悦听众而写,却 是为了永远的永恒目标而作。
张广智主编:《西方史学通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1。 郑樑生编著:《史学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杨豫编著:《西方史学研究导引》,南京大学出版社, 2011。 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7。 费尔南多.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 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1996。 马克∙布洛克:《历史学家的技艺》,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11。
第一章 西方古典史学

第一节
古希腊史学
参考论著: 论希腊古典史学遗产 / 宋瑞芝 / 湖北大学学报( 哲社)1990.2 希罗多德史学思想新探 / 杨俊明 / 湘潭师范学院 学报(社)1990.2 希罗多德的理性历史建构 / 黄洋 / 历史教学(高 校版)2007.6 希罗多德:《历史》,商务1985年重印本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商务 1978 年。 色诺芬:《长征记》,商务1985年。
第一节
古希腊史学
二、希罗多德与《历史》 希罗多德(Herodotus)是西方史学的奠基人,在西方他被尊为“史 学之父”(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政治家及文学家西塞罗称其为 “史学之父”,沿用至今) (一)希罗多德生平及其史学著述 希罗多德约于公元前484年生于小亚细亚爱奥尼亚的哈利卡纳苏斯 城(Halicarnasus)。 他南到过埃及的最南端,北到过黑海北岸的西徐亚和色雷斯,东 到过叙利亚、巴比伦,深入波斯帝国的腹地,西到过意大利半岛 的南部。 公元前443年,雅典在意大利南部的图里邑(Thurii)建立了殖民 地,希罗多德自愿前往并取得该城邦的公民权。公元前430年,他 的《历史》一书在图里邑发表,大约5年后希罗多德逝于图里邑。
第一章西方古典史学第一节古希腊史学第二节古罗马史学第一节古希腊史学一希腊史学的起源神话史诗纪事家二希罗多德与历史三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四色诺芬及古希腊晚期其他历史学家第一节古希腊史学一希腊史学的起源神话史诗纪事家?希腊神话里诸神皆被赋与人的特性神与人是同形同性的
第一章 西方古典史学
第一节 古希腊史学 第二节 古罗马史学
第一节
古希腊史学
二、希罗多德与《历史》 (二)《历史》及其史学价值 《历史》一书在史学思想与史学方法上具有开拓性的意义,表现在: 第一,极大地发展了古希腊神话与史诗的人本思想。 第二,希罗多德的《历史》是他那个时代的“世界史”。 第三,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开创的历史叙述体成了后世西方历 史编纂的一种主要形式。 第四,希罗多德具有求真的精神,在他的《历史》著作中已运用了 历史批判方法。 第五,希罗多德提出的历史著作的道德训世作用,对后世史学影响 很大。 第六,希罗多德把历史的真实性与撰写的艺术性结合起来,使《历 史》不仅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而且具有高度的文学价值。
西方史学史(1)发展历程(

由兰克所奠定的史学,在19世纪发展到鼎盛之时,同时也是它衰落的开始。时代的发展与史学的进步迫使他的一些弟子对兰克的史学提出质疑。兰克觉得弟子瑞士的历史学家雅各布。布克哈特是最早的发难者。他写了一本《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等书成了享誉后世的“最卓越的文化史家”,率先与传统的史学决裂举起反叛的大旗。此后便是卡尔。兰普勒希特同兰科学派的大争论。20世纪以后,初期有亨利。贝尔等,接着就是美国的鲁宾逊的“史学革命”的新史学蓬勃兴起。与此同时西方的历史哲学从思辨到分析的演化,更对传统史学的批判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476年,西罗马终于灭亡了。这在欧洲编年史是个重大的转折。从此,历史的编辑就由修道士这些人编写,他们不在关注人世间,而关注彼岸世界的天堂,他们不在写人,写人的地位尊严价值,而是赞美完美的上帝。总而言之,基督教开始重新塑造西方史学。
第一个这么做的是一个叫阿飞力喀纳斯的人,他在3世纪写了《编年史》5卷,他认定圣经中创世纪是在耶稣诞生前5499年的事情,他就以此为历史的开端,一直写到耶稣诞生后221年,他是最初的基督史学的写作者。
到了4世纪,出来一个叫攸西比厄斯的人,他写了《编年史》和《教会史》。后面一本书使他或到了“教会史之父”称号。
到了5世纪,伟大的奥古斯丁终于出来了。他写了《忏悔录》和《上帝之城》。《忏悔录》其实就是说人类是如何一步一步由人之都向神之都经过的记载,他确立了“上帝至上”的观念。而在《上帝之城》更是把这样的观念发展到淋漓尽致的地步。
到公元4-5世纪,西方的史学观发生了转折,主要是基督教的原因。这个时候神学历史观开始出现,有人可能会有疑问:基督教是研究神学的,为什么对历史也敢兴趣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奥古斯丁的话:“在罗马城遭受哥特人的首领阿拉里克统帅下的袭击和劫掠后,那些崇拜伪神的人也就是异教徒,,企图把这场灾难归因基督教,并开始以异乎寻常的仇恨心理与恶毒的言词来污蔑真正的上帝。正是这一点,激起了我对教会的热情,并促使我来保卫上帝之城,以驳斥它的攻击的指责与歪曲。”这就是基督教为什么要研究历史的原因。
评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

评麦克尼尔的《西方的兴起》郭方美国历史学家威廉·麦克尼尔。
所著《西方的兴起—一人类共同体史》②是一部在西方史学界影响巨大,并具有承先启后作用的“整体世界史”(worldhistory)著作。
可以称之为“世界史”的著作有数种。
一是在统一的体例下,由多位专家合作编撰的国别史、地区史与断代史的多卷本总集,如《剑桥世界史》系列、苏联科学院主编的《世界通史》等。
也有一些是简明概要的世界史读物或教科书。
另一类则是由对世界整体历史有独到研究思考的学者,在对世界史各领域研究学术成果的基础上所撰写的体现了那个时代重要的思想、学派的世界历史观和世界史整体研究水平的著作,并非国别史、断代史的一般性编纂。
《西方的必起》就属于这类具有独创意义的“总体世抖史”(univer3alhistory)著作。
这类休大思精、具有世界性眼光的史作^已有之。
古希腊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中国司马迁的《史记》被公认为是其伟大的开端,这种史学传统经历代各国延续至今,产生丁一系列辉煌的史学名著。
对于《西方的兴起》这部著作,也应当放在20世纪世界形势的变化和西方史学发展的总趋向中讨论其重要意义。
西方史学在19世纪起逐步形成有着系统研究和数学规范的学科,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也造成了其局限和缺陷,即“西方中心论”和狭隘的民族国家立场,将历史学变成r西方发展扩张史和宣扬个别民族“优越性”的国别史,而漠视世界其他地区呵文明的历史和世抖人类整体的历史。
’并且注重于以文件材料为依据的政治史和重要人物事件的历史,而忽视r经济、社会、科学文化发展史和普通民众的历史。
由于社会科学和哲学在lq、20世纪之交的迅速发展,也由于考古学、人类学在世界各地的新发现和新成果的影响,在20世纪上半期出现了一批从不同于传统史学的角度研讨论述整体世界史的著作,如以独特的历史哲学思考论述人类各文明历史进程的斯宾格勒(Spen91er,0)的《西方的没落》(Dcruntcrgangdes①威廉·麦克尼尔(wmiamHMcNe;II),19i7年生,芝加哥大学荣誉教授,曾任美国历史学会主席。
西方史学史课程设计

西方史学史课程设计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介绍西方史学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以及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西方史学史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深入理解西方史学史的核心概念和理论体系,进一步提高历史学研究的方法和技能,为未来的学术研究打下基础。
二、课程内容2.1 西方史学史的起源与发展本章将从史学史的概念和范畴着手,探讨西方史学史的起源和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1.史学史的概念和基本范畴;2.史学史的起源和发展;3.史学史的主要学派和代表人物。
2.2 西方史学史的基本理论本章将重点探讨西方史学史的基本理论体系,包括以下内容:1.史学的本质和功能;2.史学方法论;3.史学认识论。
2.3 西方史学史的主要流派与观点本章将介绍西方史学史的主要流派和代表观点,包括以下内容:1.传统主义流派;2.科学主义流派;3.社会历史学派;4.应用历史学派。
2.4 西方史学史与当代史学研究本章将介绍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影响和启示。
主要内容包括:1.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2.西方史学史对于当代史学研究的理论启示。
三、课程教学方法和评估体系3.1 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通过讲授来介绍西方史学史的基本概念、学派和理论;2.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对历史学研究的方法、理论等问题展开讨论,增加互动和参与度;3.作业:通过个人或小组作业的方式加深学生对于历史学研究问题的理解和掌握;4.学术论文: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课题,通过撰写学术论文的方式探讨相关问题,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3.2 评估体系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四个方面:1.期末考试:通过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分组讨论: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考察学生对于历史学研究方法和理论等方面的掌握情况;3.作业:通过学生提交的作业考察学生对于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4.学术论文:通过学生提交的学术论文考察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和水平。
史上最全的西方史学史要点总结

西方史学史第一章古典史学历史背景:在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中,古希腊击败了波斯帝国。
历史背景:在半个世纪的希波战争中,古希腊击败了波斯帝国。
不仅促进了希腊城邦制社会的繁荣,而且刺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
会的繁荣,而且刺激了他们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
这个时代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潮,对传统奴隶主贵族思想传统予以冲击,时期,出现了一系列的哲学思潮,对传统奴隶主贵族思想传统予以冲击,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的史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时代中诞生,并且开创了古典史学新局面,底德的史学就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变革时代中诞生,并且开创了古典史学新局面,古罗马人继承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持续了一千年之久。
继承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持续了一千年之久。
一.希罗多德和社会文化史的创立希罗多德和社会文化史的创立社会文化史人本意识、世界史眼光和存真存疑的批判原则,奠定了西方传统史学的优良传统。
1 人物简介:希罗多德,古希腊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著有《历史》,被誉为西方史学上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同时被称作“史学之父” 。
开创了西方历史编纂学上的一种体裁,历史叙述体。
同时也开创了一种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史学传统,本人也已高度的人本意识和世界史眼界,对西方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 主要著作:历史》《 a b c d 内容:希波战争,9 卷,涉及到了西亚北非和希腊等地各种情况。
取材:所得各种文字史料和实地采访调查所得体例:历史叙述体史料价值:①西方史学的第一本历史著作,详细的记述了希波战争,保存了大量历史资料;②开创了历史叙述体,并确定了以社会文化为中心的西方史学范式;③对史料采取了一定的鉴别和判断,采取客观主义态度,体现了严格的史学求真精神;④颇具文学价值,叙事简洁,文笔优美,精于战争描述,将历史真实性和文学艺术性结合;3 历史观:①希罗多德推崇希腊,民主政治,而没有一概否定波斯,并且试图从历史本身去解释历史,标志着古希腊历史思想的转折,从记神事发展到记人事,具有了初步的人本意识。
《西方史学史》课件

古罗马:历史 学的发展,如 塔西佗、李维
等
中世纪:历史 学的停滞,如 教会史学、编
年史等
文艺复兴:历 史学的复兴, 如马基雅维利、
博丹等
中世纪史学的发展
教会史学:教会对历史的记录和研究,强调宗教信仰和神学观点
编年史:以时间为线索,记录历史事件和人物,注重历史事件的连续性和因果关系
历史哲学:对历史现象进行哲学思考,探讨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原因
从历史哲学到社会科学方法
历史哲学:研究历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强调历史学的哲学基础
社会科学方法:运用社会科学理论和方法 研究历史,强调历史学的科学性和实证性
历史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融合:历史 哲学为社会科学方法提供理论基础,社 会科学方法为历史哲学提供实证支持
历史哲学与社会科学方法的演变:从历 史哲学到社会科学方法的演变,反映了 历史学研究方法的不断进步和发展
内容:详细描述了罗马帝国的兴衰过程,揭示了罗马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的问题
影响:对后世历史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被誉为“西方史学史上的瑰宝”
西方史学史的方法论演 变
从传统叙事到历史解释
传统叙事:以时间为线索,讲述历史事件 历史解释:注重对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和意义的探讨 历史解释学派:以兰克学派为代表,强调对历史事件的客观解释 历史解释的方法:包括历史比较、历史分析、历史解释等
西方史学史的现代发展
新文化史的发展
起源:20世纪60 年代,美国历史学 家提出
特点:强调文化因 素在历史发展中的 作用
研究方法:跨学科 研究,注重文化现 象的解读
影响:对传统历史 研究产生冲击,拓 宽了历史研究的视 野
社会史的复兴
社会史的兴起:20 世纪初,西方史学 界开始关注社会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西方史学的兴起第一节古代希腊的史学一、希腊史学的萌芽西方的史学,导源于古希腊。
“历史”一词即起源于古希腊,其本意是“经调查研究的记事”。
希腊最早的史迹是同宗教、神话、宇宙开辟说、谱系学及传奇和史诗故事联系在一起的。
其典型代表是《荷马史诗》。
《荷马史诗》讲述的是公元前一千二百年左右,希腊联军围攻小亚细亚特洛耶城十年战争的故事。
史诗最初是一些短篇的口头创作,由行吟诗人和诗朗诵者代代相传,彼此转述,每逢盛宴节日,在巴赛勒斯(军事首领)的宫邸和集会上边弹竖琴,边咏唱。
后来逐渐增删,形成了有系统的长诗。
相传在公元前9世纪由盲诗人荷马加工整理为两部:一为《伊里亚特》,记述战争中希腊联军攻陷特洛耶城的经过;一为《奥德赛》,描写希腊英雄、伊大卡国王奥德修斯战后回国途中十年历险的故事。
实际上,直到公元前6世纪雅典庇西特拉图僭主政治时,才最后编定成文。
在史诗中充满了神话和文学的渲染,所以还不能说是历史著作,但由于它多层次地反映了公元前11—9世纪希腊社会的状况,是研究这一时期希腊历史的惟一历史文献,因此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公元前8世纪希西阿德创作了以社会现实为题材的古代希腊最早的现实主义叙事长诗《田功农时》。
诗中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经济生活,谴责了氏族贵族的特权和骄奢淫逸,写出了民间的疾苦。
从史迹角度去考察,作品反映当时希腊人已经有了关于历史发展的观念,知道历史决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的,而是变动不居的。
希西阿德认为过去那种人人平等、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原始公社时代是“黄金时代”,接下来的是“白银时代”和“紫铜时代”,而他自己生活的时代则是只有强权、没有公理的“黑铁时代”。
公元前6世纪后半期,在希腊的爱奥尼亚地区出现了许多用散文写作的“记事家”,他们的作品往往取材于遥远的往事、名门氏族的世系和诸邦由来的故事。
但同时,他们也注意到较晚的时代,例如编纂诸邦的编年史,他们记述的材料来源有的是口头传说;有的是来自当时的十分贫乏的文献资料,如男女祭司名册,城市官员名册等;有的是自己在异邦绝域的见闻。
他们记述的对象不仅有祖国城邦的史迹,而且有邻近城邦乃至蛮族的国度。
他们有闻必录,还说不上有什么严格的史学方法,因此他们还不能算是历史学家。
但是,他们在实践中尽力使自己的记述与事实相符。
这种求真的净剩精神,后来成为希腊史学中最宝贵的传统。
“记事家”的作品仅有残篇和后人引文流传下来。
其中成就最大的是米利都人赫卡泰俄斯。
他的著作有《大地巡游记》,系作者亲身游历各地的见闻记录;《谱系志》,是米利都城邦的历史。
在他的著作中已蕴含着历史批判精神的萌芽,如《谱系志》开篇写道:“米利都人赫卡泰俄斯谨此申言:只有我所认为是真实的东西我才把它记载下来。
关于希腊人的传说是纷纭复杂、各异其趣的,但据我看来都是荒唐可笑的”。
可见,他的目的是要写一部信史。
因此,有人认为他才是希腊的第一位历史学家,他的著作后来被许多希腊史家所引用,希罗多德不仅大量引用,有些地方甚至就是逐字逐句地照抄。
由此可见,“记事家”们的著作给希腊史学的发展以重要影响。
二、希腊历史学家及其著作(一)希罗多德及其所著的《历史》1、作者简介: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是古希腊的第一位历史学家,他出生在小亚细亚西部的爱奥尼亚城邦哈利卡纳苏斯,父亲是个在当地颇有权势的富豪,叔父是当地著名的诗人。
优裕的家庭环境,使希罗多德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勤奋好学,酷爱史诗。
成年后,曾积极参与反对本邦僭主政治斗争。
约公元前454年,他的叔父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害,因受株连,他被放逐,一度移居萨摩斯岛。
后来曾一度重返故乡,但不久,又再次被迫出走。
大约从30岁开始,希罗多德漫游世界。
他的足迹遍于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色雷斯及黑海沿岸等地区。
他每到一地,总是广泛了解乡土人情,细心考察文物古迹,多方采集民间传说,努力搜求奇闻轶事。
这些,开阔了他的眼界,拓宽了他的知识,为他后来著述历史提供了条件。
公元前447年,希罗多德来到雅典,他对雅典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巨大成就极为赞赏。
同时,与雅典的社会名流,如政治家伯里克利、悲剧家索福克利斯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伯里克利等友人的支持和鼓励下,他决心写一部完整叙述希波战争的历史著作以传之后世。
公元前440年,他同雅典移民一起来到意大利南部的殖民城邦图里邑,成为该邦公民。
在这里,他潜心著述《历史》,直至逝世。
2、《历史》一书的主要内容希罗多德所著的《历史》,是以希腊、波斯战争我为中心内容的,所以又称《希腊波斯战争史》。
关于此书的写作目的,他在书中写道:“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纳苏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人久而被人们遗忘,为了使希腊人和异邦人的那些值得赞叹的丰功伟绩不致失去它们的光彩,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
《历史》原书未分卷,后来亚历山大的注释家们把它分为九卷,分别冠以缪司女神①的名字,因此有时又被称为《缪司书》。
大体上全书可分成两部分:从开篇至第五卷第28节为第一部分,作者叙述了吕底亚、米底、巴比伦、埃及、波斯、西徐亚等地区的情况,凡他所知道的“异邦人”的世界,记述殆遍,并述及希波战争爆发的原因;从第五卷第29节至第九卷止为第二部分,专门记述希波战争的经过,一直写到公元前478年希腊人占领色雷斯的塞斯托斯城为止。
《历史》作为西方史学的第一部历史巨著,其材料来源十分广泛,除了从史诗、档案文献、石刻碑铭、宗教记录以及前辈作家的著作中获取文献资料外,更多的是作者本人亲身采访和实地调查所获得的大量资料。
因此,该书的内容十分丰富,展示了古代世界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生活、政治制度、宗教信仰、风土人情、历史往事、名胜古迹等多方面的情况,俨如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
所以,有的学者认为该书是西方最早的文化史著作。
从史学史的角度看,希罗多德及其《历史》为西方历史编纂学“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他对西方史学的贡献和影响,是巨大而深刻的。
第一,他开创了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的历史编纂方案,为后世历史叙述体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古代的史书,大体有三种体例:以年代为中心的历史编年体;以人物为中心的历史记传体;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
在古希腊,编年体出现较早,其次是叙述体,最后是记传体。
所谓历史叙述体,大致与中国古史的记事本末体相仿。
它的特点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纪事系统连贯,叙事生动有趣,具有较大的灵活性等。
希罗多德搜集大量的史料,并使之纳入一个基本上完整的体例之中。
构成这部把历史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历史著作,为西方史学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他所创作的历史叙述体,经修昔底德得到完善和发展,至今仍被西方奉为圭臬,成为编纂历史的通用体裁。
第二,希罗多德注意考证史料、辨别真伪,在西方史学史上最先使用了历史批判方法。
在书中,他对各种不同的说法都一一进行估量和核对,对可疑者直陈己见,采取尖锐的批判态度;对真伪不能判定者,不轻下结论,让其存疑。
他这种“求真”的精神,经修昔底德的继承和发展,成为古希腊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为后世严肃的西方史学家所遵循。
第三,希罗多德所著《历史》取材宏富,视野广阔,表现了对历史的远见卓识。
《历史》的主题虽然是希波战争,但实际上写的是那个时代希腊人所知的世界范围的历史。
他对异族人很少偏见,他认为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长处,彼此应该尊重。
他甚至提出东方是文化和智慧的摇篮,重视东方文化对希腊的影响。
他指出:埃及的太阳历比希腊历法准确;希腊人从埃及学来几何学;希腊人的日晷是由巴比伦人发明的;字母文字是从腓尼基人学来的。
人们爱把希罗多德比作我国史学上的司马迁。
一个是西方的“史学之父”,写了一部《历史》;一个是中国的“史学之父”,写了一部《史记》。
无论就他们对东西方史学的贡献,或是就他们各自对后世的影响而言,希罗多德是可以同司马迁相比照进行研究的。
且看:他们都是学识渊博、阅历丰富、行迹极广的历史学家;他们各自所开创的编史体裁——历史叙述体和纪传体,都对西方和中国历代的史学发生过深刻的影响;他们目光远大,胸襟开阔,在编纂历史时都毫无例外地把眼光投射到本国以外的世界;他们纵横东西南北,褒贬各等人物,都富有大胆的批判精神;最后,他们的作品,叙事生动形象,写人栩栩如生,文章流畅可诵而有韵致,为现代的历史文学作出了范例。
鲁迅先生在评论司马迁的《史记》时,曾称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这句话如借用来评论希罗多德的《历史》,看来也是可以的。
如果对这两位“史学之父”及著作更深入的比较研究,一定会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史学发展的规律性。
但是,希罗多德也有时代的局限性,他笃信“英雄史观”;相信命运,崇信迷信,乐道于神示、梦兆、占卜等;此外,为了达到道德训诲的目的,有虚构历史的倾向和失实之处。
由于他在西方写出了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历史著作,后来被罗马哲学家西塞罗称为“史学之父”,并沿用至今。
(二)修昔底德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1、作者简介:关于修昔底德(约公元前460——前396年)的生平,目前已不可详考。
我们只能根据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和其他的一些零星片断,为他的一生勾勒出一个大体的线索。
修昔底德从小在希腊先进文化的熏陶下长大。
据传他曾从阿那克萨哥拉学哲学,从安提丰学修辞学,这为其日后成为一名学识渊博的历史学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元前431年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他就苦心孤诣地从各个方面搜集史阳,准备撰写一部战史。
一年后,雅典城内突发瘟疫,造成许多人死亡,他亦被传染,但却幸免于难。
公元前424年,他被雅典公民选为十将军成员。
同一年,他代人受过,被放逐在外达20年。
在流放的20年中,他主要栖居在色雷斯地区。
在那里,他密切注视着战争的进程,并利用自己不被敌方怀疑的有利条件,从伯罗奔尼撒方面获取了不少材料。
战争结束后,他获释归国。
回到雅典后,他继续撰史。
他只写到战争的第20年(即公元前411年)就溘然与世长辞。
他大概活了60余岁。
2、《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一书的基本内容修昔底德以特有的洞察力认识到伯罗奔尼撒战争的意义和重大影响,从战争开始就注意收集资料,并倾注毕生精力写出了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同希罗多德相比,修昔底德在史学思想、治学态度和史学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独到的成就。
第一,修昔底德是第一个尝试揭示历史事件发展的真正因果关系的史学家。
在著作中,他对战争的起因及其因果关系进行了深刻分析,探求历史发展的动因。
例如他认为战争的起因是雅典势力的扩张引起斯巴达及其盟邦的不满;而雅典的失败,则是由于国内党争、奴隶逃亡和盟邦叛离。
这些分析,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很精辟的。
第二,修昔底德是第一个注意到经济因素重要性的史学家。
他的著作虽然主要描写战争,但也提及希腊的经济情况,他认识到经济因素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