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洱茶培训一专题培训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普洱茶历史起源(二)
新中国
•新中国诞生后,云南茶叶获得了新生。1951年就建立了 全省茶叶科研机构,到1958年止,全省茶园面积达到了 46.6万亩,产茶18万担,但大跃进时期茶树大受摧残。
•1966年,云南茶仍只有19万担。十年动乱期间,茶叶发 展缓慢。
•1984年,现代普洱创始人吴启英通过普洱茶接种技术科 学的方式,在保证普洱茶质量的情况下22天就完成了普 洱熟茶的发酵转化。这是现代普洱熟茶的开端,为普洱 熟茶批量生产走向世界奠定了基础。
普洱茶培训一
普洱茶历史起源(一)
唐朝 •历史文献中记载最早种植普洱茶的人是唐吏樊绰,在其所著《蛮书》卷七中云“茶出银生城界诸山,散收 无采造法。蒙舍蛮以椒姜桂和烹而饮之。”据考证银生城的茶应该是云南大叶茶种,也就是普洱茶种。历史 记载说明,早在1100多年前,属南诏“银生城界诸山”的思普区境内,已盛产茶叶。 宋元 •宋朝李石在他的《续博物志》一书也记载了:“茶出银生诸山,采无时,杂菽姜烹而饮之。”从茶文化历
小知识: 初制毛茶分为春、夏、秋三个规格。春茶又分春尖、春中、春尾三个等级;夏茶又称二水;秋茶称为谷花茶。普洱茶 中以春尖和谷花品质最佳。
普源自文库茶(生茶)制作工艺
普洱茶(熟茶)制作工艺
•下一讲:普洱茶八大茶山
普洱茶压制
•饼茶:扁平圆盘状,其中七子饼每块净重357克,每 七个为一提,每筒重2500克,故名七子饼
•沱茶:形状跟饭碗一般大小,每个净重100克、250克, 迷你小沱茶每个净重2克—5克
•砖茶:长方形或正方形,250克—1000克居多,制成 这种形状主要是为了便于运送
•柱茶:压制成长柱状的普洱茶,再用竹片或荀壳包扎 在外面,重量小至100克,大至千克以上
•1998年产量达155万担,出口20多万担,创汇2250万美 元,创造了云南茶史的最大辉煌,茶类由1950年的单一 晒青发展到 炒青绿茶、工夫红茶、ctc红碎茶、普洱茶、 花茶、速溶茶、名特优茶、艺术品茶等。[4]
普洱茶树种
•普洱茶(学名:Camellia assamica (Mast.) Chang),大乔木,高达16米,嫩枝有微毛,顶 芽有白柔毛。叶薄革质,椭圆形,上面干后褐绿 色,略有光泽,下面浅绿色,中肋上有柔毛,其 余被短柔毛,老叶变秃;侧脉8-9对,在上面明 显。花腋生,被柔毛。苞片2,早落。萼片5,近 圆形,外面无毛。花瓣6-7片,倒卵形,无毛。 雄蕊长8-10毫米,离生,无毛。子房3室,被茸 毛;花柱长8毫米,先端3裂。蒴果扁三角球形。 种子每室1个,近圆形,直径1厘米。[1]
史的认知,茶兴于唐朝而盛于宋朝。 •元朝时有一地名叫“步日部”,由于后来写成汉字,就成了“普耳”(当时“耳”无三点水)。普洱一词 •首见于此。 明清 •明代万历年间谢肇淛在其著《滇略》中,提到“普茶”(即普洱茶)这个词,该书曰:“士庶所用,皆普
茶也,蒸而成团”。这是“普茶”一词首次见诸文字。明代李时珍著《本草纲目》中亦有“普洱茶出云南 普洱”的记载。清朝阮福《普洱茶记》:“普洱古属银生府。则西蕃之用普洱,已自唐时。”清道光《普 baike.baidu.com/view/13970092.htm》“六茶山遗器”载,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普洱府境内就已种茶。
•小金沱:圆形的沱茶,重量2克 •老茶头:老茶头,也叫自然沱,是晒青毛茶中比较肥v
嫩芽叶,由于嫩度高,果胶含量高,在熟茶的渥堆发 酵过程中,自然卷曲或纠结成块,形成了茶头。
普洱茶分类
按照工艺分类: 生茶:普洱茶(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下生长的云南大叶种茶树鲜叶为原料,经杀青、揉捻、日光干 燥、蒸压成型等工艺制成的茶包括散茶及紧压茶。 熟茶:普洱茶(熟茶)是以符合普洱茶产地环境条件的云南大叶种晒青茶为原料,采用潮水沤堆发酵(渥堆)工艺, 经后发酵(人为加水提温促进细菌繁殖,加速茶叶熟化去除生茶苦涩以达到入口纯和汤色红浓之独特品性)加工形 成的散茶和紧压茶。熟普以1973年为分界点开始研制,1975年研制成功。
普洱茶常识
•古树茶:禁采范围之外,茶树龄在百年以上古茶园或古茶树。无论是否人工种植,都是长期无人工管理。 •野放茶:它的形成有其历史原因,茶树龄通常在50年至百年之间。人工种植,无人工管理。 •台地茶:通常指狭义台地茶,绝大多数为1985年以后推广种植,茶树龄在二十年左右。多为人工培育无性
繁殖灌木型,密植,高度人工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