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1

合集下载

桂林山水教案(1)

桂林山水教案(1)
3、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词句所描述的情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伟大的祖国风景十分优美,你知道哪些著名的风景区?
学生自由展示介绍课前搜集的风景名胜,可以讲解、展示图片、说感想等。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号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去游玩一番。桂林市世界闻名的游览胜地,那里的山清、水秀、洞奇、园美。“桂林山水甲天下”道出了她独特的美和人们对她由衷的赞叹。那么“甲天下”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2、自己写上几句话来赞美美丽的桂林山水。
3、交流学生的创作。
教学反思
《桂林山水》一课写的景是美的,描述美景的语言也是美的,但作为农村小学的孩子来说,并没有亲眼见过这美丽桂林山水,但从作者的描绘中去感受其魅力,实在是有些困难,所学生听觉上的直观感受,如6266723.html
2、熟读后练习背诵。
四、感悟与训练
1、欣赏0506672.html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桂林山水》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二、自学课文,不懂的问题在课本上做标记
三、搜集有关著名的风景区及桂林山水的资料
教学课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漓江、无暇、翡翠、屏障、竹筏、峰峦雄伟、波澜壮阔、水平如镜、连绵不断。
3、运用互联网及多媒体技术,图文结合,品词析句,入情入境地去体会山水自然之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从而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审美情趣。
2、感悟山水合一情景相融的自然美,懂得自然界是和谐的,人与自然也是和谐的。

人教版语文四下《桂林山水》p课件1

人教版语文四下《桂林山水》p课件1

桂林旅游资源丰富,并具 有以下五个方面特点和优势: 一是山川秀丽独特。二是自然 资源和人文资源浑然一体。三 是城市与景区交融,推窗、出 门就能见景,且景观分布适当, 旅游可达性好;四是景观分布 的空间层次多,且各具特色, 便于多种旅游线路的组合与分 期分区开发;五是多数景区有 城镇做依托。部分景区已有一 定的开展基础,适宜开展多功 能、多层次、多种形式的旅游 活动,增强可游性。近年来, 桂林市加大旅游资源整合和开 发力度,大力推出了两江四湖、 乐满地、印象刘三姐、愚自乐 园、龙胜温泉、银子岩、秦城 水街等各具特色和高品位的旅 游精品。
声音由低到高,速度由慢到快,感情由弱到强
3、体会运用的修辞手法 (排比,比喻)
发挥想象:桂林的山到底是怎能样的
一幅美景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
浏览过红叶似火的香山,
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 连.
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 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桂林的石
• 桂林的石美,主要是指桂林至阳朔间山石奇景, 特别沿江两岸近百里的石形奇特,变幻多姿。例 如,著名的月牙山,山腰处的岩石酷似一弯新月, 所以叫月牙山;山北腰处立一石,端直挺拔,形 似剑柄,叫剑柄石;另一山石形似莲蓬为莲房石。 还有七星岩的飞来石、云呼石、翠屏石;象鼻山 的垂钓石;南溪山的悬云石;叠彩山木龙洞前的 龟石、龙石、蛤蟆石等。这里比较有特色还有普 陀山的普陀石林,奇石峥嵘,石骨嶙峋;西山龙 头石林,好像龙头的龙角、龙叉、龙须、龙鳞。 这些形状奇特的岩石,在光线明暗照映、云遮雾 绕衬托反射下,更显得变幻无穷,形成一座座天 然、抽象的雕塑画像。
漓 江 的 水 真 静 啊 .

2024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1

2024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_1

2024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2024四年级语文《桂林山水》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语,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1)学习__“总—分—总”的叙述方法,领悟作者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2)让学生初步体会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方法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指导学生体会作者对桂林山水的喜爱、留恋与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桂林山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学(5分钟左右)(一)启发谈话同学们,在我们的祖国,有奔腾的江河、澎湃的大海,有辽阔的草原、茂密的森林……祖国的东西南北中,处处都有迷人的景色。

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处你印象最深的景色?(学生介绍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色)(二)情景导入1、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陈淼先生的一篇观赏桂林山水的课文。

(板书课题)桂林,是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一座美丽的城市,也是世界上著名的游览胜地,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游客前往参观旅游。

人们观赏归来时都喜欢用这样一句话来赞美桂林的山水,那句话呢?谁知道呀?(板书桂林山水甲天下)先学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的美居天下第一!”2、我们来欣赏桂林山水。

(板书课题:桂林山水)桂林山水给你怎样的感受呢?(播放桂林山水录像片)(三)出示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出示自学指导。

1、学生自读课文1——2遍,在读通课文的过程中自主识记生字。

2、试用自己的话归纳概括课文的内容。

教师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及时表扬、奖励竹叶奖一枚,多关注后进生。

二、自学(一)预习生字的情况1、分形式读,指小组读——齐读——指到那个生字词就读那个2、学生在练字本上把生字词写一次,写时要注意那个字比较容易写错(容易错在哪),小组长检查同学写的情况,并及时纠正组员写错的或写得不好的。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桂林山水.1

新课标人教版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 桂林山水.1

想想课文写漓江水为什么要写这些
著名的山水?
对比手法
2019/9/9
9
作者并不先直接写漓江的水,而是从波澜壮阔的 大海和水平如镜的西湖说起,后用一个“却”字转折, 说明这些美景虽美,但都无法与漓江水相媲美,显示
出漓江之水是多么的迷人!
面对这么美的大海、西湖与漓江,该怎么读这句话?
前半句赞美; 后半句惊讶。
拔地而起:在地面上陡然耸立,形容从地面上突兀而 起,非常陡峭。指山、树、建筑物等高耸在地面上。
奇峰罗列:各种各样的奇特山峰散开地排列着。
这句话中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
2019/9/9
照样子,仿写一句话。
21
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 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1、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比喻
2019/9/9
1
目标导学
2019/9/9
2
整体感知
课文朗读,点我!
2019/9/9
3
澜 骆 泰 波澜壮阔
骆驼
泰山
瑕 无瑕
驼 骆驼
兀 危峰兀立
攀 攀登
罗 绵 奇峰罗列
连绵不断
峦 障 峰峦雄伟
屏障
2019/9/9
4
漓江 翡翠 无暇 屏障 竹筏
lí fěi xiá zhàng fá
波澜壮阔 峰峦雄伟 怪石嶙峋 连绵不断 危峰兀立
大海

漓江水 清
西湖
绿
2019/9/9
15
仿第2节学习方法,学习第3节提示:
(1)桂林的山有什么特点?圈出概括特点的词。 (2)划出句子,说明桂林山的特点。 (3)想想作者在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写出桂 林山美的。试着有感情地朗读。

《桂林山水》PPT 第一第二课时

《桂林山水》PPT  第一第二课时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无瑕的 翡翠

水清
绿
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真清啊 ,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
漓江的水真绿啊, 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泰山
香山
学法引领:
1、画一画描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句子。 2、说一说哪些词把这些特点写具体了。 3、感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一、需掌握的重点字的读音。
漓(lí )江
波澜(lán)壮阔 攀(pān)登
峰峦(luán) 雄伟 无暇(xiá)翡(fěi)翠(cuì ) 红叶似(sǐ)火 骆(luò)驼(tuó)
兀(wù)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怪石嶙(lí n)峋(xún) 竹筏(fá)
画卷(juàn)
连绵(mián)不断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 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 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 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 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再加上空中云雾迷 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 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 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我攀登过峰恋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 叶似火的香山,却从没见过这一带的山。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 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 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 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 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 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 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 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 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桂林山水作文素材【3篇】

桂林山水作文素材【3篇】

桂林山水作文素材【精选3篇】桂林山水作文素材【精选3篇】一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暑假里,我和一起来到桂林,乘坐观光船在漓江上荡漾,饱赏了这甲天下的美景。

我扫瞄过水平如镜的小东江,观赏过一望无际的大看过漓江这样清秀的水。

桂林漓江的水特别的清,清的可见湖底,那五彩缤纷、奇形怪状的异石和一条条小鱼游来游去清楚可见。

桂林的漓江水也很绿,波翻浪涌,像一条条绿色的绸缎,整体看上去,又像一款巨大的翡翠宝石,让人赞不绝口。

桂林的漓江也大,大的望不到边,像一望无际的大海。

我攀登过峰峦宏伟的泰山,跋涉过连绵起伏的燕山,却从没有观察过桂林这样的山。

桂林的山很高,有老人山、象鼻山、骆驼山、九马画山等很多奇山异石。

其中,我最喜爱的是九马画山了。

九马画山像一幅漂亮的壁画,上面画着有九匹骏马,像脱开了僵绳,你追我赶,咆哮着,狂奔着,向草原冲去,等着吃鲜嫩的小草。

在桂林,无山不洞,无洞不奇。

石乳凝成千奇百怪的外形。

这些大自然的艺术品,件件雕镂精致,玲珑剔透,巧夺天工。

黑黝黝的深洞,曲曲折折的幽径,迷漫的光环,绚烂的颜色,简直就是一个童话世界。

这样的山拱围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山水之间又有这样变幻无穷的洞,加上空中云雾迷漫,山间绿树红花,江上蓑笠渔人,白鹭竹筏,让你感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

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桂林山水作文素材【精选3篇】二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

烈日炎炎的暑假,我和妈妈一起到桂林去欣赏那里的山水。

桂林市区特别凉快,那儿的公园我非常喜爱。

里面有水平如镜的湖水,特殊清亮,水中央有两座塔,一高一低,倒影在湖水中。

正前方,路旁栽着一棵棵茂密的大树,有的像一名军人,笔直地立在那里像在站岗;有的树干婀娜多姿,如同一位美女翩翩起舞;有的像年迈的老人,勾腰驼背。

桂林市区的公园很美,阳朔的山和水比市区更美。

阳朔一带的漓江水非常清亮,浅的地方甚至可以看到江底的沙石。

水深的地方很绿很绿,绿的仿佛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6、桂林山水 1

6、桂林山水 1
课题
6、桂林山水
课时
1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2.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用具
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
方法
先整体后部分再整体
教学过程
修改补充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是大自然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欲擒故纵,出示刚才同学说的概括的说法,再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领悟怎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读写紧密结合。]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
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读进去、跳出来”是又一良好的读书方法的两个不同的层面。此处教师的顺势一拨,学生将受益匪浅。]
3、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2023年《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_1

2023年《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_1

2023年《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5篇《桂林山水》教学反思1《桂林山水》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

课文生动形象的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赞美了祖国的锦绣河山,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我认为以下几点做得比较到位:1、将信息技术与本课进行有效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点。

学生都没有去过桂林,因此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去想象桂林山水的美,有一定的难度。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运用信息技术,让学生通过图片、音乐等直观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然后再通过阅读文字去进一步体会桂林山水的美,在此基础上学习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

2、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阅读中感受桂林山水的美。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朗读是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应让学生在积极思维和情感体验中,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因此,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形式的朗读,如学生自由读,齐读,教师范读,引读,指名学生读。

让学生在品读、诵读中读出语感,相互吸引、相互碰撞、相互触发,使学生想读、能读、爱读,读出美,读出情趣,读出感情。

3、读写结合,学习表达方法,运用表达方法。

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发现二、三段的在表达方法方面上特点,学生感悟了作者采用排比、比喻、对比的手法给读者描绘了漓江的水美,桂林的山美,然后让学生通过小练笔,巩固所学,拓展课外,学会将所学的修辞方法、表达方法加以应用,真正做到读写结合。

但这节课也有些许遗憾,课前调动学生不够,导致在某些环节,学生有点畏缩,如果能鼓励性语言再丰富一点,再煽情一点,我想效果一定会更好,今后我将在学生的评价方面更用心地学习,期待上出更加精彩的语文课!《桂林山水》教学反思2__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__谴词造句严谨,诗化的语言耐人寻味,字里行间洋溢了作者对桂林山水的一片深情。

读着__,如临其境,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佳作。

我设计的这节课,旨在通过学生多种形式的读和感悟,配合小组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体会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还让学生学习作者观察环境、描写景物的方法,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大海有什么特点?西湖又有什么特点?
生:波澜壮阔水平如镜
师:对,但是作者为什么要先写大海和西湖呢?作者又是用了怎样的方式开始写漓江的水呢?
生:作者用“却”来转折写漓江水,大海西湖虽美,但是都无法与漓江相媲美。一个“却”字,这更加突出了漓江的美,也体现出作者对漓江的喜爱与赞叹之情。
师:现在那位同学再来读读这段话,读出作者对它的赞美和喜爱!
生:是
师:第一段也是全文的总起段
师:现在谁来说说第二自然段写了什么呢?
生:
师:对,第二段写了漓江的水的特点,那么第三段写了什么呢?
生:
师:对,第三段写了桂林的山的特点。所以第二段和第三段可以合为一个部分,这个部分写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第四自然段又再一次将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一起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所以这是总结段。
生: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师:(出示各不相连的图片)同学们,你们有信心把这连个词语读好吗?
生:读
师:桂林的山都有哪些形状呢?
生: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
师:好,那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形态万千的山(播放图片),像什么?
生:……
师:这里的山形状很多,而十分奇特,所以这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作者把桂林的山的奇,写得多么的淋漓尽致,是不是让我们仿佛自己就站在桂林的山上观赏着这一切是不是?
师:好,看同学们都读好了,每一个同学读书的声音都非常响亮,不错。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课文中的一些生字新词吧。(课件出示生字新词)
师:好,那位同学愿意试试读读看~
生:读(响亮)
师:读得很准确,还有那位同学愿意再试试看
生:读
师:读得很好。现在我们全部同学一起来读一遍
师:(出示第二张PPT中的生字词)这一页的生字词比刚才的那一页稍微难一点点,看看那位同学勇敢地站起来挑战一下?好,你来,真勇敢,同学们,先给TA掌声鼓励鼓励
师:同学们我们想想,我们如果要划船,在一天浅水沟里可以划得了船吗?
生:不能
师:要划船是不是要到水位比较深的地方才能划船啊?而作者去观赏漓江水的时候是划船观赏的,这就说明了,漓江的水位是比较深的,水位越深,水的颜色也就~越深,所以漓江的水就越发显得绿了。再加上漓江水周围是有高山绿树围绕起来的,这映衬得漓江的水就越发绿了。所以作者将它的绿比喻成无瑕翡翠,也抒发了作者对漓江水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生: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非常好
师: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
生:漓江的水非常绿,绿得像一块翡翠
师:非常好,同学们都找出来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看作者说漓江的水很绿,绿得像翡翠,这个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呢?
生:比喻
师:把漓江水的绿比喻成无瑕的翡翠。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呢?
师:好,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说说,好,你来
生:漓江的水很静
师:哪些字词句子可以说明漓江水的这一个特点?
生:
师:还有没有哪位同学来补充一下?
生:
师:我们看看第二段的最后一句话,船桨激起微波扩散出来的一道道水纹,才感觉到自己是在~前行,这就从侧面衬托出漓江水的平静,是吗?
师:漓江的水还有什么特点?哪里看出来的?谁来说说?
生:
师:“卷”一个读试卷,一个读卷曲,似“似的”“相似”,注意,读shi时,只有“似的”一个词,表示跟某种事物或者情况相似,其他情况都读si,“似乎”“相似”“似是而非”。好,我们再一起来读一遍。
生:读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再次默读一遍课文,画画全文能够分成几个部分?想一想每一个部分都写了些什么?也可以四人小组讨论一下,等一下请同学来说说看。
生:怪石嶙峋
师:这么大的石头在山峰上交错重叠,好像随时都毁掉下来,危险吗?
生:危险
师:危峰兀立加上怪石嶙峋,这真是险上加险啊──我们再读──
生:
师:好,作者看了这么美丽的山山水水,他又是有什么感受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个自然段,试试画出描写作者感受的句子。
生:
师:有哪位同学愿意来说说?
生:
师:我们再看看作者在每一小句的开头都是“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这都表达出了作者对漓江水的赞叹。那位同学愿意读读这句话,读出作者对漓江水的喜爱与赞叹的感觉。
生:
生:
师:同学们我们再回过头来读读第一句话,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在第二段写漓江水得为时候,他不是一开始就写漓江的水,而是先写了大海和西湖。
师:同学们,既然我们身临其境,那么我们能不能不看书,就把文中的这一小短话读出来呢?那位同学愿意来试试?
生:桂林的山真~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像、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师:读得非常好,我们想想自己放佛就站在桂林的山上看着这一切,我们只是把看到的这一切说出来而已,这样子背课文是不是简单多了呢?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漓江的水真静啊”起。
生:读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作者写出,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这句话很长,中间作者用了分号将它们断开,而且它们的句式也及其地相似,所以这样的句子,我们就叫它是排比句。这排比句的运用让文章的节奏感增强了,而且朗朗上口,细致、细腻地让读者知道漓江水的静、清、绿的特点。
生:读毕
师:好,看同学们都读好了,现在那位同学愿意起来说说自己划分的情况。
生:
师:其实全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但是将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段为一个部分,第二三段为第二部分,第四段为第三部分。但是我们为什么要这样划分呢?好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第一段写了什么?(停顿)作者写道“人民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作者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了”是不是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原因?
生:
师:浏览过怎样的香山?
生:
师:却从没看见过什么山?
生:
师:好,现在谁先来说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生:
师: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来衬托桂林的山是那么的别具一格。
师:同学们我们再看看,作者写的桂林山又有什么特点呢?
生:奇
师:好,它奇在哪里呢?
生:一座座拔地而起,……形态万千
师:我们平常所见到的山都是连绵起伏的,而桂林的山确是?
生:
师:这位同学真的很不错,不仅大胆勇敢,敢于挑战,还全部都读准确了,我们再一次给他掌声好不好!现在老师还想请两位同学来读一读。
生:
生:
师:都读得很好,看得出来我们班的同学的预习工作真的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全班来读一遍。
师:同学们,我们除了要掌握这些生字新词之外,还要掌握两组多以字,一个是“卷”一个是“似”,现在那位同学知道这两组多音字,分别有那两个读音?
生:
师:同学们“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甲”是什么意思?
师:哦~“甲”是“第一”的意思,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请位同学来说说
师:对,桂林的山水是天下第一的,是最好的,最美的。那么桂林的山水究竟美在哪里呢?请位同学跟我们说说,桂林的山水究竟美在哪里?
生:有说水美的,有说山美的
师:好,那么我们就一起先来看看漓江的水怎么美?现在请同学们再快速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画出写漓江水的特点的字词和句子。一会儿请同学来说,开始(教师巡视)
师:“画卷”:一般都是那种绘画长卷,是要卷起来收藏的,而连绵不断的画卷,也就是说作者沿途所看到的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也写出了,这一路途作者观赏桂林山水都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了情趣。这句话“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了。
师:我们学习完这篇课文了,一起来理顺其中的从层次吧?
生:
师:那位同学来尝试一下背诵这句话?
生:
师:来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看最后一个句子,这里写了桂林山的什么特点呢?
生:险
师:我们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桂林山的险啊?
生:……
师:这么险的山峰高高矗立着,课文中用了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危峰兀立
师:看,这就是危峰兀立,想象一下,你站在山脚,仰头看这座山峰,你不由得惊叹——
生:
第二课时
师: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桂林山水中的漓江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桂林山水中的山吧,打开课文先认真读一读地三自然段,想想作者为什么写桂林山的时候,也是先写泰山、香山,再写桂林的山?这样写又有什么作用?同学们可以自己先读读课文,自己先想想,然后再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生:读(教师巡视)
师:同学都读完了,我们一起来看看第一句话,作者说攀登过怎样的泰山呢?
第一课时
师:同学们,刚才视频里面的山山水水美不美?你们想不想去?那么你们知道那是什么地方吗?对,那就是桂林的山山水水。既然我们大家都想去桂林看看那里的山山水水,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陈淼先生去看看在他笔下的桂林山水有多美吧!(同时PPT出示课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来读一遍课题
生:
师: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自由朗读全文,要读通读顺,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生字词可以查字典,或者请教同学,亦或者请教老师,开始~(教师板书课题后巡视)
师:同学们,接下来作者又写了桂林山的什么特点呢?
生:秀
师: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桂林山之秀呢?
生:……
师:它们都像……?
生:……
师:这些翠绿的屏障、新生的竹笋的颜色都非常什么?
生:色彩明丽
师:这么明丽的山围绕在那么清的漓江的水上,会形成倒影,所以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师:那位同学来读读这句话,都出桂林山的秀
作者因为“桂林山水甲天下”,所以去桂林观赏山水,
作者看到漓江的水是:静、清、绿
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山是:奇、秀、险
作者确信了桂林山水确实是天下第一的,所以感叹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生:危峰兀立
师:这危峰兀立的“危”就是
生:险!
师:险吗?有一句古诗说“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危楼”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